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通用14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那么,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 1
孩子進入大班了,家長們越來越關心孩子學到什么知識,很少有人關注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其實,后者比單純的知識不知重要多少倍。在我們平時帶班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些現象:區域活動后,玩具、圖書灑了一地,撕的破的'圖書紙屑到處都是,收拾玩具與她無關。幼兒玩積木時,只要他想要的,不管在誰的手中,馬上就去拿,若不給,就打人。
由上可見,重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人的一生影響是多么巨大和深遠。要使幼兒產生正確的行為,首先要幫助幼兒明辨是非,鞏固良好行為。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開始萌芽,最容易被不良傾向影響,教師要隨時注意孩子的言行,對其進行教育。要求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積極主動幫助別人;區域活動后及時整理圖書和玩具;幫助老師整理衛生等。每天教師都要對幼兒的行為及時給予表揚、肯定,使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正確的理解。
另外,注重平時的隨機教育。教育幼兒不要隨地吐痰、亂涂亂畫,在動物園觀看小動物時,可教育幼兒愛護小動物,給它們喂飯、倒水。這樣通過教育,可培養一種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積極、熱情向上的健康心理。
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 2
習慣是人生之基,好的習慣可以逐漸形成好的人格,關系到一個人的生活、學習、工作等方方面面的人生表現。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曾經講過:“教育的實質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
當孩子們第一次獨自離開父母開始集體生活,他們得學習新的人際交往,形成有關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遵守集體生活必需的初步的規則規范。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來源于生活,完善于生活,通過日常生活及特定活動來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是習慣養成的基本渠道,所以我班的行為習慣目標特定為以下幾點:
一、入園自己走,見到老師問好
培養的方法是家園共育法(利用兒歌《自己走》小鳥自己飛,小狗自己跑,我是好孩子,不用媽媽抱。老師和家長言傳身教)
二、不亂扔垃圾,看到垃圾主動撿起來
無論是家庭還是各種公共場所,環境衛生非常重要。所以有必要讓孩子養成保持環境衛生的好習慣。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首先教師要以身示范見到垃圾撿起來放到垃圾桶,并留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對不亂扔垃圾的小朋友給予表揚(用小紅花)并激勵那些做的稍差一些的小朋友
三、集體活動是要排隊并有秩序,不擁擠。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集體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如入廁、戶外、做游戲等等,培養幼兒集體的生活規則尤為重要。培養的策略是環境教育法老師首先教育孩子一些不遵守集體生活紀律的.危害性并通過兒歌《排隊走》《小花貓》《滑滑梯》來約束孩子的各種不良行為。因為兒歌瑯瑯上口,孩子們能像兒歌里說的那樣去模仿。其次對那些集體活動中紀律好的孩子在互動墻飾上加一朵小紅花。
總之,幼兒時期良好的行為習慣易于塑造,不良的行為易于糾正。行為日久成習慣,習慣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為家長和我們老師,必須重視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 3
在我們的周圍有人如廁,搶占廁位,不能做到依次排隊等候;有人隨地吐痰,不講衛生等等。這些不良的行為表現出一個人的素養差。要想提高全民素質,就要從幼兒時期抓起,注重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
幼兒養成教育對幼兒教育非常有必要性和長遠性。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學會使用合理指令,限制幼兒某種行為。例如:明確給出幼兒要求:“用紙巾擦,別用袖子。”讓幼兒明確知道什么是對的'行為什么是錯的行為。教師定出標準,給出方法讓幼兒去做,讓幼兒懂得和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但是,老師同樣必須要樹立良好的榜樣。例如:老師提出要求“小朋友們飯前便后要洗手”。老師要先教會幼兒正確洗手的方法,在幼兒洗手時,老師可以在一旁觀察,誰洗的正確,誰洗的不正確。同樣老師也應該做出榜樣,飯前便后必須按要求洗手,從而達到教育的一致性。讓幼兒感知到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做到的事情。
其次,教師也要善于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以幼兒中的榜樣作用激勵所有的孩子。如:“某某小朋友洗的真干凈啊!老師可喜歡你這雙干凈的小手啦!边@樣,其他小朋友為了讓老師同樣喜歡,也會將自己的小手洗得干干凈凈。通過這樣的方法,會使幼兒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達到習慣養成的目的。
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 4
眾所周知,常規教育對于保證幼兒的健康和良好的情緒,使幼兒學會適應集體生活并具備初步的獨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常規教育進行得好,會使幼兒終身受益。
常規教育的特點在于它的實踐性,常規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常規變成幼兒自覺的行動,例如進餐時就應該是先洗手后吃飯,而不應該是先吃飯后洗手。行為練習能使幼兒正確的行為得到練習與鞏固。因此,行為練習在幼兒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形成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如何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方法有三:
1、同伴間的榜樣。
每個幼兒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都不一樣,因此,他們的行為習慣也不會相同。有些幼兒的好的行為習慣來自家庭的培養,如會主動幫助長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掃地擦桌、待人接物、有禮貌等,教師應該將他們這些好的行為習慣介紹個幼兒,在班級中在同伴間起一個榜樣的作用,讓幼兒在日積月累的練習中得到發展。
2、成人中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言行舉止深刻的影響著孩子的發展。當然,孩子身邊的每個親人都會對他/她有影響。因此成人應該時刻注意保持自己正確的行為習慣,不要嘴上一套,行動上又是一套。
3、藝術作品中的小動物形象。
實踐證明,藝術作品中擬人化的小動物形象是受幼兒喜愛的一個典型。生動的小動物形象會在幼兒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們不妨用一些經典的教育主題動畫或自編的童話。如《不高興和沒頭腦》《小動物聯歡會》等為幼兒樹立起一個個活潑可愛而又有規矩的小動物形象,這也是我們榜樣取材的重要途徑之一。
任何一種技能的練習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堅持才是重點,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是如此。
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 5
我班幼兒獨立性較差,依賴性強,多數幼兒在家是家里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著喂,哄著吃。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后,由于生活衛生習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著轉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我發現有些幼兒偏食、挑食的現象較嚴重。但幼兒飲食習慣的可塑性較強,就有意識地進行了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及時地糾正他們的不良飲食習慣,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著重智力開發、吃得“好”,卻輕行習慣培養的現象,有些幼兒養成吃飯挑剔、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體營養比例失調,引起各種營養不良癥狀,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利用家長會、平時的家長園地欄和平時短暫的聊天,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平衡膳食,向家長做好宣傳教育,只有合理的營養才能確保幼兒的健康成長。通過游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我通過兒歌如“小手洗得真干凈”、“小手洗一洗”讓幼兒了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于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飯前不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而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通過小競賽,讓幼兒掌握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濕、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凈,甩手上的.水),剛開始學時,一不注意,孩子們的袖子就弄濕了,借此機會,我就給孩子們做示范——挽袖,并一邊洗手一邊教幼兒說:“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边@樣,孩子們把洗手當作游戲,使幼兒養成食前洗手的好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幼兒的偏食、剩飯情況。
1、及時調查、了解幼兒的偏食情況。在了解中,我發現幼兒的偏食習慣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家長從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種食物;身體因素,如生活習慣;情緒不穩定等。
2、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樣示范法。根據小班幼兒“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我就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告訴他們老師最愛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并及時表楊,為他們樹立榜樣,幼兒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來。
。2)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實的。對這類幼兒我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綠色蔬菜,開始她一看到綠色的蔬菜就搖頭,現在能稍微吃點了。
。4)物質鼓勵法。對偏食、剩飯的幼兒我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給予鼓勵,發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得到了有效改善
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 6
英國大哲學家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可見,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而且,良好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一項循序漸進的“工程”不僅體現在教育活動中,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幼兒園教師的身體力行有助于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幼兒年齡小,自制能力差,教師的榜樣作用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教,如:幼兒禮貌用語的使用,在幼兒入園時,如果教師主動與幼兒及家長打招呼,并恰當的使用禮貌用語,幼兒在回答教師的同時,學會了用禮貌用語與教師交流。再如,要求幼兒飯前便后要洗手,教師給幼兒分餐前,用正確的方法主動洗手,同時提醒幼兒洗手,都會給幼兒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比教師的言語要求效果要好得多。
習慣的養成也離不開家園的密切配合,幼兒生活的環境除了幼兒園以外,家庭對幼兒的影響也非常重要,要想養成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單靠幼兒園一方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如衛生習慣中的“勤洗澡”“勤理發”“每天早晚要刷牙”等。需要家長在家中配合,讓孩子從小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
總之,要使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必須從大處著眼,細微處入手,必須多渠道,全方位的開展一系列活動,必須家園密切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有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發展。
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 7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養成良好的習慣一輩子都受用不盡。幼兒愛模仿,可塑性強,因此幼兒期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尤其是大班時期是幼小銜接的時期,養成良好的習慣將對幼兒受益終生。
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一直是我們重點的培養的習慣,最近幼兒園又開展了“文明餐桌”行動,對幼兒的進餐習慣的培養起到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
首先我們在環境的布置上讓幼兒意識到對進餐習慣的培養的重要性。設置了“文明進餐小標兵”的表格,每天中午,吃飯又快又干凈的小朋友可以到表格的相應位置貼上一個小星星,如果這一周一連五天都能得到小星星,那么在周五下午就會得到一個大的獎勵:一朵紅花。
其次,在集體活動時或是進餐之前上早班的老師還會“啰嗦”一些不挑食,不偏食的`好處,講一些科學進餐的小故事,表揚那些吃飯好的幼兒來帶動其他孩子吃飯的積極性,并且及時的表揚吃飯有進步的幼兒。
再次,我們還和吃飯挑食的幼兒家長及時溝通,以爭取家長的配合,在這一方面,家長配合也很積極,很多孩子自這短短的幾天已經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如:陳小川,楊燦等。
本來我們班孩子的吃飯情況就不錯,每次剩飯就寥寥無幾,再加上“文明進餐小標兵”這一活動的開展,“光盤行動”在我們班幾乎每個小朋友都能做到,并且,桌子上、地上的飯粒也越來越少。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只需21天,相信21天之后的我們班孩子的進餐情況會是一個質的改變。
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 8
孩子進入大班了,家長們越來越關心孩子學到什么知識,很少有人關注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其實,后者比單純的知識不知重要多少倍。在我們平時帶班中我們經?吹竭@樣一些現象:區域活動后,玩具、圖書灑了一地,撕的破的圖書紙屑到處都是,收拾玩具與她無關。幼兒玩積木時,只要他想要的,不管在誰的手中,馬上就去拿,若不給,就打人。
由上可見,重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人的一生影響是多么巨大和深遠。要使幼兒產生正確的行為,首先要幫助幼兒明辨是非,鞏固良好行為。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開始萌芽,最容易被不良傾向影響,教師要隨時注意孩子的.言行,對其進行教育。要求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積極主動幫助別人;區域活動后及時整理圖書和玩具;幫助老師整理衛生等。每天教師都要對幼兒的行為及時給予表揚、肯定,使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正確的理解。
另外,注重平時的隨機教育。教育幼兒不要隨地吐痰、亂涂亂畫,在動物園觀看小動物時,可教育幼兒愛護小動物,給它們喂飯、倒水。這樣通過教育,可培養一種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積極、熱情向上的健康心理。
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 9
早晨入園時,個別家長來到老師面前說:“老師,麻煩你讓我的孩子多喝點水。”下午離園時,某些家長一接到孩子,就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白開水或各種飲料讓孩子喝。
出現以上現象,無疑就是家長覺得孩子在園飲水量不足。就這情況,我查了相關資料,明確了我班孩子的飲水量應該是1000毫升———1200毫升。而且,幼兒在園期間,老師會科學的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水源。并在家長會,與家長共同探討:幼兒每天喝多少水?家長都不清楚。你看我,我看你,都無言以對。當我將飲水量告知家長上午幼兒飲水至少4次,(80~100毫升),下午幼兒飲水至少3次,很有說服力,并將孩子飲水次數,每次用量、喝湯、水果等量也告知家長。家長聽之,感覺到自己的擔心有些多余。
讓幼兒認識水對人體的重要性,培養幼兒的.良好的飲水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班內老師提供充足的水,與不愿喝水的小朋友,進行游戲式喝水,如:“干杯”孩子覺得很好玩,也能保證水量。
要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喝水習慣,最好要形成合理的生活制度,促進幼兒在大腦中的條件反射,養成幼兒的自理能力。家長也不必端著杯子追著孩子喂水,而讓他自己喝水。所以,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中,都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
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 10
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會終身受益,對于年齡小的幼兒,要經常培養孩子的習慣,這幾天,我每次晨檢時發現有機個孩子的手臉未洗,還有幾個孩子的衣服太臟、針對這一切情況,我對孩子們進行了一次有意識地洗手、洗臉、穿衣等動作。老師和幼兒進行比賽,對不會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幫助他們直到學會為止。孩子們的興趣高、個個都愿意學,并且手口配合都協調,看到孩子們認真練習的樣子,我心里很高心,對于個別衛生極差的幼兒進行個別談話。這幾天,個別孩子也講衛生了,衣服整潔了,手臉干凈了,個人衛生得到提高。孩子們也關心起活動室內外的衛生、看到臟東西趕緊撿起放到垃圾箱內,看到孩子的進步,我的心里特別高興。
通過這樣的教育活動,調到了全班幼兒的積極性,也鍛煉了孩子們從小養成自理能力,在今后的生活中奠定基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會主動干一些生
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 11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質。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喝水習慣,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重視,共同配合。由于氣候不同,幼兒的`活動量大小不一樣,飲食結構、身體狀況不一樣,雖然平時,在規定的時間讓孩子喝水,但也未必能滿足所有幼兒對水的需求,他們隨時有渴的需求。幼兒天性又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一玩起來什么都會忘了,所以在幼兒活動中、游戲中要提醒幼兒隨渴隨喝在幼兒園里,讓幼兒多喝水、喝好水隨渴隨喝的同時,必須教育幼兒在喝水的時候不能玩水,以免灑了在地板上,要一口口地喝,不能急,不能說笑,避免嗆著,如果人多的時候,要求幼兒排好隊,不能推讓,學會互相謙讓。
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喝水習慣,形成合理的生活制度,只靠幼兒園是不夠的,所以還得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并采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 12
培養幼兒良好的飲水習慣是我園《幼兒生活禮儀的培養與研究》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我們將其定位于培養幼兒園集體喝水時的基本禮儀,養成幼兒主動喝水的習慣及節約水的意識。
一、培養幼兒喝水的基本禮儀。
在初期的調查研究中,我們發現幼兒在喝水過程中主要存在四方面的問題:
其一、有的幼兒接了水以后,站在原地,急不可待地喝了起來,妨礙了排在后面的幼兒喝水。
其二、有的幼兒邊走邊喝水,不小心將水灑在地上,既浪費了水,又造成地面臟滑和安全隱患。
其三、有的幼兒不注意節約水。接水后,開水桶的水龍頭沒關好,杯子已離開,水白白流掉不少;蚴墙拥乃嗪炔煌,或是看到其他小朋友開始了下一個環節的活動,將杯中剩余的水倒掉。
其四、個別幼兒常常不排隊引起幼兒爭吵、告狀。戶外活動后,這種情況尤為明顯。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通過故事辨析、情境表演、兒歌誦讀、隨機教育等方式,教幼兒辨事明理,學習喝水的基本禮儀。
教師為幼兒講述了自編小故事《哪個寶寶好》引導幼兒判斷每個寶寶的對錯,接著又教給幼兒一首禮儀兒歌:“小水杯,雙手拿,接好水,慢慢回,喝水時,歸原位,小心喝,不浪費。”同時,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小水杯為什么要雙手拿呢?接好水以后,為什么要慢慢回呢?喝水時,為什么要回原來坐的位置呢?為什么要小心喝,不浪費水呢?”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回答問題后,教師再補充小結。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知識經驗,老師請幾名幼兒進行表演,并對做得好的幼兒進行表揚。
為了使幼兒意識到節約水的重要性,教師通過VCD、圖片,讓幼兒認識到地球上的水資源很少,許多地方缺水很嚴重。告訴幼兒不要小看一滴水,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滴水,全中國可節約126噸水,相當于4600多桶純凈。我們全班小朋友一天喝一桶可以喝10年。
教師引導幼兒開展“我謙讓、我等待”的比賽活動,看一看,比一比,誰是最禮讓的寶寶等等。在平時喝水的環節中,教師注意觀察幼兒進行隨機教育,及時表揚行為好的幼兒,促進幼兒喝水的基本禮儀的養成。
二、養成幼兒主動喝水的習慣
在初期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一部分幼兒很少主動喝水,還有一部分幼兒習慣用飲料代替白開水等等。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幼兒體中的水份約占身體80%,如果失去20%的水份,就會危及生命。因此培養幼兒主動喝水的習慣十分重要。
。ㄒ唬┩ㄟ^多種途徑讓孩子認識到水對生命的重要性。
教師帶領幼兒在種植區種上兩盆黃豆,一盆不澆水,一盆每天澆水,幾天以后,天天澆水的黃豆發芽了。引導幼兒認識,黃豆有了水的滋潤才會生長,其他植物也是有了水才會生長。同樣,人也需要水的滋潤,小朋友只有每天喝到足夠的水,才會健康成長。
播放相關碟片,讓幼兒對比大沙漠和森林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認識到大沙漠中因為缺少水,幾乎沒有植物生長、動物也少得可憐,大森林中因為有足夠水,所以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動物的種類也很多,進一步感知水對生命的重要性。萌發幼兒主動喝水的意識。
此外,教師通過音樂活動《嫩芽長出來了》、美術活動《芽苞苞》、故事《不愛喝水的明明》、健康活動《劇烈運動之后》等等,進一步強化幼兒的認識,促使幼兒主動喝水。
(二)養成幼兒定時喝水和隨渴隨喝的習慣。
根據幼兒生理特點,幼兒每天應該飲用800-1000毫升的水,但是大多數幼兒達不到這個量,他們往往要等到口渴了才去飲水,此時,幼兒實際上已經輕微脫水了。為了幼兒的.身心健康,我們必須養成幼兒定時喝水和隨渴隨喝的習慣。
為了方便孩子主動喝水,我們首先要布置一個利于孩子自己喝水的溫馨環境,杯子的放置要利于孩子取放,開水桶的高度要適宜,開水桶的龍頭要方便孩子開關。還可以布置一些鼓勵孩子喝水的卡通圖案。
為了讓孩子養成定時喝水的習慣,從小班開始,教師每天上午和下午定時組織幼兒各喝兩次水。小班幼兒年齡小,習慣尚未養成,由保育老師在固定時間將足夠的水倒入口杯中,分發給幼兒,保證每個幼兒喝到足夠的水。到了中班,教師組織幼兒排隊自己接水喝,至到幼兒定時喝水習慣養成,幼兒到了喝水時間自己主動喝水。
由于氣溫不同,每天運動量的不同,定時喝水未必能滿足所有幼兒的需求,我們還必須提醒幼兒隨渴隨喝。尤其在戶外活動后,我們必須提醒幼兒科學、正確的飲水。如果是大量流汗后,一定要補充足夠的水,但是劇烈運動后,不能立即飲水等等。
。ㄈ榱吮WC幼兒每天喝到足夠的水,我們必須加強家園配合,讓家長認識到喝水的重要性。
讓家長走出飲水的誤區,認識到各種飲料不能代替水。這是因為各種飲料中含有對身體發育不利的色素、香精、防腐劑,孩子喝了飲料更不想喝水。蔬菜、水果雖然含有豐富的營養,但是不能代替水,這是因為水是新陳代謝的不可缺少的替代物,部分代泄物只有溶解于水中才能排出體外。
休息日,家長在相應的時間提醒幼兒飲水。平時,每天早上幼兒起床后家長提醒幼兒喝一次水。晚餐一小時后,家長提醒幼兒再喝一次水。
為了鞏固幼兒主動喝水的行為,教師和家長共同制作一個表格,幼兒每喝一杯水,教師為幼兒畫上一個小五角星。當天的表格填滿,就可以得一個笑臉娃娃等等。
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 13
進餐環節是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重要環節,為了確保班級進餐環節操作規范,加強保育員與教師對進餐環節管理的能力和配合度,切實做到保教結合,根據都江堰市教育局學前科關于進餐環節評比活動的安排,10月20日上午,市幼高xx老師帶隊一行3人來到xx幼兒園,開展了進餐環節評比活動。
此次進餐活動在我園大一班展開,評委組定時進入班級,對此班級老師組織幼兒餐前活動、保育員的餐前準備及消毒工作、幼兒洗手、分餐、取餐、進餐習慣,以及幼兒餐后散步等進餐各環節進行評分。在整個過程中教師組織有序,保育老師操作規范,幼兒進餐習慣良好,情緒愉快,整個活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隨后在交流研討環節中,檢查組老師對老師們組織進餐環節給予了一致肯定,高度贊揚我園教師工作態度的嚴謹、規范,幼兒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經過此次比賽,以進餐環節的研討為契機逐步樹立和鞏固了“一日生活即教育”的共識,促進了進餐環節的規范性,保教配合更加密切默契,對促進幼兒發展有極為重要意義。
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 14
下午的區域活動時間,孩子們都興致勃勃的在玩著手中的玩具,我發現有的寶寶把塑料雪花片等小玩具放到嘴里,且屢禁不止,于是,我對寶寶們說“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中的小豬最后一邊哭一邊在地上打滾,你們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孩子們用好奇的眼睛望著我說“想”,我把故事講完后,孩子們才明白原來是小豬不愛洗手,玩具經常往嘴里放,結果把細菌吃進了嘴里,最后打了幾天吊瓶才好的,自那以后,小豬再也不往嘴里亂放東西了。
“老師,我再也不往嘴里放玩具了!背浅钦f。
“老師,我不亂吃東西了,我吃飯前要洗手!蔽奈恼f。
“老師,我要做個講衛生的好寶寶。”
最后,我做了總結,我們要做個講衛生的'好寶寶,不能隨便往嘴里放東西,并鼓勵小朋友要互相監督,看看誰最講衛生。
通過這件事,我覺得孩子的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差,作為老師,要細心觀察,及時提醒孩子講衛生,使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
【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相關文章:
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05-07
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培養6篇05-07
教育隨筆幼兒習慣培養05-08
教育隨筆:培養幼兒飲水習慣05-08
教育隨筆:幼兒自理能力培養07-22
教育隨筆:培養幼兒自理能力05-07
教育隨筆幼兒習慣培養(15篇)05-08
教育隨筆幼兒習慣培養15篇05-08
教育隨筆-培養幼兒良好習慣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