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海底兩萬里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1
“呼——”,合上了最后一頁,我陶醉地坐在沙發上,腦子里回想著書中的一幕幕。要問什么書讓我如此癡迷,那就是儒勒·凡爾納的著作《海底兩萬里》。
本書的作者儒勒·凡爾納是一位出色的科幻作家,他的著作《地心游記》、《八十天環游世界》、《格蘭特船長的女兒》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小說。有趣的是,他生活的19世紀并沒有潛水艇,對地心也沒有研究,可他卻飽讀科普書籍,憑借自己的知識與想象力,生動形象的勾勒出了一些在當時不可能的場景。因此,他享有“科幻小說之父”的美名。
本書的主角是尼摩船長,文章以一個海洋方面的教授阿龍納為視角,講述了他們暢游海底的故事。在19世紀,海面上一直出現一直神秘的巨大生物。阿龍納教授收到海軍的邀請共同抓捕這只生物。追捕過程中,由于神秘生物的攻擊,阿龍納和他的仆人不幸摔到了怪物的脊背上。后來在得知,這竟是一艘名叫“鸚鵡螺號”,構造精妙的潛水艇,可是,船長似乎不是那么友好,他們成為了“階下囚”,被囚禁在這艘潛水艇中。經過進一步的溝通,教授和船長發現了對方和自己身上的共同點,便邀請他們進行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途經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然后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稀罕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奇異景象,還進行了“海底森林”的打獵,參觀了捕捉珍珠的`過程,也參觀了失落的帝國——“亞特蘭蒂斯”等等,但由于挪威海岸的旋風,他們逃離了“鸚鵡螺號”,并把海底的秘密公之于眾。
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是尼莫船長,他是一個印度王子,因為國家被英國占領了,所以逃亡海外,制造了鸚鵡螺號準備報仇,在倒數第二章中他與英國軍艦船長的對話讓我感到對他的敬意,他的愛國情懷與對于窮人的無私、戰爭的仇恨讓我感動不已。
書可以凈化我們的心靈,增加我們的道德修養,讓我們變成高尚的人,開發我們的智慧,啟迪人們的思維,活潑人們的大腦,讓大家在驚險與刺激中得到藝術的享受。而這本書,是一本讓人回味無窮、受益匪淺的好書。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2
讀《海底兩萬里》,實在是一種享受,我也會常常陷在震撼里。
作者儒勒·凡爾納是法國十九世紀科幻小說作家,他一生寫過很多小說,從地心到月亮,環繞地球旅行更是他多次描寫的內容。《海底兩萬里》,就是他寫的一部潛入海底環游世界的科幻小說,是一部深受讀者歡迎的小說。
首先作者以驚動全世界的“海怪”事件為線索,引出了本文的一個主要人物――尼摩船長和他最心愛的“鸚鵡螺”號。之后,他以他獨特的構思和文筆,領讀者做了一次精彩而又驚心動魄的海底遠游。尼摩船長說:“我可以去海底森林里捕獵野味,我的牛羊家畜在無邊無際的海底草原上吃草;我隨時可以吃到鮮美的鯨奶和大海藻中提取的甜糖;衣料用貝類的足絲制成,衣櫥里的香水是用海藻蒸餾而成,床是用甘藻做的`;用鯨魚骨做成筆,用烏賊的汁制成墨水……”從這一段話可以看出,尼摩船長對海的熱愛,他從大海中獲取一切。鸚鵡螺號以飛快的航速,讓讀者隨著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各類生物,就像書中所寫:“一大群色彩斑斕的魚游來游去,金黃色的斑點在灰暗的漩渦中熠熠閃光,箭魚中間有鯔魚穿梭,猶如迎風招展的旗幟;還有雙層黑線海緋線鯛魚,背部有斑點的蝦虎魚,身上藍色,頭呈銀白色,嬌美無比的琉璃魚等等”。不僅如此,文章中還寫了最遠的極地,最深的海溝,最大的珍珠……大蜘蛛,章魚,鯊魚……讓人目不暇接的同時還耳目一新。
其次它是一部出色的懸念小說,從海面上“怪獸”出沒,攪得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漩渦吞噬為止,懸念迭出,環環相扣,扣人心弦。
書中的故事在我們今天科技發達的21世紀來說,已是極易理解的事了。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類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未普及,凡爾納的海底世界中以幻想出了潛水艇,這是多么不可思議的事!然而,凡爾納的偉大正在于他的幻想是科學的幻想:小說發表25年之后,人類真的制造出了潛水艇,并進行了真正的海底旅游。
這本書中包含了大量的真實科學知識,內容十分豐富,書中還告誡人們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的生存。還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將使人們留下對人類正義更深層的思考以及更豐富心靈的收益。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3
海底世界究竟是什么樣的呢?出于好奇,在這個期間我閱讀了《海底兩萬里》,書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奇妙美麗的海底世界,豐富的海洋知識,還有主人公尼摩船長身上那種熱愛海洋、善于鉆研、敢與磨難頑強斗爭的精神。
知識淵博是尼摩船長給我的第一印象。他設計建造的潛水船能在海底潛航,自由探索并進行大規模地科學研究,非常了不起。果斷冷靜,不懼困難是尼摩船長給我的'另一印象。在海底遇險時,他能帶領船員們克服困難,走出困境。
看完這本書,回想起我以前做作業的事,我感到十分慚愧。因為媽媽給我報了奧數培訓班,太多的奧數作業,太多的習題填滿了我的時間,壓得我有點喘不過氣來。一做奧數題,我就變得心浮氣躁,再加上有些題目對我來說太困難了。做著奧數題,我的眉宇間總會流露出淡淡的焦躁,眼神也比平時陰沉了許多,眉頭微皺,眼睛深處不時跳出一股頹廢與怒氣。我一會兒拿著筆在草稿本上刷刷刷地計算著,字跡潦草得連自己都要看不清;一會兒又抬起頭凝望著天花板,唉聲嘆氣,靜不下心來獨立完成這些題。
看看尼摩船長,他遇到困難,一點都不畏懼。而我一遇到難題,就像只膽小的兔子一樣開始退縮,第一時間不是想著怎么解決它,而是想著去找媽媽或者同學幫忙,甚至想放棄這些題目。這種依賴思想,讓我的奧數學習一直進步不大,媽媽對我也很無奈,她總是耐心地教我,總是語重心長地跟我說:“貝寧,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學會堅持,不要被小小的困難所擊倒。放棄和逃避都無法幫助你成長。”我總是不假思索地跟媽媽說:“我已經思考很久了,實在想不出,我也沒辦法。”
現在,我意識到了自己的態度問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老師們總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是有的。如果把玩電腦、看電視的時間拿出來,多思考一道題,多動腦筋,這些難題或許就不再是難題了。事實上也是這樣的。我不禁羞愧起來,跟這些探險者相比,我遇到的這些小困難根本不算是困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畏懼退縮,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向前呢?
“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書中的這句話跳出我的腦海。是的,正是因為尼摩船長他們的堅持,他們的勇敢無畏,才使得他們徜徉在大海中。這句話會激勵著我,學會獨立思考,遇到困難不繞道而行。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4
上半年,經歷線上線下的學習,我的小學生涯畫上了句號。在這個暑假,我讀了很多我一直想讀沒有時間讀的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海底兩萬里》這本書。
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體。
1866年的一天,人們發現了一個紡錘形的龐然大物出現在水面上,它的速度很快。人們都稱它為“天外來客”!為了揭開這個比鯨還大兩倍的龐然大物的面紗。“我”,也就是阿龍納斯和尼德·蘭等人,上了“林肯號”開始搜尋怪物。后來“我們”才發現這個怪物就是尼磨船長的“鸚鵡螺號”,于是“我們”就和尼摩船長進行海底兩萬里的旅行。后來,因為一次大屠殺事件,“我”和尼德·蘭堅定地離開。在北冰洋大風暴的襲擊下,“我們”扎入了旋渦里,醒來時在一個漁夫家中,一個月后,我們乘上了回家的船……
讀完這本書后,精彩的情節總是在我的腦海總揮之不去:他們在印度洋的珠場和鯊魚展開搏斗,捕鯨手尼德蘭手刃了一條兇惡的巨鯊魚;他們在紅海里追捕過一條瀕于絕種的儒艮,儒艮的肉當晚就被端上了餐桌;他們在大西洋里和章魚進行過血戰,一名船員慘死;這些場面,都十分驚心動魄。此外,書中還描寫了抹香鯨如何殘殺長須鯨,“鸚鵡螺”號潛艇有事如何殺死成群的抹香鯨的,那情景也相當震撼。
此外,《海底兩萬里》的人物性格也很豐富:尼摩船長十分自信,很有正義感。阿龍納斯是一個十分向往自由的人,康賽爾這位仆人隨和,很忠心也很沉穩。魚叉手尼德·蘭性格暴躁,有野性。我很喜歡這本書,一連好幾天,我都想象我也成了“鸚鵡螺“號上的一員,跟著尼麼船長和阿龍納斯教授環游了世界上的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紅海、奶海、地中海、南極洲和北冰洋。我還認識了許多動物如:海蜘蛛、長須鯨,抹香鯨等生物,和“鸚鵡螺號的神秘構造。
尼摩船長身上那些機智勇敢、沉著冷靜、大方自信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創意和發明使我們創造了無數奇跡,我們也要像尼摩船長他們一樣,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也許若干年后,我們亦可在海底居住、工作、學習、生活……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5
你可知,在儒勒·凡爾納的小說中有著這樣一艘潛艇:它出沒于各個海域,襲擊來往于各國之間的船只,人們對它有著各種猜測,有人說它是一只海中巨獸,而有人說,它并不是生物,而是一種威力巨大的戰爭機器。人類希望能捕捉到它的身影,但總是一無所獲。我對它神秘的身份十分好奇,于是,閑暇之余,我閱讀了這本劃時代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
在這本書中,人物性格被作者刻畫得十分鮮明,性格暴躁的水手尼德蘭,知識淵博的阿龍納斯教授,老實忠厚的仆人龔賽伊,性格令人捉摸不透的尼摩艇長。這些性格鮮明、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都出自于凡爾納之手,在此,不得不說他真是一位能賦予文字生命的作家呀!
除此之外,書中的各個章節也十分引人入勝,如南極大湖濱、章魚大屠殺這些環節都令人回味無窮。作者單憑白紙黑字卻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讀來仿佛自己也隨阿龍納斯教授在大海中遨游,這需要將文字掌握到何等高的境界,才能達到這種水平啊!
但書中令我最為震撼的還是作者對海底的描寫。海底中各種地貌、各種魚類、各種植物,乃至整個海洋都像是被一只無形的擁有神奇魔法的手收入到了書中。最了不起的是作者對海底萬千景象的描寫,令人感到神奇,卻又符合實際。對鸚鵡螺號的描寫也是如此,對潛艇的`原理以及構造介紹得有理有據,讓人產生一種真實感、信服感,仿佛它們真的存在于現實之中,而將這一切貼合現實地表達出來需要多么龐大的知識量和多么超前的想象力呀,所以凡爾納在這方面的天賦也就不言而喻了。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驚嘆于作者筆下精彩的章節和傳奇的歷險。更多的是從中學習到了許許多多渴望已久的知識。其次,我還從書中體會到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互相信賴的美好品質和作者字里行間表達出的對和平的向往,而我之所以稱它為劃時代著作,是因為作者在創造這本書之時,人類還沒有在水下航行的交通工具,而在這本書面世不久之后,各種潛艇、各種水下探測器騰空出世,所以說這本書真是一本劃時代的巨作。
凡爾納,打開了人類對未知世界的大膽幻想。是他,帶我們領略了海底別具一格的風景;是他,為我們打開了探索的一扇窗。
不是每一位作家都叫凡爾納,不是每一本書都稱《海底兩萬里》。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6
缺乏智慧的幻想會產生怪物,與智慧結合的幻想是藝術之母和奇跡之源。——題記
《海底兩萬里》作為一部科幻小說,對現實社會的反射,是作者內心生活中的種種反應,也是對其精神世界的延伸。小說的魅力就在其中。儒勒·凡爾納,全書的作者,運用細膩的筆觸,四個人,一艘潛艇,演奏出十九世紀的人們對海底世界的好奇,對未來科技的幻想,超出常人的思維,創作出一曲浪漫的交響曲。
讀完這本書,靜靜的合上書本,其中那精彩的情節讓人回味無窮。
最感動尼摩船長與另外幾人,采珠場時,遇到了一個可憐的采珠人,他正遭受著鯊魚的攻擊,眼看就要被兇狠的鯊魚一口吃掉。險要關頭,尼摩船長與其他人奮不顧身地沖了上去,與鯊魚展開激烈的搏斗,文字里透露出血腥的場面。降伏鯊魚后,采珠人早已暈了過去,尼摩船長和其他人連忙將他抬到船上,不僅救了采珠人的性命,并且把采集的珍珠全部送給了他。它教會了我做人要敢于奉獻的真諦,樂于助人的道理。
文中的鸚鵡螺號被視為文中最為神秘,充滿神奇色彩的地方。1866年,美國海域中突然出現了一種身形為橢圓形的“大海怪”,體積巨大,動作靈活,磷光刺眼,頭上長著一個大角。許多船只都曾遭遇它的襲擊。此事就此被傳得沸沸揚揚。而作者則是一名專門研究海洋的大學者,他通過種種傳聞與考察,推斷出海怪是個獨角鯨。美國就在1867年時派出了“林肯”號戰艦對海怪進行追擊,同時作者也被邀請上了船。經過幾個月的海上漂泊,船長終于發現海怪,與他進行了周旋,交戰,才發現這僅僅是一個用鋼板做成的潛艇。隨后船只被海怪撞入海中,作業也跌入海底,醒來時已經在那個“獨角鯨”的身子里了。作者與潛艇的船長通過交談,兩人相處的十分融洽。作者在潛艇也生活的十分自在。可是……過了幾個月作者和他的.仆人想家了,他們計劃著在當天晚上逃走!到了晚上,他們坐著小艇悄悄的離開了。回憶起這一個月的種種旅途與冒險,作者在海底整整航行了兩萬里!
《海底兩萬里》這部小說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極其驚險的氛圍,給予我們的,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也是精神上的盛宴。引人入勝的故事令我震撼,別具一格的人物形象讓我入迷,對社會毒舌般的諷刺,也是對人們無聲的勸告。這真的是一部值得閱讀的作品!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7
其實幾年前我就曾翻閱過《海底兩萬里》,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喜歡上這本書,內容也很快就遺忘了。今天夏天,憑著自認為已能夠讀懂這本書的理解力和對名著的渴望,我又重新拾起這本陳封已久的書,用我的目光和翻動書頁所產生的風掃去這本書幾年來日積月累的所有灰塵。
這個奇妙的故事起始于1866年,法國生物學教授阿羅納克斯受邀請追逐一只海怪,但中途不幸落水,進入了一艘先進的潛水艇,從此和兩個同伴一起隨“鸚鵡螺號”經歷了各種奇幻的海底歷險。他們結識了性格古怪但才智過人的尼摩船長,并同其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諸多的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最后,因耐受不了與世隔絕的寂寞,阿羅納克斯教授與其同伴一起逃離了潛水艇,他們的奇幻旅程也就告一段落了。
我看過很多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是其中的經典之作,沒有其他任何作品可以與其匹敵。它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致入微的細節刻畫都令我欲罷不能。更重要的是其字里行間所迸發的熱情和成熟睿智的筆觸令我深陷其中,陶醉不已。我相信這也是它長久不衰的原因吧,100多年的時間流逝更加證明了它的價值。
并且,《海底兩萬里》也很有科學價值,整部小說動用大量篇幅來講述了有關海洋的科學知識,隨時隨地地對諸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進行專業的介紹,這些知識看似很枯燥難懂,但我卻絲毫沒有感到接受起來十分困難,只把它當做有趣的`旅行日記,從而在無意中記住。《海底兩萬里》雖說是科幻小說,但都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在書中,作者對將來的世界進行了很棒的預言,故事中的事物在如今都已習以為常,讓不少人認為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對作者的這一點尤為欽佩。
當我翻過《海底兩萬里》的最后一頁,我的心情很復雜,有讀完厚厚一本書的如釋負重,有對書中世界的贊嘆,還有幾絲沒能再早些品出書中妙處的遺憾。手掌輕輕撫摸著書皮,我知道,我再也不會讓這上面落滿灰塵了。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8
在電報尚沒有發明的時候,他書里的人物已經在用電話傳播消息。在人類尚沒有發明火箭的時候,他書里的人物已經坐著炮彈拜訪月宮。在人類尚沒有飛上藍天的時候,他書里的人物已經坐上直升機觀賞美景。在人類尚沒有發明潛艇的時候,他書里的人物已經坐著潛艇,環洋航線兩萬里。他,就是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的儒勒·凡爾納。
我看了凡爾納的代表作《海底兩萬里》之后,被凡爾納驚為天人的`文筆所深深的折服了。這部作品講述了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捕鯨手尼德·蘭,仆人康賽爾三人乘船捕殺“怪物”,誤入潛水艇諾地留斯號(即鸚鵡螺號),最后經歷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旅程,在海底航行兩萬里,最后逃出生天的故事。書中懸念的設置巧妙,順理成章,絲毫不顯突兀,敘事順序得當,生動有趣,尤其是對于人物的刻畫極為生動。對于船長尼摩的描寫尤其好,讓我難以忘記。
凡爾納在寫尼摩的時候,多次運用對比,不但不顯得過于勉強,反而是錦上添花。
尼摩不僅是一位偉大的學者,還是一位堅定的戰士。學者和戰士,看似沒有關聯,實則殊途同歸。說白了,一個執筆,一個執槍,都是用作武器。尼摩設計了諾地留斯號,創造了領先當時世界不下百余年的科學技術,他作為一位科學家,其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同時,尼摩也會堅定立場,與殖民主義者堅決斗爭,又體現了尼摩的意志堅定之處,無愧于“戰士”的稱號。
尼摩既是一個冷靜的智者,又是一個瘋狂的指揮。尼摩身上的冷靜被多次描寫到。潛水艇故障時,可以立即下令檢查,排除故障。被巨大章魚襲擊時,可以身先士卒,帶領水手們擊退襲擊。被土著人圍攻時,可以當機立斷,釋放電擊逼退敵人。這些地方,無不說明尼摩的處事不驚。然而尼摩多次攻擊大英帝國的船只,一己之力挑戰當時的第一強國,把尼摩的瘋狂表露無遺。
尼摩不但是一個善良的船長,而且是一個狠辣的殺手。尼摩救下主角一行人,救下采珠人,確實無愧于船長的職責,而攻擊敵人時,卻毫不留情,全部殲滅,狠辣之處凸顯無疑,把尼摩對與殖民者的疼恨寫得淋漓盡致。
看完整本書,我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尼摩這個人物看似矛盾,實則是正反兩面寫出了尼摩仇視殖民者的性格特征,更是作者反對殖民主義的一個縮影。讀完,讓我回味無窮,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更是吸引我一看再看,尤其是電影版的結局,爆炸產生的一朵蘑菇云,更是勾起我的又一次遐想……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9
在這虛無縹緲的世界中,他寫出了一本超越過去、超越現在、超越未來的世紀之作,這本書中的內容引領了現代科技發展的走向,想象出了在當時社會根本不可能存在的高科技產物。他,就是被稱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的儒勒·凡爾納,而這本書就是---《海底兩萬里》。
當我在寒假接觸到這本書時,我就被卷入了一個奇妙的世界,這里有一位博學多識的阿羅納克斯教授,一個忠實善良的仆人孔塞伊,和脾氣暴躁的捕鯨手尼德·蘭,還有一位尼摩船長,加上他那艘“鸚鵡螺”號潛艇,在結合那驚心動魄的劇情,構成了這個令人如癡如醉的小說世界。在這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尼摩船長。
1866年,人們在歐洲海域附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生物”,阿羅納克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孔塞伊乘坐政府的船出海查明真相時,“嘭---!”一聲巨響,那條海上的船頃刻間四分五裂,碎片滿天飛,而他們也落入了海中,碰到了捕鯨手尼德·蘭。他們爬上了一塊鐵皮上,不知怎的,幾雙大手伸出來,把他們拉了進去。愿來他們所在的地方就是那個不明生物,尼摩船長的“鸚鵡螺”號潛艇,從此,他們便開始了緊張刺激的環海冒險。
而在這其中,尼摩船長的身份一直是個謎,誰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個善良、有人性的船長,還是一個冷血、慘無人道的復仇者。在大西洋海域,他們遭遇到了一只龐大的章魚的`猛烈攻擊,在對抗它時,一員船員慘死,尼摩船長悲痛不已,趕跑了章魚,并斬斷了一只觸手。隨后,尼摩船長厚葬了他的船員。我看完這個片段后對那名船員感到深深的同情,和對那只章魚的憎惡,同時,我也了解到尼摩船長并非把他們當作下屬,當作仆人,而是把他們當朋友,當兄弟,甚至把他們像一樣家人對待。他的船員犧牲后他并沒有置之不理,而是把他和他的兄弟們一起葬在海底森林,這是多么善良,多么有人性的船長啊!
但同時,他也是一個冷酷、無情的復仇者。
當他遇到欺壓人民的國家的船只后,他不惜一切代價,眼中充滿了復仇的怒火,他動用全部能源,使盡全身之力驅動潛艇,“咚---!”猶如炸彈爆炸的聲音傳進了耳朵,霎那間,整艘船上的生命全都消逝,葬身海底。尼摩船長的這兩種人格相互交織著,匯聚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小說形象,仿佛真實存在著這樣一個生動形象的人物。
《海底兩萬里》,堪稱文學界的一朵格外艷麗的花朵,綻放在這世上,它引領了文學的走向,科技發展的走向,甚至是人類發展的走向。
感謝在這世界中發現了你,《海底兩萬里》!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10
《海底兩萬里》這部作品敘述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這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只被斷定為獨角鯨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請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實這怪物并非什么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后他受船長尼摩的邀請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又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斗、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這部小說不但為對海底知識了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
看了這部書,我不僅在想,假如我是他們中的一員會怎樣呢?
假如我是龍納斯教授,當我與一個仆人在茫茫的海洋中游水前進,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我會像他那樣不自暴自棄嗎?不,我是不可能象他那樣因其順變,積極自救.
假如我在那沒有自由的潛艇上,我會象他那么樂觀向上嗎?不,雖然可以進行一些獨特的"旅游',但失去自由我會瘋的,如果一個人家財百萬,但失去自由,那又有什么用呢?
假如我是龍納斯的仆人,當龍納斯落水后,我會象他那樣落水救人嗎?不,我會被下傻,不知怎樣辦而耽誤時間,但我會的。
假如當龍納斯全身僵硬,不能動彈的那刻,我會不自私自利,丟下他自己逃生嗎? 不,我不會丟下他自己逃生,任由他被海水吞沒……
如果我是那艘“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發現他們后,我會象他那么仁慈,留下他們嗎?不,我會立刻潛到最深的海下,任由他們淹死;當船員被巨型章魚卷走的時候,我會不顧個人安危去救他嗎?不,根本沒可能,我會逃走回船上,另謀計策。在這么多個如果中,我非常佩服的.是他們都不自私自利,我佩服啊龍納斯教授的樂觀向上精神;佩服教授的仆人康塞爾對主子的忠心耿耿與無私精神;佩服尼摩船長的勇氣,和他那見到朋友有危險的時候就會奮不顧身的去營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11
《海底兩萬里》,我相信要是在我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讀到這本書,我一定會愛死它的。我會仔細對照地圖看鸚鵡螺號都到了世界上的哪些角落,我會認真學習動物的分類方法,到網上一個一個地查找這些千奇百怪的水下生物究竟是一副怎樣的面孔,由此開啟了我對自然、地理和歷史的強烈好奇心。
但是,我現在是一名研究生二年級的學生,看書的時候會選擇性的掠過一些不重要的內容。比如大段大段地描寫各種魚的外貌、形態的部分,我基本上就只是走馬觀花地掃過去了,然而恰恰是這些東西,構成了書本的血肉,或許是整本書中最精彩最能引發好奇心的一部分了。
看這本書,是因為之前馬伯庸在微博上推薦給少兒文學入門的'書籍,他首推了《海底兩萬里》、《基督山伯爵》以及《福爾摩斯探案集》,分別可以讓孩子領略科學、戲劇性和邏輯之美。現在看來,這本書確實是很適合少兒入門的。
整本書確實不乏豐富的想象力,人物塑造也非常成功,但是對我一個大齡兒童來說,可能已經過了那個對未知世界充滿強烈好奇心的年紀了,我更喜歡一些反應社會或者人心理變化的書籍,單純靠堆砌五花八門的魚類名詞和地理位置,已無法激起我更進一步讀一下的欲望,途中幾次想放棄這本書,但最終還是堅持把它讀完了。
接下來,羅列一下書中的幾個重要事件吧
海底打獵,托雷斯海峽,巴布亞野人,觸礁事件,珊瑚公墓,蘇伊士海底通道,桑托林島,克里特島潛海人,維哥灣,沉淪的大西洋島,大浮冰,南極,冰窖受困,大戰章魚,灣流風暴,復仇號,記憶戰艦被撞毀與全艦人員同葬海底的可怕場景!……
《海底兩萬里》成書于1869年,那個時候潛水艇技術還不夠成熟,書中描寫的鸚鵡螺號在當時可以算是bug級別的存在了。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鸚鵡螺號也慢慢照進現實,到了1954年,人類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在美國順利下水(也叫鸚鵡螺號誒!!),書中的一切都能得以實現。真是科幻小說照耀人類前進的腳步呀,同時也能反映出作者儒勒 凡爾納的高瞻遠矚,他當年的想法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確實有一定的科學邏輯在其中的。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12
你見過一望無際的碧藍海洋嗎?你渴望去探索那充滿未知的海底世界嗎?就讓我們跟隨凡爾納的腳步,一起暢游在《海底兩萬里》里吧。
主人公阿龍納斯教授跟隨林肯號奉命抓捕一只“龐然大物”,卻沒想到這是一艘先進的潛水艇,之后水手尼德。蘭、康塞爾和主人公成為了諾第留斯號“自由”的俘虜。他們跟隨著船長摩爾,欣賞珊瑚島奇景、海底狩獵,在珠場與鯊魚搏斗、“進軍”南極、肉搏章魚……但他們并沒有因此放棄逃跑,自由與故鄉是他們最大的渴望,在一次北冰洋風暴中他們順利逃出,而諾第留斯號也不知去向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許多個夜晚里,當船的電光映照著波光粼粼的水,想象著會有成百上千的魚群在你面前若無其事的游過,偶爾還會有一條令人驚悚的鯊魚出現,周圍的海藻在推動器的動力下搖曳著,貝殼類靜靜地躺著,那深邃的小洞里說不定還有某奇怪的生物……我也真想去那個奇妙的海底世界遨游啊!
令人感到奇怪的不僅僅是故事情節中脾氣古怪、有時善良有時殘暴的船長摩爾,他痛恨人類社會卻時常像人們伸出援手。還有令我們更為驚嘆的是,作者凡爾納的小說幻想不僅僅是憑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還隱隱透出一些科學的依據,例如強大的電的力量和潛水艇已經成為了現實,并且登上南極已經不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了。這是多么神奇的“預想”!
在《海底兩萬里》的游歷里,我們不僅領略了別具一格的海底美景,各種奇異的生物,更能體會的,還有他們值得學習的探索精神和堅定不移的'決心。
然而,在贊嘆之后,我又得感嘆一次:作者凡爾納為什么不繼續寫下去呢?阿龍納斯他們為什么要逃離呢?海底難道只有兩萬里嗎?如果在凡爾納筆下,阿龍納斯和仆人康賽爾沒有在挪威海岸逃離,他們的海底探險將會繼續進行,也將有更多的故事發生,而凡爾納卻以逃離挪威海岸,將這件事公布于世為結局,終止了對海底的探險,給人們帶來了懸念:接下來將
發生什么呢?尼摩船長將會怎樣?鸚鵡螺號又將怎樣?這也許是本書的精彩之處,但我認為這也是本書的遺憾之處,大海這么神秘,誰想停止對它的探索呢?如果凡爾納繼續寫下去,海底將不止兩萬里,這也將是一本讀不完的書。
讀完《海底兩萬里》,我的感悟很深,三言兩語說不盡,千言萬語也無法表達,海是深的,是大的,也是神秘的,我認為無盡的探索也能給人們帶來一種讀而不
厭的感覺。如果現在這本書不叫《海底兩萬里》,叫做《海底N萬里》,可能還有一種喜感吧。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13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凡爾納寫的《海底兩萬里》。我早就對這本書感興趣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書,認真的讀了起來。讀罷之后,我深有體會。
這本書講的是在1866年,當時海上的人們發現了一只所謂獨角鯨的大怪物。這只獨角鯨經常撞擊海船,曾在斯科蒂亞號上撞開了一條兩米半的口子,造成嚴重威脅。為了避免此種慘狀再次發生,人們決定派出一艘名為亞伯拉罕?林肯的船去尋找那條獨角鯨。阿龍納斯博士接受了邀請并參與了捕捉行動。在捕捉過程中卻不幸與其仆人(康塞爾)和一位加拿大捕鯨手尼德掉入水中,卻意外游到了這只怪物的脊背上。后來才得知這只驚動一時的獨角鯨原來是一艘堅固無比,構造奇妙的潛水船這個潛水艇的名字叫做鸚鵡螺號(又稱諾第留斯號)。這艘奇妙的潛水艇是由一位名為尼摩的船長在一座死火山島里的海建造的。此船利用海洋發電,速度奇快無比,十分先進,令阿龍納斯博士驚嘆不已。
尼摩船長邀請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途經各個地區,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奇妙事件,例如:在海底森林漫步、水底捕獵、擱淺、冰山封路、烏賊襲擊等等。最后在挪威附近海岸不辭而別,并將自己經歷的所有經歷公諸于世。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遇到巨型烏賊的時候。在行至巴哈馬的時候,他們突然遇到了巨型烏賊。船長帶領船員們沖出去與烏賊們大戰一場,最終將烏賊打退。但尼摩船長的一個手下最終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而尼德也差點落入章魚之口。尼摩船長為那個人哭了好久。由此可見,尼摩船長是多么的勇敢、對自己的手下有著多么根深蒂固的感情啊!
在我看來,主人公尼摩船長是一個臨危不懼、有勇有謀、帶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他利用自己所有的精力和財產建造了鸚鵡螺號,這是多么偉大啊!阿龍納斯是一位博物學家,他勇于探索、不懼困難的精神令人學習!阿龍納斯的仆人,康賽爾,生性沉穩,從不大驚小怪,總是那么氣定神閑,為人隨和。捕鯨手尼德脾氣火爆,野性十足,但性格直爽、待人真誠。
作者還獨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我推向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致入微刻畫交替出現。讀書引人入勝,欲罷不能。這的確是一本很好的課外書。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14
自從讀了《海底兩萬里》以后,它便更加的激起了我對大海的好奇心。海底,一個充滿恐怖卻又令人好奇的地方,一個充滿幻想并且美麗的地方。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地方,多少人為了去揭開她那神秘的面紗而丟掉了性命。每逢深夜,尼摩船長都會駕著他的那頭“獨角鯨”在我的夢境中遨游。現在,就讓我們跟著鸚鵡螺號一起去探索那海底的世界,去發現她隱藏在深處的美麗。
《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的作品。敘述的是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在深海旅行的故事。當時,有許多的船只在海上航行時發現了一頭“獨角鯨”,并有船只遭到“獨角鯨”的襲擊。于是,在公眾的呼吁下,出于對航海安全的考慮,由美國派遣了一艘戰艦對“獨角鯨”進行追捕。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助手——康塞爾和當時的捕鯨高手尼德也參與到捕鯨的活動中來了。結果,追捕“獨角鯨”的戰艦反被“獨角鯨”追逐起來,并遭到“獨角鯨”的兇猛襲擊。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兩位同伴落水后,被“獨角鯨”所救,此后便跟隨“獨角鯨”周游四海。從太平洋到印度洋到紅海到地中海到大西洋再到南北兩極海洋,探盡了海底的秘密,歷盡艱辛和風險。最后,他們因不適海底世界過于沉悶的生活,又設法逃走,重回了陸地。
我十分敬佩這本書的作者——儒勒·凡爾納。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我們知道,按當時的科技水平,是無法造出當今的潛水艇,也就是文中的“鸚鵡螺號”艦船的。但是他卻用一支平凡的鋼筆描繪出了潛水艇的前身,充分表達了人類自古以來渴望深入大海的夢想。
凡爾納沒有到過海底,他想象的夢幻世界,和現在的海底狀況截然不同。而凡爾納在文中寫到的,是想讓人們讀完他的文章后,也能想象出美麗的意境,從而喚醒人們保護海洋的意識。我從他的文章中讀出了譴責那些污染海洋,隨意捕殺動物的.人們的意思。是他們讓海洋不再絢麗多彩,讓海洋不再美麗依然,而是成天受到現在社會化學物質的污染。作者描寫海洋的美麗,呼吁人們保護海洋,珍惜海洋,不要讓美麗的海洋成為回憶。從故事中的人物那一個個堅定的眼神,一句句不放棄的話語:海洋,就是他們的家,就是他們的夢想,他們始終不肯放棄,一直在探索海底的奧秘,哪怕會失敗,哪怕會獻出生命,他們終究不逃避,終究會堅持不懈。
這本書讓我體會到一個真理:只要我們有夢想,然后朝著自己的夢想不斷地去追求、去探索,夢想就會實現。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15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叫作《海底兩萬里》。當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里面的情節讓我膽戰心驚,很想知道下一秒將會發生什么,或者驚險地讓我不敢再看下去。那這本書都述說了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海底兩萬里》這里面的主要人物都有:阿尤納斯教授,一位教授,喜歡探究許多新奇的東西。尼摩船長,鸚鵡螺號的船長,不知道因為什么,而憎恨陸地上的人類。尼德,動作敏捷,又勇敢又機智,捕鯨技藝天下無雙!康塞爾,阿尤納斯教授的隨從,時刻都肯跟隨著阿尤納斯教授,并且還愿意為阿尤納斯教授做任何事。剩下的都是一些小角色了。
這本書主要講了:有一個不明生物轟動的全世界,那個不明生物把許多船只都給撞出了個洞,使船只沉到海底。阿尤納斯教授推測他是一頭巨大的獨角鯨,在追捕的'過程中不幸落水,與尼德,康賽爾兩人落入了不明生物里。沒有想到的是,這個不明生物竟然是一個潛水艇,他們在潛水艇上認識了尼摩船長,知道了這個不明物體的名字叫做鸚鵡螺號。他們跟隨著鸚鵡螺號去到了許多地方,最后他們在挪威的一個海中出現了一個大漩渦,阿尤納斯教授尼德康塞爾三人被甩出了鸚鵡螺號,最終被一位漁夫給救了上來,終于逃回了陸地上!
從這一本書我讀到了,尼摩船長很珍惜每一位船員,有一次他們遇上了一只大烏賊,有一個船員被大烏賊給抓走了,尼摩船長奮不顧身的沖上去,甚至威脅到自己的生命,但最終還是沒有把那個船員給救下來,他知道自己是永遠見不到那位船員了,便木雕般地站在船燈旁,凝視著吞噬了他一位伙伴的大海,淚水奪框而出。還有一次,機房的一根操縱桿折斷了,正好強砸到他的船員的頭上,他整一夜沒有睡,問阿尤納斯教授會不會醫學。能不能救助他的那個船員,最終他只能把他那位船員埋葬在了大海之中。
所以我們要珍惜我們身邊的每一位朋友,不然偶爾有一天那位朋友就離你而去了,但你還沒有向他表達出你對他的友好之情。世界上的每一位人都是一個生命,不能說你憎恨他,就要把他置于死地,如果說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你的仇人,你都把他們置于死地之后,你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呆著,又有什么有趣呢?就只剩下孤獨陪伴著你,你難道會開心嗎?
讀完《海底兩萬里》這本書,我覺得我們應該珍惜我們身邊的每一個朋友,即使他們對你不好,還是好,我們都應該以一個善心去對待他們,這樣子,如果他們不開心,但是你是開心了,自己開心了,又要管別人說些什么呢?是吧!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相關文章:
《海底兩萬里》有感10-14
海底兩萬里有感07-11
《海底兩萬里》閱讀感想10-09
名著《海底兩萬里》有感10-14
經典名著《海底兩萬里》有感04-10
海底兩萬里的讀書筆記06-14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06-09
《海底兩萬里》有感15篇10-14
《海底兩萬里》有感(15篇)10-14
《海底兩萬里》有感14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