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九年級物理概念總結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年級物理概念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級物理概念總結1
一、運動的描述
運動是宇宙中普遍的現象。
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參照物:在研究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或者說被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二、運動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公式:
速度的單位是:m/s;km/h。
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這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變速運動:物體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運動。
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
三、時間和長度的測量
時間的測量工具:鐘表。秒表(實驗室用)單位:sminh
長度的測量工具:刻度尺。
長度單位:mkmdmcmmmμmnm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測量時,尺要沿著所測長度,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
(3)厚的刻度尺的刻線要緊貼被測物體。
(4).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盡量減少,而不能消除,常用減少誤差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后者對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的單位是:牛頓(N),1N大約是你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來就叫力的示意圖。
五、牛頓第一定律
亞里士多德觀點:物體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伽利略觀點:物體的運動不須要力來維持,運動之所以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阻力作用。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收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
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的大小只與質量有關。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六、二力平衡平衡力:物體在力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是因為物體受到的是平衡力。二力平衡: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時合力為零)。
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九年級物理概念總結2
一、宇宙和微觀世界
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球
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是保持物質原來性質的一種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億分之幾米(0.3-0.4nm)。
物質三態的性質:
固體:分子排列緊密,粒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液體: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運動比較自由,粒子間的作用力比固體的小;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氣體:分子極度散亂,間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運動,粒子間作用力微弱,易被壓縮,氣體具有流動性。
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和太陽系相似),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納米科技:(1nm=10m),納米尺度:(0.1-100nm)。研究的對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單個的原子、分子。
二、質量
質量:物體含有物質的多少。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的大小與形狀、狀態、位置、溫度等無關。物理量符號:m。單位:kg、t、g、mg。
1t=103kg,1kg=103g,1g=103mg.天平:
1、原理:杠桿原理。
2、注意事項:被測物體不要超過天平的稱量;向盤中加減砝碼要用鑷子,不能把砝碼弄臟、弄濕;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盤中
3、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
(2)把游碼放到標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線處,調節橫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針指向分度盤的中線或左右擺動幅度相等)。
(3)把物體放到左盤,右盤放砝碼,增減砝碼并調節游碼,使天平平衡。
(4)讀數: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對應的刻度值。
注:失重時(如:宇航船)不能用天平稱量質量。
三、密度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殊屬性;同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成正比,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定值。密度: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密度大小與物質的種類、狀態有關,受到溫度的影響,與質量、體積無關。公式:
單位:kg/m3g/cm31×103kg/m3=1g/cm3。1L=1dm3=10-3m3;1ml=1cm3=10-3L=10-6m3。
四、測量物質的密度實驗原理:
實驗器材:天平、量筒、燒杯、細線
量筒:測量液體體積(可間接測量固體體積),讀數是以凹液面的最低處為準。測固體(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驟:
1、用天平稱出固體的質量m;
2、在量筒里倒入適量(能浸沒物體,又不超過最大刻度)的水,讀出水的體積V1;
3、用細線拴好物體,放入量筒中,讀出總體積V2。
注:若固體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針壓法和重物下墜法。
測量液體的密度:步驟:
1、用天平稱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1;
2、把燒杯里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液體的體積V2;
3、用天平稱出剩余的液體和燒杯的質量m2。
五、密度與社會生活
密度是物質的基本屬性(特性),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與溫度:溫度能夠改變物質的密度;氣體熱膨脹最顯著,它的密度受溫度影響最大;固體和液體受溫度影響比較小。
水的反常膨脹:
4℃密度最大;水結冰體積變大。
密度應用:
1、鑒別物質(測密度)
2、求質量
3、求體積。
九年級物理概念總結3
一、功
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功的計算:力與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W=FS。單位:焦耳(J)1J=1Nm
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不用機械時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二、機械效率
有用功:為實現人們的目的,對人們有用,無論采用什么辦法都必須做的功。
額外功:對人們沒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機械的重力和機件之間的摩擦做的功)。總功:有用功和額外功的總和。計算公式:η=W有用/W總
機械效率小于1;因為有用功總小于總功。
三、功率
功率(P):單位時間(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計算公式:。單位:P→瓦特(w)推導公式:P=Fv。(速度的單位要用m)
四、動能和勢能
能量: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速度越大,它的動能就越大;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對物體的動能影響較大。注:對車速限制,防止動能太大。
勢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稱為勢能。重力勢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
質量相同的物體,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重力勢能越大。彈性勢能: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的能。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五、機械能及其轉化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機械能=動能+勢能)單位是:J
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方式有:動能和重力勢能之間可相互轉化;動能和彈性勢能之間可相互轉化。
機械能守恒:只有動能和勢能的相互住轉化,機械能的總和保持不變。
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轉動,機械能守恒;近地點動能最大,重力勢能最小;遠地點重力勢能最大,動能最小。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九年級物理概念總結4
一、能源家族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叫化石能源。一次能源:可以從自然界直接獲取的能源。(化石能源、水能、風能、太陽能、地熱、核能等)
二次能源:無法從自然界直接獲取,必須通過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電能)生物質能:由生命物質提供的能量。不可再生資源:(化石能源、核能)不可能在短時間從自然界得到補充的能源。可再生資源:(水、風、太陽能等)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斷地得到補充。二、核能
核能: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時產生的能量。
裂變:用中子轟擊比較大的原子核,使其發生裂變,變成兩個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應用:核電、原子彈。
聚變:質量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溫下結合成新的原子核,會釋放出更大的核能。應用:氫彈。
三、太陽能
太陽巨大的“核能火爐”太陽是人類能源的寶庫
太陽能的利用:
1、利用集熱器加熱;
2、利用太陽能電池發電。
四、能源革命
第一次能源革命:火的利用,柴薪為主要能源。
第二次能源革命:機械動力代替人類,由柴薪向化石能源轉化。第三次能源革命:以核能為代表。能量轉移和能量轉化的方向性。
五、能源和可持續發展
能源消耗對環境的影響:空氣污染和溫室效應的加劇。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未來的理想能源:
1、必須足夠豐富,可以保證長期使用;
2、必須足夠便宜,使大多數人用得起;
3、技術必須成熟,可以保證大規模使用;
4、必須足夠安全、清潔,不污染環境。
九年級物理概念總結5
一、分子熱運動
分子運動論的內容是:
(1)物質由分子組成;
(2)一切物體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擴散:不同物質相互接觸,彼此進入對方現象。
擴散現象說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熱運動:分子的運動跟溫度有關,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熱運動。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
劇烈。
分子間的作用力:分子間有引力;引力使固體、液體保持一定的體積。分子間有斥力,分子間的斥力使分子已離得很近的固體、液體很難進一步被壓縮。固體、液體壓縮時分子間表現為斥力大于引力。固體很難拉長是分子間表現為引力大于斥力。
二、內能
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能。
物體的內能與溫度和質量有關: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內能就越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
改變物體的內能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1、熱傳遞: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低溫的物體溫度升高,高溫的物體溫度降低,這個過程叫熱傳遞。發生熱傳遞時,高溫物體內能減少,低溫物體內能增加。
熱量: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內能的多少叫熱量(物體含有多少熱量的說法是錯誤的)。單位:J。
2、做功:
(1)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加;物體對外做功,本身的內能會減少。
溫室效應:太陽把能量輻射到地表,地表受熱也會產生輻射,向外傳遞熱量,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阻礙這種輻射,地表的溫度會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這就是溫室效應。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劇了溫室效應。所有能量的單位都是:焦耳。
三、比熱容比熱容
(c):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
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質的體積、質量、形狀、位置、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只要物質種類和狀態相同,比熱就相同。
比熱容的單位是:J/(kg℃),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
水的比熱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每千克的水當溫度升高(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焦耳。熱量的計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熱量,單位是J;c是物體比熱容,單位是:J/(kg℃);m是質量;t0是初始溫度;t是后來的溫度。②Q放=cm(t0-t)=cm△t降四、熱機
熱機原理:燃料燃燒把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內能做功又轉化成機械能。內燃機:燃料在氣缸內燃燒,產生高溫高壓的燃氣,燃氣推動活塞做功。常見內燃機:汽油機和柴油機。
內燃機的四個沖程:
1、吸氣沖程;
2、壓縮沖程(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3、做功沖程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4、排氣沖程。熱值(q):1kg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燃燒的熱值。單位是J/kg或J/m3。燃料燃燒放出熱量計算:Q放=qm;熱值是物質的一種特殊屬性
熱機的效率:用來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熱機的效率。的熱機的效率是熱機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
在熱機的各種損失中,廢氣帶走的能量最多,設法利用廢氣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五、能量的轉化和守恒
例子:在一定的條件下,各種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摩擦生熱,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發電機發電,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電動機工作,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燃料燃燒,化學能轉化為內能。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九年級物理概念總結】相關文章:
標準差的概念、定義及概念04-21
職業禮儀的概念04-14
物理教學總結05-19
物理實習總結05-12
物理知識總結12-08
物理考試總結03-09
絕對值的定義及概念04-12
平行四邊形概念總結03-28
初中物理教學總結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