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臨死前的嚴監生》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臨死前的嚴監生》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臨死前的嚴監生》讀后感1
讀了《臨死前的嚴監生》這篇課文,我覺得他是個吝嗇、愛財如命的人。
通過了解,我知道了嚴監生是一個很有錢的人,他省吃儉用,一點一點地攢錢。在臨死前,他沒有和家人用紙交談,沒有他給大家的遺言,沒有……在生死關頭,他居然還想著那兩莖燈芯,生怕費了油,可見多么吝嗇。
死前,他從被單里伸出兩個手指,大家認為有別的事情沒做,只有趙氏明白他的意思,他這才安息。每當一位親人沒說中主題時,他就搖頭、兩眼睜得滴溜圓、狠狠地搖頭……
說到這兒,讓我想起了對面樓里的高老師,她是品社課的,家里雖然不富,但高老師卻非常大方,她常說的一句話是:“錢乃是身外之物,不能把錢看得太重!”
有一次,我和媽媽去超市,卻意外地遇到了高老師,于是我們便邊買邊聊。結完賬發現門口有一個捐款箱,旁邊有一張紙,看后我才知道這是給災區捐錢的。可當我們把目光移到高老師的身上時,發現她的眼睛濕潤了,她呆呆的看了一會兒,然后把包從肩上拿下來,從錢包里拿出兩百元堅定地放了進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旁邊的人看了都很詫異,高老師笑著轉身而去。在她的感染下,周圍的人紛紛向捐款箱塞錢。
高老師家里條件并不好,兩百元可能對她家的生活很重要也很需要,但她仍然慷慨解囊捐出兩百元給災區。而吝嗇的嚴監生雖然有錢,但舍不得花錢,沒有把錢用在公益事業上,這樣的人再有錢又有何意義呢?我一直為高老師的慷慨行為感到,我們要努力賺錢,但賺錢不能只為自己,還要為社會多做貢獻!
《臨死前的嚴監生》讀后感2
上學期,我讀了《臨死的嚴監生》這篇課文后,一幅戲劇般的畫面頻繁浮現在腦海里,使我刻骨銘心。
嚴監生的喉嚨被痰堵塞,呼吸困難,氣息奄奄,無法說話,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示意三親六眷。面對大侄子、二侄子、奶媽的問候總是搖頭。只有趙氏問時:“爺,你是為那燈盞點的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才點一點頭,把手垂下,一命嗚呼。
故事刻畫出一個活生生的吝嗇鬼,生怕多費一莖燈草的油,牽腸掛肚,難以斷氣。這個愛財勝過生命的老摳,催人淚下,發人深省。假若其謎底不被趙氏揭開,那么,還不知道他何時才肯斷氣。他摳門的程度,遠比小品《不差錢》中的趙本山還要利害多少倍。正如趙本山所說:“你知道,人最、最痛苦的是什么嗎?是人還沒有死,錢沒了!”
嚴監生吝嗇的形象,固然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但他臨終前都還要這么節約的品質深深地感化著我,改變了從前的我。
我是一個五口之家的獨子獨孫。爺爺、爸爸當小學公辦教師,每月都有好幾千元的工資。我成了一個幸福家庭的“小祖宗”。自記憶以來,吃穿都要挑好的`,老人稍有不慎,就會沖他們生氣、發火。連學校營養餐發的牛奶,吃厭了,我就會拿牛奶噴灑與同學嬉戲。嚴監生的可憐與我的享受相比,簡直是差之千里。
自從學了這篇文章之后,我以嚴監生節約的精神為典范,以“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為準繩,捫心自問、深刻反省,內心深處深感內疚。于是,我主動地開始學洗衣服、學煮飯、學喂豬之類的家務事,也懂得要勤儉節約。每逢聽到奶奶或媽媽對人說:“今年我家的‘小祖宗’比往年懂事多了!”我感到無比自豪,無比光榮。奶奶呀,央求您不要再喊我‘小祖宗’了,直呼其名我會踏實些!
【《臨死前的嚴監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臨死前的十三種神秘感受12-17
嚴母慈父作文02-07
我的嚴母作文09-06
能源監檢中心競聘稿08-27
嚴母慈父小學作文02-25
煤礦安監員工作總結10-09
我的“嚴”老師作文03-01
《嚴文井童話》讀后感01-08
安監員心得體會范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