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育敘事
這是一篇關于“鳥類起源”假說的文章,鳥類到底起源于什么,這一起源于恐龍的假說向讀者展示了起源猜測和目前人類的發現證據。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這是一篇寫作有意思的文章,從介紹恐龍開始,發現題目的特別之處,讓學生明白好的題目是引起讀者興趣的第一步。結合本單元語文要素,初讀課文學生在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后,依次對段落中出現的難懂的詞句進行教學。“中生代茹毛飲血赫胥黎繁衍腦顱膨大”這些詞語出示后,讓學生談談自己是如何認識和理解這些詞語的。很多學生提出了自己的解決問題方法“向別人請教查資料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后,根據課后閱讀要求,針對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嘗試著解決。
給學生充分時間后,大部分同學能夠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寫下來,學會用我們學過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合作學習發現自己的問題的答案。
抓住文章的關鍵詞語提煉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要素。在說一說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這一鳥類演化過程中,我先請同學們用線段示意圖標出時間和恐龍種類不同,再看圖說一說。為了降低難度,我利用根據課文內容填空的方式指名說,這樣對著這些文字進行練習,把這一過程說具體了。
從恐龍到鳥類,坐著在表達上也有特點。寫恐龍的后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這一部分,除了關注到它的多,作者更是從恐龍的習性、形態、性情三個方面去表達,把“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寫清楚。針對這個練習進行寫話訓練,可以介紹一種動物,也可以介紹一種植物,還可以介紹智能產品等,想一想它的順序更容易下筆了。
對比閱讀也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利用書上的“資料袋”對比發現本文和這篇文中“科學界存在著許多解釋鳥類起源的假說”這一寫法,想一想“猜測”這個詞語能不能換成“推測”,為什么,發現課文表達的準確和有趣。
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學生能用上學過的方法自己去解決問題,那么習得的東西才能內化。一旦遇到問題,每一次都需要去教學,這不僅影響了教學效果更降低了教學效率,這也是我們一線老師常常要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班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進行不斷在教學中調整的一個常態。當然允許遺忘,但喚醒的時候過于漫長,勢必會造成耗時低效的教學效果,所謂事倍功半老師也疲于應付,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也會失去興趣。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育敘事】相關文章: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04-10
飛向藍天的恐龍課后反思07-08
《飛向藍天恐龍》評課稿11-13
飛向藍天的恐龍課后反思(精選5篇)03-24
飛向藍天的恐龍課后反思4篇09-24
飛向藍天的恐龍課后反思(4篇)11-20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15篇04-10
部編《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01-31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15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