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離點工作人員工作事跡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隔離點工作事跡(通用12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吧,事跡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事跡到底怎么擬定才正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隔離點工作事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隔離點工作事跡 篇1
為了盡快遏制疫情,切斷傳染途徑,我區征用了多家酒店賓館,對密切接觸者和次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隔離觀察。孫東健同志于5月15日下午接到通知,被區委組織部、區委統戰部派往旅游賓館隔離點工作,主要承擔綜合及后勤保障任務。
一、迅速進入角色,做好準備工作。
接到命令后,孫東健同志匆忙地收拾了換洗衣物,提前進駐隔離點,仔細了解賓館的樓梯電梯設置、房間排布、監控系統使用等情況,組織工作人員按照隔離點設置標準熟悉區域設置和運轉流程。隔離點啟動當天,她迅速帶領醫務組、消殺組、安保組的全體人員做好物資籌備、場地熟悉、流程梳理、防護培訓、消毒培訓、醫療垃圾安置轉運等準備工作。
二、加強溝通協調,摸清人員情況。
為確保接收的隔離人員準確無誤,她時刻關注相關工作微信群,在收到信息后及時通知醫務人員穿好防護服,并與醫務人員一道提前到指定接收地點等候,清點隔離人員數量,做到底數清。從5月15日16時進駐隔離點后,她連續工作14個小時,直到次日凌晨5點才休息。隨著隔離人員陸續入住,她配合醫務組的工作人員逐一摸排隔離人員的情況,對于一些本人說不清情況,社區提供信息不全或不準確的隔離人員,她及時與相關部門反復溝通,查清9人的信息,從而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向上級部門全面、準確地報送相關數據。
三、強化衛生管控,保障食品安全。
她及時與賓館管理人員溝通,督促賓館嚴格執行廚房環境衛生管控各項要求,確保賓館后廚做到每餐結束后整體消毒,所有人員均佩戴口罩和手套,所有熱食類餐食須每日留樣備檢,所有餐食均采用一次性餐具裝盛,“每人份”盒飯、水果以食品袋分裝配送,避免交叉感染。后廚按照清淡營養、品種多樣的'原則,每天為隔離人員及工作人員提供三餐、水果、酸奶,精心搭配。因為每次穿戴防護裝備耗時,醫務組都是提前穿戴好,等著盒飯分裝完成。為了能讓隔離人員及醫務、安保等工作人員吃上熱乎飯,她主動與配餐人員溝通規劃最節省時間的路線,將協助配餐人員將有各種特殊要求的餐食單獨裝袋并做好標注,便于發送。
四、耐心細致服務、做好后勤保障。
送完餐后,她才有時間吃口飯;夜深人靜時,她還在值班。自從來到隔離點后,她每天都工作14個小時以上。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工作繁忙而瑣碎。除了登記上報信息、交代注意事項、準備日常生活用品、接收隔離人員親屬運送的物資外,她還當上了隔離人員的“服務員”。從進駐隔離點工作,她的手機就24小時待命。隔離人員的藥沒有了、開關失靈了、電視出故障了、想買食物了等等這些瑣碎的小事,她都主動熱情地去幫助溝通解決。隔離人員的生活需求各不相同,類似服務還有很多,她都會想辦法盡力滿足,默默堅守,用心服務。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疫情面前,她選擇放棄休息,放棄和家人的團聚,與丈夫、女兒一道戰斗在抗疫一線,家中只留下年近八旬的母親,用情用愛為隔離人員做好服務,在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用每一頓暖心的飲食,每一次按時配送的餐點,每一次服務保障,一天天辛勤的堅守,傳遞了戰“疫”必勝的信心和力量。
隔離點工作事跡 篇2
集中隔離點是抗疫的“特殊戰場”,也是隔離人員的“健康港灣”,不容有半點懈怠。3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爆發,廣陽區眼科醫院醫護人員積極響應上級號召,主動擔起隔離點管控任務。
烈火煉真金,重任顯擔當。集中隔離點是防疫戰線中最危險的地方,是抗擊疫情的最前沿。疫情發生以來,廣陽區眼科醫院在全力保證核酸采樣任務完成的情況下,先后抽調醫護人員支援隔離點設置工作。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是隔離點全體人員團結一致,嚴格按照規定程序接收人員,一絲不茍,規范操作,保障了集中隔離工作有序實施。他們他們不分晝夜、不講條件,履職盡責、任勞任怨,為群眾筑起一道防護墻,用自己的逆行,換來大家的.健康平安。
潤物細無聲,服務見真情。在隔離點,醫護人員夜間要保障轉運防疫安全,白天還要配合做好隔離人員生活保障工作,反復為工作人員講解穿脫防護服流程,緊盯操作,確保每個環節嚴謹有序。被隔離人員來自各行各業,他們習慣不同、經歷不同、素質不同,加上長期隔離帶來的心理壓力,都為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為了有效溝通、減少接觸,區眼科醫院工作人員建立了被隔離人員微信群,對有特殊需求、緊急情況的隔離人員重點關注,工作人員通過發文字、傳語音、視頻通話,為他們解決困難、安撫情緒,讓他們枯燥乏味的隔離生活盡量過的溫馨滿足!
疾風知勁草,戰疫踐初心。3月9日,具有4次隔離點工作經歷的年輕職工王云彪義無反顧申請再次出戰,入駐酒店隔離點,迅速按照市、區防控辦要求對酒店進行改造,規范設置三區兩通道,打隔斷,鋪地面,安排房間;對酒店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緊張有序的部署和落實各項工作,進入全面戰斗狀態,當天一直工作到凌晨2點多,確保了被隔離人員順利入住。3月14日,隨著疫情防控形勢不斷變化,王云彪作為負責人又轉戰錦江都城酒店,順利接收隔離人員。關鍵時刻沖鋒在前,彰顯了一個年輕人的責任擔當。
隔離點工作紛繁復雜,在這里你看不到驚心動魄的搶救畫面,有的是點點滴滴的繁瑣,有的是日復一日的堅守,有的是一個個默默守護的身影。他們不畏艱險,聽從安排,無怨無悔,日夜奮戰在防控一線。奔波的腳步,匆忙而堅定,他們始終一往無前,用實際行動為人民交上一張滿意的答卷。
隔離點工作事跡 篇3
4月7日,曙光小學微信工作群發布的一則消息拔動了全體教職工的心弦:“趙陽老師作為教育局首批支援人員,進駐森工慧德居隔離點;為湯原轉運隔離人員做服務工作。”
趙陽,男,43歲,是曙光小學的一名美術教師。他出身教育世家,父母均是曙光中學的退休教師,是標準的教師之家。
美術是沉靜的藝術。趙陽老師的性格,恰如美術這門藝術。平日里,他安靜地教書育人,讓人幾乎察覺不到他的存在。可是,他卻無處不在。自打他來到了學校,學校就有了自己的設計人才,校徽、校園規劃圖各種設計都出自他手。各班的板報也成了他的專利,遇到什么活動老師們都要找他來畫板報,設計圖案。老師們的課件不會做了,也要找他來幫忙設計。曾經一場培訓下來,他做的課件囊括全場。他默默地忙碌著,不圖名利,甘當無名英雄。
教師工作態度嚴謹是出了名的,各個部門經常向學校求助派遣教師志愿者協助工作。抗洪搶險,義務勞動……凡派遣工作,必有他的身影。
曾經有一次,他被學校派到機關去幫忙,那項工作非常忙碌,節假日都不休息,從早干到晚,中間沒有休息的時間。而且,這個工作是長期的。一連數周的離開,打亂了學校的運行節奏,找他的電話絡繹不絕,讓他在機關的工作也干不下去。他索性請了家人來幫忙,替“他”去機關工作,而他得以返回學校,全心全意地為學校服務。
除去日常的教學,他在學校的工作也五花八門。和會計一起負責學校的財務工作,接替校醫做學生奶的發放工作。時常還要友情支援中學,給中學也畫過不少圖,往往給小學畫圖就捎帶上中學,財務工作上也是這樣,給中小學后勤幫的忙不計其數。疫情來了之后,他又負責全校學生的酒精消毒工作,每個工作日他都需要和值周教師一樣提前到校,站好阻擊疫情這班崗。
曙光小學教師志愿者的身影出現在各個抗疫前線。佳木斯火車站,樺南縣疫情防控黨員服務站,曙光體育館全場人民第一次全員核酸檢測現場,大白志愿者中處處都留下曙光小學教師的足跡。
曙光小學教師或多或少都有當過大白的經歷。大白的工作照成了曙光小學工作群里靚麗的風景線。今天是你,明天是他,照片上的'主角是流動的,但是有一個配角卻是固定的,那便是趙陽老師,他總是安靜地出現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默默的做著自己的工作。
只有這一次,他成了曙光小學工作群里的大白主角,他是唯一的一名外派到森工慧德居隔離點的曙光小學教師。
然而,他依然忽略了自己,他拍攝的是隔離點的環境,他關注的是隔離者的需求……
抗疫的前線上,有很多“趙陽老師”。他們乍看起來普普通通,但他們卻是戰疫長城的基石,不可或缺。他們在前線冒著生命危險奉獻著青春熱血,他們的家人在后方給予他無限的支撐做他堅強的后盾。
這是教師的榮譽,這是教育世家的傳承。教育同仁們,讓我們一起為偉大的逆行者送上祝福:愿疫情早日散去,愿君平安歸來。
隔離點工作事跡 篇4
邵柘精是撫松縣交通運輸局下屬單位撫松縣公路管理段的安全科科長,今年51歲,2021年春節期間他就報名在通化密接、次密接人員隔離點白溪酒店工作,他每天穿著防護服,背著40斤重的消殺設備,從1樓走到7樓一天兩次對人員居住的樓區環境進行消殺,完成消殺后再負責把工作人員換下來的防護服等垃圾進行收集處理,再進行自我殺毒,回到清潔區換衣已經濕透。一干就是28天,從沒有叫一聲苦一聲累,圓滿地完成隔離點工作任務。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誓言。
積極響應號召,火速奔赴一線
2022年3月10日下午6點,邵柘精接到緊急通知,到山里紅劇場參加隔離點防控工作會議,會議要求對當晚緊急安置到我縣的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的學生開展隔離閉環管理工作,直到9點會議各項工作任務安排才結束,他沒來得急收拾任何東西就直接坐上大巴車奔赴白溪酒店隔離點,邵柘精再次沖向了抗疫一線。10點到達白溪酒店,由于去年第一次在隔離點工作是負責消殺,這次他又被分派到消殺組。接受完任務,他馬上投入到工作中,備料、穿防護服,一直進行準備工作。凌晨4點第一批轉運人員到達酒店,待人員入住安置工作完成后,他們馬上對樓區環境進行消殺。直到3月11日早上8點全部消殺才完成,整個工作期間邵柘精沒顧上喝一口水,吃一口飯。但是他毫無怨言,用他的行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克服身體困難,做好隔離堅守
由于奧密克戎BA.2具有極強的傳染性,隔離點工作時刻處在危險之中,因此這次消殺環節特別加大了消殺濃度比例,由于邵柘精屬過敏體質,第二天在高濃度消殺環境中他突然感到呼吸困難,心臟難受,他馬上被替換下來,調到物質保障組。他到物質保障組后沒有請假休息,而是馬上投入到工作中,認真搬運醫療物資、生活用品,面對一車車的幾百件的物資,一刻不停來回搬運,一件件地送到儲備庫,巨大的工作量使他的衣服常被汗水浸透,但他毫不退縮,有的只是黨員的堅守、堅持、堅決完成任務的決心。
樹牢服務意識,做好安全防護
由于在隔離人員中陸續有陽性感染者檢測出來,使隔離點工作環境感染風險度提高。有的同志不免緊張、焦慮,邵柘精看在眼里,用堅定樂觀的心態鼓勵身邊的戰友,緩解他們緊張焦慮的`情緒。在配送物資時及時安撫隔離區戰友,傾聽他們的需求,給他們送上真摯貼心的服務,讓他們在做好安全防護的同時感到暖心舒心。他用自己的初心和行動,用逆行者的實干和勇氣,激勵著戰友在疫情防控中不斷前行,讓我們感受到榜樣的力量!
隔離點工作事跡 篇5
3月31日下午6點左右,我縣疫情防控“平戰一體”工作后備隊1隊13名隊員分別接到于都縣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電話,點名要求各單位選派黨員以及后備干部參加隔離區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責任重于泰山!在接到電話的第一時間,1隊的隊員們沒有絲毫猶豫,簡單收拾行李衣物,立馬前往隔離點準備工作。不到晚上八點,13名隊員全部到齊,并立即投入到隔離服務工作中去。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來自生態環境局的金立忠作為1隊的隊長,在第一時間到達隔離點后,立馬組織隊員們展開工作部署,做好分工及責任安排。金立忠首先做好任務分解以及工作安排,將工作隊細分為信息組、消殺組、物資保障組、醫務組,使得工作在一開始就獲得有效有序開展。
黨員帶頭,率先垂范。金立忠、劉鑄漢是老黨員,先后作為隊長,始終在工作中帶頭示范。“今天有哪些工作還沒開始?”“有什么困難沒有?”“我也可以搭把手……”這是他們每天早起先詢問第一件事。金立忠愛人要上班,家中還有80多歲的老母親需要照顧,但是仍然能堅守隔離點,盡心盡力做好工作統籌安排。
來自縣融媒體中心的黨員干部段觀連,是副隊長更是信息員,主要負責隔離區每天每個隔離人員的解除隔離信息采集及報送工作,因為辦公電腦不夠,在做好其他輔助工作的同時,更是選擇午休時間或者半夜使用空閑電腦加急采集、核對、上報、存檔信息……作為年輕黨員,來自縣紀委的肖帝柏是一位90后,根據安排,他和來自縣編辦的吳祖盛負責隔離區全域的消殺工作。酒店8層樓間走廊,90多個房間,每天消殺三趟。隔離人員解除隔離后,又要負責每個房間的衛生清理和床單被子更換,工作量大,任務細瑣而又繁重,往往一趟下來便汗流浹背、辛苦不已。而每次消殺前后,穿、脫防護服自我防護消殺也是一個磨人活,由于多次酒精消毒洗手,有輕微過敏體質的吳祖盛雙手隔幾天就要脫一層皮……
“讓我來、交我辦……”這是在隔離點工作中大家常聽到的感人話語;“不累,權當每天多幾次鍛煉的機會!”這是在隔離區勞累過后大家相互鼓勁最動聽的話……正是如此,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發揮好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用熾熱的心和誠摯的情樹起了年青一代的擔當和責任,讓黨旗在防疫一線高高飄揚。
隔離點工作事跡 篇6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荊州一醫醫護戰士輪番上陣,不畏風險,逆風而行,隔離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希望。原神經外科副護士長王麗娜,2月21日,進入隔離三區負責護理工作。隔離三區分為三個樓層,有25名護士,都是從各個護理單元抽調出來的護理骨干,王麗娜團結帶領這群兄弟姐妹們,用仁愛之心與患者一道共同抗擊疫情。
因為病毒的傳染性,有很多家庭聚集性發病。21日,父女兩人,想住在一間病房里,可是根據新冠肺炎病人收治規范,患者一個陽性,一個疑似病人,是不能住在同一間病房,面對這種情況,護士長王麗娜反復給患者做工作,耐心對患者講解分開收治的重要性,最終患者表示理解,并接受分開在兩個單間病房里。
一天,患者劉大姐反饋病房電視不能正常觀看,王麗娜在后勤人員的電話遙控下,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調好了電視。這一刻,聽著患者小孩似的歡呼,看著患者歡笑的面龐,王麗娜也開心的笑了。在與劉大姐的'交流過程中,王麗娜了解到劉大姐前不久才失去了親人,而全家又都被感染隔離,母親在醫院重癥監護室治療,在重重的打擊下,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劉大姐心理負擔太重了,在掌握了這一情況后,王麗娜每天都要去看望劉大姐,跟她聊上幾句,了解一下她的心理動態,樹立了她戰勝疾病的信心。
患者丁先生是一位回民,由于食堂提供的飲食不合習俗,后來,護士們為他點全素的中餐和晚餐,但是丁先生還是“吃不飽”,22日中午,丁先生的朋友為他送來了愛心午餐,此時正是中午12點多鐘,支助工友、隔離區外勤人員都是最忙的時候,還沒吃午飯的王麗娜為了解決患者的問題,決定自己化身一名快遞員,找到丁先生的回民朋友,取來他們為丁先生準備的愛心午餐,送到隔離病區丁先生的手中,王麗娜了解到丁先生的朋友每天都會給他送一次愛心餐,為此,專門預定了志愿者,使這份特殊的愛心能夠每天按時到達丁先生的手中。
王麗娜說:“我們每天的工作雖然很繁瑣、很勞累,但對患者來說,我們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希望。除了給患者最好的醫療護理,還要和他們一起互動,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從而增強抗疫心勝的信心。”
隔離點工作事跡 篇7
朱海秀生于1997年,是河南省洛陽嵩縣紙房鎮朱王嶺村人。2019年7月畢業后就職于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第三醫院內科ICU病房護理工作。22歲時已經是一名共產黨員。她堅韌、頑強、有責任、有擔當。2020年1月24日,報名參加該院馳援醫療隊,投身武漢抗疫工作中。
她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去之前未和父母打招呼,她說:“救人嘛,本來我們醫護人員就有這樣的使命和責任。”在武漢工作期間,由于高強度的工作和長期間的熬夜加班,使她的眼圈周圍顯得烏青。由于長時間佩戴防護用品和接觸消毒用品,她的臉上長出了很多濕疹,并且往外滲血。從這些畫面不難看出在武漢的.20多天里,她的內心經歷了什么樣的考驗的挑戰。
疫情洶涌而來,每天都有一批疑似病例患者被確診,每天都有一批人死亡或治愈出院。這些數字變換的背后,是一個個家庭的悲喜劇。
隔離點工作事跡 篇8
面對疫情,她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決然選擇了沖上防疫“一線”;在春節闔家團圓的日子里,她放棄與家人團結,而是選擇面對每日“無限”的工作;得知自己的奶奶生病后,她放棄去陪伴,去照顧她,仍堅持抗擊新冠肺炎。
她是誰?她是李倩,在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重癥監護室工作,目前是小組的小組長,科室質控小組成員之一
其實,當疫情的消息傳來的那一刻,她就做好了時刻“沖鋒陷陣”的準備。即使已了解到武漢“新冠肺炎”是多么的兇險,深知自己要與出現的`“新冠肺炎”的病人“零距離”,她沒有半點的猶豫和退縮,主動站在了“防疫”一線,積極報名加入援鄂醫療隊。1月24日晚上,海南省衛健委要求醫院組建赴鄂支援醫療隊,醫院凌晨緊急通知,她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決然的報了名。大年初二,本應該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她離開了家,回到醫院進行赴鄂支援前的培訓。1月27日,大年初三,她出征湖北抗擊疫情。到達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她和一行的戰友們幫助監利縣中醫院改造了重癥病房。2月1日,由他們從無到有一手建立的重癥病房收入了第一位新冠肺炎重癥患者。在隔離病房,他們需要穿著悶熱的防護服,四個多小時不間斷地工作。雖然湖北的冬日異常的寒冷,但是她卻常常汗流浹背。由于新環境與原單位不一樣,李倩總擔心自己在照顧患者時,另外一個房間的病人出現病情變化她卻來不及發現,所以值班的時候她總是往返于各病房間,時刻牽掛著每一位受新冠肺炎折磨的患者。
每當有不能理解的人問起李倩:“你這樣拼命到底是圖個什么?”,她總是笑著回答:“圖對得起自己的職業,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如今,她在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的同時,家鄉的奶奶還生著病。空閑的時候,李倩會和家里視頻說說近況,她希望疫情快點結束,希望奶奶病情快點好轉。
直到現在,李倩仍冒著生命危險與其他醫護工作者一道默默地在抗擊“新冠肺炎”。他們視疫情如命令,視病房如戰場,在最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把風險留個自己,把安全留給他人,履行自己作為護士的職責!
隔離點工作事跡 篇9
馬承武,中共黨員,湖北省荊州市石首市小河口鎮中洲村黨總支委員、村委會副主任。
2020年1月31日,馬主任在疫情防控流動人員勸導卡口執勤時,突發急性心肌梗塞,經搶救無效不幸犧牲,時年54歲。
據悉,馬主任患有心肌梗塞,做過心臟搭橋手術,由于自1月25日開始連日勞累,加上沒怎么吃飯,導致病情復發,倒在了疫情防控一線。馬主任犧牲后,因特殊時期,家屬沒有辦喪事,下午兩點多走的,六點多到了殯儀館,八點多就帶著骨灰回來了。馬主任的兒子現在也在鎮里的一線,做著和馬主任一樣的.事情。
據悉,1998年馬承武同志被評為小河口鎮抗洪勞模,2019年被評為小河口鎮優秀黨務工作者。
隔離點工作事跡 篇10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加強黨的領導、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的通知》。通知要求,把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在疫情防控斗爭中的實際表現作為考察其政治素質、宗旨意識、全局觀念、駕馭能力、擔當精神的重要內容。對表現突出的,要表揚表彰、大膽使用;對不敢擔當、作風飄浮、落實不力的,甚至弄虛作假、失職瀆職的,要嚴肅問責。
疫情就是一面鏡子,檢驗的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反映的是干部的態度、能力、作風。疫情一線,領導干部必須做表率、打頭陣。
初心不變,使命在肩。報告!“我是黨員我先上”。面對疫情,各行各線的共產黨員們成立臨時黨支部,醫生、護士、民警紛紛遞交“請戰書”,基層黨組織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村書記帶頭做好排查,科學有力部署,組織黨員志愿者進村入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戰“疫”一線。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入黨誓言,他們把防控的'責任扛在肩上,把群眾的安危放在心里,這樣的黨員干部讓人放心。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疫情緊急,有的干部作風不實,對基本情況一問三不知,當起了甩手掌柜。前幾天中央派出督查組前往湖北黃岡區調查疫情情況,當地衛健委主任的回答是遮遮掩掩。“不知道,搞不清楚!”蠻有信心地將“一問三不知”說得理直氣壯。這種身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慵懶心理抹黑了我們共產黨員的形象,不擔當不作為,不僅成不了事,而且注定壞事、貽誤大事。網友們熱議:“作為一個領頭者連基本的數據不知道,如此作風怎能經不起我們黨的考驗,就該下課,讓能者上,庸者下。1月30日晚,黃岡市委研究同意,提名免去唐志紅黃岡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職務,其免職按有關法律規定辦理。在黨內絕不能容忍這種“不作為、慢作為”繼續泛濫。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堅守初心,勇擔使命。古人云:“人而無責,于世何益”。黨員干部容不得一絲懈怠,必須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要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在關鍵時刻來不得“拉稀擺帶”,用過硬作風高質量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
隔離點工作事跡 篇11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沖鋒在防疫工作一線的基層黨員干部,潘集區司法局蘆集司法所戴冠勇同志始終秉著認真細致、任勞任怨的態度,踏踏實實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認識戴冠勇的人都會親切的說“他是一頭‘倔驢’!”
作為一名防控人員,自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雖然他家離辦公室只有50米遠的距離,戴冠勇同志一天也不曾停歇休息,困了,躺在辦公桌上瞇一會兒,餓了,就吃一桶方便面。由于地處G345重要地段,蘆集鎮在國道清風嶺處設了疫情檢查站,戴冠勇同志認真做好卡點24小時執勤,卡點執勤結束后他又急忙跟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到所包董圩社區,向居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挨家挨戶排查從武漢返淮人員,每天到被隔離人家中送口罩、送酒精,細心認真地為居民檢測體溫。
作為一名司法所工作人員,戴冠勇同志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全力做好司法所本職工作。他利用微信、電話等方式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管理和排查,鼓勵社區矯正對象積極配合各村防疫工作,不出門,不傳謠,及時匯報個人情況。并主動向蘆集鎮、潘集區司法局捐獻愛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黨員的`宗旨。
作為一名黨員,他對工作的“倔強”,使54歲的他已患上了高血壓、高血脂、腦梗。春節前剛出院的他,身體還沒有好利索,便全身心投入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去。戴冠勇同志一直帶病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大家都勸他請假休息,可是他倔強的說:“現在正是需要人手的時候,我是黨員,我要堅守我的崗位,等哪一天我實在撐不住了再說吧。”他就是這么“倔”地發揮著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鮮亮的旗幟。哪里最困難,哪里最危險,哪里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戴冠勇同志沖得出、頂得上、靠得住,以模范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為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做出了一名司法干警的應有貢獻。
隔離點工作事跡 篇12
從5月6日開始,鄭能華、彭璽、依娜拉、趙艷美、李茜、官文洪、鮑海燕因為疫情防控走到了一起,他(她)們組成留觀賓館隔離醫學觀察工作組,24小時,用愛心、勇氣、責任守護著平安,盡心盡力做好每一項工作。
他(她)們負責的留觀賓館隔離人員,不僅有成年人、還有未成年的孩子、孕婦,在14天不出門情況下,隔離人員普遍都會出現一定心里壓力,再加上外在環境影響,很容易產生焦躁心理等負面情緒。面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隊員們時刻繃緊神經,24小時值守,認真記錄每天工作情況,時刻關注隔離人員身體狀況、心理健康,守護大家的安全。為了讓隔離觀察人員感到安心,建立微信群,陪她們聊天、解疑,主動把電話號碼留給隔離觀察對象,有任何需要隨時聯系,通過溝通、安慰等方式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同時減輕他們的`負面情緒,讓隔離工作有了溫度,讓隔離對象感到了溫暖。
5月的勐臘天氣高溫,在賓館隔離點內,隊員分工合作,每天按時消毒、上報各類報表、測量體溫。由于該賓館沒有電梯,隔離人員一日三餐和生活物資,每天由工作組步行從一樓送到四樓,每天來回100多次,每次脫下防護服,大家都汗流浹背,有時候一天只能睡4、5個小時,但隊員們沒有埋怨,大家知道這是一份信任和沉甸甸的責任!
每次脫下防護服時問:“累嗎,來這里后悔嘛”,隊員們抹抹臉上的汗水,紛紛笑著說:“有國才有家,我們能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出一份力,守護大家的健康平安和生命安全,是多么光榮。”
【隔離點工作事跡】相關文章:
護士隔離點事跡(通用15篇)12-09
隔離點抗疫事跡(精選10篇)06-09
隔離點工作人員工作事跡(精選5篇)09-30
集中隔離點先進個人事跡(通用5篇)05-18
隔離點護士心得體會11-23
隔離點醫護心得體會11-22
醫護人員隔離點工作心得體會11-22
隔離點個人工作事跡(通用6篇)08-15
隔離點醫護人員工作心得體會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