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評課稿
今天,教師培訓中心的四類優秀教師培訓活動在上興舉行,我執教了《黃鶴樓送別》的第一課時。在昨天試教的基礎上作了一些調整。培訓中心領導和聽課老師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和中肯的建議。現摘錄一二:
A老師:
1.課堂情趣盎然,老師幽默風趣的點評,毫不吝嗇的鼓掌激勵,讓學生越上越有激情,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在玩玩樂樂中學到了知識。
2.在理解詞語上下足了功夫,過渡流暢自然,不留痕跡,方式多樣,尤其是每小節指名讀完后讓學生提出詞語的語言靈動多變,有:“這小節哪些詞引起了你的思考?”“這小節哪些詞不理解?”“這小節哪些詞吸引了你的眼球?”“這小節哪些詞牽動了你的心?”就像一首小詩。
3.課堂節奏明快,效率高,不僅檢讀了課文,理解了詞語,歸納了主要內容,詩文對照初解了詩意,還默寫了生詞,完成了所有生字的描紅和練習冊上的一道練習。
B老師:
1.課堂上關注弱勢群體,無論是同桌檢讀后對未得“★”同學的詢問:“你為什么不給他打五角星?你現在能讀好嗎?”還是生詞默寫后對未得100的同學的關注:“你哪個字錯的,誰能給他些建議和方法?”都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特別關注后進學生。
2.課前師生互動別有用意。領著學生背誦的幾首詩《母親的恩情》《詠華山》《李廣射虎》《每逢佳節倍思親》等都是文包詩的課文,為課堂上的同類遷移復習作了鋪墊。
3.在課堂上,老師抓住了學生的認知起點、知識基礎、已有經驗,找準了自己的位置,把課堂還給學生,把發展的空間留給學生,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學生,面向全體,尊重差異,學生學有所得,學友所樂。
C老師:
1.注重了傳統文化的滲透。在學生理解“餞行”指設酒宴送行后,并沒有到此停止,而是繼續啟發:那當那個人回來,設酒宴歡迎叫什么呢?(接風洗塵)。老師并不是就詞語講詞語,而是更拓寬一步,著眼于與這個詞相關的文化知識,使詞語教學有深度,有廣度,有厚度。
2.當堂巧妙默寫,改變了以往光講不寫的弊端,當堂鞏固,當時鞏固。
3.從漢字的構字法的角度教學詞語,還詞語以本真,還文化以本位,學生不僅知道了這個詞語的意思,還知道了為什么有這樣的意思。
4.注重知識的遷移運用。“春天將盡的時候叫暮春,那人的一生將盡的時候呢?(暮年)
D老師:
1.理解詞語后少了回讀課文概括該節內容的環節,問題導讀的設計還可更巧妙些。
2.學生概括出這類課文都屬于文包詩的文體后,應進一步引導:文包詩的課文有什么共同特點?
【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評課稿】相關文章:
《黃鶴樓送別》評課稿03-05
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評課稿08-02
《黃鶴樓送別》評課稿4篇03-05
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評課稿3篇03-24
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評課稿(3篇)03-24
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評課稿匯編3篇04-21
語文評課稿12-19
《翠鳥》語文評課稿08-11
小學語文評課稿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