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思想品德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yōu)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fā)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思想品德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思想品德教學設計1
第二框財產屬于誰留給誰
學情分析
對于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財產繼承問題未成年人知之不多,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使其懂得繼承人繼承遺產既要依照法律規(guī)定又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對應的課標內容
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財產,未成年人的財產繼承權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經濟權利。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權利、尊重法律,讓他們能夠自覺學法、守法和用法,并發(fā)揚注重情義、互諒互讓的社會主義優(yōu)良傳統美德。
能力目標:在繼承權發(fā)生爭議時,我們應有的態(tài)度和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遺產、被繼承人、繼承人、繼承權的含義及法定繼承的范圍、繼承順序;繼承權的實現方式以及在繼承權發(fā)生爭議時我們應有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我國遺產繼承權的實現方式,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傳統美德和道德是非判斷。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法律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制作、節(jié)目編排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我們的同齡人曉軍因為家庭財產問題非常困惑,現在他一家人來到了我們這兒……
活動一:角色扮演
結合教材76頁關于曉軍的材料
學生分角色扮演曉軍一家人(材料:中學生曉軍,全家共六口人,屬于其父所有的個人財產有稿酬存款、圖書字畫、寶石古玩等,其家產還有五間私房、彩電、冰箱等。因曉軍父親病情惡化,曉軍的母親、爺爺、奶奶、姑姑都在在談論財產繼承問題,都認為自己有權繼承曉軍父親的財產和所有的家產。曉軍也覺得似乎有理。)
教師:看了曉軍家的情況,請你談談一家人誰說的有道理?真的所有的人都能繼承曉軍父親的財產嗎?
板書:二、財產留給誰
(一)我們享有財產繼承權
首先我們明確幾個概念:什么是遺產?繼承人?什么是被繼承人?
學生閱讀教材相關材料。
學生1:遺產就是被繼承人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
學生2:被繼承人是遺留財產的死者,依法繼承死者遺產的人是繼承人。
教師:明白了這幾個關于繼承問題的概念后,讓我們再來看曉軍家的事。
曉軍父親尚未辭世,財產能繼承嗎?是否所有的財產都可以繼承?
學生1:曉軍的父親尚未辭世,其財產不能繼承。
學生2:即使曉軍父親死亡,也不是所有的財產和家產都能繼承。
學生3、假如曉軍父親的財產中有來源不明的,曉軍的家人就不能繼承。
學生4:父親死亡后,他的所有個人財產如稿酬存款、圖書字畫、寶石古玩等可以作為遺產繼承。
學生5:還有家產五間私房、彩電、冰箱等屬于父親的那部分可以作為財產繼承。
教師:同學們分析的非常好。誰來歸納作為遺產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學生歸納得出: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合法的個人財產。遺產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一、必須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財產;二、必須是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三、必須是合法的財產。(多媒體顯示)
活動二:家庭AB劇
多媒體顯示:
不久,曉軍的父親因病去世,曉軍的家人召開了家庭會議,準備繼承遺產,可是在誰能繼承,繼承多少這些問題上爭執(zhí)不下。爺爺、奶奶認為遺產應該由五人平分,但母親不同意,認為姑姑不能繼承。
教師:你贊同誰的觀點?請說出依據。
學生1:因為爺爺奶奶是長輩,應該由他們說了算。
學生2:姑姑與父親是親兄妹,財產分給妹妹也是理所當然。
學生3:姑姑總是要出嫁的',不能把家里的財產帶給外人。
教師:同學們似乎說得都有點道理,請同學們閱讀教材77頁,然后請你再次作出選擇。
學生4:我國繼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繼承”中規(guī)定,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為法定繼承人,享有繼承權。所以我贊同爺爺奶奶的說法。
學生5:我贊同母親的說法,因為我國繼承法規(guī)定,遺產按照繼承順序繼承。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姑姑是第二順序繼承人,因而不能繼承。
教師:同學們通過爭論、閱讀教材已經對上述問題形成了共識,姑姑作為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父親的遺產。
板書:(二)繼承權的實現方式
我國繼承權有哪兩種實現方式?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
(1)什么是法定繼承?
(2)法定繼承人的繼承人和繼承順序。
(3)法定繼承的遺產分配原則。
教師:曉軍家的這種繼承方式屬于哪種
繼承方式?它應該按哪些原則對遺產進行分配?
學生閱讀教材78頁,理解上述案例屬于法定繼承以及法定繼承中遺產份額的分配原則。
活動三:律師到我家
學生角色扮演曉軍一家和律師:正當曉軍的家人準備分割遺產的時候,曉軍父親的律師來到曉軍家,拿出了曉軍父親生前的遺囑,遺囑中提到:曉軍是未成年人,要把遺產的二分之一留給曉軍,父母年老體弱,四分之一留給父母,另外四分只一給曉軍的母親。曉軍繼承的份額暫時由爺爺奶奶和母親共同管理。
板書:遺囑繼承
(1)什么是遺囑繼承?
(2)遺囑繼承的優(yōu)點。
教師問:你認為曉軍父親的遺囑有效嗎?
學生答:有效,因為父親的遺囑具備了以下條件:父親有遺囑能力,意思表達真實,內容和形式都合法,繼承人都在法定繼承的范圍。
教師:父親立遺囑確定繼承方式與法定繼承有什么區(qū)別?
學生:這種是遺囑繼承,遺囑繼承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被繼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自己得到財產。
教師:曉軍家到底該采取哪種繼承方式繼承父親的遺產呢?
學生:我國法律規(guī)定:遺囑繼承優(yōu)先于法定繼承,因而曉軍一家應該根據父親的遺囑繼承遺產比較合理合法。
3、遺贈。
活動四:家庭紛爭
(媒體展示):三個月后,曉軍的母親另嫁他人,對曉軍不聞不問,對爺爺奶奶更是置之不理,姑姑也遠嫁他鄉(xiāng),從此音訊全無。為此,年邁的爺爺奶奶和鄰居家簽定了協議:爺爺奶奶由鄰居一家照顧,死后房產送給照顧他們的鄰居。臨死前,爺爺奶奶立下遺囑并辦理了公證:兩人死后,存款由曉軍繼承,房產送給照顧他們的鄰居。曉軍的姑姑知道父母去世,回家要求繼承自己父母的遺產,要求曉軍交出爺爺奶奶的存款,并要把鄰居的房產收回。曉軍的母親也以曉軍是未成年人為由,霸占了曉軍應繼承的遺產。
教師:曉軍爺爺奶奶的遺囑有效嗎?
學生:有效,因為這份遺囑符合我國法律規(guī)定的遺囑必須的條件。
教師:姑姑的做法正確嗎?為什么?
學生:不正確,因為爺爺奶奶的遺囑是有效遺囑,而且鄰居受贈房產屬于遺贈,受我國法律保護。
教師: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是我國繼承的兩種繼承實現形式。而鄰居接受遺贈取得遺產不屬于遺囑繼承,但是是我國法律所允許的。
教師:面對姑姑和母親,假如你是曉軍,你會怎么做?
(三)當繼承權發(fā)生爭議時
學生1:與姑姑協商,拿出爺爺奶奶的部分存款給姑姑。我們要注重情義、互諒互讓,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樣做有利于繼承人之間的和睦團結和整個家庭的穩(wěn)定幸福,有利于充分發(fā)揮被繼承人遺留財產的效益。
學生2:通過老師,做姑姑和母親的工作,向她們宣傳有關法律知識,通過協商取得自己應該繼承的遺產。
學生3:起訴姑姑和母親,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教師:看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你最贊同哪種做法?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學生暢所欲言。
媒體展示:(一)我國繼承法第15條規(guī)定:“繼承人應當本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繼承問題。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由繼承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未成年人保護法第45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繼承案件,應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
教師小結:通過同學們的討論,我們明白了當繼承發(fā)生爭議時,我們應盡量本著互諒互讓的精神,積極協商解決。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還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課堂小結: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繼承的法律知識,知道了在繼承權發(fā)生糾紛是該怎么做。學法就是為了守法、護法。所以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的財產繼承權發(fā)生爭議時,我們應盡量本著互諒互讓的精神,積極協商解決。當自己的財產繼承權受到侵犯時,要學會依靠社會力量,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課外練習:模擬法庭
媒體展示:金、吳夫婦生育了四個兒女。甲男、丙女在家務農,乙女、丁男在城里工作,四人都已成家,共同承擔著贍養(yǎng)父母的義務。兩老口相繼病故后留有房產三間。丙女、丁男因房產繼承問題發(fā)生了爭議。丙女提出丁男收入豐厚就別繼承房產了,三間房由其他三兄妹個繼承一間,而丁男卻不同意。最后四兄妹弄上了法庭。
以大組為單位,模擬法庭進行法庭辯論與庭審活動,由學生扮演法官、律師、書記員、四兄妹等角色,然后全班交流。
布置作業(yè):搜集資料,準備模擬法庭表演。
八年級思想品德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禮貌的基本含義;理解講禮貌的重要性;掌握文明禮貌的主要表現。
2、能力目標:在實際生活中,學會在與人交往時做到語言文明、態(tài)度和氣、舉止優(yōu)雅,逐步學會以禮待人。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體驗文明禮貌帶給自己的樂趣,樹立不講禮貌為恥、有禮貌為榮的交往態(tài)度,不斷改進自身失禮的行為,并樂于以禮待人。
重點:學生對待禮貌的態(tài)度。
難點:如何讓學生將禮貌落到實處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劃分學習小組,便于課上合作學習。學生:搜集和禮貌有關的故事。
教學過程
活動一:課前熱身
運用“無禮的代價”這個小故事引出本課的主題———禮貌!學生回答,引出課題——禮貌顯魅力
活動二:新課教學
同學表演p78頁材料情景,討論問題:甲乙兩個同學的行為有什么不同?
甲乙的不同行為給交往對象帶來什么感受?甲乙的行為分別給自己帶來什么后果?
板書:禮貌是尊重課件展示禮貌的含義
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規(guī)范,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
不禮貌的后果:對他人造成傷害,也傷害自己,妨礙我們與人交往。
活動二:視頻觀看——《央視公益廣告借熊貓諷國人不文明出國游》以及外國人在旅游景點的不文明表現。
思考:(1)視頻及圖片展示的行為說明了什么?
(2)是否文明禮貌只是個人的私事,與別人沒有關系?課件展示:
為什么講禮貌?(禮貌的重要性)禮貌是尊重的具體表現禮貌是文明的體現講述《周恩來的故事》
在日內瓦會議期間,一個美國記者先是主動和周恩來握手,周總理出于禮節(jié)沒有拒絕,但沒有想到這個記者剛握完手,忽然大聲說:“我怎么跟中國的好戰(zhàn)者握手呢?真不該!真不該!”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剛和周恩來握過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進褲兜。這時很多人在圍觀,看周總理如何處理。周恩來略略皺了一下眉頭,他從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隨意地在手上掃了幾下,然后——走到拐角處,把這個手帕扔進了痰盂。他說:“這個手帕再也洗不干凈了!”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總結。
是否文明禮貌影響到人際關系的質量和社會風氣的好壞,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尊嚴。
活動三:寫一寫,議一議:禮貌大偵查
(1)偵查你身邊的有禮的表現。
(2)說說無禮的表現
(3)寫寫如何改進
學生自己寫,然后小組討論,學生代表發(fā)言,歸納分析對人有禮貌主要表現在哪幾方面
小結:我們對人有禮貌,主要表現在語言、態(tài)度和行為等方面。語言文明、態(tài)度親和、舉止端莊是與人友好交往必備的素質。
板書:語言文明、態(tài)度親和、舉止端莊。課件展示:禮貌的三方面表現及作用。
1、語言文明的魅力:p80語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諧,為人際關系增色,讓人感覺暖意融融。
2、態(tài)度親和的魅力
態(tài)度親和,能使我們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禮貌的重要內容,會給人親切感,受尊重感,拉近彼此距離,增進人們的友誼與團結,讓人感覺溫暖、愉快。
3、舉止端莊的魅力
舉止端莊,是我們要培養(yǎng)的良好行為方式。它反映了我們高雅的氣質,道德素養(yǎng)和文明程度。
處理書上有關習題
日常禮貌用語:見面語、感謝語、致歉語、告別語
閱讀關于舉止端莊的三方面表現:容貌清潔、服裝、舉止規(guī)范勉勵學生不斷做個有禮貌的人。
課堂小結:一個友好的眼神,一個舒心的微笑,一個得體的舉止,我們并沒有因此而失去什么,卻在內心洋溢起一種美的享受。讓我們用禮貌裝扮我們的生活,那時,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謹以達芬奇名言共勉:微少的知識使人驕傲,豐富的知識使人謙遜,所以空心的麥穗高傲地舉頭向天,而充實的麥穗則低頭向著大地,向著它的母親。希望學生有禮走天下。
1、課堂練習:
2、板書設計:
禮貌顯魅力
1、禮貌的含義
2、禮貌的重要性:禮貌是尊重的體現,禮貌是文明的體現。
3、禮貌的表現:語言文明、態(tài)度親和、舉止端莊
教學反思
(一)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
(1)教學設計以故事帶入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教學設計盡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利用學生身邊常見的問題創(chuàng)設情景,組織學生判斷、分析、討論,讓學生認識到有禮貌帶給人的.好處,發(fā)現自己在平時生背誦禮貌的三方面表現及作用。學習中在禮貌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或理解誤區(qū),進而解決學生在禮貌方面忽視問題,對學生行為進行指導。
(2)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讓學生去說、去講、去演、去練、去思,關鍵之處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課堂上多采用了小組討論,學生表演體現了一點生本舉措。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fā),情感得以交流,個性得到張揚,課堂氣氛深厚,學生學得扎實。
(二)不足之處:
1、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有些過渡語言不夠精煉,顯得拖沓冗長。多設問題場景,學生討論解決,從而懂得禮貌的重要性。老師講得多,還要多舉一些自己或身邊的事例。如:今天你禮貌了嗎?這個星期我們禮貌待人了嗎?見到老師問好了嗎?等等。從而訓練學生的品行,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在人際交往中懂得禮貌用語的要求。學以致用,如何有效的激勵學生使他們表現出更大的主動性和熱情,是我應進一步探索的課題。
2、在讓學生說出自己如何改進時,可能是學生的“自尊心”的原因致使學生不敢或不愿發(fā)言,從而使課堂氣氛陷入沉悶,影響了整體的課堂效果。在以后的教學中也許換個方式,讓學生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收藏或者改成以老師的自我反省為例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的方式也許會更好。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一如既往的把學生在實踐中的表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方式,希望學生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達到所學為我所用的目標。
八年級思想品德教學設計3
上學期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是,結合實際情況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同時,在作業(yè)完成上也有所欠缺,有個別同學不完成作業(yè)。開展活動課時,學生參與意識不夠強烈,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本學期教學總目標
知識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庭,教師的情感;
2、懂得孝敬父母是我們的義務;
3、了解世界的文化,使自己融入世界;
4、學會正確的網絡交往;
5、學會必要的競爭與合作。
能力目標
1、在家里能為父母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學會體諒自己的父母。
2、學會簡單的人際交往,尤其是與老師和同學。
3、學會容納他人,懂得公平競爭。
情感目標
在學會基礎知識的同時,學會接納他人,明確做人的道理。
重點難點
家庭關系;
與父母的關系不可選擇;
老師的嚴也是一種愛;
文明的網絡交往是溝通的前提;
對人禮貌是交往的首要條件;
競爭要講究方法;
學做誠信的人。
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和要求(在本欄內說明全學期講授教材起訖的章節(jié)或篇目及綜合實踐活動的安排)
第一課 愛在屋檐下 第六課 網絡交往新空間
1、我知我家 1。網絡上的'人際交往
2、我愛我家 2。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
3、難報三春暉 第七課 友好交往禮為先
第二課 我與父母交朋友 1。禮貌顯魅力
1、嚴也是一種愛 2。禮儀展風采
2、兩代人的對話 第八課 競爭合作求雙贏
第三課 同 攜手共進 1。競爭?合作?
1、同學 朋友 2。合作!競爭!
2、男生 女生 第九課 心有他人天地寬
第四課 老師伴我成長 1。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我知我?guī)?我愛我?guī)?2。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
2、主動溝通 健康成長 3。平等尊重你我他
第五課 多元文化“地球村” 第十課 誠信做到永遠
1、世界文化之旅 1。誠信是金
2、做友好往來的使者 2、做誠信的人
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加大對學生理解課本知識,運用課本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
2、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能力。
3。通過每次檢測,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
八年級思想品德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主動溝通 健康成長》是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第二單元(3~4課)中第四課《師友結伴同行》的第二框題內容。
初中思想政治課程八年級上冊主題是交往——“我與他人的關系”。根據學生生活世界從家庭到學校到社會不斷生長、延伸的規(guī)律,第二單元的內容定位在學校人際交往上,在八年級上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單元包括第三課《同儕攜手共進》和第四課《老師伴我成長》兩課,第三課《同儕攜手共進》突出“生生交往”,第四課《老師伴我成長》突出“師生交往”,其中第一框題講“我知我?guī)煟覑畚規(guī)煛保龑W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老師,從而產生對老師的敬愛。第二框題講“主動溝通,健康成長”, 主要學習從師生交往觀念的改變到與教師有效溝通的原則、策略。
“主動溝通,健康成長”分為兩個目,第一目 “師生交往新觀念” 是本課的教學難點,主要探討師生關系,通過反思傳統的師生關系,探討新型的師生關系以及在新型的師生觀下如何打開師生交往的新空間,形成師生交往新行為。第二目“共筑師生情感的橋梁”是本框的重點,主要引導學生主動與教師溝通、善于與教師溝通,側重日常學校生活情境中如何化解與教師的矛盾沖突及交往的基本準則,掌握有效溝通的方法、策略。
學校的人際交往是學生交往的主要領域,師生關系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而且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健康、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心理、情感、道德的發(fā)展和交往意識與能力的提升。因此,第四課《老師伴我成長》在八年級上冊中占重要地位,而第二框題“主動溝通,健康成長”又是本課的落腳點。
學情分析
當前初中生在與教師的人際交往中面臨著兩個問題。
第一,時代價值的轉型。新課程改革使教與學的關系產生了轉變,建立在傳統等級秩序意義上的以“師道尊嚴”為核心的師生交往正在被“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觀所取代。價值觀的轉型對學生如何與教師交往影響巨大。有些學生認為師生“民主平等”就可以不分場合地對老師“隨隨便便”,甚至不尊重,導致常常發(fā)生課堂與老師頂嘴、沖突的現象。
第二,個體心理發(fā)展的轉型,主要是從小學時代的“向師型”到初中的“獨立型”的轉變,既迫切渴望與教師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師生關系,又難以擺脫對老師的遵從甚至害怕的心理,因此,如何有效地與教師進行溝通是初中學生面臨的非常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框主要是從觀念和溝通技巧兩個方面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有重要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知道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內涵;
②能夠說出與教師交往和溝通的基本準則。
2、能力目標
①能夠運用認知轉換的方法解釋師生交往的不同行為;
②能夠運用角色互換的方法理解師生交往中的矛盾沖突,能夠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③能夠遵循師生交往的基本原則與教師交往。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①主動增進與教師的感情,尊敬教師,理解教師,體諒教師;
②認同新型師生關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價值取向,積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共筑師生情感的橋梁”。主要引導學生探討如何實現師生間的有效溝通以化解矛盾沖突,重點是換位思考化解師生沖突、正確對待教師的表揚和批評,有助于增進師生情感。
2、難點:“師生交往新觀念”。反思傳統的師生關系(權威—遵從),探討新型師生關系的內涵(民主平等,亦師亦生)以及在新型師生觀下如何打開師生交往的新空間,形成師生交往新行為。
八年級思想品德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道家庭的含義和家庭成員間的稱呼、關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愛好、習慣,對家人產生敬愛之情。
3、為自己的家人感到驕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正確介紹自己家人的情況。
課前準備:
1、觀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職業(yè)、興趣、愛好、生活習慣。
2、準備一張家庭生活照。
3、教師準備一張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明確家庭的含義了解老師的家人情況,學習表述方式
學生活動介紹自己家里人看老師童年時的家庭生活照,了解老師的家人情況
教師活動
1、結合發(fā)言情況進行指導、總結
2、結合照片進行介紹
3、老師巡視指導
4、老師指導并對說的好的同學給與表揚
5、進行愛家人教育互相介紹自己的家人,彼此分享家庭的幸福小組介紹自己家人情愉快況讓全班同學了解我的請同學到前邊介紹,家人其他同學看照片聽總結,進行尊重普通和老師共同總結本課勞動者的教育的收獲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談話引入:我們都有自己的家,誰能告訴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誰?請哪位同學介紹,就把事先收上來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把臨時居住在自己家的親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師要及時給與指導,從而明確家庭的含義。)
二、學習新課
(一)教師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時的家庭生活照。
1、介紹:“這是老師和你們一樣大時,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個是老師?”“猜一猜其他幾個人是誰?”
2、老師介紹:你們想了解照片上這些人的情況嗎?那老師來為你們介紹一下。教師指著照片介紹“爸爸媽媽都是農民。他們特別會種莊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歡坐在樹蔭下和別人下棋,媽媽卻喜歡看電視劇,有時還會跟著電視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學四年級,她學習非常好,姐姐喜歡讀課外書……媽媽懷里抱著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時她剛剛會走路……
3、老師一邊介紹一邊把畫好的圖片貼在黑板上。(爸爸媽媽種田,爸爸在樹下和別人下棋,媽媽在看電視,姐姐在讀書,妹妹在玩耍等)
4、小結:剛才老師都向大家介紹了哪些內容?
板書:工作愛好習慣
(學生對老師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興趣的,通過猜一猜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既了解了老師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師的家人,在不知不覺中也學會了介紹家人的方法。)
(二)介紹自己的家人
1、談話:你們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紹給同學們?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家人的情況介紹給同學們,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告訴大家,小組的同學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請她給介紹一下。
2、小組介紹(小組合作學習,同學們就像聽故事一樣,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況;同時在語言表述上,互相指導,使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組選舉一位介紹最好的同學到前邊來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家人的情況。老師對介紹的好的.同學及時進行表揚。(對于一年級同學來說,能走上講臺給全班同學介紹就已經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語言流暢的進行介紹,這更是高水平的展現。教師適時的進行表揚和鼓勵,學生獲得的將是成功的喜悅。)
三、總結:通過今天對家人的介紹,你有什么想法?
教學反思:
這一課的題目為我的一家人。一個題目就能引起大家的思考。介紹我的家人對于小朋友來是很高興的一件事。孩子們都想讓別人我的一家人
八年級思想品德教學設計6
教材 分析
1、新課標要求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主體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為此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廣泛參與到生活的體驗中,在體驗中自然生成認識。
2、本節(jié)由“愛灑人間”和“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兩目組成,第一目介紹了父母對我們的付出,我們應該以愛的回報,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第二目孝敬父母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孝敬父母的.具體表現,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從。
3、本節(jié)是本課的第三框,是“交往品德”的重要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我知我家》和《我愛我家》。本節(jié)是前兩框節(jié)的教學落腳點,又為后面的“我與父母、我與他人的關系”做鋪墊。意在讓學生體會父母的關愛與付出,進而學會孝敬父母、長輩。
學情 分析
初二年級的學生處于轉型期,都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起來的。總以為父母養(yǎng)育我們是理所當然的,根本不知道父母所付出的辛勞,特別是不知道為什么要孝敬父母,即使知道要孝敬父母,也不知道怎么孝敬,該做些什么事來孝敬父母,他們往往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所以在授課時一定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授課,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熱愛自己的家庭、熱愛父母的情感,厭惡不孝行徑的情感;體驗盡孝后的快樂;樹立家庭中的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履行家庭義務的責任觀念。
2、能力目標:辨別具體行為是否屬于孝的能力;孝親敬長的行為實踐能力。
3、知識目標:父母理應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孝敬父母長輩要受道德的譴責,要承擔法律責任;孝敬父母長輩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學 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受父母養(yǎng)育之恩,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情。知道為什么要孝敬父母?
難點:如何孝敬父母
八年級思想品德教學設計7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由“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四個部分構成。本課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所涉及的四個保護。不能僅僅停留在法律的層面上,應貫穿其義務(責任)、處理個人權益(如隱私權)時與父母的沖突處理的“兩難”問題,以及與同學關系、老師關系等道德、心理的總是為體現“綜合性”的特點,主要內容涉及面較多。但主要還是圍繞“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所涉及的未成年人的各項權益。通過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一些基本內容,知道未成年人應該受到哪些方面的保護,并需要逐步提高依法保護自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咱作為農村中學的教師,面對的大多數是留守少年兒童,因缺少家長的教育等諸多因素,法律意識淡薄,他們一方面不懂得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另一方面,遇到問題不會用法律解決問題,往往憑自己的感情去判斷,又極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三、教學目標:
1.了解未成年人的含義,我國法律保護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則。了解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的含義。初步了解未成年人所擁有的各種權利的含義、內容和存在形式。
2.初步理解與權益相對的概念——義務,并能認識兩者密切的關系。
3.學會正確分析發(fā)生在自己生活周圍的各種權益侵害問題。
4.初步培養(yǎng)權益意識,能夠初步分析、歸納案例中存在的問題。
四、教學重點:
未成年人的含義,我國法律保護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則。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的`含義。未成年人所擁有的各種權利的含義、內容和存在形式。理解與權益相對的概念——義務,并能認識兩者密切的關系。學會正確分析發(fā)生在自己生活周圍的各種權益侵害問題。初步培養(yǎng)權益意識,能夠初步分析、歸納案例中存在的問題。
五、教學難點:
與權益相對的概念——義務,學會正確分析發(fā)生在自己生活周圍的各種權益侵害問題。初步培養(yǎng)權益意識,能夠初步分析、歸納案例中存在的問題。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設計:
1.家庭保護:導入:可以從“家庭與自己的關系”的討論入手,引入個人在家庭里獲得的保護。關于“日記”的討論彩開放的方式,不限定評價標準、答案與范圍。介紹相關法律,并在進行法制觀念教育時,將學生與父母關系、同學關系等道德兩難問題作初步解釋。請學生評析正文后續(xù),“媽媽”和“我”的反應及一些同學的評論。輟學風波參考案例:幾年前,一位家住甘肅的農民,見到村子里外出打工的青年都掙了錢,使家庭生活因此而富裕了,于是他就要自己正上八年級的兒子退學出去打工,并且未經兒子同意就到學校去辦了因病休學的手續(xù)。他認為,反正初中畢業(yè)后也考不上高中,還不如早點兒去掙錢。就這樣,他的兒子初中還沒有上完就離開了學校。一份呼吁書:呼吁書表明父母整天與麻將為伍,沒有心思和精力履行對孩子的撫養(yǎng)、監(jiān)護和教育的義務及職責。不履行對子女應盡義務的家長是應負法律責任的。學生結合教科書中提供的事例,聯系自己周圍發(fā)生的事情,討論遇到類似的問題和情況應該怎么辦?
2.學校保護:導入:參照教科書中所列案例“上課的權利”以及第一課中的“我要上學”進行教學導入。“學校保護”案例中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權和受教育權,讓學生在安全的提示下,結合生活實際了解這些內容,因為在學校或家庭里的身心健康權的受侵害往往和受教育權的受侵害是交織在一起的。辯論“愛教育是權利還是義務”。受教育權是憲法賦予每個公民包括未成年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學校作為實施教育的專門機構,更有義務來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權利與義務是一個相對應的范疇,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一致的,即在享有相應權利的同時,要承擔相應義務。公民應當履行的義務是: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依法納稅的義務,服兵役的義務,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等等。公民是各種權利與義務的統一體,享受權利并履行義務是現代人應具有的基本價值觀之一。
3.社會保護:誰在雇用童工案例:14歲的農村姑娘小麗由于學習成績不好加上自己也沒有信心學習,因此父母讓其輟學在家,輟學一個月后母親讓小麗到城里的一個親戚家做保姆,在親戚家里每天就是打掃打掃衛(wèi)生、洗洗衣服、買菜做飯等一些家務活,親戚對小麗不錯活也不累而且每月還給小麗400元的工錢,小麗對此也感到很滿意。青春的秘密:這一層與第一部分“家庭保護”中“請保護我的心靈綠地”案例都是涉及未成年人個人隱私的保護問題。但第一部分是局限在家庭內部,這里更加側重社會組織和個人對個人隱私侵犯,是更進一步的。自由的通信: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結合日常生活,讓學生搜集同學、老師或其他人開拆信件的案例,討論如何依據法律解決和處理這些問題。我們的作品有版權:除了教科書中的案例外,這里也可根據學生學習、生活中具體事例,如抄同學作業(yè)和其他人的作文等。抄別人的文章或作業(yè),這和偷別人的東西沒有兩樣,等于搶奪了他人的勞動成果,損害了他人的名譽。
4.司法保護:給學生提供案例了解司法程序過程中對未成年違法犯罪人的特殊保護就可以。
小結:
本課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利益息息相關,未成年人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一個群體,因此通過學習本課的內容讓學生知道通過哪些途徑來保護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節(jié)可能就傷害到自己但卻不以為然,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權利意識并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當受到侵害時應該積極的維護,學會保護自己。
【八年級思想品德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思想品德》教學設計優(yōu)秀02-05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學設計05-26
八年級教學設計05-18
思想品德教學總結04-17
八年級力教學設計05-18
八年級地理教學設計02-14
八年級生物教學設計08-07
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05-22
八年級歷史教學設計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