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評課稿精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評課稿,評課有利于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語文評課稿精,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語文評課稿精1
今天我聽了黃老師的一節作文課《煉一雙慧眼,學會選材》。
作文教學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黃老師選的內容又是最難上的一節。因為選材如同選美,每個人有不同的標準,如何用一雙慧眼,學會選材,真不是一件容易說清的事情。
我從黃老師的課堂上看到了很多亮點,例證一二。
1、重積累。
老師布置任務,學生能圍繞“快樂”的主題去收集材料:詞語、古詩、名言、故事等等,這種原始語言素材的積累,不僅能豐富寫作素材,實則建立了一個大的語文庫,是在為大語文的學習奠定基礎。老師面對七年級的學生能想到學生高中以后的發展,這是在做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我看到好多的學生記了有八九百字,學生在收集的過程中,是主動去做的,是愉快地完成的,這也很好地體現了我們學校三學循環中自學的宗旨。
2、苦經營
黃老師留給人的印象是苦干、是實干,我也從教學的設計到展示給學生用的材料上看到老師的苦心經營。既要選出有問題的病文,又要選擇事例新鮮、典型的佳作,這就要求老師也要獨具慧眼。然后根據自己的設計,牽引學生來說一說、改一改、評一評,既有教又有學,既有指導又有練習,相得益彰。
但是黃老師的課也給我帶來了一些思考。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作文。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天真、活潑、爛漫,他們的眼睛里印下的都是世界的美麗,純真的想法,指導他們把這些變成文字,就可以了,寫作是心靈的泉水叮咚,要讓他們在這塊土地上盡情傾瀉,才能寫出感動心靈的好作品。可是在這節課中,黃老師給了學生很多概念化的東西:什么是主旨、選材、精心的選材,這些硬梆梆的概念化的知識學生消化不了,與寫作也不一定有什么好處,反倒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在課堂上,老師讓學生從積累的快樂主題的材料入手展示,來評價學生的作文《我很快樂》,找出選材的問題,接著就讓學生來評議另一篇作文《那一次,我真的很棒》,教學環節脫節了。盡管學生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但是只是語言方面的材料,事例材料并不多。另外既然搜集了以快樂為主題的材料,為什么不圍繞作文《我很快樂》進行選材方面的指導呢?這樣不是更有的放矢嗎?所以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不能只追求課堂容量的大和環節的齊全花樣,更要了解自己的學情和教學的最終目的。
讓寫作成為學生心靈的歡歌吧!
初中語文評課稿精2
今天,聽了董老師一節《扮亮語言》的作文指導課,這是一節扎實有效且有特色的課,深感從中受益多多,下面僅從三個方面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 本節課“以學定教”的理念得到了很充分的體現。老師以學生的閱讀積累:《老王》《背影》《又是一年粽米》等經典片段的再現,引導學生從中感受、總結其中在“扮亮語言”方面的.技法;又以學生佳作中的精彩片段引導學生欣賞體會在語言表達方面的妙處;最后在升格練習環節,老師依然從學生習作中挑選了典型病例,引導學生進行升格訓練。整堂課,老師以學情為教學的起點,學教相容,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一個臺階往上攀,學有所悟,學有所獲。
二、 本節課在“三學循環”的模式建設方面作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在“議學”“悟學”環節,改變了以往“議”“悟”截然分開的模式,采用邊議邊悟邊練,議悟循環反復螺旋上升,顯得靈動而不僵化,體現了教學的智慧。
三、 讀寫結合相得益彰,學以致用扎實有效。老師在方法感悟這一環節,所引的材料十分精心,皆為閱讀教學中的名家經典片段,打通了閱讀與寫作的聯系,讀寫結合相得益彰;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小結語言表達的技法,每一個方法小結之后,老師都引導學生運用感悟到的方法進行升格訓練,學生實踐充分,學以致用扎實有效,收到了良好效果。
當然,課堂教學永遠是殘缺的藝術。我覺得作為“三學循環”教學模式下的示范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引發探討:
1、如何正確處理教師的講與學生的練的時間分配問題。
2、“導入”部分內容與下面教學內容聯系不是很緊密,可考慮刪去,這樣內容就更集中。
3、作文教學過程中是否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如何恰當的運用“合作學習”;學生練習時,是否需要先討論再自已操練。
以上只是個人粗淺看法,不當之處,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初中語文評課稿精】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評課稿【精】03-21
初中語文《愛蓮說》評課稿(精)07-17
初中語文評課稿01-29
初中語文評課稿(精選)11-18
初中語文評課稿02-06
【精華】初中語文評課稿03-28
初中語文評課稿范文03-01
初中語文評課稿[精品]07-09
(精品)初中語文評課稿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