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反思集合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育反思集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教育反思集合1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看到自己辛苦努力之后得到的那種滿足感。而幼兒教師的幸福是什么呢?無疑是看到自己班的孩子一天一天的進步,越來越懂事。我來談一談我們班的孩子帶給我的幸福感。
記得這學期開學初,我剛接受這個班,對于班里的孩子都不是很了解,名字和臉我都對不上號。而且常規也不是很好。開學第一天面對班里亂糟糟的情況我感到很沮喪。這種情緒困擾了我好久。后來我覺得這樣不行,我必須用更多的愛和精力來對待這些孩子。首先我得讓他們有一個好的常規,好的習慣。于是我就從小的方面來一點一點的改變他們。每天我都打著十二分精神面對他們。早晨小朋友進園我會用微笑來感染他們,讓他們的每一天都有一個好的開始。接著和他們一起進行桌面游戲,和他們聊一聊他們在家的趣事,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在晨間戶外游戲的時候,我也會和他們一起玩,看到他們做一些危險動作時,我會制止他們,并引導他們學會一物多玩。而在就餐方面我會多用心引導他們做到不挑食,不管是早點還是午餐、點心,都會吃掉自己面前的食物。在開展教育活動時我也會精心準備教具,認真組織上好每一個活動……。就這樣一段時間過去了,我努力的成果貌似沒起到效果。這一度讓我很灰心。直到有一次,有一個家長告訴我,說:“我家孩子告訴我他在幼兒園最喜歡鄒老師,殷老師了,每天都能把老師教的東西回家后說一說,而且在家表現不好的時候,只要一說老師們都會看到你的時候,立馬會變得很乖,這些都是你們的功勞呢!孩子越來越懂事了,真的要謝謝你們呢!”原來我努力的成果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慢慢體現出來了,雖然不是很明顯,但確實在改變,這讓我的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滿足感,慢慢地快溢出來了,這就是我對幸福的理解。
“幼兒的內心生活時刻給我們帶來滿意和不滿意、高興和苦惱、憂愁和歡樂、疑惑和詫異、寬慰和憤怒。在幼兒世界給我們帶來的'極廣闊的情感領域內,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興的和傷心的曲調。善于認識這種和諧的樂聲,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飽滿、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條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煩的人,那么你就會感到心煩;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么你就會變成快樂的天使。當你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傾聽孩子的童聲,與他們心與心的交流,你會認識到孩子中間蘊藏著智慧和力量。如果我們與孩子交往蹲下身來,與孩子同唱、同跳,與他們共同感受成長,你會發現快樂就在你身邊。你給孩子一份愛,孩子會回報給你十分最真誠,最純潔,最美好,最無私的愛!這就是幼兒教師最終幸福的歸屬感!
幼兒教育反思集合2
本次數學活動的選材是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而進行的,日歷對于我們班孩子來說是一個還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為了能讓幼兒學的開心有趣于是我在第一個環節中我以今年是什么年的問題引出主題。果然孩子們的積極性一下了高起來了。
在第二個環節中,我在黑板上掛了一個大年歷,請他們觀察一個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個月的天數都是一樣的。以"年媽媽"贈禮物的方式,出示數學卡:12、28、30、31、365,猜猜與"房子"有什么聯系。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孩子們在學中樂,玩中學,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在尋找日歷秘密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發現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有的孩子說:"老師,我發現了日歷上的.數字顏色。""為什么不一樣呢?",我把這個球又拋給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說:"紅色是休息天,我們可以不上課。"有的孩子說:"不對,有的紅色不是休息天,是節日,你看!"還用自己發現的事實給你證明。
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是通過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兒理解的特點,使幼兒喜歡、理解日歷。果然,這種方式大大的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別住在12個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
最后一個環節我設計讓幼兒在年歷中找到自己的生日和節日(五一、十一、六一)等,幼兒表現地很積極很認真,在此環節中得到了提升。
幼兒教育反思集合3
基于幼兒思維的靈泛性特點,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形象、生動、信息刺激強、時空寬廣的優勢,通過制作多媒體動畫,制作多媒體故事,制作主題小課件,人機互動、自主探索學習等形式,引導幼兒進入想像的世界,為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搭建有效的平臺。
多媒體技術幼兒創造性思維
1、王泉根《皮亞杰的啟示原始思維與兒童文學》
2、未智賢《兒童心理學》
3、1999年《學前教育研究》
計算機多媒體集圖、文、聲、像為一體,其傳輸信息的方式具有形象、生動、信息刺激強、時空寬廣等特點。計算機多媒體的應用,使我們的教育手段進入了一個現代化的全新時期。恰當地運用這一教學手段,對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育效果,尤其是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幼兒的思維特點與多媒體優勢的契合
幼兒的思維是一種處于“我向思維”與社會化思維之間的思維,謂之“自我中心的思維”。這種思維的基本特征是主客體不分,缺乏自我意識與對象意識,不能區分主體與客體,把主觀情感與客觀認識融合為一,即把主觀的東西客觀化,把世界人格化。這就是兒童意識中的“泛靈性”。“游移在兒童意識中的泛靈論是童話、神話之所以具有永久魅力的哲學依據,是兒童文學之所以特別需要幻想、擬人、夸張、變形等藝術手法的根本原因,也是“小兒科”永遠需要小花小草,蛇郎鹿姑,山精樹怪的直接注腳(王泉根《皮亞杰的啟示:原始思維與兒童文學》)。這種思維特點極易讓兒童產生天馬行空的任意想像,任何一個幼兒只要有契機,都能根據“自我中心思維”馳騁想像,獲得一種富于創造性的獨特感受。
幼兒的這種創造性的獨特感受也需借助更好的載體。因為幼兒的思維畢竟離不開具體的事物形象,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兒童都有一定的聯想和想像能力。但是這種能力在兒童身上不一定都能充分地發揮出來,豐富的想像力并非天生就有的,需要得到培養和訓練。豐富的想像力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體驗獲得的,體驗越豐富,想像力就越豐富。多媒體教學聲形并茂,生動形象,色彩鮮明,能以動畫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幼兒面前,化抽象為生動,化靜態為動態,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無疑是幼兒獲得豐富體驗的最有效的載體。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幼兒進入想像的世界,為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搭建平臺
(一)制作多媒體動畫,讓幼兒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地進行形象理解,設題解難,從而拓展思維。如在詩歌教學《云彩和風兒》中創設問題情景:為什么說風兒真能干,云彩多有趣?然后借助多媒體動畫畫面的風吹云兒,使云彩發生各種變化,向幼兒形象地展示“風兒”與“云彩”的關系,加之優美的配樂詩,讓幼兒身臨其境,直觀形象地感受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并讓幼兒展開互動,想像,用自己喜歡的肢體、手工、繪畫、語言等形式創造性地表達對詩歌的理解,進行詩歌創編。如“風兒吹呀吹,云彩變成小松鼠;風兒吹呀,云彩變成大恐龍”……
(二)制作多媒體故事,讓幼兒在立體的故事閱讀中進入想像的世界。運用連環方式的生動形象的一幅幅圖畫,教師進行繪聲繪色的講述,讓孩子進入神奇的故事世界。如制作的《人魚公主》,當老師講到(幼兒看到、聽到)小美人魚游到海面上時,小琳的兩條胳膊在上下擺動,老師問:“你在干什么?”“我在游泳。”琪琪也學著小琳假裝游起泳來。當講到美人魚救起王子后躲到礁石后面時,小琳又遠遠地坐到一邊。老師又問:“怎么了?”“我躲在礁石后面吶。”虛擬的神話故事,竟然讓孩子們上演了一出出“真實”的戲劇,他們的想象力和感受力真讓人感嘆不已!
(三)制作主題小課件,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根據某一主題活動的教育目標與內容,教師、幼兒、家長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制成主題小課件供幼兒區域活動時自由點擊,從而進行美好情感的教育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如在《我愛將軍縣》這一主題中,由三方共同收集作為紅色土地將軍縣的“紅色”影像資料及相關介紹,然后制成小課件,讓幼兒自由地獲取未知信息,彌補知識經驗的不足,并從中受到良好的情感熏染。在此基礎上,讓幼兒開展各種自主性創造性游戲,如模仿導游解說烈士陵園、將軍園等旅游景點,用各種積木建構烈士紀念碑或將軍館等。通過這些活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較好的鍛煉。
(四)人機互動,自主探索學習,也是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如制作的課件《聰聰旅行記》,聰聰過關時,前面有一條小河,河的旁邊有小船、救生圈、木頭和一些樹枝,請幼兒想出辦法,然后再去選擇點擊畫面上的工具。幼兒用手中鼠標不斷探索著過河的方法,成功時歡笑,失敗后又進行新的嘗試,在嘗試與探索中感受快樂,尋找最佳過河方法,較好地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空間巨大,前景廣闊,這里進行的實踐與探索,也只是滄海一粟。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將繼續發揮多媒體這一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為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不遺余力。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思考。
盡管多媒體技術在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方面具有無可辯駁的優勢,但多媒體技術畢竟是一種先進的現代教育手段,要求高,制作費時費力。因此,并不能作為唯一的或萬能的教育教學手段而貫穿整個活動過程。學校的相關硬件設施和教師的有限時間和精力是影響和限制多媒體教學的最大瓶頸。為了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和最有效地利用教師的勞動,以下兩點做法或可緩解這一矛盾。
一是加大對幼兒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水平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盡量讓人人都能熟練地運用多媒體技術。
二是充分發揮教師的分工協作功能,減少或避免重復勞動,一人制作人人用,人人制作大家用,如此則既能使教師從繁重的課件制作中解脫出來,又能最充分地發揮現有課件的作用。
當然,借鑒和整合相關的網絡資源也不失為一個有效的途徑。只是在借鑒時必須有針對性,必須切合具體的教育教學目標,真正做到為我所用。
幼兒教育反思集合4
開學兩天的專業技能培訓展示已經結束,通過這兩天緊張的展示活動,可以看出老師們的專業水平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同時它也給了我很大的感悟,從中品嘗到了酸甜苦辣的滋味,有競爭就有進步,有評比就有好壞,雖然在這次展示中我們感到緊張、壓力、反感、無奈。但是在結束時我們卻感受到了快樂,因為我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
在鍵盤展示的時候,我做的很不好,我這人就是這樣,一到了緊要關頭就緊張,明明在下面自己覺得彈得不錯,可是一上臺就會緊張,這是我這個人最大的缺點,沒辦法只有勤練習,看看人家心理素質好的真是羨慕。通過這次鍵盤展示也使我感受到了無論做什么事情只有努力的去做,才會有好的成績。
在鋼筆字展示中我的感受,當我拿起鋼筆的那一瞬間就感到手在顫抖,心里想慢慢的去寫好每一個字,可是做不到,才想起卞老師說的那句話:“寫好鋼筆字,并不是寫得慢就能寫好的。”這次鋼筆字展示可以看出老師們的寫字水平都進步了,寫完后把寫的字放在一起我們簡直認不出是誰的筆跡,老師們在欣賞著一排排的整齊的字,我想此刻她們的心情大概和我一樣:我們的字寫的真好。看了一遍又一遍,總有看不夠的感覺。原來字寫好了,也有欣賞的價值。以后還要繼續練習,只有堅持下去,我們才會做得更好。
在《快樂詩畫》展示的過程中,我看到了老師們每人都畫出了一幅好的畫,線條流暢,畫面整潔,涂色均勻,兒歌也背得爛熟,老師們真是下了功夫,這時我們制定的繪畫規則已經不起作用,看著一幅幅整潔的畫面,看著老師們的進步,我只能說:“我沒想到畫的這么好,可以都是一等獎。”在這次繪畫中雖然我們沒評出一二來,但是我們的目的達到了,老師們努力了,老師們辛苦了,也許有的人認為這樣評不好,難道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進步,而是來評比的`嗎?我不這樣認為,雖然這次我沒做好,但是我看到老師們的畫,我卻感到高興,這次進步了下次我們可以加大難度,老師們會有更大的進步,這樣才有提高,這樣老師們才有信心,以后我們也會在摸索中繼續努力,繼續提高,繼續進步。
雖然這兩天已經過去了,但是這兩天做的事時常在我的腦海里出現,我總在尋找自己的不足,自己的失誤,有時想如果當時自己這樣去做或是那樣去做會比現在好多了,可是事情已經過去再怎樣想也是沒有用了,把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誤化成動力,在以后的工作中盡量的去做好,讓自己在磨練中成長。通過這次培訓也使我明白,要想做好一件事情,要多考慮、多交流才能做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還要繼續學習,讓自己的專業技能再提高。
【幼兒教育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教育反思10-24
幼兒教育的教學反思11-12
幼兒教育案例反思12-26
(精品)幼兒教育反思09-19
幼兒教育反思通用04-10
幼兒教育反思15篇02-16
【推薦】幼兒教育教學反思02-05
幼兒教育教學反思【熱】02-02
幼兒教育反思14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