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讀后感【精】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擺渡人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擺渡人讀后感1
其實呀,崔斯坦真的要感謝迪倫的勇敢和堅持,你才能擁有一副真正的身體,靈魂和迪倫一起在人世間生活。不需要再逃命,再躲避惡魔以及那種到了分界線的那種生死離別的痛苦。
看到有一位讀者對此書留言評論到,西方國家才如此的開放,可以把靈魂和靈魂擺渡人寫成一部愛情故事。其實這也造福了我們這些讀者啊,我們才有機會開闊視野,多一份情感,同時也學習到許多形容詞和優美句子。
其實這本書值得你一看,當你琢磨著人活著的意義,琢磨著人死后的生活,或者琢磨著一些有的沒的…<擺渡人>值得你一看…
當崔斯坦發現自己喜歡上迪倫開始,他已經漸漸有了屬于自己的.靈魂,不像以前那么冰冰冷冷的。從他開始接下一個任務-瑪麗開始,他的外貌形象不會改變,那時因為他已經開始慢慢的解脫他的生活。他已經開始有了屬于自己的靈魂了。
當看到結尾是,里面一開始提到的那個新人物都以為會是崔斯坦,一直希望著崔斯坦可以一直回來。然而到了尾聲快要放棄的時候,這驚喜來得出其不意啊!
一句簡單又帶有溫馨的問候,給我有很大的慰問。
“嗨。”
“嗨。”
“原來你在這里。”
“我在這里。”
擺渡人讀后感2
1.人生的路要自己走。即使你有引路人,即使那個人對你再好,該你走的路還得自己走。
2.境由心生。無論你所處的環境多么惡劣,只要你始終保持一顆樂觀的心,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可能往往生活沒你想的那么糟,只是你把自己的心圈在了地牢里。
3.一心向善的人會活得更快樂。盡管你可能連自救的能力都沒有,但能幫人的話還是盡量幫一下,說不定下個被幫的人就是你呢!
4.對于未知的事物要敢于嘗試,沒準就實現了呢!別讓思維禁錮了你邁向自由的腳步。
5.不必仰望別人,獨一無二的你就是最美的`風景。可以長得不漂亮,但一定要活得漂亮!
6.有時“忘記”也是一種幸福,不需要為雜七雜八的事而自尋煩惱。但忘記不等于逃避,該承擔的還是要坦然接受。
7.追求永無止境。分界線的那頭到底是什么,誰也不知道,有的人以為到那就結束了,結果發現還有更遠的路要走,終極目標誰也實現不了。
8.擺渡者亦需被擺渡。你以為是你擺渡別人,最后發現你也被人擺渡了。世事紛紛擾擾又有誰能說清,不必去追求過于絕對的東西。
9.真正的愛情不關乎年齡、性別、種族等一切外在因素,只要我愛你,而你恰好也愛我就行了。
10.我們心里真正渴望的家,可能不需要它有多么富麗堂皇,多么整潔明亮,要的就是一個能讓我們卸下盔甲,摘下面具,能做真實自己的地方。哪怕它簡陋不堪,只要能讓我們這顆無處安放的心不再流浪,就夠了。
擺渡人讀后感3
“靠人不如靠己”,自己活成一座山,永遠不會倒。
讀者小燦向我抱怨:“要不是我的父母阻攔我,我早就發財了。”
小燦的老家在一個山溝溝里,父母的眼界不開闊。當小燦要去外地發展的時候,父母都不同意,因此小燦一直在縣里的工廠打工,月薪只有三千多。小燦的幾個同學,都去了外地發展,個個開著小車回家,小燦心生嫉妒。
很多時候,我們也是“小燦”,把自己的“畏首畏尾”,推卸給別人。你不勇敢,怎么是別人的錯?
父母只是建議你,從來都沒有捆住你的手腳;朋友只是幫助你,但不能取代你去奮斗;同學只是和你一起讀書,沒有義務幫助你。你身邊所有的人,都不能真正左右你,可以左右你的,是你自己。
真正的擺渡人,把自己活成一座山的模樣,累了就休息一會,內心的苦和自己說,生活的難處靠自己去解決。活成一座山,你就是自己的貴人,也會是別人的貴人。
真的'擺渡人,都是無依無靠的,就像風雨中的一葉小舟,在激流里起起伏伏,但一直都在前行,一直都穩穩地掌舵,不偏離方向。等風雨過后,小舟已經安全靠岸了,一切都是有驚無險。
俗話說:“無限風光在險峰。”如果你堅持往前走,度過一次又一次劫難,那么你就變成了苦難中盛開的花朵,也許不是最美的花,但一定是最堅強的花。
擺渡人讀后感4
從古自今的愛情故事要么是撕心裂肺,要么唯唯諾諾,要么就是兩個人的長相廝守。《擺渡人》這本書里描繪的卻是以不同的題材方式將男女主兩人的愛情故事呈現在讀者眼前。我本不是一個愛看小說的人,但當我在書店看到《擺渡人》這本書的時候我被它的書名所吸引,我好奇這本書將是以什么樣寫作的'方式將故事呈現給讀者,當我打開閱讀時我被書里描繪的情節所吸引,它一環扣一環毫無違和之感,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想讀下去。
在麥克福爾這本《擺渡人》的書中我最喜歡的是那句話:“如果我真的存在,我的存在也是因為你們的需要。”生命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但生命的長河中擺渡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如果沒有催斯坦今前面對別人的擺渡,那也不能成就他與迪倫之間所發生的事。所以生命的路如此之長,但在這道路上我們卻不知道即將會發生些什么,因此我們要做好各自生命長河中的擺渡人,迎接那屬于自己的一切。珍惜自己的生命,未來的事誰又能說的準呢。
一千讀者便會有一千感受,以上僅是個人閱讀之后的感受,如有雷同,請多包涵。
謝謝!
擺渡人讀后感5
表面上看這本書寫的是關于愛情,但其實不然,這本書寫的更多的是關于勇氣,關于蛻變。或許愛給了我們勇氣,讓我們敢去和自己的命運作斗爭,不管旅途多么危險,要承受多少痛苦與折磨,是愛一次次給我們走下去,往前沖的動力,這樣才能一次次沖破危險,讓自己慢慢成熟蛻變,變得強大。
然而,不管愛給了你多少勇氣,它只是虛無的存在著,最終要赴險跋涉的還是自己。可能曾經與主人公迪倫有過同樣的心路歷程,在黑暗,潮濕,充滿惡魔的.心靈世界掙扎過,像崔斯坦這樣的擺渡人或許也有過,但最終還是因為自己不再去理會這樣的心境,反而慢慢走出來了,每個人的成長都要經歷過一段痛苦掙扎的日子,但總會過來的。
比起這本書里陰暗潮濕充斥著魔鬼的大背景,我更喜歡千與千尋,那種在有壞人有好人更加接近現實世界的背景下,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戰勝自己,使自己得以成長。因為穿過那些黑暗的泥濘與沼澤,穿過惡魔哀嚎的夜晚,我更希望看到太陽般的光芒,照亮我的前路,我也有獨自前行的力量。
擺渡人讀后感6
幾乎是一口氣就看完了這本書。
語言的細膩程度之深,敘事的內容之全,以及題材的新穎還有能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的場景。
我想,故事本身最打動我的,是感情。
迪倫說“是他給了我在人世從來不曾有過的體會,他教會我勇敢,教會我成長,教會我愛。”世界上最好的成全,就是讓雙方都學會珍惜,學會愛。最美的愛情,是為彼此成為更好的人。
我一直很慶幸崔斯坦從始至終沒有隱瞞自己的感情,他和迪倫的`互相勇敢,即便是在“一個游戲規則已經改變”的情況下,帶著生的希望,他們成功了。
我能感覺到小說的字里行間的情感,它像一根埋在皮膚里的刺,隱隱的,讓人無法忽視掉。如果說,人真的有靈魂,那么,情感就是小說的靈魂。
“l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正如張愛玲所說,你會于千人萬人中遇到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年萬年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好就趕上了的。你的,命中注定。
我是不認為,小說是單純的愛情故事。它有太多的東西想要說清楚,等待在下一個哈姆雷特來點明。
擺渡人讀后感7
一本書,一個世界,這個“世界”里有著形形色色的人物。一個書架,就像是一個多維空間,我在這個空間里穿梭,去體會書中多彩故事與豐富情感。
前不久,我看了一本書,名叫《擺渡人》,這是唯一一本讓我流下了眼淚的書!
這本書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單親女孩迪倫十五歲的世界充滿著痛苦,所以她決定去看望她的父親。但她在去父親那的路上時,卻發生了事故,迪倫爬出了火車殘核,發現眼前全是一片荒原,接著她又看到了坐在山坡上的男孩崔斯坦,崔斯坦說能帶著她走出荒原,迪倫便跟著她走了,但迪倫很快便發現他并非是偶然出現的路人,而是她的靈魂擺渡人,命運從他們剛遇見時,便發生了不可預料的`改變。在通往靈魂之家的路上,他們之間產生了情感。可崔斯坦是一個靈魂擺渡人,他不能違背命運,他只能離開迪倫而去......
看到這時,我的眼淚便流了下來,是啊!對于迪倫來說,沒有崔斯坦的家,只是一座散發虛幻光芒的城堡。而崔斯坦才是迪倫心中真正的光源,而這也是迪倫在沒有擺渡人的情況下穿過荒原時的動力,每當她想放棄,她總會想起崔斯坦對她的付出。比如當他們遇到“魔鬼”的時候,崔斯坦總會護著她,即使遍體鱗傷,當迪倫受傷,崔斯坦會第一時間為她療傷。而迪倫又何曾不是崔斯坦的光源,讓他在深知這樣是違背命運,可能要面對死亡的情況下,還愿意為了愛拼一次。
這時我的心中流過一股暖流,一股散發著甘甜清香的暖流!
擺渡人讀后感8
原以為生命是一場孤獨的旅程。
在讀完這本小說之時,會有那么一瞬間不知道怎樣去表達那份心中的期許。
也許沒有感同身受,沒有經歷這么多的人事喧囂,再讀到這本書的.時候,便不會有那么多感觸吧。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走了那么久的路,卻未曾想過她其實就在你身邊。如果命運真的是一條孤獨的河流,那誰又是誰的擺渡人呢?若不是情到深處難自禁,又豈會九死一生去尋他。
回首望去走過的那段路,值得在意的有多少?值得留戀的又會有多少?什么是我們值得鼓起勇氣去追求尋找的?什么又是我們需要割舍放棄的?
兜兜轉轉這么多年,迷茫過 嘆息過 后悔過,卻始終沒有伸手去抓住過。最幸運的莫過于當你明白了 了解了 鼓起勇氣了,猛然驚醒去追尋那個擺渡人的時候。那個人還在你的身旁。情到深處難自禁。七年前你渡我堅強勇敢 渡我紙短情長 渡我放飛夢想。七年后我渡你走出黑暗 渡你陽光燦爛 渡你余生幸福@四目香蕉我到過山丘荒原 我也到過你的心 最重要的溫度,是我們都各自擺渡了對方。我在隧道的門口等著你,我在你的未來等你。
“原來你還在這里啊?”
“對啊 我已經在這里等你很久了 丫頭”。
擺渡人讀后感9
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我心驚膽戰,生怕發生了什么事情會把這樣干凈純潔的他們分開。不過還好,還好結局是美好的。
我想作者寫本書的目的不僅在于描寫擺渡人擺渡靈魂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而更多的是傳遞著世間的人性美。迪倫對崔斯坦從:最初的不信任,不得不信任,些許依賴卻不敢訴說,欣賞愛慕,依戀依靠,愿和命運“賭”一場。
催斯坦對迪倫從:冷淡冷漠(只是我的職責),“假”關心,憐惜疼愛,善意的謊言,愛與信任。
在崔斯坦帶著迪倫擺渡靈魂到迪倫帶著崔斯坦回到她的世界中,面臨重重險阻,但他們沒有畏懼,更沒有退縮,也從未有過懷疑,有的只是彼此的信任,給彼此勇氣。我想生活中也是一樣,只要彼此足夠相愛,我相信所有的磨難都可以克服。
那么,誰會是你生活中的`那個“崔斯坦”呢?
在充斥著金錢、權勢……的現代社會,像這樣純潔的愛又有幾分? ?我承認,社會是在不斷發展,但在不斷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人們似乎丟棄了一些人本不應該丟棄的品質。看著那些為了金錢、名譽而變得勢力、小人、欺詐、冷漠……的人,讓人感到不寒而粟…… ?為什么?為什么我們社會不能變得美好一些,純凈一些呢?
擺渡人讀后感10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擺渡人?
這是克萊爾的小說《擺渡人》中的一句話。這已經是我第二次看這本書了。第一次讀的時候,我只是單純地覺得這是講一對男女之間小情小愛的一本書。但這一次,我卻發現并不是這樣的,書中所寫的其實是一個跨越生死令人動容的故事。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15歲的.女孩迪倫和她的靈魂擺渡人的故事。迪倫在尋找生父的路上意外逝世了,但她的靈魂遇到了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在他的領導下,他們渡過重重困難,穿越了荒原。迪倫該前往另一個美好的世界了,但她愛上了崔斯坦,所以她又返回去找他,并和她一起回到了人世。
雖然故事的主角是一個中年婦女,在這情竇初開的年紀,怎么就能夠擁有一場刻苦銘心的愛情呢?但作者就這么寫了,雖然對于這樣的東西我也感到很不適應,但我更看重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感動和震撼。這本書通過少男少女的所見所感,道出了所有人對親情、友情以及愛情的向往。
也許我對這本書的理解還不過多,也許是我的閱歷太少了,還不能夠感受到這本書的真諦。但我相信,在不斷的磨礪后,我們都會變成更好的自己。
擺渡人讀后感11
每個人都是一個微弱的靈魂,我們借由擺渡人幫助我們度過一段艱難的歷程,一段我們自己內心世界的投影。
前方的道路艱難恐懼,險象環生,波濤洶涌,惡魔纏身,我們掙扎在內心世界的投影之中,感覺恐懼,感覺不安,感覺緊張,感覺前途未卜,感覺希望渺茫,我們祈盼身邊能有個擺渡人幫助我們度過一路的艱難坎坷,我們總想找到前方的安全屋來暫時躲避恐懼危險!
遠方的歸宿遙遠也未知,我們希望它永遠安全,永遠沒有恐懼和痛苦,永遠是我們想要的平靜與安穩,于是當我們終于穿越了荒原,到達了所謂的彼岸之后,我們再也沒有勇氣回頭去面對那滿地的荊棘……
迪倫是勇敢的,也是幸運的,她終究走出了自己內心的`桎梏,走出了別人為我們設置的牢籠,我們看到了一個叫做希望的種子,一種叫不服輸的勇氣。
一路的艱難坎坷,我們為自己內心設置了太多的恐懼和枷鎖,我們不停的在自己的心魔里掙扎。
擺渡人,那個可以帶領我們穿越荒原,到達彼岸的人,然而真正能讓我們戰勝心魔,真正能擺渡我們自己的卻只有自己!
擺渡人讀后感12
張嘉佳的電影我沒看過,我無權評論,但他的書《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我看了六分之一,便沒有了讀下去的興趣。他說他的書"幾乎每篇稱得上完整的故事,都被影視圈的朋友拿走,以超乎我想象的效率去做一部部長片"。能拍出什么好電影來那,做為一個電影觀眾,我是無奈的。
之前的《白鹿原》把我的朱先生弄沒了,不見白鹿,只見小娥;《戰狼2》都說好,快下架了才去湊個熱鬧,原來是愛國情結鬧得鬼;我現在很少去看電影,耽誤時間,浪費錢,還總讓我犯困,落下病了。
張嘉佳你要從我的全世界路過,沒有門,你應該看看克萊兒·麥克福爾的《擺渡人》。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路上突發交通事故,擺渡人崔斯坦帶她穿越荒原。因為愛的豐盛,穿越之后,她用自己的堅持、勇敢和愛讓他不再膽怯,不再猶豫,她已經成為了他的擺渡人。它是一個小女孩的心靈成長史。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嗨!原來你在這里。""我在這里。"
擺渡人讀后感13
暑假的時候,我在表姐家看到了一本由英國作家克萊兒創作的小說--《擺渡人1》。在征得表姐的同意后,我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故事的主人公迪倫是一個單親女孩,她在學校受同學捉弄,在家與母親無話可說,唯一好友轉學,決定看望父親卻突發交通事故,從而認識靈魂擺渡人--崔斯坦。最初的他,在迪倫面前是冷漠的,自傲的。但是在與迪倫的相處中漸漸發現了她的不同,并引領她走出荒原。
穿越荒原的旅途是充滿了未知的,危險的。當我看到迪倫在崔斯坦的引領下劃船穿過一條大湖卻被黑浪卷入水中時,我的心不由地緊緊揪了起來,好像自己也不能呼吸了,心里暗暗祈禱。看到崔斯坦舉著迪倫鉆出水面時,我如釋重負般呼了口氣。對于迪倫,崔斯坦就是荒原里最亮的太陽,引領她躲開黑暗中的惡魔,也驅散了她心中的'霧霾。
迪倫能夠穿過荒原,離不開崔斯坦的守護與鼓勵。而通過主人公的境遇,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雖然我沒有像故事主人公那樣的奇幻旅程,但我有像崔斯坦那樣的擺渡人--母親。在成長的路上,磕磕絆絆,難免會遇到許多煩惱與挫折,而我的媽媽總是會開導我、鼓勵我,讓我走出困境。
《擺渡人》既是對死亡的冷靜淡然,又是對活著的強烈渴望,更是對愛的升華。心中有愛,就是活著的最大希望。而我們的人生路上會有許許多多的人,他們來來去去,有良師,也有益友,有君子也有小人,我們要學會處萬事不驚,心中常存愛。擺脫惡魔的糾纏,走出心中的荒原。
擺渡人讀后感14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在《擺渡人》封面上的這一行小字深深的吸引了我。15歲的女孩兒迪倫很不幸的在火車事故中喪生,崔斯坦是負責接應她的靈魂去往天堂之路的擺渡人。天堂之路上也沒有一帆風順,迪倫在歷盡波折之后愛上了崔斯坦,而擺渡人——崔斯坦這個外表十五六歲的帥氣的男孩兒,他送迪倫去往天堂只是他的.“工作”,或者說是職責和分內之事。不曾想動了“凡心”愛上了這個與眾不同的靈魂——迪倫。
沒有崔斯坦的死命協助,迪倫無法脫離荒原讓靈魂進入天堂。她需要崔斯坦,她更是深愛著崔斯坦。迪倫的勇敢、善良、執著深深地打動著崔斯坦,當崔斯坦被惡鬼傷害昏迷二天之際,是迪倫心靈的呼喚“崔斯坦,我需要你”,這呼聲喚醒了崔斯坦,也使得這兩顆“靈魂”緊緊的鏈接到了一起,無法分離。崔斯坦把迪倫送離荒原后,無法專心致志的做好引領下一個靈魂的職責,他思念迪倫,他需要迪倫。是崔斯坦的愛呼喚者迪倫,迪倫憑借著愛穿越回到荒原——從來沒有哪一個靈魂做過這個事情,不但如此,迪倫憑借著愛把崔斯坦“擺渡”回人間。他們攜手穿越回到了塵世,迪倫醒來發現崔斯坦就在身邊,她成功了!他們成功了!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擺渡人讀后感15
看完了《擺渡人》,在我看來,一個人之所以能夠被別人擺渡,不過是因為擺渡人掌握了這些人的喜好、恐懼、安危……甚至是未來行走的方向。所以,一個人想要被別人擺渡,不過是因為自己身上存在著太多的生活障礙而已。
歸根結底真正的擺渡的人還是自己,你可以操控自己的行動,控制自己的潛意識,因為你的靈魂很強大。可是現代社會中的很多人都被潛意識所控制。
迪倫最終根據自己的意識、潛意識做出了明確的選擇,返回荒原,尋找她的所愛崔斯坦。這是一個人戰勝自己潛意識最有力的證明了。在她返回荒原之前,潛意識就告訴她荒原很危險、有可能找不到崔斯坦、有可能會被孤魂野鬼收服……有著一些列的理由說服他不要返回荒原。但更有一個執著的信念(意識)提醒她尋找所愛。
很多時候我們說的思想斗爭也是這個意思,不過是意識和潛意識的斗爭而已。但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敗給了潛意識,因為我們會權衡利弊、測算回報……甚至在沒有斗爭的情況下,就被潛意識操控了。
每個人生活中都有著不同的生活模式、人際交往模式、情緒模式……比如說,“鏡子效應”:一個人總是不愿意看到別人身上的很多缺點或優點,這不過是因為別人的優點和缺點是自己內心的投射而已,害怕自己不能擁有同樣的優點或是害怕自己會染上相同的`缺點。這些潛意識控制的模式都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快樂,所以需要我們帶著一顆覺知的心,去感受,并破解潛意識操控的各種模式,讓自己成為自己命運的擺渡人。
【擺渡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擺渡人書籍07-16
擺渡人作文04-03
擺渡人讀后感06-26
《擺渡人》讀后感01-21
擺渡人的讀后感01-12
《擺渡人》讀后感04-20
我的青春擺渡人02-18
靈魂擺渡人作文04-12
擺渡人讀后感【熱】02-17
【推薦】擺渡人讀后感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