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屈原離騷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屈原離騷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屈原離騷讀后感1
蒼涼的黃昏下,你獨咽斷那楚楚南天。千古登臨,被玩弄的余暉,散落在歷史的深淵,微熏成殷紅的一片。
黃昏老去,遺落殘陽。沉淀在湘水中的愁怨,被紅塵腐蝕的歲月醞釀……
風不懂,雨亦不懂。
長劍在腰,卻無法劃破紅塵鎖鏈,只撩蘆葦,惹清風,為你搖晃蒼白的頭顱……
公元前278年壬月初,在這個九毒之首的毒月,蒼天一角的眼淚為你稀釋了茍且偷生的痛苦,冰徹透骨的湘水,徹底凍結了令尹子蘭和靳尚對你的仇視,漫天的流言被楚頃襄王的昏庸冷到了極點。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你的本色沒有被奸臣的謊言摧毀,你毅然抱石投江,你的反抗與無奈被歲月沉甸甸地搖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下下而求索”,你不愿輕易地放棄。楚國的盛強還被你的忠心勾勒著。
你堅持到了最后一刻,卻在這湘水中得到了永生的寂寞。
風云不再,歷史仍流。你那深愛的楚國山河,早已繽飛、銷盡……江山換了,你的.心也還隨江山變嗎?你無法再回答。但千古流韻的《離騷》中,飄逸著你的堅毅與頑強,偉大的愛國情懷似一股風,在華夏血脈中穿游!是的,踏過五千年的風霜雨露,你始終都沒有變過!
在紅塵俗世中,你不愿做任人擺布的棋子。汩羅江畔,你為了堅持自己的本色,寧愿做荒野沒有歸宿的靈魂……
微雨的黃昏中,為了自己本色的生存,我們義無反顧,在一片雪地上前行,看那燈火搖曳著生命,直至衰老……
屈原離騷讀后感2
讀完此文,我心中充滿了無限感想,千言萬語涌上心頭。
屈原所創的《離騷》,影響著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峨x騷》被稱為,人面臨厄運之時“崇高而痛苦靈魂的自傳”,“探求實現‘美政’理想的求索之歌”,“飽含愛國激情的千古絕唱”。可是,你又是否知道,屈原之所以能創《離騷》,之所以能創“騷體”這種新的文學形式,不單只是因為它飽讀詩書,還因為,他會發現民間生活中的“文化精髓”再生活中,我們要有一雙好奇的眼睛,樂于發現生活中的不同,不落窠臼。樂于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并積極的'去解決,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在學習中,要好好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但不能盲目聽從,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在科學實驗中,更是如此,還要自己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并提出。
屈原的精神能流芳百世,歷千載而不衰,屈原的精神能流芳百世,歷千載而不衰,與他的憂郁中悲壯地投江殉國有極大的影響。假使屈原一生處榮受寵,仕途風順;假使楚王能察納良言,屈原的“聯齊拒秦”的政治主張得以成功.人生中,如果順順利利,便變得沒有滋味。所以,在遇到困苦時,不要自暴自棄,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正是人生的考驗。
故事雖小,卻蘊含了深奧的人生哲理。在一間事情發生時,不管在你看來是好是壞,在這其中,你樂于發現,都會有此收獲,所以不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要勇于發現和探索。
屈原離騷讀后感3
品魯迅之作,感慨萬千;讀冰心散文,細膩委婉;然而,屈原詩歌,給人留下的卻是無限激情與對祖國的忠誠!
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民族節日,為了紀念屈原而產生。
有人曾說過:“初讀好書,似遇新友,重讀此書,似會舊友!钡拇_如此,第一眼見到《離騷》二字,就覺得這是一本意味深刻的書籍。果然,大約一看后,無法真正明白作者想要通過書來表達的情感。反復斟酌后才略知一二。
“寧溘死一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边@句是我最難忘的一句。沒有華麗的語言,但卻在字里行間充分的透露出作者希望報效祖國,為國家效力的熱衷這情,“我委屈著自己的心智,壓抑著自己的情感,暫且認同把譴責和羞辱一起承擔!
是啊,也許屈原那熱血沸騰的心我們終生無法親身體驗,可我相信,就如他所說的:“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卻心甘情愿沐浴彭咸的遺輝。”好一幅幽美恬靜的水墨畫卷,好一種看破世俗,紅塵的浩蕩之氣,好一位用生命來鑄成宏偉詩篇的屈原。
讀好《離騷》,你會發現,自己整個心靈都受到了凈化還有對情感的升華,沒錯,面對生活,人生的.道路,我們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則,屈原有“芳與澤其雜糅兮,唯玿質其猶未兮”一說,哪么我們又何嘗不可有自己的看法與堅持!
讀好《離騷》雖沒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卻知道了為何它是一部中國文學史上的奇珍瑰寶——它是一部感動人們,激發人們,有強烈藝術魅力的作品。
屈原離騷讀后感4
伴隨著歷史的輪回,許多事物都被歲月消耗殆盡,而被篩選下來的不朽之物,則是人類的精華和結晶。現在,就讓我們穿越歷史,去撿拾遺失的美好。
我們小步在汨羅江邊,沉浸在屈原“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唯我獨清!钡陌柪,“亦作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誓言里,和著波浪的翻騰,望著混濁的江濤隨風而去,不禁低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面對小人的挑撥離間,眾臣不名辯是非,屈原帶著憤恨與無奈被流放邊境,倡導國家團結的壯志未酬,為君主效力的愿望未圓,誰也無法理解忠臣的赤誠之心。就這樣,在那個陰雨朦朦的日子,帶著極度憤慨的`心理,屈原終于遠離了世俗,遠離這個充滿污穢的世界!
的確,他本可以享受鶯歌燕舞,但保衛國家的責任心讓他努力力挽狂瀾;他本可以與君主一樣沉浸在歡樂之中,但楚國的弱勢讓他憂心忡忡,終于,他絕望了,將生命斷送在大海里……
廣博的大海包容了屈原,洗清了他所容忍的屈辱。他曾經的宣言:“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尋回了他的清白,他的壯語:“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將剛正不阿詮釋;他自謙:“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體現了自我完善。
他那鏗鏘有力的話語,堅定不屈的意志,將愛國精神推向了高潮。當我們在五月初五感受當年的意境時,愿我們的誠心能贖回秦王的罪過!愿喧鬧的場面能將屈原的靈魂喚醒!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從字里行間感受屈原迸射出的強烈愛國之情,體會他的遠大抱負!
屈原離騷讀后感5
有日神助“我”,風神幫“我”,雷神保護“我”,各方神圣都成了“我”的左右手,那么再加上“我”執著的追求,有什么理想不能實現?什么目標無法到達呢?
屈原,就是用這樣幻想境界,表現了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他對理想的追求,對愛情的渴望,對自然的鐘情,對美人的思慕……都在詩歌中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但卻顯得太過虛擬化,一切都不似是真的,完全的幻想世界。
這幻想,讓我質疑。這位偉大詩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他那浪漫的筆觸之下詮釋的真的僅是他那浪漫情懷?
如果他真的是如此執著,如此坦蕩,那為什么又有“投河自盡”的結束篇?他,絕望了吧——想必,除了在這虛擬的幻想世界中徜徉,沐浴在他自建的浪漫世界中自我陶醉,他再無地方釋放他自己了。
可憐的人兒啊——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無人理解,無人分享自己對生活的希望,更是無法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
就這樣憋著了,沉默著。沉默是金?在屈原身上,我看到了否認,他吶喊過的,只是被壓抑了;他吶喊過的,不過被淹沒了!最終,他彷徨,他郁悶,就這樣,他帶著絕望離開人世。
可憐的人兒,我是多么的同情這位偉大的詩人。他詩中的'“美人”,我讀懂了,似乎就是那君主,那破滅了他的夢的偉大的君主!他多么想得到想要的,多么想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可一切的希望都破滅了。他在心中指責,指責君主的無
禮,指責他的庸碌。
可這些都有什么用呢?可憐的人兒最終選擇了沉睡,與河共眠,在那靜靜思考的河中繼續自己的夢境……
屈原離騷讀后感6
翻開泛著油墨香的書卷,靜靜地看,細細的想,似穿越了兩千年的陽光,陽光下有你。
你一襲白衣,任烏發垂在胸前,似有無盡哀怨。你抬眼,望了望依舊清澈如洗的.天,純凈的眼眸無法承擔太多的悲戚,只好化作兩行清淚。
他們不懂呵,不懂你為何如此執著,不懂你為何不肯去沾染酒污。而你,也只好空嘆“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我想,那一刻,你是否在想朝堂上,你那高高在上的王,為何不肯聽你言?你本該意氣風發,指點江山,三閭大夫不該是你。
抱著一塊冷石,你毅然決然走到汨羅江畔。他們說你極端,他們說你消極避世,他們說你心胸狹隘。他們不懂呵,不懂,你只是不忍讓家園變成荒蕪,你只是不忍看到那個敗跡,你只是不忍走向注定了的結局。
那為何,不隨波追流呢?
我似乎看到你用哀憐的目光看我,是啊,該怎么讓凡人們懂得呢。你不是不懂那官場生存之道,只是不愿看那宿命風干美好。
近似瘋癲的偽裝,只是不忍清醒著看這世界。
你笑,甘心沉于汨羅。早已分不出你的淚,只因愛得太過深沉。你也知道,只要你回頭,有那么多的選擇:做一個隱士也好,周游列國也罷,沒有人非要你死。但,你又怎肯呢。
你嘆,你恨,你泣。嘆他們不肯挺起脊梁,恨自己已無力回天,泣國破之日已可待。楚,你一個人的楚,已風雨滿樓。仿佛,只要輕輕一推,便已化為廢墟。
就這么沉沉的安睡吧,屈原。歷經滄海桑田,你已得到永恒。歷史,會一直記得你。
【屈原離騷讀后感】相關文章:
屈原的作文02-16
屈原的歷史典故07-06
《屈原》教學設計09-13
對話屈原作文04-16
屈原愛國事跡07-07
吊屈原賦作文12-30
關于屈原作文04-08
屈原的愛國事跡05-27
《屈原》讀后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