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師公開課田忌賽馬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師公開課田忌賽馬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名師公開課田忌賽馬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戰國初期齊國大將田忌與齊威王賽馬,孫臏巧用計使田忌先敗后勝的故事。說明要辦好事情,應對主客觀情況進行科學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也是按時間先后順序)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一節),主要寫田忌與齊威王第一次賽馬三場都失敗了。
第二段(第二節至“那就來吧”),寫孫臏幫助田忌準備再賽。
第三段(從“一聲鑼響”至完)寫孫臏用調換馬的出場順序的辦法,二比一勝了齊威王。
二、教學要求
1、從田忌兩次賽馬一輸一贏的事情中,讓學生懂得要辦成事需對情況進行科學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2、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解“掃興、挖苦、垂頭喪氣、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疑惑”等詞語。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一)教學重點:
敘述兩次賽馬的情況是閱讀的重點。
解決的方法:運用比較、分析法。
(二)教學難點:
學生理解解決下列問題有一定難度:
1、比賽規則“各自把馬分等級”是孫臏計策的必要條件,學生不一定給予足夠注意;
2、“大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是孫臏計策制定依據,學生容易只理解為這是田忌誤以為挖苦之言;
3、齊威王的驕傲輕敵是孫臏計策得以實施的原因。暗含在作者遣詞用句中須從人物上去理解。
解決的方法:運用設疑、討論法。
四、教學用具
彩色圖畫六匹馬,黑、白各三匹,并注明:上、中、下三個等級。
部分板書卡片。
五、教學時間:
一個半課時<60分鐘>
六、教學過程
(一)審題誘趣、理清文路。
板書課題后談話
1、從課題上,你們知道什么?
2、從課題上,你們還想知道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和誰賽?賽幾場?怎么賽?賽的結果?教師過渡語(承上啟下):
同學們的求知欲很強,想的問題很好。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讀書,看看你們想知道的這些,課文告訴我們沒有。
(二)指名學生讀全文。
讀后了解閱讀情況。
1、讀了課文,你們又知道了什么?(解答了哪些問題)
a、田忌和齊威王賽馬。
b、賽了兩次。
c、田忌先輸后贏。
2、課文里還寫了哪個人物?他和第二次賽馬有什么關系?
(孫臏。他用計使田忌轉敗為勝)
板書:孫臏獻計
設疑:這兩次賽馬各是怎么賽的?孫臏的計策妙在什么地方,道理是什么?
看來,有些內容我們讀一遍課文就能了解,而有些內容,需要我們仔細地讀,深入地想,才能很好理解,我相信同學們經過認真地閱讀思考,是能弄懂這些問題的。
(三)給課文分段。
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一下課文,看看哪幾小節寫的是第一次賽馬的事,從哪兒到哪兒是寫第二次賽馬。
1、讀后學生發表意見。
2、分的不一致、不統一,老師加以引導。
方法:先看看這小節主要寫什么,再看看它是和上面講的意思聯系緊密,還是跟下面聯系緊密,或是單獨講一個意思。
3、設問:這兩次比賽之間的內容是什么?
4、確定分段依據。
我們是依據什么來給這篇課文分段的?
(事情的發展順序,或時間先后順序均可)
(四)了解興趣點。
你們對課文中的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從預習中了解到部分學生對比賽時的情況最感興趣。)
(五)從興趣點入手,組織講讀。
教學手段:將兩次賽馬的內容放在一起閱讀,運用比較、分析的邏輯思維形式。
目的:啟發思維、培養訓練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手段:貼馬圖的形象直觀。
教學形式:自學、畫批。
要求:邊默讀邊思考:這兩場比賽各是怎么賽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1、組織自學。
2、讀后學生發表意見。
主要有三處相同:
①二人的馬沒換。
②比賽規則沒變——各自把馬分等級。
③齊威王的馬出場順序沒變——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
主要有三處不同:
①田忌的馬出場順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等。
②比賽的結果不同——田忌第一次敗,第二次勝。
③人物心情不同:
3、教師據情指導,須討論明確的問題:
①“掃興”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掃興?
②第一次賽馬,田忌為什么輸?——馬的每個等級都低于齊王。
第二次賽馬,田忌為什么贏?——調換了馬的出場順序。
③追問:為什么可以調換馬的`出場順序?
理解比賽規則“各自”。
4、概括段意。
復習方法:概括一段話的主要內容,用什么樣的句子?——陳述句。
它包括哪兩個部分?——誰,干什么?(怎么樣)
①概括第一次比賽內容(第一段)。
②概括第二次比賽情況(第三段)。
(六)質疑導趣,將學習興趣遷移到第二段。
1、啟發質疑:你們認為課文中的哪部分內容需要仔細讀才能弄懂?
追問:你們想到些什么問題?
例如:①為什么田忌開始以為孫臏在挖苦他?
②為什么田忌對第二次賽馬取勝沒信心?
③為什么孫臏對再賽能勝胸有成竹?
2、組織學習第二段。
教學方式:自學畫批→議論交流→討論明確。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4、全班討論,教師據情指導。
①理解描寫孫臏的語言
②抓住齊威王的語言、神態。理解齊威王的驕傲、輕敵,使得孫臏的計謀得以實施。
為什么“胸有成竹”?
(對田忌、齊王的了解。)
5、理解后分角色練習朗讀。
6、教師小結。
設問:你們覺得孫臏的這個主意妙不妙?妙在什么地方?(發揮優勢,揚長避短。)
(七)“投石”激趣。
1、設疑:你們想過嗎,還有沒有其他調換方法?
2、組織學生“試驗”。
你們拿出一張紙來,寫上上等、中等、下等各兩行,用線連接搭配一下,看看有幾種調換的方法,結果各是什么?可以用“×”表示輸,用“√”表示贏。從中你們悟出什么?
3、指一名學生上前面“演示”。
例:
四種調換方法,均輸兩場,勝一場。
1、從中悟出道理:要進行科學分析,選擇最佳方案,合理使用力量。
2、從中體會兩個“讓”字用得貼切、精當。
(八)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第二次賽馬后,孫臏和田忌再見面會有怎樣的一段談話。根據課文內容做合理想象,兩人一組,設計對話內容及動作、表情,表演出來。
板書設計◆
名師公開課田忌賽馬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課后題五的詞語,能有感情朗讀課文3—12自然段,并能用自然段歸并法給課文分段。
2、初步學會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3、知道田忌賽馬轉敗為勝的原因,分析孫臏的思維過程,懂得“正確分析雙方情況,合理安排力量就能取勝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初步學會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2、學習課文3—12自然段。
難點:
理解田忌賽馬轉敗為勝的原因。
課前準備:
1、制作有關的課件。
2、每位學生做一套紙馬。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推想內容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有趣的.歷史故事,題目叫《田忌賽馬》。
2、齊讀課題,教學“忌”,簡介:田忌是戰國初期齊國的大將,他很喜歡賽馬。
3、推想課文內容:題目是文章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好比是房子的窗戶,許多文章根據課題就能推想出課文的主要內容。看了本課課題,我們可以怎樣推想呢?
二、自學課文,初步感知
1、帶著上面的三上問題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
2、自學檢查。
(1)齊讀生字,簡析“喪、惑、蔑”三個生字。
(2)指名說說三個問題的答案,再用一句話把三個問題答案連起來。
三、細讀課文,弄清賽局
1、理清脈絡。
(1)指名說說哪幾個自然段寫田忌“敗”了,哪幾個自然段寫田忌“勝”了?
(2)按“初賽失敗—孫臏獻計—再賽獲勝”的線索將文章分成三段。
2、學習一、三段,弄清比賽經過。
(1)邊讀課文邊完成練習一。
(2)反饋:學生上臺說說比賽的經過和結果。(邊連線邊介紹)
四、學習第二段,深究課文
1、導入: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轉敗為勝了,這個妙主意是誰想出來的?
2、出示圖片,介紹孫臏:
a、找一找圖中哪個是孫臏?另一個是誰?你是怎么知道的?
b、他們正在干什么?文中哪些段落是寫這幅圖的?
3、學習3—9自然段。
(1)指名朗讀3—9自然段,其他學生用“____”劃出同孫臏講的話。
(2)學習孫臏的四句話。
a、出示這四句話,自由讀一讀,想想每句講了什么?該怎樣讀?
b、討論這四句話的關系。
c、孫臏說這四句話時神態是怎么樣的?(胸有成竹)
d、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及在文中指什么?
e、有感情朗讀這四句話。
(3)討論孫臏思維過程。
a、孫臏在第一次比賽時看到了什么而想出調順序這個妙計的?
b、出示句子:“從剛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①剛才的情形指什么?他看出了什么?(仔細觀察)
②假如這六匹馬賽跑,它們的名次如何?(大家擺一擺)
③他進行了怎樣的分析?(科學分析)
④他準備怎樣調配力量?(板演六匹馬調配的過程)
⑤再讀3—9節,想想孫臏替田忌出主意時,田忌的心情是怎樣的?找有關的句子讀一讀(師范讀,學生練讀。)
4、學習10—12自然段。
(1)導入:“馬快不了多少”是田忌反敗為勝的一個重要條件,轉敗為勝的另一個條件是什么?請大家自由讀10—12自然段。
(2)討論:從哪些地方看出齊威王驕傲輕敵?
理解:夸耀、譏諷、輕蔑(找近義詞)
(3)指導朗讀齊威王的話。
5、分角色朗讀第二大段:
(1)分組練讀:
(2)指名分角色朗讀。
五、明確寫法,延伸課外
1、本文的三個人物誰最重要?為什么把田忌和齊威王寫得那么具體?
2、第二次賽馬結束,假如田忌與孫臏再次見面,田忌會對孫臏說些什么?
3、假如齊威王得知孫臏的用計過程后,他會怎樣想?
六、課堂總結
(略)
七、板書設計
(略)
名師公開課田忌賽馬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策、薦”2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贏、拳”等4個生字;理解“賞識、胸有成竹、信任、對陣、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興致勃勃、遙遙領先、不動聲色、好奇、出謀劃策、引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
3.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他認真分析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抓住細節描寫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他認真分析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教學難點
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理解田忌轉敗為勝的原因。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板書:賽)
2.同學們,你們認識黑板上這個字嗎?請大聲地讀出來。你能用這個字組個詞語嗎?(比賽、競賽、賽跑、賽車、賽馬、賽事、賽場、賽艇、大賽、初賽、復賽、決賽、球賽……)
3.在我們的學習或日常生活中,你見過或參加過哪些比賽項目?(參加過奧數比賽、騎車比賽、拔河比賽、踢毽比賽、跳繩比賽、跑步比賽、象棋比賽、跳遠比賽、跳高比賽……見過騎馬比賽、騎車比賽、游泳比賽、跳水比賽、射擊比賽、滑冰比賽、體操比賽……)
4.談話揭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也和比賽有關,賽什么呢?(在“賽”字的后面寫出“馬”字)(板書:賽馬)。你們想不想知道是誰賽馬呢?(在“賽”字的前面寫出“田忌”)(板書:田忌賽馬)學生大聲讀出“田忌賽馬”。
5.簡介田忌。【出示課件2】
田忌,生卒年不詳,媯姓,田氏(亦作陳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東滕州南),故又稱徐州子期。戰國時期齊國名將。
約為公元前340年,孫臏逃亡到齊國時,田忌賞識孫臏的才能,收為門客。在一次賽馬時,孫臏向田忌提出了以下等馬對上等馬,以上等馬對中等馬,以中等馬對下等馬的田忌賽馬法。
公元前354年,發生桂陵之戰,魏國攻打趙國,齊國派兵相助,田忌為主將,孫臏為參謀,結果孫臏以“圍魏救趙”的兵法大勝。
公元前341年,發生馬陵之戰,魏國攻打韓國,齊國派兵相助,仍由田忌為主將,孫臏為參謀,孫臏仍進軍魏都大梁,用“減灶之計”,讓魏軍大將龐涓輕敵深入,結果龐涓被殺,齊國大勝。同年,被齊相鄒忌用反間計陷害,田忌無法澄清,逃亡楚國。直到齊宣王即位,方才重回齊國。
設計意圖:
此環節的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的學習,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為下文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6.看到這個題目,你猜想一下,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田忌賽馬的事)田忌和誰賽馬?結果怎么樣?讓我們一起去文中找找吧!
7.簡介出處【出示課件3】
田忌賽馬出自《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該書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魯迅稱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8.簡介作者【出示課件4】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著有《史記》。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出示課件5】:
(1)大聲流利地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后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
三、再讀感知,理清結構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田忌賽馬的?是按照什么順序將材料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后的收獲,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
4.教師總結。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出示課件6】
第一部分:孫臏觀賽,發現策略。
這一段重點講了孫臏看了田忌同齊威王及貴族們的幾場賽馬,發現了取勝的策略。(板書:發現策略)
【出示課件7】
第二部分:孫臏獻策,準備賽馬。
第二部分(3-10自然段)孫臏獻策。主要寫田忌在孫臏指點下,同齊威王及貴族們約好一起賽馬。這一部分主要寫田忌和孫臏的對話和他們說話時的動作、神態。(板書:孫臏獻策)
【出示課件8】
第三部分:調換順序,以智取勝。
第三部分(11-16自然段)寫孫臏幫助田忌用調換出場順序的辦法戰勝了齊威王,點明孫臏以智謀取勝。(板書:以智取勝)
課文以“賽馬”為線索,具體記敘了比賽的過程。在結尾處畫龍點睛地說明了比賽勝利的原因。
四、細讀課文,了解過程
1.默讀課文,試著了解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
2.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并記錄小組同學的意見。
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出示課件9】
(1)起因:孫臏看了田忌同齊威王及貴族們的幾場賽馬,發現了取勝的策略。
(2)發展:田忌在孫臏指點下,同齊威王及貴族們約好一起賽馬。
(3)高潮:孫臏幫助田忌用調換出場順序的辦法與齊威王賽馬。
展開全文閱讀
(4)結局:田忌勝兩場輸一場,贏了齊威王。
4.學生自由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理清課文層次,為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做好了鋪墊
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1.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并一道欣賞了賽馬過程。
2.請同學們課下練習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檢查,指名學生分自然段合作讀課文,師生評議。
2.談話導入新課:田忌賽馬,為什么腳力相差不多的馬匹能夠取勝?今天這堂課,我們就從“以智取勝”這個詞入手,學習文章,探求其中的原因。
二、細讀課文,深入探究。
(一)了解“三場賽馬”。
1.談話過渡:田忌得了高人相助,同齊威王及貴族們約好一起賽馬。田忌和齊威王的對陣就要開始了。比賽雙方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觀眾們也興致勃勃地猜測著比賽結果。讓我們感受他們賽馬現場的輸與贏吧。【出示課件1】
第一場,田忌先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齊威王的馬遙遙領先。田忌輸了,但他不動聲色。一點兒都不著急。
接著,第二場比賽開始了。田忌用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勝了第二場。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場,田忌用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勝了一場。田忌滿意地笑了。
比賽結束了。田忌勝兩場輸一場,贏了齊威王。
2.指名讀描寫賽馬場面的課文片段,師生評議。
3.指名學生匯報田忌與齊威王賽馬的過程。
4.師生評議,教師小結:下等馬對上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
【出示課件2】學生根據第二次賽馬的過程試著連一連。
田忌 齊威王
下等馬 上等馬
上等馬 中等馬
中等馬 下等馬
5.結果怎樣?(田忌勝了。)
6.田忌為什么勝了?(田忌是因為做到了知己知彼,了解了齊王的具體情況,集中優勢,做出戰略取舍,以避其鋒芒,以弱對強,以強壓弱。)
7.談話過渡:這么好的辦法,是誰幫助田忌想出來的?(孫臏)
(二)學習“孫臏獻計”。
1.這么好的主意,為什么田忌想不出來,齊威王也想不到,孫臏卻想出來了?你從中能體會到什么呢?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1—10自然段。在朗讀時注意課件中出示的詞語,通過朗讀表現出人物語氣和神態的變化。
3.小組同學分配角色,分角色朗讀課文第1—10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語氣。
4.為什么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呢?在文中找一找有關句子,用筆畫出來,想一想。
5.指名多個學生匯報發言,師生評議,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
【出示課件3】
(1)大家的馬腳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善于觀察)
(2)“將軍請放心,按照我的主意辦。一定能讓您贏。”(善于思考)
(3)大家的馬腳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知己知彼)
6.誰連起來說一說“為什么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呢”?(板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知己知彼。)
設計意圖:
兩次賽馬中間的對話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感受田忌、孫臏、齊威王不同的神態、表情、語氣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
三、品讀課文,理解人物
1.從你的品讀中可以看出田忌是一個怎樣的人?孫臏呢?齊威王呢?一邊默讀課文,一邊在文中找出有關的描寫片段畫出來,讀一讀。
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師生評議,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
(1)田忌是一個善于交友、相信朋友的人。
【出示課件4】
①孫臏是齊國大將田忌的門客,田忌對他非常賞識。
②田忌很信任孫臏,決定全聽他的。
(2)孫臏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
【出示課件5】
①孫臏看了幾場比賽后發現,大家的馬腳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②一天, 孫臏對田忌說:“將軍,我有個辦法,保證能讓您在賽馬時獲勝。”
③孫臏胸有成竹地說:“將軍請放心,按照我的主意辦。一定能讓您贏。”(“胸有成竹地說”是寫孫臏早已思考成熟。“按照我的主意辦”是寫孫臏具有必勝的信心。)
④田忌和齊威王的對陣就要開始了。比賽雙方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觀眾們也興致勃勃地猜測著比賽結果。就在這時,孫臏把田忌請到一邊,悄悄地把辦法告訴了他。
(3)齊威王是一個知人善任的人。
【出示課件6】
①齊威王好奇地向田忌:“你這樣安排馬的出場順序,是不是有人給你出謀劃策了?”
②于是,田忌向齊威王引薦了孫臏。后來,齊威王任命孫臏為軍師。
4.指導朗讀:指導學生用符合他們性格的語氣、語調讀他們的對話,進一步理解人物的品質。
5.指名分角色再讀他們的對話,更進一步理解人物。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孫臏的足智多謀。
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領會課文的內容和人物的想法,并且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1.從故事中,你能受到什么啟發?比如說從孫臏身上,從田忌身上或者從齊威王身上受到什么啟發?(善于思考、善于觀察、知己知彼……)
2.課堂小結【出示課件7】:田忌和齊威王賽馬,是智力的比賽,不是力量的比賽,田忌的勝利是孫臏智慧的勝利,齊威王的失敗是不善于動腦思考的失敗。因此,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細致觀察、認真思考采用恰當的方法,才能取勝。
4.作業:
(1)歷史上有不少像“田忌賽馬”這樣以弱勝強的故事,找一找,和同學交流。
(2)續寫:請同學們大膽的想象第二次賽馬后,田忌和孫臏又見面了,他們見面時的情景怎樣?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板書設計
發現策略
田忌賽馬 孫臏獻策 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知己知彼
以智取勝
【名師公開課田忌賽馬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田忌賽馬教學設計05-28
《田忌賽馬》教學設計04-16
田忌賽馬 教學設計06-01
名師教學設計02-06
《田忌賽馬》教學設計優秀12-12
田忌賽馬教學設計范文07-25
語文《田忌賽馬》教學設計04-12
《田忌賽馬》教學設計(熱)04-21
(熱門)《田忌賽馬》教學設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