- 相關推薦
七年級生物下冊第四章知識點
上學期間,大家對知識點應該都不陌生吧?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還在苦惱沒有知識點總結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生物下冊第四章知識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生物下冊第四章知識點 篇1
流動的組織——血液
1、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液具有運輸、防御和保護的功能,被稱為流動的組織。
2、血液分層后,上層淡黃色的半透明液體是血漿。下層是紅細胞,呈紅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薄,呈白色
3、血漿的主要作用是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3、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4、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數量最多,富含血紅蛋白。具有運輸氧的功能。
5、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但數量少。能吞噬病菌,對人體起防御和保護作用。
6、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流的管道——血管
1、三種不同的血管: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
2、動脈是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彈性大,管內血液流速快。
3、靜脈是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輸送到心臟去的血管,管壁薄,彈性小,管內血液流慢。
4、毛細血管是連通于最少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細胞間物質交換的場所,管壁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液流速最慢。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一、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1、心臟解剖圖
2、心臟壁主要由心肌構成,心臟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個腔,只有同側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動脈連左心室,肺動脈連右心室,同側的心房和心室之間,心室和動脈之間都有瓣膜,這些瓣膜單向開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動,而不能倒流。
3、心室與動脈之間的瓣膜叫動脈瓣;心房與心室之間的瓣膜叫房室瓣。
二、血液循環的途徑
1、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
2、在體循環中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進行了物質交換,體循環把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3、肺循環: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經右心室壓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
4、在肺循環中,血液與肺泡之間進行了物質交換,肺循環把靜脈血變成動動脈血。
5、動脈血:含氧豐富,顏色鮮紅。靜脈血:含氧較少,顏色暗紅。注意:動脈中不一定流動脈血(如肺動脈),靜脈中不一定流靜脈血(如肺靜脈)。
6、人在安靜狀態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約為70毫升。人體內的血液總量大約為4000毫升。
輸血與血型
1、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德斯坦納把血液分為A型、B型、AB型、O型。
2、輸血的時候,應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3、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輸入少量的O型。
4、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當于本人體重的7%~8%。5、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是不會影響健康的。6、從1998年起,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
學好初中生物的方法和技巧大全
先記憶,后理解”,掌握基本知識要點
與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但是初中階段的生物學還有著與其它學科不一樣的特點:面對生物學,同學們要思考的對象是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系。因此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學的邏輯規律,既所謂“先記憶,后理解”。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這時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系(因為生物個體或群體都是內部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整體),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
聽講
很多優秀學生的經驗都說明了一個共同點,即學生的主要功夫應下在課堂上。我們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是解決一種矛盾,即已知與未知的矛盾,通過學習把未知轉化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現,我們再來完成這個轉化過程。
而由未知轉化為已知的過程是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因此應該是很順利的。有很多學生就是課上認真聽講,在45分鐘的時間里完成學習任務。但是,總有些人,課堂上不認真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轉化,白白浪費掉45分鐘,反而在課下再花時間去完成轉化,此時已沒有老師的指導,只有課本上的內容,顯然是不會有好效果的。
如此花雙倍或更多的時間,去完成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就是常說的事倍功半。只要我們把主要功夫下在課上,那么,課下的負擔也就會減輕,而且學習效果也會提高,時間上也會更加充裕,這就是常說的事半功倍。所以,聽講這一步驟是極為關鍵的。
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
上皮組織:由上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由肌細胞構成,具有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由神經細胞構成,能夠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
七年級生物下冊第四章知識點 篇2
一、植物體的組成
1、綠色開花植物是由根、莖、葉、花、種、果實六大器官組成的。其中,根莖葉屬于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屬于生殖器官。
2、在成熟的植物體內,總保留著一部分不分化的細胞,它們終生保持分生能力,這樣的細胞群構成的.組織,叫做分生組織。分生組織的細胞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產生新細胞,再由這些細胞分化形成其他組織,如保護組織(保護內部器官)、疏導組織(如莖、葉脈、根尖對成熟區等能運輸水和無機鹽)、營養組織(儲藏營養物質)等。
3、綠色開花植物結構層次從微觀到宏觀:細胞→組織(保護組織、輸導組織、營養組織、分生組織)→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個體。
二、人體的組成
人體內含有60余種元素:C、H、O、N占96%,其余大多數我們稱為微量元素。
構成人體最重要的化學分子是生物大分子(蛋白質、核酸、糖類、脂類),另外人體也離不開水,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細胞是生物體最小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三、單細胞的生物體
1、常見的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利:魚類餌料、凈化污水;有害:危害人體健康、形成赤潮
七年級生物下冊第四章知識點 篇3
一、人的由來
1、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關系接近
人類的進化過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運動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簡單工具、制造和使用復雜工具。
類人猿與人類的根本區別在于:
(1)運動方式不同(人類直立行走,類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3)腦的發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強的思維能力和語言、文學交流能力。)
二、人的生殖
1.生殖系統分為男性生殖系統和女性生殖系統。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睪丸的功能是產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卵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三、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A:促進人體正常的發育,增強抵抗能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缺乏時,皮膚粗糙,夜盲癥
維生素B1: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時,神經炎,腳氣病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育。缺乏時,佝僂病(如雞胸、X形或O形腿等)、骨質疏松癥
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2、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統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分泌消化液,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參與脂肪消化)
怎樣背生物才能很快的記住
突破難點
初中生物有些知識比較復雜,或是過于抽象,同學們學起來感到有困難,這時就應化難為易,設法突破難點。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復雜問題簡單化。生物知識中,有許多難點存在于生命運動的復雜過程中,難以全面準確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識一目了然。
歸納總結
在初中生物新課學習過程中,一般都是將知識分塊學習。但當學完一部分內容之后,就應該把各分塊的知識聯系起來,歸納整理成系統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在腦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記憶。
初中生物和生物圈知識點
1.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②生物能進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⑤生物能生長(由小到大)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遺傳(相同)和變異(不同)的特性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統。
3.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捕食、競爭、合作、寄生。
【七年級生物下冊第四章知識點】相關文章: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12-25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04-11
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知識點12-08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12-21
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03-02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識點總結12-17
河北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12-26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匯編15篇)12-25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通用17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