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雞教學設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母雞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母雞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
2鄰居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3比較本文與《貓》在寫法上的異同點。
教學準備:
1、多媒體演示。
2、課前材料收集。
教學過程:
一、通過談話,揭示課題:
1、師述:生活中,你們對母雞的印象如何?
2、揭題:34、母雞
(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出示)讀文思考:作者對母雞是怎樣的'態度?分別在文中的哪幾小節進行了描寫?
2、交流。
(板書)討厭不討厭
(1-----3)(4-----7)
三、學習課文,深入感悟:
(一)學習第一段:
1.作者為什么討厭母雞呢?請同學們默讀1----3節,然后用自己的話來說說。
2.(出示)理解詞語:
顫顫巍巍,如泣如訴。
師述:能照著“如泣如訴”的樣子再寫兩個詞語嗎?(如火如荼,如癡如醉)
3、那么想想一下母雞想用聲音告訴人們什么呢?
(出示)母雞受了一點驚恐,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再咕咕到前院,好像在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學習第二段:
過渡:作者為什么不再討厭母雞了呢?
1、四人小組學習,找出有關語句,認真讀讀,體會體會。
2、重點指導第五節。
(1)
(出示)不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并
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
歪著頭兒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2)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3)(出示)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
(4)(出示)母雞聽到什么東西響了一聲,立刻警戒起來,咕咕地警告雞雛,好像在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板書)愛
4、選一節你最喜歡的小節讀讀,再次體會偉大的母愛。
四、領悟中心,情感升華:
1、引讀課文。
(出示)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3、在動物世界中,人類世界中,這樣的母親還為數不少呢!
(多媒體展示,情感共鳴)
4、小組內故事交流,體會母愛。
(音樂)
(附全文板書)
母雞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7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作者筆下母雞的特點,感受母愛的偉大。
3.比較《母雞》與《貓》在寫法上的異同點。
教學重難點
1、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尊敬的情感經歷;
2、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個單元的主題是作家筆下的動物,我們認識了高傲的白鵝有海軍上將派頭的白公鵝,能說說在老舍先生筆下的那只貓有什么特點嗎?
提示:古怪、可愛
2.貓既古怪,又可愛,在文章的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雞》。
板書:母雞
生齊讀課題。
3.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請自由讀閱讀提示,看看提示中,給我們提出了怎樣的學習要求:
出示要求:
⑴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⑵比較一下,《母雞》和《貓》兩篇文章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
播放媒體資源課件中的范讀動畫:
二、檢查預習
同學們在家里已經認真的預習了這篇課文,讀課文以前,先讀讀這幾個詞語,看看你們是否通過預習已經認識了他們。
出示詞語:
反抗欺侮成績凄慘慈愛辛苦如怨如訴
疙瘩可惡毒手聾子雞雛啼叫一撮兒毛
齊讀,抽讀。
三、初識母雞特點
1.詞語會讀了,相信課文也能讀好,今天,我們同樣采取個人讀加齊讀的方式,請幾個同學讀1~6自然段,全班齊讀7~10自然段,要求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簡單評價)
2.快速、自由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怎樣的。
學生讀書,然后交流初步感受。
預設:⑴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讓人討厭的。
⑵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
⑶老舍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板書:
一向討厭
不敢再討厭
3.作者從開始討厭母雞,到后來的認為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不敢再討厭母雞,經歷了一個情感變化的過程,而作者的情感變化是文章的線索,從討厭到不討厭,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寫了作者討厭母雞,哪些自然段寫了作者不討厭母雞?
提名學生回答。
四、自讀自悟,感受母雞特點
1.老舍先生寫筆下的母雞讓人討厭,是通過幾件具體事例寫的?
在1~3自然段中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段,讀一讀,用恰當的詞語概括一下,這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板書:這是一只()的母雞。
學生讀課文,概括母雞讓人討厭的幾方面:
提示:
叫聲討厭、欺軟怕硬、炫耀自己。
2.叫聲討厭、欺軟怕硬、愛炫耀自己,所以作者一向討厭母雞,后來,作者為什么不敢再討厭他了呢?文中有一個自然段明確地告訴了我們原因,你找到了嗎?
提示:第9自然段
齊讀第9自然段。
3.老舍先生說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偉大,請同學們默讀課文4~10自然段,看看哪些詞、句寫出了母雞的這些特點,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畫,批注在旁邊,母雞的特點可以是書上的詞語,也可以是自己讀后的感受。
板書:這是一只()的.母雞。
預設:⑴警戒、預備作戰、警告……
⑵雞雛的肚子像裝了湯圓,自己卻消瘦許多……
⑶別的雞來搶食……大公雞也怕它三分。
⑷教雞雛,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半蹲、一聲不哼……
⑸在夜間若有什么動靜……
提示: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偉大、無私、無所畏懼、日夜操勞、無怨無悔、默默奉獻、不辭辛苦……)
4.這只母雞如此愛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辭辛勞地為孩子們無悔付出,真讓我們感動,讓我們贊嘆母愛的偉大,讓我們帶著對雞媽媽的敬佩和喜愛,帶著你對母愛點點滴滴的感受,再讀9自然段。
5.正因為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正因為母愛的偉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情感才從“一向討厭母雞”變為“不敢再討厭母雞了”,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對母雞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提示:喜歡、敬佩、贊賞……
是呀,此時,作者對母雞已經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對母愛的一種純潔、神圣的尊敬了。
6.齊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
五、比較《貓》和《母雞》的異同
1.回顧學過的《貓》這篇課文,和今天學習的《母雞》這篇課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寫小動物的,它們在情感表達方面有什么特點呢?
提示:在情感的表達上,都是對小動物的喜愛,《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后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贊頌。
2.除了情感表達方面,兩篇文章在寫法上還各有哪些特點呢?
提示:兩篇文章的結構都非常清晰。《貓》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淘氣可愛,由兩部分構成,并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過渡句,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母雞》可以明顯分為母雞孵雞雛以前和孵出雞雛以后兩部分,以過渡段使文章渾然一體。
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于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表現小動物特點時,用事實說話,通過對點滴小事的具體生動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的樸實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群眾口語,有著濃郁的“京味”,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說,是那樣的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注:以上特點,由學生比較、歸納,順學而導,不必強求答完整。
六、拓展延伸
1.同學們也有自己的媽媽,你的媽媽平時是怎么關愛你的?點滴之恩,當涌泉相報,把你最想對媽媽說的話寫在書中的空白處。
2.反饋交流。
3.小結: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話都在這一一說出來,放學回家的時候,老師希望同學們在踏進家門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寫的那句話,記住: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
板書
母雞討厭敬佩
無病呻吟勇敢負責
欺軟怕硬慈愛辛苦
拼命炫耀偉大
母雞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最近我們學習了幾片描寫小動物的文章,文章中表達了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揭示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永恒主題。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另一篇文章,(板書課題)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母雞的什么態度?將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什么樣的主題呢?
二、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
要求:圈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想想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前后發生為什么了變化?
哪些自然段是寫作者討厭母雞的?寫喜歡的自然段是?
2、反饋交流相機板書
過渡:為什么作者會討厭這只母雞,你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用筆畫出來。
3、學習1-3段
a、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點撥,深化認識:
抓住:顫顫巍巍、如怨如訴,體會母雞無病呻吟。
趁其不備、狠狠,體會母雞欺軟怕硬、暗箭傷人。
運用夸張的手法體現母雞拼命炫耀自己。
b、讀出母雞以上的品行。
過渡:作者既然那么討厭母雞,后來為什么改變了對母雞的態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嗎?
4、學習4-10自然段
a、要求:自讀用筆畫一畫,這些語句中體現了母雞什么樣的魅力與情懷?
b、相機點撥并想象說話體會母雞的勇敢、負責、慈愛、辛苦:
母雞可能會怎樣警告自己的雞雛?
小雞躲在媽媽的懷抱里會說些什么?
三、升華主題
a、看到這令人心靈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時還僅僅是喜歡那么簡單嗎?(敬佩地讀)
難怪作者會這樣的贊嘆道:讀,第九段。
B、作者僅僅是在贊美雞媽媽嗎?
帶著對母愛的崇敬,讀。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也有自己的媽媽,你的媽媽平時是怎么關愛你的?點滴之恩,當涌泉相報,把你最想對媽媽說的話用一兩句話寫在書中的空白處。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話都在這一一地說出來,今天是回家的日子,老師希望同學們在踏進家門前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寫的那句話,記住: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
課后反思:
母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從古到今人們對于她的謳歌與詮釋從未有過終止。《母雞》,老舍的另一篇佳作,通過描寫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贊頌之情。在體會作者由討厭到敬佩的情感過程中,緊扣文章的情感主線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來梳理文章的脈絡,學生的學習目標進一步的被明朗,學便有了針對性。文章的布局和教材的處理事實上是有異曲同工之趣的:講究有詳又略,詳略得當。講學習感悟作者對母雞的'討厭部分時,放在了整個文本的大背景去體驗,這事實上也是作者寫作手法的體現:欲褒先貶、欲揚先抑、欲擒故縱。故在此環節的處理上無過分的張揚,為體驗后面的主情感母愛埋下了伏筆,并進一以貫之。最后讓學生在品析詞句,體會情感的學法指導下,在朗讀感悟母雞對雞雛的平凡細節中自然地聯想到生活的場景,層層推進,勾起對母愛的回憶,從而揭示出:母親是偉大的,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題。
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待進一步的思考,過于沉重的表情抑制了學生思維的火花;由于讓學生回答問題時過于猶豫,延誤了時間顯得有些拖沓;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要在平時花功夫加以落實。
母雞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隨文出現的14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愿意”口頭造句,并分角色表演,再現課文情境。
3、培養學生勞動觀念,知道勞動是光榮的,又是辛苦的,應當珍惜勞動成果,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體會勞動的辛苦,知道勞動的'光榮、熱愛勞動的情感。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文中小動物貼圖。
2、頭飾。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讀一讀
1、讀對話。
2、師范讀全文。
3、小組分角色讀。
4、指名演示分角色讀。
三、議一議
a) 小母雞端著白米飯是怎么樣的神情?為什么會這樣?
b) 小鴨為什么低下頭?小貓為什么羞紅了臉?這說明了什么?
c) 小豬看著白米飯是什么神情?心里想什么?它跟小母雞說了什么?
四、演一演
創設情境:過了一年,小母雞又要種稻子了,它又去找小鴨、小貓、小豬幫助它。你們想會發生什么事?
說一說。
演一演。
母雞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歡的情感歷程。
2、了解母雞的特點和生活習性,體會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3、比較本文于《貓》在情感變化和表達方式上的異同。
教學重點:
了解母雞的特點和生活習性,體會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教學難點:
抓住重點語句比較本文與《貓》在情感變化和表達方式上的異同。
教學準備:
母雞的活動錄像、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學習引言
(一)看錄像,聊母雞。
聽母雞下蛋后不停地叫的聲音。
生:談談對母雞的認識,了解母雞的生活習性。
(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母雞》,你知道這篇文章是誰寫的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讀提示,抓要點:
1、讓我們來讀一讀課文上面的閱讀提示,看看閱讀提示還給我們什么提示。
(1)認真讀一讀,看看老舍先生寫的母雞是怎么樣的?
(2)比較一下,《貓》和《母雞》這兩篇文章的寫法各有哪些特點?
2、正如閱讀提示中所說,既古怪又可愛的貓滲透了作者深深的愛,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讓我們圍繞這兩個問題一起來學習《母雞》。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一)自由朗讀,了解大意。
閱讀要求: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只母雞是怎么樣的母雞?作者喜歡他么?為什么?
這是一只_____________的母雞,作者很_________它(喜歡/討厭),因為___________。
(二)讀后交流:
1、指名回答問題:
(1)這是一只愛表現的母雞,作者很討厭它,因為它生完蛋就叫個不停。
(2)這是一只欺軟怕硬的母雞,作者很討厭它,因為它要欺負老實的鴨子卻又怕公雞。
(3)這是一只可敬的母雞,作者很喜歡它,因為它對雛雞細心照顧,讓作者想到了偉大的母親……
2、小結:有些同學發現,作者一開始討厭母雞,后來卻又不敢再討厭母雞,文中哪段話說出了作者的情感變化?
生:第4自然段。
可是,現在我改變了心思,我看見一只孵出一群小雛雞的母雞。
3、課件出示第4自然段,朗讀后體會第四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
三、再度課文,提升情感
(一)這到底是一只怎么樣的母雞,會讓作者一開始討厭它,后來卻不敢再討厭它呢?讓我們一起去文中尋找原因,在文中用“——”劃出討厭母雞的主要詞句,用“﹋﹋”劃出不敢再討厭母雞的關鍵詞句。
(二)各小組匯報交流,體會“討厭”和“不討厭”的理由。
1、體會作者討厭的理由。
文中母雞最讓你覺得討厭的地方是什么?為什么?
(1)“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吵得受不了。”
特別是“就是聾子也會被吵得受不了。”聾子是聽不到聲音的,都被它吵得受不了,從這句話里感受到母雞真的很愛夸耀自己,吵得 讓人心煩。
(2)“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
從中感受到,當我們在工作,寫作業時,母雞不停地叫著,影響我們。
(3)“更可惡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雞的時候,它會下毒手:乘其不備,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兒毛來。”
由此可以想象,兩只母雞為了搶吃的廝打起來,兩敗俱傷。
(4)“它永遠不反抗公雞。可是,有時候卻欺侮那最忠厚的鴨子。”
由此可以看出母雞欺軟怕硬。
小結:作者舉了這些例子來說明“討厭”母雞的理由,作者能寫得如此真實,離不開他對母雞仔細觀察。如此讓人討厭的母雞為什么作者最后又不敢討厭了呢?
2、體會作者“不敢再討厭”的理由。
文中有一段總的寫了作者不敢討厭母雞的理由,你能找出來嗎?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文中母雞具體做了什么,是作者說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呢?
(1)“一個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聽,挺著身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從中感受到母雞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顧一切,是多么偉大啊!
(2)“發現了一點可吃的東西,它就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叫它的兒女吃。結果,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兒似的,它自己卻削瘦了許多。”
從中想到媽媽平時有是好吃的,什么好玩的都留給我們,母雞媽媽也一樣,把所有好吃的都留給孩子,母雞是多么愛它的孩子啊。
(3)“它教給雞雛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這句話中,感受到母雞對自己孩子很有耐心,教多少遍也不閑煩。
(4)“它若伏在地上,雞雛們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頭或別的地方,它一聲也不哼。”
這句話中我們看到一只慈愛,溫順,寵愛孩子的母雞。
小結:聽了同學們說的,老師特別感動。的`確,老舍筆下的母雞,對雞雛充滿了愛,雞雛是它的心頭肉,雞雛是它生命的全部,它把愛澆灌在每一只雞雛身上,讓它們健康的成長,文中第幾自然段很好的概括了母雞身上的優點?
3、細讀第9自然段,提升感情。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1)用一個詞語概括母雞的優點。
這是一只____________的母雞。(偉大,無私,崇高……)
小結:同學們說的這些詞語,我們經常用這些詞語來形容人世間最偉大的母親,我們讀到這里,也都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無微不至照顧我們的母親。
(2)作者不敢討厭母雞正是因為: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4、領悟作者“不敢再討厭”母雞的真諦。
(1)“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和“我不再討厭母雞了”的區別。
(2)在作者的眼里,此時的母雞已不單單是動物,而是把母雞當做人來看,因為它身上那種對雞雛深深的母愛,讓人心生敬佩。作者此時是被母雞身上體現出來的母愛所感動,作者歌頌的正式天地之間誰都會為之動容的母愛。
四、比較課文,對比寫法
雖然都是寫動物《貓》一課作者從頭到尾都是寫了對貓的喜愛之情,而《母雞》卻使用了先抑后揚的寫法。但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是相同的,以后同學們自己寫動物時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母雞教學設計6
一、教學要求:
1、認識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親的偉大。
3、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
二、重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
三、課前準備:
1、了解、收搜母雞的資料。
2、小黑板。
四、教學時數: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母雞大家都非常熟悉,說說你了解到的母雞。時間是3分種。
學生交流母雞的資料,師簡要補充。
(二)檢查預習情況,初知課文內容。
師:我們這節課就來學學《母雞》。
1、檢查生字詞的學習情況。(開火車讀,齊讀)出示小黑板:
讀生字詞,提出不理解的詞語:
反抗 欺侮 可惡 成績 聾子 雞雛 凄慘 慈愛 辛苦 警戒
小疙瘩 一撮兒 顫顫巍巍 趁其不備 如怨如訴
2、知道這篇課文的作者嗎?(老舍先生)。
是的,上一節課我們還學了他的寫的《貓》,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筆下的貓是既古怪又可愛的,老舍先生始終是飽含著喜愛之情的。那么這篇母雞他又是帶著什么樣的情感來寫的呢?從哪兩句話可以看出?
3、生匯報。師隨機板書要點。出示小黑板:
我一向討厭母雞。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男生讀各讀一句。
(三)再讀課文,具體感受
1、解讀“討厭”學生讀1至3自然段交流。
(1)師:他討厭母雞什么呀?你從哪兒看出來?找出來讀讀。
(2)生交流
(3)齊讀感受。
預設:……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什么寫法?
2、解讀“喜歡”學生讀4至10自然段
(1)師:那么后來是什么原因又“不敢討厭母雞了”呢?在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中找呀?請你們自由讀這幾個自然段,用事實說話。找出具體的句子讀讀。
(2)生交流
預設:
第5自然段中邊讀邊想象
師:請你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母雞咕咕地好像在跟她的孩兒們說什么呢?這些雞雛們又會說什么?當你看到這里你會作何感想呀?你會發出怎樣的贊嘆呢?
第6、7、8段:讀到這里你想到了誰?(自已的媽媽……)
師引:真是一只無私無畏、日夜操勞的母雞媽媽,所以作者發出了這樣的贊嘆:
出示小黑板:齊讀。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練習:分別用“之所以……是因為……”和“因為……所以……”說一說
有感情朗讀體會(男、女生各讀一句,齊讀最后一句話。)
(四)小結升華:
師:這僅僅是在贊頌雞母親嗎?不,這是在贊天下所有母親!所以最后作者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出示兩句話辯析:
1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2我不再討厭母雞了。
問:可以把第1句改寫成第2句嗎?通過交流明白了
這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對母愛的一種純潔、神圣的尊敬!
(五)歸納寫法特點:
與《貓》比較:都是老舍寫的,都是寫小動物的。
小組先討論一下,再交流:
1結構清晰。《貓》寫了貓的'古怪和淘氣可愛,由兩部分組成,并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過渡句,將兩部分的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母雞》可以明顯分為母雞孵雞雛前后兩部分,以過渡段使文章渾然一體。
2在敘述動物特點時,作者善于用總分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親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3在表現動物的特點時,作者用事實說話,通過對點滴小事生動具體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活靈活現,呼之欲出。
4在語言的運用上,生活化的語言風格,讀起來很親切舒服。
5都是表達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有所不同的是在表達情感上,寫貓作者始終是一種喜愛之情的,而母雞卻是由討厭轉變為尊敬。
(六)小練筆:
師:同學們,當你讀完了這篇《母雞》后,你還會討厭這只母雞嗎?是的,當我們對這位雞母親產生尊敬之情時,就會忽略它的缺點,甚至將它的缺點看作優點。這就是人們說的愛屋及烏。下面,我們就來試試,將前三自然段任意改寫一段,讓人讀了不再感到母雞計討厭,而是覺得它很可愛!學著總分式。老師開個頭這只母雞好可愛呀,它一天到晚唱個不停,從不在乎別人的感受……
(七)作業
1繼讀寫小練筆
2摘抄好句。
3閱讀《麻雀》
板書設計:
討厭:叫聲 欺侮 炫耀 贊頌偉大的母愛
喜歡:負責 慈愛 勇敢 辛苦
寫法特點:
1、都有過渡;
2、總分式;
3、用事實說話;
4、通過動物的動作、神態寫動物的特點;
5、語言很有特色。
6、都寫出了對動物的愛。
教學反思:
《母雞》這是老舍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所以教學的重點我確定為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
教學中我首先以檢查預習的方式提出,這篇母雞作者又是帶著什么樣的情感來寫的呢?從哪兩句話可以看出?
當學生找到“我一向討厭母雞。”“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這兩句話后,我再讓學生找出“討厭”和“不敢討厭”的具體段落和句子,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讀書的體會。最后和《貓》進行比較,兩篇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異同?
其次抓住重點句來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如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句子,引導學生明白“討厭”母雞是因為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點理解作者為什么不再討厭母雞,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決為什么用“不敢”?通過辯析:“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學生明白了這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對母愛的一種純潔、神圣的尊敬!
教學中我還力爭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如:“請你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當母雞發現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它咕咕地緊叫,好像在說什么呢?當你看到這里你會作何感想呀?你會發出怎樣的贊嘆呢?”“雞媽媽在教孩子們學本領時,咯咯地又好像在說什么呢?”等,從課堂教學效果看學生都能緊扣內容,并能結合自已的生活說出了自已的心聲,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同時,很好地理解了母親的偉大所在。
此外在教學時我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及基本能力的訓練,如改因果關系的句子,辯析句子,小練筆等,力求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反思這堂課還存在諸多不足,如課堂提問的面不廣,只停留在優等生中,這是今后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
母雞教學設計7
《母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自主認識7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感受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經歷,了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表
現。
3、 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1、這個單元的主題是作家筆下的動物,我們認識了高傲的白鵝、有海軍上將派頭的白公鵝,能說說在老舍先生筆下的那只貓有什么特點嗎?
2、貓既古怪,又可愛,在文章的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雞又是什么樣子的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雞》。(板書:母雞)
3、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請自由讀讀課題前的閱讀提示,看看提示中,給我們提出了怎樣的學習要求:
(1)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2)比較一下,《母雞》和《貓》兩篇文章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帶著問題去認真讀一讀這篇課文,讀準字音,認準字形,讀通課文。
2、同學們已經認真地讀完了這篇課文,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來讀讀這幾個詞語,看看你們是否通過閱讀認識了它們。
出示詞語:
反抗 欺侮 成績 凄慘
慈愛 辛苦 疙瘩 可惡
毒手 聾子 雞雛 啼叫
如怨如訴 一撮兒毛 如怨如訴:好像在埋怨又好像在傾訴。
一撮兒:一小把,一個提手旁,一個最,也就是說一只手能有的最大數量,總的來說還是很少。
三、課文學習
(一)了解作者對母雞的情感態度
1、請同學們不發出聲音,快速瀏覽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部分,找出兩句表示老舍對母雞情感態度的話來。
2、學生匯報(板書:一向討厭、不敢再討厭)
3、第一句話中的“一向”是什么意思?(一直,一直以來)
“一向”說明作者討厭母雞的時間長,讀時要重讀。
4、同學們再讀這兩句話,讀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
5、請你們根據老舍先生對母雞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態度把課文分為兩大部分。
6、第三自然段為什么要分到第二大段?有什么理由?(這一段是這兩種情感的過渡,叫過渡段,起著什么作用?——承上啟下,主要是為了引出下文,所以分在第二大段)
(二)學習第一部分
1、我們帶著問題來學習課文。請大家默讀1-3自然段,思考:老舍為什么討厭母雞呢?同桌交流。
(1)第一自然段
A、這一自然段主要是寫母雞的什么啊?(叫聲)也就是說,母雞的叫聲讓人——(討厭)。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了母雞叫聲的討厭?(板書:討厭)
B、顫顫巍巍、如怨如訴:同學們想一想,要是有人一直在你旁邊沒完沒了地抱怨、一刻不停地訴說,你會有什么感覺?我們會覺得很煩、很不舒服,就像文中說的——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
(2)第二自然段
A、這段話讓你感受到作者討厭母雞的什么?它為什么不反抗公雞去欺負最忠厚的鴨子呢?(板書:欺軟怕硬)
B、欺軟怕硬也就算了,更可惡的是什么?母雞是在什么情況下下的毒手?這簡直就是卑鄙小人的做法,這只母雞真是令人——討厭。
C、讓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話,讀出母雞的狡猾可惡,讀出它的欺軟怕硬。
(3)第三自然段
A、同學們,母雞因為什么而發狂?不就是下個蛋嘛,可是這只母雞卻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成績,從這里你讀出了母雞的什么?(板書:炫耀自己)
B、同學們,母雞炫耀的聲音可大了,就連聾子也會被吵得受不了!聾子聽得見聲音嗎?既然聾子聽不到聲音,那么這里為什么說就是聾子也會被吵得受不了?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夸張)可見這只母雞真是讓人——(討厭)。
B、老舍先生觀察母雞十分細致,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拼命炫耀自己,都是為了說明什么?(我一向討厭母雞),這只母雞的確讓人討厭。
(二)學習第二部分
1、叫聲討厭、欺軟怕硬、愛炫耀自己,所以作者一向討厭母雞,后來,作者為什么不敢再討厭他了呢?文中有一個自然段明確地告訴了我們原因,你找到了嗎?
出示: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老舍先生說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偉大,請同學們默讀課文4-8自然段,不動筆墨不讀書,看看哪些詞、句寫出了母雞的這些特點,把它劃出來。
3、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撥,深化認識。
(1)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A、“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會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戒嗎?可母雞卻立刻警戒起來,這說明了什么?(板書:負責)
B、“立刻警戒”使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擬人)。“立刻警戒”用擬人的`手法把母雞的負責寫得活靈活現。那么它警戒起來是什么樣的呢?(歪著頭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他身邊來)
a、它總是挺著身兒(做動作),這樣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訴所有的人什么?(好像是在告訴所有的人我什么都不怕)
b、“歪著、挺著、看看”:只要有一點點聲音,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做動作),它好像是在聽什么?為什么要預備作戰?它為什么還要到處看看?
(它好像在聽是不是有抓小雞的壞蛋接近發出了聲音;為了保護小雞雛做好準備作戰;它還不放心到處看看是不是真的來了抓小雞的壞蛋)
C、誰能通過母雞警戒的動作讀出它的認真負責來,誰愿意來試試?
(2)結果,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似的,它自己卻消瘦了很多。
A、吃了食的小雞雛身體有什么變化?看到小雞圓圓的肚子,母雞欣慰地笑了,可是它自己的身體卻怎么樣了?(消瘦)它為什么會消瘦許多呢?(是呀,母雞的心里只裝著小雞雛們,為了小雞雛的健康成長,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這體現了母雞什么樣的品質?(板書:慈愛)
B、這一句話運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對比)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讀時要注意情感的變化:讀小雞雛的變化,心情(高興),讀母雞的變化,要帶著心疼和敬佩的語氣來讀。
C、指名讀,齊讀
(3)讀一讀,比一比
它若伏在地上,雞雛們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頭或別的地方,它一聲也不哼。 在夜間若是有什么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
A、 自由讀讀這兩句話,說說母雞有什么不同的表現?它什么情況下一聲不哼?什么情況下
放聲啼叫?小雞啄母雞會疼嗎?母雞為什么一聲也不哼?這體現了母親什么樣的品質?(慈愛)
B、 夜間有了一點點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頂”是什么意思?(很、非
常)它發出那么大的聲音難道不怕被黃鼠狼發現,首先把它吃掉嗎?(為了小雞它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它不怕被吃掉)
C、 它的每一次放聲啼叫、每一次出擊都是為了兒女,你們認為它是怎樣的一只母雞?(板書:勇敢)
D、 男女生比賽讀
(4)它不但負責、慈愛、勇敢,而且十分辛苦,哪一句最能體現它辛苦?
出示:它教雞雛們啄食、掘土,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母雞一天要教雞雛不知多少次,它累不累?它為了兒女,任勞任怨,你感覺它是一只怎樣的母雞呢?(板書:辛苦)
(5)學習了母雞帶養小雞雛的一些感人事例,我們來看看這兩句話:
出示: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A、 你知道母雞為什么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呢?你知道母親為什么是英雄嗎?
是的,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它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一位英雄。
難怪作者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B、 這個時候,作者對母雞只是不再討厭嗎?作者對母雞還產生了什么樣的情感? (作者喜歡上了母雞,而且無比尊重和敬佩這只有了一群小雞雛的母雞)
C、 讓我們帶著無比敬重的敬意齊讀課文第二大段。
三、比較《貓》和《母雞》的異同
1、回顧學過的《貓》這篇課文,和今天學習的《母雞》這篇課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些小動物的,它們在情感表達方面有什么特點呢?
在情感的表達上,都是對小動物的喜愛,《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后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贊頌。
2、除了情感表達方面,兩篇文章在寫法上還各有哪些特點呢?
結構都很清晰:《貓》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淘氣可愛,由兩部分構成,并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過渡句,將兩部分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母雞》則可以明顯分為母雞孵雞雛以前和孵出雞雛以后兩部分,以過渡段使文章渾然一體。
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很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表現小動物特點時:用事實說話,通過對點滴小事的具體生動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語言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的樸實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
母雞教學設計8
16 母雞
姚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鄰家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的體現,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
2.由課文中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句子,體會母愛的偉大。
3.通過品讀《母雞》寫法上的特點,初步懂的運用夸張、對比的修辭手法來寫文章。
教學重點:由課文中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句子,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難點:通過品讀《母雞》寫法上的特點,初步懂的運用夸張、對比的修辭手法來寫文章。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導入新課
(出示母雞圖片)這是什么動物?你喜歡嗎?(說說喜歡的理由)你猜猜著名作家老舍爺爺喜歡母雞嗎?正巧他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就是《母雞》。(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那么我們一起走進他的作品,也許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檢查預習,巧過字詞關
老師知道大家都有預習的習慣,接下來就要檢查一下你的預習合不合格了。 第一組:如怨如訴 顫顫巍巍 啼叫 欺侮 聾子 雛雞 嘎嘎 咕咕 凄慘 慈愛 (指名讀)
第二組:可惡 結起個小疙瘩
第三組:一撮兒毛 挺著脖兒 挺著身兒
(二)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出示)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變化嗎?找找、劃劃,用文中的句子來回答。(齊讀)
(1)我一向討厭母雞。
(2)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作者是如何把這兩部分連起來的?是課文的第幾自然段?
是啊,作者利用了第4自然段,有一個關鍵的詞語——(可是)連接了討厭母雞與不敢再討厭母雞兩個部分的,我們把這樣的自然段叫做——(指名回答)對啊,我們把這樣的段落叫做過渡段,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使文章的內容更連貫。
三、品味語言,體會作者語言特點
(一)討厭母雞
同學們, “我”一向討厭母雞中的“一向”是什么意思?(一直,表示討
厭的時間長,可能是三年五年,可能是從出生討厭到現在了。)作者為什么長時間地、一直討厭著母雞?讀讀課文1-3自然段,說說作者為什么討厭母雞?請你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并劃下來。
(品讀句子,說感受)讀這個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只怎樣的母雞? 第一自然段:叫聲討厭
(出示)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并且沒有什么理由,討厭!有的時候,它不這樣亂叫,而是細聲細氣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顫顫巍巍的,順著墻根,或沿著田壩,那么扯長了聲如怨如訴,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
(整理朗讀,讀好長句。指名讀;男女生對比讀,讀出母雞的討厭)
第二自然段:欺軟怕硬(引導學生說出詞語,記在段落旁邊,作積累,讀) 第三自然段:拼命炫耀
(出示)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兒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讀)
(為什么討厭?你試著叫出聲來;叫出點什么內容來。)
(不就是下了個蛋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母雞還這樣——拼命炫耀)
(作者是怎么表現出來的?(讀)恨不能——就是聾子——夸張手法)
(作者多會寫啊!運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母雞愛炫耀的毛病,仿佛我們眼前就出現了一只愛炫耀的母雞呢!你能模仿這說一說,寫一寫嗎?)
(出示)慢吞吞的蝸牛 不動的烏龜 熱情的小狗 好動的兔子 (先說后寫,交流)
(三)不敢再討厭母雞
那后來又是什么原因讓作者不敢再討厭母雞了?課文中有一句話概括寫出了作者不敢再討厭母雞的'原因,你能把它找出來并劃出來嗎?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
同學們真棒!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呢?(5-8自然段)默讀課文的5-8自然段,你覺得每個自然段分別具體寫了母雞哪個或者哪些個品質,并填寫好你的表格。也請記
第5自然段:勇敢、負責
第6自然段:負責、慈愛、勇敢
第7自然段:慈愛、辛苦
第8自然段:辛苦
那么多同學都發表了自己通過閱讀課文、句子之后對母雞的感受,真棒!那么現在,我們覺得這只母雞負責嗎?(負責)母雞慈愛嗎?(慈愛)母雞勇敢嗎?(勇敢)母雞辛苦嗎?(辛苦)此時此刻,在作者的心中,這只母雞僅僅是一種動物嗎?它還是一位——(母親)我們作者是怎樣稱贊它的?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讀,出示)——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再讀)
這個時候,作者對母雞不僅僅是喜愛了,更是——(指名回答)所以,“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此時此刻,我對母雞應該喜愛的,應該尊敬的,應該尊重的。讓我們一起把課文的第九自然段讀一讀!一定要讀出對母雞的喜愛、尊敬、贊美之情!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們班誰朗讀得最好?大家推薦一下。你能把這段話讀好嗎?那么我為你配上音樂吧!(指名讀,齊讀)
讀著母雞媽媽為她的小雞雛們做的一切,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母親。因為我的母親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她也是那樣地愛著我。我也要贊美一下我的母親!(出示改編版)
(她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她有了我。她偉大,因為她是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相信,你的母親也是那么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你也來贊美一下你的母親。(配樂指名讀;齊讀)
四、總結寫法,進行遷移
同學們,老舍先生的這篇《母雞》中,老舍先生采用了對比的寫法,對母雞的態度從一開始是討厭母雞,到后來的喜愛、尊敬,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在寫討厭母雞時,老舍爺爺通過母雞叫聲討厭、欺軟怕硬、愛炫耀三個方面具體地寫出了討厭母雞的原因。而后,老舍爺爺又通過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這四個方面具體寫了母雞、母親偉大的一面,以致于老舍爺爺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同學們,老舍爺爺的母雞寫得十分生動、有趣,請你試著摘錄文中的好詞好句,積累在屬于你自己的文字庫里。
板書設計:
16 母雞
叫聲一 不 慈愛
欺軟怕硬 向 敢 負責
愛炫耀 討 再 辛苦
厭 討 勇敢
厭
母親
教學反思:
《母雞》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級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寫了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只淺薄,媚俗的母雞。后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
《母雞》是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
作為一篇名家名篇,作者的語言非常地有深度,帶有京味兒的語言,往往讓我們南方人覺得難讀。所以在字詞教學上,我出示了四組詞語,分別把文中的難讀的詞語找出來,一起來讀讀。
教學中,我還抓住重點句來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討厭到不敢討厭,采用先扶再放的教學策略,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為母雞的叫聲討厭、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點理解作者為什么不再討厭母雞,抓住作者總寫不敢再討厭母雞的原因:“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并從句子中體悟母雞作為母親的優點。最后解決為什么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為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當然,在教學中還發現了很多不足,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是自己因為覺得這也好,那也好,而舍不得丟掉一些,反而使課堂容量過大,課最后來不及上。還有自己上課節奏比較慢,學生反饋有重復的比較多。
母雞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自主積累詞語若干個。
2、能正確朗讀全文,邊讀邊思,了解作者從討厭母雞到不敢再討厭的原因。
3、從課文中母雞動作的描寫,體會母雞愛護小雞雛的那種偉大的母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能說說帶有“雞”的成語嗎?板書:雞
出示帶雞的成語讓學生讀讀。
2、自古以來,雞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就連語言大師老舍對雞也情有獨鐘,這節課我們就去老舍爺爺家作客,看看老舍爺爺對他家的母雞是怎樣的態度?揭題二、檢查預習。
1、檢查詞語。
關注兒化詞
三、初讀課文,體會情感。
1、快速瀏覽,用直線劃出作者對母雞前后不同態度的句子。
2、交流:板書:一向討厭
不敢再討厭
課件出示我一向討厭母雞。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齊讀
讀著這兩句話,你有什么疑問?
三、再讀課文,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
(一)、品讀母雞讓人討厭之處。
1、為什么呢?我們去找找原因。我們先走進作者討厭母雞的1—3節。
(1)自由讀讀第一自然段,讀出你對母雞的討厭。
出示:“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而并沒有什么理由,討厭!有的時候,它不這樣亂叫,可是細聲細氣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顫顫巍巍的,順著墻根,或沿著田壩,那么扯長了聲如怨如訴,使人心中立刻結起了個小疙瘩來。”
能用用這個句式來說說嗎?
出示:討厭——你這只()的母雞!你()。
(2)默讀第2、3自然段,也用這個句式來說一說。
出示:討厭——你這只()的母雞!你()。
“它永遠不反抗公雞。可是,有時候卻欺侮那最忠厚的鴨子。更可惡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雞的時候,它會下毒手,乘其不備,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兒毛來。”
(欺軟怕硬、暗箭傷人、兇狠)
“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吵得受不了。”
驕傲自大愛炫耀居功自傲。
男女同學比賽讀,
(二)、品讀母雞讓人尊敬之處。
1、既然老舍這么討厭母雞,可后來為什么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呢?默讀4——10自然段
找找原因?交流
2、讀讀課文5——8自然段,畫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圈出讓你感觸最深的詞語,并讀讀體會體會。
3、交流:
a“不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并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兒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1)是呀,多負責啊!
引讀
瞧,一只鳥兒飛過,——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兒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看,一只狗從院子里跑過——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兒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聽,墻角發出一陣沙沙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兒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b“假若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
(1)想象一下,當時是怎樣激烈的畫面?母雞帶著小雞正津津有味地吃著米粒,忽然來了一只大雞來搶食,母雞(。)
(2)對比體會:同學們,還記得一開始母雞遇到公雞時的樣子嗎?“它永遠不反抗公雞。”而這里卻說“連大公雞都要怕它三分。從不反抗到現在大義凜然的雞媽媽,是什么讓它變得這么勇敢,這么奮不顧身呢?
c它教雞雛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還半蹲著讓它們擠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點兒溫暖。它若伏在地上,雞雛們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頭或別的地方,它一聲也不哼。
(1)、“教多少次”,那你們猜猜看,母雞一天要教多少次呢?
出示:據專家研究,母雞要教會小雞一個簡單的動作,比如“啄”,它一天必須至少重復7次,而且至少得重復70天,7×70=490次,“啄食”這么一個簡單的動作,母雞就得教490次,小雞才能真正學會。
讀著這段文字,你想說什么?
(2)抓住“半蹲著”,透過“半蹲著”你看到了什么?
(3)“一聲不哼”,采訪母雞,你為什么一聲不哼?
(4)指導朗讀。
4、齊讀第9自然段。
5、對這樣一位母親,一位英雄,我們還討厭嗎?所以作者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此時此刻,作者對母雞是怎樣的情感?
五、拓展文本升華母愛
1、老舍爺爺在《我的母親》一文中這樣寫道: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有百位教師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2、出示圖片感悟母愛。
3、自然界中的母愛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細心觀察,還有很
多很多,課外時留心觀察,拿起筆記錄下這些感人的細節。
板書:
一向討厭
16母雞母愛
不敢再討厭
敬佩
母雞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讀通課文,認讀生字。
2、培養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
3、使用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培養勞動習慣。
教學過程:
一、歌表演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有四位動物朋友要來的我們一起學習語文,你們歡迎嗎?
學生帶頭飾表演唱《勞動最光榮》。
師:是的,勞動最光榮,幸福的'生活要*勞動來創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跟勞動有關的課文。(板書課題:小母雞種稻子)
生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自由發言。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字想辦法解決,并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師:你們剛才讀得很認真!獎勵你們聽錄音機的阿姨讀課文,不過老有個小小的要求:讀到哪手要指到哪,眼睛要看到哪,比比看誰是最佳小聽眾?
生聽錄音讀課文。
師:錄音機里的阿姨讀得好聽嗎?你們能像阿姨一樣讀課文嗎?下面,老師當聽眾,你們找自己喜歡的小伙伴一起讀讀課文。
師:同學讀得真起勁!誰愿意來讀給大家聽呢?
指名讀分段讀課文,小評委點評。
師:課文是會讀了,那生字是不是也會了呢?
同桌合作讀生字,互相幫助。并說說你們是怎么合作的?
小組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生字。
師考生字。
游戲:“找字卡,讀字卡”。
三、再讀課文,想象說話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要把字音讀準。
學生自由回答剛才讀了課題提出的問題。
出示掛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幅來介紹,鼓勵學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在這滲透勞動習慣養成教育。
把你最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
母雞教學設計11
《母雞》是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讀書的體會。
母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古今中外,有許多的著名作家都對她進行了贊頌。我國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本十分反感、厭惡母雞,然而當它孵了小雞,成了一位母親后,也不由得對母雞贊賞起來,并肅然起敬。
教學中我力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及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中,我還抓住重點句來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為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點理解作者為什么不再討厭母雞,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決為什么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為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流程的:
一、研讀課文。
1、什么原因使作者改變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說明這一原因的句子,畫下來。
出示:它負責、慈(cí)愛、勇敢、辛(xīn)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圍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研究第4—10自然段老舍先生說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偉大,看看哪些詞、句寫出了母雞的這些特點,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畫,批注在旁邊,母雞的特點可以是書上的詞語,也可以是自己讀后的感受。
課件出示:這是一只( )的母雞。
3、自學、交流、補充、評議。
預設要點:(許多詞句中都蘊含好幾層含義,學生只要能說得有理有據即可。)
母雞所做的一切(保護、喂養、照顧、教育子女)都是作為母親盡責的表現。
慈愛:“一點兒”東西就“緊叫”;雞雛的肚子“像湯圓似的”,自己卻“消瘦”許多;給雞雛取暖;任憑雞雛在它身上調皮,“一聲”也不哼。
勇敢:“不論……總是”;“假若……一定……連……”
辛苦:“立刻警戒”:換詞解釋“警戒”,消瘦、夜間睡不好……
(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偉大、無私、無所畏懼、日夜操勞、無怨無悔、默默奉獻、不辭辛苦……)
相機點撥并想象說話體會母雞的勇敢、負責、慈愛、辛苦:
母雞可能會怎樣警告自己的雞雛?小雞躲在媽(不良詞語已過濾)懷抱里會說些什么?
說話練習,讓孩子們用書上的語言填空。
A、當有老鷹飛來,母雞( )。
B、當母雞發現一些吃的,它( )。
二、升華主題:
1、看到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時還僅僅是喜歡那么簡單嗎?(敬佩)
這只母雞如此愛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辭辛勞地為孩子們無悔付出,真讓我們感動,讓我們帶著對雞媽(不良詞語已過濾)敬佩和喜愛,再讀9自然段。
2、作者僅僅是在贊美雞媽媽嗎?(不是。)正因為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正因為母愛的'偉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情感才從“一向討厭母雞”變為“不敢再討厭母雞了”,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對母雞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喜歡、敬佩、贊賞……)
是呀,此時,作者對母雞已經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對母愛的一種純潔、神圣的尊敬了。(帶著對母愛的崇敬讀第九自然段。)
3、感情朗讀4—8段,體會母愛改變了母雞,深入理解中心句。
在教學中,我還極力抓住語言文字進行訓練,體現語文味。比如,教學第五節時,重點抓住“警戒”一詞,先理解什么叫“警戒”,為什么警戒?怎樣警戒?結合理解整段內容。再如,在教學完為什么討厭母雞后,請學生說話訓練:這是一只__________的母雞,令人__________!以此進行這一部分的總結,學生對于這部分內容就比較容易理解。
在課文的結尾,我推薦給學生的一些寫母愛的課外閱讀文學,比如,屠格涅夫的《麻雀》、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雞》、列那爾的《母雞》等,這樣不但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增長了學生的課外知識,使得語文學習從課內走向課外,體現了語文學習的開放性。
當然,在教學中還發現了很多不足,這是一篇選學課文,可是自己因為覺得這也好,那也好,而舍不得丟掉一些,反而使課堂容量過大,課最后來不及上。還有自己上課講得太多,學生反饋有重復的比較多。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要善于發表不同意見,要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
母雞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能隨文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體會本文與《貓》相比,不同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檢查預習
1、回顧課文《貓》,導入新課。
2、自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
3、檢查預習,正音:
如怨如訴、反抗、欺侮、成績、凄慘、慈愛、辛苦、可惡、一撮兒毛
(回憶舊知,為感知寫作手法的差異埋下伏筆。)
二、理清脈絡,嘗試分段
1、找一找:
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并以此為依據把課文分成兩段。
2、評議。
(從作者的情感主線入手,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結構,感知寫作線索。)
三、研讀文本第一部分,培養概括能力
1、1~3段中哪些地方最能體現母雞令人討厭?找到重點詞、句劃下來,想想原因。能干的孩子每段試用1~2個詞概括原因。
第一段:
抓“沒完沒了”、“沒有什么理由”等詞,幫助學生提升概括:
無病呻吟。
(學生能總結出“吵鬧”、“煩躁”即可。)
第二段:
抓 “忠厚”、“趁其不備”等詞,概括:
欺軟怕硬、暗箭傷人
第三段:抓“發狂”、“恨不能讓全世界知道”等詞,概括:
自大、愛炫耀。
(在研讀中培養語感與概括能力;教師即時反饋提升學生的語言,加深理解。分層要求,兼顧差異。)
隨機理解句子:
“母雞下蛋的時候可愛叫了,就是聾(lóng)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
體會畫線部分夸張的寫法,照樣子說一說:
這道題太簡單了,___________________
去少年宮的路我太熟了,___________________
(了解寫作方法,感受夸張手法的生動幽默。仿照句子說話,進行遷移創造。)
四、自主探究,圍繞主題研讀課文
1、什么原因使作者改變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說明這一原因的.句子,畫下來。
出示:
它負責、慈(cí)愛、勇敢、辛(xīn)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這三句話環環緊扣、層層遞進、意義深刻,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聚焦中心句的過程培養了學生對關鍵詞句的敏銳度,也為學生解讀作者態度轉變的原因提供了依托。)
2、圍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研究4~10段,圈劃詞句,說說感受,還可以寫寫旁注。
3、自學、交流、補充、評議:
預設要點:
(許多詞句中都蘊含好幾層含義,學生只要能說得有理有據即可。)
母雞所做的一切(保護、喂養、照顧、教育子女)都是作為母親盡責的表現。
慈愛:
“一點兒”東西就“緊叫”;雞雛的肚子“像湯圓似的”,自己卻“消瘦”許多;給雞雛取暖;任憑雞雛在它身上調皮,“一聲”也不哼。
勇敢:
“不論……總是”;“假若……一定……連……”
辛苦:
“立刻警戒”:換詞解釋“警戒”,消瘦、夜間睡不好……
(引導學生緊密圍繞主題研究課文,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感受。教師協助,在關鍵處予以提示點撥,為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中心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4、感情朗讀4~8段:
體會母愛改變了母雞,深入理解中心句。
5、“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研究“不敢”,讀出敬意。
(自主研究、討論后,再次聚焦中心句,帶著更深的理解二次朗讀,提升情感體驗。)
五、體會寫作方法,嘗試遷移運用
1、引導理解作者對貓和母雞情感的不同,造成寫法的差異。對比優缺點能更突出轉變的不易。
(抓住情感線,大致感受寫作手法的差異。)
2、老舍現在對母雞敬佩有加,再聽到母雞的叫聲,還會覺得它煩嗎?感興趣的試完成三星題:
改寫課文第一段,寫出“喜歡”的情感。
(機動,視課堂時間,可安排回家完成。)
母雞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自主認識7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作者筆下母雞的特點,感受母愛的偉大。
3、比較《母雞》與《貓》在寫法上的異同點。
【學習重、難點】
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尊敬的情感經歷,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這個單元的主題是作家筆下的動物,我們認識了高傲的白鵝有海軍上將派頭的白公鵝,能說說在老舍先生筆下的那只貓有什么特點嗎?
(古怪、可愛)
貓既古怪,又可愛,在文章的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雞》。
2、齊讀課題。
3、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請自由讀閱讀提示,看看提示中,給我們提出了怎樣的學習要求:
出示要求:
⑴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⑵ 比較一下,《母雞》和《貓》兩篇文章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
二、檢查預習
同學們在家里已經認真的預習了這篇課文,讀課文以前,先讀讀這幾個詞語,看看你們是否通過預習已經認識了他們。
出示詞語:
反抗 欺侮 成績 凄慘 慈愛 辛苦 如怨如訴
疙瘩 可惡 毒手 聾子 雞雛 啼叫 一撮兒毛
齊讀,抽讀。
三、初識母雞特點
1、詞語會讀了,相信課文也能讀好, 今天,我們同樣采取個人讀加齊讀的方式,請1小組讀1~6自然段,全班齊讀7~10自然段,要求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簡單評價)
2、快速、自由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怎樣的。
(學生讀書,然后交流初步感受。)
預設:
⑴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讓人討厭的。
⑵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
⑶ 老舍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板書:
一向討厭
不敢再討厭
3、作者從開始討厭母雞,到后來的認為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不敢再討厭母雞,經歷了一個情感變化的過程,而作者的情感變化是文章的線索,從討厭到不討厭,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寫了作者討厭母雞,哪些自然段寫了作者不討厭母雞?
四、自讀自悟,感受母雞特點
1、老舍先生寫筆下的母雞讓人討厭,是通過幾件具體事例寫的?
在1~3自然段中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段,讀一讀,用恰當的詞語概括一下,這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課件出示:
這是一只( )的母雞。
學生讀課文,概括母雞讓人討厭的幾方面:
叫聲討厭、欺軟怕硬、炫耀自己。
2、叫聲討厭、欺軟怕硬、愛炫耀自己,所以作者一向討厭母雞,后來,作者為什么不敢再討厭他了呢?文中有一個自然段明確地告訴了我們原因,你找到了嗎?
課件出示:
第9自然段
齊讀第9自然段。
3、老舍先生說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偉大,請同學們默讀課文4~10自然段,看看哪些詞、句寫出了母雞的這些特點,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畫,批注在旁邊,母雞的特點可以是書上的詞語,也可以是自己讀后的感受。
課件出示:
這是一只( )的母雞。
預設:
⑴ 警戒、預備作戰、警告
⑵ 雞雛的肚子像裝了湯圓,自己卻消瘦許多
⑶ 別的雞來搶食大公雞也怕它三分。
⑷ 教雞雛,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半蹲、一聲不哼
⑸ 在夜間若有什么動靜
(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偉大、無私、無所畏懼、日夜操勞、無怨無悔、默默奉獻、不辭辛苦)
3、這只母雞如此愛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辭辛勞地為孩子們無悔付出,真讓我們感動,讓我們贊嘆母愛的偉大,讓我們帶著對雞媽媽的敬佩和喜愛,帶著你對母愛點點滴滴的感受,再讀9自然段。
4、正因為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正因為母愛的偉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情感才從一向討厭母雞變為不敢再討厭母雞了,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對母雞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喜歡、敬佩、贊賞)
是呀,此時,作者對母雞已經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對母愛的一種純潔、神圣的尊敬了。
5、齊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
五、比較《貓》和《母雞》的異同
回顧學過的《貓》這篇課文,和今天學習的《母雞》這篇課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寫小動物的.,它們在情感表達方面有什么特點呢?
在情感的表達上,都是對小動物的喜愛,《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后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贊頌。
對了,除了情感表達方面,兩篇文章在寫法上還各有哪些特點呢?
兩篇文章的結構都非常清晰。《貓》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淘氣可愛,由兩部分構成,并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過渡句,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母雞》可以明顯分為母雞孵雞雛以前和孵出雞雛以后兩部分,以過渡段使文章渾然一體。
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于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表現小動物特點時,用事實說話,通過對點滴小事的具體生動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的樸實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群眾口語,有著濃郁的京味,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說,是那樣的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以上特點,由學生比較、歸納,順學而導,不必強求答完整。)
六、總結談話
本單元中,作家們妙筆生花,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不同作家筆下的白鵝富有生趣,同一作家筆下的貓和母雞各有特點,作家們對動物的愛飽含在字里行間中,讓我們也像他們那樣,帶著喜歡的情感,去觀察身邊的小動物,具體寫出小動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板書設計】
16、母雞
一向討厭:叫、欺軟怕硬、炫耀
不敢再討厭:負責、慈愛、勇敢、辛苦
母雞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新課標四年級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母雞》
教學目標:1、認識7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敬佩的情感經歷,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重點:把握作者情感的變化,由討厭到敬佩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母愛的贊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導入新課
【方案一】引語:同學們,上周吳老師已經帶領大家一起認識了架子十足的白鵝、見識了有海軍上將派頭的白公鵝,還到過老舍家觀看了他那一只既古怪又可愛的貓。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十六課,去看看老舍家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
(板書:16、母雞)
【方案二:觀看動畫,激趣導入】
引語:從剛才的歌曲中,我們可以知道母雞和人類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那么,誰能說說你印象中的母雞是怎樣的呢?(眼睛小、咯咯叫、會下蛋、愛炫耀、會孵小雞……)
同學們印象中的母雞是xxx的,那么作家老舍印象中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六課《母雞》,看看老舍是怎樣描寫母雞的。
(播放視頻《我不想說我是雞》,出示母雞圖片,板書:16、母雞)
二、初讀比較,感知內容
1、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勾畫出本課的生字詞。
2、通過讀課文,相信大家對文章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我們來看這一課的生字詞。請全班同學先來讀一下。
如怨(yuàn)如訴、反抗(kàng)、欺侮(wǔ)、成績(jì)、凄(qī)慘、
慈(cí)愛、辛(xīn)苦、可惡(wù)、一撮(zuǒ)毛
(1)“如怨如訴”是什么意思?(形容沒完沒了地抱怨、訴說。本文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形容母雞拉長音的叫聲影響人的情緒,令人討厭。)
誰可以用它造句呢?
(如怨如訴——這篇文章像旋律優美如怨如訴的小夜曲,感動了許多人。
(2)抗kàng(反抗)
吭háng(引吭高歌)
(3)“欺侮”是什么意思?(欺凌侮辱)
侮wǔ(欺侮)
誨huì(教誨)
(4)“凄慘”的“凄”字是什么部首?(冫兩點水)
看看“妻”字的寫法。
(5)“慈愛”的“慈”字是什么結構?(上下結構茲、心)
“慈愛”的反義詞(兇狠)
(6)wù(可惡)
惡ě(惡心)
è(兇惡)
(7)“一撮毛”,“撮”是量詞,用于成叢的毛發或野草等。還有多cuō(撮合)
3、這些詞語都需要我們慢慢積累下來的,老師現在請男同學讀一遍。
4、接下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線段畫出作者對母雞感情態度的詞語或句子。
邊讀邊思考一個問題: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
【預測引導:“我”剛開始對母雞的印象的怎樣的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我一向討厭母雞。)——“討厭”;后來對母雞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尊敬、敬佩”。】(板書:一向討厭:不敢再討厭:)
5、那么,課文哪些自然段是寫作者討厭母雞的呢?(1—3自然段)
三、細讀推敲,感悟表達
1、作者分別通過哪些具體事例寫母雞的討厭之處呢?先一起讀一讀1-3自然段。
(1)剛才我們朗讀了1到3自然段,哪位同學可以用恰當的詞語或者句子說一下母雞的討厭呢?
(隨處亂叫/無病呻吟、欺軟怕硬、發狂炫耀)
①更可惡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雞的時候,它會下毒手,趁其不備,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兒毛來。“趁其不備”是什么意思?(趁人不防備的時候。文中指母雞在欺負自己的同類時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兇狠,讓人厭惡。)
②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兒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這句話作者采用了什么寫法?(夸張)用來說明什么呢?(說明母雞愛炫耀)
聾子本來是不怕吵的,作者卻說“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這里作者采用夸張的寫法,諷刺了母雞的炫耀,充分表達了他討厭母雞的情緒。
③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練習。
例句:母雞下蛋的時候可愛叫了,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
體會畫線部分夸張的寫法,照樣子說一說:
去三小的路我太熟悉了,__________。(就是閉上眼睛也能到那里去)
這道數學題太簡單了,____________。(就是不用想也能做出來)
(2)通過前三個自然段的學習,我們知道母雞叫聲討厭、欺軟怕硬、愛炫耀自己,所以作者“一向討厭母雞”。后來,作者為什么不敢討厭母雞了呢?課文中有概括說明這一原因的句子,誰找到了?(第九自然段。“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老舍先生說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偉大,現在先請三四組同學讀4-6自然段,然后一二組同學接著讀7-8自然段,找找分別寫出母雞這些特點的詞語和句子。
【方案一】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可以看出它這些特點呢?哪位同學來說一說?
(負責:保護、喂養、照顧、教育小雛雞;慈愛:咕咕地緊叫、讓它的兒女吃、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自己卻消瘦了許多;勇敢:無論……,總……、假若……,一定……,連……;辛苦:立刻警戒;)警戒是什么意思呢?(戒備)
說話訓練:當遇到危險的時候,母雞會咕咕地警告雞雛,那么她會對雞雛說什么呢?
②從剛才的分析中,我們知道正是因為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正因為母愛的偉大,所以老舍先生才會從“一向討厭母雞”轉變為“不敢再討厭母雞”,此時此刻,同學們感受到老舍對母雞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嗎?(喜歡、敬佩、尊敬、贊賞……),讓我們帶著一種對雞媽媽的喜愛和敬佩,帶著你對母愛點點滴滴的感受再次讀讀第九自然段。
【方案二: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請同學們以前后四人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學習,找出描寫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等特點的句子。(在匯報時,先讀出句子,再說明原因。)
【方案三: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第一大組里面的所有小組都探討文中描寫母雞負責這一特點的具體事例。第二大組里面的所有小組都探討文中描寫母雞慈愛這一特點的具體事例。第三大組里面的所有小組都探討文中描寫母雞勇敢這一特點的具體事例。第四大組里面的所有小組都探討文中描寫母雞辛苦這一特點的具體事例。找出句子并說明理由。
四、熟讀總結,概括提高
到此為止,整篇課文就學完了。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隨處亂叫、欺軟怕硬和愛炫耀自己,后半部分描寫了母親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前后兩部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贊頌之情。
同學們,學了《母雞》,你們懂得了什么呢?說一說你自己的見解。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同學們,老舍先生現在對母雞是十分贊賞的,那么,如果他再聽到母雞的叫聲,還會覺得它討厭嗎?請同學們改寫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出“喜愛”的情感來。
最后,讓我們一起來朗讀一下有關母愛的詩歌。
課后反思:
《母雞》是人教版新課標四年級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沒有多媒體的情況下,結合平時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我設計了一個比較傳統的課堂。力求學生通過學習本課,可以理清本課的寫作思路,即教學本課時,我重在拉線索。
課堂伊始,我首先播放一首比較搞笑的歌曲《我不想說我是雞》,給學生營造一個比較愉悅的學習氛圍,但由于音響效果不太好,聲音比較小,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聽完歌曲之后,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印象中的母雞是怎么樣的,學生踴躍發言。然后自然過渡到本課的學習,揭示課題。導入部分,我覺得做的還是比較好的'。
揭示課題之后,要求學生通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內容,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詞。在講解生字詞部分,我有側重地對詞進行講解,當然,重點圍繞著字的音、形、義進行講解,這部分講解時比較到位的,學生也能很好地接受。這也算是本課教學的一個亮點。
繼續要求學生通讀課文,并思考一個問題,“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在引導學生回到這一關鍵問題的時候,由于提問的方式不太適合學生的理解能力,所以經過了幾番變換引導之后才最終解決了這一問題。這算是本課教學中的一個失誤,事前我沒有很好地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如果這樣提問,“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剛開始是怎么樣的呢?后來他又覺得母雞是怎么樣的呢?”這樣應該會更好!或者是當學生用具體事例來說明作者的態度時,我應該機智地轉變問法,如:“那這些事例都集中體現出作者對母雞的看法是怎樣的呢?”。所有的這些,都是因為教學經驗不足,缺乏教學機智,不懂得靈活處理。關于這一點,還有待進一步地加強。
圍繞作者對母雞前后產生的感情變化,由討厭到不敢再討厭,讓學生找出文中具體的事例,這部分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能夠突出本課的重點,努力處理本課的難點。當時在設計本課教學的時候,只考慮到主要讓學生理清思路,并無做過多考慮,所以課堂比較傳統,并無什么亮點的地方,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習,留給學生的學習空間并不多。如果換成小組討論,交流學習,讓學生通過合作讀懂本篇課文,再通過匯報檢查他們的學習情況。以這樣的方式開展教學應該更好一些。
總而言之,第一次上臺講課,由于臺上經驗不足,在過渡方面不夠自然流暢,在引導學生回到問題方面也比較欠缺,這些都有待加強。
母雞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本課生字新詞,隨文理解“顫顫巍巍”“如怨如訴”“尖銳”“凄慘”等詞語。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通過品味對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具體描寫,感受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3.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感受作者細致傳神的描寫,積累優美詞句。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品味有關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具體描寫,感受作者細致傳神的描寫。
難點:找出相關語句體會作者由討厭到不敢討厭母雞的情感變化。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或教學掛圖。了解與作者相關的小故事。
學生:觀察母雞亂叫時、下蛋后、帶小雞時、保護小雞時的樣子。搜集有關作者的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見聞,導入新課(出示掛圖或課件認識母雞。)
同學們回家都認真觀察了母雞的一些生活習性吧?把你的所見所聞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母雞是一種很平常的小動物,可在老舍眼里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母雞》(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說說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2.再來讀讀課文,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旁作上批注。
三、學習生字詞
1.出示下列詞語,指名朗讀。驚恐田壩疙瘩警戒顫顫巍巍預備啄食尖銳凄慘如怨如訴
2.辨析生字,組詞并理解詞義。
四、熟讀課文,感悟母雞
1.再讀課文,邊讀邊做上批注:作者對母雞前后的態度有什么樣的變化?
2.小組交流: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讀給小伙伴聽,說說你的理由。等會兒請小組代表把你們看到的、感受到的說給同學聽。
3.小組交流反饋:讀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并說說為什么。同學互相評價、補充。
五、細讀課文,品評母雞
出示:“我一向討厭母雞。”深入品味文章。學習第1、2段。
1.自讀第1、2段,邊讀邊勾畫出表現母雞討厭的詞句。
2.結合作者的描寫,想象畫面,再根據自己的觀察補充,說感受。
3.根據學生回答情況,引導學生讀,說說自己的體會。第1段:抓“嘎嘎”“沒完沒了”“顫顫巍巍”“如怨如訴”等詞,幫助學生提升概括。(學生能總結出“吵鬧”“煩躁”即可。)第2段:抓“發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知道”等詞,概括:自大、愛炫耀。
4.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課文第1、2段。學習第4~7段。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改變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說明這一原因的句子,畫下來。
2.讀課文第4~7段,思考: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邊讀邊用筆做上批注。
3.小組內交流相關的語句和自己的'體會。
4.全班交流,提煉品評。負責:出示句子:不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并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1)讀句子,說說你從帶點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不論……還是……總是”體會到母雞對雞雛的保護是時時刻刻的。“歪著頭”“挺著身”“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體會母雞的機警、負責。)
(2)師范讀。指導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3)再讀句子,說說用上這些帶點詞語有什么好處。
慈愛:
(1)自由讀第4~7段。思考:從哪些詞語或句子感受到了母雞的慈愛?
(2)交流感受。(雞雛的肚子“像湯圓似的”,自己卻“消瘦”許多;給雞雛取暖;任憑雞雛在它身上調皮,“一聲”也不哼。)
(3)指導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作者細致傳神的描寫。你還能找到類似的語句嗎?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交流匯報。
勇敢:
(1)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了母雞的勇敢?
(2)交流:“不論……總是”“假若……一定……連……”辛苦:交流:“立刻警戒”,換詞解釋“警戒”;消瘦;夜間睡不好……
5.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第4~7段。學習第8、9段。出示“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1.生自由讀。
2.師范讀。
3.生有感情地反復朗讀。
4.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自己的體會。
5.自由朗讀第9段,聯系上下文思考:我為什么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六、拓展升華,感悟母愛
1.說說對“一個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的理解。
2.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自己對母愛的理解。老舍現在對母雞敬佩有加,再聽到母雞的叫聲,還會覺得它煩嗎?
【母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母雞》教學設計01-06
母雞教學設計02-14
《母雞》的教學設計03-14
母雞優秀教學設計03-09
《母雞》教學設計15篇01-06
《母雞》教學設計(15篇)01-31
母雞教學設計15篇03-12
母雞教學設計12篇05-28
母雞教學設計(15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