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級《遲到》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遲到》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遲到》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遲到》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因為什么體會到了父親的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3、通過學習,能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
教學難點:體會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感受。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時間:40X2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許多同學都有早晨賴床的壞習慣。也一定因此遲到不少次吧?每當這時你們心理怎么想的?爸爸媽媽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體驗作者小時侯的遲到經歷吧!
板書課題:遲到
二、 閱讀感悟,體會嚴格
1、 師:在文章的開頭,提到這樣一句話:(出示課文第一句)
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同學們,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
生:有感情的讀。
2、 師:是啊!嚴格的父親對于作者的這次遲到一樣是嚴厲對待——狠狠地打了“我”,請大家瀏覽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從哪里看出打得好痛?
3、 學生找出語句:爸爸氣極了,一下把我從床上拖起來,我的眼淚頓時流了出來。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子抄起一把雞毛撣子,倒轉來拿在空中一掄,發出嗖嗖的聲音。我挨打了!
引導學生交流:為什么作者有“抄”而不用“拿”?學生試著用手做一做。
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4、 師:父親狠狠打了“我”,“我”委屈、生氣、怨恨、那么父親為什么要打我呢?
學生找出有關語句,談看法。
(1) 想到這么不舒服地上學,我竟很勇敢地賴在床上不起來了。
① 想到這么不舒服地上學,怎么不舒服?
② “竟”字說明了什么?(意想不到)想不到什么?你能聯系上文談談嗎?
③ 指導朗讀。
(2)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來。瞪著我:“怎么不起來?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著頭皮說。“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學?起!”一個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了?居然有勇氣不挪動。
①“父親開始就準備打我嗎?”抓住重點語句說說父親情緒有什么變化?”
②“快起!快起!”——“起”!說明父親情緒有什么變化?
③指導朗讀。
(3) 理解“居然”,體會情感。面對父親的命令,我是怎么做的?“居然”代表作者什么心情呢?
(4) 對比“竟”和“居然”,感受父親的嚴厲。
(5) 分角色朗讀這部分。
三、展開想象,體會慈愛。
1、師:范讀課文12—15自然段。生:想一想父親打了“我”,為什么還送東西?
A、生:交流。
B、展開想象,對照插圖想想作者此時面對父親,他會說些什么?
C、生:交流明白嚴是愛。
2、自從這次挨打后,作者再也沒有遲到過,后來她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讀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學到這兒,你想對文中的作者說些什么?
2、教師總結。
五、布置作業。
模仿本文,寫寫你與父母的一件難忘的事。
《遲到》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自主學習生字新詞。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誦讀課文,在情感體驗中感悟,學習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想像力。能初步領悟本文前后照應的方法,先總結后分述的方法。
3.通過學習,能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堅持自檢與反思,并能正確對待錯誤的良好品質。
教學準備
1.預習課文。
2.查閱作者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自己上學遲到過嗎?當犯了這樣的錯誤時,你的爸爸媽媽是怎么對待你的?現在你改正過來了嗎?
今天,我們也來讀一篇與“遲到”有關的文章,(板書課題)大家齊讀課題 ——
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情況,重點檢查字音。同位互相進行評價。
2.匯報讀書情況。教師對易錯的個別字進行檢查指導。
3.整體感知:讀了課文,你讀懂了什么?可引導學生從①主要內容,②所寫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親”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讀懂的內容。
教師注意評價:學生表達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點;是否有與眾不同的發現等。
4.質疑問難: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情況,提出不懂的問題。
(預計學生會提出的問題:父親為什么打我?打了我為什么還要給我送東西?父親是否愛我?……)
5.評價,并引導歸納: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時候因為遲到發生在她和父親之間的一個小故事。)
三、細讀探究,解疑品讀
1.細讀解疑。
(1)帶著問題自主閱讀。請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思考以上問題。在閱讀時可以做些批注。
(2)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組長組織學習,并做好記錄,推選出發言代表。教師巡視、引導、點撥。
(3)全班交流。注意引導理解、討論問題:父親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隨機引導學生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交流時,教師注意引導點撥:你從哪兒能讀出父親打得打得狠?
①打的動作:從“抄起”、“倒轉”、“一掄”等詞語可體會出父親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 打的聲音:“咻咻”。
③打的過程:“從床頭打到床尾”、“哭號”等可以看出打得厲害。
④作者的傷痕:“那一條條鼓起的鞭痕,紅腫的,而且發著熱”。從“一條條”、“鞭痕”、“紅腫”、“發著熱”,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確狠,出乎人的預料。
2.體驗品讀:誰最能體會作者挨打時的心情?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她會在這時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
你怎么讀這個句子,為什么這樣讀?
3.為什么會打得這么狠呢?
直接原因(即從表面上看):因為本次下雨天我不僅起晚了,還不想上學了,媽和爸在反復催促我仍然無動于衷的情況下,實在氣極了,打了我。
間接原因:運用聯系上文的方法領悟出,上一年級時,我就“天天”遲到,再不打就很難改了。從打的效果來看——眼前效果,“最后還是冒著大雨上學去了”;長遠效果,后來我“每天早晨”再也不遲到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隱形原因:怕將來養不成好的習慣,體現了父親的對我的關心——深深的父愛。(可以在學課文的結尾部分再回顧,體會父親打“我”的良苦用心。)
4.課文讀到這里,同學們,你們有什么想法?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爸爸”?
請大家再讀課文,能不能從文中找出有說服力的句子,抓住關鍵的詞,關鍵的'字,甚至一個標點來談談你的看法。
(可以適時引導學生進行一次小小的辯論:課文中的父親是不是一個好父親?)
5.小結:注意學生關注的方面和運用的讀書方法。
6.討論:打了我為什么還要給我送東西?
(1)引導讀一讀爸爸送東西的三個自然段。
(2)想象回答。
“正在靜默的當兒,老師拍了我的肩頭一下,我急忙睜開眼,向教室窗外看去”,結果怎樣?
(觀察課文第二幅插圖,想象作者當時想法和心情變化。)
(3)感情朗讀,體會偉大的父愛。
從爸爸來到學校給“我”送花夾襖和兩個銅板的細節中,你體會到什么?你能通過朗讀表現人物心情嗎?學生自由選擇人物,朗讀有關語句,展示自己對人物情感的體驗。
7.讀課文,說一說“我”后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引導學生補充課前查閱的有關林海音的資料,體會爸爸對我的嚴厲和疼愛,讓我發生了那么大的變化。
8.讓“我”發生那么大的變化的原因還有什么?引導學生體會“教師的引導”、“自我認識與反省”。
四、總結
每個人的成長都會面對一些錯誤。不過,“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是錯誤地對待錯誤”,學習生活中,只要認真、冷靜地去看待它們,我們就會感受到成長的快樂。
送格言:
最大的失敗是失敗了不覺悟。——卡萊爾
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復錯誤。——周恩來
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會犯錯誤。——列寧
我的最重要發現是由失敗給我的啟發。——戴維
五、布置作業
在生活中,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你是怎樣對待自己的錯誤的?把它寫出來,注意通過描寫表現人物的情感。
《遲到》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生課前能自學生字新詞。通過閱讀,學生能理解父親對我的嚴和疼,以及我的變化,從而體會父親對我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比較閱讀、查閱運用有效信息等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發展思維。能初步領悟本文前后照應的方法,先總結后分述的方法(第二課時)。
3、通過學習,能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習慣的過程。
難點:理解、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跟老師一起學:
1、能正確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提出不懂的問題。
2、注意訂正多音字的讀音。如:乘車、轉身、挨打、混合、哭號、咻咻
把字音讀正確、讀流利了。同位互相進行評價。教師可重點對易讀錯的個別字進行檢查。
字音:乘車、轉身、挨打、混合、哭號、咻咻
字形:罰站、撩起、恥笑、包袱、恐懼、狼狽、征求
3、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誰曾經有過經常遲到的經歷?今天,我們也來讀一篇與“遲到”有關的文章。讀了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從
①內容
②所寫事情
③文中人物——“我”和“父親”,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讀懂的內容:
課文主要是寫“我”有賴床的習慣,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來了。父親嚴厲地懲處了“我”,“我”帶著傷痛到學校上學,但還是遲到了。上課的時候,父親給“我”送花夾襖來了,“我”感受到父親默默的愛。從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學生。)
4、思路:
“我”有賴床的習慣,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來了。
父親嚴厲地懲處了“我”,而結果是,“我”上學也遲到了。
上課的時候,父親給我送花夾襖來了,“我”感受到父親默默的愛。
從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學生。
5、從課題、文章主要內容、重點段、重點句入手。預計可能提出的疑難問題:
①父親為什么要打“我”?
②打“我”打得狠不狠?
③打了“我”為什么還要給我送東西?
6、同學們在預習時都發現了,“我”挨打了。父親打“我”打得狠嗎?速讀課文,找出相關的段落、語句,仔細的體會一下。
“爸氣極了……我挨打了”
a. 打的動作:拖起來、抄起、倒轉來拿、一掄
b. 打的聲音:咻咻
同學們,父親在盛怒之下,把“我”拖起來,抄起雞毛撣子倒過來拿,高高的一掄,就發出了這樣的“咻咻”聲音。就這樣藤鞭子一下一下抽打在“我”稚嫩的皮膚上,同學們,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7、是呀!多疼呀!“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車里……我是怕同學們看見了要恥笑我”
“我”哭泣著坐在車上,檢查著“我”紅腫的傷痕,一條條鞭痕像一條條丑陋的蚯蚓,盤踞在我的腿上。爸爸的鞭子何止打在了“我”的身上,也抽在了 “我”的心里。“我”是多么傷心,多么難過呀!難過之余,“我”還要把傷痕遮起來,如果同學看見了,一定知道“我”挨打了,如果他們知道這是爸爸下狠心打的“我”,一定會恥笑“我”的。“我”是多么委屈呀!
傷痕火辣辣的灼熱刺痛著“我”,當“我”再次注視著這些紅腫的傷痕,不禁想到,別人家的爸爸像寶貝一樣寵孩子,而“我”的爸爸竟然下手這么狠,我又有些怨恨父親了。
8、那父親為什么要出手這么狠地打我呢?
(以前作者就是天天遲到,今天因為下雨,竟然不想上學,要逃學了,這些表現讓父親忍無可忍。再來讀這段話,仔細讀,抓住關鍵的詞,關鍵的字,甚至是一個標點,去體會,父親為什么會狠狠地打“我”?課件出示:“等一下,媽媽進來了。……居然有勇氣不挪動”)
a、嚇了一跳——說明太晚了,都不象話了。
b、硬著頭皮——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可還在找借口。
c、居然沒挪動——知道一個字的命令可怕,還不挪動。
9、當嚇了一跳的媽媽來催時,你提出了不上學的要求,當爸爸瞪著眼,讓你快起時,你還在硬著頭皮為自己找借口,現在你明明知道一個字的命令最可怕,還沒挪動。你當時是怎么想的?
是呀!不去就不去吧,就一天,沒什么吧?那父親為什么還要狠狠地打“我”呢?
是的,因為“我”的表現太令人生氣,更因為父親怕“我”養成壞習慣,所以才會打“我”,才會這樣狠狠地打“我”,我們再一起來讀這段話,老師讀所有寫父母的話,你們讀所有寫“我”的話,用心地讀,一邊讀一邊體會。
10、同學們,正因為父親這么愛“我”,愛得那么深,才會狠地下心,下得去手打“我”啊!可是父親狠狠地打了“我”,又趕到學校來為“我”送東西,這又是為什么呢? (板書:送)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父親給“我”送東西的段落,其他同學想一想,父親給“我”送來了什么?(讀課文15-18)
父親給“我”送夾襖和銅板。送夾襖做什么?送銅板又做什么呢?
生:下過雨怕“我”凍著,沒吃早飯怕“我”餓著,怕“我”疼買藥抹抹。
——父親心系著“我”的饑飽,掛念著“我”的冷暖,父親關心“我”的身體。
11、是的,同學們說的就是父親的良苦用心那!當父親聽著我痛苦的哭號,看著像只狼狽的小狗那樣的“我”,想起“我”紅腫著鼓起的發著熱的傷痕,哪里放得下心呢?看似狠心的父親,帶著夾襖和銅板來了,帶著他深深地關愛來了,可見到“我”了,卻什么也沒說,只是默默地看著“我”穿上夾襖,輕輕地給“我”兩個銅板。這就是父愛,無言的父愛,如山的父愛,深沉的父愛。此時此刻,那個剛剛還因為挨了父親的打而委屈、生氣、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對著父親,會想些什么呢?此時的“我”最想對父親說什么?
(父親的愛感染了作者,也改變了作者,作者發生了改變,從遲到到早到,甚至來不及吃飯也要趕到學校。)
(正是父親的愛使作者意識到不能再懶惰,要嚴格要求自己,勇于面對錯誤,從而改正了錯誤。)
12、其實父愛對小作者的影響何止這些。我們這篇課文是林海音《城南舊事》中的《爸爸的花兒落了》的節選:
林海音在他70多歲的時候曾經說過:“我七十多歲了,一生經歷的事不少,但這件「遲到」的事,對我應當是刻骨銘心的,如果爸爸影響了我,我又影響了讀者,該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林海音的作品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找來讀一讀。
《遲到》教學設計4
一、導課。
1.看大屏幕:你從屏幕中獲得了哪些信息?這些女作家你認識誰?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國著名現代女作家林海音的一篇散文《遲到》。
二、檢查預習情況。
昨天預習過了嗎?把課文讀了幾遍?老師要檢查一下。
1.檢查詞語認讀情況:
詞語卡片:混合哭號扎辮子倒轉撩起夾襖咻咻
(大屏幫助區分:“扎”的幾個讀音;“咻咻”意思)
2.認讀單個字:
賴(懶)罰(你被誰罰過,為什么?)貌(幾畫)挪
鼻瞪撣腫薯(暑署)
3.男女比賽讀課文:一方一個自然段段,通讀全文,看哪方無錯誤。
三、初知文意。
1.引導再讀一遍課文:要想把課文讀得有感情,就要把自己放進課文中去,用心讀,邊讀邊想。
2.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遍。
3.說說: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課文寫了)
四、寫字。
1.自己練寫一遍。
2.聽寫。
3.同桌互查,錯誤的字寫兩遍。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引導研讀。
從剛才同學們的發言來看,課文基本自己已經讀懂了,不需要老師再講了,這節課,老師想讓你們給我講,講什么呢?
1.這是一位什么樣的爸爸?
(1)你認為這是一位怎樣的爸爸?(學生自由發表看法)
(2)屏示閱讀要求:
這是一位的爸爸。
①言之有據。
②練習朗讀,把爸爸的這一特點讀出來。
(3)學生按照要求準備。
(4)交流閱讀體會:
①嚴厲的爸爸:隨意指名讀相關句子,其他學生評議,再讀。
②慈愛的爸爸:找到的是哪個句子?(生說自己找到的句子)
句子對比:A(省略掉部分詞句的片段)
B(原文片段)
師點撥:作者用了這些細節的描寫,才更能顯示爸爸對孩子的.一絲不茍的疼愛和關心。
2.“我”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屏示要求:我認為小海音是個的孩子。(言之有據)
三、欣賞課文,遷移運用。
1.從課文中挑選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練習朗讀,然后讀給大家聽,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個句子。
2.欣賞插圖:插圖的哪些地方畫得好?為什么?想想練習寫作:
我接過銅板,……(想:爸是怎樣離開的?我是怎樣走進教室的?進教室以后呢,心里又有哪些想法呢?……請幫作者寫出來。)
四、作業:引導課外閱讀。
介紹林海音,以及主要作品。推薦閱讀《爸爸的花兒落了》。并要求填寫閱讀卡。
《遲到》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父親的嚴和疼,以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品讀感悟,懂得要正確的對待錯誤,改正錯誤,從小養成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來感受父親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方法:
引導、點撥、討論、交流
學法指導:
自主與合作相結合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你們上學遲到過嗎?當犯了這樣的錯誤時,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的爸爸媽媽是怎么做的?
今天,我們也來學一篇與“遲到”有關的文章。(板書課題)
二、定向導學
三、自主學習
自學內容:學習2——18自然段,體會“嚴中有愛”。
自學要求:用“”畫出表現父親很嚴的句子,用“”畫出父親很疼我的句子,在句子旁批注你的感受。
自學方法:讀思畫批
自學時間:5分鐘
1、全班交流:從哪些地方你讀出了“父親管教我很嚴?”
根據學生匯報情況,體會重點句子:
幻燈片出示:
最糟的是爸爸是誰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瘦高高的,站到床前來,瞪著我:“怎么不起床,快起!快起!”
“爸,晚了!”我硬著頭皮說。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學?起!”
2、哪些詞讓你感受到爸“氣極了?(拖、左看右看、抄、掄、咻咻)誰能讀出來?指導朗讀。
引讀第12、13段。
3、從那一條條鼓起的紅腫的發著熱的鞭痕,你們又感受到什么?(父親打得十分用力)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鞭子打在女兒的身上,痛在父親的心上,因為他是那么疼愛女兒。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了“父親很疼我?”
四、合作交流
齊讀18自然段。爸沒說什么,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枚銅板給我。
1、現在你認為這位父親是不是一位好父親?
2、面對疼愛自己的父親,面對深沉的父愛,女兒想對爸爸說什么呢?
3、是的,女兒有千言萬語要對父親說,可是女兒同樣什么也沒有說,她是怎么做的?齊讀最后一段。
四、升華主題
1.師:因為小海音讀懂了父親這份厚重的愛,所以她才會有了從遲到到早到,甚至來不及吃飯也要趕到學校的變化,然而改變的`又何止是這些呢?由此改變的還有小海音的未來和人生。
2.師生合作感情朗讀課文。
3.學完課文,用一句話談談你的感受,來表達你此刻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你當時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當你是怎樣對待自己錯誤的?
六、質疑探究
七、板書設計:
遲到
嚴打
遲到早到
愛送
八、檢測
一、按課文內容填空。
1、爸氣急了,一下把我從床上()起來,我的淚就流出來了。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起一把雞毛撣子,()來拿,藤鞭子在空中(),就發出()的聲音。我()了。從所填的詞語中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爸爸這樣做是讓我認識(),改正()。正因為這樣,從此我再也()。
二、寫一寫。
父親狠狠的打了我之后,又給我送夾襖和銅板,此時此刻你想最對父親說些什么?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遲到》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遲到》選自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原文題為《爸爸的花兒落了》。本文以樸實細膩的描寫講述了作者小時候因為上學遲到發生在她和父親之間的一個故事,后來在老師的幫助和父親的關懷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從此成了第一個到校的學生。這篇文章告訴人們只有勇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的成長起來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預習課文的習慣,對于文中出現的易讀錯的字音,大多可通過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讀準。一些生詞也可利用查閱工具書、聯系上下文體會等方法,在課前初步理解,個別弄不清含義的,可隨著課文深入學習時,再加深認識。
【教學目標】
1,能自主學習生字新詞。
2,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在小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初步領悟本文前后照應,先總后分的寫作方法。
3,通過學習,能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4,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重點】
閱讀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體會父親的嚴厲與慈愛都是為了讓“我”認識錯誤,面對錯誤,改正錯誤。
【教學難點】
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來感受父親既嚴厲又深沉的愛,以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遲到》,這篇課文描寫真實細膩,文中人物讓我們感覺特別親切熟悉。正如文中的“我”,大家來看看,似乎能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呢。
2.復習生字詞,注意多音字“禁”和易錯字“貌”。
課件出示:管教恐懼催促挪動狼狽遮蓋恥笑不禁征求瞪著夾襖撣子混合紅腫禮貌烤白薯
3.學生快速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課件出示:填空讓學生填,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課文內容我知道:當“我”上一年級的時候,就有(賴床)的毛病,導致經常性(遲到),(遲到)要挨批、受罰,以致懷著(又愁又怕、恐懼)的心情上學;幸運的是,后來“我”變了:每天都(早到),上學的心情也變得(快樂)。
4.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大屏幕顯示: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5、小結過渡:小海音由“遲到----早到”(板書),是什么使她有這么大的轉變呢?下面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深入學習本文。
二、研讀課文,品味父愛
(一)出示探究單,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探究題。
(1)帶著問題自主閱讀。請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思考以上問題。在閱讀時可以做些批注。閱讀提示:自由讀課文2――18段,用“——”畫出表現父親“很嚴”的句子,用“——”畫出表現父親“很疼我”的句子,在感受深的地方寫寫批注。
(2)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組長組織學習,并做好記錄,推選出發言代表。教師巡視、引導、點撥。
(二)學生交流探究成果。
1、體會父親的“嚴”
※打的動作:從“抄起”、“倒轉”、“一掄”等詞語可體會出父親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打的聲音:“咻咻”。
※打的過程:“從床頭打到床尾”、“哭號”等可以看出打得厲害。
※打的程度:“那一條條鼓起的鞭痕,紅腫的,而且發著熱”。從“一條條”、“鞭痕”、“紅腫”、“發著熱”,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確狠,出乎人的預料。
2.體驗品讀
(1)誰最能體會作者挨打時的心情?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她會在這時想些什么呢?(出示句子)“爸氣極了,一下把我從床上拖起來,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抄起一把雞毛撣子,倒轉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出咻咻的聲音。我挨打了!”你怎么讀這個句子,為什么這樣讀?
(2)爸爸把小海音打到什么程度?出示:“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車里,一邊抽抽搭搭地哭著,一邊撩起褲腳來檢查我的傷痕。那一條條鼓起的鞭痕,紅腫的,而且發著熱。我把褲腳向下拉了拉,遮蓋住最下面的一條傷痕,我是怕同學們看見了要恥笑我。”
引讀:
A.師:當小海音哭泣著坐在車上,檢查著紅腫的傷痕,她是多么傷心,多么難過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B.師:難過之余,小海音還要把傷痕遮起來,她怕同學看見了會恥笑她。她是多么委屈呀!再讀
C.師:傷痕刺痛著小海音,當她再次注視著這些紅腫的傷痕,不禁想到,別人家的爸爸像寶貝一樣寵著孩子,而她的爸爸竟然下手這么狠,她真是有些怨恨父親了。再讀
3、爸爸為什么氣極以致嚴打小海音呢?
(1)指名生答
(2)師指正歸納:晚起、想逃學、要求家長縱容、抗拒管教
4、體會父親的“愛”
(1)這命令沒起任何作用,父親氣極了,把小海音狠狠地打了一頓,小海音被打走了,屋子里由吵鬧變得安靜,伴著窗外的雨聲,孩子的哭聲似乎還在父親耳邊回響。同學們,此時,父親心理是什么滋味啊?他會想些什么呢?(體會出后悔、自責、心疼……)
(2)的確,打在女兒身上,疼在父母心上。此時此刻,他有千言萬語想對小海音說,于是他冒著大雨急匆匆趕往學校,可見到女兒時,他一句話也沒說,只是……(出示第15自然段)
(3)讀句子,找表示動作的詞,透過這幾個動作,你聽到父親在說什么?(學生展開想象,用“孩子,你……”開頭說話練習)
當他打開手中的包袱,拿出我的花夾襖時。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我聽見他在說……
當他從衣服里拿出兩塊錢給我時,我聽見他在說……
(4)、看到父親關愛的眼神,看到那一縷縷被雨水打濕的頭發,小海音會說些什么呢?(體會嚴厲、深沉、無言的父愛)寫在探究單上。
(5)體驗品讀:串聯父女的對白(配樂)
想起女兒的哭號聲,想起那一道道鼓起的鞭痕,爸怎能放得下心呢?他是多么想對女兒說……望著爸爸那深情的眼神,我是多么想對爸爸說……
爸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女兒的花夾襖,看著她穿上,他又是多么的想對女兒說……我默默地穿上花夾襖,一股暖流頓時涌上我的心頭,我突然間明白了,明白了父親那深深的`愛,我是多么想對爸爸說:……
孩子啊!你能理解爸爸的愛嗎?……女兒是多么想撲到爸爸的懷里,痛哭一場,那是悔恨的淚啊!那是理解的淚水啊!……
而這一切的一切卻都在無言中,這是一個怎樣的場面啊!父女倆久久地站在那里,兩顆心緊緊地貼在一起,天底下還有比這更感人的愛嗎?
(6)指導感情朗讀這段話,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小結過渡:師讀課件句子“我的父親很疼我,但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一嚴一疼,合起來就是愛。”謝謝剛才幾位同學說出了小海音的心聲,這深沉厚重的父愛,小海音此刻怎能不明白呀!
5,體會小海音的自省、認識。
過渡:其實,在爸爸送夾襖和銅板前,小海音對爸爸的愛就有所領悟,大家發現了嗎?
(1)指名生讀相關句子。
(2)師:“鼻子不禁抽搭了一大下”大家能做做這個動作?一般什么情況下會有這個動作?從中我們看到了小海音的(悔、痛)。
(3)小海音有了悔悟之心后,發生了哪些變化?(學生交流,師出示相對應的句子)
師小結:正因為有父親這樣的“嚴”和“疼”,她從遲到變為了早到,她改變的不僅是上學路上的遲到,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她再也沒有遲到過,時時早事事早,她的一生為我們奉獻了許多好作品,她就是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許多年過去了,她想起遲到這件事,情不自禁飽含深情寫下了這樣的文字:(出示)我七十多歲了,一生經歷的事不少,但這件“遲到”的事,對我卻是刻骨銘心的。如果爸爸影響了我,我又影響了讀者,該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學生齊讀)
6、師小結:課文學到這,同學們應該能完整準確地告訴我是什么使小海音轉變吧?
板書:父愛、自省
三,拓展整合,升華情感
師:孩子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犯過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現在請孩子們坐直身子,手背在后面,閉上眼睛,靜靜地聽老師說:(點課件配樂《初雪》)你可曾錯誤的對待錯誤?你可理解你屢教不改時爸媽的心情?你可明白爸媽因此責罰你的苦心?你可懂得他們責罰你時的無奈、心痛?孩子們,靜靜地想一想,把你被爸媽責罰的經歷及此刻的感受化作言語準備訴說。
1、生深情訴說。
師結:母愛如水,細膩柔情,而父愛如山,深沉嚴厲,總是容易讓孩子誤解。學了本文希望同學們能理解如山的父愛,懂得他對你的嚴格管教是出于對你的真心關愛
師總結:父愛是······課件圖片出示
2、播放歌曲《父親》,老師這還有首歌送給大家,希望同學們借此進一步感受深沉厚重的父愛。
【作業布置】
1、把你準備向爸媽訴說的感動或愧疚寫成書信,寄給他們。
2、課外閱讀林海音的作品《爸爸的花兒落了》。
《遲到》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能自主學習生字新詞。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這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在小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
3、通過學習,能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1、預習課文。
2、查閱作者的資料,尤其要關注有關作者成績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情誘趣
1、利用上課之前的這段時間咱們來背上幾首詩詞。
2、評價。過渡:其實,我國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誦讀。史學名著,《左傳》中就有這樣一句話: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他的意思是說?
3、是的,誰都會犯錯,那天我就出錯了?怎么樣?你有過犯錯的經歷嗎?敢在這么多人的面前說說嗎?
過渡: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人都會犯錯,這并不稀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時候就經常犯這樣一個錯遲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相信能帶給你啟發。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課前大家已經進行了預習,現在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的情況。
2、匯報讀書情況。
3、預習了,剛才我們又進行了再次閱讀,誰能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4、評價,那么在預習的過程中你還有哪些不懂得問題嗎?(注意歸納)
三、個性閱讀,解疑品賞
1、讀書貴在有疑。剛才有同學問:父親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狠狠地打,打得狠嗎?瀏覽課文,找出相關的詞句。
A打的動作:
B打的聲音:咻咻
C打的過程:
D作者的傷痕:我們來讀讀這句話,體會一下父親打我究竟有多狠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你覺得這句話應該怎樣讀?
2、就這樣,體會著作者挨打時的心情,先讀出這句話,再把她沒有說出口的話講出來。
3、小結:注意學生關注的方面和運用的讀書方法。
4、我挨打了,父親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氣、我怨恨,我不解,我究竟該不該打,不打不行嗎?同學們,你們怎么看?請大家再讀課文,能不能從文中找出有說服力的句子,抓住關鍵的詞,關鍵的字,甚至一個標點來談談你的看法。
可能關注的內容有:
A不該打:
(1、已經這么晚了,等起來,洗臉,扎辮子,換制服,再走到學校去,準又是一進教室就罰站在門邊)那罰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2、同學們的眼光會一個個像你投過來,我雖然很懶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對呀,多難為情的事啊,讓同學們當成笑柄了。
(3、最糟的是,爸爸是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車去,或許還來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許。
(4、在這夏天的時候,還要被媽媽打扮得穿者肥大的夾襖,拖著不合腳的大油鞋,舉著一把大油紙傘,一路走到學校去。)
B該打:
(1、每天早晨醒來,看到眼光照在玻璃窗上,我的`心里就是一陣愁,準又是一進教室就被罰站在門邊。)每天都遲到,要是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那還了得?該打。
(2、等一下,媽媽進來了)媽媽都催促過了,還賴在床上,過分。
(3、爸爸進來了居然有勇氣不挪動)你不僅找到了有說服力的句子,而且還注意了上下文之間的聯系,所以你的發言很精彩,是呀,爸爸那么嚴厲,生氣地發出好幾次命令,我竟然連挪都不挪一下,這不是找打嗎?
(4、①師:不就這一天不去上學嗎?沒什么關系吧?生:學不到知識,養成壞習慣,就什么也學不到了。
5、過渡:不去就不去吧,就一天,沒什么吧?那父親為什么還要狠狠得打我呢?
6、因為我的表現太令人生氣,更因為父親怕我養成壞習慣,所以才會打我,才會這樣狠狠的打我,我們再一起來讀這段話,老師讀所有些父母的話,你們讀所有寫我的話,用心地讀,一邊讀一邊體會。
7、愛得深,才會恨之切,愛的真,才會狠下心,下得去手啊。父親狠狠的打了我,后來又趕到學校來為我送東西,這又是為什么呢?課文中是這樣寫的,誰來讀一讀,同學們想一想打了我,為什么還來送東西?
8、師:(出圖音樂)是的,同學們說的就是父親來送東西的用意啊。看著我坐車上學狼狽、痛苦的背影,聽著我慘烈、哽咽的哭喊,想起我紅腫著的鼓起的傷痕,父親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來了,帶著夾襖和銅板來了,可見到我了,卻什么也沒說。父親的愛就是這樣,有時是嚴厲,有時又是深沉。此時此刻,那個剛剛還因為挨了父親的打而委屈、生氣、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對著父親,會說些什么呢?
9、這段刻骨銘心的往事,改變了作者,那個每天早晨都遲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門前等待校工開柵門的早到女孩。作者能發生如此這番的變化,父親給了很大的影響,大家再想想,除了父親,還有什么原因嗎?你是從哪里感受到這一點的?
四、情感升華拓展延伸
1、是的,因為有了父親這份厚重的愛,也因為我讀懂了,理解了父親的愛,所以我才會有了從遲到到早到,甚至來不及吃飯也要趕到學校的變化,然而改變的又何止是這些呢?課前大家查閱了關于林海音的資料,關于她后來的發展,你們了解多少?
2、看來,由此改變的還有林海音的未來和人生。還是那句話,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課前大家說出了自己的錯誤,現在,從遲到的故事里,從林海音身上,我們讀懂得已經不僅僅是敢于面對錯誤,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在錯誤面前會做一個真正堅強的人。
五、布置作業:
課后請大家去搜集林海音的作品,好好地讀一讀。
在校園網上,有幾篇關于名人面對錯誤的文章,請大家去讀一讀。
《遲到》教學設計8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應該是師生、文本、作者之間的多邊深層的對話,從而達到積累語言,激蕩心靈,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本課的教學力求通過對文中蒂姆的所作所為、所言所思進行深入的學習、思考,以走進人物的內心,體會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編者意途。提倡多元解讀,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實現本課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聯系課文理解本課重點詞語。
3.通過對課文的學習,體會蒂姆所表現出來的協作精神和無私奉獻的品質。培養協作意識和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聯系課文理解本課重點詞語,體會蒂姆所表現出來的協作精神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也許,在別人看來,蒂姆的一切舉動都超凡脫俗,而在蒂姆眼里,讓人類共享知識和互相協作是理所應當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體會蒂姆所表現出來的協作精神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教學準備
課件制作,搜集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20xx年,在芬蘭埃斯波市舉行的一個儀式上,芬蘭技術獎基金會授予49歲的蒂姆全球最大的技術類獎千年技術獎。這是一個遲到15年的獎賞,你想知道為什么嗎?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將句子讀通順,將字音讀正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邊讀邊用筆勾畫出生字,多讀幾遍,記住這些生字。同時將你不懂的詞作上記號。
2.抽讀課文,學生評,師生共同正音。
3.小組交流,采用聯系上下文等多種方法,解決不懂的詞語,老師相機指導。
4.教師出示能概括本課主要內容的'詞語,讀詞,檢查學生理解情況。同時讓學生看著這些詞語,大致說說本課的主要內容。
5.教師指導記住字形,書寫課后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許多人都覺得蒂姆獲得千年技術獎是當之無愧的,你是怎么看的?學生邊讀邊作勾畫,作批注。
2.匯報交流,根據學生答,結合課后2題的詞語相機理解以下幾個句子:
(1)在他之前,沒有瀏覽器,網絡世界一片空白。萬維網的誕生給全球信息的交流和傳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一舉打開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便之門。
學生匯報,互聯網給你們帶來了哪些方便?什么叫革命性的變化?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教師小結,蒂姆發明的萬維網為信息的交流和傳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在他將自己的發明公布于眾之后,互聯網立即風靡全球。不久,網絡公司便風起云涌。一夜之間,一批富翁宣告誕生。而萬維網之父蒂姆卻分文未取,依然進行著自己清貧的科研工作。
3.理解加點的重點詞語,把蒂姆的行為與其他人作對比,體會他的高尚。
4.教師補充資料:天下真有免費的午餐。蒂姆將自己的發明無私地奉獻給了全世界,分文未取。他給無數人創造了暴富的平臺,自己卻一直苦于無錢修廚房。當十五年后蒂姆拿到100萬歐元時,他這樣說:這的確是個驚喜,但金錢還不至于讓我瘋狂。100萬歐元的獎金我得妥善分配。我家住郊區,子女上學不方便,另外,妻子總在抱怨,說我們該修修廚房了。
有誰知道,當蒂姆給了無數人財富的時候,他自己的生活卻有這么多的困難?從而引導學生體會蒂姆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學生反復讀,認真體會。
5.有的人說蒂姆太傻,有的人說蒂姆是超凡脫俗,你是怎樣想的呢?找出蒂姆說的話,用筆勾畫出來,寫出你的體會。匯報交流。通過理解蒂姆說過的話,來理解在蒂姆眼里,讓人類共享知識和互相協作是理所應當的,從而體會蒂姆身上表現出來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6.教師小結本文。
7.學生再次默讀課文,認真體會。
四、拓展升華
1.結合現實生活,學生討論,你能感受到蒂姆精神品質的高尚嗎?
2.學生討論:如果你有一次可以給蒂姆寫信的機會,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
附:板書設計
《遲到》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深沉的愛,了解愛的真諦。
4.重點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親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二)過程與方法: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質疑問難,有針對性地再讀課文。
3.抓關鍵詞句,精讀課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讀。
4.回顧全文,總結拓展,熏陶情感。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學文,學會感恩,學會孝順父母,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深沉的愛,了解愛的真諦。
2.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親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親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學時數:
2課時
【《遲到》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五年級《遲到》教學設計05-15
《杯子的設計》教學設計03-14
an教學設計06-13
遲到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08-11
遲到教學反思(精選9篇)08-11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12-24
《我設計的服裝》教學設計06-15
教學論與教學設計05-20
《瀑布》教學設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