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興糧節糧主要事跡(通用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跡的經歷,對事跡都不陌生吧,事跡屬于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一般事跡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興糧節糧主要事跡(通用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興糧節糧主要事跡1
東麗區婦聯緊緊圍繞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深入開展“巾幗興糧節糧”活動,對選樹出的勤儉節約家庭典型事跡進行廣泛宣傳,積極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成員從自身做起,勤儉持家、節約糧食、反對浪費,擴大優秀典型家庭影響力,用群眾身邊的典型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傳承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推動興糧節糧理念在家庭落地生根。
康愛軍的家庭是溫馨幸福的三口之家,育有一女。在生活中互相照顧,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在家里時常交流思想,互相取長補短,遇到困難互相開導,共同的生活經歷使我們的心貼的更近,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疫情期間,他多次帶領家人參加社區志愿活動,真正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所在。
他的家庭倡導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他們常教導孩子:“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踐行“光盤”行動,珍惜糧食傳承節儉美德,按需就餐,做到適度適量,吃飽為好。家里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盡量使其再發揮作用。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注意節約每一度電和每一噸水。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位家庭成員之中,并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只有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也才會更和諧。
興糧節糧主要事跡2
這個看起來質樸憨厚的農村大姐讓人格外佩服。她是“本翠大米”的創始人,是遠近聞名的“李子姐”,是“泥鰍大戶”的養殖人,她更是憑借一己之力帶動100余戶貧困家庭創業致富的領路人。
范本翠所在鎮巴縣黎壩鎮關門村位于平均海拔在900米的秦巴山區,土地貧瘠,群山環抱,村民外出務工是主要的收入來源,脫貧致富也是村民一直以來的期望。今年48歲的范大姐,是黎壩鎮家喻戶曉的女漢子,曾經也是在外務工的“漂流一族”,但她有自己的理想,掙到了錢以后,她毅然決然的回到了老家,想靠自己的努力干一番事業。
2009年是范本翠開始打拼的第一年,可由于缺乏專業知識,養殖路上并不順利,年底收益虧損近10萬,對于剛剛創業的她來說,這不是一筆小數字,但好在還有家人的支持,她很快重振旗鼓。
“虧了就虧了吧,大不了從頭再來,也不能讓這些跟我一起創業的鄉親們失去了工作。”這是她拍著胸脯給大家的承諾。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她的刻苦專研,勤懇好學,終于讓夢想開花,達到了年出欄數百頭山羊的效果。
到了2015年,由于氣候、食材等各種因素,導致山羊產量急劇下滑,受損嚴重,以至于無法支撐企業運轉。迫于無奈,范本翠只好另謀出路,她深知自己是吃了文化的虧,缺少專業養殖技術。打定主意,她再次走出大山,開始四處尋求學習知識充電,她去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參加了專業學習班,學習各種養殖技術,走科學環保的發展之路。有了農業科學知識后,又有當地政府的扶持,她回到家鄉就成立了自己的"鎮巴縣鈺豐生態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再次尋求適合自己的養殖項目,在西北農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她開始養泥鰍和蚯蚓,真正走出了自己環保生態的良性循環發展之路。
目前,范本翠流轉土地500畝種植有機稻米,年產水稻50萬斤,大米25萬斤。她還高于市場價收購周邊村莊農戶所種稻谷,使農戶每畝增收1000元。蚯蚓養稻田,稻田種稻谷,“本翠大米”也因此走進了大家的餐桌,走出了陜西省。就這還遠遠不夠,她為了幫助村民增收,在山上承包了200多畝荒地,引進大家都喜歡吃的車厘子和李子,天寒地凍有她的身影,烈日酷暑有她的腳步。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時時刻刻不忘鄉親,不忘初心,500余名農戶在她的帶領下,日子越過越好。
興糧節糧主要事跡3
食為政首,糧穩天安。9月9日,鐵門崗鄉聯合市婦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媒體中心組織開展“喜迎二十大樂享豐收節巾幗糧鄉倡節糧”活動。組織婦女代表、鄉青年志愿者、中小學生等30余人,深入田間地頭,宣傳國家糧食政策;開展愛糧節糧宣傳,推廣普及節糧減損知識和技術;發掘種糧興糧先進巾幗人物和事跡。
市婦聯主席姚榮花宣讀《“荊楚婦女愛糧興糧節糧一起向未來”倡議書》,呼吁大家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牢固樹立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新風尚,爭做愛糧節糧的倡導者、踐行者、宣傳者。
活動現場種糧大戶趙國良現場向學生們講解水稻從種子到成熟稻谷的`生長種植過程,并演示水稻機械化收割。學生們紛紛表示以后要更加珍惜糧食、節約糧食,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秋日的稻田一片金黃,處處透著豐收的喜悅。本次活動氛圍在割稻谷比賽環節達到了高潮,隨著裁判一聲令下,志愿者們左手攏稻根,右手握鐮刀,“刷刷刷”下去,一攏攏稻穗倒在身后。“這個活動搞的好,當我重新拿起鐮刀就回想起以前收割糧食的情景”市婦聯主席姚榮花動情的說到。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愛糧是一種美德和品質,節糧是一種智慧和責任。讓我們拿出實際行動,從點滴做起,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樹立愛糧節糧意識,讓節約糧食化為自覺、成為習慣,讓愛糧節糧成為社會的文明風尚。
興糧節糧主要事跡4
今年以來,市婦聯找準婦聯工作定位,聚焦婦聯所能,強化責任意識,推動“巾幗興糧節糧”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有形有勢,即抓宣傳造勢,著力思想引領,在微信公眾號發布“興糧節糧”倡議書、興糧節糧惠農政策、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愛糧節糧小發明、小竅門、小妙招等,營造愛糧節糧的濃厚社會氛圍;抓廣樹典型,著力示范引領,開展推選興糧節糧巧媳婦活動,激發婦女興糧節糧內生動力;抓家庭節糧,強化家庭主陣地作用,推動家庭爭做愛糧節糧最美家庭;抓科技助糧,發揮科技支撐作用,開展“巾幗科技助農直通車·筑夢巧媳婦”鄉村科普活動,推動女性科技工作者與女種糧大戶、巧媳婦工程示范基地開展結對共建,為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獻智獻力。
市婦聯希望,50名“河南省興糧節糧巧媳婦”珍惜榮譽,切實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各級婦聯進一步落實興糧節糧活動部署,宣傳好先進典型事跡,引導全市廣大婦女兒童和家庭樹立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意識,爭做興糧節糧的倡導者、宣傳者、踐行者,以入選的先進典型為榜樣,為種糧興糧、愛糧節糧貢獻巾幗力量。
興糧節糧主要事跡5
年少時,我們從朗朗的'讀書聲中,學會“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懂得了每粒糧食的來之不易。“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將畢生心血付諸研究雜交水稻事業,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奉獻一生,我們應當更加珍惜每粒糧食。
生活中我處處倡導愛糧節糧,從一日三餐做起,秉持“寧可少吃一口飯,也不浪費一粒糧”的原則,帶動家人、孩子養成好習慣,日常點滴中也經常引導身邊人,不剩飯、不殘留,愛糧節糧。立足工作實際,我將積極開展“愛糧興糧節糧”活動,通過加大宣傳、發掘事跡、選樹典型等,引導鄉村干部、婦女群眾傳承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在“愛糧興糧節糧”中發揮作用。
興糧節糧主要事跡6
“民以食為天”,無論人類社會發展到任何時代,糧食永遠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保障。作為村婦聯主席,我一定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擔負起愛糧興糧節糧的社會責任。采取多種形式向廣大村民宣傳糧食安全、愛護糧食等方面的知識。同時進行監督,進一步提升村民節約、愛惜糧食的.意識和自覺性,努力營造全村關注糧食、節約糧食、珍愛糧食的良好氛圍。
作為農民,我們深知糧食的來之不易,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是勞動的成果。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家庭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自己的貢獻!
興糧節糧主要事跡7
勤儉節約始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村黨支部書記,農民合作社的領辦創辦者,我深知糧食生產的艱辛,我有義務也有責任做好村民愛糧興糧節糧宣傳引導工作。我將自覺擔負起引領全體村民和家庭愛糧、興糧、節糧的社會責任,積極爭做文明風尚的`引領者,組織農民多學習科學種田的知識,真正做到科學種田、科學儲糧,讓黑土地發揮最大的效能,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興糧節糧主要事跡8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細胞,維護糧食安全,離不開每個家庭的廣泛參與。我的家庭在勤儉節約方面主要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從生活中點點滴滴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因此,我認為“光盤”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也是一種厲行節約、倡導珍惜的生活態度。
今后,我將用實際行動引領更多身邊人和家庭增強勤儉節約意識,杜絕餐飲浪費行為,珍惜、敬畏每粒糧食,尊重人民勞動成果,切實培養節約習慣,爭做節約型的帶頭人、領路人,不斷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社會氛圍。
【興糧節糧主要事跡】相關文章:
愛糧節糧事跡(精選6篇)10-01
愛糧節糧優秀事跡(精選5篇)10-01
關于愛糧節糧事跡(精選6篇)10-06
愛糧節糧最美家庭事跡(通用6篇)10-01
愛糧節糧先進集體事跡(精選6篇)10-01
愛糧節糧個人事跡(通用6篇)10-06
節糧主婦事跡(精選6篇)10-01
節糧之星事跡材料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