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觀鐵人紀念館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參觀鐵人紀念館有感(精選11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參觀鐵人紀念館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參觀鐵人紀念館有感 1
今天,媽媽帶我參觀了鐵人紀念館。
一下車,我就看見有許多參觀的游客在排長隊,他們都是利用“十?一”長假來參觀鐵人紀念館新館的落成。紀念館被裝點得格外美麗。大門兩側飄著八個紅色超大氣球,在通向鐵人紀念館的大道兩旁有八組紅黃相間的拱形花墻,每組花墻中間穿插著八個彩色燈柱。紀念館正門前方的大花壇里,有花草組成的“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開館典禮”的字樣,有許多游客在它前面拍照留影。在展廳臺階兩側花壇里,五顏六色的鮮花競相開放,好像微笑著歡迎大家的到來。
我一走進一號展廳就被許多展品吸引住了。在一樓的展廳里有鐵人爺爺生前穿過的衣服、戴過的帽子、用過的飯盒等,還有老一輩石油工人們打井用的工具――鉗子、繩子、卡尺等。最吸引我的是許多鐵人爺爺生前工作的照片和說過的話語,這些話一直縈繞在我的耳旁!皩幙缮倩疃,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勁大,天大的困難也不怕。”……前輩們在艱苦的60年代克服了種種困難,終于把祖國貧油的落后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了。我被他們這種“艱苦奮斗”的鐵人精神深深感動。
在二號展廳里,在眾多的展品中,我驚喜地發現了我姥爺60年代會戰時頒發過的“國家一級五好紅旗手”的獎狀,聽講解員說這個展品被定為國家三級保護文物。在旁邊的一個展柜里排列著四個“五好紅旗手”獎章,其中就有我姥爺的那一枚。我既為姥爺驕傲,又十分激動,心里暗下決心要向姥爺學習,將來也要成為一名對國家有用的'人。
進入二樓展廳,映入我眼簾的是許多大型雕塑、蠟像、景觀復原、動態模型等先進的展覽。媽媽還驚訝地發現并指給我看,那是一張在管理局舉辦的“鐵人隊伍永向前”主題歌曲演唱會上榮獲一等獎的合唱巨幅照片。我很快地在照片上找到了媽媽,并為媽媽高興。在這個展區里,我不僅看見了許多集大慶地區、石油石化企業形象與實力的展示,還學到了很多石油科普知識。
為了表達我對鐵人爺爺的敬佩之情,我在展廳過道的電腦上模擬地獻了一束菊花,之后我又種了一棵雪松。我還買了鐵人紀念郵封,想永遠保留下這份記憶作紀念。
伴著閉館的鈴聲,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紀念館。坐在車上望著漸漸遠去變得模糊的紀念館,鐵人爺爺的高大形象,在我腦海里卻越來越清晰。
參觀鐵人紀念館有感 2
3月29日我校組織全體教師來到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參觀,鐵人紀念館外觀獨特的、氣氛莊嚴、展示形式多樣,在這里我們尋找到了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的歷史淵源,重溫了大慶油田成立近半個世紀經歷史沉淀留下的優良會戰傳統,使我們再一次被震撼和感動。
深入展館,我們看到了鐵人王進喜同志艱辛的童年生活。王進喜同志的父親雙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擔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擔,六歲趕車百里送羊毛,十歲給地主放牛。如此的艱辛,讓王進喜同志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而奮斗的壯麗人生,不畏艱險、排除萬難的英雄形象,更加熠熠生輝。
那一幅幅照片,一個個場景,向我們訴說著一個時代的故事,隨著講解員的敘述仿佛回到了那荒原一片、艱苦卓絕的年代,讓我們感受著黑土地上跳動不息的歷史血脈——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在參觀紀念館的過程中,我無時無刻不被鐵人的事跡所震撼著,其中,最讓人感動的`,莫過于鐵人王進喜同志為了制服井噴,奮不顧身的跳入泥漿池中的事跡。如今,當年鐵人那勇敢的一跳已經被永久地記錄了下來,在大屏幕里向游人講述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然而,當年鐵人用身體攪拌泥漿時穿的那件四十八道杠棉工作服,如今卻孤獨地躺在展柜里,向世人講述著不畏艱難,勇于犧牲的“鐵人精神”。
參觀鐵人紀念館有感 3
清明節前夕,學校為了紀念鐵人王進喜,組織我們參觀了鐵人紀念館。
一進鐵人紀念館館門,一幅大型石雕映入眼簾,這是一支以鐵人王進喜為首的打井隊伍。在兩旁的墻上,寫著醒目的大字: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小學生作文——參觀鐵人紀念館有感小學生作文——參觀鐵人紀念館有感。
接著,我們進到館內,講解員為我們介紹鐵人王進喜的生平事跡。
然后,我們又參觀了館內王進喜的房子,那房子十分簡陋,可見當時的條件是多么的艱苦,他的被子已經縫了好幾次了。那時的冬天很冷,每天穿著厚棉衣,戴著厚棉帽。
鐵人在打松基三井時,突然發生井噴,鐵人果斷地向井里倒水泥,可水泥一倒里就沉了底,無法壓住井噴,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鐵人縱身跳入坑里,用身體攪拌泥漿,在鐵人的帶動下,許多工友也都跳入水泥坑里,終于壓住了井噴。他們就是靠著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才換來了今天的石油工業。
有一次,鐵人到北京開會,突然胃疼難忍,周總理把他送到解放軍301醫院,結果診斷為肝癌晚期。鐵人堅強地說:“你們大膽治,治好了,我回去再干20年,治不好,也總結點經驗。小學生作文——參觀鐵人紀念館有感小學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節日作文及各類中小學生作文。”醫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1970年10月15日,鐵人離開了我們,但他的名字、他的精神,將世代永存,永遠激勵著我們奮勇前進!
參觀鐵人紀念館有感 4
北方有座小城叫大慶,大慶有種精神,叫鐵人精神。暑假的一天,媽媽帶我來到了大慶市鐵人紀念館參觀學習,這里傳承的不僅僅是鐵人精神,更是每一位勞動者的靈魂。
身穿皮襖,手握剎把,目光剛毅,巍然挺立。一走進紀念館廣場,這幅王進喜的鐵漢寫真赫然出現在我們面前。
拾階而上47個臺階,代表著穿越了鐵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歷程。一瞬間,“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一句句鏗鏘的誓言,跨過時空,在我的耳畔回響。
我迫不及待的走進紀念館,迎面是一組國內最大的鑄銅雕像《石油魂》,它氣勢磅礴,雄赳赳氣昂昂地邁著腳步,走向新生活!
進入展廳內,通過解說員姐姐的講解,和文史資料、圖片視頻記錄、場景再現等豐富的感官體驗,我感受鐵人爺爺當年工作的情景,感受到他那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感受到他為了祖國的石油事業、祖國的發展強大無私奉獻的英雄氣概。鐵人爺爺火熱的激情和蓬勃的干勁兒一點點在我胸臆中蔓延開來;一個個復原場景,一句句傳世名言,爺爺無私的奉獻和忘我的拼搏洗滌著我的心靈。此刻才真正的.感悟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什么才是難……
走過一個個展館,也穿越了半個世紀的時代變遷,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和后備力量,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后為祖國建設、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參觀鐵人紀念館有感 5
大慶這個地方,開采石油是一大風景。在早年開發打井時杰出的王進喜,更是引人注目,于是我們去參觀了鐵人紀念館。
一進館門,一幅大型石雕像映入眼簾,這是一支以王進喜為首的打井隊伍,在兩旁的墻上,寫著醒目的大字:有條件的要上,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上。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接著,我們進入到館內,講解員為我們介紹王進喜的.童年生活,王進喜小時侯生活十分艱苦,連草鞋都是破爛不堪,被選中做國家的第一批石油工人以后,他帶領這支隊伍在北大荒地區打井,分別打出了松潘一井、松潘二井、松潘三井。
而后,我們又參觀了王進喜住的房子,那房子十分簡陋,看起來像一場大雪就能壓垮似的。他們的棉襖,也都是補了好幾回了。
北大荒常?耧L呼嘯,大雪紛飛。王進喜在打松潘三井時,突然發生井噴,如不及時搶救,定會井毀人亡。王進喜果斷決定向井里倒水泥,可水泥一倒下去就沉了底,無法壓住井噴,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王進喜跳下井,用身體攪拌泥漿,終于壓住了井噴。
有一次,王進喜到北京去開會,突然胃疼痛難忍,周總理把他送到解放軍301醫院治療,結果王進喜被確診為胃癌晚期。王進喜說:“你們大膽地治,治好了,我回去再干他20年,治不好,也總結點經驗。”此時王進喜渾然不知,癌細胞正在擴散,醫生正在為治不好他的病而落淚。
1970年10月15日,王進喜離開了我們。但他的名字,他的精神,將世代永存!
參觀鐵人紀念館有感 6
在觀看鐵人王進喜跳入泥漿池的紀實短片時,在場的人都被鐵人的'大無畏精神深深震撼,大家神情凝重,紛紛感慨道:“鐵人一生心里只裝著祖國的石油事業,惟獨沒有他自己,真是了不起!要是所有人都能向鐵人一樣,我們的社會將更加和諧,祖國會更加強大!
一幕幕場景、一幅幅圖片、一件件文物,大家回憶、思索、感慨??鐵人精神不僅僅是動力,更是一個標準,一個高度,一個我們永遠仰止的山峰。新中國幾代石油人正是依靠“三老四嚴”“四個一樣”的優良傳統和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工作作風,為了國家戰略安全、國家榮譽和徹底摘掉貧油落后的帽子,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從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正是幾代石油人的不懈努力使得大慶油田連續穩產5000萬噸27年,成為我國頭號油田和聞名世界的大油田。
參觀完畢我心里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鐵人精神、大慶精神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孩子了解鐵人,學習鐵人,把大慶的明天建設的更加美好!
參觀鐵人紀念館有感 7
一個人,一座城市。很少有一個人的名字能夠與一座城市息息相關。與大慶息息相關的人的名字就是曾震驚中華大地的王進喜,大家慣稱他為鐵人。而今天,陽光明媚,我們步行去鐵人紀念館。來到鐵人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個金黃的大字:“鐵人紀念館”。共有47個臺階,表示鐵人47年的艱苦奮斗。進入展廳,講解員講述了鐵人王進喜的艱苦生活,因家貧,6歲時用棍子拉著雙目失明的父親沿街乞討,8歲時給有錢人家放羊。,鐵人1923年出生于甘肅玉門亦金村。
1938年他進玉門石油公司當徒工、干活時被砸傷了腿,被廠主趕出大門,,他作為一個干雜活的'窮工人,多少年里連鋪蓋卷也沒混上,蓋的是破羊皮,鋪的是稻草。但他說為中國一定要把貧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還說: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有一天突然發生井噴,寒冬臘月為了壓制井噴他毫不猶豫地跳進水泥漿中充當攪拌機。鐵人的英雄事跡太多了。通過參觀學習,我要向鐵人學習。學習他頑強不屈勇于創新的精神,學習他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我將來也像鐵人那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觀鐵人紀念館有感 8
記得在我小時候常和家里人去鐵人廣場,休閑玩耍,在鐵人廣場上有一座雕像,自己老在雕像前學著雕像的樣子做。那時候覺得這只是一座普通的雕塑,還好奇的問媽媽這是誰呀?媽媽告訴我,這是鐵人王進喜爺爺,是石油會戰的大英雄。
現在我長大了,知道了些關于鐵人的事跡,覺得這雕塑不是普通的雕塑了,而是帶有靈魂的。王進喜爺爺雕像眺望的地方出現了一座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我有幸參觀到了,那不只是一個人的紀念館,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進入鐵人紀念館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灰色的鐵人紀念館,旁邊是綠油油的草地,充滿生機。我的右側是一個小型雕像叫作“北京紅”,展現了那個時代的風貌。
拾階而上,這石階可有大秘密,一共有47個石階,代表了鐵人和他的戰友們奮斗了47年終于把“中國貧油”的帽子扔進了太平洋。
進了序廳,宏偉的“石油魂”展現在面前展現了52個人物,這可是我一個一個數的。他們面帶微笑,喜悅和興奮。在會戰的硝煙中走出來的,抖落歷史的塵埃,邁著堅定、剛毅、自信的步伐。
向左轉,就進入了一個展區。我看見了這樣一個牌子,上面寫道:王進喜6歲拉著盲人父親去討飯,9歲同父親出勞役,10歲給地主放牛,15歲在油礦當童工。王進喜就是在這艱苦的環境下生存的。
走進展區,與鐵人的物品近距離接觸,館里靜靜地,覺的那些文物有輕微的呼吸聲。有王進喜的雕像,還有馬燈,摩托車等。
再仔細看這些文物,每一個紋痕都是那個時代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馬燈上一塊塊膠布已經泛黃,但抹不去鐵人勤儉的痕跡。那時鐵人必須要勤儉,因為“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就是鐵人精神,大慶的鐵人精神!
是物品都要腐爛的,但是鐵人精神永不腐爛,它會千年百年的在大慶傳承下去!
參觀鐵人紀念館有感 9
大家都去過鐵人紀念館吧。沒錯,那里面記錄著王進喜從小到大一直死后的故事。
鐵人紀念館在昆侖大街和鐵人大街的交匯處。鐵人紀念館共有四個展廳。第一個展廳向我們介紹了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
所謂的大慶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講求科學!叭纤膰馈钡目茖W求實精神;胸懷全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概括地說就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
而所謂的鐵人精神是大慶精神的典型化體現和人格化濃縮,主要包括:為國分憂。為民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干工作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經得起子孫萬代檢驗的認真負責精神;不計名利,埋頭苦干的無私奉獻精神。
第二個展廳向我們介紹了王進喜不屈的童年。
王進喜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6歲拉著父親討飯;9歲同父親出勞役;10歲給地主放牛;15歲進油礦當童工。
第三個展廳向我們介紹了王進喜艱苦創業。
10世紀60年代第一春,在外受經濟封鎖。內遇自然災害的嚴峻形勢下,松遼大地上展開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奪油大戰中,鐵人王進喜帶領1205鉆井隊知難而進,“創造條件上”,以震撼民魂的英雄壯舉,帶動大會戰迅猛發展,實現了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甩掉“貧油落后”的帽子的奮斗目標,成為英雄的`鐵人。
第四展廳向我們介紹了王進喜死了之后,他的精神卻與我們同在。
鐵人王進喜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業績不朽。精神永存。他用終身實踐所創造的鐵人精神,猶如基因和血脈一樣在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中不斷傳承,在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發揚光大,內化為人文品質,鑄造成精神動力,成為推動企業發展,鼓舞我們前進的不竭動力。
這種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值得我們傳承下去。
參觀鐵人紀念館有感 10
12月8日,公司黨委組織機關各部門以及基層單位部分領導參觀了新落成不久的鐵人紀念館。
8點15分,我們到達鐵人紀念館門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醒目的“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八個鎦金大字。抬眼望去,鐵人紀念館沐浴著朝陽的霞光,巍然屹立在這片肥美的土地之上,門前是高高四十七級臺階,它代表著鐵人四十七年艱辛的人生歷程;整個紀念館雄偉壯觀,氣勢逼人,猶如一座巨大的豐碑在向人們昭示著無私無畏的鐵人精神。
隨著解說員聲情并茂的解說,我們踏著鐵人的足跡開始了意義深刻的參觀。進入紀念館的正門,鐵人隊伍向我們迎面走來,這是一組鐵人帶領的石油工人隊伍所組成的雕塑,他們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勢,組成了技壓群雄的鐵人隊伍,他們是祖國石油戰線上的一堵銅墻鐵壁,是一面面不倒的紅旗!
深入展館,我們看到了鐵人王進喜同志艱辛的童年生活。王進喜同志的父親雙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擔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擔,六歲趕車百里送羊毛,十歲給地主放牛……如此的艱辛,讓王進喜同志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而奮斗的壯麗人生,不畏艱險、排除萬難的英雄形象,更加熠熠生輝。
六十年代初,鐵人從甘肅玉門千里迢迢來到這個不毛之地,支援祖國石油建設。許下了“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肝膽誓言,在當時惡劣的條件下,“天當房,地當床”,用人拉肩扛的手段,搬運鉆井設備;用盆端桶提的方法取得油井開鉆所需要要的水資源;寒冬臘月為了壓制井噴而毫不猶豫得跳進水泥漿中充當攪拌機。他就是用這種鐵一樣的身體和意志,讓中國把貧油的'帽子丟進了太平洋;他帶領一群鐵一樣的隊伍建成了年產5000萬噸的大油田,他書寫了中國石油工業的輝煌篇章!
參觀過程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鐵人那種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因為小的時候家里窮,沒有過上學念書的經歷,他就利用工作閑暇時間學習認字,他用自己的語言寫,一步一步地提高。他在日記本中這樣寫道:“我學會一個字,就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嶺去見毛主席!”多么樸實的語言,表達出自己一生的追求!正是這種執著的追求,才能有“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的創業精神;正是這種不懈的努力,才能有“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的勇氣。
鐵人紀念館以翔實的史料生動地再現了大慶油田波瀾壯闊的創業歷程,突出反映了大慶油田會戰的優良傳統和以“鐵人”為代表的老一輩石油人的感人事跡。是新時期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陣地。對于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繼承和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切實肩負起維護國家石油戰略安全的神圣使命,全力以赴創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創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觀鐵人紀念館有感 11
進入暑期以來,各地中小學生、大學生、企事業單位青工等,或有組織,或自發地來參觀鐵人王進喜紀念館。他們深受鐵人等老一代石油工人熱愛祖國、艱辛創業精神所鼓舞,紛紛表示發揚鐵人精神,爭做鐵人的好后代。鐵人紀念館觀后感。
7月26日,大慶石化公司組織180多名新入廠青工參觀了鐵人王進喜紀念館。他們對大慶石油會戰的歷史并不熟悉,問了許多關于石油會戰方面的問題。他們渴望學習石油知識、了解會戰歷史的心情在講解員的耐心解答下得到了滿足。參觀完畢后,紛紛表示一定要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7月26日下午,十幾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搭伴來到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參觀。學生們被豐富的展覽內容深深的吸引了。當講解員講到鐵人發出的.誓言時,講解員剛說出前兩個字,孩子們就異口同聲的接了下去“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學生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一個半小時。參觀完畢后,他們每人寫一篇觀后感,抒發對鐵人爺爺的思念。
7月28日,6歲便離開大慶,現就讀于加拿大thornlodgep。s學校天才班的薛文博同學回到大慶,與家人、朋友一起參觀了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在群雕“石油魂”前,薛文博同學用英文朗誦了一首詩,表達了對故土、對鐵人的真情實感。一同前來的大慶外國語學校宋詩寧同學也朗誦了自己創作的散文詩:。參觀后,薛文博同學表示,作為鐵人的后代、作為一名大慶人是無比驕傲和榮耀的。無論走多遠,我都不會忘記祖國和家鄉,走到哪里就要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帶到哪里。
【參觀鐵人紀念館有感】相關文章:
鐵人紀念館觀后感07-04
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感想10-09
參觀焦裕祿紀念館有感04-26
參觀革命紀念館有感04-27
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感想(經典4篇)07-04
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感想5篇06-12
參觀武訓紀念館有感04-26
參觀孫中山紀念館有感03-16
參觀梅園新村紀念館有感優秀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