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設計作文匯總五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設計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作文 篇1
1、同學們,老師看到一篇就是寫景的,寫得很好,你們想看一看嗎?請小組長拿出(一),大家來試著讀一下,看看哪一處讓你印象最深?
小組內交流,匯報
2、看一看這篇是按照本單元寫作要求來寫的嗎?師隨時歸納總結(完善板書):
(1)上學期已經學過運用時間推移(春夏秋冬),本范文是按什么順序去寫的?
(2)本文“我看見船頭像刀一樣把江面劈開,最后它像一團火焰似的跑出了我的眼界。” “我突然想起白居易的一句詩:一道殘陽撲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采用多種修辭方法來進行描寫,使更加生動。
(3)想象---抒發感情
3、大家覺得這篇寫得怎么樣?你知道是誰寫的嗎?(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請他來給大家讀一讀好不好?
三、還有一篇,想看嗎?
不過剛才同學們在說時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去評,老師也是在將你們說的無序變成了有序(請看黑板),組長出示范文(二)下面請同學們再品讀一下,按有序加以評論,大家能做到嗎?
師總結:通過剛才的欣賞,同學們已經很準確的將分析得有條有理,也知道了寫景習作的思路,老師看到了你們的進步,為你們感到高興!
四、其實你們也有一些好詞佳句,老師已經圈出來了,誰愿意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看看有沒有值得你可借鑒的地方!
五、現在同學們看看自己的,首先觀察你的是寫景的嗎?四人小組討論,看一看誰的能夠按照習作要求很快地進行修改,成為一篇更加優秀的。(互評)小組匯報。
六、展示學生作品,交代習作修改前后的變化所在,及修改原因!
七、教師總結: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設計作文 篇2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見聞、感受和想象。
2、運用學到的寫人的寫作方法把一個情景寫具體,寫清楚。
3、培養學生樂于表達和修改習作的習慣。
二、重難點:
運用學到的寫作方法把一個情景寫具體,寫清楚。
三、教學過程:
(一)營造氣氛,激發興趣。
1、請用一句話或一個詞說出此時上課的心理感受。(學生說,教師板書:心理感受)
2、師生互動作游戲:我說你做。
(共設計三組詞,分別是表示動作,神態,和語言的小情景)
3、總結:
我們寫人物作文的時候通常都要用到心理感受,動作、語言和神態描寫,只有抓住了人物的特點寫,我們就會突出人物性格。
(二)進入情景教學。
1、你們喜歡剛才的游戲嗎?
2、那么這節作文課之前我們就繼續做剛才的'游戲。
要求:現在是老師做,學生說,在做之前,抽一學生背向老師,其余學生認真觀察,結束后請同學們用自己生動的語言把老師做的描述出來,沒看到的那個學生根據學生的描述自己把動作做出來。
3、老師表演。(學生背向老師,其余學生觀察。)
4、學生猜猜老師做的是什么。
5、其他學生幫他解開疑惑。
要求:學生認真聽,其余學生把剛才老師做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可以互相補充,然后學生做動作。)
6、引導學生比較學生與老師做的異同點。
7、總結:若要讓學生與老師表演的基本上一樣,我們必須怎么做?
仔細觀察,具體的描述,準確用詞,合理想象。
8、請看到的學生模仿老師的表演。
(三)自主表達,試寫片段。
1、請同學們用5—7分鐘把剛才看到的情景寫下來。
要求:注意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描寫,并把這個情景寫具體,寫清楚。
2、學生寫,老師巡查。
3、交流。(同桌互讀,全班抽讀。并且互相評價)
(四)習作展評,練習修改。(老師隨機抽一個學生的習作,進行朗讀,點評,修改,并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
(五)、作業
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把課堂上的習作用學到的修改方法進行修改。
附板書:
寫一處場景
心理感受
仔細觀察
動作 具體描述
神態 用詞準確
語言 合理想象
《寫一處場景》教學反思
這一節課雖然是在多媒體教室上課,但我沒有讓多媒體服務于教學,也沒有一張精美的圖片,更沒有感官的視聽覺展示。我只帶了一只粉筆,一張嘴,外加一身熱情給學生上完這一節課。之后,有幾點感受:
首先,一開始,我通過“你說我做”的游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使 學生能很快、地融入到課堂之中,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地復習寫人的方法,為后文打下伏筆。 其次,課堂上學生生成的事物多,比如鄒順與王云老師的對話,學生精彩的表演,這就需要教師有處理這些未知生成的教育機智。對于那個學生的表演我沒有給予及時的鼓勵,在題醒老師與學生的動作差別時,問得不恰當。
第三,學生作品展示時,還有很多同學的作品寫得也不錯,課沒有來得及展示。在修改學生作品時,沒有使用刪改符號,另外,應該讓學生把修改后的作品重讀一遍,比較差別,由于時間關系省去了這一環節。
總之,雖然這一節課看似完成了任務,學生得熱情也很高,但還有許多小差錯。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反思,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設計作文 篇3
晨霧籠罩著操場,濕濕的,還有些涼。我沿著跑道不停的奔跑,向前看不到盡頭,向后看卻猛然發現,我已不記得起點在哪。
這是一場多么盛大的比賽,我的前后左右都擠滿了人,他們和我一樣,朝著同一個方向跑著。我看到了好多曾與我并肩前行的人現在已沖到了我的前面,我也看到了很多曾領先我很多的人被我超過,遠遠甩在了后面。我看到每時每刻都有筋疲力竭的人倒了下去,被后面經過的人踐踏直至灰飛煙滅。
終點在哪里,終點在哪里?
我在心里不斷的詢問自己,我的呼吸已變得很急,腳步也愈加沉重,麻木的大腿機械的抬起,放下。這該死的圓啊,你的終點到底在哪里?然而在我心中的某個角落,又有一個聲音在問:你已經跑夠了嗎?你超越了多少同伴?你又被多少同伴超越?
我跑夠了,我跑夠了,我要停下來,我超越了很多人,很多。
我的心聽到我的回答,沉吟片刻,低聲對我說,終點就在你的腳下,你停下來吧。我愣住了,腳下的終點每跑一步,它就向前挪動一步,我到不了終點,也無法停下,因為停下的結果只能是被身后的人群踩成粉末。
我的心嘆息一聲,它問我:當你來到這個世界,就注定了你要一直向前奔跑,這是你的責任也是你的榮幸,你為什么還想著逃離這跑道?
胸前的血如同腳下緋紅的`跑道飛快的流動著,我抬起頭清晨八九點,朝陽正好。
“我錯了,”我大聲的喊,“我還要跑下去,一直一直的跑下去。”
一圈一圈,直到我的雙腿再也無力邁開,直到我的發絲如雪花般潔白,直到太陽已偏了西。一個又一個孩子從我身邊超了過去,我微笑的望著前方的跑道,一步一步的跑著。
晚霞映紅了天的盡頭,天盡頭下有一個小女孩,還扎著可愛的羊角小辨。她扯著衣角,怯生生看著我,“和我一起跑吧。”我朝她大聲的喊。“我真的能和你一起跑么?”她問我,“可是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起點在哪。”“沒關系,”我從她身邊跑過,牽起她的手將她拉上了跑道,“無論在哪,你邁出的第一步就是你的起點。”“謝謝。”她笑著從我身旁跑開,很快消失在了奔跑的人流中。
太陽藏到山了后面,消失不見了,天邊飄著幾朵淡紅的云,它們越來越暗,越來越暗,我繼續向前奔跑,越來越慢,越來越慢,終于踉蹌著倒了下去,我回頭望了一眼奔跑的孩子們,他們嬉戲打跳就象我曾經那樣。我微笑著低下了頭,最后一次親吻我人生的跑道。
設計作文 篇4
一、教學內容分析
讀一篇文章有了一些感想,把它寫出來,就是讀后感,讀后感是議論文的一種,是學生初學寫議論文的入門文體,如果學生寫好的讀后感,再學習寫其它的議論文就容易多了。讀后感一般分讀和感兩部分,先說讀了什么,后說有什么感想,感想由讀的內容引發,寫作時,寫讀的內容為感服務,這是一般的思路。“讀”比較好寫,“感”比較復雜。所讀文章內容不同感想不同,同讀一篇文章,不同人有不同感想。談感想要有理有據,要思路清晰。這樣初學,因不會寫,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寫,寫熟了,就得心應手了。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剛學習寫議論文,特別是基礎較弱的學校的學生,基本上還不會寫議論文,不知道該先說什么后說什么,說理也沒說服力,感想也不深刻。為些,我們先設計一套讀后感的寫作模式讓學生學,照貓畫虎,先學會基本寫法,然后再靈活運用。學會寫讀后感后,再學習其它議論文就容易了。
三、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
知識與能力
引導學生學會讀后感的基本結構,教會學生寫作讀后感培。
過程與方法
養學生寫讀后感的結構能力和議論說理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讀書后常寫讀后感的習慣。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學會讀后感的基本結構,學習寫作讀后感。
教學難點:
如何使用所讀材料說理。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先說說什么是讀后感,然后說說讀后感的基本寫法,再用一篇讀后感的寫作實例,讓學生感受讀后感的寫法,再留作業讓學生寫讀后感。在批閱學生習作基礎上,糾正學生的習作的中問題,再讓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寫成比較規范讀后感。
六、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學案,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讀書后常常要寫讀后感,它也是考試常考的一種議論文體。今天我們學習讀后感的基本結構。 聆聽。 引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興趣,了解本節課內容,做好上課思想準備
二、知識導引
怎樣寫好讀后感
讀后感是議論文中最常見的文體之一,也是高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文體。寫好讀后感也有章可循。如果按下列方法,先掌握它的基本結構,很容易寫好。
一般寫法:
敘:(概述讀了什么,并選好敘述的角度)
評:(說明有什么感想,即論點。可某一點談,當然最好是從文章的中心角度談)
析:(分析論述為什么有這種感想)
議:(論證為什么這種說法正確)
聯:(聯系實際并對比分析。可以是一個人,一件事,一個現象,一個話題,也可是自己的實際。把實際和讀的內容做比較。相同就類比,不同就對比)
結:(照應開頭,總結論點,說明寫作目的,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聆聽,思考,做筆記。
讓學生從理論上了解讀后感的常見的寫法,為寫讀后感打基礎。
三、體悟寫法
1.根據下面的材料,自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讀后感。
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當時有人駕著一輛馬車和它賽跑。新生的火車丑陋笨重。走得很慢,漂亮的馬車驕傲地跑在前面。而且火車由于沒裝彈簧,把路基都震壞了。然而史蒂芬孫并沒因比賽失敗而灰心,他不斷改進機車,堅信火車具有馬車所無法媲美的前途。100多年過去了,馬車仍按原來的速度轉動著輪子,而火車卻在飛速前進,高速火車每小時可達200公里,試驗性火車的速度更為驚人。
2.審題立意
可從史蒂芬孫的角度:“失敗是成功 之母”或“做事要有信心”。
可從火車角度:新生事物必將戰勝舊的事物。
可從馬車角度:驕傲使人落后
3. 學習讀后感的寫法。
設計作文 篇5
【習作要求】“要寫得真實、具體”。
【教學目的】
1.記敘一次勞動的全過程,做到真實、具體、完整、有次序。
2.仔細觀察、體驗,培養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3.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教學步驟】
(一)寫前訓練
1.在作文前可根據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一次勞動,使學生身臨其境,觀其情,見其人,聞其聲,從自己的所見所聞中激發寫作的欲望。然后引導學生認真回憶,口述勞動經過、場面、表現。可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①最后一段時間你參加了哪些勞動,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②這項勞動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進行的,有哪些人參加?③在勞動中大家表現得怎樣?
2.比較下面幾段話,看看哪一段寫得具體、真實。
①我做飯時,把米淘了一遍又一遍。
②今天是我第一次獨立做飯。我想一定要做好,所以把米淘得非常干凈。
③傍晚,我按照媽媽教我的辦法開始煮飯。我量了兩碗米,再舀兩瓢水倒進飯盆里,用手輕輕地搓。水渾了,我就把水倒掉,然后再舀些水倒進盆里,讓浮在水面上的糠皮、雜物順水流掉。我又把雜在米中的稻殼和沙粒揀了出來。就這樣淘了三次,水清了,米也就淘好了。
3.把下面短文中省略號的內容補充具體,要聯系實際想一想,媽媽是怎樣教的?洗衣服有哪些具體辦法,要把過程寫清楚。
〔例文〕
一天,媽媽指著盆子說:“小紅,這是你換下來的衣服,泡在水里已經十多分鐘了。現在我來教你洗……。”
(二)習作指導
1.審題
把“基礎訓練6”第七題和本次作文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異同,弄清本次作文題目的要求。
文題的不同點是:“基礎訓練6”第七題對文題只限定了事件的性質,但沒有限定寫哪件具體的事,只要是自己深受感動的事就行,平淡的、印象不深的不能寫。本次作文題目限定了內容范圍,必須記一次勞動,超出勞動以外的事件不能寫。
文題的.相同點是:都要求記敘一件事,都有“寫具體”的要求。
通過對文題的分析比較,要使學生明白,“勞動”一詞涉及的面很廣,可寫社會公益勞動、校園勞動,也可以寫家務勞動,但必須寫自己親身經歷的,親身體驗的勞動,而且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自己的體會,不能虛構。
2.借鑒
引導學生借鑒課文是怎樣寫勞動過程的。通過重溫課文,要使學生明白,寫一次勞動除了要交代清楚六要素外,還必須具體、逼真地再現勞動中人們的表現,包括語言、動作、表情、心理活動、勞動中遇到的問題及怎樣解決的等等。在記敘事情的過程中除了要注意用詞造句要恰如其分外,哪些話要先說,哪些話要后說,哪些地方要總說,哪些地方要分說,
【設計作文】相關文章:
設計房子的作文02-11
設計校園作文09-08
設計自己作文03-07
《杯子的設計》教學設計03-14
【精選】設計作文3篇08-14
【精選】設計作文9篇08-13
設計作文5篇08-10
【精選】設計作文4篇08-09
精選設計作文六篇05-03
【精選】設計作文六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