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后感(必備)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傅雷家書讀后感1
《傅雷家書》是一本由傅雷寫給兒子的一百多封書信,每一封書信都將父愛表現的淋漓盡致。這一封封來來往往的書信,寄托著一份份不一樣的感情。
傅雷敢于正確認識自己,勇于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以身作則,從自己的錯誤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提醒兒子不要在自己摔倒過的地方再次摔倒。
雖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類的感情和精力是無限的,父母嘔心瀝血的培養(yǎng)孩子,期望孩子能夠繼續(xù)完成自己這代人未完成的夢想,所以,傅雷無疑是孩子的'知心朋友,父母中的好榜樣。
傅雷是一位成功的父親,在他的身上有許多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其中我們更應該知道我們漸漸長大了,與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但是我們一定要跟父母多交流,不要等失去了再去珍惜。
傅雷家書讀后感2
用寒假的美好時光換來了《傅雷家書》的精彩內容,沒有什么比這更值得的事了。
在讀傅雷家書的時候,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濃濃的親情,讀著讀著就讓人對這么一份父子情欽佩。他們雖身隔萬里,但父親卻通過兒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兒子,寫下感人的信。不言傅聰、傅敏童年時而言,傅雷真是個無與倫比的父親,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人“盡量發(fā)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和父母一起讀這本書,會更加讓你們互相了解,學會傅雷一家的真誠交流和,拉近你們的關系。
傅雷家書讀后感3
《傅雷家書》主要是來自傅雷與他留學在海外的兒子傅聰的書信往來。
傅雷在家是一位嚴厲、負責任的父親,在傅聰的童年時期,傅雷對他很嚴格,每天放學都會彈琴,但新鮮感一過,就會松懈下來,傅雷要培養(yǎng)傅聰做一流藝術家的,他不能容忍傅聰這樣的態(tài)度。傅雷習慣于施行嚴苛的教育方式,還會與傅聰發(fā)生爭執(zhí)。
在傅雷的夫人給傅聰寫的一封信里說到過傅雷這樣做是有根源的,因為他的童年是不堪回首的`,童年只見愁客,不聞笑聲。在傅聰留學走后,傅雷反思感覺在兒子的童年和自己的童年很相似,在給兒子的信中用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并鼓勵傅雷,放下自己的架子,與兒子成為朋友,跟上他的腳步,傅聰也體諒父親的良苦用心。在傅雷的這些做法中,我看到了他的改變。
像傅雷那樣嚴格的父親有很多,但能像傅雷那樣做出改變的有多少呢?在傅聰成長道路上,父親就是他最好的老師。
傅雷家書讀后感4
在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叫做《傅雷家書》,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的人。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極高。而他培養(yǎng)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傅雷在書信中善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
讀了這本書,讓我更多的了解與理解父母。
傅雷家書讀后感5
一封封質樸的信,蘊含著父子間最真摯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話語背后,是父親包容又嚴苛的愛;一次次不厭其煩的教誨,是父母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這就是鋼琴家傅聰與父親傅雷書信的點點滴滴。這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的教子篇,一部嘔心瀝血的成長記錄。
傅雷夫婦也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他雖然沒有像郎朗的父親那樣坐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彈琴,到精神上是陪伴的。他隔空跟孩子探討音樂、藝術以及為人處世等問題,書信中細致到跟孩子談談舞臺上應該保持什么樣的面部表情。更能“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的“傅雷精神”去影響孩子。以他的才智和博學,深刻的思想,讓孩子“取法乎上”,用心亦良苦矣!所以《傅雷家書》成為素質教育的范本,傅雷夫婦成為中國父母的典范。
成功的家長家家相同。每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后面都有一雙默默奉獻的父母。不管我們的父母是多么平凡,抑或普通,他們一生都在勤勤懇懇地為孩子付出。我們要把父母對你的種種嘮叨當做愛的絮語,不要辜負父母對你的無私奉獻,不要荒蕪了這份愛。
父母們請相信:您付出了,定會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后感6
這次讀了傅雷家書之后,我深感到,傅雷的愛國之情,以及對他兒子教導,在教導的過程中,他以自己的人生經驗來指出,兒子身上所存在的問題,但他又不強迫兒子,讓他的兒子自己做出選擇,比如在兒子談戀愛的時候,他告訴兒子,一旦做出選擇,就不要后悔,但是一定要謹慎的考慮,不要為此把自己的前途埋沒。而且他告訴兒子,不管什么時候都要有一顆愛國的`心。在后面幾封信中,傅雷還十分關心兒子的生活,問他住的怎么樣?吃的怎么樣?
有沒有少吃飯?而且還告訴兒子,如果自己有什么困難或者困擾都可以寫信給他。而且傅雷在音樂和藝術上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以自己豐厚的知識給他的兒子給予點撥,以中國的詩歌來和國外的音樂作比較,指出其中的共同之處來教導兒子。
他在信的最后還鼓勵兒子說:“你現在在國外,國內很少有人能有你這樣的條件,所以你要腳踏實地,努力學習!”讀完這幾封信后,我被傅雷的智慧深深的折服了。
傅雷家書讀后感7
這一篇也是感情集中而豐沛的,藝術第一,國家第一。傅雷眼中的兒子,就如同一只翅膀上綁了國旗的鷹,他翱翔于風長于烈日,經懸崖戈壁,走最高的、最好的路。可那只鷹飛得再高再遠,只要人們能看到它,就能看到它的`國旗。這只鷹飛得艱難,飛得驚險,一個揮翅不當可能會出大問題,所以傅雷保護著,珍愛著,鞭策著,鼓勵著。只要有傅雷在,傅聰就很難出問題。
同時,傅雷更期望兒子徹底獨立地做人,自我警惕,自我鞭策。,要理解樂曲,理解鋼琴繼而理解藝術,理解真正的“為人”。“熱巧要理論與實踐結合”,傅雷幫兒子走、陪兒子走了最艱險的路,余下的困難或安逸,苦難或歡樂,都要兒子自我一步步探求。僅有如此,他才能不只是傅雷的兒子,而能夠是偉大的藝術家傅聰。
同時傅雷又是多么謙遜的父親!他追求與兒子的平等對話,讓思想與感情分明而純粹。他愿意與兒子為友,期望與他交流、談論,互相影響,互相塑造,共同提高。我們深知命運,卻仍然要尋求幸福與歡樂。這是很長的、很好的一生,命運必須仍寵愛著我們。
傅雷家書,書心事,書夢想,書人生。
傅雷家書讀后感8
“我常問到你經濟情況,怕你開支浩大,演出太多,有傷身體與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為我深知一個藝術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獨立多么不容易,而惟有經濟有切實保障才能維持人格的獨立。并且父母對兒女的物質生活總是特別關心。再過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長大以后,你就會體驗到這種心情。”
羨慕傅聰有一個好父親。
翻譯家傅雷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后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在信中,在信中,傅雷曾多次提到對兒子的想念,即使分開,他對兒子的生活也是無微不至的關懷。我能從這里深切的體會到父愛的偉大之處。在生活中,我們可能并不在意,或者說根本不會去想這些付出。但傅雷用真情實感,用心中的筆寫下的'家書,卻讓人明白了父愛如山。,把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由這些信件匯集而成了《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導我們如何做人的書。人間情意,最濃不過親情……
傅雷家書讀后感9
在看完傅雷家書前,我還是個懵懵懂懂,認為父親是個大壞蛋的小孩子,可是看完后,我覺得我的父親挺不容易的。
自從兒子在國外時,兩人見面的時間就很少了,傅雷并沒有不管他,而是經常在書信中教育他,指點他,讓他在逆境中成長,兒子的成功與傅雷息息相關。
傅雷家書不管過多久,它依舊能給孩子指點迷津。
世間最普通的感情莫過于親情,親情的種類有許多,但最讓我難忘的就是父愛。
傅雷家書記載著傅雷對傅聰關愛,那時候,沒有網絡,只有書信,傅雷那時天天給兒子寫信,想了解兒子內心想法,傅聰在外面受苦受累時,無處抱怨,只能向父親訴苦,他的父親一收到兒子寫給他的信,就迫不及待的打開,看完后,拿起來筆,在燭光下顫顫巍巍的'寫著,不怕困難;在兒子精疲力盡的時候,他的父親,寫信告訴他,堅持一下就就會成功,或許他在比賽中只得了第三,但在他父親眼里,他就是第一!
我的父親沒有傅雷那樣偉大,但他也教會了我許多做人道理,讓我學會了堅持!遇事要冷靜!
傅雷家書讀后感10
《傅雷家書》是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兒子傅聰(和兒媳及傅敏)的家書,從1954年傅聰去波蘭學琴,到1966年傅雷棄世,十余年間父子(母子)幾乎只能通過書信溝通。一方面,二老對兒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很關心,在家務瑣事、接人待物、婚姻生活等方面時刻提點他(我收獲了兩份菜譜,還決定效仿傅式家庭記賬法)。
另一方面,還把他當成是知己,一同討論音樂、文學等藝術。老爺子真厲害,通英文法文(給兒子寫信用中文,給兒媳寫信用英文,給兒子老師寫信用法文)懂文學、音樂和美術(各項藝術都被他打通了,非但兒子說啥他都能指點一二,便是當時的藝術家也常常來聽他意見。經常就是——你感興趣的這個問題,我剛翻譯過一本,未出版先抄錄給你。老爺子的業(yè)余愛好是收藏,經常給兒子寄小古董。)
傅聰兼具天賦和努力,年少成名,卻能持提升藝術水平。這小子第一次離家出走,是因為和父親爭論貝多芬最優(yōu)秀的.作品究竟是哪一個。他們一家真是有意思!
好的文藝作品真是振奮人心,感觸太多了,先簡略概述。
傅雷家書讀后感11
看完傅雷家書,寫這篇讀后感時,我就迫不及待的想摘抄傅雷的經典話語,因為家書中傅雷那充滿睿智、真摯和精辟的話語讓人拍案叫絕,還急于和大家分享,還因為這之前我做了好幾種不同形式的開頭,都覺得有這樣那樣的不妥,覺得還是邊做摘抄邊做點評吧! 在做人方面,傅雷的見解很深刻也很獨道,像“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
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不僅是做人,傅雷也嘔心瀝血的教了孩子很多做事的方法和準則,“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慢慢的學會控制,這也是人生修養(yǎng)的'一個大項目。”“一個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須考慮周詳。
尤其是想改弦易轍,丟開老路,換走新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立志做一個天平,把老路與新路放在兩個盤里很精密的秤過。”“一個人往往對有在手頭的東西不知珍惜,直到要失去了的時候再去后悔這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不能因為是人之常情而寬恕我們自己的這種愚蠢,不想法去改正。
傅雷家書讀后感12
通讀了整個小說,給我只是三點讓我感觸最深。看到的第一封信,里面有一句話“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看到了這個,禁不住有一點感嘆。現在的父母能夠向自己的孩子道歉,主動承認自己的錯,實在是很難得。
第二點我很有感觸的是他可以跟自己的孩子交流在文學、音樂等上面的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能夠及時的和自己的孩子分享彼此的得失,委實是很難得的!第三點就是能夠堅持一直跟孩子通過書信的形式保持聯(lián)系。
然后我不知道該怎么寫,就查查這本書的.背景,最關鍵的是他所處的環(huán)境,還能夠給孩子如此的鼓勵。作為父母,傅雷夫婦不只重視對子女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方面的教育,同樣時刻關注著他們的起居、飲食、冷暖、開支等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的每一個細枝末節(jié),家書中大量理性文字的真實性和可信性,也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看了有一點的感觸。
傅雷家書讀后感13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自己兒子傅聰的家信,寫信時間從1954年到1966年。這本書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它是按年份將全書分成了13個章節(jié),每章后面都有音樂筆記。
這本書不僅僅是普通的家書,里面有很多因材施教的例子、教育思想等。在信里有一段話:“長篇累牘給你寫信,不會空嘮嘮,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一個討論的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特別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對手。讓我做父親的得到一些新鮮養(yǎng)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還有其實是你的理想。”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都忽視了同孩子的同伴關系。我希望我們和我們的家長也能成為朋友。很多家長都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tài)扭曲了。希望我們家長能理解傅雷這種和兒子成為好朋友的感情。
在這本書中,傅雷對孩子的支持也深深地感動了我,他對孩子的支持真的很深,孩子想干什么他都是全力支持。
傅雷家書讀后感14
《傅雷家書》不僅僅只是普通的家書,在字里行間,都散發(fā)著濃濃的愛,我不由得眼前就浮現出一個伏案寫作的身影,寫著寫著就露出驕傲的笑容,他為孩子的一舉一動滿含憂慮。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評論家,他是一位正直的學者,富有個性。兒子傅聰是著名的鋼琴家,在藝術領域也有著較高的造詣,傅聰能獲得今天的成就,和傅雷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每封信中,不僅有對孩子的叮嚀囑咐,也有對孩子的`嚴格要求,他會時刻關注傅聰的鋼琴學習情況,會對他提出批評,也會對他夸獎鼓勵,鞭策傅聰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直至修成正果。
可能父愛不像母愛般溫柔,但是,如果說母愛猶如一股清澈的泉水,父愛則是沉如磐石,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傅雷也以嚴厲著稱,但他在子女的教育方面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的音樂教導上,原先是強調技巧,然后反復要他真正領悟作品本身,凡事要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
父親愛我們,只是習慣把愛掩藏在厚厚的外殼下罷了。
傅雷家書讀后感15
讀了《傅雷家書》,它給了我很多影響。在近百件家書中,可以看出傅雷雖然外表十分嚴肅,但卻是十分愛自己的兒子的,傅雷在兒子在國外留學時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
《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導中國孩子如何做人的書本,慢慢翻開《傅雷家書》,許許多多的細節(jié)使我感動。作為父親的傅雷寫了一篇又一篇的家書給遠在海外的兒子,不顧重重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書籍。他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足以自豪。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他既嚴肅又幽默,在我做作業(yè)的時候嚴格地監(jiān)督我學習,玩耍時又十分幽默。但這只持續(xù)三四個月的'時間,之后他又得去工作,連過年都不在家,雖然他不像傅雷一樣給兒子寫信,但他也經常打電話,他也是關心,愛我們的。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也給了我許多啟發(fā),我們很多家長常常忽視了和我們的朋友關系,他們因為迫切的望子成龍,對待孩子的心態(tài)有些急躁有些扭曲了。
天下的父親,或者不會像母親一樣,天天守候在我們身邊。他們的愛,一直很安靜,但只是用另一種方式表達而已。
【傅雷家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有感04-29
《傅雷家書》有感04-19
傅雷家書藝術特色02-16
傅雷家書人物分析02-16
《傅雷家書》教學設計01-09
傅雷家書有感范文04-14
傅雷家書心得感想11-20
《傅雷家書》有感范文04-13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6-08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