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學》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拖延心理學》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1
這本書分析了拖延的心理學原因,然后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法。通過一些實例和心理分析來達成觀點的闡釋,比較可信,前半部分幾乎擊中心靈,每句話似乎都讓你醍醐灌頂,重新認識自己。但后面各種方法羅列卻讓人不好操作,陷入了成功勵志類書籍的通病,總的來說還不錯。
對于我個人來說,頭緒繁多或無從下手的事容易造成拖延。里面也暗含了完美主義傾向:我不確定能做到最好,因而失去了細步邁出逐步夯實的動力。甚至為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不怕失敗最重要是不要把表現與能力價值掛鉤,不要與外在評價過度關聯。
我就是固定心態的完美主義者,原以為拖延并不嚴重,但其實一直都在。但其實我并無天分,只有一些巧合和努力,天分被外在拔高了,因此完美主義心態是沒有堅實基礎的。寄希望于虛榮和享樂并存對我來說也不可能,這個世界沒有白吃的午餐,對于我來說也沒有輕松過上好日子的路子。必須首先保證勤奮然后途中注意方法和結果。從此開始,看穿紅塵放棄虛無縹緲靠外界肯定的價值,不怕失敗重新構建自己的價值。工作即使不熱愛,勤奮是必須的,而自己的.家庭及夢想則必須兩者都有。
最可怕的事情是去全然地接受自己,然而對個人來說,成長是最重要的,全然接受自己的優缺點并不妨礙反而有助于你的成長,何樂不為?拖延總會歸因于某種患得患失,此時要注意和自身成長及責任對比。而且特別注意不要讓這些擔憂成為懶惰潛在的借口,因而循環惡化。
這本書中學到的最大一點是冷靜分析:當拖延癥發作時,要看清其中的原因,以前或許看不清,現在這么多案例看了這本書應該可以了。當不良情緒發作時也要照樣分析,然后做出決策。借口,潛意識的懶惰等等阻礙前進的因素都要刨出來。然后與自己的目標之路最大限度匹配。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2
這本書是劉老師在周四的好書推薦活動中介紹給大家的,我覺得自己也有拖延的毛病,所以就買了一本。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對如何加快我的節奏,節約我的時間。我的理解是:
確立一個可操作的目標(可觀察、具體而存在的,而不是那種模糊而抽象的目標)。設定一個務實的目標,不要異想天開,要從小事做起。不要過于理想化,而要選擇一個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標。將你的目標分解成短小具體的`迷你目標。每個迷你目標都要比大目標容易達成,小目標可以積成大目標。現實的(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對待時間。問自己:這個任務事實上將花去我多少時間?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時間投入其中?只管開始做,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邁出一下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利用接下來的15分鐘。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鐘,你只要通過一次一次的15分鐘才能做完一件事情。因此,你在15分鐘時間內所做的事情是相當有意義的。為困難和挫折做好心理準備,當你遭遇到一個(或者兩個、三個)困難是,不要放棄。困難只不過是一個需要你解決的問題,它不是你個人價值或能力的反映。可能的話,將任務分派出去(甚至扔下不管)。你真的是做這件事的唯一人選嗎?這件事真的必要去做嗎?我會給這件事找一個合適的人去做,這樣就可以去做更重要的事了。保護你的時間,學會怎樣說不,不是不做只是要合理安排時間!留意你的借口,不要習慣性的利用借口來拖延,而要將它看做是在做15分鐘的一個信號。
或者利用你的借口作為完成一個步驟之后的獎賞。我們能夠做出自己的選擇,可以拖延,也可以行動,即使自己的心里不舒服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行動的。以往的歷史無法決定你當下要怎么做,你可以從學習、成長和挑戰自己中獲得快樂,你不必等到完美之后才覺得自己有價值。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08-18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01-30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精選12篇)09-06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5篇09-14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5篇)09-14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10篇)09-16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11-08
《拖延心理學》心得體會(精選15篇)09-26
《拖延心理學》讀書筆記合集5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