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教育反思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么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老師教育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老師教育反思1
這是一個老話題,但這個老話題還是經常有人提起,有老而彌香的意味。對于“科研興師”,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相信它,只是在日常工作中看到的行動卻很少,它更多的是出現在工作總結中。不過,就像“經典就是沒多少人做但都在喊”一樣,它確實是經典,甚至可以說是真理。
做老師,還是應該相信一些名人名家的話的。任何一個人,沒有研究就沒有發展,也就無所謂成長。杜威早就提出要做“研究型教師”,斯騰豪斯主張“教師作為研究者”,要求教師“集服務、專業研究、專業學習于一體”。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工作能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么就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這條道路上來。”這是說給管理者聽的,但教師能自覺地走到這條道路上來不是更好嗎?魏書生認為:教育科研能使教師發現一個新的更豐富的自我,從而也能發現一個更廣闊的教學天地,更新了,便有了新的眼力、新的觀察力、新的承受力、新的胸懷。陶行知先生說:“教員最重要的精神,是求事業能力的長進,要把我們的教材教法一天長進一天”。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明確指出:“發展與培養是不能給予或傳播給人。誰要享有發展與培養,必須用自己內在的活動和努力來獲得。”波斯納則是更具體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它清楚地揭示了反思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的重要意義,反思是最為常見的研究行動。這些名人的語言,有的是基于經驗,有的是基于實踐,有的是基于理論,但揭示的是教師發展和成長的規律。
教育科研的規范方式是課題研究,但課題研究不是唯一的方式,對教師成長來說,作用最大的還是經常性地對工作的不斷反思、實踐、反思,所以對自己行動的研究才是促進成長最有效的方式。那么,教師的行動在哪里?不可否認,最主要的是課堂,而且是發展、變化、動態的課堂。哲學家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其實,教師也不可能兩次走進同樣的一節課堂,課堂的主旨就是變化,怎樣把握課堂的變化,成為教師成長的重要標志。真正的課堂應當是一個積極的思考王國,在這個王國里,因為教師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豐富程度,這是我們研究的礦山。鄭金洲教授說:“真實的教育實踐場景既是研究得以進行的主要依托,同時又是發現問題的重要所在。”在每天都要經歷的課堂上,教師都有哪些真實的體驗或感受:愉快、痛苦、沉悶、苦惱、力不從心;仰或是發現了什么?出現了什么?遇到了什么?經歷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忽視了什么?遺憾了什么?靈感了什么?感悟了什么......等等。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真實素材,把這些切身體會到的'東西,加以思考、整理、綜合、研究、挖掘、總結、提升,進而優化課堂,優化自己,這不正是科研所追求的研究價值取向嗎?其實,人最可怕的是習慣于司空見慣的事情,對身邊“經常性”的事件無動于衷,我們不能像波拉德說的那樣“都是自己思想的奴隸”,每天都“重復昨天的故事”,退休時總結自己“三十年如一日”。這才是當教師的悲劇。
教師不能把研究看得很高,看得很神秘。有人說:研究是一種生活,也有人說:研究是一種狀態,這都是很有道理的。研究可以先從記或寫開始,寫就是記錄,記錄教學生活中的“一盞一盞的燈”。對我們而言,記錄恐怕是最基本最容易的一項技能,最重要是看能否形成經常性的行為,就是說容易達到,貴在堅持。其實,記錄就是研究,記錄的過程伴有你的思維和創造,不僅是思考的過程,也是提升的過程。朱永新贊賞記錄“實際上是超我與本我的對話,是超我對本我的監督。”并告誡“中小學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鏈。”擁有了這個項鏈,也就美麗了自己的事業。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就是因為記錄自己孩子的成長而開始成為專家的。所以,生命要留下“痕跡”,就要教海中去“拾貝”。教學日志、教學案例、教育敘事、教育課例、隨筆、反思、札記,甚至感言、感動、感悟,或一篇一篇,或一段一段,或一句一句,都可以成為教師生命中的明珠,點亮未來的前程。
有人說:真正的財富是一種思維模式,這道出的是一個真諦。研究不僅僅是解決了什么問題,取得了什么顯性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研究能喚醒專業意識,助推思維的發展,提升思維的品質。發展的思維會使你看到別致的風景,成就不同凡響的自己。誠然,研究不一定能使自己超越別人,但一定能超越自己,讓自己變得“高端、大氣、上檔次”,豈不是一種成長的幸福?
小學老師教育反思2
兒子擺弄他的電學實驗器材盒,連連招呼我過去。我才不,如果不是電學太抽象,我物理也不至于那么糟糕。而他,干脆坐在地上,把那些小零碎擺開,念念有詞。
他從小喜歡自己搭建軌道,做出各種交通標志,再把小汽車標號,當然,還有停車場之類的“設施”,總是玩的不亦樂乎。我習慣于他的安靜。
很久,我到他屋里,坐在書桌前翻看。他湊過來,“老媽,你知道電壓怎么表示嗎?”哼,小看我,“U,單位是V,伏。”我可是理科生哦。“那電流呢?”他以為我是“瞎貓撞到了死耗子”。我卻對答如流“電流用I表示,單位是安,A。”我得意地看著他,我從小是個聽話的孩子,公式概念都會乖乖地記。“那它們的關系呢?”他追問。“電壓除以電流等于電阻,電阻用R表示,單位歐姆。”
哈,小子,不要挑戰你老媽的記憶力。
“那你能告訴我,一個基本電路由什么組成嗎?”他表示不服。這個?我腦子飛速地轉,“電線,燈泡,電池。”我給出三個熟悉的物件。他笑:“老媽,咱可以專業點不?導線,用電器,不是非得用燈泡,電池是電源的`一種。”好吧,好吧,我太生活化了。
就這么一問,我腦子中出現了并聯電路和串聯電路,塵封的記憶。
這時,兒子見我稍有興趣,拿出他的寶貝:“媽,你擺一個基本電路試試唄。”哈,還怪好玩呢。有閘刀,不對,兒子說是開關,也是,還得有開關,否則,如何控制。導線,不再是那種露出銅線往是擰的老式電線;電池、燈炮、開關都沒有裸露出來,裝在我叫不出名字的底座上,很好看。用導線連的時候,只需要擰螺絲,然后連上,過程我說不清。裝好后,按下開關,我期待著燈泡亮起。可惜,沒有。怎么回事,我不懂。兒子換了一個小燈泡,還是不行,拿來電壓表,沒有讀數。他說,線路的問題,仔細檢查,有一根沒連好。當燈泡亮起的時候,我居然很激動!
我摸著電壓表,他又拿來電流表,我感慨:“我們上學的時候,只會在紙上畫簡單的電路圖,圍著看老師做實驗時,那么大的電流表,電壓表都不敢動,怕碰壞了。”兒子同情地看著我“憶苦思甜”,讓我把他的電壓表拿在手中,滿足我當年的愿望。還好心地提醒我,電壓表需要并聯到電路中。
于是,我又連成一并聯電路。
如果那個時候,我們能有這樣的一個器材盒,就不至于紙上談兵了,不用費勁地想象并聯到底怎么玩兒。
如今的孩子,真幸福。現在的學習,真的可以很直觀。學,的確可以在玩兒進行。
我信了。
小學老師教育反思3
不遵守紀律的學生每年每個班都有,而且我相信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方法和對策。要讓學生真正從心理上敬畏老師,教育和引導學生建立一種尊師愛生、民主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有了這種關系是提高素質教育成果、搞好班級工作的重要條件。發現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是需要不斷研究和反思的過程。需要時間和過程和學生進行磨合的。
我負責的是美術教學。各班都有哪些讓人頭疼的“多動生”……我剛五年級某班上課時就領教了陽陽(化名)的厲害,他課堂上與老師極不配合,要么搞小動作,要么影響別人學習,提不起一點學習的興趣;在課間我看到的卻是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美術作業總是找各種理由完不成,……每次課堂上周圍的孩子總是向我告狀。于是,每次在學生制作時的.間隙,我總是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他人喜歡、父母喜歡、老師喜歡的好孩子。他總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后來口頭上答應了。可他再碰到他還是如此,毫無長進,真是“屢教不改”。此時我的心都快冷了,心想:他的家長看到孩子課堂如此表現會如何呢?今后,孩子的未來又是如何呢?但又覺得身為教師,放任自己的課堂,也是對自己和學生的不負責任。認真反思自己的方法,冷靜面對現實!我覺得還是從“心”入手,只有觸動靈魂,才會有所為。或許是他并沒有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沒有真正要做個因為自己的努力,讓別人羨慕的人。
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工作,我決定先讓他認識自己的錯誤,樹立做個受人喜歡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談話,談話中,我先讓他欣賞別人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那就是展示別的同學的優秀作品。讓后反問他在干什么?都有什么困難?他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我心里一喜,讓他認識錯誤的機會來了。我輕聲問他:“你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參與進來呢?拒絕參與,老師是無論如何也教不會你的……沒有材料,可先用老師的。”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為怕弄得難看,被人看笑話。”我順著問:“如果你認真做了,或有困難老師可以幫你,老師為什么會常在課堂上批評你,你知道嗎?”他說:“因為我常違反紀律,沒有按時完成任務,……”“你已經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說明你是一個勇于認錯的好孩子,但是,這還不夠,你覺得應該怎樣做才好?”“想改正錯誤嗎?想做一個受他人歡迎的孩子嗎,你要怎樣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紀律,團結友愛,認真完成作品……”“那你可要說到做到喲!”“好!”后來,只要有時間,我總是把他叫到前面,進行“一對一”教學。他無論是在紀律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當他有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使他處處感到老師在關心他。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
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只要他作品有“亮點”,我都進行表揚。還告訴同學們:為了班集體,不要歧視任何一件美術作品,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互相鼓勵,共同成長,共享快樂。陽陽(化名)在第一學期社團展示中,還選了自己“最優秀的作品”參與活動。我為了鼓勵他,獎給他一幅自己的剪紙作品。獎品雖單薄,但能表示老師的一點心意。在以后的日子里,相信會為他樹立一個對待困難和問題的態度,鼓勵孩子只要參與,就會有收獲。
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我們教師決不能放棄,我們要為孩子樹立一個“敢于面對困難”榜樣,我們要堅持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標奮進。執著向前,永不放棄。我們要堅信:執著的力量是強大的。回想自己的教育經歷,如果遇到“多動生”就發脾氣,就想放棄是對自己和學生的不負責任。教育工作難免會有一些坎坷與困難,遇到困難,努力解決,不放棄。做一個堅持不懈,堅定執著的人。
【小學老師教育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老師教育反思(經典)08-24
小學老師教育反思08-30
小學老師教育反思【必備】08-23
[熱門]小學老師教育反思08-27
小學老師的反思教育隨筆03-25
教育隨筆:小學老師的反思04-21
小學老師教育反思教育豈能揠苗助長?08-05
小學老師教育反思5篇08-30
小學老師教育反思(5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