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代元宵節習俗
古代元宵節習俗1
爆竹
據《神異經》載: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則令人寒熱。但它怕竹子爆聲,于是人們燒竹來趕走它。唐代詩人來鵠詩云:“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彼未醢彩姡骸氨衤曋幸粴q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痹诨鹚幇l明之后,人們在春節仍然燃爆竹。
拜帖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即承放飛帖之用。清代《燕臺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現代的賀年片、賀年卡,可以說是其遺風。
燈謎
《武林舊事》等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富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戲雜陳。詩謎書于燈,映于燭,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好謎者更組織有謎社。
謎社在清代亦極為流行。如光緒年間有竹西后社、射虎社、萍社等燈謎組織,其間謎手云集,每以茶館酒肆,或在自家私宅作為燈謎活動場所,或研究探討,或張燈懸謎,招引猜射,娛樂民眾。謎燈有四面,三面貼題簽,一面貼壁,此燈又名彈壁燈。猜中者揭簽,獲小禮品留念。
偷菜
民俗專家介紹,在中國古代,元宵節還曾是一年中有情男女“相約燈下”的浪漫節日,一些地區至今仍保有“偷菜傳情”的元宵節習俗。
在古代,漢族人還有在元宵節偷菜求子、偷菜求婿的習俗。至今,在貴州省黃平一代的'苗族中仍保留著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偷菜傳情的習俗。這天,姑娘們會去偷非本族人家異性的青菜,希望能“偷”的一段好姻緣。
放燈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元月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早在漢代已有慶賀元宵之俗,至唐規模更為盛大。
唐睿宗時元夕作燈樹高二十丈,燃燈五萬盞,號為“火樹”!敖鹞岵唤埂笔钦f京城破例取消夜間戒嚴,允許市民逛燈三整夜,又稱“放燈”。
走百病
“走百病”,又稱“烤百病”“遛百病”“散百病”。舊時,每當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晚,特別是正月十六一整天,婦女們便三五成群,結伴出游,她們一邊賞燈散步,一邊遛彎兒“走”除百病。這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馮文洵在《丙寅天津竹枝詞》中就有“窄窄弓鞋步步嬌,銀花火樹過元宵;出門不為尋親友,一走能將百病消”的詩句。這天,婦女們不僅可以回娘家,還可以串門,走親戚,到各處閑談玩耍。
摸門釘
民間普遍認為,在“走百病”時,還要“摸門釘”,方能求吉除疾。 “摸門釘”,又稱“摸釘”。因“釘”與“丁”諧音,而“丁”又象征男子。因此,正月十五這天的夜晚,婦女們出游,到各城門去“摸門釘”,需要在黑暗中摸索,不的有照明設備,一次便摸中者視為生子的吉兆。不去城門摸釘的,要到寺觀燒香,用手觸摸廟中大門上的門釘,以此來祈盼家庭人丁興旺。
古代元宵節習俗2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 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朝代沿革
唐朝,在國力空前強大的唐朝,元宵賞燈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人們還制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
宋朝,宋代元宵除了“婦女出游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的狂歡外,還有官員派發利是、君王與百姓同賞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獄機構會利用燈飾、圖像演繹獄戶故事或陳列獄具等。元宵節在宋代發展成最熱鬧的世俗狂歡節,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復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統治者認為生命在于運動,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明朝的燈節持續的時間更長,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顯示歌舞升平。
清朝,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元宵節清朝則只有三天,但是燈火璀璨,燈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現代,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近年來,代表委員建議元宵節放假。
元宵燈詩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
歷代文人墨客贊美元宵花燈的詩句數不勝數,如今讀來仍趣味無窮。
唐代時,元宵放燈已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京城“作燈輪高二十丈,衣以錦綺,飾以金銀,燃五萬盞燈,簇之為花樹”。唐代詩人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詩云牶“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泵枥L了燈月交輝,游人如織,熱鬧非凡的場景。值得稱道的,還應首推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边@里雖沒有正面描寫元宵盛況,卻蘊含著十分歡樂愉悅熱烈熙攘的場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況空前,燈市更為壯觀。蘇東坡有詩云牶“燈火家家有,笙歌處處樓。”范成大也有詩寫道“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影燈戲!痹娭械摹坝盁簟奔词恰白唏R燈”。大詞人辛棄疾曾有一闕千古傳誦的頌元宵盛況之詞“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明代更加鋪張,將元宵放燈從三夜改為十夜。唐伯虎曾賦詩盛贊元宵節,把人們帶進迷人的元宵之夜。詩曰“有燈無月不誤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似銀。滿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樽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熱鬧的`場面除各種花燈外,還有舞火把、火球、火雨,;瘕、火獅等。阮元有羊城燈市詩云:“海螯云鳳巧玲瓏,歸德門明列彩屏,市火蠻賓余物力,長年羊德復仙靈。月能徹夜春光滿,人似探花馬未停;是說瀛洲雙客到,書窗更有萬燈青!鼻宕娙艘υ畬懙摹对佋潯吩姡骸盎ㄩg蜂蝶趁喜狂,寶馬香車夜正長。十二樓前燈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备巧鷦、精彩別致。
充滿詩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節,往往與愛情連在一起。歷代詩詞中,就有不少詩篇借元宵抒發愛慕之情。北宋歐陽修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笔銓懥藢η槿说乃寄钪。
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鐘情,樂昌公主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所以說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元宵節花燈寄寓
民間在除夕供奉老天爺時要設立“天地堂”。人們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擺著香爐、供品,還掛著一盞燈籠,燈籠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據說姜太公當年封神時,別人都封了,就是忘記了封自己,自己沒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爺坐在一起。
燈籠與神有關,所以也賦予很多象征意義。
古時候,人們為了驅逐黑暗的恐懼感,于是燈籠衍生為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之意。
在閩南語中“燈”與“丁”發音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種“光明燈”,在歲末年初時,把燈籠放在寺廟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順利。
也有農家在田間立長竹竿掛上一盞燈 “照田蠶”,觀察火色以預測一年的水旱情況,以期豐年。
“放天燈”,來由是過去人們在躲避盜匪侵襲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燈為互報平安的信號。由于避難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節,從此以后,每年這一天,人們便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所以又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其后逐漸演變為向上天祈福許愿的民俗活動。天燈上寫滿了心里的各種祈愿,希望天燈能上達天庭,帶給人無限的希望和光明。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鼓勵讀書,民間都把小孩送上學。入學的第一個節目叫“開燈”,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燈帶到學校去請一位博學的老先生點起來,象征前途光明。從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開學,因此開學的花燈,也成了“上元節”的點綴。
元宵節花燈種類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編制的形象燈,如龍燈、虎燈、兔燈等等,或是根據民間故事編制而成的活動燈,如牛郎織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現忠孝節義的民族精神。各種花燈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隨著時代的發展,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盛大,民族特色越來越濃,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為五天;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為燈期不同,所以最初張燈的那天叫“試燈”,十五這天叫“正燈”,最末一天叫“殘燈”、“闌燈”。也有叫“神燈”、“人燈”、“鬼燈”之說。十四日夜為“神燈”,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燈”,放在門窗、床笫、幾案等處,用來避除蝎蟲;十六日夜為“鬼燈”,放在丘墓、原野,為了游魂得到可以脫離鬼域。上祈天意,下護蒼生,神人鬼畜,無所遺漏
元宵燈謎
燈謎在春秋時代就有,那時叫“隱語”,到漢魏時才開始稱為“謎”,南宋時有人將謎語寫在燈上,在上元節讓人猜燈謎。南宋后,賞花燈、猜燈謎讓元宵節的氣氛熱鬧而溫馨。由于燈謎都難以猜中,如同老虎難以被射中一樣,所以也稱為“燈虎”(也叫文虎)。傳統燈謎的制作講求一定的格式,需運用巧思才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燈謎,是中國獨創的文學藝術。
有一年元宵節,乾隆皇帝帶著一群文武大臣,興致勃勃前去觀看燈會。左看各種燈籠五顏六色,美不勝收;右瞧各種燈籠別致風趣,耐人尋味。看到高興時,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們也出謎聯,讓大家猜一猜。大學士紀曉嵐稍思片刻,就揮筆在宮燈上寫了一副對聯: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獸。詩不是,詞不是,《論語》也不是。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也是妙文。”
古代元宵節習俗3
元宵節事關人生大事,它可是一年僅一次的情人節。ê腿珖嘤H大會。┮溃糯苌僮杂蓱賽,公子小姐被深墻大院隔開,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想談戀愛?洞房花燭之后吧!但是,古人也想追求愛情啊,元宵節就光榮地站出來了!
單身的公子小姐,早就對出街同行玩樂翹首以盼了,對他們來說,元宵節就像一場全國相親大會!小姐們顧盼多姿盈盈笑語,公子哥風流倜儻步步生風,《紫釵記》里霍小玉一扔紫釵,男主李益一撿,佳偶天成!《大明宮詞》里薛紹一摘面具,就捕獲了太平公主的`芳心。這萬人空巷的相親大會,你說能發生多少故事。≈灰磳α搜,以后還能翻墻見!畢竟,《西廂記》里的張生,為了見崔鶯鶯可是沒少翻墻的!對于訂了終身的情侶來說,他們會在元宵節當晚約會!不管這見面之路有多艱難!畢竟翻了那么多次墻,就這一天光明正大撒狗糧!
我們來看看,這元宵約會怎么操作的。
新年還沒過,趕緊讓小廝丫鬟傳書信,溝通下元宵夜碰頭地點,去信才沒多久,就老盼著回信: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你問能不能矜持點?答: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朝思暮想,日盼夜盼,終于到元宵節這天了!翩翩公子興沖沖出門!驚!街上人也太多了吧!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四目一對,激情燃燒,但穿越人墻過去也忒難了!別說衣衫整齊保持形象了,能活著擠過去就很難了好嗎!
戀愛一晚,終須一別,公子掏出信物,假裝豁達:兩情若在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小姐淚眼朦朧: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感動天感動地,感動到丫鬟小廝起雞皮。
比見面更難的是,有的人,等了一晚上都見不到對象,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元夜、花柳燈月都依舊,就是不見去年人。被狗糧包圍的公子哭著說:再也不想吃狗糧了……
總的來說,古人約會難,難于上青天!和古人相比,我們很幸福了,畢竟古人只有一個情人節,我們天天都是情人節啊!我們不用寫信翻墻,也不用吟詩作對,可是你以為禮物就不用買了嗎?這就不是一年一次的小出血了!3.14、5.20、七夕、圣誕節、元旦節、2.14,哪個日子約會不送禮物?想想還是回古代劃算!
【古代元宵節習俗】相關文章:
古代重陽節的習俗12-15
元宵節習俗02-28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11-09
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10-27
元宵節的習俗14篇06-16
元宵節的習俗13篇06-16
元宵節的習俗15篇06-18
元宵節的習俗11篇06-20
什么是元宵節習俗介紹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