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在哪里評課稿(精品)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霧在哪里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霧在哪里評課稿1
《霧在哪里》是部編二上第七單元第二篇童話故事。這次課堂教學是徐老師的試教課。雖然有好多環節還得修改,但這堂課中也有好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的。
一、融合教學,將識字與閱讀緊密結合
針對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徐老師在第一課時教學時,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借助語境,將識字與閱讀融為一體。從課堂效果看,學生樂于學,樂于思。字音主要通過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串讀課文中的關鍵語句及師生合作讀文中正音來掌握。字義的理解融入閱讀之中,借助語境,聯系上下文來促進理解。如“甚至”的理解教學讓學生結合語境書寫中,多次復現,促進識記。
二、借助關鍵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達成整體感知
“借助關鍵詞句,了解課文內容”是部編本二年級上冊新提出的重點學習的語文要素。如何落實這一語文要素呢?課堂上教師分幾個步驟,引導學生在圈畫相關詞語、充分讀句讀文中抓住關鍵詞句,從而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內容。一是借助課題“霧在哪里”,引發問題“又淘氣又頑皮的霧究竟來到了哪里?”,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二是引導學生再次讀文,圈畫出“霧在哪里”的關鍵詞,并用上“海上”“岸邊”“城市的`上空”這三個表示地點的詞語,連起來說一說。三是串讀課文中的關鍵語句,感知霧飛到海上,來到岸邊,躲在城市的上空,都淘氣地做了些什么。
本堂課的不足地方就是,生字教學上,徐老師只注重的字音的教學,還沒有注重字形的教學。
霧在哪里評課稿2
有幸聽了胡蓉老師執教的《霧在哪里》一課,讓我受益匪淺。
胡老師以她那執著地干勁,清新大方的教態,豐富的知識,耐心的引導,引領孩子們與文本對話,進行了朗讀、說話、字詞句段品析等方面的有效訓練,讓學生的雙基得以不斷鞏固。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是這樣,聽課也如此。咱們每個人聽完課后也都會有自己的看法、觀點,我覺得胡老師這堂課,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巧識字
課堂上,胡老師采用了多種識字方法,如學習“霧”字采用歸納法,先讓學生進行自主識記“霧”字,并讓學生拓展關于“雨”字頭的字有“雷”“霜”“霞”等,然后讓學生總結歸納出這些“雨”字頭的字一般與天氣有關,都屬于形聲字。這樣的學習遷移,讓新舊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融合,不再是孤零零的單純識字。又如學習“橋梁”的“梁”時,胡老師采用了對比法,把“橋梁”的“梁”和“高粱”的.“粱”進行對比學習,讓學生在對比中知道了這兩個字的含義并學會運用。
二、重朗讀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讓學生用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作品的內涵,總是語文學習的一條主線,是語文教學的主環節。胡老師老師在課堂上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努力做到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明理,讀的形式多樣。課堂上胡老師還很善于激發孩子們的朗讀興趣,及時鼓勵他們的勇敢表現,讓他們投入課堂,進入文本,放生朗讀,大膽展示,真是讓朗讀走進學生的心里。如:帶著問題讀,抓住關鍵詞語讀,感悟人物品質讀等,每次讀的要求不同,指導出來的效果比較到位。
三、多訓練
整堂課最大的亮點就是語言訓練點多,學生的思維徹底地打開了,不再完全局限于文本的內容,能夠發散思維進行語言概括和表達。
在讓孩子說霧去了哪些地方時,老師要求學生用上了“先……接著……最后……”等關聯詞,讓學生在對文本的概括時,知道要有調理的思維。學習語文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正確運用,胡老師本節課在文本的結構分析上透徹,并讓孩子根據文本的結構,進行“霧還會去哪里”的自創說話練習,孩子們是個個說精彩非常,讓聽課人為之震撼。
可以說胡老師的這節課上得圓滿,很成功,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非得挑刺的話,我只能淺薄地談談我個人小小的建議,供胡老師參考:本節課如果設計一個寫字環節就更好了,那樣就更能體現聽說讀寫相結合了。
霧在哪里評課稿3
這是部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霧”這一人們熟悉的自然現象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形象地展現在孩子們的眼前,將自然想象通過童話這種討巧的文體展現在孩子們面前,用生動的語言將霧的特點清楚地顯示在文本中,讀來使人輕松愉悅。
語文課就是語文課,我認為無論哪個版本的語文教材,應該始終圍繞語文學習的目標——識字、寫字、朗讀等,始終運用語文學習的手段,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感受語文的魅力,體會語文的味道。這節課在以下幾個設計上體現了語文課的“語”味。
一、看圖練說,訓練表達
看著圖片中的景物,說說對于霧的初步體驗,孩子們的表達出來的語言經過了老師的肯定或提醒均有了一定的提升,用生動的`詞語來說眼前的景象,這是語文用于生活表達較好的方式與途徑。
二、多種朗讀,訓練語感
二年級的語文教學重點應該放在朗讀上,用較短的時間把自然科學知識解決之后,剩下的大部分時間用于指導朗讀和識記字詞。通過引讀、對讀、賽讀等方式來引領孩子們感悟,慢慢提高朗讀能力,形成語感,感受朗讀的技巧,學會朗讀。在設計朗讀環節的時候,金老師有幾個層次的練習,首先,她讓孩子圈相關的詞語,來完成口頭的填空,這是為讀什么在做鋪墊,讀正確的句子,讀出正確的意思。其次,她安排學生回到課文,讀出霧說話時候的“頑皮”“淘氣”,有了第一步的鋪墊,這一步的情感融入就順利多了。讀著讀著,霧的特點就深深扎根在孩子們的心田上了,讀著讀著,霧說話的神態也出現在孩子們的小臉上了,讀著讀著,孩子們自己也能模仿著說上一句或者兩句了。這就是語文課的收獲,會表達,而且表達妥帖甚至出色。
三、生字教學,重在旁通
字形的識記,金老師創設了多種形式,在生字卡片認讀中,在讀句讀文中,在游戲鞏固中,在說話運用中,多次復現,促進識記。字義的理解融入閱讀之中,借助語境,聯系上下文來促進理解。例如“霧”,引出帶有“雨”的一串漢字,引導學生既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又借助生活已有的經驗,了解“霧”和“ 露”“ 霜”“雪”“雹”一樣是一種自然天氣現象。學“一字”,認“一組”,是語文學習比較重要的一種外延學習法則。
【霧在哪里評課稿】相關文章:
霧在哪里評課稿11-20
霧在哪里評課稿集合02-24
霧在哪里評課稿(7篇)01-07
霧在哪里評課稿(精選5篇)11-20
霧在哪里評課稿7篇11-20
霧在哪里評課稿6篇02-17
霧在哪里評課稿(6篇)02-17
霧在哪里評課稿5篇06-15
霧在哪里評課稿集合7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