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国产毛片久久国产-一级视频在线-一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

時間:2023-01-11 11:35:14 生物/化工/環(huán)保/能源 我要投稿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15篇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1

  科學探究: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15篇

  科學探究過程及基本要求

  提出問題:嘗試從日常生活、生產實際或學習中發(fā)現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嘗試書面或口頭表述這些問題。描述已知科學知識與所發(fā)現問題的沖突所在。

  作出假設:應用已有知識,對問題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設想。估計假設的可檢驗性。

  制定計劃:擬定探究計劃。列出所需要的`材料與用具。選出控制變量。設計對照實驗。

  實施計劃:進行觀察、調查和實驗。收集數據。評價數據的可靠性。

  得出結論:描述現象。處理數據。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撰寫探究報告。交流探究過程和結論。

  變量:在“假設”中,對研究對象有影響的因素就是變量;再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

  對照實驗:是指實驗中除這個研究的條件外,其他條件都要相同。

  實驗材料達一定數量或設置重復組是為了避免偶然性;計算平均值是為了減少誤差。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2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細胞全能性

  細胞全能性為細胞的某種特征,有這種能力的細胞保留形成有機體所有細胞類型的能力。

  細胞全能性

  細胞全能性(celltotipotency)比較權威的定義是1984年國際組織培養(yǎng)協會做出的:“細胞全能性為細胞的某種特征,有這種能力的細胞保留形成有機體所有細胞類型的能力”。這個定義比一般所說的概念“一個細胞中包含著這種生物的全部遺傳信息(基因),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發(fā)育成一個完整的生物體”更基本和全面。

  它不但包含了培養(yǎng)細胞再生成植株的情況(分化成各種類型的細胞,并以一定形式構建成植物),同時也包含了培養(yǎng)細胞生產次生代謝物的`情況(不分化或只分化成某種類型細胞,但仍留著分化為其他細胞類型的能力)。

  前者成為組織培養(yǎng)和轉基因植物需要進行植株再生的理論基礎,后者成為像微生物發(fā)酵一樣培養(yǎng)細胞,生產人們所需要的次生代謝產物的理論基礎,如通過紅豆杉的細胞培養(yǎng)生產紫杉醇。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3

  生命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1、有關生命起源的幾種觀點

  (1)神創(chuàng)論;

  (2)自然發(fā)生論;

  (3)生生論(雷迪實驗3,和巴斯德”鵝頸燒瓶”實驗4),生生論了自然發(fā)生論;

  (3)宇宙生命論(地球上的生命來源于其他星球);

  (4)化學進化論(米勒實驗參見課本6);

  地球上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的大氣中沒有氧氣。

  無機小分子——有機小分子——有機大分子——原始生命

  2、原始大氣的成分:甲烷(CH4)、、氨氣(NH3)、氫氣(H2)、水蒸氣(H2O)。原始大氣與現代大氣的主要區(qū)別是原始大氣沒有氧氣。

  3、原始生命形成——原始海洋(還要受到紫外線、閃電、宇宙射線)

  4、米勒的實驗合成的“有機小分子”是氨基酸。

  5、生物進化是指生物與生存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總是一代又一代地發(fā)生著改變。生物進化的最直接證據是化石,它是按照時間的一定順序保存在地層中的生物的遺體、遺物和遺跡。例如:始祖鳥化石(古代爬行動物→古代鳥類)越簡單、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總是出現在越古老的地層里;越復雜、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總是出現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層里。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我國的銀杏、水杉和大熊貓是“活化石”。

  生物進化在趨勢:一般說來,生物進化在總體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由低等到高等。從單細胞到多細胞、

  7、鳥類化石:始祖鳥似鳥類的特征:體表覆蓋羽毛,前肢變?yōu)橐恚笾兴闹海皇甲骧B似爬行類的特征:兩翼前端生有三個趾爪,口腔長有牙齒,尾長并長有尾椎骨。

  8、地質年代分為太古代、遠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寒武紀:三葉蟲時代,寒武紀出現的海口蟲—脊椎動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龍時代。在地質年代早期只有最簡單的生物,越是地質年代晚期,生物種類越多和現存生物也較接近;這說明現在的各種各樣的生物是漫長歷史的產物,生物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9、生物進化歷程:

  原始單細胞藻類→原始多細胞藻類→原始苔蘚→原始蕨類→原始種子植物(植物進化系統樹)

  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無脊椎動物——→原始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動物進化系統樹)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4

  人的生殖

  1、生殖系統

  (1)生殖系統分為男性生殖系統和女性生殖系統。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睪丸的功能是產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卵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2、生殖過程

  (1)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的場所是輸卵管。

  (2)每個人的生命是從受精卵開始的。

  (3)胚胎經過8周左右形成胎兒。胎兒在38周左右發(fā)育成熟,成熟的'胎兒從母體的陰道產出的過程稱為分娩。

  (4)胚胎發(fā)育的場所是子宮,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和氧氣。

  (5)試管嬰兒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讓卵細胞和精子在體外受精,受精卵在體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宮,胚胎在子宮內完成發(fā)育。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5

  1.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2.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3.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

  4.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5.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6.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7.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8.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9.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tài)。

  10.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11.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2.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13.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征),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x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14.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fā)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15.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fā)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6

  《出師表》

  1、《出師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圖報的句子是: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2、《出師表》中,諸葛亮分析先漢興隆的原因是:親賢臣,遠小人。

  3、《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

  4、當任命一個人來挽救局面,人們常引用的《出師表》中的一句名言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5、《出師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6、《出師表》中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陳罰減否,不宜異同。

  7、《出師表》中作者指出出師戰(zhàn)略目標的句子: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佞臣,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8、《出師表》中諸葛亮向后主提出嚴明賞罰建議的語句是:若有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9、《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10、《出師表》中指出出師戰(zhàn)略目標的句子是: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佞臣,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11、《出師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

  ①開張圣聽;

  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③親賢臣,遠小人。

  《桃花源記》

  1、《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語句: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2、《桃花源記》中描寫桃源人來此絕境的.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3、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寫桃源人生活環(huán)境的句子是:土地x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古詩文默寫必考題三:《三峽》

  1、《三峽》中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x連山,略無闕處。

  2、《三峽》中描寫x懸崖陡峭雄偉險峻的一句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三峽》中從側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4、《三峽》中寫水勢兇險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5、《三峽》中寫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6、《三峽》中寫春冬三峽水的特點的句子: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7、《三峽》中烘托三峽秋景凄涼的語句是: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8、《三峽》中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的句子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9、《三峽》中從色彩上對三峽景物進行描寫的句子是: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10、《三峽》中有一句話把三峽春冬季節(jié)山水草木的秀麗景色概括無遺,這句話是:清榮峻茂。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7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1、使用顯微鏡和模仿制作臨時裝片(重點在使用顯微鏡)

  (1)顯微鏡的結構和作用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jié)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后方有準焦螺旋。

  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

  細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小。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2)顯微鏡的使用的圖要掌握

  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①取鏡和安放: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②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一邊向目鏡內觀察,一邊轉動反光鏡,看到白色光亮的圓形視野,表示對光成功。(光線不足時用大光圈、凹面鏡)

  ③觀察: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玻片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睛在一旁看著物鏡,以免物鏡壓碎載玻片)。

  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當看到物像的時候,改用細準焦螺旋進行調節(jié),使物像更加清晰(左、右都要眼睜開)。

  利用顯微鏡觀察裝片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標本有以下三種:切片、涂片、裝片。

  (3)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制作和觀察

  制作步驟:

  ①先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用鑷子從鱗片葉的內面撕下一小塊透明的薄膜。

  ③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地把它展平。

  ④用鑷子夾住一塊蓋玻片一側的邊緣,將它的另一側先接觸水滴,然后輕輕地放平,蓋在薄膜上,可減少氣泡產生。

  ⑤碘液染色。

  ⑥低倍顯微鏡下觀察。

  以上臨時裝片制作過程簡稱:

  “擦”、“滴”、“取”、“展”、“蓋”(“染”、“吸”)。

  技能訓練:

  (1)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一個“d”,那么在透明紙上寫的是“p”。

  (2)物像在視野中的位置、挪動方向,: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應該是物像往哪偏,標本就應該往哪移。

  (3)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X目鏡放大倍數

  高、低倍鏡下觀察的物象特點

  (4)顯微鏡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污點,怎樣判斷這個污點是在物鏡上、目鏡上還是在玻片標本上?

  先轉動目鏡,如果污點跟著轉動,該污點在目鏡上,如果污點不跟著轉動,再移動玻片標本上,如果污點跟著轉動,該污點在玻片標本上,如果轉動目鏡和玻片標本污點都不跟著轉動,則污點在物鏡上。

  (5)目鏡長度與放大倍數成“反比”,即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長度與放大倍數成“正比”,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2、區(qū)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

  細胞是生物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動物和植物細胞的區(qū)別

  3、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重要功能

  細胞核在遺傳中起到了主要作用,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

  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中有DNA,DNA上有遺傳信息——基因(控制性狀的最小單位)。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8

  英國王子查爾斯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這就是責任。

  責任不是一個甜美的字眼,它僅有的是巖石般的冷峻。一個人真正地成為社會一分子的時候,責任作為一份成年的禮物已不知不覺地卸落在他的背上。它是一個你時時不得不付出一切去呵護的孩子,而它給予你的,往往只是靈魂與肉體上感到的痛苦,這樣的一個十字架,我們?yōu)槭裁匆池撃?因為它最終帶給你的是人類的珍寶人格的偉大。

  20世紀初的一位美國意大利移民曾為人類精神歷史寫下燦爛光輝的一筆。他叫弗蘭克,經過艱苦的積蓄開辦了一家小銀行。但一次銀行遭搶劫導致了他不平凡的經歷。他破了產,儲戶失去了存款。當他帶著一個妻子和四個兒女從頭開始的時候,他決定償還那筆天文數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勸他: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這件事你是沒有責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許我沒有責任,但在道義上,我有責任,我應該還錢。

  償還的.代價是三十年的艱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筆債務時,他輕嘆:現在我終于無

  債一身輕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責任,而給世界留下了一筆真正的財富。

  責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給世人的一種考驗,許多人通不過這場考驗,逃匿了。許多人承受了,自己戴上了荊冠。逃匿的人隨著時間消逝了,沒有在世界上留下一點痕跡。承受的人也會消逝,但他們仍然活著,死了也仍然活著,精神使他們不朽。

  我們都知道那個天黑了還不肯回家,站在路邊哭泣的孩子。因為他要站崗,別的孩子早散了,可他為了堅守崗位寧愿站著哭泣,因為這是他的責任。

  愿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有這樣的心靈,責任從小就在那里成長。

  愿我們所有的人都把責任之心攜帶在人生的道路上,讓人生散發(fā)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輝。

  [點評]這篇文章先引英國王子查爾斯的話,對責任一詞作了解釋;再用喻證法、例證法和正反對比論證,揭示出承擔責任帶來的收獲顯示人格精神,深入地闡明了恪守自己應盡的責任的意義。

  文中不少語句凝練而富于意蘊,耐人咀嚼,發(fā)人深思。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9

  專題一:細胞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3月13至17日)

  包括:緒論、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細胞膜有結構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統)、細胞質的結構和功能、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無絲分裂、細胞分化癌變和衰老、細胞凋亡、細胞癌變。

  本專題知識是其它生物學知識的基礎,應細一點、慢一點,可分出以下小專題進行復習:化學元素專題、水專題、無機物專題、糖類專題、蛋白質專題、核酸專題、原核細胞結構和功能專題、真核細胞結構和功能專題、細胞分裂專題、細胞的全能性專題。如水專題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來源、水的排出、水的調節(jié)、水的標記、水的生態(tài)、水的污染。

  專題二:生物的新陳代謝(3月18日—3月24日)

  包括: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率、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礦質營養(yǎng)、人和動物的糖類代謝(與調節(jié)結合脂質與蛋白質的代謝關系)、細胞呼吸、代謝的基本類型。

  本專題知識是高考的重點之一,主要是強化知識的整體性,也可以分出酶和ATP專題、植物代謝專題、動物代謝專題、生物的代謝類型專題。在植物代謝專題復習時應突破難點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經典實驗。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關的綜合題、實驗設計題要引起足夠重視。在動物物代謝專題復習時應結合調節(jié)的知識。生物的.代謝類型專題應給學生歸納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種生物,特別是課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見生物、微生物的代謝特點。如酵母菌、硝化細菌、根瘤菌、固氮菌、乳酸菌、大腸桿菌、醋酸菌、毛霉等。

  專題三: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與免疫(3月25日—4月1日)

  包括: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人和動物的體液調節(jié)、人和動物的神經調節(jié)、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水鹽平衡及調節(jié)、血糖平衡及調節(jié)、人的體溫調節(jié)、免疫。

  本專題中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可以給學生補充教參中的部分內容(如植物的向性運動實驗設計等)、植物生長素的極性運輸、轉臺、宇宙飛船上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問題。體液調節(jié)整理課本上提到的各種激素的分泌器官、化學本質、生理作用、病癥,如促激素釋放激素、促激素、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胰島素、胰高血糖素、性激素、抗利尿激素、腎上腺素。在復習免疫時要歸納總結淋巴細胞、造血干細胞、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效應T細胞、漿細胞、記憶細胞的形成、特點和功能。

  專題四:生物的遺傳和進化(4月2日—4月8日)

  包括: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基因的結構和表達、基因工程簡介、基因的分離定律、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細胞質遺傳、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人類的遺傳病與優(yōu)生、現代進化理論。

  本專題也是高考重點之一,可分出遺傳物質基礎專題、遺傳規(guī)律專題、變異專題、育種專題、進化專題:遺傳規(guī)律專題要選擇經典進行訓練,教會學生細胞質遺傳和細胞核遺傳的分析判斷,遺傳病遺傳方式的判別,概率計算等。育種專題要把書中所涉及的所有育種方法進行歸類整理、比較,通過實例的典型例題進行復習。

  專題五:生物與環(huán)境(4月9日—4月13日)

  包括:生物因素、種群和生物群落、生態(tài)系統的概念和類型、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生態(tài)系統物質循環(huán)、生態(tài)系統的信息傳遞、生態(tài)系統的穩(wěn)定性、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

  本專題是高考常考點,對一些重要知識點要深化,可以從生態(tài)系統的概念展開,理清生態(tài)系統的類型、結構、功能,還要聯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細胞內物質代謝、能量代謝、生態(tài)因素、種群、群落等知識。

  專題六:生物技術實踐、實驗、課題(4月14日—4月26日)

  生物技術實踐用一周左右復習。高考必修生物學實驗有19個,選修一生物技術實踐10個實驗課題。要把考試說明中規(guī)定的必修課本這些實驗逐一復習,明確實驗基本要求,如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材料、方法步驟等,特別是實驗目的、方法細節(jié)、原理要引起重視,同時也對選修一的實驗課題進一步強化理解,記憶并加強訓練運用。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10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細胞是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有: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

  4、影響生物生活的環(huán)境因素可分成兩類: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6、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陽光、空氣、水等。

  7、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生態(tài)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8、的生態(tài)系統是生物圈。

  9、顯微鏡使用步驟: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清潔收鏡。

  10、目鏡看到的是倒像;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10x30=300

  11、在視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標本應朝左下方移動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標本朝右上方移動,在視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動。

  12、載玻片上寫著‘上下’,視野里看到的是‘’。方法:把寫著‘上下’的紙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制作:準備(擦干凈、滴清水);制作(撕下內表皮、展x;蓋蓋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4、染色:使細胞結構更清楚,但影響活細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細胞死亡;觀察活的細胞及其生物活性時不應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制作::準備(擦干凈、滴生理鹽水);制作(刮幾下、涂抹;蓋蓋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6、與植物細胞相比,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17、細胞由無機物(如水、無機鹽、氧等)和有機物(如糖類、核酸、蛋白質)組成。

  18、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葉綠體(植物有)和線粒體(動、植物有)是能量轉換器。

  19、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蛋白質和DNA組成染色體;有遺傳效應的DNA的片段叫基因。

  20、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人體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植物體無系統。

  21、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離開活細胞通常變成結晶體。

  22、綠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類群:藻類、苔蘚、蕨類、種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23、瘋牛病和克雅氏病是由一種結構改變了的蛋白質-朊病毒引起的。

  24、苔蘚可當作監(jiān)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5、菜豆種子是由種皮和胚(胚根、、胚軸、胚芽、子葉)構成,儲存營養(yǎng)物質的結構是子葉(兩片),能發(fā)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們平常吃的豆瓣醬主要是大豆的子葉。玉米種子是由種皮、胚(胚根、、胚軸、胚芽、子葉)和胚乳構成,儲存營養(yǎng)物質的結構是胚乳,子葉一片。我們平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來自小麥的胚乳。

  26、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

  27、種子萌發(fā)過程中,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胚根發(fā)育成根,胚芽發(fā)育成莖和葉。

  28、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長區(qū)。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分生區(qū)細胞分裂增加數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長區(qū)細胞體積的增大.

  29、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qū),因為該區(qū)長有大量的根毛。

  30、在植物體內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是導管;運輸有機物的通道是篩管。

  31、莊稼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包括水、無機鹽、有機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缺氮時葉片發(fā)黃,植株矮小瘦弱,嚴重時葉脈淡棕色;缺磷時植株特別矮小,葉暗綠色并出現紫色;缺鉀時莖桿軟弱,葉邊緣呈褐色。

  32、雌蕊發(fā)育成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中,須經過傳粉和x兩個重要過程。子房發(fā)育成果實,子房壁發(fā)育成果皮,胚珠發(fā)育成種子,x卵發(fā)育成胚。

  33、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和植物氣體交換的“窗口”,是由一對保衛(wèi)細胞圍成的'空腔。

  34、在營養(yǎng)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有些向日葵的果實仍然是空癟的。這主要是由于傳粉不足引起的,要想減少癟籽,可以用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

  35、木本植物的莖可以不斷長粗,因為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有形成層,所以嫁接時,要確保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接穗才能成活。

  36、19世紀30年代,兩位德國生物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共同創(chuàng)建了細胞學說,x將它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之一。

  37、小明今年比去年長高了5厘米,這與細胞的分裂和生長有關。

  38、蒸騰作用能帶動植物體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和向上運輸,并能降低植物體的溫度。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39、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氧從氣孔進出,水由根吸收后通過導管運輸到葉)

  40、呼吸作用: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發(fā)生在動植物細胞的線粒體)

  4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維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葉放在涼開水中,放在陽光下照射,葉不會放出氣泡.原因是燒開的水水中缺二氧化碳,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42、青春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身高突增。

  43、達爾文是進化論的建立者。他認為,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4、睪丸產生平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45、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x排出的過程叫做分娩。

  46、平和卵細胞在輸卵管結合完成x過程;胎兒生活在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得營養(yǎng)物質和氧。

  47.我國計劃生育的具體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yōu)生,其中少生是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關鍵。

  48、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無機鹽、水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yǎng)物質。

  49、維生素A:夜盲癥,補肝臟、胡蘿卜;

  維生素C:牙齦出血、壞血病;

  D:佝僂病、骨質疏松,補肝臟、魚肝油

  B1:粗糧;B2:口角炎,粗糧;

  缺鐵:貧血

  50、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肝臟是的消化腺,分泌的膽汁沒有消化作用,但可以乳化脂肪。淀粉在口腔開始被消化,蛋白質在胃開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腸開始被消化。小腸液和胰液能消化糖類、脂肪、蛋白質。

  51、人體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器官是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環(huán)形的皺襞,其表面有許多絨毛狀的突起,這就大大增加了它的內表面積。

  52、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肺。人一分鐘大約呼吸16次。

  53、吸氣時,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收縮:肋骨向上向外運動,胸廓橫向擴張,胸廓的左右徑增大;膈頂端下降,胸廓的上下徑增大,從而使胸腔容積增大,肺擴張,肺內的氣體壓力小于外界氣體壓力,從外界吸入氣體。

  54、.肺泡和毛細血管都是由一層扁x的上皮細胞構成。吸氣時,肺泡鼓起來,空氣中的氧氣透過這兩層管壁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過這兩層管壁進入肺泡。

  55、防治大氣污染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措施是植樹造林。

  56、氧氣通過血液循環(huán)輸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里,最后在細胞中的線粒體這個部位被利用。

  57、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58、血液分層后,上層是血漿,下層是紅細胞,兩層交界處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59、血漿主要作用是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60、血紅蛋白是一種含鐵的蛋白質,呈紅色,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與氧分離。

  61、心臟的肌肉組織發(fā)達,因而能夠有力地收縮。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這是由于左心室需將血液泵至全身,而右心室只需將血液泵至肺。

  62、血液循環(huán)分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體循環(huán)給組織細胞輸送營養(yǎng)物質、氧并帶走廢物;肺循環(huán)過中程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63、人類ABO血型將血液分A型、B型、AB型、O型四種類型。輸血時,應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但有時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輸入少量的O型血。

  64、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是不會影響健康的。

  65、尿的形成過程:

  ①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尿素和葡萄糖等物質,經過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原尿流過腎小管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重新吸收進入血液,剩余部分則形成尿液。腎小球有過濾作用,腎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66、排尿的意義是:排出廢物,調節(jié)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67、近視眼成因:如果晶狀體的調節(jié)負擔過重,晶狀體過度變凸且不能恢復原狀,甚至眼球的前后徑過長,遠處物體的光線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其矯正方法是配戴凹透鏡。

  68、預防近視眼的“三要”是:讀寫姿勢要正確,眼與書的距離要在33厘米左右;看書、看電視或使用電腦1小時后要休息一下,要遠眺幾分鐘;要定期檢查視力,認真做眼保健操。

  69、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元。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70、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組成(或:由腦、脊髓和它們發(fā)出的神經組成)

  71、人的生命活動主要受神經系統調節(jié),也受激素調節(jié)。

  72、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叫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能產生神經沖動。

  73、垂體:生長激素(不足:侏儒癥、過量:巨人癥);甲狀腺激素(不足:呆小癥、地方性甲狀腺腫);胰島素(不足:糖尿)。

  74、溫室效應:CO2排放過量酸雨:燃燒產生二氧化硫臭氧層破壞:氟利昂使用。

  75、魚類的主要特征是:終生生活在水中,身體表面大多覆蓋有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有脊柱。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11

  一、名詞解釋

  1.光周期現象2.光飽合點3.光補償點5.貝格曼規(guī)律6.阿倫規(guī)律

  4.有效積溫:高于生物學零度以上的晝夜溫度總和,又稱總積溫。

  二、問答題

  1.太陽光的生態(tài)作用有哪些?

  2.論述有效積溫法則及其在農業(yè)的應用意義。

  答:(1)植物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必須從環(huán)境中攝取一定的熱量才能完成某一階段的發(fā)育,而且植物各個發(fā)育階段所需要的總熱量是一個常數。用公式表示:K=N·(T-C)單位:日·度。上面的方程式可改寫成:T=C+K/N=C+KV,K——該生物所需的有效積溫(常數),單位日·度;N——發(fā)育歷期即生長發(fā)育所需時;T——發(fā)育期間的x均溫度;C——生物發(fā)育起點溫度(生物學零度)。V為發(fā)育歷期的倒數(1/N)即發(fā)育速率。(2)在農業(yè)的應用:a.預測生物發(fā)生的世代數b.預測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c.預測害蟲來年發(fā)生程度d.可根據有效積溫制定農業(yè)氣候區(qū)劃,合理安排作物e.應用積溫預報農時

  3.論述生物對極端溫度的適應。

  答:(1)生物從形態(tài)上對低溫的適應:

  植物:a芽和葉片常受到油脂類物質的保護,芽具鱗片,植物體表面生有蠟粉和密毛,樹皮有較發(fā)達的木栓組織;b植物矮小并常成匍匐狀、墊狀或蓮座狀等;c一年生草本,死后留下種子越冬;d多年生草本,以塊莖、鱗莖、根狀莖越冬;e木本植物則以落葉相適應(自保措施)。

  動物:動物對低溫的適應:增加羽毛、皮下脂肪量,增加隔熱層,以降低熱傳導,或稱增加隔熱性。體型和顏色變化

  (2)生物從生理上對低溫的適應:

  植物:低溫環(huán)境的植物減少細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細胞中的糖類、脂肪和色素來降低植物的冰點,增加抗寒能力。

  動物:a.增加體內產熱量(非顫抖性產熱)b.逆流熱交換機制c.局部異溫性d.耐受凍結e.超冷

  (3)生物從形態(tài)上對高溫的適應:

  植物:a.有些植物生有密絨毛和鱗片,過濾一部分陽光;b.有些植物體呈白色、銀白色,葉片革質發(fā)亮,能反射一大部分陽光,使植物體免受熱傷害;c.蔽光效應,有些植物葉片垂直排列使葉緣向光或在高溫條件下葉片折疊,減少光的吸收面積,減少輻射傷害;d.有些植物樹干和根莖生有很厚的木栓層,絕熱。

  動物:改變毛皮、羽毛等的隔熱性,減少脂肪等。有蹄動物的頸動脈在腦下部形成復雜的小動脈網,包圍在從較冷的'鼻區(qū)過來的靜脈血管外,通過逆流熱交換而降溫,使腦血液溫度比總動脈血低3℃。

  (4)生物從生理上對高溫的適應:

  植物:a降低細胞含水量b增加糖或鹽的濃度c旺盛的蒸騰作用d反射紅外線的能力。

  動物:a.適當放松恒溫x.增加血流量c.蒸發(fā)散熱d.忍耐高溫

  (5)動物從行為上對高溫的適應:主動躲避不良的環(huán)境和溫度,尋找適宜的環(huán)境和溫度,夏眠、穴居和晝伏夜出。

  4.變溫的生態(tài)作用有哪些?

  答:(1)促進種子萌發(fā)(2)促進植物生長(3)提高植物產品品質(4)促進干物質的積累(5)加快昆蟲發(fā)育速度(6)增加產卵數

  5.北方作物引種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適生態(tài)因子有哪些,為什么?(最主要是光周期和溫的問題)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12

  學而不厭、名正言順、見賢思齊、x之美……這些成語都是來自《論語》。孔子與其弟子在論道講學中留下了大量的經典言論,包括教育、為政、修養(yǎng)、處事等方面。你知道這些成語出自哪句話嗎?

  1、教育方面

  孔子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之風,建立了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論。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響著x的教育理念,其教學模式仍生存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關于教育方面的成語也一直在我們的語言中津津樂道。如:

  【有教無類】

  [出處]子曰:“有教無類。”(《衛(wèi)靈公》)

  不論什么人都給以教育。

  【誨人不倦】

  [出處]子曰:“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述而》)

  教別人時耐心、不厭倦。

  【學而不厭】

  [出處]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學感到不滿足。形容勤奮好學。

  【不恥下問】

  [出處]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并不認為向學問不如自己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是丟臉的事。

  【溫故知新】

  [出處]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溫習舊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認識和體會。

  【聞一知十】

  [出處]“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公冶長》)

  聽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來形容聰明而善于推理。

  【舉一反三】

  [出處]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述而》)

  原指教人認識四方形的東西,舉出一個角就能類推另外三個角。后比喻從一件事類推而知道許多事情。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觸類旁通。

  2、為政方面

  孔子根據政治的需要,提倡道德政治,即“為政以德”的主張。他認為用道德來治理國家政事是極其重要的。如:

  【名正言順】

  [出處]“名不正則言不順。”(《子路》)

  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后指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多形容(做事、說話)理由正當而充分。

  【禍起蕭墻】

  [出處]“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季氏》)

  禍亂就發(fā)生在內部。

  【分崩離析】

  [出處]“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團、組織或x瓦解。

  【待價而沽】

  [出處]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子貢》)

  等有了好價錢再賣。比喻懷才待用。

  【欲速不達】

  [出處]“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路》)

  過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一言興邦】

  [出處]“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子路》)

  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盛。

  3、修養(yǎng)方面

  儒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倫理道德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道德的核心。以“仁”為中心的倫理道德觀是孔子一貫倡導的行為準則,是儒家學說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成為中華民族道德的主體,是人們遵循的普遍運用的行為準則。成語有:

  【見賢思齊】

  [出處]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見到好人就想學得跟他一樣。

  【擇善而從】

  [出處]“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保ā妒龆罚?/p>

  指采納正確的建議或選擇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實行。

  【三省吾身】

  [出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原指每日從多個方面檢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

  【當仁不讓】

  [出處]子曰:“當仁不讓于師。”(《衛(wèi)靈公》)

  原意是為了仁,不謙讓。現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擔起來,決不推讓。

  【殺身成仁】

  [出處]“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wèi)靈公》)

  原指不惜舍棄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犧牲自己生命,以維護正義事業(yè)。

  【文質彬彬】

  [出處]“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后形容人舉止文雅,態(tài)度從容。

  4、處事方面

  孔子理想的人生是將道德修養(yǎng)與“濟世”結合起來。孔子的人生觀為他的后代的儒學所繼承,以此逐漸形成“修身、齊家、治國、x天下”的處事原則和“內圣外王”的理想的人格模式。孔子認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不僅要遵循道德原則,還體現在處事要符合道德標準。如:

  【x之美】

  [出處]子曰:“君子x之美,不x之惡。小人反是。”(《顏淵》)

  原意是勉勵并幫助別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幫助別人實現其愿望,成全別人的好事的意思。

  【既往不咎】

  [出處]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

  對以往的錯誤、罪行不再責備、處分。

  【過猶不及】

  [出處]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先進》)

  做過了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

  【三思而行】

  [出處]“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長》)

  反復考慮后再做。

  【無所用心】

  [出處]“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陽貨》)

  沒有開動腦筋。比喻對什么事都不關心。

  【察言觀色】

  [出處]“察言而觀色。”(《顏淵》)

  琢磨、觀察別人言語、臉色來揣測其心思(以便相機行事)。

  5、感悟方面

  孔子認為天與人的生命及其意義是密切相關的,人應當像天那樣對待生命,對待一切事物做到“天人合一”,提倡進行“仁、義、禮、智、信”諸道德境界的修煉和陶冶。《論語》的一些闡述體現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及追求的境界,表現為:

  【后生可畏】

  [出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也!”(《子罕》)

  青年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過老一輩,他們是可敬畏的。

  【富貴浮云】

  [出處]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不義而富貴,對于我就像浮云那樣輕飄。比喻把金錢、地位看得很輕。

  【樂以忘憂】

  [出處]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述而》)

  快樂得忘了憂愁。

  【不亦樂乎】

  [出處]“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

  不也是很快樂嗎?原指心里很高興。現形容狀態(tài)、動作等達到極端、非常的程度。

  【望而生畏】

  [出處]“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堯曰》)

  《釋義》看到了就害怕。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13

  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

  2、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內有牙齒、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沒有消化作用也沒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暫時貯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質的作用。

  (4)小腸——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的起始部位為十二指腸)

  (5)大腸—-暫時貯存糞便,既沒有消化作用也沒有吸收作用。

  3、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質

  (3)腸腺——分泌腸液,腸液含有多種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種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5)肝臟——分泌膽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臟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臟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腸后與食物接觸。胃腺和腸腺位于消化道內。

  6、小腸中含有三種消化液:膽汁、胰液、腸液。

  7、適于小腸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特點:①小腸長5—6米②小腸內表面有環(huán)形皺壁

  ③皺壁表面有小腸絨毛

  8、淀粉、蛋白質、脂肪的消化情況

  淀粉:在口腔開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唾液、腸液、胰液,最終產物是葡萄糖。

  蛋白質:在胃開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胃液、腸液、胰液,最終產物是氨基酸。

  脂肪:在小腸開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腸液、膽汁、胰液,最終產物是甘油、脂肪酸。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14

  生物與環(huán)境

  1、說明生物和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系

  (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生物能進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生物能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都是由細胞構成。

  (2)生物和生物之間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2、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

  (1)生態(tài)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tài)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tài)系統。

  (2)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等

  生物部分:

  生產者: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消費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機物,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

  分解者:能夠把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供生產者重新利用

  (3)生態(tài)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tài)系統、草原生態(tài)系統、農田生態(tài)系統、海洋生態(tài)系統、城市生態(tài)系統、濕地生態(tài)系統、淡水生態(tài)系統等。

  生物圈是的生態(tài)系統。

  3、描述生態(tài)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1)食物鏈: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了食物鏈。

  如:草→兔→狼(寫食物鏈時注意:只能以生產者開始,以層消費者結束;箭頭指向捕食者。)數食物鏈時,要從起始端數起,每條食物鏈要數到底,不能漏數。

  (2)食物網:一個生態(tài)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

  計算食物鏈幾條(從植物開始算有幾個分支,分別算出每個分支有幾條,最后相加。)

  找出最長或最短的一條食物鏈并寫出來(注意箭頭方向)

  4、解釋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

  生態(tài)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有毒物質也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

  越靠近食物鏈的末端(營養(yǎng)級高)的生物數量越少,體內所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越靠近前端(營養(yǎng)級低)的生物數量越多,體內所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少。

  5、闡明生態(tài)系統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是有限的

  (1)生態(tài)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jié)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2)生態(tài)系統都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生態(tài)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自動調節(jié)能力就越強。生態(tài)系統靠自身的調節(jié)能力維持相對穩(wěn)定,但是這種調節(jié)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人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擾超過了這種限度時,生態(tài)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15

  人體的呼吸

  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呼吸道的組成: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

  鼻腔:鼻毛:過濾空氣;黏液:潤濕空氣;毛細血管:溫暖空氣。

  咽: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喉:有會厭軟骨和聲帶。會厭軟骨,呼吸時打開,使空氣暢通無阻;吞咽時蓋住喉口,使食物進入食道;聲帶通過振動可發(fā)音。

  氣管和支氣管:內部有纖毛,纖毛上面覆蓋著黏液,黏液可以粘附灰塵和細菌,隨著纖毛的擺動,將粘著灰塵和細菌黏液推向咽部,形成痰。

  呼吸道:作用: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氣體。

  呼吸系統:肺:氣體交換的場所。

  (2)肺

  ①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

  ②結構:由無數個肺泡構成,肺泡外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于氣體交換。

  ③功能:氣體交換。

  2、發(fā)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呼吸的實質:肌縮胸擴氧氣來,肌張胸縮廢氣去。

  吸氣:呼吸肌收縮(膈肌下降)、胸廓增大、肺內氣壓減小、氣體進入肺部。

  呼氣:呼吸肌舒張(膈肌上升)、胸廓減小、肺內氣壓增大、氣體排出肺部。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相關文章: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08-14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01-11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8篇08-14

中考生物復習資料(15篇)01-11

初中生物復習資料07-30

初中生物復習資料01-18

初中生物復習資料13篇01-18

初中生物復習資料(13篇)01-18

初中生物復習資料集合13篇01-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怡红院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 中文黄色片 | 手机看高清特黄a大片 | 天天综合天天看夜夜添狠狠玩 |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扒开双腿 | 免费成人黄色片 | 天堂va欧美va亚洲va国产 |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9免费在线视频 | 欧美高清国产在线观看 | 人成18亚洲资源在线 | 黄色毛片网站 | 99在线热播精品免费 | 欧美日韩第一区 | 天天操天天曰 | 欧美黑人粗暴另类多交 | 新版天堂资源中文在线 | www.深夜福利| 亚洲h在线观看 |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色在线 | 久久www视频 |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福利国产 | 成人午夜动漫在线观看 | 日韩二三区 | 日韩综合在线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 动漫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激情丁香网 |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黄网在线播放高清 | 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 免费在线成人 |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 天天干人人干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 | 日本高清影院 |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 天天干天天拍天天射天天添天天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