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璧歸趙的歷史典故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完璧歸趙歷史典故
典源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wei)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趙)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謂秦王曰:‘……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釋義用法:
藺相如奉和氏璧出使秦國,有勇有謀,據理力爭,終于挫敗秦王的詭計,使和氏璧安然返歸趙國。這是一個有名的歷史故事。后用此典或表示事物完好歸回;或表現大義凜然的氣概,機智果敢的精神;或以此璧形容貴重難得的寶物。
用典形式:
頭碎柱:金·元好問:“壯志相如頭碎柱,赤心嵇紹血沾衣。”
回趙璧:宋·張元干:“睨柱倘觸回趙璧,思鱸安用過吳儂?”
全趙璧:宋·文天祥:“不是謀歸全趙璧,東南那個是男兒!”
沖冠發:明·吳易:“到而今,薪膽向誰論,沖冠發。”
連城貴:唐·元稹:“在楚裂地封,入趙連城貴。”
連城璧:明·陳子龍:“時清自棄連城璧,遇險終須萬斛舟。”
抱璧還:清·王夫之:“絳節生須抱璧還,降箋誰捧尺封閑?”
相如璧:元·王逢:“連城不換相如璧,百結何妨子夏衣。”
重連城:宋·辛棄疾:“商量詩價重連城,相如老,漢殿舊知名。”
秦璧歸:宋·范成大:“莫嫌憔悴沈腰瘦,且喜間關秦璧歸。”
酬趙璧:清·王士禛:“十五名城酬趙璧,何如談笑請咸陽。”
璧終全:宋·羅綺:“齊好無移竿尚在,秦酬有爽璧終全。”
入貢全璧:宋·汪元量:“入貢能全璧,懷歸不獻圖。”
完璧歸趙:清·黃景仁:“脫囊生贈吳三尺,完璧全歸趙百城。”
趙璧猶全:宋·范成大:“鄭環信美非吾寶,趙璧猶全任汝歸。”
指圖睨柱:宋·蘇軾:“君不見秦趙城易璧,指圖睨柱相矜夸。”
怒發沖冠:宋·岳飛:“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能回趙璧:宋·黃庭堅:“能回趙璧人安在,已入南柯夢不通。”
睨柱吞嬴:宋·文天祥:“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
先生令趙重:宋·范成大:“正倚先生令趙重,寧容驕子詫胡強。”
恨不逢相如:金·元好問:“割城恨不逢相如,佐酒恨不逢朱虛。”
【完璧歸趙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完璧歸趙的歷史典故10-15
(精選)經典歷史典故07-24
經典的歷史典故10-09
經典的歷史典故05-30
經典歷史典故03-23
歷史典故07-02
歷史的典故06-14
經典歷史典故02-19
經典歷史典故[經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