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剪梅·中秋元月》古詩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剪梅·中秋元月》古詩,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剪梅·中秋元月》古詩1
一剪梅.中秋元月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云濕紗窗。雨濕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惟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譯文
回憶昔日中秋,在丹桂叢中,飲酒賞月,花在酒杯中,月在酒杯中。今年的中秋,因為下雨,只能在樓上過,酒是相同的,窗前又是云,又是雨,就是沒有月亮。我想乘風上天去問,奈何天路不通,投書無門。畫堂里沒有月亮,只有紅燭照妖,只好從容地舉杯喝酒,從容地欣賞歌舞。
注釋
①:回憶。
②:活用,將名詞用作動詞,表示在杯子里面。
③:表達感情,表示程度深。
④:造物者,上天。辛棄疾特別喜歡用典,“化工”一詞大約就是典故,大概出于漢朝賈誼的《鵬鳥賦》中一句:“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大意是:天地比是一個大熔爐,造化就是爐匠,陰陽二氣生起炭火,萬物象銅一樣都在里頭熔煉翻滾。(說人與萬物在這世上,就如放在一只大爐子中被熬煉那么苦惱)
賞析
中秋節是詩人飲酒抒情的的夜晚,辛棄疾曾寫過兩首中秋寄情詞,一首是《木蘭花慢》另一首就是《一剪梅》。
這首詞是作者在中秋之夜感懷而作,上片寫景,詞人運用對比手法,將往日的中秋佳節是多么的美好!“花也杯中,月也杯中”與今日中秋之夜雨紛紛!“云濕紗窗,雨濕紗窗”作對比。突出表達詞人對今年中秋一種遺憾的心情。下片作者著重抒情,運用夸張想象的手法,欲乘風問天,抒發自己內心的惆悵,但詩人樂觀豪放,不管環境怎樣,依然舉杯暢飲,從容的欣賞著歌舞。
這首詞內容豐富,通過描寫月夜之景,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感情,表達懷才不遇的憤懣。
創作背景
辛棄疾詞中思想內容最集中、最進步的當屬愛國詞。辛棄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備的'戎馬生涯,他首先是一個愛國斗士,然后才是一個詞人,因而他的愛國詞最自然真切,“悲歌慷慨,抑郁無聊之氣,一寄之于其詞。”因此,在愛國詞中尤值得重視的是那些表現自我經歷、自我形象、自我感觸的作品。
《一剪梅·中秋元月》古詩2
《一剪梅 ·中秋元月》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于中秋之夜,抒發感慨的詩詞。詩詞表達了詞人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憤懣情懷。
【原文】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云濕紗窗。雨濕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惟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賞析】
中秋節是詩人飲酒抒情的的夜晚,辛棄疾曾寫過兩首中秋寄情詞,一首是《木蘭花慢》另一首就是《一剪梅》。
這首詞是作者在中秋之夜感懷而作,上片寫景,詞人運用對比手法,將往日的中秋佳節是多么的`美好!“花也杯中,月也杯中”與今日中秋之夜雨紛紛!“云濕紗窗,雨濕紗窗”作對比。突出表達詞人對今年中秋一種遺憾的心情。下片作者著重抒情,運用夸張想象的手法,欲乘風問天,抒發自己內心的惆悵,但詩人樂觀豪放,不管環境怎樣,依然舉杯暢飲,從容的欣賞著歌舞。
這首詞內容豐富,通過描寫月夜之景,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感情,表達懷才不遇的憤懣。
【一剪梅】
一剪梅,是詞牌名。雙調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平收,葉韻則有上、下片各三平韻、四平韻、五平韻、六平韻數種,聲情低抑。亦有句句葉韻者,代表作品有: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
【《一剪梅·中秋元月》古詩】相關文章:
關于中秋古詩12-11
中秋節古詩12-30
有關于中秋的古詩09-29
中秋節的經典古詩06-20
中秋節的古詩08-06
中秋的古詩詞12-01
中秋節古詩01-08
中秋節的古詩09-16
寫中秋節的古詩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