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教學設計(通用23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音樂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1
一、教學目標:
1、在反復聆聽、歌唱《渴望春天》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
2、培養(yǎng)學生對經(jīng)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3、讓學生初步了解有關作曲家生平等音樂與相關文化
4、能夠從以“春”為主題的古詩和歌曲中感受、體驗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樂于參與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春”的音樂活動。
二、教學重、難點
1、嘗試用聲音、速度、力度的變化表現(xiàn)贊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認識變音記號,學習臨時變化音的唱法。
三、課前準備:
欣賞《春天在哪里》,播放一些以春天為主題的歡快的音樂作品,創(chuàng)設情景,幫助學生從音樂風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學生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經(jīng)意間領略到春天的詩意、暖意和別樣境界。課前創(chuàng)設適當?shù)乃囆g環(huán)境,突出音樂藝術美的氛圍,為音樂課創(chuàng)造一種閑適、松弛的心情。
四、教學過程:
。ㄒ唬⿲
。ㄔ凇洞禾煸谀睦铩芬魳仿曋羞M入教室)
師:剛才播放的這段音樂大家應該非常的熟悉,能告訴我它的歌名嗎?
生:《春天在哪里》。
師:這首歌表現(xiàn)了什么?春天的歌,F(xiàn)在春天的腳步也慢慢走近我們的身邊,我想請同學們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詩、歌還有詞來描述一下春天。
師:同學們表現(xiàn)的非常的好,在這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內(nèi)就說出了這么多關于春天的詩和歌,說明同學們對美麗的春天是多么的熱愛。
1、聆聽(渴望春天)
師:首先我請同學們來欣賞一首歌曲,聽完之后請你們談談你們在歌聲中感受到了什么?(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接讓學生欣賞優(yōu)秀童聲合唱團的演唱錄音歌曲,使學生熟悉旋律,熟悉音樂,初步體會和感受音樂的意境。體會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
生:我感受到了大自然……萬物復蘇等。
師:剛才個別同學談了自己感受,那么我想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一定還在回味當中。你們能不能給這首歌來添一個歌名呢?
生:《渴望春天》
2、簡單介紹音樂大師——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時間和非凡的音樂天賦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莫扎特創(chuàng)作
師:關于他你們了解多少呢,在課前我請同學們?nèi)ゲ檎伊艘恍╆P于莫扎特的資料,我們一起來分享。
生:他是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師:同學們找了非常多的資料,現(xiàn)在我們也初步的了解了一些有關莫扎特的東西。讓我們走進他的歌曲中,去領略一番。
3、復聽《渴望春天》
師:下面請再次欣賞《渴望春天》,邊聽邊思考以下問題:
A、歌曲的演唱形式:1、男聲合唱2、童聲合唱3、女聲合唱
B、歌曲的情緒:1、熱烈激動2、明朗愉快3、低沉憂郁
C、歌曲的拍號:1、3/42、6/83、3/8
。淖邮怯蓛蓚三拍子組成的)
D、歌曲描述了什么樣的畫面?
。ǖ谝槐閹е鴨栴}聽音樂,邊聽邊寫下前三題的答案。第二遍跟著錄音小聲哼唱,最后一題同桌互答)
4、學唱歌曲
師: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不同的畫面,那么不知道用歌聲描繪出的畫面是不是也一樣的美呢?先聽老師把這首歌演唱一遍。聽完這后我想你們一定也很想來學唱這首歌。
(1)師邊彈奏歌譜,生輕聲學唱,找出自己認為最難唱的一句。講解升號,裝飾音、休止符、不完全小節(jié)、連音線。
師:在這首歌曲中出現(xiàn)了很多的休止符,必須要注意休止。
(2)生隨琴輕聲的用“啦”來模唱。
。3)學唱歌詞并且能有感情的演唱。
師:這首歌的情緒是怎么樣的呢?那我們唱的又是怎么樣呢?跟磁帶中唱的情緒是一樣的嗎?
。ㄔ鰪娏藢W生對音樂作品情緒的體驗,并使學生了解到歌曲的詞、曲情緒應一致、和諧。)
5、歌曲創(chuàng)編:
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給歌曲進行創(chuàng)編。
6、課堂總結
師:你看今天春光明媚,空氣清新,現(xiàn)在真是個柳綠花紅、鶯歌燕舞的季節(jié),那么現(xiàn)在就讓我們到大自然中感受一下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景象吧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2
教學內(nèi)容分析
《春節(jié)序曲》是李煥之《春節(jié)組曲》中的第一樂章,作于1954—1955年間,這一樂章廣受人民的喜愛,常在音樂會上單獨演奏。樂曲以我國民間的秧歌曲調(diào)、節(jié)奏及陜北民歌為素材,通過熱烈歡快的大秧歌的場景描寫,生動地體現(xiàn)了我國人民在春節(jié)是熱烈歡騰、同歌共舞的情緒。
學情分析
、俣鄶(shù)學生的性格較為內(nèi)向、表現(xiàn)欲不強、缺乏勇氣。但在平時的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內(nèi)容入手,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法、游戲法、比賽法、集體合作創(chuàng)編表演法等形式進行教學,很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導入部分,采用了學生非常熟悉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錄像,很好地渲染氣氛,巧妙地導入了新課。
、诤芏鄬W生的膽子較小,有從眾心理,因此在本堂課中,我設計了集體合作表演的形式,這樣就可以讓全班同學都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讓學生體會相互合作所帶來的快樂,并對學生的創(chuàng)作成果多給予贊許,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目標
1、欣賞管弦樂曲《春節(jié)序曲》,感受樂曲熱烈歡騰的喜慶氣氛,并在積極參與中感知這類題材音樂作品的多種特點;樂于與同伴一起交流歡快節(jié)日題材的歌(樂)曲的感受和見解,主動、自信地參與到表演活動中。
2、在聽、唱、賞、奏、創(chuàng)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中感悟和“歡快節(jié)日”這一主題相關的歌(樂)曲的情緒和風格特點。
3、初步了解《春節(jié)序曲》的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曲式結構等相關知識;能哼唱樂曲的部分主題;了解管弦樂隊中幾種樂器的音色。
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聆聽樂曲,感受、體驗音樂內(nèi)容和情感,理解其音樂風格。
教學難點:辨別樂曲的曲式結構、記憶主題旋律,準確理解樂曲的音樂風格。
教學策略分析
以學生熟悉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零點鐘聲為導入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聽、動、演、賞、唱、奏等形式,讓學生感受歡樂節(jié)日的熱烈氣氛,親身體驗陜北春節(jié)情境,并結合現(xiàn)代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的理解;通過分組創(chuàng)作、合作表演,激發(fā)學生參與音樂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媒體選擇
多媒體、電子琴、打擊樂器、紅綢帶、手絹、秧歌曲譜等
教學過程與手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
設計意圖
導入
一、導入
播放春節(jié)晚會中新春來臨時“倒計時”的視頻片段,引出話題。
欣賞
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素材入手,通過看畫面、談感想,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學生想象的大門,自然導入《春節(jié)序曲》的欣賞。
通過導學
二、片段欣賞
1、欣賞片段一,思考:樂曲的速度、力度、情緒特點?
2、欣賞片段二,思考:與前段相比,在旋律、節(jié)奏、速度上有
什么不同?
3、導出課題
、偬釂枺菏欠衤犨^?
請學生“講曲名、猜曲名、創(chuàng)曲名”。
②師揭示曲名
簡介作曲家和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
、蹘熒,談談全國各地過春節(jié)時的一些民俗活動。
師小結:主要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迎新、迎禧接福等。春節(jié)的習俗豐富多彩,全國各地的春節(jié)民俗活動更是千資百態(tài),如廣東有舞獅、做大戲、武術表演等;湖南有舞龍燈;我們崇明在年初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稱"開門炮",其原意是驅邪,后來就含有開門大吉、高升發(fā)財?shù)囊馑肌?/p>
在陜北地區(qū),人們則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來歡度春節(jié),那就是敲鑼打鼓、扭大秧歌舞。
三、“主題”學習
1、欣賞引子
、俾犚魳匪伎迹好枥L了一個什么樣的場面?
、诟鶕(jù)老師給定的鑼鼓節(jié)奏,先邊念邊模仿演奏,再請學生進行敲擊,給音樂伴奏。
2、欣賞主題1。
根據(jù)音樂力度的變化,學生拍打節(jié)奏,再聽音樂,想象場景。
3、欣賞主題2。
通過老師唱,學生即興表演秧歌舞后,用語言描繪剛才看到的場景。
4、欣賞主題3。
①教師演唱陜北民歌《新春秧歌鬧起來》,學生學唱前四句(主題3)。
、趯W生欣賞,思考:主題共出現(xiàn)了幾次,分別用什么樂器主奏?
③談主題給你的感受。
四、實踐體驗
1、分組操練,教師巡回分別指導。
打擊樂組:創(chuàng)編喜慶鑼鼓節(jié)奏,并進行合作演奏。
舞蹈組:生生互動學習走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
歌詠組:生生互動學唱陜北民歌《新春秧歌鬧起來》。
2、合作表演
五、完整欣賞
思考:樂曲最后一段和哪段相似?有何不同?用字母寫出樂曲結構。
欣賞、比較,討論
欣賞,模仿伴奏
聽音樂拍節(jié)奏,想象場景
表演舞蹈,唱陜北民歌
分組練習
合作演奏
通過片段欣賞,從音樂要素入手把握樂曲的情緒,使學生對作品有一個初略的了解;并通過兩段樂曲在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比較欣賞,使學生感受到音樂要素對作品的情緒、風格、音樂形象的刻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簡要介紹曲作者和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為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進一步體會樂曲情緒、風格、以及樂曲所描繪情景作鋪墊。
通過敲擊鑼鼓節(jié)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為后面的創(chuàng)編、演奏做鋪墊。
使學生在聽、動、賞中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情緒,理解樂曲,運用聯(lián)覺提高學生的欣賞與表現(xiàn)能力。請學生即興表演,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其他同學通過直觀感受,進行描繪,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了解主題3取材于陜北秧歌調(diào),并通過學唱,加深學生對主題的印象,為下面的思考做準備。讓學生了解民間音樂與作品創(chuàng)作的關系,音樂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使學生懂得學習民間音樂的重要性。
在這一活動中,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意愿和特長,選擇小組進行學習,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由前面的初步感受樂曲,到學生切身體驗,再到完整欣賞樂曲,逐層深入,使學生從整體上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情緒、風格以及樂曲所描繪的陜北春節(jié)情景。運用視、聽結合,從視覺上對管弦樂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課堂演練
六、課堂拓展――“小舞臺”節(jié)日歡歌大比拼
比賽規(guī)則:
、俜炙慕M,一個裁判,一個統(tǒng)分員,說出什么節(jié)日什么歌名的同學加10分;說出節(jié)日、歌名并能演唱的加20分,要求聲音洪亮,口齒清楚。
、谝苑e分多的小組為勝利,比賽時間4分鐘。
歡歌大比拼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通過比賽形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欣賞一首反映春節(jié)題材的管弦樂曲《春節(jié)序曲》,感受了陜北春節(jié)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熱鬧氣氛;通過同學們自己敲、唱、跳,親身體驗了陜北春節(jié)的熱鬧、歡騰;通過進行節(jié)日歡歌大比拼,同學們對節(jié)日里的歌曲有了更廣泛的了解。由此使我們深切的體會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歡快的節(jié)日更少不了音樂的陪伴,讓我們在愉快的歌聲中結束這堂課。
板書設計
一、片段欣賞
二、“主題”學習
三、實踐體驗
四、完整欣賞
五、課堂拓展――“小舞臺”節(jié)日歡歌大比拼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3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中學,小學,學科:(蘇少版)九年級音樂《陽關三疊》
2、課時:1
3、學生課前準備:
。1)利用百度搜索唐代詩人王維及《送元二使安西》
。2)利用百度搜索古代樂器圖片:編鐘古琴古箏塤等
二、教學課題
《陽關三疊》
教室前方投影背景幻燈
三、教材分析
這是根據(jù)唐代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譜寫的琴歌,編入教材第三單元―悠遠古風。這首詩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廣為流傳,并收入《伊州大曲》作為第三段,后又被譜為古曲,以琴歌的形式流傳至今。這首歌抒發(fā)了詩人送友人塞外服役時的離愁別緒,長久被人們傳唱。原曲是無聲調(diào)式,每段后半部分出現(xiàn)了商、羽調(diào)式交替。八度跳音程,切分節(jié)奏的使用表現(xiàn)了激昂難平的情緒。古樸深沉,略帶傷感的旋律,將友人離別時難舍難分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演唱本曲時應注意速度、對符點音符、八大跳音程、節(jié)奏切分等處以及十六分音符時值的掌握注意引導提示,這對準確的表達歌曲的情感十分重要。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感受、體驗《陽關三疊》的音樂情緒。
2、熟練掌握《陽關三疊》的主題旋律。
。ǘ┻^程與方法
1、通過聽賞,引導學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疊”的含義。
2、以實踐、創(chuàng)編等活動形式表現(xiàn)音樂,自己創(chuàng)設情景劇,展示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并從中獲得相互合作、參與音樂、表現(xiàn)音樂的樂趣。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陽關三疊》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體驗中國古代音樂中的離別之情,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古代音樂的熱愛。
五、教學重點:
感受音樂形象,用不同的方式表現(xiàn)作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
六、教學難點:
1、思考、分析《陽關三疊》中特定人物形象,體會作品中特定情緒。
2、“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點節(jié)奏的準確。
七、教學設想:
借助百度收索引擎,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通過聽、看、品、賞、唱,全面理解這首歌,乃至有感情地演唱。
八、教學準備:
1、多媒體網(wǎng)絡電腦室
2、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軟件系統(tǒng)
九、教學過程:
(一)、導入并欣賞:
1、導入:
播放視頻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片段,以《滾滾長江東逝水》的片頭曲引入本課。
教師在學生看完視頻后可以提問學生,所看內(nèi)容反映我國什么時代的人物,比組織討論三國演義里的主要人物。
問題設計:
(1)你知道三國演義里有哪些主要人物?你最喜歡誰呢?為什么?
學生回答完畢教師引入下一問題
。2)你知道這首歌是誰寫的詞,誰譜的曲?
教師簡介詞作者楊慎,曲作者谷建芬。
聽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提示學生思考問題
。1)感受歌曲音樂情緒,分析音樂形象
。2)聯(lián)系歌曲和電視劇,談談這首歌對電視劇主體表現(xiàn)有何作用?
。3)你能說出《三國演義》中哪些片段或故事。
學生:空城計七擒孟獲三英戰(zhàn)呂布群英會赤壁之戰(zhàn)望梅止渴桃園三結義等等
教師由《空城計》中諸葛亮撫琴片段引出對我國古代樂器―古琴的介紹和《梅花三弄》的欣賞。
播放視頻京劇《空城計》,提示學生注意諸葛亮所彈奏的琴有什么特點,然后引導學生認識古琴。
聽一遍古琴曲《高山流水》
2、教唱《陽關三疊》
(1)聽賞歌曲
師:歌曲咱們欣賞完了,請各組同學回答一個問題,這首歌描寫了什么樣的場景?歌曲情緒怎么樣?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如下:
這是一首描寫古人送別朋友到邊外服兵役分別時場景的歌曲。歌曲的情緒:深沉、惆悵、憂郁。
引導學生看已經(jīng)搜索的《陽關三疊》
師:啟發(fā)學生,《陽關三疊》的歌詞用了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描寫了王維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目前我們所見的是一首琴歌,琴歌是隨古琴邊彈奏邊吟唱的歌曲。哪位同學了解古琴或見過古琴?(引導學生看課件)古琴:請看古琴,它是一種七弦琴在中國已經(jīng)流行了三千多年,從古到今,獨一無二,常流行于文人雅士之中。除了古琴大家還知道古時候那些樂器?(再看課件展示)編鐘、塤等,F(xiàn)在我們一起欣賞一段古琴演奏的《陽關三疊》,感受古琴的音色。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古琴特色:高雅、含蓄、悠遠、情意綿綿
教師小結后換入下一環(huán)節(jié),今天我們的人無不僅僅是聽、看、賞我們還要學唱這首歌曲。
。2)老師范唱《陽關三疊》
。3)教唱《陽關三疊》主旋律
師:這首歌曲有個特點,請大家看旋律,發(fā)現(xiàn)什么了嗎?(生答)對,不唱的旋律部分加了括號,這叫間奏。間奏是歌曲不可缺少的部分。
注重附點八分音符和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并注意解決難點“遄行、遄行”的八度大跳和切分音節(jié)奏。
。3)學生齊唱《陽關三疊》,注意樂句的'呼吸和速度。
教師在糾正學生演唱的問題后,進一步提出要求:
a.唱準附點音符、八大跳音程、切分節(jié)奏以及十六分音符的時值。
b.準確的表達歌曲的情感。
學生再唱,可以變換形式讓學生演唱,比如,分組、獨唱等等。
4、聽賞合唱曲《陽關三疊》
邊聽邊思考:共聽到了幾次相同的旋律?將一段旋律反復吟唱三次,體現(xiàn)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呢?由此可見,“三疊”是什么涵義了吧?
3、拓展與延伸:
這首歌唱的友情,要求學生用情景劇、送別詩詞收集以及集體在黑板上作畫的形式表現(xiàn)歌曲。分組完成,第一組準備情景。阂蝗税缪菰娙,一人扮演友人、一人扮演吹簫者,一人扮演撫琴者,一人扮演店小二,一人扮演城門監(jiān)守,幾個人扮演吃酒人。第二組集體合作在黑板上作畫畫面應弄清季節(jié),楊柳依依、春分和煦等。第三組收集送別的詩句,并推舉代表準備配樂朗誦。
四、評價與總結
謝謝同學們的精彩表演。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么呢?你覺得自己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怎么樣呢?(生自評、互評)
下面讓我們在古琴曲《陽關三疊》的音樂聲中,感受著古人的送別之情,結束我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
播放《陽關三疊》音樂
小結與評價
請學生代表用自己的語言,根據(jù)本課所學,結合自己的表現(xiàn)說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及感受。
十、課后反思
優(yōu)點,我覺得是在有限的45分鐘里,讓學生體驗到了音樂帶來的心靈震撼,走進古曲《陽關三疊》的魅力,體驗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互動演繹也很到位,由布置下去查資料,到課堂上的反饋整合,資源共享,學生們做的都很好,很積極。
不足的地方,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的情感沒能得到恰當表達,感受不到歌唱帶來的愉悅和滿足。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欣賞樂曲《飲酒歌》,感受樂曲不同部分的情感變化,從而歌劇對音樂的喜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學習過程中運用聆聽、表現(xiàn)、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完整地表現(xiàn)樂曲并能提升音樂感知能力。
【知識與技能】
能夠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了解歌劇《茶花女》,并能哼唱《飲酒歌》的主題旋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聽賞音樂的主題,哼唱歌曲,并感受樂曲不同部分的情感變化。
【難點】
運用音樂基本要素分析、理解音樂,了解演唱形式。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播放《茶花女》片段,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情感變化,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介紹歌劇《茶花女》的故事情節(jié),引出課題《飲酒歌》。
(二)感受體驗
1.初聽樂曲
并設問: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歌曲是男主角阿爾弗雷多在女主人公薇奧萊塔舉行的宴會中舉杯祝賀,用歌聲表達對薇奧萊塔的愛慕之心,薇奧萊塔也在祝酒時作了巧妙回答,所以在速度上是稍快的。
2.復聽樂曲
并設問:歌曲給你帶來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場景?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歌劇的`第一幕表現(xiàn)了兩人的對唱表達了他們互相愛慕之情,在最后一段客人們的合唱也增添了這首歌的熱烈氣氛,所以《飲酒歌》給人一種活潑歡快的感覺。
(三)探究學習
1.教師播放音頻,引導學生聆聽時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樣的,是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教師總結:歌曲的旋律重復了三遍。第一遍為阿爾弗萊德的獨唱及朋友們的合唱;第二遍為薇奧列塔的獨唱以及兩位主人公的對唱,最后有合唱呼應;第三遍是客人們的合唱。
2.教師播放視頻音樂,引導學生隨音樂體態(tài)律動,感受音樂的起伏,并結合樂譜找出發(fā)生起伏變化的主要原因。
這首單三部曲式的分節(jié)歌以輕快的舞曲節(jié)奏、明亮的大高色彩及六度大跳的旋律動機貫穿全曲,在裝飾音——倚音的輔助下,表現(xiàn)了主人公對真誠愛情的渴望和贊美,充滿青春的活力。同時又描繪出沙龍舞會上熱鬧、歡樂的情景。
3.教師彈奏主題旋律,學生跟琴哼唱。
4.教師播放《茶花女》片段,伴隨音樂,引導學生已小組的形式,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體會歌劇的魅力所在。
5.完整地播放音樂,深入體會歌曲的情感變化。
(四)鞏固提高
教師通過播放威爾第的另一部歌劇《弄臣》片段,并提出問題:此作品與《茶花女》有和不同?請小組展開討論后,教師順勢介紹作者威爾第的生平。
(五)小結作業(yè)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感受歌曲《飲酒歌》不同部分的情感變化,了解歌劇。
請同學們課后查閱關于此故事的內(nèi)容品讀,下節(jié)課分享。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5
一、教材分析
《如歌的行板》為新教材第七冊第五單元,金色樂章中的第三課時,授課對象為初一年級學生。這節(jié)課的設計,特別考慮注意培養(yǎng)學生傾聽音樂的習慣,在聽的時候帶著問題去聽,這樣就有針對性,也可檢測。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作品思想的理解,并做一個方向性的引導!度绺璧男邪濉返乃夭膩碓从诙砹_斯民歌《凡尼亞坐在沙發(fā)上》,本課時的安排意在讓學生通過欣賞、演唱等形式了解俄羅斯民歌,喜愛弦樂四重奏。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通過欣賞、演唱、比較等形式感受樂曲凄涼、壓抑的氣氛。
2、模唱《如歌的行板》的兩個音樂主題。
3、用身體感悟音樂,使心身同時進入音樂所描繪的意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
難點: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表現(xiàn)樂曲,體驗其音樂情緒。
三、教學目標:
。ㄒ唬⒛軌驅κ覂(nèi)樂作品產(chǎn)生興趣、并能主動探索與室內(nèi)樂相關的音樂文化知識。
(二)、聆聽《如歌的行板》,并能夠感受、體驗樂曲中的憂傷的壓抑的情緒,并能從音樂要素方面探索其與音樂情緒之間的關系。
(三)、能夠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掌握弦樂四重奏、室內(nèi)樂等音樂知識。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跟隨著弦樂曲《四季》步入音樂教室;師生問好。(情景教學)
二、導入
1、[教師活動]通過多媒體播放兩首不同樂隊演奏的樂曲,并提問分別由什么樂隊演奏,帶來怎么樣的音響感受。
[學生活動]聆聽樂曲、感受交響樂和弦樂重奏帶來的不同音響效果并回答問題。
2、[教師引導]通過聆聽樂曲、展示圖片和提問導出室內(nèi)樂及弦樂四重奏的概念。
[學生活動]聆聽樂曲、觀察圖片思考并回答問題。
三、新授
1、[教師活動]多媒體播放弦樂四重奏,并讓學生通過樂曲的風格、情緒為樂曲取一個合適的名字,來導出《如歌的行板》。
[學生活動]通過欣賞,學生根據(jù)樂曲的風格特點為樂曲取名。
2、[教師活動]通過課件展示簡介作者柴科夫斯基。
3、分主題欣賞《如歌的行板》。
(一)欣賞第一音樂主題:
。1)[教師活動]多媒體播放第一音樂主題,并提問其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活動]欣賞并感受其音樂情緒回答問題。
。2)[教師活動]運用學唱、手勢引導學生感受第一音樂主題的憂傷、壓抑的情緒。
[學生活動]通過學唱第一主題音樂、跟隨老師的手勢邊唱邊做動作體會其憂傷、壓抑的情緒。
(3)[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變化拍子,2/4和3/4的交替運用,并體會作者的用意——扣題目“如歌的”。
[學生活動]通過認真觀察發(fā)現(xiàn)變化拍子,回答問題并體會作者的用意。
。4)師生合作完成二聲部的學習演唱。
(二)欣賞第二音樂主題:
。1)[教師活動]多媒體播放第二音樂主題,并提問其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活動]欣賞并感受其音樂情緒回答問題。
(2)[教師活動]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運用哼唱、分析的方式比較帶有附點節(jié)奏型和三連音節(jié)奏型的音樂特點,感受其音樂情緒更加憂傷、暗淡。
[學生活動]跟隨老師哼唱、分析,通過哼唱、分析和感受,從中體會帶有附點和三連音的音樂具有流動性,再次回歸到題目“如歌的”那種歌唱性的、隨意行的;體會音樂情緒更加憂傷、暗淡。
4、[教師活動]簡單介紹《如歌的行板》創(chuàng)作背景。
5、以柴科夫斯基為例,簡單分析俄羅斯音樂的特點。
。1)[教師活動]柴科夫斯基是俄羅斯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帶有本民族音樂的'特點,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一組典型的俄羅斯民歌,并讓學生體會其音樂帶來的感受是什么?
[學生活動]欣賞俄羅斯民歌,體會并說出其最深的感受——暗淡、憂傷。
。2)[教師活動]用鋼琴分別彈出大調(diào)和和聲小調(diào),并讓學生分別感受其音樂特點。
[學生活動]聆聽并感受大調(diào)和和聲小調(diào)的音樂特點:大調(diào)——明朗、開闊
和聲小調(diào)——暗淡、蒙朧
[教師活動]總結俄羅斯音樂的特點:旋律運用和聲小調(diào)。與歷史背景分不開:沙皇統(tǒng)治下,漫長的農(nóng)奴制造就了俄羅斯人性格中略帶憂郁的特質(zhì)。
6、分析柴科夫斯基音樂作品的特點
[教師活動]運用課件,以《場景音樂》和《如歌的行板》兩大音樂主題為例,運用哼唱的方式引導、分析柴科夫斯基的音樂作品特點。
[學生活動]通過哼唱、思考說出這兩大音樂主題又音階的片斷組成。
[教師活動]總結柴科夫斯基音樂作品的特點:大段落的旋律式音階構成。
四、總結下課
[學生活動]學生伴隨著《如歌的行板》走出音樂教室。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6
教案目標
1、大方自信的齊唱、對唱歌曲,唱出陜北民歌的韻味。
2、了解陜北民歌與陜北人民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體驗陜北民歌的風格特點。
3、在輕松的氛圍中,激發(fā)學生從內(nèi)心熱愛我國的民歌藝術。
教案重點
自信演唱《黃河船夫曲》,唱出陜北民歌韻味。
教案難點
了解陜北民歌與陜北人民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
教案過程
一、走進西部
1、音樂引路。課件播放電視劇插曲:趕路、放羊、送別、阿寶《山丹開花紅艷艷》片段。學生在音樂聲中等待上課。
2、導入新課:生活中處處是陜北民歌。
師:同學們,課前我們聽到的民歌里唱的內(nèi)容還有印象嗎?他們的演唱有什么共同點?(趕路、方言、送別的場景。音調(diào)較高。)
師:這些歌曲是地地道道的陜北民歌,在陜北有這樣一句話“女人們憂愁哭鼻子,男人們憂愁唱曲子。”陜北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喜歡民歌。陜北人的生活離不開民歌,陜北民歌更是反映了人們的生活。
師:其中的演唱者認識嗎?
阿寶在農(nóng)村長大,從小受到民間音樂的熏陶,他對陜北民歌非常鐘情,聲音能竄高走低,將陜北民歌的魂植入人們的內(nèi)心。他的聲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特點?陜北民歌到底和陜北有什么聯(lián)系?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陜北,走近陜北民歌。
二、賞析陜北民歌。
1、介紹地域環(huán)境。
師:在我國的陜西省,以北山和秦嶺把陜西分成:北部的陜北高原、中部的關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我們剛才聽到的音樂就是來自北部的陜北高原。我們來看看黃土地上陜北人的生活環(huán)境。這里與我們的城市有什么不同?比較城市—陜北高原,黃河—湘江,配歌曲伴奏。
師:在陜北高原上流淌著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它與我們的湘江有區(qū)別嗎?
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的人會有著怎樣的性格?在這么天寬地闊的高原上,人們說話或是唱歌的聲調(diào)會有什么特點?
師:赤_光禿的黃土高原與咆哮怒吼的黃河賦予了陜北人的開朗豪放、淳樸敦厚的性格,在溝壑縱橫、天寬地闊的黃土高原上,人們由這山坡可以望見那山坡,可是見個面卻要走幾個小時的羊腸小道,喊話或對歌成了他們最快捷的交流方式。因此,大自然賦予了他們高亢的聲調(diào)、嘹亮的歌喉。
2、一聽全曲,關注歌詞內(nèi)容。
師:就讓我們一起去聽一聽黃河上飄來的歌聲!
師:黃河上的歌聲是誰唱的`?他們在干什么?(船夫,邊劃船邊唱歌)
師:生活在黃河上的船夫們,在黃河上艱辛、無畏地劃船、拉纖,風浪將他們的臉刻滿了皺紋,雨雪將他們的須發(fā)染成蒼白,但是他們依然不畏艱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在黃河上擺槳撐船。
師:陜北民歌的內(nèi)容是陜北人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干活也罷、趕路也罷、放羊也罷、劃船也罷,只要心中有感,便放開嗓子唱起來!饵S河船夫曲》唱的正是黃河上船夫們艱辛的生活,體現(xiàn)了他們吃苦耐勞的性格,簡單的歌詞也許沒有太深的含義,但是唱歌為他們枯燥的劃船生活消除勞累與疲乏。
3、二聽旋律,關注音程跳動。
1)生邊聽旋律,畫旋律線。師:請同學們邊聽音樂邊畫出旋律線,請你說說旋律有什么特點?(跳動較大)
2)對比湖南民歌《茉莉花》,分析旋律音程跳動較大原因。
師:對比湖南民歌《茉莉花》,陜北民歌的音程跳動較大,這跟什么有關?(江南人感情細膩、說話柔和。陜北人性格粗獷,聲調(diào)高亢、嘹亮)
4、三聽老師范唱,輕聲跟唱曲譜,關注旋律重復。
師:老師來唱第一段歌詞,請大家隨我輕輕跟唱曲譜,注意觀察歌曲的旋律還有什么特點?(重復)出現(xiàn)了幾次?(5次)
1)生隨琴唱重復旋律
師:剛才在聽的時候,同學們已經(jīng)能基本輕聲跟唱,說明這首曲調(diào)瑯瑯上口。尤其是中間這一段,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段旋律。
2)生邊做協(xié)調(diào)有致的劃船動作邊唱旋律,感受旋律的重復
師:這一句是整首歌曲中最典型、重復次數(shù)最多的旋律?我們可以聯(lián)系船夫們此時的動作,想一想他們一邊唱歌一邊在(劃船)。他們的動作有什么特點?(嫻熟、協(xié)調(diào)有序)
師:讓我們模仿船夫嫻熟的、重復的劃船動作,隨琴唱這一句重復出現(xiàn)的旋律。
3)生邊做劃船動作,邊唱歌詞,感受四四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表現(xiàn)歌曲的韻味,將歌詞每小節(jié)第一拍的字放大。
師:歌曲是四四拍,四四拍的強弱關系是怎樣的?
。◤娙醮螐娙酰
師:劃船動作中第一個劃開水波的動作是最用力的,注意歌曲的強弱關系。讓我們邊做劃船動作邊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的韻味。
5、四聽方言、襯詞樂句的范唱,了解方言、襯詞。
1)分析方言特點。
師:在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哪幾句讓你一聽就知道是陜北方言?
師:由于地域及生活習慣的不同,我國的語言形成了豐富的地方特點,即所謂的方言。像這首歌曲產(chǎn)生于陜北高原一帶,因而這一帶的方言使得陜北民歌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
2)分析襯詞特點。
師:這首歌曲中,有哎、嗬喲襯詞。也是陜北民歌的特點。
師:為什么要加上襯詞?要是沒有襯詞,也可以唱啊。(師示范)
師:歌唱中加入一些襯詞,不僅使歌唱語言更加口語化,音樂更加飽滿、連貫,而且能使唱者的情緒得到更加充分的發(fā)揮。
3)模仿方言、襯詞,跟唱開始和結尾的兩句了解演唱形式。
師:每一句最后都加了一個前倚音和一個下滑音記號,前倚音與陜北方言的語音語調(diào)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下滑音使演唱者的情緒得到更好的發(fā)揮。
6、隨琴完整演唱,分析唱法:原生態(tài)。
師:歌曲的唱法有很多種:通俗唱法、民歌唱法、美聲唱法,現(xiàn)在還有一種原生態(tài)的演唱方法,《黃河船夫曲》應該采用什么演唱方法?
師:因為歌曲的內(nèi)容是陜北人生活的寫照,他在趕路就唱趕路的歌、分別是唱送別的歌、放羊時唱出自己的心情,劃船時唱出心中歌為枯燥的生活解解乏。所以歌曲的唱法應該是隨意的、直白的、非常原生態(tài)的唱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宣泄自己的情緒。讓我們帶上對歌曲的理解,有味的唱一唱這首歌。
7、小組對唱,參與律動。
師:整首歌曲有兩段歌詞?以什么演唱形式出現(xiàn)?(2段、一問一答)
師:讓我們扮演黃河上的船夫,按照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韻味。
三、小結與延伸
1、小結
師:在陜北,人們的喜、怒、哀、樂哪一種情感都能用民歌的形式表達。無論是站在崇山峻嶺之巔,還是乘船行駛在洶涌澎湃的黃河之上,走在彎彎曲曲的山道里,或是行進在一馬平川的大路上,到處都可以聽到順風飄來的悠揚歌聲,這就是陜北民歌。它是陜北勞動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結晶,是陜北人民生活情感最直接最真實的反映。陜北人的生活離不開民歌,陜北民歌反映著人們的生活。
2、欣賞民歌《黃河船夫曲》
師:而今,陜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陜北民歌同樣也隨著生活水平的發(fā)展而應該有所改變。但是,我們要承認的是不管人們生活水平如何改變,陜北民歌的魂還在,它依然是現(xiàn)代音樂創(chuàng)作的重要音樂素材。經(jīng)過新的配器、新的演唱形式、加入新的流行元素之后,又賦予了它新時代的氣息。
師:同學們,民歌是一個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讓我們繼續(xù)挖掘和了解我國各民族的民歌,不斷發(fā)揚和壯大我國的民族文化!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7
一、課型: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
教材分析:
體育作為一種跨文化的交流手段,對于各國各民族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增進友誼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讓中國人民和全世界的華人都感到無比的振奮。迎接2008北京奧運,是新世紀我國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引導學生放眼世界的極好契機。教材所選表達奧運之情以及和奧運相關的樂曲,讓學生挖掘了解與奧運相關的音樂文化,激勵他們學習、發(fā)揚奧林匹克精神,向著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前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體育、音樂、文學等藝術形式去了解奧運、歌唱奧運、感受奧運、走進奧運;師生共同分享奧運給人類帶來的喜悅。掌握音樂作品分析方法,了解情感走向以及表現(xiàn)手法。
2、情感目標:通過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讓學生體會濃濃的奧運之情。并且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鼓勵學生向奧運健兒一樣努力學習。
3、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研究,積極思考,匯集知識積累的自主式學習和小組活動,討論、分析與交流、創(chuàng)作與制作的合作式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內(nèi)容:
1、讓學生了解相關的奧運知識,以及全世界人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情感。
2、能熟悉了解洛杉磯奧運會樂曲《奧林匹克號角》和漢城奧運會會歌《手挽手》,有興趣的參加欣賞、演唱、創(chuàng)作和交流等活動。
3、讓學生唱會歌曲《奧林匹克風》,感受音樂作品中的奧運之情。
四、教學重點:
感悟音樂、理解音樂、表達音樂。
五、教學難點:
學生自主式學習和合作式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
六、教學過程:
學生在運動員進行曲中進場。
。ㄒ唬└偛掠螒颍捍舐曊f出奧運冠軍的姓名。
在歷屆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們都有很出色的表現(xiàn),讓我們一起回顧中國運動員們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精彩瞬間:
。ㄒ龑W生看運動員圖片,同時配上背景音樂《奧林匹克風》,提示學生大聲地說出這些世界冠軍的姓名。)
畫面最后定格在劉翔奪冠的剎那。
。ǘ┏壞7拢
師插語:“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你是我的自豪”。當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世界舞臺上、當《義勇軍進行曲》在奧運賽場回蕩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讓我們再次回顧劉翔奪冠的精彩視頻,感受一下解說員們的激情。
師:我們的激情在哪呢?給大家一分鐘時間自由的進行朗誦、模仿。師生進行適當?shù)墓膭詈驮u價。
學生自由練習并請幾位學生上臺模仿。
。ㄈ└惺軍W運
20xx年7月13日北京時間
22:00,萬眾矚目的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終于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中揭曉。薩馬蘭奇雄渾的宣告聲中只有一個名字:
BEIJING
!中國北京憑借其過人的優(yōu)勢,完美的陳述報告,在五個2008年奧運會申辦城市中脫穎而出,奪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中國人民將記住這一時刻!奧林匹克將記住這一時刻!讓我們再次矚目具有時代性意義的畫面。(播放申奧成功的錄像及舉國上下歡慶的場面。)
情境:當學生看到這一畫面時,都情不自禁地熱烈鼓掌,激動不已!
。ㄋ模、歌唱奧運
師:百年奧運告別故鄉(xiāng),帶著光榮與夢想奔向北京!氨本┭埬,奧林匹克風,吹到北京唱和平”體現(xiàn)了中國創(chuàng)辦奧運會的主旨,讓我們大家一起隨著音樂用自己的歌聲來表達奧運之情吧!
1、教師范唱第一段
請同學們體會歌曲的'情緒并找出贊美祖國的句子?
2、學唱歌曲
①學生有激情的朗誦描繪祖國的句子,師:這兩排的詞是一樣,那旋律有什么變化呢?我們跟琴學唱這段旋律,并解決難點。
、邳c擊歌曲第一、二排,播放范唱,跟著旋律哼起來,并找一找前4小節(jié)哪里不一樣?
3、練唱全曲
學生分析歌曲的情緒并進行練唱。
學生根據(jù)情感的起伏自己設計演唱形式進行練唱,根據(jù)學生建議選一,并試著完整且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引導學生投票選出三種較適合的演唱形式。
。ㄎ澹w驗奧運
3、(播放背景音樂《奧林匹克號角》),教師給冠軍舉行頒獎儀式,為他們戴上獎牌。師:如果你帶的就是奧運獎牌,你的心情怎樣?
4、不知道剛才在頒獎的過程中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背景音樂?
師介紹:這是1984年在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上奏響的管弦樂曲。―――《奧林匹克號角》
問:你聽了有什么感受?
學生回答問題,師進行小結:它鼓舞著人們在奧林匹克精神的帶領下奮發(fā)向上、開拓進取。
。怠⒁黄鸹仡欀袊\動員們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精彩瞬間,請學生為奧運冠軍奪冠的視頻配上合適的音樂。(先讓學生自由選擇歌曲或樂曲,并進行比較和評價)
(七)、課堂小結:
奧運之風吹過五大洲,吹遍神州大地,今天也吹進我們的課堂,讓我們在奧運精神的鼓舞下,向著“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進發(fā)。
教學反思:
音樂教學應該充分體現(xiàn)其育人功能,使課堂真正成為培養(yǎng)熱愛生活和具有鮮活個體的搖籃。反思《奧林匹克風》的教學,我認為本課的成功之處在于整個教學過程將學生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以最大的空間感受、體驗、想象、表現(xiàn)的機會,從而能夠充分展示才華、挖掘潛力、釋放情感、體驗成功。主要表現(xiàn)在:
一、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激情。課的一開始就用競猜奧運冠軍的游戲將所有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并停留在對劉翔奪冠的視頻的回顧上,運用模仿央視解說員的游戲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和愛國激情。在為歌曲設計演唱形式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又模仿奧運頒獎的形式為優(yōu)秀設計者頒獎,再一次調(diào)動了學生的參與激情。
二、創(chuàng)設最佳的教學情境。之所以要注意課堂環(huán)境這個因素,是因為優(yōu)美和諧的課堂氣氛能積極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審美活動,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創(chuàng)設情境對情感發(fā)展有強烈導向作用。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使之投入。首先,在學生候課時,我播放了我國代表團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精彩的文藝表演;在導入部分,我又通過圖片展示奧運冠軍,并用大屏幕再現(xiàn)申奧成功及舉國上下歡慶的場面;在表揚部分學生時還模擬了奧運會頒獎的現(xiàn)場。我借用這些手段吸引學生進入預設的教學意境,學生的視覺和聽覺被畫面調(diào)動起來了,思維被調(diào)動起來了,使之達到了身臨其境,豪情萬丈的教學效果。
三、巧妙地運用背景音樂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在教學中根據(jù)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不同,創(chuàng)設出不同的音樂背景,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徹底擺脫不良情緒的影響。例如在讓學生競猜奧運冠軍時用歌曲《奧林匹克風》作為背景音樂,這樣一來既調(diào)動了激情,又初步感受了歌曲,為后面的歌曲教唱做好鋪墊。
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在課堂上我盡量為學生提供嘗試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使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例如在課中讓學生為歌曲設計不同的演唱形式,并用授予獎牌的形式將學生成功的快樂最大化。對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學生,真誠的贊揚他們?nèi)〉玫拿恳稽c成績最能激起他的學習熱情.我總是仔細尋找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并且及時、適當?shù)亟o予贊揚.如:你的嗓子真甜,你聲音真好聽等等。
但是本節(jié)課中也有不足之處,如學生學習歌曲的方式還可以更靈活多樣,從而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另外,教師還要全面了解學生,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作出準確的估計,特別是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只有在了解清楚的情況下,教學才有針對性,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優(yōu)選教法,使教學有顯著的效果。這一點我沒能把握好,所以本課歌曲學習的時間過長,使得教學沒能達到預想的最佳效果。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8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臉譜,使學生了解臉譜是中國京劇中的一種臉部化妝方式。
2、通過學唱《唱臉譜》,讓學生了解中國國粹與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興趣,進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通過畫臉譜,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美術這兩種訴諸不同感官的藝術學科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對綜合藝術的審美感受。
教學重點:
1、了解臉譜知識,認識臉譜在京劇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臉譜的不同表現(xiàn)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錄音機、磁帶、畫筆、白紙等
教學過程:
一、賞析與導入——看臉譜
一組織教學:在京劇音樂聲中開始上課
二資料展示:多媒體展示收集到的有關臉譜的知識
1、臉譜的產(chǎn)生;
2、臉譜的顏色;
3、臉譜的樣式
二、活動與體驗——唱臉譜
一新授引入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歌曲——《唱臉譜》(多媒體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臉譜人物。
二歌曲范唱
1、談話:聽完這首歌曲,你從中知道了哪些有關臉譜及人物的知識。
2、學生自由談
三學唱新歌
1、學生先在教師的鋼琴伴奏中視唱旋律,然后隨教師指揮一起唱。
2、難點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隨鋼琴唱詞(體會京劇風味的流行歌曲的特點)
4、齊唱歌曲(加深情感體驗)
三、思考與創(chuàng)作——畫臉譜
一欣賞:錄音播放京劇唱段,學生思考劇中人物的臉譜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二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與播放京劇)
1、學生在音樂聲中分組畫臉譜。
2、在音樂中學生展示作品,師生共評。
四、反饋與小結——演臉譜
一學生戴自制臉譜唱歌曲,教師伴奏。
二小結(多媒體投影展示)
今天,我們一起愉快地學習了《唱臉譜》這首歌曲,學到了許多京劇中的'臉譜知識,認識到了祖國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學們在以后不要只欣賞流行歌曲,要多聽聽京劇,做一個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人……
五、結束課業(yè)
在京歌《唱臉譜》音樂中學生走出教室。
教學拓展
我在音樂教學中,通過優(yōu)化師生雙邊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條件,留給自由的空間,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使學生通過切身體驗激發(fā)情感,學習音樂文化知識,并在自己的體驗中嘗試創(chuàng)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法設計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學是為了教會學生的學,教是為了將來的不教,持教之功貴在得法”。我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要求,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運用了情感體驗式教學法。我自己上網(wǎng)搜集了許多關于臉譜的知識,用課件的形式顯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去看、去想,產(chǎn)生一種直接感受,這就是體驗,它是個體在接觸實物時對其原貌的親身感受。情感是音樂教學中幫助學生實現(xiàn)審美體驗價值的最佳載體,在欣賞和學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揮來引導學生賞析、演唱,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傳統(tǒng)的教學生認識音符、掌握時值要快的多。
二、學法指導
《學記》中說:“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F(xiàn)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方法,可縮短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音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的審美感受,是為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打基礎。因此,我將常用教學方法與自己的“情感體驗式”教學法結合起來,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鑒賞能力,讓他們認識臉譜,了解京劇,并區(qū)分不同臉譜的不同表現(xiàn)力,讓學生自己去研究,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在朗讀探究,質(zhì)疑問難中體會音樂家的偉大人格魅力。
2、學習課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寫,體會從外貌描寫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個性氣質(zhì)和精神風貌的寫作方法。
3、在熏陶感染中培養(yǎng)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4、在《命運》交響曲的欣賞中提高學生對音樂美的感受能力,走進巨人,感受貝多芬與不幸命運抗爭的心理歷程。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把握文章內(nèi)容,學習運用肖像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2、難點:理解文中幾個難句的含義。
課前準備:
1、查字典,看注釋,熟讀課文,并查閱貝多芬的有關資料。
2、準備貝多芬的資料短片和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傾聽音樂,“命運”引讀
1、傾聽音樂:
聽一段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讓學生談談從這交響曲中聽到了什么?(聽到了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心理歷程:苦悶—-絕望——不甘——抗爭……)
(讓學生欣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意圖:導入新課,課文與《命運交響曲》都表現(xiàn)了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心理歷程。提示本節(jié)課的學法:通過欣賞音樂來領會文章的內(nèi)容。)
2、“命運”引讀:
對一個畫家來說什么最重要?對一個歌唱家來說什么最重要?那么對一個音樂家來說又是最怕什么呢?(耳聾)
可是,命運常常要捉弄人呀。讓最需要它的人失去一些東西。就象我們今天所要了解的這位音樂家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聽力的時候失去了它。面對不幸,我們的音樂家貝多芬在聽不見的情況下仍不斷作曲創(chuàng)作,不但為他自己,而且為著人類,寫出了一部部偉大的音樂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響世界。那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想不想認識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音樂巨人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貝多芬是怎樣的一個人。
二、誦讀積累,整體感悟
1、誦讀積累:學生比讀課文,交流感受,體會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
2、整體感悟:
①本文記敘的線索是什么?
本文的記敘線索是“客人”拜訪貝多芬的經(jīng)過。
、诳腿耸窃鯓釉L問貝多芬的,期間寫了哪幾件事?
記敘的主要事件:“客人”參觀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貝多芬會面、交談;貝多芬回憶自已最后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景。
、垡耘畟虻目谖歉爬翘彀l(fā)生的事,梳理文章主要內(nèi)容。
三、合作探究,品讀賞析
1、合作探究:
、偬x全文,勾畫關于貝多芬的描寫的句子,并說說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
(獨立而驕傲,沉郁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谧髡咧饕峭ㄟ^哪個方面來刻畫貝多芬的形象的?閱讀課文6、7、9三小節(jié),思考這些段落中外貌描寫的作用?
(外貌:“仿佛要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的寬闊的雙肩,那種“凝重不可逼視”的深邃的眼睛,緊閉的嘴,又顯示著他對于不幸遭遇不妥協(xié)、不屈服的堅韌無比的生命意志。)
③(出示貝多芬畫像),進行"外貌對比"。
請同學們把這張貝多芬的肖像畫與課文中的描寫作個對照,看看像不像,像在哪?(學生讀出相似的語句)。
寫作指導:成功的外貌描寫,往往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個性特征的`方面來重筆刻畫。做到以形傳神。忌面面俱到,忌“臉譜化”。
2、品讀賞析:
文中貝多芬的哪些語句深深地觸動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這些話的?
教師準備:
、僬n文20小節(jié)中“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候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這是貝多芬耳聾后的心理寫照:被人誤解而苦悶和絕望。)
。ㄒ环矫妫@給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礙,常常被人誤解,他的社會交往受到了極大的約束,耳聾的他比不上一棵樹,因為一棵樹尚且可以諦聽大自然的聲音;另一方面,耳聾后的貝多芬遠離人世的喧囂和紛爭,獲得了心靈的純凈和安寧,就心靈的純凈而言,社會中的人不如樹好。)
、谡n文22小節(jié),貝多芬“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巖內(nèi)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
貝多芬把耳聾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巖”指他的創(chuàng)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說,正當他對音樂的理解更進一步,創(chuàng)作欲望旺盛之時,卻遭到耳聾的打擊,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棄他的音樂事業(yè),“拼命”與“巴望”則表現(xiàn)出他與不幸命運做斗爭的決心。
、邸奥犖倚睦锏囊魳!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里希望寫出的音樂!”
(指的是貝多芬用“心”和生命寫的音樂,傳達出的是貝多芬對人生和生命的理解。)
④“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恒’為伴”
(“永恒”指的是音樂,貝多芬已經(jīng)超越了自己,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四、體驗反思,人物速寫
1、體驗反思:
、僬埻瑢W們試著為課文重擬標題,以此提煉中心。
、谡驹凇翱腿恕钡慕嵌日務劥舜卧L問的收獲。
、廴绻阌龅较褙惗喾疫@樣的命運,你會怎樣面對呢?
2、人物速寫:
五分鐘人物速寫(選取同班同學,描寫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讀大家一起猜,同時教師點撥寫法得失。)
3、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五、走近音樂,走近大師
1、走近音樂:
再次傾聽貝多芬的音樂,展開想象,暢談感受,寫下心靈隨筆
2、走近大師:
、僮x了這篇課文,我們在感受到貝多芬的堅強的生命意志的同時,也看到了一個作為平凡人的貝多芬,試說說貝多芬的平凡之處。
貝多芬有著和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他也會像常人一樣孤獨、苦悶、煩躁、甚至絕望。當有人來拜訪他,并希望了解他時,他會感動得流淚;當無端被打擾時,他一樣會表現(xiàn)出不耐煩。面對耳聾的打擊,他也不免嘆息,感到軟弱。
、诿嗽u語:
羅曼·羅蘭: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chuàng)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
貝多芬是偉大的,不僅是因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樂家,也因為他是一位能勇敢與命運作斗爭的人。
六、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
文章按照訪問的順序,首先從女傭——貝多芬日常生活見證人的角度,交代了貝多芬的基本生活狀況和目前的精神狀態(tài)。接著,以一個初次拜訪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現(xiàn)了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讓主人公自己開口,袒露他的內(nèi)心世界,以貝多芬對厄運的態(tài)度為中心,從外表逐步深入到貝多芬的內(nèi)心世界,成功地表現(xiàn)出了貝多芬的獨特氣質(zhì)和堅強個性。這樣既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與不幸命運頑強抗爭的偉大的貝多芬,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平凡的貝多芬。
今天我們要學習貝多芬那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的頑強精神。因為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的,會有許多挫折與不幸等著我們?nèi)ッ鎸,我們只有以貝多芬那樣頑強的精神才能戰(zhàn)勝他們。
2、拓展延伸:
。1)聽貝多芬名曲,提高藝術素養(yǎng)。聽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藝術素養(yǎng)。
。2)讀《約翰克里斯朵夫》(教師精選篇章)。
。3)像貝多芬這樣“扼住命運咽喉的人”很多,結合自己的閱讀和生活見聞,再舉出一些例子來,并簡要介紹他們的事跡。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欣賞《花兒與少年》,感受樂曲優(yōu)美的旋律。
2、熟練視唱主題旋律,初步了解青海民歌花兒的特點。
3、運用律動、拍擊節(jié)奏等形式感受樂曲三個部分在節(jié)拍、節(jié)奏、情緒、旋律等方面的變化,體驗《花兒與少年》獨特的民歌韻味。
學情分析
本校為鄉(xiāng)鎮(zhèn)中學,學生音樂基礎差,進入中學后,經(jīng)過一年半的學習、熏陶,學生掌握了一些音樂知識,也有了對初步感知歌曲的能力,但是在課程設計和問題設置上,依然不能過深過難。
重點難點
1、用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感受樂曲優(yōu)美的旋律和動感明快的節(jié)奏。
2、為樂曲創(chuàng)編節(jié)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初識“花兒”,初步了解《花兒與少年》
1、組織交流:你感受到這首青海民歌的情緒是怎樣的?
2、簡單分析對花兒的理解。(花兒是指姑娘,花兒是山歌的一種。)
二、初聽歌曲
《花兒與少年》在青海民歌中是流傳最廣的民歌,除了用歌聲來表現(xiàn)這首作品,還有很多形式可以來表現(xiàn),比如這首電子合成器版的《花兒與少年》
1、聽賞電子合成器演奏的《花兒與少年》,PPT出示問題:
。1)整首樂曲的情緒是怎樣變化的?
(2)你在欣賞樂曲時聯(lián)想到了什么畫面?
。3)樂曲可以分為幾段?
聽賞完樂曲后逐一解答問題。
2、簡單了解電子合成器。(師生問答式)
三、分段聆聽
1、賞析第一樂段:
。1)、聆聽老師電子琴彈奏引子和第一段并思考:第一段運用了什么節(jié)拍?情緒是怎樣的?
。2)、第一段的情緒為什么那么活潑歡快?這段音樂讓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樣的場景?
師生交流:二四拍的節(jié)奏富有節(jié)奏感。旋律的音符比較密集,大多為十六分音符,節(jié)奏快情緒也歡快。
。3)、學生跟琴視唱第一主題音樂。(要求:劃拍視唱,感受歡快的情緒)
。4)、快慢速度對比視唱,感受情緒的'變化。(引導學生感受速度快情緒歡快,速度慢情緒抒情)
。5)、實踐與創(chuàng)作
要求:請學生為第一段主題音樂創(chuàng)編合適的律動節(jié)奏。
請學生運用電子琴的打擊樂音色創(chuàng)作打擊樂的節(jié)奏。請全體學生合作完成唱奏主題音樂、律動、打擊,充分感受第一樂段活潑歡快的情緒。
2、賞析第二樂段:
(1)、初聽第二段主題音樂
要求:感受情緒和節(jié)拍與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2)、視唱第二主題音樂
。3)、師生運用肢體語言體驗第二主題音樂的旋律之美。
3、賞析第三樂段:
。1)、組織交流:音樂有什么變化?與哪段音樂相似?
。2)、創(chuàng)設舞蹈動作感受最為歡快的第三樂段的音樂。
。3)、理解尾聲,為什么最后第二樂句突然慢了下來?
四、全曲欣賞
1、師生跟著樂曲一起演唱全曲,體驗整曲的情感變化。
2、總結全曲的ABA結構、節(jié)拍、情緒、節(jié)奏等的變化。
五、拓展
感受另一種《花兒與少年》的風采
啟發(fā)學生還能用怎樣的方式來表現(xiàn)這首歌曲?
如:
六、小結本課
青海民歌是如此的美妙,我國的民歌和民族音樂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希望大家課后多看多聽多欣賞。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11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欣賞音樂劇《貓》的選段《回憶》,產(chǎn)生對音樂劇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
完整而充分聆聽音樂,以小組探究、合作的方式,探究音樂劇體裁的特點,提升欣賞音樂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
通過藝術實踐活動,嘗試音樂劇的表現(xiàn)藝術形式,能夠積極參與創(chuàng)編和表演。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欣賞音樂劇《貓》的選段《回憶》,了解音樂劇的特點。
【難點】
聽辨歌曲節(jié)拍,感受節(jié)拍對表達歌曲情感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音樂劇《音樂之聲》的插曲《doremi》片段;提問學生,這首歌曲出自哪一步音樂劇?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剛剛老師所播放的是美國著名的音樂劇《音樂之聲》里面的插曲,并討論交流美國其他著名的音樂劇如《貓》,引入課題,《回憶》。
(二)初步感知
1.教師播放歌曲,并介紹音樂劇《貓》,作為歌舞劇憑著再難以打破的票房紀錄成為英國有史以來最成功、連續(xù)公演最久的音樂劇。
2.教師為學生介紹韋伯,英國音樂劇作曲家,他的音樂劇《貓》是根據(jù)艾略特為兒童寫的詩改編的,韋伯充分注意到兒童的特點,其中的.音樂《回憶》生動的表現(xiàn)出不同角色的貓的形象特點,這個音樂劇是真正適合各種文化背景的大眾戲劇。在倫敦首演后,已經(jīng)成為迄今為止最著名的舞臺劇,這首《回憶》就是其中的名曲,在全世界廣為流傳,他還創(chuàng)作聲樂套曲,變奏曲等。
(三)探究學習
1.教師播放樂曲,并設問:歌曲的旋律如何?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歌曲旋律較為流暢、舒緩,旋律節(jié)奏比較平穩(wěn),有很多連續(xù)的長音,聽起來非常悲傷。
2.教師再次播放樂曲,并設問:歌曲是幾幾拍子,給大家怎樣的感受,表現(xiàn)主人公怎樣的心情?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12/8拍,給人連貫,起伏蕩漾的感覺。這樣的節(jié)拍表現(xiàn)主人公留戀、悲傷、憧憬的心情。最悲傷的兩個地方是音區(qū)低的地方。
3.教師播放音樂劇《貓》的相關劇情并提問學生:這只貓是怎樣的形象?
提問其中幾個小組代表,并對學生們的回答進行總結并給出答案:這只貓流浪后回歸卻被歧視和貓群的區(qū)別對待。
4.教師為學生講解角色并介紹劇情,“領袖貓”──貓族中的首領,充滿智慧和經(jīng)驗,他必須出席一年一度的貓會,并最后決定哪一只貓能夠升天獲得重生;“魅力貓”——年輕時是貓族中最美麗的一個,厭倦了貓族的生活到外面闖蕩,但嘗盡了世態(tài)炎涼,再回到貓族時已丑陋無比。一曲《回憶》平息了所有貓對她的敵意。喚起了對她深深的同情和憐憫。
5.教師再次播放音頻,并邀請學生隨鋼琴跟唱《回憶》的旋律。
(四)拓展延伸
教師將學生分組,大家用自己喜歡的音樂劇中的角色進行模仿扮演,提醒學生注意與組內(nèi)其他成員的配合;創(chuàng)編完成后請各組進行表演,并互相評價推選出最受歡迎的那一小組。表演結束,并帶領學生總結音樂劇的特點:音樂劇是歌唱、對白、表演、舞蹈。通過歌曲、臺詞、音樂、肢體動作等的緊密結合,把故事情節(jié)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形式。
(五)小結作業(yè)
這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韋伯的作品《回憶》,對音樂劇《貓》有了一些了解,希望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更為深入了解到音樂劇的魅力所在。
請同學們課后收集其他音樂劇作品,對比欣賞一下,并和同桌討論自己的心得體會。
四、板書設計
略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在反復聆聽、歌唱《渴望春天》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培養(yǎng)學生對經(jīng)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有關作曲家生平等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背景知識,放到課外由學生自主探索解決,教師給予適當?shù)闹笇А?/p>
3、初步了解作品的結構,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作嘗試。在表現(xiàn)中體驗和實現(xiàn)自信、交流、分享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
教材分析:
莫扎特所寫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愛的歌曲。其音樂語言樸素、簡約,富有表現(xiàn)力。旋律線主要由大調(diào)式主和弦分解構成,突出音樂清新、明朗的格調(diào);6/8拍既輕快、活潑,又不過分張揚;曲式結構單純、緊湊,恰倒好處,沒有一個多余的音符;音樂素材的運用節(jié)省而富于表現(xiàn)力,第一、二、四樂句采用同一材料加以變化,第三樂句則運用變化音、離調(diào)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動樂句的發(fā)展,典型的啟承轉合句式,從而使整首歌曲聽起來既有變化又有統(tǒng)一,在結構上給人簡練、舒服、完整的滿足感。伴奏織體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輕快、流暢;和弦的選擇以主、屬和弦為主,色彩明亮,手法簡練,有效地起到了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自己的二度創(chuàng)作,通過自己準確、流暢、自如、富有表現(xiàn)力的演唱和彈唱,通過音樂的聲音手段恰如其分地將他們再現(xiàn)出來,從而將作品所蘊藏的思想內(nèi)涵和情感意義深刻而有意味地傳達給學生。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欣賞門德爾松的《春之歌》。
播放一些以春天為主題的抒情、典雅的音樂作品,創(chuàng)設情景,幫助學生從音樂風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
2、學生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經(jīng)意間領略到春天的詩意、暖意和別樣境界。
(課前創(chuàng)設適當?shù)乃囆g環(huán)境,突出音樂藝術美的氛圍,為音樂課創(chuàng)造一種閑適、松弛的心情。)
二、導入
1、聽賞童聲合唱《渴望春天》
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接讓學生欣賞優(yōu)秀童聲合唱團的演唱錄音歌曲,使學生熟悉旋律,熟悉音樂,初步體會和感受和音樂的意境。
2、聆聽《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熟悉音樂,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能用簡潔的語言來描述自己感受到的東西。(以一流的音樂本身去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演唱的熱情。)
三、展開
1、簡單介紹音樂大師——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時間和非凡的音樂天賦。
師手指一位音樂大師畫像說:“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創(chuàng)作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關于他,同學們早就充滿了好奇,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
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他是哪國人?寫過什么作品?為什么會成為音樂家?……。
學生發(fā)言,想知道更多的情況課后查閱資料。
。ㄗ寣W生主動表現(xiàn)出強烈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通過故事引起學生對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2、復聽《渴望春天》兩遍。
師:“下面請再次欣賞《渴望春天》,邊聽邊思考以下問題:
A、作品的體裁1男聲合唱2童聲合唱3女聲合唱
B、作品的情緒1熱烈激動2明朗愉快3低沉憂傷
C、歌曲的拍號1、3/42、6/8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樣的畫面?
第一遍帶著問題聽音樂,邊聽邊寫下前三題的答案。第二遍跟著錄音小聲哼唱,最后一題同桌互答師再總結。
。ㄕ埲w學生參與思考,避免音樂課成為特長生的課堂的現(xiàn)象。)
3、學習作品的風格
教師充滿感情的演唱歌曲。彈奏《渴望春天》,讓學生仔細聆聽老師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
學生感受詞與曲的'和諧及明朗愉快的情緒。體會對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邊聽邊用手劃一劃旋律線,或隨意律動。
(增強了學生對音樂作品情緒的體驗,并使學生了解到歌曲的詞、曲情緒應一致、和諧。為后面的創(chuàng)作好鋪墊。)
4、介紹莫扎特創(chuàng)作《渴望春天》時的情景:
師: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這時的莫扎特已疾病纏身,貧病交加,可令人驚嘆的是這首歌曲中沒有絲毫傷感和絕望,整個旋律清新歡快,充滿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學生在輕輕的歌曲旋律中聽著小故事,填出與括號中相類似的內(nèi)容,進一步體會歌曲的內(nèi)涵。
(引起學生對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鋪墊。)
四、深入
1、學習作品的結構
師再放歌曲錄音,最后幫助學生分析、寫出結構示意圖。
學生邊聽歌曲,邊思考:歌曲分幾句,有沒有重復句?請生邊聽邊用手指出重復句的出現(xiàn),并在師的幫助下寫出結構圖式:a+a1+b+a2
(以聽為主來分析歌曲,鍛煉學生的音樂記憶力。使學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結構后,能模仿創(chuàng)作。)
2、介紹莫扎特晚期的故事,為擺脫大主教的控制而斗爭,悲慘的生活,樂觀的精神,創(chuàng)作出許多美好的作品。
師充滿激情的講述:世間上恐怕沒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樣,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著如此鮮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時期飽受寵愛,莫扎特的一生經(jīng)歷貧窮、疾病、妒忌、傾軋等種種坎坷,特別是到了后來和大主教發(fā)生沖突以致決裂……
師再放歌曲錄音,最后幫助學生分析、寫出結構示意圖。學生認真聽故事,再次跟錄音演唱歌曲。要求進一步結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體會如陽光般燦爛,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風格。緬懷一代音樂大師。
。ㄊ箤W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并對這位堅強樂觀的大師肅然起敬,對他的作品產(chǎn)生更強烈的興趣。
五、拓展
1、嘗試創(chuàng)作a+a1+b+a2結構的小短歌,鞏固所學知識
請學生背誦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詞,根據(jù)《渴望春天》,嘗試進行旋律的創(chuàng)作。
要求注意:
1、詞曲風格要統(tǒng)一。
2、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結構。
3、最后要有結束感。
學生分組討論共同完成,師巡視指導,亦可學生哼唱,教師幫助記譜。完成后各組唱唱,共同評議,及時進行表揚鼓勵。
。ㄍㄟ^創(chuàng)作實踐打破了作曲的神秘感,鞏固會用所學知識,同時對音樂產(chǎn)生更強烈的興趣。)
六、布置課后作業(yè)
收集各種有關莫扎特的資料、圖片等。
老師布置明確的分工:第一組收集其代表作品和藝術特點;第二組收集關于莫扎特的音樂評論;第三組收集以春天為題材的其他音樂家的作品;第四組收集表現(xiàn)春天的其他藝術形式的作品:如詩歌、散文、繪畫、舞蹈……下節(jié)課進行交流。
利用下節(jié)音樂課,召開一次以“莫扎特”為主題的班會,以文字、圖像、音響、影音資料等多種形式展開活動。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13
一、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
完整而充分地聆聽歌曲,在了解特點的基礎上感受歌曲帶來的鼓足干勁兒的場景,激發(fā)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弘揚民族音樂。
【過程與方法】
通過體驗法和小組合作探究法,學生能夠完整表現(xiàn)歌曲,體會歌曲的精神內(nèi)涵。
【知識與技能】
掌握勞動號子的概念特點及分類,學生能夠完整、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完整呈現(xiàn)歌曲。
【難點】
總結勞動號子的特點,唱出鼓足干勁的感覺。
三、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導入
1.教師播放眾人喊口號的音頻,提問:音頻中的人們在做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師追問,引導學生思考喊口號的場景,從而導入新課。
(二)感知歌曲
1.教師播放歌曲,學生初聽歌曲,體會歌曲表現(xiàn)了什么情緒?在勞動號子下勞動的心情和在單純的喊口令下勞動的心情有什么不一樣,引發(fā)學生思考。
學生討論交流后由老師總結:情緒是熱烈的、歡快的;勞動號子的律動性更強,分散了勞動帶來的疲憊感覺,釋放身體負重的壓力,勞動號子體現(xiàn)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索作品背后的人文知識。
(1)教師引導學生打開課本,自主找出民歌的分類有哪些,并請同學們踴躍舉手回答。
(2)教師繼續(xù)追問,本堂課的歌曲屬于民歌的哪一種類型,概念是什么?分類有哪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本中出現(xiàn)的知識點,并結合學生的回答講解號子又叫勞動號子,分為搬運號子、挑擔號子、工農(nóng)號子、農(nóng)事號子、作坊號子、船漁號子。號子類別的劃分,主要依據(jù)是不同的工種和傳唱環(huán)境。
(3)教師對作品的背景進行介紹,學生理解的音樂背景《軍民大生產(chǎn)》。
《軍民大生產(chǎn)》為隴東民歌,講的是在陜甘寧邊區(qū)內(nèi)部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軍民大生產(chǎn)運動,描繪了當?shù)剀娒駸峄鸪斓膭趧訄雒妗?/p>
(三)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學生用提出問題的形式回憶2/4拍的強弱變化規(guī)律(強、弱),感受二拍子的節(jié)奏韻律。
2.教師彈琴,帶領同學識唱樂譜。
(1)教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重音記號并講解。
(2)教唱過程中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變化音,教師引導學生糾正音準。(識唱樂譜第二行,請學生自己說出變化音名稱,并進行反復跟琴演唱練習。)
(3)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反復記號的演唱順序。(歌曲分為五段,前四段唱到結尾處進1房子,第五段唱到結尾處跳過1房子,直接進2房子)
3.加歌詞完整演唱。
教師帶領學生思考襯詞的作用。同學們大聲讀歌詞,引導學生說出“嗬嗨”、“西里里里”、“擦啦啦啦”等都屬于襯詞,并提問襯詞有什么作用。
4.師生共同總結勞動號子的特點。
教師提問:這首歌中哪一句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順勢總結音樂特點:音調(diào)粗獷有力,常用一領眾和演唱形式,節(jié)奏較為固定,號子節(jié)奏與勞動節(jié)奏緊密結合,律動感強。領唱者的唱詞多為即興的鼓動性唱詞,眾合者的`唱詞多為力量型的襯詞。
5.展示環(huán)節(jié)。
(1)教師帶領學生采用多種演唱形式。
(2)提出問題:你最喜歡哪種演唱方式?
6.歌曲刻畫了軍民在生產(chǎn)運動中什么樣的精神面貌?
藝術源于生活,藝術源于勞動,當?shù)剀娒駸峄鸪臁⒊錆M干勁兒的勞動場面所感染。
(四)鞏固提高
1.教師引導學生以《師生大掃除》為題,用《軍民大生產(chǎn)》的旋律,改編歌詞,自主創(chuàng)編自己的勞動號子。
2.組織活動進行自主的展示。(組內(nèi)互評與他評相結合)
(五)小結作業(yè)
1.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學習的知識,建立熱愛勞動、珍惜生活的積極情感。
2.課下請同學們搜集一下東北地區(qū)的號子《哈腰掛》并思考同樣是北方民歌,東北地區(qū)和隴東地區(qū)的音樂分別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呢?下節(jié)課與同學們一同討論分享。
四、板書設計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14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歌曲,能夠感受到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的真摯情感,體會真情的可貴。
過程與方法
運用模仿、對比、合作的方式培養(yǎng)團隊的協(xié)作能力。
知識與技能
掌握切分的演唱方法和二聲部合唱的音色和諧,并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完整而流暢的演唱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難點
掌握小切分的演唱方法。
三、教學過程
。ㄒ唬⿲
教師播放5.12汶川地震的搶險視頻,并設問這個視頻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感主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這個視頻主要表現(xiàn)出關于愛的情感主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有關愛的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ǘ┬抡n教授
1、初聽歌曲,教師播放歌曲并設問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樣的?情緒又是什么樣的?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歌曲的'速度很慢,情緒非常的柔和、抒情。
2、復聽歌曲,并思考歌曲可以分為幾段?它們的演唱形式分別是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這首歌曲可以分3段,第一段是獨唱,第二段是合唱,第三段又回到獨唱。
3、完整的聆聽歌曲,并體會其中的情感。
4、教師彈琴范唱第一段,學生跟琴哼唱曲譜。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切分節(jié)奏并講解,切分節(jié)奏的作用主要是為了打破原來節(jié)奏的強弱規(guī)律。教師帶領學生分別演唱原曲譜和去掉切分后的曲譜體會切分節(jié)奏。
5、填詞演唱第一段。
6、教師彈琴范唱第二段高聲部旋律,學生跟琴哼唱。教師彈琴范唱第二段低音聲部旋律,學生跟琴哼唱。
7、分小組合唱第二段曲譜后交換聲部演唱。教師講解合唱,合唱要求單一聲部音的高度統(tǒng)一,要求聲部之間旋律的和諧,所以需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精誠協(xié)作才能夠唱好兩個聲部。
8、分小組填詞演唱第二段。
9、引導大家觀察第三段與第一段的區(qū)別,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曲譜是一樣的,只是歌詞不同。自由朗讀第三段歌詞后填詞演唱。
10、完整的演唱曲譜,在第二段的時候可以分男女聲演唱高低音聲部。
。ㄈ┩卣寡由
分小組對比欣賞《我們同屬一個世界》。
。ㄋ模┙處熜〗Y
愛,人類永恒的主題;愛,是世界都能讀懂的語言。讓我們在這首愛的音樂中結束今天的學習,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行動,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愛我們這個世界。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15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了解《卡門序曲》,體會樂曲不同段落的思想感情,增強對歐洲歌劇音樂學習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
完整而充分聆聽音樂,以小組探究、合作的方式,探究音樂風格,提升音樂欣賞能力。
【知識與技能】
通過分析《卡門序曲》,了解樂曲結構,并提高對歌劇音樂的欣賞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分析《卡門序曲》各段落音樂,了解每個主題的音樂情緒。
【難點】
了解《卡門序曲》采用的曲式結構。
三、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為學生播放斗牛場景的視頻,并播放幾段不同的音樂,請學生思考哪段音樂最適合斗牛場景。
由此引起學習興趣,導入本課。
(二)初步感知
1.欣賞樂曲,分享感受
播放樂曲,學生聆聽之后分享對作品的認識或是對音樂初聽的感受。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
2.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者
介紹歌劇《卡門》:歌劇《卡門》講述了唐·霍賽鐘情于卡門,但卡門卻與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熱戀,在一次斗;顒又校K箍茁瀚@勝。當群眾正在歡呼的時候,唐·霍賽殺死了卡門。隨后,他自己也自殺身亡的故事。整首歌劇塑造了卡門這個追求個性解放的女性形象,最終卻以她的死來作為全局的'結尾,充滿了悲劇色彩。
作者喬治·比才,法國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劇《卡門》的作者。九歲起即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863年寫成第一部歌劇《采珍珠者》。1870年新婚不久參加國民自衛(wèi)軍,后終生在塞納河畔的布基伐爾從事寫作。在音樂中他把鮮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現(xiàn)力的描繪生活沖突的交響發(fā)展,以及法國的喜歌劇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手法熔于一爐,創(chuàng)造了十九世紀法國歌劇的最高成就。其它作品還有歌劇《唐普羅科皮奧》。
(三)探究學習
1.再次欣賞樂曲
(1)再次聆聽全曲,并向學生詢問:
樂曲一共分為幾部分?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概括總結:樂曲一共分成兩大部分,第一大部分為ABACA的回旋曲式;第二大部分為一個展開性段落。
2.分段聆聽
(1)為學生播放樂曲A段,學生聆聽并思考:
①這段音樂是什么情緒?(學生自由回答后,在學生答案的基礎上進行補充總結:音樂表達了歡快熱烈的情緒,表現(xiàn)了西班牙斗牛場上的喧鬧、狂熱的氣氛)
②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情緒?(A段音樂節(jié)奏緊湊,連續(xù)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地奏出形成了這種熱烈歡快的場面)播放一段斗牛士視頻,從視覺角度結合音樂學生進一步感受其中的場面。
(2)學生分小組進行聆聽,教師播放樂曲B段,音樂結束后小組進行討論,主題B表現(xiàn)的是什么情緒?每小組派一個代表發(fā)言。
學生們交流分享后,教師進行總結:表現(xiàn)的是婦女、兒童人們匯聚在一起熱鬧、歡快的場面。
請學生跟隨旋律小聲哼唱B段主題,加深對音樂主題的印象。
(3)為學生播放樂曲C段,學生對比分析音樂描繪了斗牛士的英勇形象。
(4)打亂三個段落的順序為學生播放,學生根據(jù)音樂特點和音樂主題與相對應的段落進行連線。
(四)拓展延伸
介紹回旋曲式:回旋曲式是主題周而復始地循環(huán)往復,在其重復之間,插以對比性格的“插部”(副題),在回旋曲中,主要主題至少要呈現(xiàn)3次。這首樂曲的回旋曲式部分的結構是ABACA。
由于序曲是歌劇的引子部分,所以這首樂曲在回旋曲結束之后又插入了一個展開性樂段,目的是為了與歌劇主體部分相連。
(五)小結作業(yè)
這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比才的作品《卡門序曲》,對歌劇《卡門》有了一定了解,同時了解了這部歌劇的作曲家,并且對音樂中常出現(xiàn)的回旋曲式也有了初步的認識。
作業(yè):對比欣賞《卡門》的其他選段。
四、板書設計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16
教學目標:
l、通過學唱歌曲《牧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個性和感情色彩,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2、通過介紹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學生了解律動與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創(chuàng)作的重要源泉。
3、了解馬頭琴的音色。
教學重、難點:
學唱歌曲使學生了解和認識蒙古族民歌的特點,擴大學生的視野,從而加深對音樂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學方法:
采用直觀法和示范法引導學生體會歌曲的藝術風格,用啟發(fā)和創(chuàng)造式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編歌曲律動。
教學準備:
鋼琴、影碟。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欣賞
播放樂曲《萬馬奔騰》引導學生回答:
1、這首樂曲的情緒?感受到什么場面?(情緒熱烈,表現(xiàn)草原特有的壯觀場面)
2、你知道這首曲子中獨特的樂器音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嗎?(馬頭琴)
3、這是哪個民族獨特的樂器?(蒙古族)
4、你對這個民族有多少了解?
5、請學生介紹馬頭琴的傳說,教師補充。
二、導入新課
馬頭琴音色柔和渾厚,獨具特色。演奏技術豐富,既可以為民歌、說唱音樂伴奏,也可以獨奏,它已成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樂器。蒙古族是一個世代以放牧狩獵為生的游牧民族。肥沃的草原、興盛的牧畜業(yè),豐富的礦藏養(yǎng)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們常常用自己的歌聲贊美祖國,同時也贊美了家鄉(xiāng),今天我們將一起領略草原人民帶給我們的無限美好情懷。
三、學唱歌曲《牧歌》
1、聽錄音感受歌曲,提示學生注意歌曲的情緒。聽后討論這首歌曲的情緒、意境、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一幅什么圖畫?
2、教師小節(jié):這首歌曲旋律起伏寬廣、曲調(diào)優(yōu)美、節(jié)奏自由,這正是蒙古族歌曲的`特色。
3、采用聽唱法和自學的方法學習曲譜。
4、教師引導學生劃節(jié)拍掌握兩拍半的節(jié)奏,糾正錯誤。
5、引導學生劃分樂句,總結蒙古族民歌的特點:通常短小精悍,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蒙古族民歌分為長調(diào)、短調(diào)。長調(diào)比較自由,舒緩;短調(diào)比較熱情、歡快,結構清晰。這首歌曲具有長調(diào)的特點。
6、有感情演唱。
四、《牧歌》已經(jīng)被改編為各種舞臺表演形式,如:奏無伴奏合唱等
欣賞瞿希賢改編的無伴奏合唱《牧歌》
播放錄音。提問:無伴奏合唱與原民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談談欣賞這部作品的感受。
五、欣賞一段蒙古族舞蹈,引導學生總結蒙古舞的特點,教師小結:
l、蒙古族是一個載歌載舞的民族,男子的舞蹈動作粗獷強悍、女子端莊典雅十分優(yōu)美。蒙古舞的動作主要來源于生活,比如各種馬步就來源于牧民騎在馬上的動作。舞蹈中的鷹式位加硬腕組合就是根據(jù)雄鷹展翅飛翔動作的升華,這些都成為蒙古舞特有的藝術表現(xiàn)。蒙古舞主要用肩部動作。通過肩部及各種馬步動作使舞蹈風格濃郁,別具一格,柔肩是舞蹈動作中最富有特色的動作。
2、學幾個簡單的動作。
六、創(chuàng)編
跟隨《牧歌》音樂創(chuàng)編簡單的舞蹈動作,挑選幾個同學展示。
七、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了蒙古民歌,從寬廣優(yōu)美的歌聲中,從優(yōu)美舒展的舞蹈動作中我們感受到了蒙古歌舞的個性和感情色彩,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17
教學內(nèi)容:
唱歌《夏日泛舟海上》
教學目標:
1、學會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2、認識和了解特殊音樂符號以及在歌曲中所起到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感受三拍子的音樂特點。
理解歌曲,用自然舒展的聲音、真摯的感情表達歌曲意境。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圖片)
威尼斯是意大利一個的港口,也是世界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它有118閣島嶼組成,靠378座橋連接起來,故有“水上城市”之稱。威尼斯最特別的交通工具貢多拉,這是一種月牙形的黑色平底船,在夏天人們乘坐小船,漫游在平靜的海面,劃著船,唱著歌,威尼斯的夏天就是這樣浪漫。
居塞比·威爾第(GiuseppeVerdi,1813—1901),意大利偉大的歌劇作曲家。作品有《弄臣》、《游吟詩人》、《茶花女》、《假面舞會》、《奧賽羅》及《法爾斯塔夫》等,一生創(chuàng)作了26部歌劇。善用意大利民間音調(diào),管弦樂的效果也很豐富,尤其能繪聲繪色地刻劃劇中人的欲望、性格、內(nèi)心世界,因之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為世界上歡迎的歌劇作曲家之一。
1、教師直接導入:今天我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首歌曲,你們聽一聽,歌曲表現(xiàn)的是哪個季節(jié)?歌詞唱出了什么內(nèi)容?
。1)播放音樂
。2)生回答:歌曲表現(xiàn)的是夏天
。3)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那么歌詞唱出了什么內(nèi)容?
。4)生回答:歌詞唱出了唱出了青年人的向往,追求和美的感受。
。5)師:同學們回答的真好,那么你還能不能用語言來概括一下夏天是什么樣子的?例如:體育運動、休閑、顏色、溫度、等等。(游泳、納涼、綠色、炎熱)
。6)生:討論
。7)同學們概括的很好,想的也很周全。
2、師:為了使同學們更深刻的感受夏日情懷,老師將帶領同學們乘上小舟,去享受夏日泛舟的樂趣。在出發(fā)之前,我們先來學一首歌曲。大家看大屏幕聽歌曲,聽后并回答一下三個問題:
。1)這首歌曲表現(xiàn)了一副的畫面,情緒怎么樣?
。2)注意聽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
(3)能不能聽出它的強弱關系來?
播放《夏日泛舟海上》
描繪的是在一個明媚的夏日里,人們乘坐小船,在海上盡情游玩的歡樂場面。情緒(歡快、樂觀、充滿活力)(八三拍子)
強弱規(guī)律是(強、弱、弱)圖
師:回答的非常準確。這首動聽的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是由誰創(chuàng)作的呢?
作者簡介:威爾第
4、那么同學們想不想用一種喜悅的`心情來呢?
。1)第三遍播放歌曲,學生跟唱。
。2)師:同學們唱的很好,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歌曲里還有很多特殊的記號呢,他們可是為歌曲的情緒起了很大的作用啊。你們能說一說都有哪些記號?作用是什么?(跳音記號:唱的要短促而富有彈性。強音記號:唱的要強一些。延音記號:一般延長原來時值的一倍三連音,三連音唱的要均等。
(3)共同處理難點。
(4)下面跟老師的琴來唱一唱。你想用什么樣的聲音唱呢?(自然、流暢)演唱曲譜
(5)把各種力度記號融合在歌曲里用樂觀、充滿活力的情緒唱一唱歌曲。分段演唱歌詞
。6)變換演唱形式(分組等)
5、同學們唱的真好。為歌曲編配一些打擊樂器來烘托一下氣氛好嗎?
6、小結:
同學們,我們乘著夏日的小舟,在音樂的海洋里盡情遨游了一回,不僅領略了夏日季節(jié)的美麗,而且還感受到了異國音樂的魅力,希望你們能像歌中唱的那樣,沒有悲傷,做一個快樂的中學生。大家想一想我們欣賞了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學唱了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后,還可以通過什么形式和方法,抒發(fā)我們對明媚的夏季情懷呢?(學生議論:美術、舞蹈、詩歌、散文等)。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18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欣賞《花兒與少年》,感受到樂曲主題的情緒、速度,以及描繪的畫面,了解“花兒”的相關知識,感受到民間歌曲的魅力,逐步增強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花兒與少年》的欣賞,并配以討論、分析、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了解花兒的音樂特點,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知識與技能】了解“花兒”相關知識,了解作品結構,感受樂曲主題的情緒、速度以及旋律特點,并能簡單哼唱樂曲主題。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花兒”相關知識,感受樂曲主題的情緒、速度以及旋律特點。
【難點】了解樂曲結構,能簡單哼唱樂曲主題。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演唱《掀起你的蓋頭來》《茉莉花》《龍船調(diào)》,并提問:這都是什么地區(qū)的民歌?
學生自由回答:新疆、江蘇、湖北。
教師總結:同學們的音樂曲庫知識儲備非常豐富,今天我們一起去青海,學習青海民歌《花兒與少年》,順勢揭示課題《花兒與少年》。
(二)初步感知
1.教師播放樂曲,并提問樂曲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情緒優(yōu)美、歡快地,速度為小快板。
2.教師復播歌曲,并提問樂曲的'演奏樂器有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樂曲是一首管弦樂合奏,樂曲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不僅展現(xiàn)了青海民歌的藝術魅力和舞蹈音樂的風格特點,還充分發(fā)揮了器樂的豐富表現(xiàn)力。接下來,請同學們跟著老師聆聽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
(三)分段欣賞
1.教師引導學生聆聽音頻并哼唱歌曲,并提問學生:第一主題情緒和速度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歡快,活潑,速度較快。
2.再次感受第一主題,教師提問學生:旋律有什么特點?
學生小組討論之后,進行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一部分運用了大量的四個十六音符節(jié)奏,節(jié)奏緊湊,旋律起伏較大,刻畫了青海女兒熱情、豪邁的性格。
3.教師請學生聆聽第二主題,并提出問題:第二主題音樂情緒、速度有什么特點?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優(yōu)美、抒情地,速度變慢。
4.教師引導學生對比聆聽第二主題,說說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在旋律特點上有何不同?
教師總結:第二主題節(jié)奏舒展,節(jié)拍變?yōu)?/4拍,運用延音線將旋律拉長,刻畫了青海女兒向心愛的人互訴衷腸、娓娓道來的動人畫面。
5.完整聆聽,教師提問學生:同學們覺得樂曲的結構是下面哪一種?(并出示相應的圖片,第一種結構:A;第二種結構:A、B;第三種結構:A、B、C;第四種結構:引子、A、B、A、尾聲)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這首作品最后樂段再現(xiàn)第一樂段,屬于再現(xiàn)單三部曲式A、B、A。并且樂曲前配有引子,樂曲最后加有尾聲。
6.完整聆聽并哼唱。
(四)鞏固提高
教師介紹《花兒與少年》是上世紀中葉根據(jù)青海民歌《四季調(diào)》創(chuàng)編的歌舞曲;引導學生聆聽青海民歌《四季調(diào)》;感受兩首作品的異同。
(五)小結作業(yè)
師生共同回顧音樂知識,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熱愛民族音樂文化。
布置課后作業(yè):搜集其他民族民歌。
四、板書設計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19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歌曲《故鄉(xiāng)的云》,感受四重唱的魅力,體會歌曲中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2.通過聆聽、賞析和小組討論等方法,能夠提高賞析歌曲的能力。
3.了解四重唱的特點以及作用,完整地聆聽和欣賞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聆聽歌曲,體會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難點】
了解四重唱的特點,并且感受四重唱在歌曲中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音頻導入,播放《故鄉(xiāng)的小路》并提問:這是什么歌曲?
同學自由回答。
老師總結:這是學習過的《故鄉(xiāng)的小路》,除了故鄉(xiāng)的小路,我們來看看在歌曲中還唱了故鄉(xiāng)的什么景物。
由此,順勢引入課題《故鄉(xiāng)的'云》。
(二)初步感知
1.老師播放音樂并提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樣的?
同學自由回答。
老師總結:是男聲四重唱。其中包括了第一男高音、第二男高音(也叫次男高音)、男中音與男低音。
2.老師再次播放音樂并提問:歌曲可以分為幾段?
同學自由回答。
老師總結:歌曲可分為兩段。
(三)深入賞析
1.教師播放第一段樂曲并提問:歌曲演唱了什么內(nèi)容?四重唱具有怎樣的效果?
學生舉手回答。
老師總結:在第一段中,歌詞采用了擬人的手法,對“我”呼喚。點出“我”是游子,“我”漂泊。這里通過四重唱的形式,使得“云”與“我”的對話更加飽滿和生動,將擬人手法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同時也使“歸來吧”的召喚更具氣勢和感染力。
2.教師播放第二段樂曲并提問:歌曲演唱了什么內(nèi)容?四重唱又有怎樣的作用?
學生舉手回答。
老師總結:第二段樂曲主要描繪的是“我”的狀態(tài),并且這種狀態(tài)是不好的,是疲憊的和酸楚的。但是故鄉(xiāng)的云可以抹去我這種狀態(tài),從而點題。四重唱在這里段里,使“我”不好的狀態(tài)更為真實和逼真,同時在最后也將歌曲推向高潮,加大了“云”對“我”的治療效果,一正一反,使強烈的思念故鄉(xiāng)之情烘托而出。
3.老師繼續(xù)提問:根據(jù)我們的分析,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來總結一下四重唱這種演唱形式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后舉手回答。
老師總結:四重唱豐富了音響效果,四個聲部之間互相配合,使旋律更加飽滿。在情緒情感上,四重唱可以使樂曲快速推向高潮并且加劇歌曲的感染力。總之,四重唱可以使音樂更具有表現(xiàn)力,讓人聽了感同身受。
4.老師再次播放音樂,并且提出有能力的同學可以跟著哼唱。
(四)拓展延伸
老師播放獨唱版本《故鄉(xiāng)的云》,并提問:與重唱版本有何不同?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總結:獨唱形式更容易抒情,情感更加細膩,仿佛歌曲中的“我”就是演唱者本人。
(五)小結作業(yè)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熟悉四重唱的特點以及作用。
布置課后作業(yè):搜集兩首其他四重唱歌曲。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20
教學內(nèi)容:
1、學習歌曲《藍天白云》
2、欣賞歌曲《為我們的今天喝彩》、《我聽見時光的聲音》學習目標:
1、學習歌曲《藍天白云》,唱出自由自在、樂觀向上的情感
2、欣賞《為我們的今天喝彩》,感受現(xiàn)代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和時代氣息
教學重點:
感受表現(xiàn)花季少年生活的音樂作品,并能用自己的歌聲傳達出新時代少年朝氣蓬勃、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風貌
教學難點:
對音樂作品的評析和表現(xiàn)
教學過程
。ㄒ唬⿲
1、課前音樂:播放展現(xiàn)美麗風景(風輕云淡)的輕音樂
2、語言設境:我們送走了滿載收獲的2004年,迎來了嶄新的充滿希望的2005年。對于親愛的同學們,也告別了天真浪漫的童年,步入了風華正茂的花季歲月。處處都洋溢著詩意和歌聲,像藍天和白云,沐浴著一片愛的陽光!
。ǘ┙沂菊n題
——花季如歌(小黑板)
。ㄈ⿲W習歌曲《藍天白云》
1、聽賞《藍天白云》,感受歌曲情緒
2、說一說歌曲的情緒、節(jié)奏等→找出歌曲中重復和變化重復的地方,分析歌曲的曲式結構→教師歸納總結
3、再次聽賞《藍天白云》,輕聲跟唱,熟悉旋律
4、節(jié)奏練習:
5、跟琴填詞演唱→視譜演唱,注意唱好弱起拍、切分以及句末休止處
6、歌曲處理: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演唱(齊唱、領唱齊唱等),用歡樂的歌聲唱出超越昨天的信心和對今天世界的熱愛!
。ㄋ模┬蕾p《為我們的今天喝彩》
1、聽賞歌曲,思考歌曲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談一談感受
2、教師歸納,簡介歌曲
3、再次聽賞,并跟唱,體會歌曲浪漫熱烈的情緒和富有動感的旋律
。ㄎ澹┞犢p《我聽見時光的聲音》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
2、說一說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談談感受
。┬〗Y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欣賞了三首表現(xiàn)花季少年生活的歌曲,我從同學們的歌聲里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由自在、朝氣蓬勃、樂觀向上的青春氣息!我衷心地祝愿同學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洋溢著歡樂和幸福!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超越昨天、珍惜今天、收獲美好的明天!
第2課那不勒斯舞曲一、組織教學:播放上節(jié)課所學歌曲《牧場上的家》,讓學生聽著音樂,愉快地走進教室。(目的是營造音樂課輕松、愉快的氛圍)二、新課導入:同學們,在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測試:請大家聽到老師"預備——開始"的口令后,把手貼到下巴上。教師在喊出"預備——開始"口令的同時,有意夸張地把手貼在臉頰上。此時出現(xiàn)微妙的情形:全體學生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會隨教師把手貼在臉頰上。教師讓同學們互相觀察手放的位置,提出問題:"剛才老師講的要求是什么"?同學們會流暢的回答:"聽到老師預備——開始的口令后,把手貼到下巴上"。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聽到老師的口令后,大家都把手錯放到臉頰上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同學們都看到老師是把手放到臉頰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臉頰上。這個現(xiàn)象說明一點,那就是同學們相信眼睛看到的勝于相信耳朵聽到的。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也說明這是人們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組成的,我們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視覺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還可以用耳朵的聽覺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這世界的另一面。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因此,學習音樂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我們用聽覺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周圍世界的能力。
今天老師向同學們介紹幾種西洋銅管樂器,并和大家一起欣賞一首小號獨奏曲《那不勒斯舞曲》,就是要求同學們在用眼睛觀察西洋銅管樂器形狀及演奏姿勢的同時,注意用聽覺去感受西洋銅管樂器的音色特征和聲音表現(xiàn)特點。
三、西洋銅管樂器介紹:
1、展示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課題《那不勒斯舞曲》和本課的'四個教學內(nèi)容標題:
(1)西洋銅管樂器介紹;
。2)鞏固練習;
(3)為欣賞做準備的練習;
。4)欣賞:小號獨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2、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小號、長號、圓號和大號的樂器形狀(圖像)、音色特征及聲音特點介紹(文字和解說)、演奏姿勢(圖像)
和樂器演奏音樂實例(音樂)多方位整合的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在觀察樂器的同時可以看到有關樂器的音色特征和聲音特點的解說文字,聽到解說聲音;在聆聽某種樂器演奏的音樂實例時可以看到使用本樂器的演奏姿勢和方法。(教師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在向學生介紹過程中,注意重點簡要提示各樂器的聲音特點,小號:聲音高而明亮;長號:聲音有些撕裂的感覺;圓號:聲音帶有一種朦朧感;大號:聲音渾厚低沉。)
四、鞏固練習:
使用多媒體計算機在大屏幕上呈現(xiàn)出各種銅管樂器的圖像,學生每組選出兩名代表,聽播放的音樂片段,說出所聽音樂的主奏樂器名稱。判斷回答錯的可以由本組其他學生給予補充和糾正。
五、為欣賞做準備的練習:
1、在大屏幕上由簡到繁按順序呈現(xiàn)《那不勒斯舞曲》第一、第二和第三樂段的主題音樂節(jié)奏,引導學生按樂段音樂主題分別進行節(jié)奏視讀。
2、結合譜例,指導學生分析、歸納三個樂段的主題音樂在節(jié)奏上的不同之處。第一樂段:主題每一句的節(jié)奏型都是由八分休止符緊接十六分音符來開始;第二樂段:節(jié)奏型與第一樂段相近,但開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點音符;第三樂段:由八分音符開始,緊接著是頓音與連音相間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21
一、課題闡述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銀屏之歌》,下面就教材、 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設計五方面談談我的課堂教學構思:
二、 教材分析
《銀屏之歌》所在的單元主要是影視音樂,把它納入初一學生的音樂教材,使學生能夠結合所熟悉的電視劇,學會分析影視音樂在影視劇中作用,并感受音樂魅力. 表述對主題音樂或背景音樂的認識,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由于電影、電視、多媒體的普及. 學生看過許許多多的影視作品.并對作品中的音樂非常熟悉,但對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很少去分析.因此,我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了解什么是影視音樂,影視音樂的作用。
2、能力目標:能夠對本課中的音樂就樂曲風格、演唱方式等做對比分析,從而總結出影視音樂的作用。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感受音樂與視覺影像相結合所產(chǎn)生的美感和魅力,陶冶情操。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這其中理解影視音樂的作用是我的教學重點;而引導學生對本課中的音樂進行對比分析,探究出影視音樂的作用應該是教學難點。
五、學法
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順利突破難點,掌握重點,我準備引導學生采取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聽唱感知,整體把握 音樂這一藝術類別主要是通過聽、唱的手段來感受內(nèi)涵、體味情感,又加上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影視音樂的作用,理解的前提是感知,而聽唱是學生感知的一種基本手段。
2、對比分析,獲得知識 這種方法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探究現(xiàn)象,獲得知識。
3、親身體驗,驗證結論 將自己探究中得出的結論運用于實踐,從而實現(xiàn)能力目標。
六、說教法
同時,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離不開教師得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我的教學方法是:
1、視覺圖象法:
在樂曲欣賞的同時,配以電視劇照,給學生視聽結合,這樣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nèi)容變得具體形象化,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分析影視音樂。
2、體驗法:
音樂審美必須要求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在教學中我準備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以相同的劇情體驗恰當和不恰當?shù)囊魳穼Ρ硌莸淖饔谩?/p>
七、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對教材具體分析、 教學目標、教法.學法制定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
上課后,播放《好漢歌》 歌曲錄音,同時播放《紅樓夢》中的影視片段,觀察學生的反應,學生們竊竊私語,偷笑,說是不是老師放錯了,提出畫面與音樂的不協(xié)調(diào), 為什么不協(xié)調(diào)?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接下來引導學生去探究:
《好漢歌》 反應的是什么人物形象?
《紅樓夢 》又應該用什么風格的音樂呢?
這種設制懸念、層層引入的方式能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同時也體現(xiàn)了新課程強調(diào)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親生體驗的過程中,懷著探究的'興趣去主動學習的理念,也給予學生交流互動平臺,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感想,引導學生主動理解音樂在影視中,對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下 銀屏之歌,標簽:初中音樂說課稿,音樂說課稿,
二)感受體驗環(huán)節(jié)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在影視作品中對劇情所起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我選取了歌曲《雪絨花》在電影《音樂之聲》中兩次出現(xiàn)的不同效果來讓學生做對比分析。
教師先教唱電影插曲《雪絨花》,引導學生深情的演唱并用手勢引導學生隨旋律起伏作漸強減弱變化,使音樂更具感染力。接著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的演唱,既能讓學生親身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音樂的審美能力,又以唱歌作切入點讓學生感悟音樂要素在歌曲中的情感作用,更為下一步欣賞歌曲《雪絨花》在電影《音樂之聲》中兩次出現(xiàn)的不同效果作好鋪墊。
下一步欣賞《雪絨花》插曲一
上校和他的孩子們,還有家庭教師自已一場家庭派對上演唱《雪絨花》請大家欣賞并思考:在演唱速度,力度和音樂情緒上是怎樣的?體現(xiàn)一種怎樣的氛圍,學生總結:優(yōu)美。抒情很溫馨的家庭氛圍
然后欣賞《雪絨花》插曲二
在劇末,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奧地利被德國占領,上校一家面對敵人槍口,在晚會上又唱起了這首《雪絨花》 在欣賞過程中提示學生注意合唱的情緒。
這段音樂,慷慨激昂,歌曲使人的心都沸騰了,全場一起高唱 令人震撼。歌曲激起人們對侵略者的仇恨,喚起奧地利人們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通過對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的場合,由于速度、力度的不同,它所表現(xiàn)的音樂情緒也不同的對比分析使學生總結出影視音樂的第二功能:揭示主題是思想,抒發(fā)情懷。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在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中獲得了知識,提高了技能。
三)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
音樂的本質(zhì)與價值就在于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因此,我從激發(fā)學生想象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創(chuàng)造的原則出發(fā),分兩步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
第一步:音樂與畫面
聽一段“日本鬼子進村”的音樂,請同學們想像場景
生:大戰(zhàn)在即,魔獸爭霸等等
提問:這段音樂在電影中起到什么的作用?
學生總結:烘托、渲染氣氛、襯托場景
音樂在影視劇中有這么多的作用,那么我們也來為影視劇配音吧。
第二步:畫面與音樂
觀看一段動畫片《貓和老鼠》中的畫面片段,請同學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和理解,發(fā)揮想像,對其進行音樂風格,旋律 速度力度方面的創(chuàng)編。
這段畫面開始貓在睡覺,老鼠悄悄地從貓身邊走過,卻不小心踩到了貓最后貓開始追逐老鼠的場面
教師給出三段音樂進行選擇:一原配音樂 二《野蜂飛舞》片段
三《致愛麗絲》哪段更合適,說說為什么?
最后欣賞原作,進一步感受主題影視音樂與劇中人物形象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在本環(huán)節(jié)活動中,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影視音樂的第三功能:烘托、渲染氣氛、襯托場景。
四)提升環(huán)節(jié)
雖然新的課程理念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但因年齡關系,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還不夠成熟,老師的提升是升華課堂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首先,要明確什么叫影視音樂:影視音樂是指為影視而作的音樂,通過畫面的視覺形象,使音樂內(nèi)容更具體明確,更具有感染力。
其次總結影視音樂的作用:
1、揭示主題思想,抒發(fā)情懷
2、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3、烘托渲染氣氛,襯托場景
4、說明影片的時間和環(huán)境
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下 銀屏之歌,標簽:初中音樂說課稿,音樂說課稿,
5、并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去體會,去運用。
模擬課堂
師: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砹艘欢斡耙晞∑?請大家聽一聽我為它配的音樂好不好,聽完之后,請大家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播放《好漢歌》歌曲錄音,畫面卻是《紅樓夢》中的片段)
(學生們竊竊私語,偷笑)
生:畫面與音樂不協(xié)調(diào)
師:《好漢歌》里唱的是《水滸傳》里俠肝義膽的錚錚好漢,而我們看到的《紅樓夢》片段表現(xiàn)的卻是女性的柔美, 這二者匹配肯定是風馬牛不相及。
師設問:你認為配什么樣的音樂才能刻畫《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和意境呢?
生:婉轉 優(yōu)美、略帶憂傷
生:柔情似水
師:聽一聽作曲家是如何為《紅樓夢》編配音樂的
(欣賞《紅樓夢》主題曲《枉凝眉》)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22
教材分析
《電子空間站》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材內(nèi)容以電聲樂隊演奏的器樂曲《絲綢之路》、電子琴獨奏曲《西班牙斗牛舞》以及聲樂隊伴奏的歌曲《橄欖樹》為主,讓學生對電聲樂隊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音樂材料、音響,初步認識常見的電聲樂器及其音色特征。
2.感受與鑒賞電子琴、電聲樂隊所演奏的樂曲,擴大藝術視野。
3.體驗歌曲《橄欖樹》所表達的基本情感并學會演唱歌曲。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課前播放樂曲:電聲樂隊演奏的器樂曲《致愛麗絲》。
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為導入新課做好準備。
2.介紹電子音樂的發(fā)展。
師:現(xiàn)在是電子技術高度發(fā)達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電子設備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音樂創(chuàng)作和表演領域。那么,人們是如何運用這些電子設備制作電子音樂的?電子音樂又是如何發(fā)展的?上節(jié)課布置同學們回去查找資料,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來說說查找的結果。
生1:大約在70年前,美國人約翰·凱奇利用電子管振蕩器和留聲機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
生2:法國人皮埃爾利用磁帶錄音機通過改變磁帶速度、顛倒方向、隨機剪輯、多軌錄音等方法制作一種合成的音樂——具體音樂。
生3:德國人艾默爾特利用電子合成器制作電子音樂。
生4:隨著計算機的發(fā)明,人們又利用計算機制作電腦音樂。
師:同學們知道得真多,電子音樂就是這么一步一步發(fā)展起來的。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創(chuàng)作電子音樂的電聲樂器。
二、介紹電聲樂器。
多媒體顯示各種樂器的圖像和聲音并做相應的介紹。
電子琴:電子樂器。用電子元件來發(fā)聲,能模仿各種各樣的聲音,并帶有多種自動功能。隨著電子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代電子琴也能與電腦連接,將音樂和樂譜合二為一,既能打印出樂譜,也能自動演奏音樂。
電聲吉他:電子樂器,F(xiàn)代流行音樂中經(jīng)常使用的撥弦樂器。
電聲貝司:電子樂器,F(xiàn)代流行音樂中經(jīng)常使用的低音撥弦樂器。
爵士鼓:爵士鼓不是電聲樂器,但它是電聲樂隊中起重要作用的打擊樂器。加世紀初,由美國新奧爾良的一種黑人爵士音樂中用的鼓演變而來。
電子鼓:電子樂器。用電子技術來模仿各種鼓聲的打擊樂器。
這一層次通過多媒體介紹電聲樂器,讓學生對平時接觸較少的電聲吉他、電聲貝司、電子鼓有了更直觀的了解。
三、欣賞電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
師:在這些電聲樂器中,電子琴以它的豐富音色、變化多端的自動伴奏系統(tǒng)列居首位。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電子琴獨奏曲《西班牙斗牛舞》,在欣賞的同時,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四個問題。
多媒體顯示:
①斗牛是哪一個國家獨特的民俗活動?
、谶@首樂曲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斗牛場面?
③有幾種節(jié)奏型(伴奏音型)?
④音色以弦樂還是管樂為主?
師生一起完整欣賞電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聽的時候暗示學生邊聽邊拍節(jié)奏。
四、欣賞《絲綢之路》。
1.讓學生說說所了解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師: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猜一個謎語,看老師描述的是一條什么路——這條路是從我國陜西渭河流域開始,向西綿延數(shù)千里,聯(lián)結著歐、亞、非三大洲,是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增進友誼和文化交流的橋粱。
生:絲綢之路。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說說你所了解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學生回答略。)
這一層次通過學生講述張騫、玄奘等人的故事,將文學、藝術相結合,讓學生從學科滲透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識。
2.觀看絲綢之路的地理風貌。
師:我們來看一組絲綢之路的風光圖片。
教師播放絲綢之路的地理風貌片,有圖像,沒聲音。
師:看完這一組絲綢之路的.風光后,假如你是一個作曲家,你準備用什么樣的音樂來表現(xiàn)它?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用平時學到的知識為畫面配樂;同時,也能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生1:用樸實無華的旋律來表現(xiàn)它。
生2:用帶有濃厚中國情調(diào)的旋律來表現(xiàn)它。
生3:用舒緩柔美的旋律來表現(xiàn)它。
師:我們課本里面也有一段表現(xiàn)絲綢之路風光的主題音樂。請把課本翻到第44頁。大家先在下面小聲視唱一下。(教師巡回指導。)
3.視唱《絲綢之路:》主題曲。
師:現(xiàn)在老師完整彈一遍,同學們小聲地跟唱。
這里安排視唱是為了檢驗學生的音樂知識技能,同時也讓學生的視唱能力得到提高。
4.讓學生選擇音色、節(jié)奏、速度。
師:電子琴有很多種音色,老師試犖幾種,大家選擇一下,哪幾種最能體現(xiàn)《絲綢之路》的意境。學生回答略。 師:那你們準備用什么樣的速度來表現(xiàn)它?(學生回答略。)
師:電子琴也有很多種節(jié)奏,你們聽聽哪種節(jié)奏比較合適?(學生回答略。)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參與到音樂配器方面來,難度較大。由于時間關系沒能讓學生親自動手,也是考慮到學生對電子琴功能不熟悉,如果班級有學生學過電子琴,可以考慮讓學生親自動手。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大家都當了一回配器大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日本電子音樂大師喜多郎如何為它配樂的。
5.欣賞電子合成器演奏的《絲綢之路》音樂。(有圖像,有聲音。)
五、學唱歌曲《橄欖樹》。
師:電聲樂隊既可獨立演奏各種各樣的樂曲,也常常為歌曲伴奏。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電聲樂隊伴奏的歌曲《橄欖樹》。
1.播放電聲樂隊伴奏的歌曲《橄欖樹》,有圖像,有聲音。
2.讓學生結合歌詞,說說樂曲所表達的基本情感。
3.學生跟唱歌曲。
4.完整地演唱歌曲。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體驗歌曲所表達的基本情感并學會演唱歌曲。
六、歸納總結,布置作業(yè)。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電聲樂器及其音色特征,懂得它能使音樂色彩更加獨特,更加豐富。課后請同學們收集用電聲樂器演奏或伴奏的錄音資料。下節(jié)課帶來和同學們交流。
用作業(yè)的形式把課堂的知識延伸開來,可以激起學生學習電子音樂的興趣,進一步鞏固本堂課學過的知識。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我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以感受和鑒賞美為核心,從情感人手,介紹電聲音樂,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以學生興趣、愛好為出發(fā)點,將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電子空間站》這一課音樂材料比較新,所以我設置課前曲《致愛麗絲》,營造了輕松愉快的氛圍,為導入新課做好準備。
整個教學活動設計,以學生的搜集、查閱資料、回答、實踐等活動為主線,教師給予引導。一方面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回答問題,內(nèi)容的深度和廣度出乎意料,讓我吃驚不小,也讓我感動了好久。另一方面通過教師的引導,本節(jié)課達到了讓學生初步認識常見電聲樂器及感受和鑒賞音樂的教學目標,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從這個角度說,這節(jié)課是成功的一節(jié)課。
但這節(jié)課中同樣也存在不足之處:由于是農(nóng)村中學,學生在小學的音樂教育相對較薄弱且音樂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學生視唱不太理想,節(jié)奏感偏差,音樂知識、技能有待提高。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23
教學目標:
1、找出身邊的音樂,了解這些音樂的作用;
2、識別音樂的情緒,發(fā)揮創(chuàng)造想象力為生活中的不同場景配置背景音樂。
設計思路:
學生發(fā)掘自己身邊的音樂,對生活中、社會中音樂的功能進行初步了解,使學生認識到音樂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生活中不能沒有音樂”,“音樂伴隨我成長”的道理,并能為生活中的不同場景配置音樂。
教學重點:
在音樂聽賞中了解音樂的情緒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為場景配置音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學生聽音樂進入教室。(音樂為《歡迎進行曲》,由幾名學生列隊進入,并揮手向其他學生致意。)
2、師生相互問好。
二、感受與探索
1、教師提問:剛才播放的這首音樂大家都很熟悉吧,曲名是什么?那幾位同學隨音樂進入教室時是什么樣的神態(tài)呀?誰來模仿一下?他們?yōu)槭裁磿羞@種神態(tài)呢?
。ㄗ寣W生初步感知音樂的情緒與人的情緒之間的關系)
2、我們再欣賞幾段音樂,聽完之后,請同學們說說聽到這些音樂時的感受,然后請幾位同學來表演一下。
。ㄔ诮處煹囊龑逻M一步找出身邊的音樂)
3、教師播放音樂片段,學生聽賞。
。ā哆\動員進行曲》、《搖籃曲》、《國歌》等)
4、學生自己探索,尋找音樂。
教師提示:除了剛才我們都非常熟悉的樂曲以外,還有哪些在你身邊的音樂,請大家開動腦筋,找一找,比如你在電視中聽到的,在書店聽到的,在超市等很多地方都有音樂,你能唱一唱,哼一哼都可以。
5、對找出來的音樂進行簡單的情緒情感分析。
6、試對已經(jīng)分析的音樂設置場景,學生合作表現(xiàn)。
。ㄗ寣W生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音樂,在熟悉的音樂中創(chuàng)設場景,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對音樂的興趣)
三、創(chuàng)作與表現(xiàn)
1、試配場景
剛才我們自己找出了許多身邊的音樂,也為找出來的音樂配置了一些場景,下面我們來為場景試著配一配音樂。
2、將學生分組,各小組自行確定要表現(xiàn)的場景,并為場景構思配置什么樣的音樂。
(學生討論,教師下去指導)
3、教師提供音樂片段,學生自由選擇音樂。
4、分組展示交流,教師與學生一起對每個小組進行評價。
。ㄒ詫W生自評為主,教師只指導學生如何評價,不作結論性的評價,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但都要充分給予肯定)
四、教師小結,下課。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精選】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0-02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0-09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05-19
初中音樂《牧歌》教學設計09-17
[優(yōu)秀]初中音樂教學設計03-24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范文04-23
[優(yōu)選]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0-03
(合集)初中音樂教學設計05-19
【精】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0-27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精]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