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論語后有感心得范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完論語后有感心得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完論語后有感心得范文1
日月如梭,時間流逝飛快。天地變了,人也在變,真正亙古不變的是書籍,是深刻的道理,是那些能夠真正滋養心靈的東西。以我的看法,具有悠久歷史的《論語》中所包涵的精髓才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可它卻能將人的品性改變。這,才是真正無價的財富。
這本書里的`每一句話都是文言文,記錄的是我國儒派創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每篇文章雖內容短小,卻很精妙,能夠運用極少的文言文表達出精準。明確的內容和顯然易見的道理。 當我一頁一頁地翻閱《論語》,看著這深奧而耐人尋味的字句,細細地品讀著這一個一個字間的韻味時。猛然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一句出現在我的眼簾。我不禁回想起平日里,我雖然是愛看書,但是每次閱讀時都不會認真。仔細地體會到書籍真正的精髓。所以,凡是被我購買回來的書籍,我一般都會囫圇吞棗地看完。
每一本書上都是干干凈凈的,一點批注也不做。每當別人談論起我所讀過的書籍時,我卻根本插不上話。但是有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啟示后,我才真正理解了閱讀的意義。閱讀,作文/本意并不是只一味地去閱讀各種書籍,囫圇吞棗地汲取知識,而是在閱讀中多去感受這篇文章,寫出自己對文章的真實感受,感悟和思考。如果只閱讀不思考,無疑是相當于沒有讀,也不會有任何收獲;而只思考不閱讀,更是相當于思想被束縛,不閱讀,哪里有思考的空間?所以,只有在兩者能互相結合的前提下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論語》中還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想起自己以往做任何事都不懂得堅持,還沒進行到一半就放棄了的情形,不禁很是羞愧。是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到底才能成功。就像一座高聳入云的山,是靠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才形成的;就像波濤洶涌的波濤,又何嘗不是靠積累每一股細流才匯成的這不正是用事實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和經驗,最后擁有了實力,那么成功不就自然而來了嗎?
閱讀是快樂的,希望你也可以抽出時間讀一讀《論語》這本富有內涵的名著,感受它獨一無二的精髓,多多反省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盡善盡美。
讀完論語后有感心得范文2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必須與我們今日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日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十分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能夠說是盡到孝了。〞那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一樣。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期望子女比自我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供給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齊,那么其中必定有能夠當教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我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必須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
在這個近80人的班團體里,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進取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可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齊,那么其中必定有能夠當教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我的人請教而羞恥。我們要虛心學習!
讀完論語后有感心得范文3
孔子,春秋戰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無鬼不曉。
《論語》,封面精致,外殼鵝黃,厚厚的,正上方用宋體寫著〝論語〞二字,下面寫著〝孔子的智慧〞幾個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畫,讓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翻開書頁,一股油墨香味撲鼻而來,啊!這本書我已經心儀很久了,還是媽媽特意從書店買來的呢!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為最精辟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兩句話。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告訴了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告訴了我們:〝朋友或同學當中,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兩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大家也要好好讀讀哦!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該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養;做人,就應該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應該要假若發現了自己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必須得勇于改過,不能故意不改,并裝作沒發現;做人,就應該要本著正大光明的態度來做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論語》,孔子,傳頌千秋萬代……
【讀完論語后有感心得】相關文章:
讀完國學經典后感01-29
讀完水滸傳后我的感受12-16
讀完昆蟲后感初中大全10-22
讀完弟子規則后,感覺11-10
讀完《童年》心得感悟09-26
《論語》有感07-07
讀完《童年》有感作文12-17
讀完做最好的自己有感心得09-29
學習《論語》有感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