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国产毛片久久国产-一级视频在线-一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初中歷史教學設計

時間:2023-02-15 15:30:11 歷史 我要投稿

關于初中歷史教學設計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初中歷史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初中歷史教學設計5篇

關于初中歷史教學設計1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中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要求]

  1、開動腦筋,解放思想,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2、觀點鮮明,論據充分,史論結合,有理有據;

  3、不同觀點的交鋒要以理服人,要講究辯論的技巧。

  [課時]

  1課時

  [課型]

  活動課

  [方式與方法]

  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授課過程]

  活動:成語故事表演

  【找一找】

  1.從課文或參考書中找出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列出目錄。

  2.選出你們最喜歡的一則成語故事。

  【演一演】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

  (1)寫故事稿。

  (2)飾演故事中A、B、C……角。

  (3)盡量想辦法準備一些輔助性的道具(注意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生活習俗、服裝等,請參考課文插圖)。

  2.各小組代表在全班擂臺賽上演講各自準備的成語故事。

  【議一議】

  1.談談你參與活動的感想。

  2.從你飾演的人物的立場、角度談談對所演講的歷史故事的看法。

  3.這則故事變為成語,流傳至今,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呢?

  【評一評】

  各組最精彩的地方有哪些?(以鼓勵為主,讓所有的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

關于初中歷史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學生學習課文之前,指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中的相關片斷,以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赤壁之戰中,東吳獲勝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理清課文的條理。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查找自己喜歡的《三國演義》中的小故事,開三國故事會。

  教學重點:

  了解赤壁之戰的全過程,并從中悟出赤壁一戰勝與負的根本原因。查找自己喜歡的《三國演義》中的小故事,開三國故事會。

  教學難點:

  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構想:

  在教學中重點理清課文的條理,抓好預習檢查,使學生初步了解交戰雙方是哪些人;戰役發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起因是什么,經過怎樣,結果如何,然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教學準備:

  投影片、錄音帶、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理順課文條理,引導學生逐段深入學習。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板書課題

  2、揭示課題:我們今天要學習《赤壁之戰》,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縣西赤磯山。據歷史記載,東吳的孫權以三萬大軍打敗了曹操的八十萬大軍,孫權是怎樣打敗曹操的,他為什么能打敗曹操,學習了課文,我們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了解背景。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1)看看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交戰雙方是哪些人?

  (3)交戰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

  2、回答問題:(引導學生根據所知《三國演義》的故事進行回答)

  3、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4、默讀課文,想想赤壁一戰的過程,開始怎樣,后來怎樣,結果怎樣,然后給課文分段。

  5、討論分段。(按戰役的起因、戰前準備、戰役經過及結果來劃分段落。)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

  (2)理解“調兵遣將”,周瑜為什么要調兵遣將?

  (3)讓學生談談對“隔岸相對”的理解。

  (4)說說這段話講了什么?(赤壁一戰的起因。)

  2、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2)示投影:說說你對周瑜說火攻是個好主意的看法?

  3、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

  (2)火攻這一仗是怎樣開始的?默讀五、六、七自然段,討論了解:a、文中幾次提到“東南風”?劃出有關的句子。b、指名讀一讀為什么要在“東南風很急”的情況下來進攻?c、讀一讀曹操的表現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一仗是怎樣開始的?

  (3)火攻這一仗是怎樣進行的?學生默讀思考。

  (4)火攻一戰的結局是怎樣的?引導學生讀課文十、十一自然段。討論理解:a、理解“鑼鼓震天”“丟盔棄甲”。b、說說曹操逃跑的原因

  (5)總結段意,這段話講了什么?

  四、讀透課文,教師小結

  作業設計:

  1、熟讀課文。

  2、預習“思考、練習”第二題。

  3、把今天學過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并和他們討論孫權、曹操輸贏的.原因。

  板書設計:

  戰役的起因:南下,奪取江南的地方

  赤壁之戰戰役的準備:鐵鎖連船、準備火攻

  戰役的過程:假投降、火燒曹營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課文,理清課文條理,領會作者是怎樣圍繞文章中心一層層表達思想感情的。準備開三國故事會。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周瑜、黃蓋是怎樣用火攻打敗曹軍的。(板書課題)

  2、請學生簡要說說火攻一戰的過程。

  二、領會文章的中心。

  1、在赤壁之戰中,東吳以三萬軍隊打敗了號稱八十萬的曹軍,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這以少勝多的原因是什么?

  2、學生討論回答。

  (1)周瑜:知己知彼,揚長避短

  (2)曹操:驕傲輕敵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從這篇課文中,你明白了什么?在學習上,對你有什么用處?(多請幾名同學說一說)

  三、開三國故事會。

  1、分小組準備故事會材料。

  2、組織小評委,推選主持人。

  3、開三國故事會。

  4、評委給每個小組打分,給優勝小組頒發獎狀。

  四、教師總結

  作業設計:

  1、把你今天在課堂上得到的知識講給家長聽。

  2、聯系實際談談你有什么收獲。

  3、預習《田忌賽馬》。

  板書設計

  赤壁之戰

  東吳:知己知彼,揚長避短

  勝敗原因

  曹操:驕傲輕敵

關于初中歷史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蒙古滅西夏與金的原因,講述蒙古滅西夏與金的過程,理解蒙古滅西夏與金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提高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認識統一是歷史發展的潮流。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蒙古滅西夏與金的過程。

  【難點】

  蒙古滅西夏與金的意義。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導入法。

  教師展示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詩詞,并提出問題:詩詞中有這樣一句“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描寫了我國古代杰出的歷史人物,其中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績有什么呢?學生回答:統一了蒙古。接著教師追問:在此之后蒙古又展開了哪些戰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從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原因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之前所學思考:面對蒙古草原分裂割據的局面,成吉思汗做出了怎樣的舉動?

  學生回答:1206年,鐵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了蒙古政權,同時被擁立為大汗。

  教師追問: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草原之后,如何使蒙古族發展壯大的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草原后,建立了軍事、行政和生產相結合的制度,把蒙古人按編制組織起來,平時生產,戰時出征;組建了一支有一萬人的護衛部隊;建立了司法機構;創制蒙古文字。

  (二)過程

  教師出示《蒙古滅西夏與金》的示意圖,并提問:隨著時間的發展,蒙古統一全國的條件漸漸成熟,那么蒙古統一全國的過程是怎樣的.呢?

  學生回答:成吉思汗首先率領蒙古軍隊進攻西夏,1227年西夏滅亡。之后蒙古和南宋結盟,南北夾擊金朝,1234年,蒙古滅金。

  教師補充講解:在成吉思汗率軍進攻西夏時,在六盤山去世,西夏與金均是成吉思汗的繼承者所滅

  教師追問:在蒙古滅西夏與金的過程中,西夏、金、南宋又是怎么做的?

  學生結合教材回答:西夏向金求救,但由于西夏曾與金交惡,金朝拒絕支援西夏。南宋不顧北宋滅亡的教訓,與蒙古聯合夾擊金朝,導致金朝滅亡。

  教師繼續提問:這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唇亡齒寒,做事目光要遠大,不要局限于當前的利益。

  (三)意義

  教師展示《蒙古滅西夏和金之后的形勢圖》,并提問:蒙古滅西夏和金的歷史意義何在?請同學們以歷史小組為單位,進行5分鐘的討論,之后派小組代表回答。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金朝滅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對峙的局面形成。蒙古軍隊南下進攻南宋,雙方之間的戰爭前后持續了40多年。

  教師展示史料,并提問:面對強大的蒙古,為何南宋遲遲未能攻下,請結合史料及所學談談你的認識?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1.蒙古善用騎兵,但宋軍善于守城戰和水戰,宋軍可根據地理形勢對抗蒙軍。

  2.南宋軍民的頑強抵抗,使得蒙軍損兵折將。

  3.宋朝人口數量龐大,故和蒙軍保持了長久的對峙局面。

  環節三: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請學生擔任小老師帶領學生共同復習本節課所學。

  作業:成吉思汗的繼任者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他建國后的措施有哪些?課下搜集資料,下節課交流討論。

  四、板書設計

關于初中歷史教學設計4

  一、學習目標:

  ㈠內容標準:說出史記的作者和體例。

  ㈡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能夠知道《史記》的作者、體裁和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借助實例,分析佛教、道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司馬遷與《史記》學習,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治史態度和嚴謹治學的品格。

  二、要點分析:

  1、重點:佛教的傳入、司馬遷和《史記》

  2、難點:宗教的本質及其復雜的作用。

  三、教學方法:

  教法:問題導學法;學法:識圖學習法、討論法、史料分析法。

  四、教學手段:

  《佛教傳入路線圖》等圖片資料、多媒體演示文稿、專題網站學習。

  五、教學過程:

  ㈠問題引入:你聽說過佛陀入夢和白馬馱經的故事嗎?讓我們在故事的交流中走進那段歷史吧,由此引入教學。

  ㈡教材分析:

  一、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起:

  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起是秦漢文化史中思想史的重要內容。在宗教知識的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

  1、佛教的傳入:

  ⑴佛教傳入中國:

  佛教是公元前6世紀在古代印度創立的。佛教是經絲綢之路傳入的。

  ⑵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第一、識讀插圖《白馬寺》:

  學習方式:問題識圖與閱讀。通過多媒體展示交流相關的圖片、圖畫和視頻資料;演出課本劇,等等。使學生了解:漢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經求佛是佛教在中國早期傳播的重要事件。白馬寺被譽為中國第一佛寺。

  第二、佛教宣傳的基本思想:

  討論:佛教為什么能夠進入思想相對封閉的中國?本質是什么?

  借助具體事例,對佛教的思想進行討論分析,形成認識:佛教宣揚忍耐順從的消極的人生觀,在當時對于維護社會秩序比較有利,符合統治階級的愿望。因此,封建統治者大力提倡和扶植佛教。極度的社會苦難,使廣大民眾方面看不到解脫的希望,只能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謂來世的幸福。所以,佛教對于廣大民眾也產生了吸引力。所以,佛教的本質是麻痹廣大民眾的精神鴉片。

  ⑶佛教對中國文化發展的影響:(作分層學習)

  A級:知道佛教的傳播,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深遠影響。B級:舉出一兩個典型事例,如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等,說明佛教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2、道教的興起:

  了解思想源泉主要是黃老學說和巫術,興起于東漢時期唯一植根于中國本土的民族宗教。

  二、司馬遷和《史記》:

  1、補償教學:教師進行史書體例解說,幫助學生了解紀傳體與編年體、通史與斷代史的含義。

  2、活動學習:學生閱讀教材中有關司馬遷的生平材料;查找教材及相關書籍中有關《史記》的材料。

  3、討論交流:⑴司馬遷撰寫《史記》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我們應該學習他怎樣的治學和治史態度?⑵《史記》被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為什么?!其重要價值的在哪里?

  學生分小組進行問題討論,形成初步認識;每一小組派出代表發言,其余同學補充,進行觀點交流,形成共同認識:

  4、觀點認識:

  ⑴我們應該學習司馬遷實事求是的治史態度和嚴謹治學的品格。

  ⑵《史記》被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結論: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與史學著作。

  四、轟動世界的秦兵馬俑:

  1、學生解說:介紹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情況。說明它的.發現轟動了全國,引起了世界的矚目,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學生自己交流世界七大奇跡的資料。)

  2、資料展示:展示秦始皇陵兵馬俑,使學生感受到地下軍陣的壯觀,并通過語言描述出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㈢鞏固小節:

  對教材中的動腦筋問題:劉邦夫人逃入尼姑庵躲避戰亂的故事,引導學生通過歷史時間作辨析:

  劉邦夫人逃入尼姑庵躲避戰亂:約在秦末農民起義時,

  (前209年——前202年);尼姑庵的出現:最早應在張騫通西域后

  (約前138年——前119年)二者相距近1個世紀,是電視劇編導

  人員弄錯了。

  ㈣學習檢測:

  ⒈選擇:佛教和道教在傳播過程中受到統治階級的提倡和利用,其共同的特點是

  A.其宣傳的內容都麻醉人民的思想

  B.都認為忍受苦難就能進入不生不滅的最高境界

  C.都主張修身養性,以求得道成仙

  D.都宣揚放棄欲望就可以擺脫生死輪回

  ⒉名言賞析: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是誰的名言?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怎樣?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我們應向他學習什么?

  ⒊請你解說:西安秦兵馬俑博物館請作一日解說員,請你把自己設計的解說詞寫出。

關于初中歷史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西晉的建立、西晉統一全國以及八王之亂的基本史實;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情況和北方十六國建立的背景。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了解西晉的治國方略,分析八王之亂的原因;(2)識讀《西晉內遷少數民族分布圖》,獲取有效歷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分析西晉統一全國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這一時期在我國歷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認識到歷史上各民族人民在進一步的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書寫中華民族的歷史新篇章。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西晉的建立;八王之亂。

  教學難點: 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的影響;西晉滅亡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以復習導入

  (二)講授新課

  教師出示兩則材料

  教師出示一幅地圖

  教師:學生閱讀教材第一目內容,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1)魏蜀吳三國滅亡的順序是怎樣的?

  (2)西晉建立的時間,建立者和都城。

  (3)西晉建立后為維護統治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學生看書回答,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一、西晉的建立

  1、三國滅亡順序

  (1)263年,魏滅蜀;

  (2)266年,西晉建立,魏國滅亡;

  (3)280年,西晉滅吳,吳國亡。

  成語典故:樂不思蜀(后主劉禪)

  教師講解: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三國志·蜀書·后主傳》

  教師出示圖片《三國盡歸司馬氏》

  2、西晉的建立

  (1)時 間:266年,

  (2)開國皇帝:司馬炎(晉武帝)

  (3)國 號:國號晉,史稱西晉

  (4)都 城:洛陽

  3、統一:280年,西晉滅吳,統一全國。

  教師講解:

  4、統治措施:西晉時期盛行豪門政治,制定了一系列優待大地主大貴族的政策。

  教師講解:石崇、王愷斗富故事

  石崇王愷比富,是西晉時期的一個歷史事件。晉武帝統一全國后,志滿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里。在他帶頭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擺闊氣當作體面的事。在京都洛陽,當時有三個出名的大富豪:一個是掌管禁衛軍的中護軍羊琇,一個是晉武帝的舅父、后將軍王愷,還有一個是散騎常侍石崇。石崇、王愷相互攀比財富奢侈程度,令人張目!

  二、八王之亂

  教師:學生閱讀教材第二目內容,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1)八王之亂發生的背景是什么?

  (2)八王之亂造成的社會影響是什么?

  (3)思考一下,西晉才建立不到三十年的時間為何會發生八王之亂?

  學生看書回答,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1、背景:

  (1)西晉初年,晉武帝大肆分封同姓諸王,導致諸王勢力強大,爭奪中央政權。

  (2)西晉統治腐朽殘暴,激起內遷各族的反抗。

  八王:

  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東海王司馬越。

  2、八王之亂的影響:

  ①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西晉從此衰落。

  ②形成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徒高潮。

  教師:西晉為何是短暫統一的?

  提示:

  原因:“八王之亂”耗竭國力,西晉衰落;

  統治集團奢侈腐朽、缺少雄才大略;

  西晉殘暴統治,激起內遷各族反抗。

  三、北方少數民族的`內遷

  教師過渡:教師出示《敕勒歌》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教師出示一幅圖片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三目。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1)當時內遷的少數民族有哪幾個?

  (2)內遷的少數民族對后來的中國歷史的走向產生了什么影響?

  學生看書回答,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1、五胡:內遷的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歷史上稱為“五胡”。

  教師講解: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是指在西晉末期游牧民族趁西晉衰弱之際進入中原地區這一歷史事件。“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五胡亂華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開序幕。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從西晉滅亡(316年)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439年)。這一時期,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589年滅陳朝,方使中國結束了300年的動亂和分治。東晉建立時,中原已淪喪于胡人之手。遷居南方的愛國將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收復失土為己任。東晉與五胡的戰爭,十六國之間的廝殺,使得這一時期戰亂連連。河淮地區為南北交戰的主戰場。

  3、東晉十六國的更迭

  教師出示一幅地圖

  (1)4世紀初—5世紀前期,北方地區陷入戰亂,歷史上把北方的15個政權和西南的成漢,總稱為“十六國”。

  (2)前秦統一北方與淝水之戰

  教師講解:

  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前秦攻滅前涼與鮮卑拓跋氏的代國,統一北方。370年,前秦滅掉了北方最具實力的強敵前燕,前秦統一北方。

  4世紀后期,前秦統一黃河流域

  【知識拓展】

  北朝(439年—581年)

  教師講解:

  【課堂小結】

  【作業布置】

  七年級上冊 歷史優化設計 第17課 單項選擇題

  【板書設計】

  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一、西晉的建立

  1、三國的滅亡

  2、西晉的建立

  二、八王之亂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

  1、五胡

  2、概況

  【教學反思】

  略

【初中歷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教學設計06-03

關于初中歷史教學設計02-15

初中歷史教學設計(14篇)02-18

初中歷史教學設計(15篇)02-17

初中歷史教學設計13篇02-17

初中歷史教學設計14篇02-17

初中歷史教學設計(13篇)02-17

初中歷史教學設計 15篇02-17

初中歷史教學設計15篇12-13

初中歷史教學設計(通用14篇)02-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热在线观看精品 | www亚洲天堂 |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视频2019 |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在线网址 | 人人揉| 成人黄网18免费观看的网站 | 岛国免费v片在线播放 | 国产午夜不卡 | 欧美国产成人免费观看永久视频 | 亚洲第一免费播放区 | 四月激情网 |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看2018 |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另类 | www伊人网| 国产日韩欧美不卡www | 黄污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97精品国产自在现线免费观看 | 欧美超高清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日韩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 91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 | 一二三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码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 成人国产在线视频 |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在线影院 | 亚洲色图日韩精品 | 桃桃酱无缝丝袜在线播放 | 在线黄站 | 欧美日韩另类在线观看视频 | 人成精品 | 午夜日韩久久影院 | 一级人做人a爰免费视频 | 黄色网址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