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后感1
假期,我認真拜讀了魏書生老師寫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感慨頗多。我覺得做最好的老師,首先要做一個幸福的老師。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喜歡這位教師,就相信老師講授的道理,愿意學習老師講授的知識,自然就會對老師講的課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書中提到:"在教師素質(zhì)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于發(fā)現(xiàn)并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后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么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于事。"
兩年半的時間讓我知道,要當一名好教師,一方面我們要熱愛教育這一職業(yè),另一方面我們要熱愛學生,這一條最重要。好的教師必須有愛的情感、愛的`行為和愛的藝術(shù)。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
教師的"愛"是真誠的。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guān)心愛護學生,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聯(lián)系,教師必須真情付出,關(guān)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做到一視同仁。教師的"愛"是公正的。公正是學生信賴教師的基礎(chǔ),學生最希望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教師的"愛"是嚴格的。嚴師出高徒。愛學生就要愛中有嚴,嚴中有愛,嚴中有度,真正地做到寬嚴相濟。教師的"愛"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創(chuàng)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教師的信任與關(guān)切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力。
新的學期我會一如既往的熱愛我的教育事業(yè),用我的言行去感染我的學生們,用自己的真誠和善良去感化每一個學生;用自己的鉆研、勤學來引領(lǐng)每個學生,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良好師生關(guān)系。
《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后感2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主編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早在幾年前就出版了,最近我認真拜讀完,我不由地思考:可能我們永遠也達不到那個“最好”的境界,但如果我每天能做得“更好”,我想我離那個“最好”應(yīng)該也不遠了。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達到那個境界呢?編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中將影響教師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經(jīng)典感言分別進行了闡述,對于我們教師具有深刻的借鑒和指導意義。作為老師的我也不由地思考這幾年在教學實踐中的得失,得到了一些體會,一個中學教師應(yīng)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牢固的專業(yè)技能,但我個人覺得一個教師更應(yīng)該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作為一名科任教師,應(yīng)該為孩子負責。“在教師素質(zhì)的諸多因素中,對孩子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當一個個可愛,單純的臉龐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就應(yīng)該明確自己的責任,充分準備上好每一節(jié)課,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盡量讓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收獲。同時我們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那些被自己擱置在角落里的孩子,其實也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應(yīng)該把愛轉(zhuǎn)換成母愛,有了母愛之心,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但這種對孩子的愛也絕不是遷就縱容孩子,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這種愛應(yīng)該是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給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提供幫助和服務(wù),愛才之心;寬容之心;要為孩子的成長以及未來負責!
作為一名任課教師。應(yīng)該為自己負責。平時教師難免會遇到工作,生活上的各種瑣事,不順心,但我們要時刻銘記于一句名言:累累傷累是生命給你的最好的東西。也確實是的,挫折磨練一個人的意志,讓人在挫折中強大,同事也是經(jīng)驗教訓的積累。既然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我們就應(yīng)該做好我們的本質(zhì)本職工作,讓孩子喜歡,喜歡上你的課。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以奉獻的精神,從事崇高的事業(yè);以高超的記憶,展示個人的才華;以不斷的追求,提升自己的價值,在工作中做一個細心人,有心人,善于思考的人,勤于筆耕的人。
我會把“做一名好老師”當作我終生的追求,我會在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和原則的不斷影響、約束下,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完善,不斷成熟。我愿繼續(xù)向所有的老師學習,站在弘揚“師德”的起跑線上,用自己平凡的勞動鑄造高尚的師魂。
《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后感3
本學期趁著工作之余認真拜讀了魏書生老師主編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面對書中薈萃的那一個個影響教師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經(jīng)典感言,聆聽他們從多角度闡述的各自精辟的教育觀點。感嘆當一個教師的不容易,感悟修煉教師之賢的道路漫漫其修遠兮。慢慢品讀的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這位以前不甚了解的魏老師的感言——教師要用心去“懶”。
雖說勤能補拙,但這世界上誰不想“懶”,從某種角度上說,正是“懶”促進了我們社會的不斷進步。古今中外多多少少偉大的發(fā)明都和我們需要“偷懶”有關(guān)。而我們老師又是那么的勤快,不管是“春蠶”也好、“蠟燭”也好,都有嘔心瀝血、死而后已,不勤快不是好老師的意思。于是我們看見在不少學生活動當中,老師忙前忙后,反復訓練學生。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精細化訓練。在最后的活動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完美的過程,大家都非常滿意。這真是我們要的嗎,是“我們”要的還是“學生”要的,決定了對這件事的看法。
有時我們太過于“勤快”了,反而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如果我們想多一點,再放手一點,允許學生犯錯,允許過程有瑕疵,甚至不要太過分在意結(jié)果,把主動權(quán)真正交到學生手中,這樣的活動過程學生是不是能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
有時我在想,什么是好老師?是現(xiàn)在看到成績的老師是好老師呢,還是20年后有學生說你是好老師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呢?教師現(xiàn)在的“勤快”固然可以立桿見影的看到理想的成績,但老師過度的'“勤快”造就的可能是什么?可能就是學生思維、行動上的“偷懶”,教師的包辦讓學生不需要去想太多、做太多,自然不可能在在遭遇問題時獨立自主的思考解決。我們教師要學會用“心”去“懶”,所謂用“心”即事先充分預設(shè)學生學習活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可以自主研究探索的平臺和有效地條件支持,所謂“懶”即在活動中信任學生、放權(quán)給學生,呈現(xiàn)一種真實的學習探究過程,讓學生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研究、探索等過程,或成功或失敗,經(jīng)歷過這種種感受的學生才會慢慢“勤快”起來,這樣,我們的教育也許真正成功了。
【《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后感3篇09-11
《做最好的教師》心得04-12
做最好的教師讀后感09-11
《做最好的教師》讀后感09-07
最好的老師作文03-07
我最好的老師03-05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06-04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后感09-15
做最好教師讀后感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