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秋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秋天》教學設計1
教材簡析與設計理念
《秋天》這篇課文圖文并茂,通過描寫秋天的豐收景象,人們歡快的心情,向孩子們展示了一幅碩果累累而又美麗動人的秋景圖。通過學習課文,讓孩子們感受秋天的美、秋天的充實,激發學生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麗和豐收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難點: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
教學準備
秋天的圖片、生字卡片、優美音樂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孩子們,一年有哪四個季節嗎?想不想跟老師一起欣賞幾幅漂亮的圖片?(播放秋天的圖片)孩子們,你們知道剛才我們欣賞的圖片是什么季節的景色?(秋季)秋天景色美不美呢?美在哪里?(學生自由發言)
2、板題,讀題
。ㄟ^渡):秋天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季節而且是個豐收的季節。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課《秋天》。齊讀兩遍課題。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生動逼真的畫面,讓學生感官上感受到秋天因豐收而更加的美麗;輕松的談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進入課堂。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1、聽錄音,整體感知
要求:同學們認真聽錄音,感受秋天的美麗。
2、學習生字詞
(1)這位叔叔讀得好不好?那我們也像他這樣讀一讀。請同學們打開書本24頁,輕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來。(學生讀課文,劃生字詞,師巡視輔導)
。2)剛才同學們自學時找出了生字詞,老師也把它們找出來,你會讀了嗎?誰來拼讀。(指名讀,齊讀)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個生字的讀音。(學生自由發言)
。3)秋姑娘把詞語里的生字娃娃請出來,你們認識嗎?(出示字卡,請小老師考同學;開火車讀。)
。4)獎禮品活動。同學們讀得真好,秋姑娘準備一些禮品要獎勵大家,你如果能把禮品上的生字讀準確,就能得到一顆星星。
。5)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A、指名黑板上演示書寫;
B、生評價書寫;
C、師點評;
D、全班練習書寫。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聽、讀、畫、玩、寫認識生字、讀準字音,了解生字的結構,掌握生字的寫法。游戲結合更有趣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掌握生字詞。
三、讀通課文
過渡:同學們真能干,那么短的時間就認識了這么多的生字娃娃,我想同學們肯定能把課文讀得通順、流利的。
A、生自由讀課文;
B、指名讀、賽讀;
C、師范讀;
D、配音樂全班讀。
設計意圖:這篇課文語言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感受秋天的美麗。
四、作業
朗讀課文、書空生字。
設計意圖:二年級的識字量較大,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書空生字能更好地掌握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秋天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上節課我們從課文中感受到了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豐收的季節,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秋天的。
設計意圖:用輕松愉快的談話,引導學生從上節課感官上了解秋天的美麗,逐漸過渡到從文章的字里行間體會秋天的美麗。
二、品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哪幾個地點的秋天景色?你最喜歡哪個地點的秋天景色?為什么?
(指名回答結合板書,田野、果園、打谷場)
1、田野:田野里中寫了哪些(東西)農作物?(稻子、棉花、高粱)黃澄澄的稻子像什么?(金子)用“像”說一句話
你還知道哪些農作物是秋天成熟的?(玉米、小麥)
看見這些漂亮的`農作物你會怎樣說?(豐收的季節真美麗!)誰愿意試讀這段話?(試讀、賽讀、范讀、齊讀)
2、果園:果園里有哪些水果?(蘋果、石榴、葡萄、棗)秋天到了果園里的蘋果、石榴,葡萄、棗分別長什么樣子?積累類似“水靈靈”這樣的詞語。
如果一陣風吹來會聞到什么?(一陣陣清香)還有那些水果是秋天成熟的?
誰能把這段話讀好?(試讀、賽讀、范讀、齊讀)
3、打谷場上:打谷場上有什么?(糧食)公路上有什么?(運糧食的汽車)
田間地頭,房前屋后能聽到什么?(人們的笑聲)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4、除了莊稼,水果。糧食成熟了,秋天還有什么特點?
a、小草黃了。
b、樹葉也黃了。
c、樹葉紛紛揚揚落下來。
讀第一自然段。積累像“紛紛揚揚”一樣的詞語。
5、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豐收的季節。課文中藏著一能概括秋天的句子,你能把它找出來嗎?(豐收的季節真美麗!)(指名回答)齊讀最后一句話。(豐收的季節真美麗!)
6、找朋友游戲:黃澄澄的稻子、水靈靈的葡萄、紅彤彤的棗。
7、秋天可真美啊,把你覺得最美的一句讀給你的好伙伴聽一聽,可以離開座位。
8、美美地讀課文一遍。(全班齊讀)邊讀邊想象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的美、秋天的充實。然后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設計意圖:學生選擇自己的所愛,練習邊讀邊聽邊看邊記,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想象畫面,感受秋天的美麗和豐收的喜悅,并讓學生在匯報交流中體會到疊詞、形容詞的美妙,理解了“豐收的季節真美麗!”的意思,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拓展練習
學了這篇課文,你能夠說說自己身邊秋天的景色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說說秋天的景色,激發學生學會觀察大自然,從而熱愛大自然。
四、作業
把你最喜歡的一處秋天景物畫下來,然后說說你畫的景物是什么顏色的,你為什么喜歡它,下節課告訴大家。
設計意圖:讓學生畫畫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那豐收的成熟的顏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
板書設計
田野莊稼
2、秋天果園水果豐收的季節真美麗
打谷場上糧食
《秋天》教學設計2
一、課文特點
《秋天》是著名作家何其芳寫的。詩不長,僅三節。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表現了詩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及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在閱讀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學。為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技能:
有感情的反復朗讀并背誦全詩
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思想感情
2、過程和方法:反復朗讀,在讀中感知詩歌的內容,讀中領悟詩歌的意境,在讀中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復吟誦,體味詩歌意境美
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難點突破方法:內聯(已知的同類作品),外延(課后“研討與練習”中他人的作品)然后,以此指導對個體的解讀,強化朗讀訓練,以讀代講,以讀促悟。
四、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采用誦讀法:教會學生如何讀詩,在讀中如何感受語言美;引導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感情。激發興趣法: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討論質疑法:在合作中共同學習共同成長。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
2、學習方法:
古人主張:“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上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為他們今后繼續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語文教學的終級目標正如葉圣陶所言:不待老師講解,學生自能讀文;不老師評點,學生自能作文。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將朗讀訓練貫徹到課堂始終,讓學生掌握學習現代詩歌的方法:把握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發揮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情,體會詩歌的情感美。
3、教學手段: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播放多媒體教學課件。依據教學的直觀性原則,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多種感覺,通過多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比較全面、深刻地掌握材料。多媒體課件的播放可以增強直觀性,提高課堂效率。
五、教學程序設計:
為完成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環節:引秋(2分鐘)
1、圖片展示,你看了有什么印象?
2、你是否記得寫秋的名句?
3、那詩人筆下的秋是怎樣的?
(輕松的心情利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第二環節:誦秋(8分鐘)
本環節以讀為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
1、初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
2、正音
(積累字詞,豐富語言材料)
3、讀“課前提示”,想一想,我們該以一種怎樣的語氣和情感讀?
“深情絮語”說明節奏不宜強,速度不宜快,做到輕松柔和舒緩,懷著對求的熱愛贊美之情
(使學生朗讀找到依據,明確詩歌的朗讀要根據詩歌內容來確定)
4、教師范讀,學生劃出朗讀節奏、分辨朗讀語氣、語調。
5、學生自讀與賽讀,并在學生中互評,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這樣就能使學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精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注重了對學生智力素養中注意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質中的興趣與情感得以提升,鍛煉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秋天》教學設計3
1、思想品德要求:引導學生從天氣、物候幾方面了解秋天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知識要求:學會7個生字及新詞,認識13個字。
3、能力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秋天是天氣轉涼的季節,是豐收的季節,是美麗的季節。
難點:“轉”“黃”的寫法。
生字卡片,秋天景象的圖片、音樂磁帶。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出示秋天景象的圖片。 老師說:四季的腳步走得飛快。轉眼間,秋天到了。板書課題:秋天到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糾正讀音:你認為哪個字的讀音應該注意,給大家提個醒。
3、把你讀的.不通、不熟的地方,多讀幾遍。
4、同桌互讀,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第一小節。 (1)指名讀第一小節。你讀懂了什么內容? (2)理解秋天天氣涼的特點。用換詞法,把“涼”換成“冷”,讓學生說說行不行,為什么?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第二小節。 (1)自由讀第二小節。指名說你讀懂了什么內容? (2)提出不懂的問題:為什么說“田野翻金浪?” ①請明白的同學幫助解釋。 ②老師小結:九月的田野里,稻子熟了。遠遠望去,黃澄澄的一片,在微風吹拂下翻著金浪。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老師小結:秋天真是豐收的季節。
3、學習第三小節。 (1)齊讀第三小節。你讀懂了什么內容? (2)想象大雁飛行的動作和變換的隊形,請幾名學生到前面來表演。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擴展性練習 1、練習對對子,體會詩歌嚴整的格律。 (1)老師舉例:天對風,涼對爽。 (2)老師出對子,學生搶答。 魚蝦對()楓葉對()肥對() 蟋蟀對()田野對()紅對() 2、練習續編課文。
五、總結全文
1、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獲?
2、師總結:我國大部分地區,秋天在八月到十月。秋天是天氣轉涼的季節,是豐收的季節,是美麗的季節。 八月:天轉涼、風變爽 秋天到 九月:魚蝦肥、瓜果香喜愛秋天 十月:楓葉紅、菊花黃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背誦課文: (1)齊背課文。 (2)指名分小節匯報背。師生評議。
二、自主識字
1、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識記字形。
2、交流匯報。
三、指導書寫 轉:第二筆“”寫在橫中線上。第七筆“”過橫中線后到豎中線自動折回。 黃:第六筆“”起筆在橫中線上。 香:第三筆“”收筆在十字路口!啊薄啊睉展P到同一水平線上。
四、擴詞練習 請學生充分練說。
五、作業:畫一畫秋天。
《秋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倭骼⒂懈星榈乩首x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袤w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诖、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僬n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并正確注音。
②師生合作制作秋景圖的圖片或課件。
、蹨蕚滗浺魩、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賹诵抡n
著名詩人秋瑾在詩中說“秋風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但是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趲熍錁贩蹲x課文
[要求]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③生自由朗讀課文。(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顯示)
問題組:a.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朗讀之后,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研讀與賞析
、偈緦W生繪制的圖畫或課件。(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b.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
c.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趯W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畫面。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b.由遠及近的順序。
c.優美語句賞析:
◆先找出優美的語句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主要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美句賞析參照)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為什么“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埤R讀、自背、齊背、比賽背誦。
課堂小結: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后農閑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布置作業
、賹懽约旱那锾。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②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并做點評。
《秋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通過描繪自己眼中的秋天,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感受秋天的美麗。
表達中應用已有知識儲備的詞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有順序地表達,使表達清楚、具體。
教學重難點:
能夠發揮想象抓住景物的特點有順序地表達出眼里的秋天。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秋天的圖片、畫報、照片以及描寫片段。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詩句導入
同學們,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秋詞》中寫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意思就是說從古至今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笨磥砬锾煸谠娙搜劾镉袆e具一格的美。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呢?請你仔細思考,積極舉手發言。
劉禹錫
1小時前來自唐朝的iphone客戶端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1小時前
說秋天
師:大家先來說一說,什么信號告訴你秋天來了?
生:樹葉變黃了。
師:那可不一定,在秋天可不是所有樹的葉子都會變成黃色,想一想我們之前學過的《樹之歌》。
生:楓樹的葉子變成了紅色。楓樹秋天葉兒紅。
師:那秋天里動物會有哪些變化呢?(出示大雁南飛、小鳥搭窩圖片)
生:大雁往南方飛去了,因為北方的冬天很冷。
師:想一想我們之前學過一篇課文,也與秋天有關。
生:《秋天》
師:怎么描寫大雁的呢?
生: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
師:同學們,你們看課文中這么好的句子是不是可以積累下來,寫到作文里呢?
師:再看看下一幅圖片。
生:小鳥在銜樹枝準備搭窩,準備過冬啦。
生:小松鼠也在找過冬的食物。
師:許多小動物都在準備食物度過漫長的冬天,因為冬天很冷。
師:那植物呢?剛才我們說了樹葉的變化,想想還有什么呢?
師:我們還可以想一想之前學過的課文《四季》。
生:谷穗彎彎,他鞠著躬說:“我是秋天!
師:看看這幅圖,農民伯伯豐收了。
師:在秋天,稻谷成熟了。還有很多好吃的水果。
生:有石榴、柿子。
生:還有菊花也開了。
師:老師這里有幾張菊花的圖片請你們欣賞一下。
師:秋天到了,小朋友們有哪些變化呢?
生:穿上了長袖長褲。因為天氣冷了。
師:同學們說得可真好,那你們眼中的`秋天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老師這里有些詞語你們來看一下。(出示ppt詞語:美麗的、金色的、豐收的、甜甜的……)
學生自由討論。
我筆寫我心
學生動筆寫作文。第一段點明主題。第二段寫秋天的景物。(可以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寫,也可以按類別寫,如:動物-植物-人。)第三段用幾個詞概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
《秋天》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在老師的指導下能讀出長句子中停頓和自然段間的停頓。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使學生了解秋天的特點,懂得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感受到秋天的美。
3.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二、 重點難點
1.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深層意思。
三、教材分析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創作的一首優美的抒情詩。詩人用情味深長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組合成三幅既流動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發了對秋天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四、學情分析
一年四季,各具風韻,秋天亦有她獨具的風味,作者描繪了三幅秋天圖畫,寫了一個別樣的秋天。靈動的的語言、優美的畫面,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優美的意境。學生自學,就能品味出文中的清靜、明媚、快樂。這首詩的內容簡單易懂,所以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反復誦讀,在讀中理解詩意,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五、課前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并正確注音。
(2)師生合作制作秋景圖的圖片或課件。
(3搜集有關寫秋的美文或詩詞。
六、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想象法,比較法。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我國著名女詩人秋瑾詩中寫道“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辯》中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秋天是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秋天是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黃葉地”。在我國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憂傷的,凄婉的,令人惆悵的。不過也有一些喜秋頌秋的詩章,如劉禹錫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苯裉煸谠娙撕纹浞嫉难劾锴锾煲灿薪k麗的色彩,豐收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的秋天,去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
(二)、感知課文
1.師配樂誦讀詩歌,生一邊聽讀一邊欣賞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2.資料助讀:作者簡介。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萬州一個守舊的大家庭。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于1937年出版,并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
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何其芳對于藝術形式的完美,表現出執著的探求。在詩歌方面,他創作之初即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奏,并注意表現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膩和華麗的特色
3.齊聲誦讀。師作朗讀指導:重音的處理。
4.指名朗讀。
A生讀,全班同學找出每一詩節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確:全詩依次描繪了三個場景的秋天。
B生再讀,全班同學閉上眼睛聽讀,腦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畫面。以培想象能力,深入領會詩的意境。
5.小組合作:A一人朗讀,其他三人點評得失。然后小組內推選一名同學在班內舉行朗讀比賽。
(三)、問題探究,品味賞析
(1)三個場景分別是怎樣的圖畫,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這首詩歌寫的`是“鄉村秋景圖”,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
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3)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對秋天的喜愛、贊美之情。.
(4)學生研讀全詩,說出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些?句子并談談理由。
品秋,體現閱讀的個性化,旨在使學生在交流中既鍛煉口語組織能力,又互相啟發,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師小結,生回顧。看大屏幕上一組秋景圖,配樂齊聲誦讀全詩。
(四)、拓展延伸
1、比較閱讀。資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較此詩與課文的異同。
2、欣賞品評。資料:沙白《秋》。談談認識:你認為哪個詞句最生動?
3、資料交流。交流展示課前搜集的關于秋天的美文。
(五)、課堂小結
1.概述課文內容
《秋天》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中各幅小畫面,以及畫面的各個意象和諧統一,這種氛圍所賴以形成的清靜、清遠、清柔的特點無一不達到極致。詩不長,只有三節,每一節獨立構成一幅畫面,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多景致皆收于筆下。
2.寫作技法
(1)語言生動、形象、凝練
(2)構思新奇、虛實結合
(六)、學生展示描寫秋天的古詩詞名句
1、.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2、.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3、.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
4、.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5、.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唐杜牧《秋夕》
6、.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唐杜牧《秋夕》
7、.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元白樸《天凈沙秋》
八、反饋矯正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1)丁丁( ) (2)肥碩( )
(3)鳊魚( ) (4)烏桕( )
(5)棲息( ) (6)寥闊( )
(7)枯涸( ) (8)清洌( )
(9)蘆篷( ) (10)夢寐( )
2.填空
(1)本詩作者________,四川萬縣人,F代________、________,代表詩集________等。
(2)作者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畫面,表達了對秋天的________的感情。
3.品味下列句中加粗詞語。
“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
伐木聲丁丁下地飄出幽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些句子,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默寫出你所掌握的寫秋的古詩詞(不少于3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熟讀李清照的《怨王孫》體味詩中詞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怨王孫
李清照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中老,清露洗、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背誦何其芳《秋天》的基礎上,試根據詩的意境作一幅畫,或寫一篇敘事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略
2.(1)何其芳 詩人,評論家《預言》
(2)熱愛與贊美
3.“滿披”形象生動,“飄”字貼切傳神。共同構成一幅清凈潤澤的形、聲兼具的畫面。
[能力提高]
4.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參考答案:①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③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6.對秋天的喜愛的贊美。
7.略
九、課后反思
通過上這節課,學生不僅得到了文學的熏陶,對于感知大自然的美也有了更深的認識。這首詩的內容簡單易懂,所以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反復誦讀,在讀中理解詩意,體會情感,品味語言。在學習這節課時,突出了拓展訓練,我想體現的是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整體感知與深入探究的結合,從書本向生活,由課堂向課外的延伸。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回答,老師應該多對學生進行表揚,賞識,多鼓勵學生,這樣學生在老師的賞識之下有了更積極的表現,學習的也更主動。理解和寬容創設一個更開放的環境,學生也踴躍地大膽地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風彩。
教師的感情應該更飽滿,語言應富有激情,在這堂課上,還未能很好的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以后在教學中應當解決的一個問題。
《秋天》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秋天是一年中色彩最豐富的季節,小學生認識秋天,往往都是從色彩變化開始的。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認識色彩的作用,觀察自然界的色彩,學會運用不同的色彩表現事物。
教學重點:
欣賞表現秋天的藝術作品,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他們之間在藝術表現手法的不同特征。
教學難點:
學習用自己的方法,用繪畫的手段表現秋天。
教學準備:
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1. 看《曬糧》.
教師提問:我們先不看內容,先看畫面的顏色,誰能最先說出,這個畫面上畫里這么多色彩,可能是描繪什么季節的呢?
學生討論回答:秋天。
教師提問:說一說畫面上都有什么顏色,你覺得秋天的色彩有什么特點,什么顏色最多?
2. 看一些風景圖片。
教師提問:這些圖片中有秋天,也有別的季節,誰能把其中的`秋天挑出來。
學生挑出秋天,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3.看大師所畫的秋天
看大師所畫的一些秋天的景色,看大師是用什么方法畫的。
學生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
4. 秋天主要是要畫出秋天獨特的色彩,那么在內容上,秋天究竟有什么特點呢?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瓜果成熟了,掛滿了枝頭,糧食成熟了,田野里一片繁忙,植物葉子開始落了下來,地下一片金黃。
5. 教師板演:秋天的幾種植物
這些植物都可以是什么顏色的呢?這些植物還可以有什么其他的畫法呢?
學生討論,回答,并上臺作畫。
6.作業要求:創作一幅表現秋天的畫面,要求在色彩和內容上符合秋天的特點,
并畫出自己的感受。
7. 學生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秋天》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理解、積累“棲息、寥闊、枯涸、清洌、夢寐”等詞語。
2.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并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1.結合具體的語境和全詩的意境,品味詩歌意味雋永的語言美和明朗純凈的詩意詩風。
2.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教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方法: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認真預習《秋天》文章內容;查字典解決“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注釋和加點字的讀音等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課前3分鐘:檢查上節課的作業
。ǘ、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領略了朱自清先生那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春天,感受了老舍先生那溫晴的冬日,體驗了梁衡先生那充滿張力的夏季,今天,我們再一起去感悟秋天的氣息。
。ㄈ⒗首x課文、整體感知:
1、走進作者
2、教師范讀,學生完成下列工作:
A、字音挑錯
B、用“/”畫出每句詩的朗讀節奏。
C、何其芳的《秋天》給我們描繪了那幾幅畫面?
3、導讀提示上說這首詩寫的是“鄉村秋景圖”,你們能從詩中找出作者都描繪了鄉村秋天哪些特有的景物嗎?
4、作者抓住了最能體現鄉村秋天景色的事物來刻畫秋天,所有這些畫面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
5、品讀探究:
A、為什么說只“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似的影子”,到底收起的是青鳊魚還是烏桕葉?
B、詩的第二節“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是誰在游戲?為什么說是“游戲”?請你談談“游戲”寫出了怎樣的情景(“游戲”的可以是漁民,可以是小船,也可以說是秋天在和人和船在游戲。寫出了漁民在秋天那種愉快悠閑的心情。)
C、“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是什么意思?課題不是《秋天》嗎?這里為什么寫夏天呢?(點出那是夏天特有的景物。而笛聲的不知蹤影,卻暗含著秋天已經來臨。)
D、“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一句中作者用了“夢寐”一詞。作者用它要表達或者預示什么呢?(對美好秋天的期盼和豐收的喜悅的心情)
6、三幅畫面能否打亂,為什么?(不能,因為它體現了人們在面對豐收時特有的心理和情感上的體驗。)
7、朗讀
。ㄋ模⒉贾米鳂I:
1、用何其芳的《秋天》中所描繪的鄉村秋天特有的.景物,按自己的喜好,寫一寫我們理解的秋天。
例如:夕陽落日的余輝灑向大地,也緩緩照在鄉間的小路上,一個身體粗壯結實,赤裸著上半身的農家漢子,背著自己一天的勞動成果,走在小道上。夕陽的余輝照在他蠟黃的背上,把他的影子斜斜地映在地上,空氣中彌漫著一種鄉間田野獨特的泥土味,農夫一步步走向自己的農家小院里,秋天棲息在農家里……
2、預習《古代詩歌四首》內容;查字典解決“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注釋和加點字的讀音等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板書設計:
秋天
何其芳
農家豐收圖漁家打魚(歸泊)圖牧羊女思戀圖
。ㄘS)(樂)(戀)
《秋天》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ㄖR與技能目標)1.通過觀察,了解秋天的季節特征。2.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和觀察能力、審美能力、表述能力、發散思維。(過程與方法)1.課前:使學生掌握查閱資料的方法和途徑,例如:剪報、上網、翻閱圖書畫冊、明信片、廣告宣傳品等;查找資料或跟家長學會一句描寫秋天的詩文、句子或詞語。2.課中:體驗式教學方式,通過對秋天的觀察、圖片資料,體驗秋天的季節特征,感受秋天的顏色,用優美的語言描述秋天。3.課后:用彩色筆描繪秋天;做秋天的游戲。(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熱愛大自然,會贊美大自然。教學重點:觀察并描述秋天的季節特征;感受秋天的顏色。教學難點:感知、描述秋天的季節特征。課前準備:教師:1.搜集秋天的圖片制作課件;2.將學生查找的電子版圖片制作成課件;3.查找描寫秋天的詩歌、佳句、歌曲等,制作課件。4.寫秋天的贊美詩。5.繪制學生填涂用的圖案并復印。學生:1.觀察秋天:校園里、小區里、街道上、公園里,秋天植物的變化;關注秋天的天氣預報;對比秋天和夏天溫度的不同;人們衣著的變化,什么時候感覺涼了?2.填寫調查表。3.查找資料:秋天的`圖片;描寫秋天、贊美秋天的詩句等,每人學會一句贊美秋天的詩句,或者一句話。4.撿樹葉。5.帶水彩筆。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后反思
。ㄒ唬⿲
1.導語: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
板書:秋天
2.你怎么知道秋天已經來了?
秋天
3.自由發言
根據學生課前的觀察和自己的體驗,抓住秋天的特點。
。ǘ┣锾斓淖兓
1.過渡語:我知道,你們不僅看了,還記下了呢!在小組里交流交流,看看秋天還有哪些特點?數一數,看看你們發現了多少個秋天的特點?
4.不一樣的還有什么?請補充。
5.教師小結: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記錄得也很詳細。秋天到了,天空好像更高了,天更藍了;白天越來越短了,溫度越來越低了,衣服越穿越多了;菊花競相開放;樹葉慢慢變黃了、變紅了,飄落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糧食堆滿倉,果實沉甸甸;大雁去南方了…
2.小組交流。
3.組長或代表匯報。
補充回答
將課前的調查報告在課上進行必要的交流溝通,互相學習,集思廣益,了解秋天的季節特征。
。ㄈ┣锾斓念伾
1.學生資料交流:
(1)問:秋天是什么顏色的?誰愿意把你找來的圖片給大家看看?
2.觀看老師查到的資料:
過渡語:剛才那些圖片讓我們看到了身邊的秋色,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在我們國家的其他地方,秋天是什么樣子的?除了樹葉美,還有什么美?請同學們欣賞老師的課件。
3.看過這么多秋天的圖片,你覺得秋天是什么顏色的?
請你用手中的畫筆來告訴我好嗎?每個小組都有幾個圖案,請你挑選一個涂上秋天的顏色。
教師巡視
4.哪個小組愿意和大家說說你們認為秋天是什么顏色的?
5.誰能用一句話說說秋天是什么顏色的?
。2)請學生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自己找到的資料。
帶著問題,欣賞老師提供的秋天圖片。
分小組涂色
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按組號順序說。請1-2個小組發言。
秋天是五彩斑斕的。
將學生查到的圖片資料貼在黑板上,秋天的顏色一目了然。
體驗秋天的顏色
帶著感受,用語言描述秋天的顏色。
(四)贊美秋天
1.過渡語:秋天太美了!你能不能用學過的課文、句子、古詩文,或者自己的語言來形容秋天?
3.你們說得真好!彭老師都被你們感動了,我也想和你們一起贊美秋天!朗誦自己編寫的小詩:
秋的贊美詩
彭松梅
是誰把小草染黃,
是誰讓樹葉變紅,
是誰讓枝條上掛滿沉甸甸的果實,
是誰讓農民伯伯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秋天,
是甘甜的美酒,
是壯麗的詩,
是動人的歌,
更像是五彩斑斕的圖畫。
讓我們贊美秋天,
贊美它的奇光異彩,
贊美它的絢麗多姿,
贊美它的碩果累累!
2.學生發言:朗讀、背誦等形式。
。ㄎ澹┤n小結
1.提問: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秋天,你會用哪個詞?將學生說得比較恰當的詞寫在黑板標題的位置。好,老師就用你們說的詞來給今天的課起個名字。
美麗的秋天,行嗎?
自由發言
發散思維訓練
(六)課后延伸
今天我們在一起談論秋天,感受秋天,贊美秋天;下節課我們一起來畫秋天,做秋天的游戲。
三段式教學模式
機動環節(一)
秋天,大自然有很多小秘密等待我們去發現,去探究。比如:小蟲子去哪了?樹葉為什么變黃了、變紅了?等等……同學們可以在課下去調查,看誰能找到^答~`案?
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引導學生發現自然界中的問題,并通過查資料,向大人詢問解決問題的能力。
機動環節(二)
彭老師今天帶來一樣東西,打算送給你們。先請你們來猜猜我帶來的是什么?在我的描述中搶答,小的、扁圓形、表皮桔黃4534535aaa色、里面一瓣一瓣的、吃的時候要剝皮、味道酸甜……
猜對了,彭老師把秋天的果實送給你們,請你們下課以后洗干凈手品嘗。
學生猜
為后面品嘗秋天的果實的教學打下伏筆。
《秋天》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第一課時所學的字詞,交流積累更多的識字方法方法;
2、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背誦所喜歡的部分,互相交流背誦方法;
3、指導學生仿照課文及聯系整個單元仿寫片段,為習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教學重點】:
在背誦自己喜歡的內容的基礎上交流背誦方法;
在感受課文語言美得同時,根據課文的結構模式仿寫片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感受課文語言美得同時,根據課文的結構模式仿寫片段。
【教學過程】:
一、字詞鞏固,交流方法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跟隨“秋天的雨”一起走進了秋天這絢麗多彩的世界。這節課讓我們一起接著來品味這篇小美文吧。
昨天我發現大家在小組里自學生字生詞特別有方法,看了大家的導學卡寫得真不錯,再考考大家,有信心嗎?(出示第一張幻燈片)
組1:我們小組跟大家介紹我們學習第一組詞的方法,“鑰匙、衣裳、柿子、喇叭、糧食”我們發現這幾個詞都是輕聲詞,讀得時候需要注意。我想請大家跟我一起讀一遍。
師:你們的方法可真好,以后我們讀課文的時候一定會注意讀準這些詞的。謝謝你!下面寫,寫生字,先考你們一個,上節課你們覺得最不好寫的那個字,誰到前面來?(指名生到前面當小老師,在他的字上把重點用彩筆描一下)
師:這篇小美文里有好多優美的`詞語來積累,你們都分類積累了哪些呢?
組3:我們組把課文里的詞語分成了兩類,第一類有:輕輕地、油亮亮、香香的、甜甜的,第二類是四字詞語:五彩繽紛、頻頻點頭,舒舒服服;哪個小組還有補充?
組4:我們還找了一類表示顏色的詞語:黃色、紅色、橙紅色、紫紅色、淡黃色、雪白的。誰還有補充?
組5:我們還找到了五字詞語:黃黃的葉子、紅紅的楓葉、金色的海洋、香甜的氣味。
師:你們說得可真好,這種把詞語分類來積累,可真是個好辦法啊!同學們上三年級了,學習字詞的本領真是越來越大了。
二、再次感知,梳理脈絡
師:接下來,大家回憶一下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秋天的雨的?請同學們靜下心來默讀課文。你們還記得這些句子都在課文中的······?這是這篇課文的一大特點。
生: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要來了。
。◣煱鍟菏氰匙、有顏料、藏氣味、吹喇叭)
三、背誦積累,感悟反饋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自己選擇了最喜歡的一段來背一背了,老師發現很多同學喜歡背第二段,那咱們就一起來背一背,說一說。老師和大家一起合作背誦,挺好,我會隨時讓你接著背,比一比看誰接的快,接的準。準備好了嗎?
。◣熒献鞅痴b第二段)
師:剛才咱們合作背誦第二段非常愉快,接下來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在第3、4段中選一段背一背,說一說。上節課咱們已經試過了,再稍微準備準備。
(介紹所要背誦的段落————跟大家說說他們背誦的方法————開始背誦————說喜歡的理由)
組1:我們小組選擇的是第三自然段,我們的背誦方式是······。我們喜歡這一段是因為……
師:在生描述的過程中可穿插“是啊,秋雨姑娘輕輕地,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你能讀得再輕一些,再溫柔一些嗎?”
組2:我們小組選的是第四自然段,我們是這樣背的,······
。ㄐ〗M合作背誦,并說出喜歡的理由及眼前出現的畫面)
師;你們說得可真美啊。哪個小組也選的第二段,你們也試著來背一背吧!
組3:我們小組也選得第二自然段,我們的背誦方式是······。
瞧,作者抓住了秋天最具特色的景物,有黃黃的銀杏葉,紅紅的楓葉,金黃色的田野,五顏六色的菊花仙子,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五彩繽紛”。這一段寫得多豐富呀!
組3:我們小組選的是第三自然段,我們把它編成了一首小詩讀給大家聽。我喜歡這一段,(因為我喜歡吃香香的梨,甜甜的菠蘿/我喜歡這段因為我就像他說的小朋友一樣,喜歡聞這些香甜的氣味,喜歡吃這些香甜的水果……)
師:聽你們讀著小詩真是美得享受,立刻指名臺下的學生:你聞到了這么多香甜的氣味,感覺怎么樣?(感覺好像吃到這些香甜的水果)是呀,老師和你們一樣,。再聽你們說起這些香甜的水果,更把我們大家給勾住了,饞的我都快要流口水了,都舍不得離開了。那我們就一起來美美地品味這首小詩吧!(生齊讀課件展示的第三段)在這一段里,作者圍繞著香甜的氣味寫了這么多種秋天收獲的水果,相信如果讓你們寫,肯定比作者想到的還要多呢!
非常感謝你們!哪個小組再來展示?我要找舉手最積極踴躍的那組。
組4:我們小組選背得是第四自然段,我們是······背誦的,我們喜歡這一段,因為······。
師:小動物小植物們天氣越來越冷了,你們趕快準備過冬吧。(指著臺下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跟他們說再見吧!再見!
四、習作訓練,片段仿寫
師:咱們小組的團結合作精神真是太出色了,你們想到的好方法也是讓老
師大開眼界。最棒的手勢送給你們!我也想把這個最棒的手勢送給作者,因為他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請同學們想一想,作者這么會觀察,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就應該像作者一樣去觀察,從多個方面來觀察。12課《聽聽,秋的聲音》作者也是這樣觀察的。請你輕聲讀一讀這首小詩吧,還有一個小人物,找一找概括全詩的一句話。(聽聽,秋的聲音。)圍繞這句話寫出了各種各樣秋的聲音。好了,讀了課文又讀了小詩,相信大家也能把觀察到的美麗的秋天寫下來。老師有三點小提示:(出示幻燈片)可以想一想,想好之后就寫,也可以輕聲和同伴交流交流再寫。
師:老師發現每個同學都會學習。會觀察,你們寫得和小作者寫得一樣那么出色。
【板書設計】:
秋天的雨
《秋天》教學設計11
一、【設計理念】
由于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動、持久性較差。本課設計時注意到這些,采用多媒體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吸引學生的興趣。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拉他們走上學習的主體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娛、自悟中完成學習任務。
二、【設計特色】
教師教,重在"引導";學生學,重在"自主"
三、【教學流程】
。ㄒ唬┊嬅婕とふ勗拰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個季節?(春、夏、秋、冬)
2、(畫面)這里的風景到底是哪個季節呢?
。▽W生根據畫面上的紅色楓葉、金黃的稻田、往南飛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畫面上出示課題:秋天
[利用多媒體生動逼真的有聲畫面,激起學生的興趣,輕松的談話讓他們無拘無束地進入課堂,并且自己揭開了題目。]
(二)讀課文初步感知
1、(畫面配樂朗誦)學生聽讀課文,要求看清哪三種動物在說話,你最喜歡哪個小動物說的?記住它說了什么?
2、學生各抒己見(畫面出示學生說到的某個句子)
[讓學生練習邊聽邊看,還要邊記,由于是選擇自己的所愛,所以特別感興趣,畫面出示句子的一剎那,讓學生體驗成功。]
。ㄈ┳宰x感受角色體驗
1、初讀課文,(可以選擇最喜歡的句子)要求讀準,讀通,模仿剛剛聽的錄音朗讀。
2、(讓小老師上臺)點好畫面,讀自己選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畫面也相應點出)領讀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讀要求。
[充分給予學生時間,自讀感受,注意字音,嘗試讀好。并且安排他們體驗"老師"這個他們感興趣的角色,學習興趣濃了,學習積極性高了。]
。ㄋ模┍容^異同感悟語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歡這一句的小朋友讀,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
。ó嬅嫔显诘谝蛔匀欢蔚倪吷,出示"小鳥說,秋天是藍色的,因為天空是瓦藍的。")學生比較異同,你認為哪一句好,為什么?
2、后兩句與上面教法相似。
3、指導讀好第四自然段。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圖畫"
4、你認為秋天是怎樣的?為什么?小組交流。用"我認為秋天……我喜歡秋天"說話。你也可以注意觀察周圍之后再與老師、同學交流。
[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到疊詞、形容詞的美妙,在比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嘆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問題,讓學生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ㄎ澹﹦撛O情景表演鞏固
1、(畫面、配樂、頭飾)分角色朗讀,給時間準備。
2、上臺表演,鞏固課文內容。
[機械的背誦學生沒有絲毫興趣,創設有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有趣的頭飾的情景,學生興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鞏固課文的任務。]
四、反思
課上過去很久了,某些原因,反思及時地寫出來。有時候思想的火花是轉瞬即逝的,錯過了也就永遠錯過了。所以覺得自己對于自己的這節課寫不出什么了。
激情四射的去上課,一直在心中告訴自己,自己的地位必須擺正,做好導讀,千萬不要插手太多,讓孩子自己去體會美德意境,一個不留神,還是講多了,過了。
在第一節的時候,用了比較多的時間把秋天和夏天做比較,主抓紅日,空氣等意象。談得有些過了,讓學生反而在誦讀體會中表現得少了。
在講到把夏天的腳印輕輕的涂掉時,學生提出了疑問。我不回答,反問:“為什么用涂這個字?究竟是怎么涂得?”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擱置,接著看后面的內容。三四五小節學生采取自讀自學的方式,找出比喻的地方,如何去比喻,為什么去比喻,說得還蠻像回事。其實這里面有些很有趣的東西我沒有提出來,后來在讀云姐姐的貼還有其他老師的貼時,發現忘掉一個夏天的煩惱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當時卻沒有及時的發現并提出,太遺憾了。
最后兩個小節,比較的簡單,學生和我討論了一下珍藏黃葉,秋天向我們微笑。我忽然想起了古文中秋的意象,但對于孩子來說難,就說得比較的少,但是還是情不自禁的談到了悲秋主題,并和這一課做了比較,告訴孩子們要有樂觀向上精神。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本詩的學習我們進行的課時較多,我重點完成了一項:當堂指導背誦。為孩子們減輕了課下的負擔。看了學生的部分習作,我想他們的生活實在是太單調了,壓力也太大了,所以,我們要從根本上為他們減輕壓力,不要讓課業成為他們的負擔。因此,在背誦這方面,我要努力把功夫下到課上。
《秋天》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2、品味詩歌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教學重點難點:
①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兕A習課文,寫出生字并正確注音; ②觀察秋天,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秋天。
授課設想:
教師引導,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展開聯想、想象,共同體會詩歌的美。采用多媒體課件,在聲、形、色上對學生的審美感官產生刺激,使之能更好地理解詩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配樂欣賞秋天的圖片踩著滿徑的黃葉,裹著一路的菊香,秋姍姍而來,她是那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溪水;南飛的大雁;豐收的莊稼;肥碩的瓜果。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秋天,在詩人何其芳的筆下秋天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這首《秋天》。
二、初讀:
自己小聲讀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爭取讀出感情。
注意:畫出自己認為需要注意讀音的字。
學生活動:1、自讀詩歌,并畫出注意讀音的字。2、自由展示朗讀,并評價。
小結:讀好一首詩需要注意什么問題呢?(讀準字音、注意停頓、讀出節奏感、讀得有感情……)三、聽讀:
1、聽老師范讀,揣摩朗讀技巧。
2、小組內朗讀比賽。
3、推薦優秀同學全班展示。
三、品讀:
賞析第一幅秋景圖
1、你能將下列空缺的詞語填上嗎?震落了清晨( )的露珠,伐木聲( )幽谷。放下( )鐮刀,用背簍來裝竹籬間( )的瓜果。秋天( )在農家里。
2、比較朗讀去掉這些詞語后的詩句和原詩,你認為這些詞語能去掉嗎?為什么? (賞析去掉的詞語在詩中的含義、作用,滲透寫法,表達的感情同時指導朗讀)
3、帶著這些感悟和理解再讀第一節,爭取讀的比剛才更有感情。
(學生代表展示朗讀)
4、思考:我們可以從那些方面賞析詩歌呢?
5、用剛才的賞析技法賞析第二、三節,先自學,然后小組交流,完善。
(學生展示,教師補充完善)
四、背誦:
背誦比賽,看誰背的又快又好。
五、 總結感悟:
在詩人何其芳筆下,秋天是(生填空如:豐收的.,活潑的,美麗的,喜悅的,多姿多彩的……)在同學們心中秋天是怎樣的呢?六、我心中的秋天:
1、請用“秋天是”的句式寫一句話,說說你心中的秋天,看誰寫
的句子最生動,最有想象力。
2、用你喜歡的方式描繪你心中的秋天可以吟誦關于秋天的古詩詞,可以推薦秋天的美文,可以用畫筆描繪你眼中之秋,還可以用歌聲來唱秋,還可以用照相機攝像機記錄秋天……積累有關秋天的古詩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秋詞》劉禹錫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
《秋夕》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山行》杜牧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漁家傲·秋思》范仲淹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野望》王績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夜雨寄北》李商隱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杜甫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觀滄海》曹操
《秋天》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整體把握作者感情。
2、體會本詩優美的意境,品位語言凝練、形象的特點。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學習重難點
體會本詩優美的意境,品位語言凝練、形象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宋玉也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著名詩人秋瑾在詩中說“秋風秋雨愁煞人”。杜甫《登高》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牧《山行》中說“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秋,因其成熟與收獲,因其蕭瑟與凄清,給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話題,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現代詩人何其芳以他敏銳的詩心捕捉,也繪寫出了秋天的風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他的詩作《秋天》,去傾聽秋的'訴說,體味動人的秋魄。(板書文題、作者)
二、預習交流
1、交流字詞
2、交流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于1937年出版,并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
3、檢查背誦。
三、精講點撥
(一)朗讀詩歌,感知情感美。
1、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明確: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2、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
明確:(1)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2)由遠及近。
3、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朗讀之后,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對秋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教師小結:(朗讀提示:《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氛圍和神韻,表達詩人對秋天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二)誦讀詩歌,描繪意境美。
1、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為什么喜歡。
2、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
《秋天》教學設計14
教材簡析:
《秋天》是七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當代詩人何其芳在詩中描繪了一個個生動的畫面,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風景圖。詩的意境優美,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此文既可得到文學藝術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實驗教材注重朗讀,通過朗讀可以體會課文的優美意境,培養美的情趣,形成良好的語感。同時,讓學生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 :
1、品味詩文優美的語言,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2、誦讀詩文。
3、培養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同目標2
教學難點 :同目標l。
課時安排:課時
教 具:錄音機、磁帶(鋼琴曲《秋日的私語》)、投影儀、
彩色粉筆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師:同學們,秋天在不知不覺中已悄然而至,那誰能為我們描繪一下你所見的秋日美景?
生:我看見了樹葉一片片地枯黃、凋零,田野里的野菊花盛開了,金燦燦的一片。
生:農民在收割金黃的麥穗,小草也在慢慢枯萎。(有同學在笑)
師:這兩位同學描繪的秋景很迷人,用語也形象、生動,但美中不足,第二位同學的描述有一處不符,誰能幫忙指正一下?
生:秋天收割的是稻谷,而不是麥子。
師:很好,這說明我們平時要注意觀察事物,否則就會鬧笑話。
點評:以學生生活體驗切入,喚起了學生對秋天的感性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二、聽讀
師:秋天是最美的季節,因為它是收獲的季節,著名詩人何其芳就專為秋天寫過一首詩,命名為《秋天》(板書課題及作者),那何其芳筆下的秋景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在鋼琴曲《秋日的私語》的伴奏下共同欣賞詩中的秋日美景吧!(播放鋼琴曲《秋日的私語》,教師誦讀詩文,學生聽罷鼓掌)
師:謝謝同學們給老師的鼓勵,掌聲也說明大家被詩中所描繪的美景深深打動。那么詩中描繪了哪些美景呢?
生:我仿佛看見伐木工在深山中砍伐樹木,樹葉簌簌飛落。
生:我看見了農民在園中采摘又肥又大的瓜果。
生:我還看見漁夫在水中撒網捕魚,魚滿艙后,又搖著小船回家。
師:很不錯,同學們都聽得非常仔細。今天,就讓我們翻開課本64頁,共同來品味這首詩,來體會詩文的優美意境。
點評:配樂朗誦,既讓學生感知了詩文內容,又讓學生初步領略了詩文的優美意境。
三、初讀
師:請同學們認真朗讀課文,結合注釋,認讀生字,理解生詞。
(學生讀課文,教師倒磁帶以備后用,并投影展示本文生字詞:丁丁、幽谷,肥碩,棲息、歸泊、寥闊、枯涸、清洌、夢寐)
師:誰愿意為我們認讀下生字?
(一學生認讀,錯把丁丁zhēng讀成dīng)
師:讀得較準確,只有一個詞語讀錯了,誰能幫她糾正一下?
生:丁丁zhēng zhēng,不能讀dīng dīng。
師:很好,現在我們來齊讀一遍。(學生齊讀)
師:學詩歌的關鍵是朗讀,誰愿意為大家朗讀一下?(學生都很踴躍,點一生讀)
師:他剛才讀得怎么樣?
生:好處是聲音清楚,沒有讀錯字,但我認為他沒有把握好節奏。
生:沒有感情,讀得有點快,抒情味不足。
師:這兩位同學說得不錯,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下面聽老師再范讀一遍,請你們認真體會。(教師再次配樂朗誦,學生用筆做記號)
師:請同學們模仿著讀兩遍吧!(學生認真讀詩,教師倒磁帶,以備下用)
師:現在,誰愿意伴著優美的音樂再朗誦一下,讓我們都感悟到秋天的美?(學生舉手非常積極,想表演的人很多,點一女生配樂朗讀,其他同學思考:①本文抒發的感情;②給三節詩取出漂亮整齊的名字)
師:她剛才配樂朗誦,真是爽心悅耳呀。剛才舉手沒選上,是不是很遺憾呀?
(同學們笑)沒關系,現在讓我們在音樂中齊讀這首詩歌吧!(學生個個躍躍欲試)不過,同時也要再次思考剛才的兩個問題。
師:同學們朗誦得真棒。那么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呢?
生:對秋天的喜愛、贊美之情。
生:對秋天的熱愛之情
師:刻畫了三幅畫面,給它們的名字取好了嗎?
生: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和少女思戀圖。(教師板書)
生:秋棲圖、秋戲圖和秋思圖。
生:竹籬碩果圖、江漁歸槳圖和草野夢寐圖。
師:名字取得真棒,說明大家思維很開闊,較準確的`把握了詩歌的內容和情感。
點評:四次配樂朗誦有效的指導、促進了學生的朗讀,并準確的把握了詩歌的內容和情感。
四、研讀
師:這三節詩又是三幅畫,何其芳用詩來贊美秋天,酷愛繪畫的同學肯定想用畫筆來描繪秋天。有誰想用你們的手來描繪詩中的秋天?給你們20分鐘,(教師把黑板分成三大塊),請你們結合對詩歌的理解,盡情發揮想象,用畫筆描繪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和少女思戀圖吧!(點三個學生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作畫)
師:這三位同學作畫的同時,我們來分組研讀詩句。第組研讀第一節,第二組研讀第二節,第三、四組研讀第三節。先請大家邊讀邊找出不理解的詩句,然后小組合作探討理解。(學生讀書、探討交流)
師:好,還有不理解的詩句嗎?如果有,請小組長提出。
生: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不知如何理解?
師:誰能幫幫這個小組?
生:是烏柏葉落在水中,打起的是烏桕葉,暗指秋天已到。
生:秋天水清,烏桕葉倒映在水中,所以打起烏桕葉的影子。
生:捕上的是青鳊魚,這魚象烏桕葉一樣。
師:同學們都動了腦筋,回答都有道理。
生: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寫秋,怎么又寫夏呢?
師:誰知道?
生:正因為秋天來了,騎牛戲水吹笛的牧童不見了,側面表明夏已過,秋天到。
生:寫笛聲,寫夏夜的香與熱,表明牧羊女對夏天的留戀,也反襯了秋天的寧靜。
師;說得太好了!
點評:本環節體現了關注學生,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組織者、促進者的教學理念,培養了學生的質疑、探究能力及合作學習習慣。
五、美讀
師:下面請大家找出你認為最優美的詩句,說一說它美在何處,并按你的理解讀一讀。(學生邊評邊讀)
生: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從聽覺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讀時重點放在飄上,要讀出拖音,表明聲音的幽長。
生: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圖畫。飽食稻香要重讀。
生: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表明秋天舍不得離開農家,說明農家豐收了。棲息要重讀,讀出豐收的喜悅。
生: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漿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安適的神態,輕輕要讀出這種心情。
生: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寫出漁民捕魚時歡快的情景,要重讀。
生: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寫出了少女的情懷,她的眼里都是秋天,心里一定微顫著喜悅與夢想,要重讀,且眼里要輕讀,表明詩歌將結束。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好,讀得也很好,讓我們在音樂中再次朗誦這首詩吧。
點評:此環節符合課程標準中詩歌教學要注重美讀及體會優美語句、意境要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六、誦讀
師:現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聽三位同學解說他們描繪圖畫,好嗎?(學生看看三幅畫,指指點點,按捺不住興奮之情)
生:我描繪的是《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干的時候,有位農夫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稻香撲鼻,一位農民割稻累了,放下手中的鐮刀休息,還有一位農民在摘肥碩的瓜果,一片豐收景象。
生:我描繪的是《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遠遠看見一個漁人熟練地撒網,船篷上掛著白白的霜,一網撒去,撈上許多烏桕葉似的青鳊魚。
生:我描繪的是《少女思戀圖》,原野上聽見蟋蟀的鳴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咩咩的叫聲陣陣傳來,牧羊女聽了一個夏天牧童的笛聲今天卻聽不見了,心里正在納悶:那放牛的牧童怎么不見了?放眼一望,原來是秋天到了,勾起了她無限的情懷。
師:好,請大家用熱烈的掌聲感謝他們為我們帶來了這么美的圖畫,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呀。請大家結合圖畫,背誦這首詩,看誰背得又快又好。(學生熱烈的背誦)
師:好,請大家齊背詩文。(學生齊背,聲音宏亮,整齊)
點評:作畫,既內化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鑒賞,又為背誦減緩了坡度。
附板書:
秋 天
何其芳
農家豐收圖 霜晨歸漁圖 少女思戀圖
棲息 游戲 夢寐
總評:這是一堂充滿詩情畫意的詩歌教學朗讀教學課。整個教學鮮明地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整個教學流程由初讀_______研讀_______美讀_______誦讀組成,以讀始終,且讀的形式多樣并配以優美的樂曲,特別是學生作畫一節,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美的熏陶,符合新教材人文特點。在此同時,學生自主提問合作研討,使學生有一種被認同的喜悅,教師只做點撥,整個學習過程充滿新鮮感,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非常充分地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一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教師的教學觀念新穎,語言親和力強?傊@是一堂成功貫徹新課程理念的課堂。
《秋天》教學設計15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熱愛北大荒的情感,知道現在的北大荒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體會勞動創造美的道理。
2、以品味詞句、想象意境為重點,引導學生充分地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
3、通過對課文的感悟、激發學生尋訪祖國美好河山和繼續探究學習的欲望。
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詞句、想象意境,體會作者是怎樣來具體描寫的。
教學方法:
以品味詞句、想象意境為重點,引導學生充分地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從而體會北大荒秋天天空凈、小河清、原野熱鬧之美。特別是在回顧課文內容時,引導學生一邊回憶一邊在頭腦里“過電影”。這樣不僅有助于記憶,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教具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北大荒的秋天”,指導生字“荒”的書寫。
2、過渡:從字面上了解,想象一下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次,把每個字的音讀準確,每個句子讀通順。
2、交流初讀后對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感受。
3、檢查重點詞語的讀音。
課件出示:一碧如洗 清澈見底 熱鬧非凡 五彩斑斕
銀灰 橘黃 血紅 挺拔 絳紫
4、 在讀課文 ,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教師范讀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想象畫面,感受語言文字的意境。
1、 課件出示:一碧如洗,色彩斑斕的'天空。(畫面)
提問:同學們看到的天空是什么樣的?
2、在初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發表看法,從中熟練讀文字想畫面的學習方法。
3、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邊度邊想象文中所描繪寫的情景,從而來體會北大荒秋天天空“一碧如洗、色彩斑斕”的美麗。
4、一邊讀一邊想象,從而來體會北大荒天的特點。
5、課件出示秋天的天空,學生一邊觀看,一邊試著背誦這一段。
(這樣不僅有助于記憶,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受。)
四、小結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學第三、四自然段
1、小組合作學習三、四自然段嘗試運用“讀課文想畫面”的方法體會語言的美。
2、小組內交流學習感受,體會北大荒秋天的小河清澈見底,原野熱鬧非凡。
師:第三自然段,介紹北大荒秋天的小河。
這一段主要寫的是北大荒秋天的小河,從哪里我們知道河水清澈見底,一眼能望到底呢》
(指導學生體會)
(1) 把“小河”比作“一條透明的藍綢帶”。
。2) 小魚的動作使河水發生變化,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蕩漾起一道道波紋。
(3) 解釋“漾”的意思,(水面輕微的動蕩)。
3、第四自然段,寫原野的“熱鬧”。
原野怎么能說是“熱鬧”呢?從哪里表現的?(學生從文中找,并朗讀。)
課件分別出示:(1)成片的大豆(畫面)。(2)火紅高粱(畫面)。(3)一片片榛樹林(畫面)。
教師總結:
(1) 籽粒飽滿的豆莢迎風搖擺,發出嘩啦啦的聲響,不正像笑聲嗎?
。2) 火紅的高粱,多像一張張樂呵呵的臉龐!
。3) 秋天的榛樹,葉子紅似火,這火是一團團希望之火。
提問:這段話描寫原野與前面天空、小河的描寫有什么異同?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
相同:作者先總結寫原野的特點,然后分別介紹了幾個事物來描述它熱鬧非凡。我們以后寫日記、作文也可以學著運用這種方法。
不同:天空,小河的描寫是動中靜,流云變幻、河水蕩漾,看似動,細品味卻給人一種靜的感覺。田野的莊稼原來是靜靜的,卻用笑、唱、燃等動寫出它們熱鬧非凡,這是靜中有動。
五、課件出示并配音樂,展示北大荒的自然風光和物產豐富。
課件出示:生活在這里的人,喜歡用“大豆搖鈴千里金”來贊美遍地金黃的九月,這里的田野、山嶺、江河,連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會在這個季節里用雙手捧出沉甸甸的寶物來。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1、 學生齊讀。(提示:用喜愛的語氣讀出贊美之情。)(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2、 教師配音樂范讀課文,再次讓學生來感悟北大荒秋天秋天的美麗。
3、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從而體會北大荒秋天“天空凈、小河清、原野熱鬧”之美。
六、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通過學習課文,知道了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其實現在的北大荒早已變成了“北大倉”,成為我國重要產糧區,那里的景色也特別美麗。文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看似動卻給人靜的感覺,描寫生動形象,在讀文章時,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同學們在課余時間也練練筆,想一想。在你身邊或去過的地方,有沒有值得記下的情景,學習文中的描寫方法,描寫一處景物,與同學們分享其中的快樂。
【《秋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秋天教學設計01-04
《秋天的雨》教學設計07-22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0-24
《秋天的雨》 教學設計02-05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01-11
《秋天的圖畫》教學設計01-29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03-31
《尋找秋天》教學設計03-30
秋天的雨教學設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