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周記錦集五篇
工作在不經意間已經告一段落了,這一周內讓你有什么啟發呢?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周記了。周記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周記5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周記 篇1
老師說,端午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吃粽子是端午節最開心的事了。我也喜歡吃粽子,回味著粽子的美味,我都快流口水了。下午放學后,我就求媽媽給我買粽子。媽媽笑著說:“買點粽葉自己包,我糯米都泡好了。”我高興極了,真想知道那么好看的粽子是怎么變出來的'。
媽媽的手真巧啊!只見她的雙手左折右疊,粽葉在她的手中上下翻飛,一會兒一個小巧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得目瞪口呆。我說:“媽媽,我也想學包粽子。”“好啊。”說著,媽媽放慢了速度,她邊包邊說:“把粽葉對折成漏斗狀,然后把手指插進去,慢慢地繞著手卷緊,然后呢,把米放進去,再放棗,向上折,包住米之后把多出來的粽葉往下翻折,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尖角。
再用線綁緊就可以了,這樣一個粽子就出來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但是棕葉一點兒不聽我指揮,不是撒了米,就是露出了餡,弄得我手忙腳亂。媽媽笑著說:“不要緊,慢慢來,下次你一定能包好的。”是啊,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又包了好幾次,終于有一點點像樣了。
晚上,吃著自己包的扁扁的粽子,雖然并不好看,但心里還是美滋滋的。
端午節周記 篇2
端午節是中華傳統節日,因為五月初五,有兩個五,也叫重五節,而“五”通“午”,初為端,所以俗稱“端午節”。端午節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一個節日。
傳說屈原的祖國被侵略后,他寫下了《懷沙》后投江自盡。屈原死后,百姓們紛紛到汨羅江把飯團丟進,讓魚、蝦吃飽了,不會咬屈原。有一位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將蛟龍水獸醉倒。后來,人們擔心飯團被蛟龍所食,就想出了用樹葉包著包圍外纏彩絲的方法,這就變成了現在的粽子。以后,人們就通過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來紀念屈原。
在我的老家潮州,端午節人們都要早早準備包粽子的'材料。端午節前的好幾天里,大家都買好粽葉、洗粽葉、曬粽葉、包粽子。到了端午節的那一天,大家都坐在一起吃粽子;人們還在韓江里賽龍舟;每家每戶還在門上插桃葉來避邪。
端午節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
端午節周記 篇3
今天是端午節,我吃完早飯就出去玩了,直到快午飯的時候才回來,到家后,我發現我家多了幾個看起來特別精致的粽子。
于是,我就問媽媽:這么精致的粽子是從哪來的?媽媽說:“是對面的鄰居送的,他家自己包的”。
以前我家衣服被風吹掉到樓下,是對面的鄰居幫我們撿回來;以前有好吃的東西,也是對面鄰居送我們的`,媽媽經常送給他們一些好吃的東西。媽媽常說:“鄰里之間相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愛護。”
吃著鄰居送來的精致的粽子,我覺得非常的好吃,因為在這精致的粽子里,包含了,鄰里之間的關愛。
端午節周記 篇4
每年的陰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這一天有很多有意義的活動: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等。聽大人們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屈原,因為就在這一天,屈原為了自己的祖國,跳江自殺。
我很喜歡端午節,因為我喜歡吃粽子,端午節到了,我就有粽子可以吃啦!
端午節周記 篇5
農歷五月初五那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的廚房里都飄出一陣陣的清香,原來是粽子的香。現在粽子的品種是越來越多了,紅豆餡的、蜜棗餡的.、肉餡的、白米餡的……數不勝數。
我和爸爸媽媽一邊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邊談開了。媽媽問:“你們誰知道端午節這天為什么要吃粽子嗎?”我愣了一下,搖了搖頭。于是,爸爸就詳細地告訴我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叫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團結其它國家,共同抵抗秦國,可楚王不聽勸告,反而把屈原逐出楚國。后來楚國陷入了困境,屈原整天非常憂愁。不久,這個懷才不遇的大夫就抱著大石,投汩羅江自盡了。大家得知這個消息后,都駕著船在江上尋找屈原的尸體,可怎么找都找不到。人們害怕江里的魚兒吃了屈原的尸體,便用米包成粽子扔進江里喂魚,這樣,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再吃屈原的尸體。從此,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把每年的農歷初五那天定為端午節。在那天,人人都要吃粽子,而且還要舉行賽龍舟活動。
聽了端午節的故事以后,我格外感動,屈原以死來喚醒楚王的以身殉國、為國捐軀的愛國主義精神真令人敬佩啊!
【端午節周記】相關文章:
端午節周記08-11
端午節周記08-12
端午節周記08-18
端午節周記08-13
小學端午節周記08-10
實用的端午節周記08-17
精品端午節周記09-15
推薦端午節周記08-25
熱門端午節周記09-16
端午節周記范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