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評課稿共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有利于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快來參考評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1
《紅領巾真好》是一首清新優美的兒童詩,課文插圖形象傳神,意境高遠,唱響了一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美與愛的贊歌。詩歌文質兼美,語言典范,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王瑞老師這一整堂課樸實親切,清新流暢,以下是我聆聽了××老師的課的感受。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在生字教學時,王老師采用隨文識字。這篇課文生字較少,詞語教學的方法多樣,如在教學“嘰嘰喳喳,蹦蹦跳跳”時,讓學生說說發現了什么,由此理解字的構造中,偏旁表義的情況。在教學“蓬松的羽毛”,讓學生想象蓬松的羽毛是怎樣的,讀出詞語的意思。在教學“巢”字時,用編字謎的方法,讓學生識記。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堂伊始,王老師就用極其親切、樸素的語言,引入課題,又抓住兒童好奇心強的特點,恰到好處地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的情境中,形象畫面,聲情并茂的`朗讀,讓學生深深地融入情景,為整堂課學習做好鋪墊。
三、立足文本,凸顯雙基訓練
在詞語教學環節,王老師就賦予詞語感情色彩,特別注意讀好“嘰嘰喳喳、撲棱棱、機靈”這些重點詞,讀好語氣,讀出感情。在教學中提煉出“AABB、ABB、ABAC”式詞語,用“一會……一會”說話練習,從而扎實進行語言訓練。這樣的訓練很有層次性,達到了積累詞句,學語文,用語文的觀念。
課堂教學永遠是遺憾的教學,如果教學環節再緊湊些,過渡語句再自然巧妙些就更好了。文中每一小節都有一個設問句,若給孩子滲透這樣語言訓練就更完美了。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2
一、準備充分。從精美的掛圖和頭飾中,不難看出顧老師為這節公開課付出了心血和汗水。這些直觀教具的運用,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板書工整。這節課教師在黑板上的板書很多,但并沒有因為板書內容多,而字跡潦草。工整的板書與課文的掛圖渾然一體、相得益彰,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結構完整。作為一節閱讀課,這節課既有上節課字詞教學內容上的回顧,又有故事內涵上的挖掘;既有課文的分析理解,又有課本劇的表演;既有學生與文本的接觸,又有師生思維的碰撞;既分析了文中兩種動物的形象,又教育了學生。
顧老師以其扎實地教學基本功,敬業的工作態度,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課堂教學,始終是一個令人遺憾的工程。如果想要精益求精,讓自己的教學更加完美,我覺得在以下幾方面仍要努力改進。
一、第一次讓學生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在學生讀完課文后,師生合作把該問題解決了,但確切地說是老師把這個問題的答案告訴了學生。這樣做剝奪了學生認真思維、組織語言、進行表達的權利,放棄了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如果是我,我會按“讀——思——說——評”的環節,組織教學。
二、再讀課文時,讓學生思考:狐貍對烏鴉說了幾次話?分別說了什么?我覺得這個問題的設計,沒有思考的價值。它是幫助教師把一篇完整的生動的'故事分解得支離破碎的罪魁禍首。如果我是教者我會設計這樣兩個問題統率這節課的教學: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和烏鴉?你想對這只狐貍和烏鴉分別說什么?放手讓學生閱讀、討論、交流,這樣做至少避免了老師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的錯誤傾向。
三、對文本的表演,應建立在熟讀理解、內化吸收的基礎上。否則,這樣的表演,就會顯得很倉促、很呆板。不但會讓表演者顯得很窘迫,而且也很難贏得觀眾的喝彩和掌聲。另外,我覺得語文姓語,不姓演,沒有特別的需要,不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高耗低效的所謂課本劇的表演上。在課堂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首要的任務,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近文本,與文本展開深層次的對話,讓學生的心靈在閱讀文本中受到震憾,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心靈體驗中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四、要有對課文的拓展延伸的意識。要讓學生觀察文中的插圖——烏鴉肉被騙走后的情,要充分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此時的烏鴉會是什么心情?它會吸取什么教訓?努力實現“課雖終,但意無窮”的效果,讓“讀、想象、體驗、表達”延伸到課外,與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3
《活化石》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介紹了“大熊貓、銀杏樹、中華鱘”三種活化石。內容淺顯易懂,但是相對來說也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是夏老師的這堂課卻擺脫了這類文章講解的枯燥,顯得生動、有趣。接下來,我就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收獲。
一、在語境中識字。
“低年級的課文就是為了學生識字創造更廣闊的語言環境。”低年級識字教學要以文本為依托展開,學文與識字緊密結合。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領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把識字融入語文學習的整體之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提升識字質量,增進學生對漢字的認識,更能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我們應該要明白漢字是漢語言文化的基石,是漢語文的微縮景觀,以形表意的特點使漢字成為一種可直接“視讀”的“活化石”文字,這種表意性體現了漢字“以意賦形、以形寫意”的造字規律,它使每一個漢字都蘊涵著豐富的思想文化信息。“博”的教學,博的左邊是一個“十”字,在古代“十”往往表示很多的意思,所以,博往往和大在一起,博大。然后,“博學、博士、廣博、地大物博”在詞語中再次強化“博”的認識和鞏固。孫,會意,金文像用繩索捆綁小孩子,意為少年俘虜。絕,表示人用刀斷絲。史,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簡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來表示掌管文書記錄,本義就是史官。我相信這樣跟孩子們講解了,就不會跟以后的“吏”混淆。在教學“珍“字時,夏老師適時拓展了“班、琦、理”,等字,引導孩子發現王字旁的字是和美玉有關的,展示了夏老師深厚的文學素養,如果我們僅僅把漢字當作簡單的信息符號來處理,那么我們就要趕快加強對漢字的文化意蘊認識了。
課堂是學生識字實踐的主場地,讓學生在課文的語境中隨文識字,是每一個教師需用心花上心思的。正如夏老師劃出“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被稱為活化石的原因。在指導學生把句子讀正確,隨機學習生字“珍”、“絕”、“史”。她的課堂將識字與文本創設的語言環境結合起來,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把識字融入語文學習的整體之中,立足幫助學生跳出單純識字的局限,便于學生理解字詞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詞在音、形、義上的統一聯系。
二、在興趣中學文
二年級學生來說,注意力的集中時間很短,那么怎么樣才能讓學生整堂課的學習興趣不減反增呢?我們可以從夏老師的克重得到啟發。但整堂課夏老師總是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一次次掀起了學生的學習的熱潮。這些興奮點又都和能力培養點相結合。
從課的伊始,欣賞夏老師的學校,世紀廣場、科技館,然后溫州博物館和化石圖片的展示,接著整體感知分別出示銀杏樹、大熊貓和中華鱘的圖片。學習第二自然段,出示“白果”實物,讓學生聞一聞,看一看,還吃一吃。又欣賞圖片“銀杏之祖”——一棵活了一萬兩千多年的'銀杏樹,然后辨認銀杏樹的樹葉,還欣賞了銀杏樹四季的圖片,不僅進行量詞運用的語言實踐,還跟把打比方的句子訓練有機結合:秋天,一陣陣秋風吹過,葉子像( )。冬天,一棵棵銀杏樹像( )。
到最后的“銀杏樹這么珍貴,可是認識它的人并不多,銀杏樹想介紹自己,讓大家來保護他,你會怎么介紹呢?”鼓勵學生用課文中知識替銀杏樹自我介紹。夏老師通過“大家好,我是一顆銀杏樹……”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并板書“名字 歷史 葉子 果子”教給學生介紹的要領,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自由暢說,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關注科學、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瞧,夏老師就是這樣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一次次掀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潮,這樣興趣點和能力點的有機結合,真正促進了學生的有效學習。
三、在朗讀中升華
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深刻體會文章的情感,最正確或者說最實用的的渠道就是朗讀。在夏老師的課堂上,她的朗讀訓練點分兩個層次來呈現。首先是關注重點詞語:“幾億年前”、“同一時期,早就滅絕”、 “一代一代”“一億多年”指導學生讀好有關句子,夏老師說“關注重點詞語讀書,會讓我們讀的特別有意思。”確實如此,學生在朗讀中習得方法的同時也越加體會這些化石的年代久遠,激發學生對化石的珍惜。
還有夏老師抓住描寫銀杏樹特征的句子(長得慢)進行朗讀教學,“銀杏樹長得慢極了,誰能讀出來?”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探究了語言文字,既了解了銀杏樹的特征,又使學生自然而然的產生對它的熱愛和珍惜之情。
“語文生來就是為著放飛兒童的夢鄉而存在的。”祝愿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能“以學為中心”,給我們的孩子提供一片放飛夢鄉的天空。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4
1、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王老師根據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恰當地把教材劃為若干問題的層次,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研究,發現結論,總結規律,獲取“真知”,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
2、以讀為主,扎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王老師在教學中抓住本課的語言特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在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并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領悟文本蘊涵的深刻含義。
3、練習拓展立足于課堂,貼合學生實際,使學生學以致用。比如,跳出井口后的青蛙看到了什么?會說些什么?讓學生用“青蛙聽了小鳥的話,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驚呆了,看見____________,于是對小鳥說____________,小鳥說____________。”的句式說一說,這樣的說話訓練不僅鞏固了課文中所學的知識,而且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4、平等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不受束縛,所以常有出人意表之言,卻恰恰形成了“生成”的高潮——科學和數學知識的出現,更體現了語文對其他學科的一個奠基和發展的`作用。
5、因為訓練的多了,所以理解“坐井觀天”的含義時,就有些倉促了。王老師設計的問題也有些難度,如“‘坐井觀天’是指哪一類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學生猛然從讀故事轉向理解成語,感覺有些適應不了。不如在角色朗讀的時候進行一下鋪墊,如“你用什么樣的語氣讀青蛙?青蛙為什么這樣說?……”學生可能會更好地體會青蛙的自以為是、目光短淺吧。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5
公開課,真是個磨人的小妖精,為了上好它,我們絞盡腦汁,我們廢寢忘食。但通過一次一次的磨,我們卻也能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變化。為了上好《恐龍的滅絕》這一課,卓老師也是做足了準備,在一次次的試教中改進設計,在改進中提升自己。觀看了卓老師的兩節《恐龍的滅絕》,明顯感受到她的進步。
在第一節課中,卓老師主要呈現了四個方面的教學。首先以《我是霸王龍》的繪本閱讀作為激趣點,讓學生說說對恐龍的了解;接著抓“滅絕”二字,理解詞語意思的同時走入課文,學習恐龍滅絕的原因,在句子中學詞,在兒歌中學詞,用“加一加”、“編兒歌”等方式識字、認字,在認字中認認真真寫字;然后學習第三自然段,在學生排序的過程中滲透句與句之間的聯系,關注科普小品文的特點;最后以一個排序練習作為拓展延伸。
整個過程,感覺教師刻意關注學生的學,形式是多樣了,可學生得到了好像沒那么多。再看這樣一節低段閱讀課,原本課堂上學生的讀書時間總量不能少于10分鐘,讀書方式要多樣。可這堂課除了前面的自由讀、第三段3個學生分句讀外,讀書的時間就非常少了。忽略了讀的訓練,學生的'理解自然無法深入。第三自然段作為這堂課的學習重點與難點,時間上的體現也有所偏移:花了30分鐘的時間進行前面的導入、識字、寫字,只給了這段話10分鐘的學習。為了關注到這段話的構段特點,卓老師采用在黑板上粘貼關鍵詞幫助學生梳理因果關系,以問題:“這些關系中能不能去掉一個?”幫助學生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系。看似重點學了,可學生不用老師的教學,也能很好完成后面的拓展練習。這所謂的教,意義好像不大。
但在第二次的聽課中,卻給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覺。這一回,卓老師主要設計了三個板塊的學習:
一、直接揭題導入;
二、識字、寫字教學;
三、第三自然段的學習。
板塊越發清晰、明了,學生也有了更多學習的時間,對于段落的特點也有了清楚的了解。特別是在第三自然段的學習這個板塊中,卓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因為沒有陽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那些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地死去了”以及“隨著動物的減少,食肉的恐龍找不到足夠的食物,也漸漸地滅絕了”這兩個句子,抓住關鍵詞“大量”、“枯萎”、“漸漸地”,讓學生想象枯萎的畫面,借助圖片劍龍、馬門溪龍、霸王龍、蠻龍的消失,加深對句子的理解。再者,這些恐龍都是學生們了解比較多的,學生學習興趣比較濃。卓老師為了讓學生明白這段話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先讓學生給學習單中的內容進行排序,再出示自己的排序,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老師排的是不對的。這樣,句子之間的前后關系就被學生找出來了,科學小品文的特點也隨之而出。接著是多種方式地讀:師生合作讀、男女生合作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積累中運用語言。最后創設情境而進行的復述“黑暗說”,就是對語言積累很好的運用。
第一節課到第二節課,不論是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有了質的飛越。但從兩節的觀課中,也提個人的幾點小小的意見:
1、要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教學。如在教學“龐大”這個由近義詞組成的詞時,師在出示課文中由近義詞組成的詞讓學生認讀后讓學生也來說說這樣的詞還有哪些。因為學生之前沒有學習經驗,對他們而言就成了難題。還有就是在給“孵蛋——浮出”編兒歌分辨“孵和浮”時,學生也沒辦法完成任務。
2、在最后一環節“我為大家介紹恐龍滅絕之黑暗說”時,應讓多幾個學生起來復述,檢驗是否掌握。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6
大家好,對于葉老師上的《紅領巾真好》這節課我主要關注的是單要素評價里邊的時間調控。eepo單要素評價時間調控主要關注的是老師上課時時間怎么把握的,有沒有達到預設的要求。就葉老師這節課我主要從以下方面來談。
一、教案預設時間
從教案來看,整節課分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談話導入預設3分鐘,第二部分初讀生字葉老師預設了12分鐘,第三部分再讀感悟葉老師預設了16分鐘。第四部分寫字指導葉老師預設了8分鐘,第五部分布置作業預設了1分鐘,一共是40分鐘。
二、預設的合理性
下面我分析一下這樣預設時間的.合理性
1、教學的第二部分是初讀生字。這部分內容是幫助學生克服生字關的,使學生能把生字讀得準確熟練。因為把生字讀得準確熟練是學習理解課文的基礎。所以這部分就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來進行練習的。葉老師把這部分預設12分鐘是合理的。
2、第三部分是再讀感悟,這部分需要花費一定長的時間來讓學生理解課文,葉老師預設16分鐘是合理的。
3、其他環節如第一部分談話導入、第四部分寫字指導、最后一部分布置作業時間預設也是較合理的。
三、實際操作時間把握
1、談話導入用時2分鐘,提前1分鐘
2、初讀生字用時12分鐘,正好。
3、再讀感悟用時21分鐘超時5分鐘,這部分可能葉老師對于朗讀指導比較細致所以用時比較多一些。
4、寫字指導5分鐘,提前3分鐘完成。
5、總結作業和時1分鐘
6、總體超時1分鐘。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評課稿12-19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 狐假虎威評課稿11-09
小學語文評課稿08-24
語文評課稿范文12-20
語文坐井觀天的評課稿01-22
語文聽課評課稿01-30
小學語文評課稿10-14
語文《背影》評課稿11-15
語文《燈光》評課稿12-03
《翠鳥》語文評課稿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