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三次科技革命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三次科技革命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題目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我的說課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分別是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學法教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本課主要向學生展示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主要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以及空間技術為主。
2、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歷史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后科技領域的又一次重大飛躍。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并且深深地影響到了人類的生活和思維方式.
3、本節(jié)課為第八單元第一課,開篇點明了科技對人類現(xiàn)代生活的影響,為之后學習現(xiàn)代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的變遷做了鋪墊。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學過了前兩次科技革命,這是學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礎,
2、但是學生缺少對三次科革命內在聯(lián)系和整體的把握。對科技革命帶來的影響存在一種片面化的認識。
三、課程標準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對這一節(jié)內容作了如下要求:以計算機網(wǎng)絡、生態(tài)與人口等問題為例,了解現(xiàn)代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及面臨的挑戰(zhàn)。
四、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關鍵的一步,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中才能有的放矢,教學目標的確立,應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出發(fā)點的教學觀念,所以根據(jù)本節(jié)課在整本書中的地位,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學習本課,學生應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興起的背景和情況,尤其是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領域蓬勃發(fā)展的史實。
體會、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生產力發(fā)展的巨大推動和對世界經(jīng)濟結構及國際經(jīng)濟格局產生的重要影響。
學生還應認識到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科技發(fā)展中應當關注人類生存環(huán)境質量,注重可持續(xù)發(fā)展,趨利避害。學會用已學過的知識、已形成的能力去解決新的問題,形成新的認識。
2、過程與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愉悅氛圍下自主學習和自我探究。一是通過教師引導自我總結的形式,讓學生自我學習和總結歸納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歷史大背景。而不是單單被老師的一種想法束縛,養(yǎng)成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思維能力。二是讓學生分組討論,以小組辯論的形式,交流思想,體驗學習的`快樂,從而達到合作和創(chuàng)新的目的。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促進作用,印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使學生清楚認識到,現(xiàn)代國際間的競爭,已成為以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責任感,激勵學生積極應對中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刻苦學習,奮發(fā)圖強,為中華民族的騰飛做出貢獻。同時也應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科技迅速發(fā)展的今天,人類社會正面臨著種種挑戰(zhàn)。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以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內容
難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六、學法分析
羅曼羅蘭曾經(jīng)對教師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在這樣一個教育理念之下,我十分注重學法的指導,希望課堂能夠真正成為學生的舞臺。本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參與學習法
真正的教學不是老師站在講臺上整堂課的講述,也不是學生端正的坐在座位上乖乖的聽話,更不是老師的獨角戲,而是思維與思維的碰撞,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進來。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新式課堂。而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學生總結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探究的學習習慣。
(二)合作探究法
新型的歷史課堂是雙向互動的團結合作,產生“共生效應”。本節(jié)課我注重師生互動和小組合作,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熱情。
七、教法分析
“教員不是拿著所得的結果教人,最要緊的是拿怎樣得到這結果的方法教人”這是梁啟超曾經(jīng)說過的話,對我的影響很大。基于本節(jié)課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一下教學方法。
(一)情境感受法
在本節(jié)課的開篇中,我選擇了一個聯(lián)想筆記本的廣告,故事的主人公拿著筆記本穿越回了蒸汽時代,在這樣一個奇思妙想的廣告之下,讓學生也仿佛穿越古今了一把,切身感受到了歷史的變遷與時代的進步。同時這一教學方法形式新穎,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擊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問題啟疑法
歷史課具有很強的情節(jié)性和思維性,教學成敗的關鍵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如何提出問題和引起學生的興趣。我采用問題啟疑法,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以學生為主體,以題為中心引導學生,善于質疑,最終通過探索解決問題。
(三)直觀演示法
本節(jié)課我會以電子課件為輔助設備,在必要時向學生展示計算機網(wǎng)絡、轉基因食物、航天衛(wèi)星等圖片,將長篇大論的文字轉化為圖片,變抽象為形象,鮮活簡潔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八、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時空穿越溫故知新、教師引導自立自強、圖片展示感受成果、克隆技術我說我想、嫦娥飛天航空圓夢以及科技成就步步驚心。
1、首先是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時空穿越溫故知新”
老師在大屏幕上播放這則廣告,同時讓學生思考“廣告中都出現(xiàn)了那幾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借助這樣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仿佛隨著故事的主人公時空穿越一般,不僅見證了第一次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如蒸汽火車和電燈,也領略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魅力。采用情景教學法,更加形象上直觀,加深了學生對于這三次革命的整體認知。
2、接著是“教師引導自立自強”
在探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歷史大背景時,我會更加注重課本詳略的結合,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以及配合老師的圖片提示,讓學生自己總結寫出三科的時代背景,最后老師再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加以指導,采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的識圖能力和歸納能力。
3.圖片展示感受成果
在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時,我會以圖片演示法為主,例如飛機,高速動車,概念汽車的發(fā)明都為我們的生活出行提供了方便,再確切一點,現(xiàn)在我們正在使用的多媒體課件,筆記本電腦,早已影響到我們的生活與學習。之后著重向學生展示電子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演變,從學生身邊入手,使學生切身感受到自己正在享受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4,克隆技術我說我想
在了解生物工程技術時,我突出了克隆的重要地位,先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念問題,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說出自己的設想。之后讓學生以小組辯論正賽的形式共同探討“克隆與倫理法律”,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克隆技術的兩面性,一小組辯論賽的形式,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也能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辯證分析的能力。
5、嫦娥飛天航空圓夢
在了解航空領域的發(fā)展時,我先會向學生講述古代嫦娥奔月的傳說以及明朝萬戶飛天的故事,明朝官員萬戶將自己綁在捆有47枚自制火箭的椅子上,兩手各持一個大風箏,點燃后沖天而起,開天辟地寫就了中國歷史上飛天夢想的壯舉,也成為人類文明史上飛天嘗試的第一人。
以這樣一個故事來表達自古以來人們對于升天的向往,并引領學生隨著上這條時間軸的走向,將眼光由古至今,有國外到國內地拉近,一步步的感受世界以及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從而最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接著向大家介紹近年來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一、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這是中國發(fā)射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
二、2003年10月15日,中國成功發(fā)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楊利偉成為中國航天第一人。21個小時23分鐘的太空行程,標志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前蘇聯(lián)/俄羅斯和美國之后第3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三、2007年10月24日18點06分,中國將發(fā)射“嫦娥一號”探月衛(wèi)星,標志中國探月工程邁出了第一步,也是中國航天事業(yè)新的一步
,圖中的這位人物想必大家都已經(jīng)認識,他就是我們河南人的驕傲,祖籍安陽,是中國第一位飛天的女宇航員,在了解了我國的航天事業(yè)之后,就讓我們在劉洋的帶領之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實現(xiàn)航天夢,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可以盡那些微薄之力呢?鼓勵學生建言獻策,并總結出這首特別詩。樹立學生為祖國美好未來奮斗不息的偉大理想。
6、對于本節(jié)課的難點“科技革命帶來的影響”我先向大家播放這個視頻,通過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震撼的聲光電影來是學生直觀的感受到科技革命為我們帶來的一系列進步,之后是科技革命步步驚心的教學情境,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上來操作電子課件,挑選自己喜歡的牌子,將這些牌子翻開之后,首先展示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但緊接著是與之相應的后果,形成強大的視覺沖突以及心理沖擊,引導學生明白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兩面性,從而一起歸納出其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讓學生理性地看待科技發(fā)展,之所以讓學生操作電子課件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兩種結果給人的不同沖擊,并且讓課堂懸疑叢生,增加趣味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7、本節(jié)課的作業(yè)是念課件
8、最后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這首打油詩,回顧課堂主要內容,在輕松愉悅氛圍下結束本節(jié)課。
第三次科技革命說課稿2
說課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下冊,第17課《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依據(jù)教材的知識體系,本課是對世界近、現(xiàn)代史部分科技革命的終結,二戰(zhàn)后整個世界的經(jīng)濟軍事國際關系的變化無不與第三次科技革命相關,第三次科技革命成為二戰(zhàn)后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發(fā)展迅速的重要條件。因此這一課內容不論從內容本身還是從中考這個角度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學生學過了前兩次科技革命,對科技革命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了解與認識,這是學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礎,但是學生缺少對三次科革命內在聯(lián)系和整體的把握。對科技革命帶來的影響存在一種片面化的認識。這些問題必須在這節(jié)課中提出和重新認識。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結構和教材內容,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學習本課,學生應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興起的背景和情況,尤其是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領域蓬勃發(fā)展的史實。體會、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生產力發(fā)展的巨大推動和對世界經(jīng)濟結構及國際經(jīng)濟格局產生的重要影響。
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時,學生還應認識到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科技發(fā)展中應當關注人類生存環(huán)境質量,注重可持續(xù)發(fā)展,趨利避害。學會用已學過的知識、已形成的能力去解決新的問題,形成新的認識。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了解暢談第三次科技革命對人類生活的改變,以強化學生對科技革命的感受和體會,或結合第一、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情況,讓學生對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歷史現(xiàn)象得出結論的能力。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處理歷史材料,思考、總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歷史史實,概括、提煉歷史觀點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促進作用,印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使學生清楚認識到,現(xiàn)代國際間的競爭,已成為以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責任感,激勵學生積極應對中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刻苦學習,奮發(fā)圖強,為中華民族的騰飛做出貢獻。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難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四、教學方法
依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從自主學習出發(f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并培養(yǎng)概括能力。
五、學習方法
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而是沒掌握學習方法的,因此我注意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主要采用閱讀法、歸納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法等。
六、教學過程
依據(jù)教與學是互動的教育理論確定,本課五步教學:即激情導入—新知探究—拓展探究—個性小結—鞏固練習
1、激情導入:
多媒體播放圖片,請學生答出圖中物品名稱及與其相關的歷史事件,也就是由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自然地導入第三次科技革命。
2、新知探究:
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學生閱讀探究并回答;學習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時間前先復習前兩次科技革命,使學生有一個整體認識;為了使學生能形象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成就,使用多媒體一一用圖片展示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在講到計算機時,請學生暢談計算機對人類生活的改變,好的方面應提倡,而對學生迷戀網(wǎng)絡要正確引導;在講到是否應該克隆人時,組織學生辯論,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持肯定態(tài)度,另一組持否定態(tài)度,經(jīng)過激烈辯論后,學生能得出一致認識。
3、拓展探究:
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要援引相關史實、圖片和數(shù)據(jù),請學生逐一歸納其特點,并對教材內容適當拓展,以突出重點。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圍內蓬勃發(fā)展,方興未艾。中共中央十五屆五中全會指出: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的重點任務是,加強技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高新技術,提升產業(yè)技術水平。組織討論后,回答下列問題:
(1)第三次科技革命對國際經(jīng)濟格局和所涉及國家的社會經(jīng)濟結構造成了什么影響?
(2)從政治角度說明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就是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
(3)從經(jīng)濟角度說明科學技術在提高企業(yè)經(jīng)濟效益中應發(fā)揮的作用。
4、個性小結:
(1)多媒體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加速了社會生活的現(xiàn)代化進程。它又一次證明什么道理?一個國家科技發(fā)達程度的高低,將決定這個國家在21世紀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成敗。中國既面臨著,又面臨著
。學生探究回答。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時,學生還應認識到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科技發(fā)展中應當關注人類生存環(huán)境質量,注重可持續(xù)發(fā)展,趨利避害。學會用已學過的知識、已形成的能力去解決新的問題,形成新的認識。思想教育的立意定在強化學生“科教興國”思想意識,這也體現(xiàn)關注“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熱點。)
(2)組織學生對本課主要內容進行歸納,例如:讓學生獨立說出通過本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對學生的不同說法要適當引導,好的要多表揚,特別是有獨到見解的要使其個性得到發(fā)揮,對說的差的,在幫他糾正同時不要挫傷其積極性,多鼓勵希望下次他有好的表現(xiàn)。
5、鞏固練習
(1)多媒體展示選擇題,學生探究后選擇,培養(yǎng)比較分析能力。
(2)多媒體展示表格,學生綜合三次科技革命的內容填寫,既是對三次科技革命的小結,又是對相關知識的系統(tǒng)整理。
(3)組織學生討論結合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我國目前的社會狀況,談談你的認識?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是對本課內容的升華。
【第三次科技革命說課稿】相關文章:
第三次科技革命課件03-31
我們的科技樂園說課稿11-02
辛亥革命有感04-07
革命英雄作文03-20
《能源革命》教學反思06-09
你試過第三次面試嗎?02-13
第三次面試--光大銀行02-13
第三次心得體會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