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范文通用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范文通用1
聽了張老師的《學習伴我成長》這一課,收獲很多。下面談談一些淺薄看法。
教師通過評價學生兩年來學會的本領,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制定新的目標,從而鼓勵學生攀登新的高峰,將自信心遷移到新的學習中去。
三年級的小學生經過兩年的學校生活,已經積累了一些學習經驗,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初步形成了一些好的學習習慣,這為進一步提升學習能力奠定了基礎。但是,升入三年級后,隨著課程內容的加深、學習任務不斷加重、學習難度逐漸加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煩惱和學習困難也會越來越多,這對剛進入中年段的學生來說面臨著新的挑戰。近代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指出,這一階段的小學生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這是思維發展中最艱難的`一個階段,孩子們剛剛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發展的程度也不平衡。這一時期若不注意引導,有的孩子可能會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甚至厭學,這就是為什么此階段學生的學習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現象。
對于很多三年級學生而言,他們沒有認真思考過為什么要學習,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對于“學習”的概念還只局限于學校課堂、書本知識的學習;不知道什么是終身學習,更不明白人為什么需要終身學習。
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和周圍大人們的學習情況,明確學習將伴隨人的一生,時時可以學習,處處可以學習,從而在學習中不斷進步,在進步中獲得成長。
因此,本課重在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懂得學習是人成長的需要,并且需要終身學習;引導學生理清學習的概念,理解并樹立新的學習觀,懂得學習的空間、途徑、內容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生活處處皆學習。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范文通用2
聽了顧老師所上的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九課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一課,我認為亮點較多。顧老師首先從上節課學習的知識點——法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入手,讓學生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說出自己對法律的感受,從而導入新課。接著以一副十字路口交通混亂圖片開始了對法律特征的探究。整堂課以時政背景材料為載體,以問題探究為龍頭,以思維訓練為主線,給人的感覺是環環相扣,有條不紊。從整體上說不失為一堂成功的常規課。
該課之所以說是一節好課,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得出的結論。
一、任務目標定位準確。
理論聯系實際是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原則。但選用什么樣的時政材料,這同樣體現了一位教師的選材能力。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而且必須要有對“時政的敏感度”,哪些時政將會成為考試關注的熱點,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沒有這種敏感度,就不是個合格的道德與法治教師。這節課主要圍繞著法律的三大特征為主線貫穿本堂課。
二、情境材料的'選用精。
道德與法治教師也要學會如何把時政熱點轉換成課堂教學資源,并把時政材料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提出正確的問題。老師們可以看到:對一段同樣的時政材料,有的教師所出的題精要,有的教師出的題很表面。因此,我們必須研究材料,呈現給學生的也必須是教師經過深思熟慮后的材料和問題。這節課顧老師所選用的材料,比較“精要”。在導入中主要運用圖片:法律制定機關、國家強制力、高官落馬等不僅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自覺遵守法律的意識。時代性、時效性強,針對性強。
三、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這節課,立足于“學生的發展”,這種發展不只是簡單的教材知識的羅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識的重組和整合,并不斷地引導學生去分析現實問題。在掌握基礎知識之后,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顧老師的課一直在努力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同時,整節課始終體現著“互動、合作與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的課堂探究意識濃。同桌討論和小議次數較多。
四、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
教學設計實質是一種教學的預案。它不同于房屋設計圖,可以在教學進程中不斷地加以修改、補充、調整。在預設中生成知識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斷調整預設,形成一種“創生”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本來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正是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不斷互動,創設一種和諧的教學環境,從而創生出一節優秀的課。在這過程中,學生受益了,教師也在教學相長中獲益。而這也就是“教學的魅力”所在。顧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點撥,不僅使學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徑”。
下面我提幾點建議:
課堂上教學氛圍、師生關系很融洽,如果教師教學能進行適度的學科滲透,教學效果將會更好。其次,在分析問題時,讓學生不僅動腦,而且結合題目動動手動動筆,我想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課堂結束前教師應作全面深入課堂小結。本堂課此環節較為薄弱。
以上評課僅是我個人的粗淺看法,不妥之處,請同行批評指正。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相關文章: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08-23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02-24
道德與法治評課稿11-12
道德與法治的評課稿03-07
《道德與法治》評課稿03-05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范文09-17
道德與法治課評課稿【推薦】02-01
道德與法治評課稿通用09-17
道德與法治評課稿【熱】01-15
【熱】道德與法治評課稿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