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讀后感合集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圍城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圍城讀后感1
一本好書是經得起時間的磨礪的,《圍城》就是那本經得起時間磨礪的好書,它于一九四七年在上海初印,一九八零年重印,然后到現在,一直受到讀者們的喜愛。《圍城》這本書我也是剛剛讀完不久,但我對這本書的感受特別深。
本書以方鴻漸為線索,來表現世間百態。人物的描寫十分的精致,不同的群體表現出不一樣的為人處世的方法,很具有諷刺意義。我們都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我們都活在“圍城”里,同時又活在“圍城”外。永遠達不到的是目標,永遠滿足不了的是欲望。我相信我們每一次讀它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五年后看它是新的,十年后看它還是新的,一百年后看依然是新的。《圍城》就是如此。
楊絳先生其實早已概括出了《圍城》的精髓: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是啊,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當我們上小學,上中學的時候,我們都盼望著上大學,因為上了大學就沒有人逼著我們去做作業了;就沒有人阻止我們干著干那了;我們會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以做我們想做的事情;我們可以光明正大的跟自己喜歡的異性交往;我們還可以去我們想去的地方……
太多太多的誘惑誘使著我們快點長大。可是當我們真正上了大學,我們才領悟到事實不是這樣的,入學的新鮮感過后,我們開始變得越來越頹廢了,我們開始上課玩手機,逃課,整天把自己關在宿舍里打游戲,宿舍門都不想邁出一步,漸漸地我們迷失了自己。
圍城讀后感2
《圍城》中,方鴻漸作為錢鐘書筆下的一號男主角,自然是占據了很大的筆墨。錢鐘書寫這本書花了大量的時間,里面的語言犀利刻薄,特別是各種比喻,對人性的諷刺可謂是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其實,志大才疏,懦弱,愛面子,不通人情世故,自認為聰明卻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這些都可以用在他身上。要說他真實得可愛,卻也不然,有時也是虛偽的`。然而,在作品里,是一個女性“千方百計想要嫁”的人。可能真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而正好愛他棵青菜的人都集中在那里了。據說方鴻漸身上有錢鐘書自己的影子,呵呵,這就不好說了。
我想,他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一個人呢?也像寫作一樣刻薄嗎?一般不會這樣表現吧。聽說過一個小故事,經常有人向他借錢,他總是借給別人所要求的一半,而不要求別人歸還。我向來認為,刻薄的人是可以裝成厚道的,而厚道的人是無法刻薄的。從他的書來看,這種刻薄是他的本性,而不是為了寫書而刻意這樣做的。而他對借貸者的這種做法,也是刻薄的天性被掩蓋在厚道的外衣下的表現。但是,好的作品是需要這種刻薄的。都像溫吞水一樣,那就沒意思了。
看到他們一行人開始去往三閭大學的旅程,是故事最精彩的部分。給讀者的感覺是物質食糧的誘惑超過了精神食糧。非常值得一看!
圍城讀后感3
讀了《圍城》這本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書中的主人公方鴻漸了。方鴻漸這個人,在錢鐘書的筆下似乎是一個除了會點舞文弄墨、卻有百般缺點、一無是處的人。他的文憑是買來的`,志大才疏、胸無點墨、性格軟弱又好強要面子。在和朋友的交往中,表現出假裝清高、不通人情世故,有時還很虛偽。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給了我深深的印象。他做事小心、對愛情執著,有時候往往透著一些可愛。
在學業上,出國留學的他居然沒有取得文憑,他居然花錢買張假的,這里就體現出他的可愛來。既然作假,國內又很難被查出,自己卻還是擔驚受怕,怕被發現。好像是一個偷吃了蜂蜜的孩子,怕被母親發現。
在愛情上,方鴻漸也透出他的可愛來。他同時和三個女性交往,既愛這個,又喜歡那個。后來結婚后,居然發出談戀愛無用的感慨。事業上,方鴻漸是不得志的。處處是別人的棋子,可是方鴻漸卻無奈接受,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卻沒有放棄,表現出堅持的可愛來。
看《圍城》這本書的過程中,里面的幽默、諷刺的用語給了我歡樂;看完后,對主人公方鴻漸的悲劇有深深的感慨。
圍城讀后感4
印象中,好象有人說“《圍城》什么都有,就是沒有小說!”。對于什么是小說,怎樣才稱得上是小說,我不敢至喙,但我記得古人曾說過“文無定法”,不知“文”是否包括小說在內?就算不包括,套在小說上,行是不行?被譽為現代文學奠基人的卡夫卡,在他的《變形記》開頭就是“一天早上,格里高從不安的夢中醒來,發現自已在床變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蟲。”你看,小說,原來還可以這樣寫!
再往深一層想,也許這句許真的說對了,說《圍城》是一本小說,倒不如說是一本充滿睿智的書更適合。小說,一般都是通過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達思想,但本不是所有的小說都能給人啟迪,能讓讀者省視自已的靈魂。《圍城》就具有這樣一種“功能”,它象一面鏡子,照鏡的不是人,是一個個赤裸的靈魂,映出了人性的種。種美和丑!“什么都有”,就算不能等同包羅萬有,但至小是能反映出人生百態。光停留在反映人生百態上面,也不失為一部很好的作品,但還不算是智慧的書。智慧的'書,作者必須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俯視人生,穿透種。種表象,直達人性和靈魂的深處,并能一針見血,入木三分地作展示,給人啟迪。我真的很驚詫,驚詫于錢先生有這種洞若觀火的本事,對人性的理解,人情百態的觀察,細膩和深刻得讓人難以致信。
這本書太好了!
圍城讀后感5
我喜歡讀《圍城》是因為在錢鐘書老先生的筆下淋漓盡致地人們在圍城下內心的欲望與掙扎,我們不斷地追求以及追求到成功后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其間交織著我們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別說你沒有這樣的掙扎,只要活著,我們都有七情六欲和理智煎熬。
雖說《圍城》中引用了英國的一句話“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去;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其實《圍城》只是以婚姻為引,牽扯出人生萬事的茫然。更好的理解是法國人類似的說法,“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內的人想逃出來。”
身邊不乏大齡單身女孩,他們無比羨慕結婚生子,幾乎每天都在相親,看多了反而麻木了,已經找不到一見鐘情的感覺。每次聊天,我都會說干嘛那么著急把自己嫁出去呢?等待一個愛你的人,等待那份心跳的喜悅。等待或許漫長,但在這個屬于自己的時間里我們才能自由,才能始終如一地愛自己,因為當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你的愛就不能完全屬于自己。
光鮮的外表,多彩的生活總會讓人羨慕,于是我們不斷地努力,終于有一天夢想成真的時候又發現原來不過如此。其實最精彩的體驗都是在追求的過程中,如同男人追求女人,當他了解并獲得女人全部的時候,女人就沒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讓男人義無反顧地追求。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很骨感。圍城是人們在心中自己筑成的,快樂與不快樂皆在于翻越城墻之上。
圍城讀后感6
利用閑暇時間終于把一直想看的《圍城》讀完了。或許是正好處于這一年齡段的緣故,讀完后也有了些許感悟。
首先,那些受舊社會封建壓迫的知識青年們是同現代人一樣對生活充滿激情與向往的,他們敢愛敢恨、敢作敢為。同時,他們也同現代人一般具有一些丑惡的東西,他們自私自利、冷漠。他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城中為自己的利益運籌帷幄……其次,正如書中的.經典語句所述“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無非是好奇心的驅使,但當進入城中,發現城中無盡的束縛、無窮的壓力,便會馬上轉向下一座城。周而復始,人們永遠在各個城中徘徊而且樂此不疲,又何求當時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從而人們只能悲傷得在城中度完一生,終究難以擺脫命運的束縛,也著實使人感傷。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的城也當由自己來規劃。我們既不能一心想著沖出圍城,我行我素,也不能完全受制于命運的擺布。反而該用心經營自己的城,讓城變得美麗、幸福和快樂,但當別人進入自己的城便不愿再出去。
全書語言詼諧幽默,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深刻揭示了當時社會風氣的污濁,對人性的丑惡、虛榮進行強烈的批判,全書對人物的描寫惟妙惟肖,僅用只言片語便將人物性格刻畫的清晰可見,使人物活靈活現的呈現在讀者眼前。全書蘊含哲理深刻,值得我們去感悟、去體會、去深思。
圍城讀后感7
早就曉得《圍城》是一部現代文學經典小說,說的是無關男女婚姻的事,書中最經典的便是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里的人想進去,城外的人想進去。第一次懂得《圍城》,曉得有這么一本書,曉得中國文學史上有位叫錢鐘書的作家,是年老保舉了錢鐘書的《圍城》,其他的就不怎么記患了。不知其時是由于何緣故原由居然未讀。如今想來真是惋惜啊!說到錢鐘書,我感到有點對不起他老人家,由于我不停把他和錢學森搞混雜。如今想起來感到其時是何等的稚子和蒙昧,一名是現代聞名的學者,作家,而一名是導彈之父,聞名科學家。
我一貫不太愛好讀長篇小說,這大概跟我的脾氣無干系,總感到太長了,沒耐煩看上來,日常平凡也只看些短篇或微型小說。這能夠與我常常愛好寫些器械無關,我寫的`最多的莫過于一些心境雜文了。我想當初,假如多看些書,尤其是那些經典名著,其時我的作文修為能夠更高一些。我不停不看長篇小說,直到這個寒假,正好媽媽從黌舍帶了本《圍城》,我余暇之余就拜讀起幾年前本該早就讀了的《圍城》,并一口吻讀完了。實在上彀的時刻,曾看過《圍城》,其時也只是在上彀時斷斷續續讀過,不外不知怎么,也不知為何,后來就沒有讀上來,以是直到這個寒假我不算真正讀過一部小說。只管曩昔也曾翻閱過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如梭的《懺悔錄》、錢鐘書的《圍城》,但我以為這個寒假所讀的《圍城》,才是我真正意義上讀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圍城讀后感8
什么是最明智的讀書方式?
假使你只是把它定義為閱讀幾本暢銷圖書,或是把自己關在自己的書房里閱讀做個安靜的美男(女)子,那或許太過粗暴咯;而真正的文藝青年就應該對自己讀過的每本書都有著自己的見解,也更應該廣泛閱讀各類的圖書,參加各類的精品讀書會,大膽分享自己的思考,享受思維碰撞的樂趣,就像本次讀書會的《圍城》,嘻嘻。
《圍城》是錢鐘書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創作始于1944年,1946年完稿,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印制發行。該書是錢鐘書“錙銖積累”而成的,小說從他熟悉的時代、地域以及社會階層取材。但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節全屬虛構。盡管某幾個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卻都子虛烏有;某些情節略具真實,人物卻全屬捏造。而男主角方鴻漸則是取材于兩個親戚:一個志大才疏,常滿腹牢騷;一個狂妄自大,愛自吹自唱。兩人都讀過《圍城》,但是誰也沒自認是方鴻漸,因為他們從未有方鴻漸的經歷。故事則主要是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
就像錢鐘書先生在書中寫到“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愿望不都如此。”本周HOME書房、仙人掌閱讀沙龍將攜手各位城里城外的人一起沖進來沖出去,漫談你心里的那座城,追憶學人錢鐘書先生。
圍城讀后感9
早就知道《圍城》是一部現代文學經典小說,說的是有關男女婚姻的事,書中最經典的就是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里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第一次了解《圍城》,知道有這么一本書,知道中國文學史上有位叫錢鐘書的作家,是大哥推薦了錢鐘書的.《圍城》,其他的就不怎么記得了。不知那時是因為什么原因竟然未讀。現在想來真是可惜啊!說到錢鐘書,我覺得有點對不起他老人家,因為我一直把他和錢學森搞混淆。現在想起來覺得當時是多么的幼稚和無知,一位是當代著名的學者,作家,而一位是”導彈之父“,著名科學家。
我一向不太喜歡讀長篇小說,這也許跟我的性格有關系,總覺得太長了,沒耐心看下去,平時也只看些短篇或微型小說。這可能與我經常喜歡寫些東西有關,我寫的最多的莫過于一些心情雜文了。我想當初,如果多看些書,尤其是那些經典名著,那時我的作文修為可能更高一些。我一直不看長篇小說,直到這個暑假,恰好妹妹從學校帶了本《圍城》,我空閑之余就拜讀起幾年前本該早就讀了的《圍城》,并一口氣讀完了。其實上網的時候,曾看過《圍城》,那時也只是在上網時斷斷續續讀過,不過不知怎么,也不知為什么,后來就沒有讀下去,所以直到這個暑假我不算真正讀過一部小說。盡管以前也曾翻閱過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如梭的《懺悔錄》、錢鐘書的《圍城》,但我以為這個暑假所讀的《圍城》,才是我真正意義上讀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美永存!
圍城讀后感10
這段時間,一口氣讀完了錢鐘書的《圍城》。覺得書中最經典的句子,莫過如描述婚姻仿佛是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
《圍城》的故事背景是1937年抗戰初期動蕩不安的中國社會,故事中的主人翁方鴻漸的婚姻、愛情、生活、事業就象當時社會環境,處處不如人意。
但現實生活中,婚姻圍城內外在困擾著人們。就說圍城內的人們吧,整天抱怨婚姻不幸,“老婆別人的好”、“別人的丈夫才象男人”這些思想的人隨處可見。更有甚者老婆之外養著二奶、三奶、四奶,特別是有些貪官,情人幾十個。
再說圍城外的人們吧,有好多人都想快點沖進城里,可是礙于房呀、車呀、錢呀,不得不望城興嘆,止步于城外。于是乎有些叛逆者,用“裸婚”來宣泄。可笑的是有的人把“11.11.11”光棍節看得非常神圣,大搞相親會,還打出“非誠勿擾”的標語;許許多多的年輕人專門選這天登記結婚,差點把圍城的大門擠破。
總之,《圍城》里的方鴻漸也好,現如今的人們也好,對待婚姻要好自為之。
圍城讀后感11
有一些流傳甚廣的經典作品,由于這樣那樣的緣由,形成了一種先入為主的感知甚至偏見,那便幾乎再也不去閱讀或沒有意愿閱讀了。直到一天,突然翻開,讀罷,發現全書所述所講與讀前印象完全風馬牛不相及,書的內容是那么或深刻,或有趣,或文筆優美深厚,令人有一種深深的感知上的錯落感,也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老舍的《駱駝祥子》,和錢鐘書的這本《圍城》,帶給我的正是以上的種種感觸。
錢鐘書的這本書,文筆細膩精煉,對人物的刻畫和心理描寫十分突出,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錢老做比喻、打比方的深厚功力了,文中處處可見錢老那精妙絕倫的比喻了,令人十分嘆服。
所謂圍城,我的理解是,婚姻是一座圍城,工作是一座圍城,朋友是一座圍城,家庭是一座圍城,處處皆是圍城,有人的`地方便有圍城,這世上的人,都逃不出圍城的圈圈。總結一句就是,人生就是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里面的人想出去”,不過是人生的圈圈里,對于不一樣人生的渴望和躁動罷了。
因此,不管你的圍城是痛苦,還是快樂,愿意留在原地,還是渴求外面圍城的生活,我們都應當讓自己處于一種開放的狀態之下,只管去嘗試,只管去體驗,最終呢,套用沃爾什的觀點來說便是:經驗生命中的一切,最終成為我們自己。
因為,如果心里沒有圍城,這個世界上便也不存在什么圍城了。
圍城讀后感12
一直以來很想拜讀錢鐘書先生的《圍城》,苦與沒有時間,寒假期間,終于花上時間,認認真真地把這書看完了。我總以為這類大師級人物的書,應該是很有深度的。但看完之后,總覺得有些悶,一種讓人說不出來的滋味。并且夾雜著些許的無奈。
記得以前在網上看到過對錢先生這本書這樣的一段評價,大意是書中某些場景,某些對話,是你非得深思之后才能忍俊不禁了。對當時這個社會的深刻譏諷,我想如果在古代,錢先生一定是位兩袖清風,脫離世俗的文人。書中令我忍俊不禁的地方實在是太多,我就舉一個例子吧。這個場景是描寫蘇文紈和曹元朗的婚禮場面和二人的窘態,更是把兩位的表情描寫的唯妙唯肖,曹元朗穿了黑呢禮服,忙得滿頭是汗…我只怕他整個胖身體全化在汗里,象洋蠟燭化成一灘油。蘇小姐也緊張難看…新郎新娘臉哭不出笑不出的表情,全不像在干喜事,倒像——不,不像上斷頭臺,是了,是了,像公共場所“謹防扒手”牌子下面那些積犯相懲的表情。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很值得去讀一下的書,書中對真實社會的.描寫實在恰當。也反應了人們對真實社會的無奈。“城外的人想進來,城里的人想出去。”恐怕是最能形容這本書的句子了吧。
圍城讀后感13
去年暑假,我就看過電視劇《圍城》,當時還是被里面的一些情節吸引了,引起了我讀《圍城》原著的好奇心,只是一直沒有時間,手頭也沒有這本書。直到這個暑假,我從朋友那里借來這本書后,才慢慢讀著。
讀了這本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書中的主人公方鴻漸了。方鴻漸這個人,在錢鐘書的筆下似乎是一個除了會點舞文弄墨、缺有百般缺點、一無是處的人。他的`文憑是買來的,志大才疏、胸無點墨、性格軟弱又好強要面子。在和朋友的交往中,表現出假裝清高、不通人情世故,有時還很虛偽。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給了我深深的印象。他做事小心、對愛情執著,有時候往往透著一些可愛。
在學業上,出國留學的他居然沒有取得文憑,他居然花錢買張假的,這里就體現出他的可愛來。既然作假,國內又很難被查出,自己卻還是擔驚受怕,怕被發現。好像是一個
偷吃了蜂蜜的孩子,怕被母親發現。
在愛情上,方鴻漸也透出他的可愛來。他同事和三個女性交往,既愛這個,又喜歡那個。后來結婚后,居然發出談戀愛無用的感慨。事業上,方鴻漸是不得志的。處處是別人的棋子,可是方鴻漸卻無奈接受,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卻沒有放棄,表現出堅持的可愛來。
看《圍成》這本書的過程中,里面的幽默、諷刺的用語給了我歡樂;看完后,對主人公方鴻漸的悲劇有深深的感慨。
圍城讀后感14
周圍有許多書友推薦《圍城》,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是因為書中所表達的意思經久不衰并沒有因時間而發生改變。在當今時代閱讀的我,仍然覺得受益匪淺,因為好東西不用你去記,它自會留下很深的印象。
“婚姻的圍城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圍城,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無論是學業的圍城還是婚姻的'圍城,一旦做出選擇就不要后悔。
可是每一個破碎的片段,在它本電臺廣播的節目里,有上文下文,并非胡鬧。你只要認定一個電臺聽下去,就了解它的意義。我們彼此往來也如此,相知不深的陌生人。
書中的方鴻漸是不求上進只想隨波逐流地過日子的人,他既志大才疏愛又愛自吹自擂,不得不說錢鐘書先生刻畫的人物很形象,里面描寫的細節現在回想起來都忍俊不禁啊。
而孫柔嘉則是很有心計的一個女人,書里描寫著她一步一步引方鴻漸入局也是一大看點,她最大的成功是嫁給了方鴻漸,最大的失敗也是嫁了方鴻漸。
我比較喜歡趙辛楣的角色,對愛情,年少愛上蘇文紈,即使不愛了也不會在背后說不好的話,淺淺揭過,對朋友,他很講義氣也很會做人,于工作,他的能力強,在事業方面是個人才,我比較欣賞他的一個點,知世故而不世故。
圍城讀后感15
《圍城》書名顧名思義,城被包圍起來。被包圍的城里有家庭,各種人口,有物品,有人精神的愿望。城,小而言之是一個城市,大而言之是社會。圍城體現城內人與物,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
但城絕不是一個固定的地點,由于人精神的愿望在追求理想中,人在不同夢想的城市輾轉。跨越種族國籍,為了各自不同的夢想走入各自神往的城市。
有城墻房屋街道,有人群商場各種機構與場所之地謂城。但也有無形的城,功名利祿之地,親情友愛之所,愛情婚戀之鄉,謂之另一種城。精神上的城鄉,靈魂上前進之地。
人們奔這個地方前去,學習,工作,交友,戀愛,以期在各個理想之城實現。有自己在城里安身立命,理想在城里扎根。能像將軍攻城掠地,突破一處處城池,成為勝利之者。
但一番孫猴子上山學藝連蹦帶跳,以為會了七十二變下來。一入人群之中,卻是最難攻的是人心,不是學習,事業,而是人與人相處之難。在人心之城,所有美麗的夢想如高天的云彩,美而抓不住。天空有烏云,有閃電,有雷雨,使頭頂的天空不是永遠光明與寧靜。云怎么變幻形狀裹不住月亮,月亮圓了又缺。在香桂的.枝頭,飄然而落。情泛傷,人難做。仰望大海的豪情變得低在塵埃里。以低姿態在城市生存,帆降落似的靠岸,以跳動的眼前的彼岸生活。又似流水翻動不止。
人生存難,生活更難。為了種種目標入城,掙扎一番,在精神物質的城里不堪,又想出城。沖出種種欲望之城。
【圍城讀后感】相關文章:
《圍城》有感04-29
《圍城》閱讀感想10-10
圍城閱讀感想10-10
《圍城》讀后感09-13
《圍城》 讀后感02-28
圍城讀后感01-13
圍城讀書筆記08-28
《圍城》讀書筆記03-04
《圍城》讀書筆記12-02
關于圍城的讀后感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