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筆記-小老師作用
案例背景:
這已經是幼兒接觸乒乓的第三個學期了,從玩球到托球到現在的顛球幼兒都有了較大的進步。本學期開始我們教孩子著地顛球,將“小青蛙跳荷葉”的游戲情境加入教學活動。大部分幼兒在老師的示范后,都迫不及待的開始了自己的練習。大家都練的很開心、很投入。只有涵涵站在那自己顧自己,東看看西瞧瞧。
案例描述:
“涵涵,你在干么呢?小朋友們都在練習著地顛球,你為什么不練習呢?”“這個球不聽我的話,總是亂跑,而且別人都練的比我好,所以我不想練了。”“要不這樣吧,老師幫你扔球,你去接球,我們兩個人一起玩,你覺得這樣可以嗎?”“恩,好吧!”涵涵勉強的答應了。在一開始的我拋她接的過程中,成功的幾率還不錯,只有兩三個球是接住的。隨后我立即改變方法,讓她自拋自接,這時候效果卻不如人意了,乒乓球總是跑的遠遠的。隨后在她接球時,我時不時的提醒她,板要握平不能傾斜,眼睛看好乒乓板,用力均勻不能太重。慢慢的我們配合的越來越默契,乒乓球一下地上一下板上。旁邊的小朋友也都來觀看。我用余光看到了涵涵臉上開心的笑容。這時,我借著機會,幫她請了一個小老師,自己練習著著地顛球。在涵涵錯誤時,小老師指出來的不足也能虛心的接受。她的練習也越來越積極,效果越來越好。
分析與措施:
我班幼兒的乒乓顛球技能差異較大,參加乒乓加強班的幼兒能連續顛幾百個;能力弱的幼兒連五個都顛不滿。而且有一個現象:越是會的孩子練習起來越認真,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不會顛的孩子越都不愿意練,而且自己還沒意識到這一點,只是覺得這個太難練不會而已。涵涵是我們班比較聰明的小朋友,上課也很會動腦筋,喜歡老師表揚,但是在耐心方面還需要加強。本次活動,我們請幼兒練習著地顛球,對于能力強的孩子又是一次加強的機會;對能力弱的幼兒則是一個考驗。這次我們請乒乓興趣班的幼兒做小老師,來激勵顛球技能較弱的幼兒。這樣不僅能鍛煉小老師與同伴溝通的技能和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增加幼兒互相學習的機會引起學習的興趣。從這次看來小老師還是有一定效果的,我還會在班級其他孩子身上進行嘗試。
【教育筆記-小老師作用】相關文章:
老師教育隨筆:小老師作用04-21
老師教育隨筆:小老師作用3篇04-21
教育筆記-我來當小老師10-22
教育隨筆:當小老師08-04
教育隨筆-鼓勵作用08-05
少兒舞蹈的教育作用07-29
教育隨筆:鼓勵作用05-15
我是小老師教育隨筆05-02
教育隨筆:我是小老師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