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調查報告 推薦度:
- 美食調查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美食調查報告(精選11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食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美食調查報告 1
每天奔波于商務區寫字樓的你,能夠吃到一份實惠可口的午飯嗎?cpi指數的上漲,影響你的fb計劃了嗎?互聯網是否在改變你的就餐習慣?大眾點評網日前發布了白領美食生活調查報告,關注白領的餐飲習慣和消費需求,可謂走出了改善上班族餐飲狀況的第一步。
據介紹,由大眾點評網聯合中華網、mop、嫁我網、廣州視窗、杭州網等媒體,于10月8日發起國內首次最大規模的“白領美食生活有獎調查”活動,歷時一個月,覆蓋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五大城市,并采取了網上調查結合線下調查的方式。記者看到,這份調查問卷設置了20道題目,涉及個人收入、工作狀況、工作午餐評價、晚餐狀況、餐飲消費習慣、了解新餐館的渠道等多個方面。截止11月8日調查結束,共有46518人參與了此次問卷調查。
七成白領對午餐現狀不滿意
調查顯示,白領解決午餐的主要方式是到員工食堂就餐(39%),選擇“與同事到附近餐館拼餐”占20.4%,也有17.4%的白領選擇自己帶飯。外賣最不受,只占到16.1%的白領會選擇午餐叫外賣。
34.6 %的白領對于午餐的評價為“比較滿意”,不滿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價格較貴”(20%)、“飯菜油膩、口味過重”(17.8%)。同時,商務區寫字樓周邊吃飯選擇較少也讓不少白領困擾,8%的白領抱怨“吃飯場所距離公司比較遠”、選擇“就餐場所的衛生條件較差”的人群也占到了7%。價格實惠成為當前白領午餐的最大需求。
在各職業白領中,對于午餐要求最高的是事業機關單位人員,他們當中有29.1%選擇了“非常重視,既要吃飽又要營養搭配”。而外企白領中對營養搭配有要求的比例最小,僅占20.6%,還有27.9%的外企白領選擇了“只要吃飽就可以”。
四成白領晚餐“蹭”父母
午餐難,晚餐也難。對于工作日期間解決晚餐的主要方式,39.6%的白領選擇了“蹭父母的”,30.8%選擇“回家做飯”,16.7%選擇“隨便在外面吃點”,外賣依然是不得以的選擇,僅有5.25%的白領選擇晚餐叫外賣。其中,上海白領最愛蹭父母,比例高達51.6%,北京白領更傾向于自己做晚飯,41.8%的人選擇“回家做飯”。
八成白領下館子最關注口味
白領選擇餐館用餐時,最關注餐館的哪個方面?81.6%的白領選擇“最重視口味”,其次是“最重視環境”(11.6%),“最重視價格”(5%),僅有2.7%的白領選擇“最重視服務”。同時,白領就餐時的關注點也表現出性別差異。選擇“最重視口味”的女白領比男白領高出7個百分點;而選擇“最重視服務”的男性白領比女性白領高出2.5個百分點。 44.6%的白領平常光顧的餐館人均消費集中在50~80元。在同檔次的餐館中,44.5%的白領選擇優先考慮到“有優惠活動”的餐館用餐。人氣、環境、交通也是考慮因素,其中,上海白領最愛趕時髦,21.%的人選擇優先考慮“人氣較旺”餐館的,充分顯示出上海人喜歡“軋鬧猛”、體驗新鮮消費的需求。杭州白領最小資,20.6%的人會優先考慮“環境優美”的餐廳。
六成白領是美食網站用戶
數據顯示,網絡正在改變白領的就餐習慣,外出fb前白領開始習慣于查詢美食網站來“做功課”。哪里開張了新餐館?哪家餐廳在做優惠活動?誰家的'剁椒魚頭味道最好?對于這些美食信息的獲取渠道,56.5%的白領選擇“主要通過美食網站”,19.4%的白領選擇“主要通過朋友推薦”,選擇“報紙雜志”和“電視電臺”的比例分別為13.6%和7.5%,選擇“傳單”的比例最小,不足3%,口碑傳播成為白領獲取餐館信息的重要渠道。白領認為美食網站對自己最主要的幫助,分別是“參考點評”、“查找信息”和“下載優惠券”。
金融危機未影響絕大部份白領下館子次數
全球金融危機造成各行業增長減緩,經濟大勢是否也在影響著白領餐飲預算?
調查數據顯示,有38.3%的白領選擇“沒什么影響”,47.4%的白領選擇“有一點影響”,選擇“有很大影響,在餐飲用餐明顯減少”的比例最小,僅占14.3%。其中,月入12000以上的白領受影響最小,該群體中有60.4%的人選擇“沒什么影響”。月入20xx~3000元的白領群體受影響較大,該群體中選擇“有很大影響“的人占到了17.8%。整體上,85.7%的白領認為金融危機對于自己用餐的選擇沒有影響或影響不大。相比其他行業,民以食為天,餐飲業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
美食調查報告 2
一、調查背景
順德的美食文化源遠流長。民間素有“食在順德20xx年以來每年舉辦的“嶺南美食文化節”已逐漸成為本地品牌盛會之一。我們作為一個順德人我們就有必要去深入了解順德的特色美食拿去推廣到海內外讓家鄉的美食得到發揚和繼承,所以我們成立了研究小組,通過親身的實踐和走訪調查,從而更加了解我們家鄉的特色美食和為如何弘揚家鄉的特色美食提出建議。
二、調查目的
①通過調查了解順德美食的現況,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掌握調查方法和技巧。
②通過查閱資料了解順德特色美食,進一步推廣順德美食。
③通過本次調查對順德美食進行分析和建議。
三、調查方案和過程
1、制定方案
(1)探究時間:20xx年3月10日—— 20xx年4月27日
(2)調查范圍:佛山市順德區
(3)組員分工:
第一小組:(唐樂凡馮希如張盈暉)統籌課題的研究學習,分析整理資料,負責社會調查,寫報告。
第二小組:(黃偉賢黎榮新羅煒聰)負責社會調查,設計問卷內容,收集有關資料,素材和拍照。
第三小組:(馮婉清霍佩瀅何欣欣)設計問卷內容以及整理問卷調查的答案,收集有關資料。
2、實施方案的過程
3月2日—3資料搜查月第三組同學負責上網進行收集材料,并且對搜索到的資料進行交流,
3月8日討論,總結歸納,形成與調查形成與調查項目相關的資料備用,并設計調查問卷內容以及整理問卷答案。
3月9日—實地訪問調查所有同學進行社會調查,其中第一組同學對某家甜品美食店進行訪問
3月20日調查,并對群眾進行訪問;第三組的同學則在第一組訪問時,把所有主要內容記下來;第二組同學則負責拍攝訪問時和對所有關主題的照片。
3月21日資料整理,總由于收集的資料非常豐富,因我們用了幾天的時間進行資料的整理選并—4月1日結活動內容。寫調查報告。由第一組同學負責擇寫社會調查等三部分,再由其他同學提出建議等組長進行歸納整理,做成調查報告。
4月2日寫調查報告,各個組員對此次的活動調查的人體會和把對品嘗美食之后對美食所發出—4月20寫活動感想,的'感想和如何推廣順德美食的建議寫下來。做最后修改。
四、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了許多關于順德的美食的美食,關于順德美食文化,以及順德飲食業的發展。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追尋粵菜在順德的發展足跡,我們可以發現,順德粵菜之所以能蓬勃發展,和其自身開放務實、創新求變的特點是分不開的。作為粵菜的重要源頭,順德餐飲業發展歷程中所折射出的飲食文化可以說是粵菜文化的縮影,透過變化多端的菜式、街頭林立的酒樓和絡繹不絕的食客,我們可以看到順德美食文化最鮮活的一面,有俗話說:“在珠三角一帶,素有‘吃在順德,廚出鳳城’的說法,‘食不厭精,會不厭細’”是順德美食的精髓。
美食調查報告 3
一. 早餐
對于吃早餐這個問題,人們一向都是比較重視的。要不,也不會有“早上吃得好”這樣的說法了。但是,隨著現代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早餐要兼顧“吃得好”和“吃得快”,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越來越多的人們更青睞于將吃早餐的過程濃縮在上班趕路的過程里,以達到既飽肚又不浪費時間的目的。
回頭客光顧較多衛生存在隱患
每天清晨,小區門口路邊攤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小販們吆喝著招呼客人,匆匆忙忙的行人有時會停下來買點早餐,但是在這里吃的大多是回頭客。一些居民常常會在上班前點一碗小餛飩或者拌面,也有夾上一副燒餅油條就走的。這已成為很多人的習慣。早上7點左右,正是路邊小攤生意最好的時候。我們看到,有賣煎餅果子的,有賣包子的,有賣豆腐腦的,但是最受消費者青睞的品種還數油條、餛飩、各式各樣的稀粥和涼皮了。這里的回頭客很多,經常是人一來,小販就打著招呼詢問今天吃什么,一副很熟的樣子。這里的生意很好,9點不到的時候,稀粥就已經賣完了,涼皮也所剩無幾,油條更是一撈起來就賣掉,餛飩也賣得差不多了。
雖然路邊小攤的早餐是很多人每天的選擇,但是在衛生方面卻仍存在著隱患。一眼望去,所用的工具都很臟的,碗筷也是不經過消毒的,小販們更是用收完錢的手直接去拿油條和燒餅。
調查結果:
人氣指數:高;
實惠指數:高;
衛生指數:低;
方便指數:中;
客流集中時段:7:00-8:30
綜合評價:人氣最旺,價格最實惠,但是衛生最難讓人放心。
二. 放學后
下午4:30以后也是路邊小吃火爆的時候,這時的消費者便是剛放學的中小學生了。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中小學生的有了零花錢,而且并不少,有些同學就將這些錢用到吃東西上。
學生品嘗較多衛生仍存在隱患
我們看到,有賣各種各樣的冰糖葫蘆的,有賣炸串的,有賣麻辣串的,還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吃。學生結伴走出校門,經常是一人請客,好多人在吃,有五角、一元的,還有四元、五元的。
調查結果:
人氣指數:高;
實惠指數:中;
衛生指數:低;
方便指數:中;
客流集中時段:4:30-6:30
綜合評價:人氣最旺,價格一般,但是衛生最難讓人放心。
美食調查報告 4
學校周圍總是不會缺少琳瑯滿目的小吃,炸肉串、麻辣燙、涼皮等等,這些小吃非常迎合中小學生的口味,很受同學們歡迎。在我的身邊,每天在上學的途中、課間和放學的途中都會看見同學們一圈圈的圍在小攤前,或是涌入小店里等待著美食。
但是在享受美食的背后,我們也經常會發現時常有些同學會出現腹痛、拉肚、惡心嘔吐等狀況。正所謂“病從口入”,這是否是由學校周邊食品衛生所導致,還有待研究。但是由此引發了我們對學校周邊食品衛生情況的思考。中小學生此時正處于身體發育階段,如每天都大量攝入不衛生的食物一定會影響發育成長。為了給廣大中小學生創造一個安全的飲食環境,減少食源性疾病,我決定對我校周邊的食品衛生情況進行一次調查。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
(一)調查對象
首先為了了解同學對學校周邊食品的看法和認識,我對班里的25名同學進行了一次調查。
其次學校周邊食品衛生情況調查對象為本校大門門口以及兩邊街道各100米內所有的食品經營單位和流動攤位。其中包括食品經營單位11家,流動攤位20個,從業人員50人。
(二)調查方法
對同學的調查內容為5個問題“你是否經常購買學校周邊的食品”“你經常在哪里購買食品”“你是否喜
歡學校周圍的食品,為什么”“你是否考慮過學校周邊食品的衛生問題”“食用過這些食品后,你是否出現不舒服的現象,是什么食品“,以問卷的形式發給同學,在同學回答完后,進行回收、統計。
對學校周邊食品經營單位的調查內容為是否持有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是否持有健康證,必須要求其出示,凡不出示者,就視為沒有。同時檢查各個食品商店和攤點的基本衛生設施情況和環境衛生情況,以及成品食品的包裝標簽。
二、調查過程及調查結果
在同學的配合下,我完成了第一項調查內容。
調查結果顯示,我班25名同學有92%經常在學校周邊購買食物,其中有20%經常在小賣店買食品,12%經常在快餐店吃飯,56%的同學都喜歡在各類攤位上買小吃。這些同學中,而且凡是過學校周邊食品的同學都表示非常喜歡這些食品,喜歡的原因主要是價格便宜、實惠,味道好。最重要的是,80%的同學都沒有考慮過食品衛生問題。20%的同學表示,自己在使用過那些食物后會出現腹痛、拉肚等狀況,主要集中在麻辣燙、麻辣串、辣條以及一些油炸食品。
在對同學對的看法作好初步的了解后,歷時七天時間,我在同學的協助下完成了調查工作。我們制作了調查記錄表,每進一家店的時候,首先觀察店面整體的衛生環境,觀察該家店的墻面上是否張貼了各類證件,如果沒有張貼,就以社會調查的名義,要求其出示資格證。然后隨機抽樣調查每家店面的食品包裝。通過我們的“明察暗訪”,得出了以下調查結果。
(一)經營類型分析
學校周圍的食品經營單位多為小賣店、快餐店、飲品店等,營業時間比較固定。流動攤位的經營模式比較多推車式、提藍式、零擔式、地攤式等,設攤時間多為下課、放學后,銷售的食品大多為家庭加工的,如油炸腌鹵食品、煮玉米、板栗、糕點、軟包裝飲料、色素冰袋(棒)等。
(二)衛生許可證的持有情況
這次調查我們將由有店面的食品經營單位和流動攤位分成兩個部分,進行了分別的調查。在我們調查的11家食品經營單位中有3家小賣店,2家冷飲店,2家快餐店和4家麻辣燙。通過調查,有1家小賣店、1家快餐店和2家麻辣燙是假是將自己的衛生許可證張貼在顯眼的地方,還有2家小賣店和1家快餐店是在我們的要求下,向我們出示了衛生許可證。剩余2家冷飲店和2家麻辣燙沒有衛生許可證。即食品經營單位的衛生許可證持證率為63。6%。在調查流動攤位的時候,因為攤位的流動性較大,不一定會固定出現,所以我們抽取了一天的時間,挑取了出現頻率較高,比較有代表性的20個攤位作為調查對象。為了方便記錄和統計,我們分別將20個攤位進行編號,并注明其經營范圍。經過一番詢問,只有兩個帶有連鎖和加盟性質的關東煮攤有衛生許可證,其他的攤位均沒有衛生許可證,甚至沒有
經營許可證。即流動攤位的'衛生許可證持有率為10%。
(三)從業人員健康證持有情況
我們所調查的50個從業人員中,包括食品經營單位店主、服務人員30人和流動攤位攤主20人。其中前30人中有10人持有健康證,這10人均為廚師和服務人員,即從業人員健康證持證率為33.3%,后20人中沒有人持有健康證,即持證率為0%,而且對我們提問的與食品衛生相關的知識也一概不知曉。
(四)基礎衛生設施和環境衛生情況
在我們所調查的11家食品經營單位中,只有3家麻辣燙做了防蠅措施,其他店家均沒有做好防蠅、防塵和防鼠措施。“三防措施”做的不盡如人意。除了3家小賣店以外,其余的8家店鋪都需要使用餐具和杯具。但是這8家店鋪只有2家擁有,并在使用消毒柜,其余則是選擇沖洗后再次使用。所以經常會出現餐具不干凈的情況。還有一種是根本就不沖洗,在上面套一個塑料袋,使用后將塑料袋拿掉,再繼續使用。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吃麻辣燙的店鋪。對餐飲單位來說,冷凍、冷藏設施是比不可少的,從衛生的角度來講,生食、熟食應該分開來放,成品、半成品也是要分開來放。但是學校周圍的這幾家快餐店,都是一個冰柜“一把抓”。流動攤位基本沒有衛生設施可言。從業人員所使用的一切器具都未經過消毒,所有的加工原料和加工工具都暴露在空氣中,從業人員甚至不做任何的衛生措施,直接用手。
美食調查報告 5
一、調查背景
學校周邊流動小吃攤帶來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及環境污染問題已成為學校特別是中小學一個久治不愈的頑癥。近幾年來,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此高度重視,很多地方都開展過轟轟烈烈的專項整治,盡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長效管理機制缺失,治理成果沒有得到有效鞏固,目前很多學校的大門口依然存在大量的流動小吃攤,每到放學時,這些小吃攤周圍都聚滿了等著買小吃的學生。這些流動小吃攤沒有辦理有關營業手續,出售的食品也沒有經過有關部門檢疫,這樣的食物給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二、調查目的
我們對學校周邊流動小吃攤進行了調查與思考,主要目的是讓我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讓大家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徹底的治理,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校園周邊環境。
三、調查對象
食堂及周邊各餐飲館老板,學生,老師及其他消費者調查方式本次調查以問卷法為主,實地考察、訪談法、網上查詢法為輔,另外為了保證結果的客觀性與準確性,我們還采用了觀察法與文獻法。借助我們的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到同學們對我校食品安全現狀的認識和評價,以及處身于校園之中的`我們自己結合身邊的實際情況、自己的所見所聞。除此之外,我們還用到文獻法,在瀏覽一些資料,文獻,尤其是網絡資源、報刊等二手資料,甚至直接查找了一些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話題調查活動及論文作為參考。
四、調查地點
食堂及周邊各餐飲館及小吃街
五、調查人
xxx
六、調查時間
20xx.10.20至20xx.10.31
七、調查內容
(一)食堂調查
分別對學校五個現正在用的食堂,有一樓大食堂、二樓食堂、清真食堂、二樓招待餐廳
(二)餐飲館調查
對學校對面餐館進行調查,比如大同削面、三姐拉面、福緣樓、過橋米線、穆雅燉肉館、巫山烤魚、成都烤魚、鐵鍋柴雞、秘制排骨飯.
(三)路邊臨時攤點調查
對于路邊臨時攤點調查,我們主要調查學校門口的小吃,有許多臨時攤點無證經營,雖然之前曾受過城管等部門多次制止,可屢禁不止,仍然亂買食品,比如爆炒魷魚、烤紅薯、肉夾饃、炸臭豆腐,還有涼粉涼面等。
美食調查報告 6
一、課題提出
潮州地處祖國南疆,素有“海濱鄒魯”之稱,故潮州有著許許多多歷史悠久、地方風味濃郁、飲譽海內外的特色小吃。抱著對潮州小吃的了解欲望,我展開了此次調查。
二、研究目的
了解潮州小吃文化,豐富課外知識,開闊眼界,培養愛國愛鄉的思想感情。
三、研究過程
1.確定“潮州小吃”作為研究課題,研究計劃兩步:走訪調查,收集資料;整理總結,形成報告。
2.對調查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選取最有用的信息。
3.對信息進行整編,整理出一篇報告。
四、研究成果
(一)潮州小吃
據不完全統計,各類潮州小吃有230多種,主要烹飪方法有炊、煎、烙、焗、焯、拌、燉、炸等近十種;就口味而言,有酸、甜、咸、辣等,在市區乃至鄉村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
(二)潮州小吃的形成
潮州小食在唐代已初具雛形,在唐代,生產力水平相對比較低下,但那時候的潮州民眾,已經懂得用一些簡單的烹飪方法,將自己日常所吃的五谷雜糧,制成各種各樣的小食。唐代劉恂所著的《嶺表錄異》這部著作中,就已非常詳細地記述了當時嶺南一帶民眾將稻米舂成粉的場景。其次,在唐代史料《唐六典》這部著作中,便記載了唐代一種小食“槐葉冷淘”。我們看今天潮州的一些著名傳統小食,如“鼠曲果”、“樸枳果”,其制法和“槐葉冷淘”完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取田間山野一些植物,搗汁和入面粉或米粉中,再制成各式小吃。
(三)潮州小吃的特點
1.與潮州民俗關系密切
潮州小吃是潮州人民千百年來,在生活中所共同創造出來的,所以從它產生的那一天起,便和潮州人民的生活結下了不解之緣,帶上了濃郁的地方色彩、濃郁的潮汕風味。因而也使它具有一種鮮明的民俗性,這是潮州小吃最為突出的特點。
潮州民間習俗,歷來都是極其重視時年八節的祭神拜祖,而潮州小吃既然是民間最為普遍的食物,因而一些潮州小吃,隨著年代的推移,往往被作為某個時節祭神拜祖的必備祭品,以至成為一種習俗。例如按照潮州民間習俗,逢年過節,家家產戶都必要做紅桃粿、酵粿、白飯桃等用以祭神拜祖。
2.鮮明的季節性
潮州小吃中有一部分具有鮮明的季節性,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有些小食的原料本身就有季節性,另一方面,是有一些小食,具有四時保健養生的功效,因而這些小食同樣具有鮮明的季節性。例如五月節吃梔粽,中秋節吃潮州意溪大朥餅,腐乳餅,老婆餅,適合時令的有(竹)筍粿,草粿等等。
(四)簡介潮州小吃
1.蠔烙
蠔烙是潮州久負盛名的傳統民間小吃。蠔烙歷史十分悠久,在清代末年,潮州城鎮各地,制作蠔烙的小食攤已經十分普遍。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民國初年,位于潮州府城開元寺古井西北的泰裕盛老店。這一小吃鋪,專門經營蠔烙,其制作的蠔烙特別好吃。原因是因為泰裕盛老店,在選料上十分嚴格,專門選取饒平汫洲出產的珠蠔,采用優質雪粉,甚至連豬油都要用本地豬的鬃頭肉煎出來的豬油,制作的每一步驟十分考究,其煎制的蠔烙,具有特別鮮美的蠔香味,口感酥而不硬,脆而不軟。由于泰裕盛老店制作的蠔烙口味特別誘人,故在當時名噪整個潮州地區,持續半個世紀之久。
2.手錘牛肉丸
手捶牛肉丸最先起源于客家,但是潮州人制作的牛肉丸比客家人技高一籌,更為精細考究,故潮州制作的牛肉丸口感爽脆,具有濃郁的牛肉味,特別好吃,制作不久,很快便盛行整個潮汕地區,大受潮汕人的歡迎,成為一種最為大眾化的潮州民間小食。時間一久,人們都知道潮州手捶牛肉丸,而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潮州手捶牛肉丸是起源于客家了。
在潮州,還有許多丸類的潮州小吃,如豬肉丸、豬肚丸、魚丸、墨斗丸、蝦丸等,它們都是從潮州手捶牛肉丸的制法,舉一反三演變發展來的。
3.春餅
春餅是很多孩子的最愛,皮酥脆,餡咸香,一口咬下去滿口留香,美味令人難忘。傳說清代以前,在潮州的大街小巷盛行著一種小吃薄餅卷炸浮蝦,沾著甜醬吃。到了清代末年,這種小吃的餡由炸蝦改為蘿卜丁加豬肉丁。但由于蘿卜水分太多,春餅炸后不久便回軟。所以到了1911年,潮州名店胡榮泉的'創始人胡榮順、胡江泉兩兄弟在此基礎上加以改良,用綠豆碾畔、去殼蒸熟,再加入蒜白、魚露、味精等攪拌調勻,逐條加入豬肉、炸蝦米皮、香菇絲,卷成長方形餅再油炸,炸出來的春餅皮薄餡香、酥脆非常。所以這種小吃一直流傳到今天,不僅潮州人四季都愛吃,而且也是來潮州的客人不可不品嘗的著名小吃。
4.鴨母捻
據傳,宋代已有元宵節家家吃湯圓的習俗,取其平安吉利,合家團圓之意。清代水粉湯圓用水粉作湯丸,滑膩異常,中用松核桃、豬油、糖作餡,或嫩肉去筋絲捶爛,加蔥末秋油亦可。水粉的制法:以糯米浸水一日夜,帶水細磨,用布盛接,布下加壓以去其渣,取細粉曬干備用。此法一直流傳。
鴨母捻是一種有餡的糯米粉制湯圓。取其形似母鴨在水上游蕩浮沉而撰名。本為元宵節的小吃,故俗稱元宵,是潮汕不可錯過的特色美食。
我國人民以元宵為食品已約有1800年左右的歷史,那時的元宵是“實心丸子”,沒有餡心,也不是叫“元宵”。相傳隋朝末年,隋煬帝為了粉飾太平,于隋大業三年正月十五這一天,召集了全國各種舞人樂人,整整演奏了一個通宵。各地參加盛會的官府貴人、名伎名藝回府后都照樣效仿,很快形成了全國性的節日。因正月十五日是“上元”節,夜晚為“宵”,于是就叫“元宵節”。在元宵節,人們逐漸形成吃糯米湯圓的習慣,久而久之,就把在元宵節吃的這種食品稱為“元宵”。至民國初年,竊國大盜袁世凱忌諱元(袁)宵(消)二字,便下令將元宵改為“湯圓”。
鴨母捻與湯圓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外形,而且在潮州不同的餡料有著不同的形狀,比普通湯圓稍微大一點,沒有全圓的形狀而是有了一個小角,這就是“捻”的效果,也使其更形象的按上了此名。鴨母捻加上鵪鶉蛋、銀耳、蓮子、百合、白果、綠豆等配料,一碗小甜點,應有盡有,十分清甜。
5.老婆餅
老婆餅是廣東潮州地區一種漢族傳統名點,老婆餅是廣東潮式月餅中用料最少、做工最簡且最為人們所熟知的餅類。有養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起源自廣
東潮州點心老婆餅,外皮烤成誘人的金黃色,里頭一層層的油酥薄如棉紙,酥松得不得了,一咬下去碎屑便掉滿地,每一口都嘗得到蜜糖般的香甜滋味!
相傳在廣州,有一間創辦于清朝末年的老字號茶樓,以各式點心及餅食馳名;某日,茶樓里一位來自潮州的點心師傅,帶了店里各式各樣的招牌茶點回家給老婆吃,想不到他老婆吃了之后,不但沒稱贊店里的點心好吃,甚至還嫌棄地說:“茶樓的點心竟是如此平淡無奇,沒一樣比得上我娘家的點心冬瓜角!” 這位師傅聽了之后心里自然不服氣,就叫他老婆作出“冬瓜角”給他嘗嘗!老婆就用冬瓜蓉、糖、面粉,作出了焦黃別致的“冬瓜角”;這位潮州師傅一吃,風味果然清甜可口,不禁稱贊起老婆娘家的點心!隔日,這位潮州師傅就將“冬瓜角”帶回茶樓請大家品嘗,結果茶樓老板吃完后更是贊不絕口,問起這是哪一位師傅做的點心?師傅們說:“是潮州老婆作的!”于是老板就隨口說這是“潮州老婆餅”,并且請這位潮州師傅將之改良后在茶樓販賣,結果大受好評!“老婆餅”因而得名。
五、收獲體會
事實上,潮州小吃品種繁多,各有特色,無法一一介紹,以上介紹的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潮州小吃,更多的潮州小吃只能等待你親自來品嘗。
潮州小吃飽含著潮州人對這些家鄉的依戀和青睞。許多在外地讀書或者工作的潮州兒女總是努力地在當地尋找潮州小吃的蹤影。但是即使找到了,要不就是覺得味不夠地道,要不就是做法不夠傳統。漸漸的,許多人對潮州小吃是只聞其名,卻難尋其蹤。因此,在外地的潮州人也更加懷念潮州小吃。
也許,對于家鄉的感情依托,也是更多的人在潮州小吃和時尚的外國快餐面前選擇前者的一個重要原因吧。希望更多的人來品嘗潮州美食,熱愛家鄉的美食,熱愛我們的家鄉!
美食調查報告 7
一、學校周邊小吃安全現狀
1、學校周邊小雜貨臨時攤點屢禁不絕,進貨渠道混亂,食品質量得不到保證。私營餐館均有衛生許可證,在超市抽查的食品均未過期,生意不錯,當天賣的東西可當天賣完
2、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進貨渠道主要有自購和配送兩種形式。從食品來源看,有的是從小食品市場批發的,甚至還有個別經營者直接從小作坊或者小加工廠購進“三無”產品、過期食品和假冒偽劣食品。經營者在進貨過程中只考慮價格因素,不注重對食品質量和生產者資質條件的審查,只要便宜就收,有利就賣,食品質量難保證。
二、學校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我校食堂的監督檢查和調研,發現學校食堂和學校周圍餐飲館在軟硬件和內外部環境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1、老師分發飯菜時不戴口罩,有時還講話,不衛生。
2、夏天食堂偶爾會出現蒼蠅和蚊子。
3、臨時攤點上的油炸品所使用的油大多數都是同一鍋的,而且是重復加油。
4、臨時攤點經常停留在馬路邊,揚起的灰塵不時飄落在食品上,非常不衛生。
5、同學對食品安全的關心程度不夠高,經常買垃圾食品吃。
三、通過問卷調查,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多數人買商品時很少注意商品標示。
2、買食品時大多數人都會看生產日期,只有少部分不看。
3、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關注食品安全,對《食品安全法》,大多數人都處于一點都不知道的狀態。
4、人們對食品安全的了解途徑多種多樣,網絡宣傳占主要的。
5、食品安全常識和安全現狀已經受到人們的重視 。
6、食品的過期及使用添加劑是消費者是主要擔心的問題
7、在商場和超市購買商品是人們最為放心。
8、自我保護意識差,當購買了不安全的食品時,人們大都匯自認倒霉,奉勸親友不要購買此產品。
四、加強食品安全的幾點建議:
(一)學校方面
提高校園整體防范能力,教育學生要注意食品安全衛生問題,不要在路邊臨時攤點上買食品,特別是油炸食品和“三無”食品。
(二)學生自身方面
1、學生應有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識和知識。
2、學生應加強科學食用食物的常識。
五、感想:
1、通過對食品安全這一課題的調查研究,我們組對自己身邊的商品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食品安全意識在我們的大腦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2、當然,我們小組成員的`能力有限,所做的工作只是毛皮,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們的目的是引起大家對食品安全的深刻重視,希望這寫內容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各取所需,更好的生活。
六、結語
食品安全問題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也可能正在發生在我們的身上,危害著我們的健康。我們要努力做到讓食品安全與我們的健康同行。
美食調查報告 8
一、調查目的:
我們在學校生活已快有兩年時間,學校周邊的餐飲行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從貼近身邊的餐飲行業開始調查,通過在海洋大學小吃街的走訪中,使我們對身邊的餐飲行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知道了周邊餐飲行業所存在的問題。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2、實地走訪、面談
3、蹲點觀察
三、調查對
小吃街各種小吃。
四、調查方法和具體步驟
(1)對學校周邊的餐飲店、小吃店和流動攤位進行摸底調查。主要調查一下幾個方面:
1、經營的主要特色
2、小吃價格如何
3、是否具有經營餐飲的相關資質
4、經營者的利潤與成本
5、對收入情況是否滿意
6、對學生在這方面的消費進行調查
(2)對上述三個地方的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0份。
(3)調查結果整理分析
1、對相關資料進行客觀分析
2、對問卷調查進行分析
3、 寫研究報告、調查方案等
五、調查分析
(一)按學校周邊小吃的特點,將小吃分為以下幾類:
1.本土小吃:在調查中我發現,在眾多的小吃中,本地的小吃很受學生群體的歡迎。列如:炒飯、麻辣燙等。
2.外來小吃: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眾多的外來小吃,如大盤雞、米粉。這類小吃更能吸引的是外來的學生,應為這類小吃更符合消費學生的口味。小吃經營者也深知這個因素。這類小吃老顧客占相當一部分。
(二)、學校周邊小吃的分布特點及經營形式
通過實地觀察,我們發現學校周邊小吃的分布特點有以下規律:
(1)經營地點集中:小吃主要分布小吃街,且小攤點居多。
(2)高檔小吃較少,一般比較大眾化。
通過調查,我總結出了學校周邊小吃的經營形式:
(1)小攤點式
(2)小吃車式:如桂花糕等。
(3)流動式
(4)條件好一點的有小餐館式、店鋪式。
(5)加盟連鎖式
(三)、消費者(學生)的消費情況及態度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在學生的生活方式方面,大家的偏好較為均衡,選擇酸甜苦辣的口味都有,而在制作工藝方面,選擇蒸、煮、烤的人數較多。從消費水平來說,大家認為小吃的價格在2—5元較為合理,所占百分比為49.82%,認為6—10元可以接受的為38.46%,10元以上的為5.49%,2元以下的為6.23%。從健康角度講,大家還是很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56.78%認為健康的飲食習慣對自己的身體非常重要,36.63%認為比較重要,1.46%認為不重要,5.13%則表示沒了解過。盡管對于健康的關注度很高,但是談到對于自己不良習慣的改正問題,49.08%的人認為可能會去改正,只有44.69%表示一定會去改正,3.30%表示不想理會,2.93%表示不會。
(四)、現狀分析
根據調研的結果,總結出學校周邊小吃存在以下幾個缺點:
學校周邊小吃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對學校周邊小吃的衛生情況都有意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小吃周邊環境差。
除造成大量污染之外,占道經營、阻礙交通、破壞學校綠地,城市衛生臟、亂、差隨之帶來管理秩序混亂,影響大家學習生活, 經營者逃避管理,極易造成混亂,難以整治,不利于城市建設和管理。
——缺乏一個標準化的.機制。
小吃雖有其獨特的風味,但是缺乏一個集中的銷售點,小吃攤點大多零零散散,分散在各個攤位,而且,經營者也沒有規定統一的服裝,顯得雜亂無章。 ——衛生條件不符,基礎設施不夠健全。
這也是學校周邊小吃中出現的最多問題。據我觀察,有以下衛生問題需要解決:
(1)個人衛生情況:很大一部分學校周邊餐飲攤經營者不按要求著裝,個人衛生不令人滿意。
(2)經營操作過程中的衛生情況:很多老板用一個案板、一把刀生熟混切,很不衛生。還有的一些油炸小吃,油反復使用,影響身體健康!
(3)小吃食材的衛生情況:各類小吃、麻辣燙、魚肉類燒烤制品,其來源、盛裝的器具、加工的過程中的衛生情況,也不如人意。
(4)學校周邊小吃的就餐條件不衛生,如小吃攤桌椅的衛生,盤碗的洗滌及消毒條件,都沒有保障。
(5)環境問題:學校周邊小吃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是影響最大最嚴重的問題。
——缺乏創新,花樣不多,形式單一。
想到學校周邊小吃,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琳瑯滿目,花樣繁多,但是一個小吃攤點往往只經營1到2種小吃,這樣就使得學校周邊小吃的市場競爭力不足,很難在當今多元化的市場中生存下去。
——缺乏一種情調及氛圍。
很多時候,小吃是作為一種零食來增進和聯絡感情,所以小吃除了色香味,還講究一種氛圍和情調。
六、建議及對策
針對學校周邊小吃存在的缺點,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與對策:
1.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力度對各種小吃的衛生狀況進行檢查。讓師生吃得放心、安心。
2.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飲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在對質量、特色、營養、品牌以及綠色食品的追求,更將呈上升趨勢,這為飲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學校周邊小吃雖然多樣,但制作形式較為單一,所以建議經營者要加強對當地小吃口味的研制,在維持原汁原味的同時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3.學校周邊小吃應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小吃一條街,這樣能讓大家能有一個遍當地特色小吃的地方,而不是到處尋找還不一定吃得遍。
美食調查報告 9
功能性食品調查報告 現如今,我們已邁入一個高度發達的時代。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 漸提高著。而物質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而健康長遠意義 上講并不是說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療, 而是從平時就開始防病, 可是通過藥物來達到這一目的 在現代人看來顯然是極其不可行的,常言說“是藥三分毒”嘛。我們最容易實施和控制的, 我想應該莫過于食療了。只有平時注意營養的科學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 出長壽。食品業和醫學在不斷進步著,于是功能性食品便應運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譽為“21 世紀的食品”,是當今世界研究的熱點。為了解人們對功能性食 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會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隨機調查各種年 齡層次、各消費水平的消費者,收到了較為滿意的結果。
調查時間:20xx年4月20日
地點:嘉興市好又多超市
品名:雪源康、富硒康、腦白金、黃金搭檔
一、調查結果:
二、結果分析
通過對隨機人群的調查發現,約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么功效;約62%的人對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對其功效不認可,覺得效果不明顯,同時對功能性食品的鑒別也缺乏相應的知識;只有23%的人了解功能性食品,了解其功效,并且知曉很多種類的功能性食品和國內外大品牌。以下為部分被調查者的問卷分析結果。
大學生:對于功能性食品不了解;其效果不明顯,開始有作用,后來就沒感覺;對于功能性食品不信賴;從廣告等媒體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20-30歲的男士:多少了解一點,不是很明白;其功能應是抗疲勞;用過腦白金,效果不錯;價格有點偏高,應有適當下調,仍需改進,要適合長期服用。
30-40歲的阿姨:不太了解,也不用;孩子用過清華同方的產品,家人用過海藻類的產品,使用過對腸胃有幫助的產品;看過產品說明書和廣告,但是仍然覺得對功能性食品的常識不了解。
30歲左右的知識分子:了解一點;功能性食品應補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質;用過如安利、完美等產品;覺得是無聊的消費;鑒定要有國家體系認證、說明、用法。
六七十歲的老人:了解;認為功能性食品純屬吵作;用過如深海魚油、螺旋藻、天然維E;不看宣傳;廣告要務實,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廣告,要看療效。
目前人們知曉的市場上銷售的品牌主要有:鈣爾奇、蟲草烏雞精、腦輕松、血爾、血樂、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長快樂等。
同時,被調查者普遍認為,目前社會上對于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識的介紹幾乎沒有,消費者對起其處于零概念,也導致了虛假廣告活動猖獗。中國的功能性食品仍處在不成熟的階段,存在標識不規范,沒有統一的標準,功能性食品市場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規則,虛假、夸大廣告問題嚴重,造成消費群體視聽混亂,判斷失誤等。另外,保健食品的價格普遍偏高,對于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響。
三、合理化建議
發展:20世紀八十年代,功能食品就已進駐歐美市場。相關調查顯示,2007年美國功能性食品銷售總額達到了310億美元,到2010年這一數字達到了驚人的450億美元。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深入人心,食品的健康化與功能化已經成為世界食品制造行業的大勢所趨。從紅牛撬開中國功能飲料市場的大門開始,功能食品的概念漸漸向各類食品市場滲透,開發出功能性乳品、功能性食用油、功能性烘焙食品、保健酒等等產品子類。大量的食品飲料企業以及傳統的醫藥企業都投入到這個新興市場掘金,一時間,功能食品成為市場的熱點。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功能食品經歷了從藥品向食品的轉變、從特定人群服用向廣大人群服用擴散、從目的性向日常化發展的軌跡。與國外市場相比,中國的功能食品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雖然產品琳瑯滿目,但真正得到國家認證的"健"字號產品并不多,多數的企業只是跟風炒作。由于行業標準缺失,監管困難,市場仍在摸索中前進,未來,功能食品市場必將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戰場。
現狀:食品歷來被認為只具有兩種功能: 第一, 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和能量, 即營養功能; 第二, 提供人對食品色、香、味和質構的享受, 從而引起食欲上的滿足, 即感官享受功能。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發展, 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隨之而帶來的各種文明病的發生, 人們更加關注健康、關注飲食與健康的關系。因此, 近二十年來, 功能性食品應運而生并快速發展起來。
我國是十分崇尚保健的國家, 傳統飲食中就有很多具強身健體和阻抗衰老的食品。目前我國比較規范的功能性食品廠家有4000多家,其中2/3以上屬于中小企業,上市公司不超過6家,年銷售額達到1億元的不超過18家,產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調解、抗疲勞和調節血脂上,主要以膠囊、口服液、片劑等類型為主,在使用原料方面,我國應用最多的微量元素是Ca、Fe、Zn;應用最多的維生素是VC、VD、VE;應用最多的植物提取物是大豆異黃酮、原花青素、銀杏提取物;采用的主要中藥材有西洋參、蟲草、當歸、枸杞子、首烏、阿膠、絞股藍、枇杷葉等,銀杏、紅景天、人參、林蛙、鹿茸等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原料,我國不同功能性食品的消費群體將逐步形成,據資料統計,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幾大城市中有93%的少年兒童、98%的老人、50%中青年都在用各類功能性食品。
問題:
國內功能性食品生產地發展不均衡,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幾大城市占50%左右,而西北、西南地區僅占5%,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又甚少;經衛生部批準的功能性食品有4000多個,其中90%為第二代產品,功能因子的構效關系、量效關系、作用機理不清楚,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同時,已批準的功能性食品其功能主要集中在免疫調節、抗疲勞和調節血脂上,約占60%,產品功能非常集中,使消費者難辨上下,市場銷售相對艱難,企業生產規模小,科技資金投入不夠,設備簡單,質量參差不齊;產品上市前,審批程序嚴格,產品上市后,行業監管松,出現不同功能性食品只能“各領風騷”一兩年的現象;同時,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市場售價過高,偏離國內人群消費水平。中國的功能性食品仍處在不成熟的階段, 存在標識不規范,沒有統一的標準,功能性食品市場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規則,虛假、 夸大廣告問題嚴重,造成消費群體視聽混亂,判斷失誤等。另外,保健食品的價格 普遍偏高,對于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響。
建議:
1)盡快出臺完善的法律法規,完善和規范功能性食品生產企業和產品市場。
2)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識,讓消費者增強自身保護能力。 3)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穩定性,提高其功效,爭取消費者的信任。
4)降低其成本,使價格降低,讓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功能性食品的優勢。
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是指具有特定營養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肌體功能,不易治療為目的的食品。功能性食品有時也稱為保健品食品。在學術與科研上,叫“功能性食品”更科學些。它的范圍包括:增強人體體質(增強免疫能力,激活淋巴系統等)的食品;防止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便秘和腫瘤等)的食品;恢復健康(控制膽固醇、防止血小板凝集、調節造血功能等)的食品;調節身體節律(神經中樞、神經末稍、攝取與吸收功能等)的食品和延緩衰老的食品。 功能性食品必須符合下面4條要求:
(1)無毒、無害,符合應有的營養要求。
(2)其功能必須是明確的、具體的,而且經過科學驗證是肯定的。同時,其功能不能取代人體正常的膳食攝入和對各類必需營養素的要求。
(3)功能性食品是針對需要調整某方面機體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產的。
(4)它不以治療為目的,不能取代藥物對病人的治療作用。
美食調查報告 10
一、問題的提出
校園垃圾食品處處可見,校園里學生幾乎都在吞食垃圾食品,例如;辣條,方便面等,然而,這些食品正在危害著學生的健康。因此,我們進行了一次調查與分析。
二、調查方法
訪問同學
查閱報刊
網絡搜集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涉及方面;垃圾食品的危害校園中學生吃垃圾食品的'數量
具體內容;垃圾食品中有大量的元素,長期使用會導致身體發育不良,不愛吃五谷雜糧,使身體素質嚴重下降。
第一,導致心血管疾病元兇;油炸淀粉
第二,含致癌物質
第三,破壞維生素,使蛋白質變性
第四,鹽分過高,只有熱量,沒有營養
據我們統計,學校一天中吃垃圾食品的數量已達到百分之八十五。
四結論:
通過調查,我們知道了我校學生雖然知道吃垃圾食品的害處,但還是會抵擋不住誘惑,會偷偷買來吃。
建議:
垃圾食品雖很美味,但要少吃,多吃瓜果蔬菜,增強免疫力,為了人人都有一個好身體,人人少生病,請遠離垃圾食品,讓我們的身體更上一層樓,把握自己。
美食調查報告 11
一、調查時間:20xx年xx月xx日
二、調查地點:XX超市
三、調查目的:
現如今,我們已邁入一個高度發達的時代。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著。而物質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而健康長遠意義上講并不是說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療,而是從平時就開始防病,可是通過藥物來達到這一目的在現代人看來顯然是極其不可行的,常言說是藥三分毒嘛。我們最容易實施和控制的,我想應該莫過于食療了。只有平時注意營養的科學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長壽。食品業和醫學在不斷進步著,于是功能性食品便應運而生了。功能性食品譽為21世紀的食品,是當今世界研究的熱點。為了解人們對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會上普及功能性食品而做出此次功能性食品調查。
四、調查員:xx(食品科技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xxx)
五、調查結果:聯華超市內功能性食品上架情況匯總
六、結果分析:
1、聯華超市銷售的功能性食品大多是緩解疲勞,提高免疫力的,其他作用的功能性食品比例太少,甚至沒有。
2、社會上對于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識的介紹很少,消費者對其概念薄弱。
3、中國的功能性食品仍處在不成熟的階段,存在標識不規范,沒有統一的標準,功能性食品市場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規則,虛假、夸大廣告問題嚴重,造成消費群體視聽混亂,判斷失誤等。
4、保健食品的價格普遍偏高,對于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響。
七、綜合建議
1、盡快出臺完善的法律法規,完善和規范功能性食品生產企業和產品市場。
2、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識,讓消費者增強自身保護能力。
3、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穩定性,提高其功效,爭取消費者的信任。
4、降低其成本,使價格降低,讓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功能性食品的優勢。
【美食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美食調查報告01-14
美食調查報告4篇01-23
南陽特色美食美食攻略08-01
綏化美食07-12
銅川美食07-12
延安美食07-12
南充美食07-12
海口美食07-12
棗莊美食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