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荷花》評課稿
三年級語文《荷花》評課稿1
上周二下午我們全體語文教師在多媒體教室觀聽了由姜敏老師執教的《荷花》一課。這一課姜老師的教態自然大方,親和力極強,聲音美與課文荷花的美融為一體,這些均值得我學習。針對這一課我具體談談自己一些淺顯的看法。
這節課姜老師善于抓住細節,講解細致,文本挖掘很深,突出重難點。如在教學“:白荷花在這些荷葉之間冒出來”這句話時,在一個“冒”字上做文章,讓學生感悟白荷花的美,通過用手表演來體會白荷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學生在充分感悟的基礎上讀出了白荷花的美。
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姜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忽視了文章的空白之處,沒有充分地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通過大膽的想象進行補白,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如:“白荷花在這些荷花之間冒出來。”它們想干什么。可組織學生想象說話:“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類,仿佛——”在教學第四節時,有一處省略號,可讓學生發揮想象進行補白。多媒體課件沒有很好地為教學服務。
三年級語文《荷花》評課稿2
《荷花》一課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傳統的講讀課文,可以說這堂課整體來看是成功的,體現了教者的設計意圖。
一、貼近新課程,較好地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者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主體參與、和諧發展”的教學氛圍,教者用“作者從哪幾方面寫荷花好,是怎樣具體寫荷花美好的?”這一個大問題統領全文。引導學生讀書自悟,給了比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時間,在學生探究匯報的過程中老師相機知道了修辭方法如何排比、比喻等。引導學生重點理解了“冒”字為什么用的好?換一個詞行不行?和“如果把眼前的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大的了不起。”用這些詞句的理解和感悟,對學生進行了語文能力的培養,受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閱讀貫穿全文引導學生感受美、體驗美。《小學語文課標》指出,“只有多讀,才能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只形成獨立閱讀能力。”而多讀中又特別強調了朗讀。《荷花》一課是一篇語言優美生動,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時也是一篇非常適合朗讀的文章。同此,教者根據教材自身的特點多次引導學生讀自己喜歡自己的語句,在教師相機引導時又再次引導學生去讀,在課文結束后,又配樂齊讀。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讀文過程中,學生逐步感悟到文章的含義。感到荷花的美,體會到語言的生動和優美,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三、引導搜索、拓展延伸了語文課堂教學。《小學語文課標》提出“努力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標。”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可以看出,教師引導學生積累了很多有關荷花的詩、文。教師在教學中抓住“省略號”,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想下去,從開始想像蜻蜓、小魚會說什么。到后來想象還有哪些什么呢?這種想象能力的訓練是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設計。
四、多媒體的恰當運用,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教師善于運用多媒體手段,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在學生整體感知的時候,出現了荷花的配樂畫面、在學生讀文過程中多次出現荷花的畫面。在結尾學生在讀體會全文時,又加入了優美動聽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美妙的境界。
五、教學中學路清楚,學生學有所獲。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耳聽、眼看、口讀、腦想、手寫,“全頻道”運作,“多功能”協調,“立體式”展開。
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樹立“大語文觀”的全新教學觀念,巧妙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結構、改革閱讀教學,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實現知識與能力、智育與美育的巧妙融合。
【三年級語文《荷花》評課稿】相關文章:
荷花評課稿12-20
《荷花》評課稿11-17
《荷花》評課稿10-31
[精選]荷花評課稿10-10
三年級語文《荷花》評課稿02-25
三年級語文《荷花》評課稿04-25
《荷花》評課稿熱07-16
《荷花》評課稿【優】01-06
(通用)《荷花》評課稿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