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師》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教師》讀后感1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后,由于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并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志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初為教師時,為了走好以后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小學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說:"一本教育雜志,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
如今,做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據了解,《小學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致、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沖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語文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小學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小學語文教師》讀后感2
今年寒假讀了一本好書――管建剛著的《不做教書匠》,頗有些感悟,不吐不快。
在讀完《不做教書匠》之后,驀然發現自己原來是個徹徹底底的教書匠,讓煩惱和急躁占去太多。同時,也讓我感到熱血澎湃,有一種蠢蠢欲動的感覺。書中說到“教師職業相對穩定,前面沒什么大誘惑,也沒有什么大障礙,這種狀況,對人生來說,實在不是件幸運的事。不做教書匠讀后感—小學語文閱讀
從精神世界的角度,初看這本書有奴性化的傾向,也一度讓我放下書本,為管先生不值。可不值之余,在反思其“所謂”敗筆的過程中,結合社會因素,也慢慢體會管先生的良苦用心和一片赤忱。細細研讀,換一種心情,所看到的字里行間莫不透出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熱誠和對從事這項光輝事業的驕傲,所看到更多得是作者對年輕的同行的諄諄教導,其關愛之心躍然紙上。慢慢評來,這不過是淺層次的作者和讀者的心靈碰撞。碰撞之余如果讀者不僅能領悟到管先生對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的那份堅毅、那份執著、那份胸懷、那份以身相許、至死不悔真情,還能在這份真情感召下,重組和優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才是深層次交流后的收獲。
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內心時常蕩漾起一股輕柔充盈的暖流。有了這股暖流,不管是陽光燦爛或是物欲橫流的地方,我們始終能漾起微笑;有了這股暖流,走在任何一個物欲橫流的地方,我們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內心的祥和與平靜;有了這股暖流,我們邊能抵擋一切寒冷與饑餓,風再大、浪再猛,我們腰不彎,步不亂,目光穿越喧囂與浮躁,清澈依舊。人生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擁有什么樣的物,而在于你擁有什么樣的人。(《不做教書匠》第14頁)一個人擁有再多的'物,無非是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從而產生一種所謂的滿足與暢快。但是,擁有眾多的物并不意味著能擁有眾多真心愛戴你、尊敬你的人。我喜歡這句話,是因為我有時也會像書中所寫的那樣,很多時候,盤旋在我腦海中的是工資、成績等,忙于應付,苦于無趣,讀到這里,我才知道其實我已經獲得了很多比物更能讓我受人尊敬的東西了。
“當你投入地工作的時候,你就會感受這份工作的意義和樂趣,正像你投入地戀愛時,會覺得戀人是那么可愛,連那些缺點,也一并為你所疼,為你所愛。”
從今以后,每當學生調皮時,退步時,違紀時,我都要告訴自己:對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責備,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苛求。用師愛為他們引路,用師愛在他們的心里譜寫一曲最美的歌。師愛像春雨,滋潤了孩子的心田;師愛像陽光,溫暖了孩子的心房。我們用心去愛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講臺上那一束束美麗的花,耳旁那一聲聲清脆的“老師,您好”……更多的,是一種為人師的幸福、自豪
最后,我想用管老師在《不做教書匠》里的一段話結束自己的讀后感。“我們要使教育人生充滿快樂,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樂起來;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樂起來,你就一定要投入與付出。”所謂“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向著我們心中理想的目標進軍吧。
《小學語文教師》讀后感3
李吉林老師是我國小學語文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是情境教學的奠基人與倡導者。她提出的情境教學具有形真、情切、意遠、理寓其中的特點,巧妙的地把兒童的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讀了此書,我學到了不少實用的教育教學方法,學到了怎樣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力求教學的最佳效果。
讀了他的《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我首先要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李吉利老師一直行走在語文教學研究的大路上,提出“情境教育”設想,情境教學由語文單科發展為整體的情境教育,從一個班發展向一個年級,從一個學科發展向各個學科,從而在整個小學教育中構建起一個多元的情境教育網絡,多年來不辭勞苦在做我們老師思想的點燈人。俗話說:今生遇到一位好老師是一筆最大的財富,我真的感到老師是多么的重要,老師的“教”決定學生的“學”。
李吉利老師說:“兒童是我的摯愛,是我心靈的寄托。對于神圣的教育,我虔誠相待。”這句話是我們所有老師的心情,是我們共同的想法,李老師走在了時代 的前沿,從“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情境課程”及正在研究的“情境教育與兒童學習”構建起情境教育的理論框架及操作體系。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題,語文教學要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一直以來,我希望在我的教學上,不拘泥于課堂,不拘泥于教材,做學生思想的點燈人。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李老師提出的“利用角色效應,增強主體意識”的基本模式,師生親和,讓學生成為主角,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參與,為學生提供豐富寬松自然的`環境,這是情境教育體現兒童的主體性,又深受兒童歡迎的嶄新的重要策略。
我在課堂上也總是希望能創設一定的情趣,以形象、具體的情境來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 心理技能得到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法是好的,但在把握上總是力不從心了,今后我在教學上更要多學習,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開發學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景教育值得我們借鑒和深入學習,李老師對兒童的“愛”和“情”更值得我們學習,“情”是教育的“魂”,是情境教育的命脈。一直關注和支持著李吉林教改實驗的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早就用“有情有境導童稚,無怨無悔見精神”來稱譽李吉林。”
李老師認為語文課本是“課本課本,上課之本”,展示給師生的是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物,只要老師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學生就會掌握學習方法,學起來勁頭十足,學得卓有成效,這樣的教學才是情趣盎然的教學。同時我也希望我們教師都能懷著一顆愛心、執著心探究教學,讓祖國的花朵競相綻放!
《小學語文教師》讀后感4
有人說:“一本教育雜志,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對于我們這種“新手上路”很是有用。
做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尤其是剛從學校畢業,對于小學教育沒有切實的實際經驗的新生來說,我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除了從學校有經驗的老師們那里得到的幫助,其次就是閱讀書籍報刊了,而《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
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良師。我和它的相識源于我實習時候的師傅老師,她訂書了這本書,看得很投入,便推薦給我看。書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我今后的教學幫助很大。
做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小學語文教師》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認識和了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從他們的教學中學習先進的教育手段,慢慢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
《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語文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教師的語言要富有節奏感,教學語言節奏感是指在教學進程中,由教師內心情感而引起口頭語言快慢、強弱、斷續有致的變化,語氣語調的剛柔、抑揚有機的結合。其語速應快慢適中,語調要高低有別,節奏要板眼分明,做到快而清晰,慢而緊湊,高而不躁,低而不咽,疏密相間,張弛適宜。
語文老師關鍵要課堂組織要處理好動靜的關系。這里說的靜指的是教學活動中相對安靜的聆聽或思索;動指的是教學活動中一種活躍狀態,如熱烈的討論,競賽等。一味地靜會使課堂氣氛沉悶;一味地追求動,往往會造成課堂秩序混亂。沉悶或混亂的課堂都是不美的,只有兩者和諧而有機的統一才能即保持課堂的朝氣,又維持課堂的秩序。
《小學語文教師》讀后感5
我們學校的青藍工程,是一個廣受贊譽的工程,每一位青年教師都有一位德藝雙馨的師傅將你領進教育實踐的大門。我們那個時代沒有這么幸運,不僅如此,還沒有像互聯網這樣先進的媒體給你提供豐富的教學參考,但幸運的是我找到了一位好師傅,那就是——《小學語文教師》雜志。我從走上教育工作崗位至今,這位師傅對我一直不離不棄,把我從懵懂輕狂的青年修煉成涵養、成熟的教師。
他一直用優秀和經典引領我在語文教學道路上成長。
現在,只要打開電腦輸入關鍵字,備課資料會鋪天蓋地,任你挑選,有時連自己都不知道哪是優秀哪是經典,這本雜志里的'資料都是經過千挑萬選,精斟細酌的。年輕時,我喜歡模仿上面的課例上課,后來學會了借鑒與創新相結合,再后來我雖然有了自己的主見但還是少不了時常要去向他請教。
他一直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幫助我識別教育改革的風向標。
通過這位師傅,我很早就結識了小語界的許多名師,當他們的課例在全國推廣,引來無數人觀摩和效仿的時候,我暗自竊喜,這些對我說不是最新鮮的養分了。
我們擔憂生命老去,同樣也擔憂自己職業生命的老去。如果被人稱為“有經驗的老教師”固然是贊美,但是也說明自己的職業生命行將老矣。這么多年來,我感覺自己還能碰撞一些教育的火花,產生一些教育的智慧和靈光就得益于我總能從這本雜志里捕捉到最前沿、最權威的教育改革信息。
他一直用淡定、儒雅的氣質吸引我,支持我堅持追求自己的教育風格和教育特色。
反思所有的改革歷程,一定有經驗也有教訓。近十年的教育改革同樣如此。當各種教育流派、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充滿眼前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依然保持他的純正、儒雅和淡定,處變不驚,我也是跟他學到了,在“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迷茫中,怎樣用一雙慧眼把自己的教育之路看清楚。在心平氣和的等待中,我竟然欣喜的發現和印證了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實踐是有益的。
江蘇吳江一所小學的校長曾經說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天,一位老先生蹬著三輪車,給他送來兩大紙箱東西,還給她留下一封信。原來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師馬上要搬到上海他的孩子家去住了,走之前將《小學語文教師》雜志從創刊號到最近那一期,按出版時間順序依次排列,完完全全、整整齊齊送到校長手里,他對校長說:這些東西對別人可能是一堆廢紙,但是我卻珍藏了三十多年,我想要給這些“寶貝”找到一個最好的歸宿。他認為校長正是他要找的人。現在這位校長自己也要退休了,他連同后來自己繼續訂閱的雜志,又贈送給了他最信任的人。
兩年前,一位記者去采訪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賈老師打開書柜,里面整整齊齊擺滿了《小學語文教師》雜志,賈老師對記者說:“從創刊到現在,一期不少,全在這里”
今天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希望學校把我的這位師傅請進學校,成為我校語文老師們共同的師傅,這位大師雖然血統高貴但是行事作風很低調,全年請他也不到100塊錢。
【《小學語文教師》讀后感】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師讀后感09-02
小學語文教師心得05-15
小學語文教師總結05-26
小學語文教師敘事08-06
小學語文教師總結12-31
小學語文教師心得05-09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03-12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07-28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心得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