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音樂活動方案(通用15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音樂活動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在欣賞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內容,引起學唱的興趣。
2、學習聽辯并唱準兩段歌曲結尾處細微的區別。
活動準備:1、掛圖第16號《螢火蟲》。2、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
1、出示掛圖。在一個寧靜的夜晚,有一個怕黑的孩子怎么也睡不著,媽媽輕輕地在孩子耳邊唱了一首歌。聽!
2、幼兒閉上眼睛,傾聽教師演唱歌曲。
3、幼兒邊看掛圖,邊欣賞音樂。
4、你覺得這首歌好聽嗎?你從歌里聽到了什么?
二、理解歌曲內容。
1、這手歌一共有幾段?讓我們再仔細地聽一遍。
2、幼兒傾聽第一段歌曲,說說這一段中唱了些什么。。
3、幼兒傾聽第二段歌曲,說說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否一樣。
4、帶領幼兒跟著音樂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誦歌詞。
三、初步學唱歌曲。
1、跟音樂學唱歌曲,引導幼兒感受夜晚螢火蟲慢慢飛舞,四周靜悄悄的氛圍。
2、請幼兒說說用怎樣的速度唱這首歌曲比較合適。
3、你覺得哪一句比較難唱?(每一段的`結尾句有點難,兩段的結尾句不完全一樣)
4、教師重點范唱結尾句,幼兒學唱。
5、再次完整唱,提醒幼兒注意兩段結尾的唱法。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2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十分喜愛魔術表演,為此我選擇了《魔術師圓舞曲》來設計、組織活動。這是一首三拍子的圓舞曲,為AAB結構,是比較清晰的主題再現性作品。幼兒在表演過程中很容易通過動作體會兩段歌曲的不同性質以及樂段的變化。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三個活動目標,其重點是感受音樂的節奏,能隨音樂完整表演魔術師變魔術的過程。經過分析,我覺得該活動的難點是掌握三拍子的節奏,在進行完整表演的基礎上創編魔術師施魔法的動作。為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環節一,以提問的形式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喚起幼兒的經驗,為后面的環節做好鋪墊。環節二,通過讓幼兒觀看魔術師的表演和簡單形象的圖譜,理解音樂的結構。環節三,增強幼兒的聽覺感受。在活動中,整理帽子的音樂是音樂結構變化的`關鍵,變出花的音樂明顯區別于A段。教師通過游戲的口吻讓幼兒找到音樂的關鍵之處和樂段之間的差異。環節四、五,完整練習,進行表演。這個環節需要孩子們調動多種感官,整個表演的過程就是幼兒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的過程。環節六,在完整表演的基礎上創編魔術師施魔法的動作。這個環節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孩子們可充分調動已有經驗盡情表現,同伴相互學習也在這個環節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目標:
1.感受樂曲的三拍子節奏和AAB的結構。
2.創編魔術師施魔法的動作,表現魔術師神奇、幽默的表演特點。
3.體驗與教師、同伴一起表演變魔術的樂趣。
準備:
1.音樂,帽子(里面粘好拉花)。
2.幼兒觀看一些魔術表演,感受魔術師神奇、幽默的表演特點。
過程:
一、談話:我看過的魔術表演
師:你們看過魔術表演嗎?是怎么樣的?
幼:我在電視里看到過,本來一個硬幣在一個杯子里,魔術師一變就到另一個杯子里去了。
幼:我看到有一個活人躺在箱子里被魔術師變沒了。
幼:我看到魔術師拿了頂帽子,從帽子里一會兒變出花,一會兒變出鴿子,一會兒變出糖。
師(小結):魔術表演很神奇。魔術師有很多道具。在不同的魔術表演中,魔術師施魔法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教師回應幼兒時,盡可能引導幼兒回憶魔術師施魔法的不同方法,為創編動作作鋪墊。)
二、視覺感受:魔術師做了什么
1.完整欣賞教師隨樂表演的魔術,初步感受音樂性質和肢體動作。
師:剛才魔術師在表演的時候做了哪些事情?請你用動作來表現一下。
幼:把帽子戴在頭上,轉來轉去。
師:整理帽子。
幼:把花拉出來。
師:從帽子里變出了花。
幼:用手在空中抓了幾下放到帽子里。
師:施魔法。
幼:把帽子翻過來,翻過去。
師:讓觀眾檢查帽子。
(根據幼兒的回答,師幼一起練習個別幼兒所表現的動作3~4次。)
師(小結):原來魔術師做了整理帽子、檢查帽子、施魔法、變花、謝幕等動作。(教師邊說邊出示圖譜。)
2.再次完整欣賞魔術表演,初步理解樂曲的AAB結構。
師:請再看一次魔術表演,你能看出魔術師變了幾次才把花變出來嗎?
幼:變了兩次。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幼:因為魔術師給我們檢查了兩遍帽子。
幼:因為魔術師抓了一次魔法到帽子里,可是沒有變出來,后面又抓了一次魔法,這次就變出來了。所以,是變了兩次把花變出來的。
幼:我是看圖片的,前面的兩遍是一模一樣的,第二遍以后就變出花了。
師(小結):你們的眼睛真亮。魔術師需要整理帽子、檢查帽子、施魔法兩次才能把花變出來。(教師邊說邊引導幼兒看圖譜。)
三、聽覺感受:魔術師在什么時候做什么動作
1.交代任務3
師:今天,我們來做一名小小魔術師,也來表演這個變花的魔術。要做好魔術師有一個小小的秘訣,請你們找一找音樂中整理帽子的音樂和變花的音樂。
2.完整欣賞音樂,聽到整理帽子的音樂就摸摸頭。
3.再次完整欣賞音樂,聽到整理帽子的音樂就摸摸頭,聽到變花的音樂就揮揮手。
四、完整練習:學做魔術師
師:你們都已經學會了這兩個秘訣,現在就請你們來當魔術師。
1.跟著音樂和教師一起完整表演,注意傾聽整理帽子的音樂和變花的音樂。
2.看圖譜,在教師的簡單提示下嘗試隨樂完整表現。
五、綜合表現:我是小小魔術師
運用魔術帽,跟著音樂完整表現魔術師變魔術的情境,準確地掌握三拍子的節奏。
師:現在我們要用上魔術帽了,你們知道帽子里的秘密嗎?(教師示范如何將魔術帽里的拉花拉出來)。拿到帽子后,自己先試一試能不能很快地將花拉出來。
六、創編活動:設計魔術師施魔法的動作
1.創編施魔法的動作。
師:剛才你們說看到過很多不同的魔術表演,魔術師施魔法的方法也有很多。我們剛才用了用手抓、放的魔法,還有其他施魔法的方法嗎?請你們來試一試、做一做。
幼:用嘴將魔法吹進帽子里。
幼:把帽子翻過來,用手把魔法壓進去。
幼:用手指當魔術棒,把魔法轉進去。
(幼兒回答后,教師將他們的動作進行提升,轉化成三拍子的動作讓他們學習。)
2.用自己創編的施魔法動作完整隨樂表演。
延伸活動:
1.可進行第二課時,讓幼兒進行合作表演。
2.可選取兩至三種樂器進行打擊樂的活動。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感受東北民歌熱情、豪放的風格,體驗歌曲活潑風趣的情緒及卷舌音的特點。
2.在了解貨郎的社會角色并理解吆喝含義的基礎上,能模仿生活中吆喝叫賣的聲音,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3.嘗試結合生活經驗仿編念白歌詞,并能完整仿唱歌曲。
活動準備
磁性黑板,曲中人物,貨物大圖、游戲用生活用品小圖及實物商品若干,小推車三輛,幼兒畫板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情景表演導入,幫助幼兒感受、體驗貨郎的角色特點
1.教師推出裝有生活用品的小推車,表演拖著長腔、大聲吆喝叫賣的情景。
(1)提問:剛才老師在干什么呢?與平時商場、超市里售貨員賣貨有什么不同?
教師小結:像老師這樣拖著長腔大聲喊著叫賣的聲音叫“吆喝”。
(2)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模仿吆喝叫賣的各種聲音,體驗模仿的快樂。
2.教師再次表演唱著叫賣的情景,引出小貨郎的角色。
(1)提問:剛才老師又是怎么吆喝的?(注意強調:唱著叫賣)
(2)幫助幼兒理解小貨郎的角色含義和產生的社會背景。
角色含義:推著小車或者挑著擔子、搖著小鼓、拖著長腔、走街串巷、大聲唱著叫賣的小商人叫小貨郎。
社會背景:在爺爺奶奶、老爺爺老奶奶生活的那個年代,不像現在這樣,到處是超市、商場,那時想買什么吃的.、用的等生活用品都得等到小貨郎來時才能買到。
二、欣賞教師改編演唱的東北民歌《小貨郎》
1.幼兒完整傾聽,感受歌曲的風格與情緒。
提問:聽了歌曲有什么感覺?想干什么?
2.仔細傾聽第一段,了解歌曲表達的內容。
(1)提問:在歌中,你聽到小貨郎是怎么叫賣的?
(2)讓幼兒隨音樂表演第一段。
3.欣賞歌曲第二段,說說小貨郎都送來了什么貨物。
提問:小貨郎送了什么貨?都是誰喜歡的?
4.再聽音樂第二段,教師出示貨物及對應人物圖片驗證幼兒說法是否正確,進一步鞏固對歌詞的記憶。(此處請幼兒跟隨音樂和教師手勢指揮一起念白)
5.學習歌中節奏念白部分,領幼兒一起練習。(琴聲伴奏)
6.引導幼兒了解卷舌音的特點并一起趣味模仿。
7.師生共同隨唱歌曲一遍。
8.跟隨琴聲伴奏演唱歌曲一遍。
9.一起完整表演歌曲一遍。
三、引導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共同仿編歌詞
1.提問:假如你是小貨郎,你準備為哪些人準備貨物呢?
2.引導幼兒知道,要想讓貨物賣得快就要選擇別人喜歡的物品。
3.請幼兒從椅子背袋中拿出貼有各種人物照片的畫板,按教師要求到自選超市選購商品圖貼到相應的照片下。(此時反復播放背景音樂讓孩子熟悉歌曲旋律,教師強調操作要求:每張照片下只能選貼一種商品圖。)
4.請幼兒結伴說說所選商品,模仿練習歌曲中念白歌詞。
5.請個別幼兒上臺隨琴聲伴奏說節奏念白。
6.引導幼兒拿畫板集體念白。
7.教師示范把個別幼兒的編詞完整編到歌曲里。
8.請個別幼兒挑戰老師,完整創編演唱。
9.一起拿畫板集體演唱仿編歌曲。
四、體驗游戲——小貨郎
教師、幼兒共同推著裝有各種貨物的小車到聽課教師面前叫賣貨物。充分體驗叫賣的快樂。(此處可讓幼兒先分組討論任務和分工:搖鼓的、叫賣的、推小車的、收錢的、供貨的。)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緩慢、歡快和快速的不同性質,能合拍地隨音樂動作。
2、探索和表現在不同性質的音樂中熊的不同動作,體驗韻律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熊動作圖、小熊一只、熊胸飾人手一只、夾子若干
活動過程:
1、歌表演《我愛我的小動物》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喜歡什么小動物?我們邊唱歌邊哄哄這些小動物好嗎?
2、欣賞樂曲。
師:小動物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我們一起來聽聽這收曲子分幾段?是怎樣的.?有什么不同?聽的時候還可以做做身體動作。
1)完整欣賞。
2)幼兒說說自己聽樂曲后的感受。
曲子分幾段?是怎樣的?有什么不同?
3)跟著音樂做動作。
師:剛才小朋友在聽樂曲的時候,都在用拍手、踏地板的形式來表現曲子的不同。現在我們也用拍打身體不同部位的形式來表現樂曲的快慢不同好嗎?
音樂緩慢時雙腳踩節奏、歡快時拍手、快速時雙手做繞線狀。
3、學習律動。
師:這么好聽的音樂引來了一位小動物,你們看它是誰?(出示小熊)小熊聽了音樂就跟著動起來了,你們猜它在干什么呢?
1)分段欣賞。
傾聽第一段:(教師可拿著小熊隨音樂一下一下的動作)
這段聽起來是怎樣的?(緩慢的、重重的、一下一下的)小熊聽到這段音樂在干什么呢?
據幼兒回答出示熊走圖。小熊是怎樣走路的?幼兒聽音樂自由動作。
傾聽第二段:(教師可拿小熊左右跳動轉動)
這段音樂聽起來怎樣?大家心里覺得怎樣?小熊高興了會做什么?
據幼兒回答出示熊跳舞的圖片。幼兒隨音樂學小熊跳舞。
傾聽第三段:
這段聽起來是怎樣的?(很快、很急)這么快這么急小熊干什么呢?(在跳、在彈鋼琴、在跑、在騎車)。幼兒隨音樂動作。
2)戴上小熊胸飾合拍的隨音樂完整動作。
3)反饋借鑒同伴的經驗再次表演。
4、隨音樂學著小熊的樣子走出活動室。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5
設計理念(或教材分析):
近階段我們開展了《離園倒計時》這一主題。在這一特殊時期,我們的小朋友既渴望自己早日成為一名“小學生”,又舍不得離開幼兒園里親愛的老師和同伴。在音樂教學方面,《友誼天長地久》就體現了珍惜朋友之間的真摯友誼。《友誼天長地久》這首歌曲的音域跨度比較大,對幼兒有一定的挑戰,這次活動,我把重點定位在讓幼兒感受歌曲中依依不舍的情感,初步學唱歌曲,難點定位在能較連貫地演唱歌曲。
活動目標:
1.欣賞并初步學唱歌曲,表達朋友間的眷戀情意。
2.感受和體驗歌曲中朋友離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感,珍惜朋友友誼。
重點難點:感受歌曲中依依不舍的情感,以及初步學唱。
活動準備:歌曲《友誼地久天長》、PPT、字卡;認讀過部分字詞。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說說我們的友誼。
小朋友你們馬上就要畢業了,離開幼兒園,離開老師,離開小朋友了。心里有什么樣的感覺呢?
二、聽友誼的歌:體會歌曲的情意
1.播放ppt,引導幼兒第一次完整欣賞歌曲。
提問: 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覺?歌詞里說了些什么?唱的最多的是哪一句?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2.欣賞歌曲,進一步感受歌曲。
1.讓我們和好朋友一起背靠背再來聽一聽這首歌吧!還可以一邊輕輕的哼唱,一邊輕輕地跟著節奏搖擺我們的`身體。
2.提問:聽了這首歌,讓你想起了在幼兒園和好朋友一起做的哪些有趣的事?
三、歌唱友誼。
1.歌頌友誼的歌曲當然要唱給你的好朋友聽,那你覺得我們在唱這首歌時,要注意什么?(有感情的唱,不要太快…)
2.幼兒集體看著圖譜初步完整學唱歌曲。
四、告別時刻。
友誼地久天長,我們馬上就要分別了,在最后相聚的日子里,你想怎樣和你的朋友道別呢? (出示ppt)引導幼兒以握手、擁抱、拉勾、擊掌、干杯等方式表現與好朋友道別的情景。
五、延伸活動:友誼卡送給我的好朋友
教師出示愛心卡,引導幼兒將卡片制作完整,送給自己最好的朋友,珍藏這段友誼。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6
【活動目標】
1.學習區別兩首歌曲的不同性質(歡快的、悲傷的)。
2.通過表情、語言、動作及粘貼顏色等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1.準備樂曲《瓦妮莎的微笑》、《二泉映月》、《花仙子》的磁帶。
2.哭和笑的花寶寶各一個。
3.高興地、悲傷地娃娃頭若干。
4.冷、暖色紙片若干及江湖。
【活動過程】
1. 組織幼兒做律動進活動室。
噓,小聲點,我要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昨天晚上花仙子趁我睡覺的時候派了兩名花寶寶帶著兩件神秘的禮物來到我的房間里,他們對我說今天他們要跟我一起來,要把這兩件神秘的禮物送給小朋友們,不過這兩件神秘禮物很特殊,需要我們小朋友的小耳朵來收,先請小朋友們“收”第一位花寶寶帶來的“神秘禮物“。
2. 欣賞樂曲《瓦妮莎的微笑》第一遍,然后出示笑的花寶寶。
(1)他給小朋友們帶來的是什么禮物呀?(一段音樂)
(2)小朋友們聽了以后有什么樣的感受那?(幼兒自由回答)
(3)在聽音樂的時候你最想干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這個花寶寶也和我們一起聽了這段音樂,看看這個花寶寶聽了音樂是什么樣的心情?(高興、他高興的笑了)。
3. 欣賞音樂《瓦妮莎的微笑》第二遍,說說樂曲的演奏樂器是什么。
(1)請小朋友們再欣賞一遍這段音樂,這次我們邊拍手邊欣賞這段樂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2)小朋友們欣賞了一遍這段高興地音樂,你們感覺他的節奏是快還是慢?(快)
4.欣賞《二泉映月》的樂曲,出示哭的花寶寶。
(1)下面請小朋友們“收”第二份神秘禮物 ,小朋友再聽聽第二份秘禮物是什么?(音樂)
(2)你們聽了這段音樂之后有什么感受呢?(很難過、很悲傷、很凄慘、還想哭)
(3)我們來看看花寶寶聽了音樂之后心情怎么樣?(也很難過的哭了)
5.欣賞樂曲《二泉映月》第二遍,并隨老師一起模仿拉二胡。
(1)小朋友們再欣賞一遍這段音樂,聽聽是什么樂器奏出來的?(二胡)
(2)這頓樂曲的節奏是快還是慢呀?(慢)
6.請小朋友們邊拍手邊對比欣賞這兩段樂曲,感受著兩段樂曲有什么不一樣。
下面我們一起在欣賞一遍這兩段樂曲,感受一下這輛段樂曲有什么不同。
小朋友聽了之后感覺這兩段音樂有什么不一樣?(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總結:第一段樂曲是用鋼琴演奏的,節奏歡快、聽起來讓人感覺心情愉快很高興、很愉快,聽了以后還想笑還想跟著音樂一起跳舞;第二段音樂使用二胡演奏的.,節奏很慢,聽起來給人一種很難過,很悲傷。很想哭的感覺)。
7.請幼兒們對比欣賞這兩段音樂并自由選擇娃娃頭表現音樂。
分別出示高興地和憂傷的娃娃頭:“看,這是什么呀?”(娃娃頭)
下面我們邊欣賞音樂邊玩一個游戲好不好?下朋友在欣賞音樂的時候選一張娃娃頭表演,想一想,欣賞高興的音樂的時候選什么樣的娃娃頭,欣賞悲傷音樂的時候選什么養的娃娃頭。
8.請小朋友們邊欣賞邊玩游戲:“給花寶寶找朋友”
小朋友看就這兩個花寶寶在一起玩多孤單呀,老師這還有許許多多的各種顏色的小花瓣,我們一起來做許許多多的花寶寶來陪他們一起玩好不好!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7
一.說教材也就是設計意圖
動畫片《貓和老鼠》它是一部非常經典、家喻戶曉的動畫片,是很多小朋友的最愛。我們班里就有不少動畫片迷,把該片VCD拿到班內播放。幼兒們對動畫片中的兩位主角——貓和老鼠,不但特別熟悉而且非常喜歡。自由活動時,我常常看到他們模仿動畫片中的情節,雖然幼兒們還只是在玩些最簡單的躲躲鬧鬧的情節,但他們卻玩得極其投入。于是,我就想到了利用現有的片源,把幼兒最熟悉的形象結合到音樂游戲中去,這樣就使原本很普通的樂曲活了起來,有了生命,于是產生了這個音樂活動。
二、說教學目標
新《綱要》在藝術領域中指出讓幼兒“能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對于一個欣賞活動而言,如果純粹的讓幼兒通過聽音樂欣賞,了解名曲,對孩子來說太抽象,有一定的難度。
本次音樂活動——《貓和老鼠》音樂選自海頓的第94交響曲片段,音樂有較明顯的強度與力度變化。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對教材分析,以及我班幼兒的發展情況,我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活動目標
1、享受傾聽音樂,體驗表演游戲的快樂。
2、感受音樂強弱變化帶來的神秘感和驚奇感及歡快音樂帶來的舞蹈感
3、能夠用身體動作的力度來表現音樂的強弱變化,以及用輕松愉快的舞蹈來表現音樂的第二主題。
活動重點:
表現驚愕的感覺以及學習一下一下根音樂做簡單的動作。 活動難點:
用身體的幅度、力度來表現音樂力度的變化
三、說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以及重難點的解決和突破,我為本次活動以下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開展過貓和老鼠的游戲,讓幼兒有游戲的經驗。
2、物質準備:音樂,圖譜,小貓、小老鼠的頭飾。
3、空間準備:活動前幼兒的位置擺成半圓形,以利于幼兒進行表演
四、活動過程:
如何運用這些準備,完成目標,我為本次活動設計環環相扣五個環節: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情景式的語言似乎將孩子們帶入了游戲。使孩子們馬上就會興趣盎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激發。
1、小老鼠們,貓在睡覺,媽媽帶你們去玩吧!(教師帶領幼兒做簡單的熱身動作)隨著音樂幼兒走進活動室,坐在座位上。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幼兒游戲情景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興趣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強有力的動力之一,引發了興趣,熟悉了樂曲的旋律,就為以下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
2、初步欣賞音樂,感受音樂中驚愕、嚇一跳的感覺。
播放樂曲,并通過故事幫幼兒理解曲子。
小老鼠們,你們開不開心啊?現在媽媽給你們帶來一首非常好玩的音樂,咱們一塊來聽聽吧!(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欣賞音樂)
(聽到特別響的聲音時,教師做出嚇一跳得感覺),剛才怎么回事啊?媽媽嚇了一跳,你們有沒有嚇一跳啊,你們為什么也會嚇一跳啊?媽媽聽出了里面的音樂是不一樣的,你們有沒有聽出來啊?聽出來的小老鼠告訴媽媽你聽到的音樂是怎么樣的,看看是不是跟媽媽一樣的?(請幼兒說出音樂的不同,大膽說出自己的感覺)
3、通過故事讓幼兒理解音樂特點
我的小老鼠真能干,聽出了音樂里不一樣的聲音,其實這首曲子還藏著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呢,這是一個關于貓和老鼠的故事,現在媽媽跟你們來說說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教師和著音樂講述故事)
媽媽把故事講完了,剛才音樂響的時候媽媽的腳步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媽媽的腳步是這樣的呢?音樂輕的時候媽媽的腳步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媽媽的腳步是這樣的呢?為什么媽媽會嚇一跳呢?那嚇一跳的時候是什么音樂啊?我嚇了一跳,你有什么感覺?(然后引導幼兒說出嚇一跳的感覺嘗試做嚇一大跳的動作。讓幼兒分別學習腳步重與輕的動作。)
評析:本環節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嚇一跳的感覺嘗試做嚇一大跳的動作。讓幼兒分別學習腳步重與輕的動作,解決活動中的重點。
4、看圖譜聽音樂講故事,讓音樂與圖譜提示的符號及故事情節線索建立聯系。教師出示圖譜,引導幼兒欣賞音樂。
我的小老鼠表現得真好,媽媽把去廚房的路都畫下來了,你們看這是什么?是老鼠的腳印,我們看看這些小老鼠的腳印有什么不一樣的?為什么?想想剛才的音樂,看看這里的腳步,我看哪個小老鼠能發現其中的秘密。我們再來聽一遍音樂你們說的是不是這樣的。(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再次欣賞音樂)
離大懶貓遠時,走路重一點,腳印顏色深;當走到大懶貓身邊的時候,小老鼠走路特別輕,腳印顏色淺,跳舞的時候腳步特別輕快。
幼兒聽音樂,指圖譜。
這么多的腳印告訴我們去廚房的路,咱們也順著小老鼠的腳印去找東西吃吧?但是媽媽有一個要求,看著這些腳印,一個腳印我們走一步,會不會啊?(教師指圖譜幼兒學看,坐在座位上,用腳來踩出腳步,感受音樂的節奏。)
幼兒聽音樂模仿小老鼠走路。
這么多小老鼠的腳印告訴了我們小老鼠在去廚房的路上是怎么走的,我們來學學小老鼠走路吧,但是要跟著音樂,一步一步有節奏的走,音樂
響的時候我們可以走的響,音樂輕的時候我們要走的輕點。媽媽先請一個小老鼠來試試,再請別的小老鼠一起去找食物。(幼兒跟著音樂走路,進行1-2遍)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根據圖譜理解樂曲內容,引導幼兒幼兒分辨樂
曲第一段中的不同力度,并請幼兒加以表演,有效地解決了活動中的難點。
5、聽音樂做游戲。
(1)寶寶們,現在我們就來做小老鼠去廚房找吃的吧!我們把椅子上的小老鼠貼在胸前,老師做鼠媽媽,小老鼠快跟在我后面,小心貓喲!(第一遍游戲)
(2)現在我們聽著音樂來做個游戲,叫貓和老鼠,請一位老師做貓,其他小朋友做老鼠,我們廚房悄悄的拿吃的東西,聽到那個音樂的時候小貓要伸個懶腰,小老鼠要停止不動,等貓睡下了,我們繼續出發,主人準備了很多吃的,拿到吃的之后,我們就拿在手上,悄悄地走回來。(游戲進行2-3遍)
采用角色游戲的形式表演,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使整個活動充滿了歡樂、輕松的氣氛,既鞏固樂曲的理解,同時也滿足了幼兒積極的表現欲望,使整個活動推向高潮。幼兒相互學習到同伴表演的不同動作造型。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6、結束部分:
為了擴展孩子活動的空間,并迎合孩子再次游戲的興趣,我把游戲的場地轉移到了室外,使孩子的表現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滿足。
五、活動后反思
音樂欣賞,是一種有意識地反復傾聽音樂的'活動,理解是音樂欣賞的重要基礎和保證。這種理解既包括對樂曲情緒、也包括對樂曲所表達內容的理解及樂曲結構和表現手法的理解。
理解不僅有語言的表現,更有表情、肢體動作的表現。小班幼兒對音樂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雖然他們能對生動形象、節奏鮮明的樂曲有反應和感受,但并一定能完全理解。這就需
要我們教師要運用多種策略去引導孩子感知音樂的內在魅力。在享受的同時去分析、理解和表現。在音樂欣賞活動中,什么樣的指導策略才能真正激發幼兒的興趣,尊重幼兒的個人經驗與音樂偏好,尊重幼兒對音樂的獨特理解與表現,讓幼兒嘗試自主欣賞音樂呢?本次活動我運用了以下策略。
1、情境渲染策略:無論何種樂曲,都會表達某種情感或是描述某種場景。本次活動我便以《小老鼠和大懶貓》的故事讓孩子們在教師帶動的氛圍中去感受、理解音樂。這里的情感感染既有前期環境的創設,也有教師語言、肢體的引導。
2、嘗試體驗策略:教師要掌握引導的藝術,不要以過多的語言、過于具體的描述來表現自己對音樂的聽賞,要讓幼兒從聆聽引發感受、做出表現,說說對音樂的感覺、想像,配合音樂做即興的、帶有簡單情節的表演等等。就是說除了聽覺之外,還借助了動作、語言、圖畫等多種方式的結合,幫助幼兒體驗音樂、增強感受。
本活動中教師出示了與音樂相應的圖譜,引導幼兒調動多種感官主動充分地體驗音樂。除了聽覺之外,還借助了動作、語言、圖畫等多種方式的結合,幫助幼兒體驗音樂、增強感受。并鼓勵孩子進行個性化的再創造。
總之,小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比較單純,容易被生動有趣的情節和色彩鮮艷的活動教具所吸引,活動往往受環境、氣氛的影響。
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音樂欣賞的目標設計相應的音樂環境,通過氣氛渲染,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使他們情為之而動,聯想位之而生,在整個活動中都能保持好奇心,讓他們始終處于充滿期待的位置。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8
一。設計意圖:《小老鼠打電話》是一節音樂活動,選自大班主題活動五《什么聯絡你我他》中。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會與同伴,朋友打電話,以電話的形式進行交流,有時一不小心往往就會撥錯號碼,就如歌曲中的小老鼠一樣,居然把電話打給了一只貓。在設計本節課過程中,我注重了幼兒的生活性,情節性,游戲性,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去,充分運用感官,形體動作來感知和體驗歌曲。
二。活動目標:
1、體驗歌曲詼諧幽默的情趣,學會有節奏地說對話。
2、理解歌曲內容,學習看圖譜演唱歌曲。
3、知道做事要細心,不能粗心大意。
三。活動準備:《打電話》歌曲、《小老鼠打電話》音樂圖譜、貓和老鼠頭飾
四。活動過程:
一。聽歌曲《打電話》入場
1、剛才歌曲中的兩個小娃娃在干什么呢?小朋友們打過電話嗎?都給誰打過電話呢?如果你想邀請你的朋友來家里玩,你打電話時會怎樣說呢?老師引導出:喂,喂,你好呀,請你快到我的家。(用圖來表示)師幼共同練習打電話。(用輕柔,有禮貌的聲音學說)
2、想一想,你的朋友接到你的電話會怎樣說呢?引導:好,好,知道了,馬上就到你的家。(用圖表示)師幼共同聯系接電話(干脆,有節奏的聲音學說)
3、師幼共同聯系接打電話。師打電話,幼兒接電話。然后互換,幼兒打電話,老師接電話。男孩打電話,女孩接電話。
二。聽說有只小老鼠也想打電話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圖片)
觀察提問:
1、小老鼠在干什么?
2、手里拿的什么呢?
3、電話本有什么用處呢?
三。小老鼠到底是怎樣打電話的?我們一起來聽聽吧。(放音樂)
提問:1.歌曲中的小老鼠在干什么?(出圖譜一)
2、小老鼠打電話找朋友干什么?(出圖譜二)
3、小老鼠是怎么知道朋友的電話號碼的?(出圖譜三)
4、小老鼠撥得電話號碼是多少?(出圖譜四)
5、小老鼠對朋友怎樣說的?朋友是怎樣回答的.?
四。這首歌曲的名字叫《小老鼠打電話》老師唱一遍。幼兒聽琴聲跟唱一遍。幼兒唱一遍(前奏間奏處點頭)
五。小老鼠的朋友到底是誰呢?老師扮演貓表演
提問:小老鼠見到貓會怎樣?幼兒學一下害怕的表情。請個別幼兒表演害怕的表情。重點練習吱—喵—嘭。
六、朋友怎么會是貓呢?老師出圖譜直接唱最后兩句。幼兒聽琴聲練習最后兩句。
七、幼兒完整演唱歌曲一遍。加動作表演唱歌曲一遍。
八、幼兒帶頭飾表演歌曲(放音樂)
九、小結:這首歌曲中的小老鼠太粗心了,打錯了電話號碼把貓請來了,你說可笑不可笑啊,所以小朋友打電話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千萬別打錯吆,尤其是119,110,120這些緊急電話不能隨便亂打,不然就給自己找麻煩了。
十、一起到院子做“貓捉老鼠”的游戲結束。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9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安靜地聽樂曲,感受音樂的抒情旋律。
2、幼兒樂意用動作、歌曲、表情,來表達對外婆的喜愛之情。
3、在說說、唱唱、玩玩中,拓展幼兒的語言智能、肢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
活動準備:
準備外婆頭飾一個,外婆圍裙、MP3音樂、電視機。
活動過程:
(一)課前準備
播放輕音樂MP3兩只小鳥,作手指游戲:即:兒歌《兩只小鳥》兩只小鳥站在大樹上,(兩手大拇指伸出,其他手指握拳,左右擺動)它叫丁丁,它叫咚咚,(先伸出左手大拇指,再伸出右手大拇指)丁丁飛走了,咚咚飛走了,(左手藏在身后,再右手藏在身后)回來吧丁丁,回來吧咚咚。(左手從身后伸出來,右手從身后伸出來)問答游戲,引出話題:老師問,幼兒答。《組織形式靈活性》如:天氣晴朗,小鳥都喜歡停在大樹上,曬曬太陽,小朋友想不想出去曬曬太陽呢?幼兒回答想
(二)談話導入:
1、你們都有外婆嗎?外婆住在什么地方?
2、你去看外婆嗎?你是坐什么車到外婆家的?
3、有一個寶寶他也要到外婆家,我們來聽聽他是怎么去外婆家的?《活動過程問題情景性》 (教師問,幼兒舉手回答)
(三)欣賞歌曲:(教師播放MP4畫面) 1、電視機里的寶寶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2、你們乘過船嗎?乘船的時候船是怎么搖擺的?(請幼兒做做搖船的.摸樣)
3、寶寶搖著船,到了什么地方呢?我們來仔細聽一聽!
4(欣賞音樂后提問)橋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搭一座橋?
5、聽音樂搖船、搭橋去外婆家。(幼兒根據音樂的變化來做不同的動作)
延伸:老師也想跟你一起去看外婆,這只船太小,能不能造得大一點,讓老師也能乘?)
(四)學歌曲、明規則、做游戲。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戲。(體驗游戲規則)
2、聽音樂跟唱歌曲。(喜歡跟音樂唱歌,唱清歌詞)
3、聽聽唱唱做音樂游戲。(再次激發幼兒愛外婆的情感,強化游戲規則。)
(五)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愛你們的外婆嗎?回家以后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孝敬老人的乖寶寶。
(六)結束
師:我們一起和太陽寶寶來跳個舞吧!走出教室。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0
目標:
1.能用不同的方式(身體、椅子和杯子)進行節奏游戲。
2.能與同伴積極合作探索,嘗試在__ _|處與邊上的小朋友交換杯子。
3.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
準備:
1.手環人手一個戴在手上。
2.紙杯42個:21個藍色,21個紅色。
3.音樂:木瓜恰恰恰。活動過程:一、律動《木瓜恰恰恰》,導入活動:
教師:上次我們學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叫《木瓜恰恰恰》,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播放音樂,幼兒跟著音樂做動作。)二、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式(椅子和杯子)進行節奏游戲:
1.引導幼兒大膽猜想什么東西可以發出聲音:
教師:這首歌曲有個地方特別有趣,重復出現了好幾次,是哪一句啊?
除了拍手還可以拍什么?(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拍出__ _|)
那么除了我們的身體可以發出聲音還有什么也可以發出聲音呢?
小結:那我們用讓小椅子和我們一起表演吧!
2.引導幼兒用椅子進行節奏游戲:
第一、二次:引導幼兒要跟著節奏敲椅子,聲音要輕一點,要愛護椅子。
第三、四次:引導幼兒在__ _|處敲右手(戴手環的手)邊小朋友的椅子。
3.出示杯子,引導幼兒用杯子進行節奏游戲:
a教師:看誰來了?小杯子也想跳舞,怎么讓它發出聲音呢?
小結:對可以敲敲小椅子,杯子就發出聲音了。(請幼兒試一試)
b引導幼兒聽著音樂敲杯子,和上面的用手敲椅子方法相同。(2次)
三、與同伴積極合作探索,嘗試在__ _|處與邊上的小朋友交換杯子。
1.引導幼兒掌握換杯子的方法:教師:你拿的是什么顏色的杯子?今天老師要交你們一個新本領,就是和好朋友換杯子,怎么換呢?(教師邊說邊進行操作:老師唱歌詞時請你在自己的凳子上敲,唱到恰恰恰時把你的杯子放到你右手就是戴手環的那邊的小朋友的'椅子上敲,敲玩__ _|以后就將杯子留在那個小朋友的凳子上,是不是換換了一個杯子了?)
2.教師唱第一句,帶領幼兒進行練習,引導幼兒探索換杯子的方法:
a將杯子傳過去后,敲完__ _|要馬上放下,然后拿起自己凳子上的邊上的小朋友傳來的杯子。
b速度要快一點。
c要注意將杯子放在凳子上,不讓它掉下來,否則別人要去撿要來不及的。
3.組織幼兒完整表演:第一、二次:跟著放慢的鋼琴伴奏進行表演。
第三、四次:跟著音樂進行表演。
最后引導幼兒連續表演幾次,活動在輕松的氛圍中結束。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1
一、目的:
1、通過圖譜教學讓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2、唱準弱拍起唱的歌曲,發展幼兒的節奏感。
3、感受歌曲清新、優美的特點。
二、準備:
1、花園情景圖一張,節奏譜若干,圖譜一張;
2、錄音機一架 ,磁帶一盒,鋼琴一架。
三、過程: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1、律動《新疆舞》入室
2、發聲練習《逛公園》,要求愉快地演唱并唱準弱拍起唱的樂句 。
3、節奏練習:
我 的 花 園 種 滿 了 什 么 ? ( 鮮 花 )
這 里 有 什 么 顏 色 的 花 ? ( 白 花 )
那 里 有 什么 顏 色 的 話 ? ( 紅 花 )
(二)結合圖譜,理解內容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
2、師有表情地示范清唱一遍歌曲,表現歌曲清新、優美、舒暢的特點。
3、提問:聽了剛才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學習歌詞,掌握節奏。
1、幼兒完整跟讀。
2、分句朗誦并根據歌詞用體態節奏表示。
3、幼兒根據圖譜按節奏完整朗誦歌詞。
(四)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按旋律朗誦歌詞。
2、提醒幼兒注意休止符,唱準弱拍起唱的樂句。
3、認識圖譜中“”(連貫)“”(放聲唱)“”(弱拍起唱)的.符號。
4 、重點練唱弱拍起唱的句子,引導幼兒利用打拍子的方法幫助掌握并唱準音。
5、幼兒練唱,采用合唱、輪唱、分組唱、個別唱等形式學唱歌曲。
(五)幼兒復習舞蹈《拾豆豆》。
(六)律動《兔子舞》出室。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2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初步學習用甜美的聲音歌唱,表現春雨與種子之間親密的關系。
2、借助種子發芽生長的圖示為線索來記憶歌詞,學習歌曲的演唱。
3、注意聽琴聲,體驗隨音樂用歌聲、動作表達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磁帶和錄音機
2、種子發芽生長圖譜,有序地介紹了種子喝水、發芽、出土、長大的四個過程。
3、春雨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幼兒初步理解歌曲內容。
1、教師出示“種子發芽生長”圖:“春天來了,小朋友聽,沙沙沙,噢!春雨沙沙!”
2、教師邊指圖,邊朗誦一遍歌詞,然后提問幼兒:“種子說了什么?”幼兒回答后,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情況用語言、動作將歌詞做適當的解釋,幫助幼兒理解。
(1)哎呀呀,雨水真甜:兩手心向下,手指相對、伸平,放在下巴下,同時頭部左右晃動表示“種子”開心喝水。
(2)哎呀呀,我要發芽:兩手握拳,食指伸出、指腹相對,同時食指上下曲伸表示“種子”要發芽。
(3)哎呀呀,我要出土:兩手心相對、手腕相靠,手指自然彎曲,放在頭頂上,同時頭部左右晃動表示“種子”發芽要出土。
(4)哎呀呀,我要長大:兩手臂向上伸直、手心相對,表示“種子”發出的芽要長大。
3、幼兒看圖示及教師的動作暗示,朗誦部分歌詞:“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呀呀,我要發芽;哎呀呀,我要出土;哎呀呀,我要長大。”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種子說話吧。
二、欣賞歌曲,完整感知歌曲甜美的意境。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聽聽春雨和種子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樣?
1、教師有感情的清唱歌曲《春雨沙沙》一遍。
提問:春雨是怎么歌唱的?種子是怎么歌唱的?
師小結:春雨落下來是細細的,輕輕的、柔柔的;小種子很著急,很調皮,唱的歌是快樂的。
2、完整欣賞音樂一遍,感受歌曲甜美的意境。
提問:這首曲子有什么感覺?我們怎么樣把歌曲唱得好聽?
師小結:這首歌曲就像春雨帶給我們的感覺一樣,甜甜的,我們唱的時候也要用甜美的、溫柔的聲音來唱。
三、幼兒逐步學唱歌曲,感受用歌聲、動作表達歌曲的快樂。
1、幼兒看圖示及教師的動作暗示,輕聲隨音樂跟唱歌曲一遍。
師:讓我們跟著琴聲一起用甜甜的聲音來唱歌吧。
2、幼兒看圖示及教師的動作暗示,隨音樂大方地表演唱,注意表現“春雨”和“種子”的不同歌唱特點。
師:請小朋友坐在位置上邊唱邊做動作,表演一下這首歌吧。“春雨”的.聲音應該是怎樣的?(柔和、溫柔)“種子”的聲音應該是怎樣的?(活潑、跳躍)
3、幼兒記憶歌詞的順序,出示脫離圖示,嘗試自己表演唱。
師:挑戰一下,我把圖拿走,你們能唱好嗎?來試試吧!
四、表演歌曲,分角色演唱,表現歌曲中“春雨”和“種子”的親密關系。
1、師生表演唱。
師:讓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春雨沙沙”吧。
2、男女生表演唱。
五、結束:
師:春雨和種子是好朋友,春雨輕輕地喚醒了種子,一會兒我們一起到幼兒園的小公園里去聽一聽小樹、小花和小草是怎么歌唱的吧!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3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學習用輕快的歌聲表現蜜蜂可愛的形象。
2、體驗與教師接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教師事先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到來,尋找春天的秘密。并使幼兒置身于春天的'環境中。
2、實物準備:迎春花、教育掛圖《迎春花》
活動指導:
一、律動入室
教師播放音樂,幼兒做動作進行律動入室。
二、綜合訓練
1、連聲訓練
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要求幼兒用連貫的聲音演唱。
2、節奏訓練
A、XX XX XX X | XX XX X —|
B、XXXX| XXX —|
三、學習新歌
1、激趣引題:
(出示迎春花)問: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向幼兒簡單介紹迎春花的名稱、顏色、大小及花瓣的形狀。
2、教師示范演唱歌曲一邊,幼兒欣賞。
3、幼兒學習歌詞,幼兒學看圖譜熟記歌詞。
4、幼兒學習演唱歌曲
教師重點指導“開在 大路 旁”和“蜜蜂 嗡嗡 唱”這兩句,因為這句歌詞以2和4為主,音較不穩定
5、教師彈琴,幼兒演唱歌曲。
四、處理歌曲,進行歌表演
讓幼兒為歌曲自由編動作進行歌表演,鼓勵編得較好的幼兒,并將幼兒所編的動作串起來供大家學習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自由編組進行表演并進行比賽
活動反思:
迎春花,春天來臨的最基本的象征,在孩子們的眼里,迎春花又象是春天的使者悄悄地開放,美麗但不嬌艷。《迎春花》這首歌曲篇幅短小,但旋律較多變化,再加上用了2和4的音調使整首歌曲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有些幼兒唱不準4的音,因此我在“開在 大路 旁”和“蜜蜂 嗡嗡 唱”這兩句加大練習的力度,使幼兒較快的學會了唱準這兩句歌詞。另外再將歌曲進行歌表演,使得這首歌曲更富有趣味性和藝術性。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4
活動準備
音樂、玫瑰花一只
活動目標
積極參加邀請舞表演,體驗新疆舞的魅力。
在邀請舞程中,會調控空間位置,不和朋友碰撞。
在學跳新疆舞基本動作的基礎上,初步學會根據音樂的變化跳邀請舞。
活動過程
一、教師示范舞蹈吸引幼兒興趣。
1、 律動入室(做新疆舞蹈托帽動作進入活動室)
師:小紅帽們剛剛老師進入活動室做了什么動作?你知道這個動作來源哪個民族?
剛才音樂的節奏特點是怎么樣的?表達了一種什么心情?
2、提問帶入活動。
師:小紅帽們,我們到奶奶家去玩嘍! 幼兒聽舞蹈音樂《送你一朵玫瑰花》邊做托帽動作走成雙圓圈。
二、學習新疆舞的基本動作。
1. 教師示范動作:學習新疆舞基本動作,前后點步、踮步,托帽、搖頭等動作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新疆舞的基本動作。
這叫什么步?(踮步)
放在音樂中那個地方呢?(前奏、交換舞伴)
這個舞步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呢?(托帽、搖頭、前后點步,可以用在于舞伴跳舞時)
還有哪些新疆舞的動作呢?(幼兒自由創編)
2.幼兒聽音樂學跳邀請舞《送你一朵玫瑰花》
(1)師:我們已學了許多新疆舞的'動作,現在我們再來聽音樂做一做好嗎?
自己先想想看音樂做什么動作最好看,最喜歡哪個動作,你覺得你還可用什么比較漂亮的動作來表現?
(2)教師示范邀請舞。
師:看一看你們跳的跟老師跳的一樣嗎?
想不想一起來學一學?(幼兒學跳)
(3)示范舞伴的交換。
①、教師先與一名幼兒示范后再讓全體幼兒練習。
② 、幫助幼兒掌握每到換舞伴這一難點時,教師就用語言提醒外圈幼兒橫跨一點。
③、練習較熟練后讓內外圈的幼兒對換。
(4)聽音樂嘗試交換舞伴。
(5)幼兒聽音樂跳邀請舞、教師在旁觀察。
(6)教師小結跳舞的不足之處,再一次跳邀請舞。
(7)聽音樂不在老師的提醒下完整跳舞。
三、邀請老師一同跳邀請舞。
師:讓我們邀請班上的其他老師一同和我們跳舞吧!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5
一、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目標與原則
(一)《綱要》中的藝術領域目標及解讀
1、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綱要》的這種表述使我們對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幼兒音樂活動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改變幼兒被驅使進行音樂活動的被動地位;強調幼兒音樂教育對兒童自身的影響作用、對幼兒發展的促進作用;改變使音樂成為技能訓練和表演的功能。這是必須深入領會并在實施中進行貫徹的基本理念。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目標:
第一層次目標--藝術教育終極目標
第二層次目標--音樂教育總目標
第三層次目標--各年齡段音樂教育目標
第四層次目標--具體音樂教育目標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基本原則
1、"以美感人"--以"審美"為核心的幼兒音樂教育
用美好的音樂感召幼兒,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生活環境和音樂中蘊含的美,熏陶自己心靈世界的美,插上想象的翅膀,進入音樂美妙的境界。
2、"以樂施教"--以游戲為手段的"愉悅性"的幼兒音樂教育
讓幼兒與音樂一起玩,在快樂的游戲中自主探索音樂的奧秘,學習并大膽嘗試用個人喜愛的方式來抒發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以情動人"--以幼兒作為"教育主體"的幼兒音樂教育
在幼兒喜愛的音樂活動中激發幼兒智慧與靈感,滿足幼兒活動與交往的需要,健全幼兒的人格,提升幼兒的生活質量。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內容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內容多樣,形式豐富,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歌唱活動
2、韻律活動
3、音樂欣賞活動
4、打擊樂器演奏活動
三、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組織結構
1、"三段式"結構:即把音樂活動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這種組織結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所普遍采納,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音樂活動組織結構。一般在開始和結束部分通常是安排復習性質的活動內容。開始部分最常見的程序是律動進教室-練聲-復習歌曲或韻律動作,結束部分最常見的`程序是復習韻律活動、歌表演或音樂游戲。基本部分就是安排新授活動。
2、"一桿子式"結構:既沒有明顯的三部分劃分界限,而是圍繞新內容來組織安排活動結構。突出主題,激發兒童興趣為導入目的,遞進式的進入到新作品的感受和學習活動。這種組織結構目前在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中運用得較多。
四、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設計及教學方法
※幼兒園歌唱活動教學
(一)幼兒園歌唱活動的價值與目標
幼兒園歌唱活動的主要目標是指導幼兒學習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正確演唱歌曲,嘗試用歌聲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情感體驗。歌唱活動中幼兒的自主表現、情感體驗的抒發與正確歌唱技能與方法的指導同樣是必不可少的。
(二)有關歌唱的簡單知識和技能
1、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指無論是站著還是坐著唱歌,都應保持身體和頭部的正直、放松;兩臂自然下垂或放在腿上;兩眼平視,兩肩放松;口型保持長圓形,嘴唇的動作要求自然,正確的歌唱姿勢,可以使幼兒在歌唱時保持最佳的氣息通道狀態,有利于用美好自然的聲音唱歌。
2、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歌唱時有氣息的支持,才能保持或延長歌聲,歌唱中正確的呼吸方法應該是自然地吸氣,均勻的用氣。
3、發聲:正確的發聲方法是使歌聲優美、動聽的最基本要求。要使兒童學會用"自然美好"的聲音來唱歌就必須用一定的發聲技巧。對于幼兒來說,首先要告訴幼兒的是用自然的聲音歌唱--下巴放松、嘴巴自然打開、不大聲喊叫,也不過分的克制音量。
(三)新授歌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模式一:示范--模仿--練習的模式
1、引出主題。
2、范唱新歌。
3、幫助幼兒分析理解和記憶歌詞。
4、用全曲帶唱的方式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新歌。
5、在必要時用教唱的方法幫助兒童掌握新歌中的難點。
6、采用各種不同的演唱組織形式,不斷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幫助幼兒在反復練唱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新歌。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1-06
【精選】幼兒音樂活動方案07-11
(精選)幼兒音樂活動方案07-09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0-29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精選)07-17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薦】12-06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熱門】12-06
【精】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2-06
【熱門】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2-13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熱】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