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海底兩萬里有感(薦)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海底兩萬里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1
《海底兩萬里》是凡爾納寫的。
凡爾納出生在海濱城市南特,從小就喜歡大海,對海洋充滿了幻想。
他時常穿上漁民的服裝,親自駕馭輪船去海上旅行,他寫的小說故事生動幽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海底兩萬里》書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長是一個有多重性格的人,他性情古怪卻又善良仁愛;他英勇善戰卻又接近殘忍;他誠實可信卻又固執己見;他對船員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甚至能善待他的俘虜,但當他憤怒的時候,卻一點也聽不進別人的勸說。
尼摩船長也向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一樣有血有肉。
尼德蘭是一個加拿大人,號稱“魚叉王”。
他性情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但往往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康塞爾從來沒有緊張的時候,總是那樣的沉靜。
在幾個關鍵人物里,我最喜歡康塞爾,我的`性格比較毛躁,我希望自己能夠變得跟他一樣沉靜,會思考。
《海底兩萬里》我看了好幾遍了,還是被書中人物的生動形象和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所吸引,有時讓我看得寒酸,有時又讓我看得驚險。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2
放暑假前,老師發給我們幾本書,讓我們在暑假里看完。其中,最讓我愛不釋手的是《海底兩萬里》。
看這本書時,我仿佛覺得自己就置身于鸚鵡螺號上,觀看外面的海底景色,看到阿拉伯隧道那一段時,猶如真的看到了不到二十分鐘就從紅海穿越到了地中海的`奇跡,實在讓我感到驚奇。當尼德·蘭等人去采珠時,與鯊魚展開激烈撕殺,就在尼摩船長快要被鯊魚咬成兩段,原本憎恨他一直呆在船上的尼德·蘭挺身而出,抓住魚翅,用魚叉刺進鯊魚的心臟,鯊魚一命嗚呼,尼德·蘭拯救了尼摩船長的性命。
正當我看到與章魚搏斗時,正看得入迷,姐姐忽然走過來,問我:“你在看什么書呀?我也來看看。”這下,我被嚇得不輕,還以為章魚真的出現了,便舉起拳頭,大叫:“走開,臭章魚!可別向我噴墨汁,否則我就打昏你!”姐姐一臉疑惑:“什么章魚呀!你看我是誰!”我定晴一看,呀!是姐姐!
如果說書是天空,我就化作一只鳥兒;如果說書是海洋,那我就化作一條大魚。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大家一起來閱讀吧!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3
讀完《海底兩萬里》后,我感觸頗深,我被《海底兩萬里》中的冰山這一節內容深深地打動了。他們在南極地區航行,在回來的路上,不幸被冰山困住,但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多么驚心動魄的一刻啊!他們在危險的情況下,頭腦清醒,用聰明戰勝了困難!
那我呢?我從小到大都很膽小,而且在困難來臨的時候,沒有勇氣去面對它。而《海底兩萬里》給了我勇氣,我應該學習他們那種不畏艱險的精神!假如我是那艘“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發現他們后,我會像他那么仁慈,留下他們嗎?不,我會馬上潛到最深的海下,任由他們淹死。當船員被巨型章魚卷走的`時候,我會不顧個人安危去救他嗎?不,根本沒可能,我會逃回船上,另圖計謀。在這么多個假設中,我非常佩服的是他們都不自私自利,我佩服龍納斯教授的樂觀向上的精神,佩服教授的仆人康賽爾對主人的忠心耿耿與無私奉獻的精神,佩服尼摩的勇氣,和他那見到朋友有危險的時候就奮不顧身地去營救的精神,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
《海底兩萬里》雖然只是一本冒險小說,但它卻給了我許多許多的勇氣,它讓我勇敢地去面對現實,不要成為一個膽小怕事的縮頭烏龜!書中還有許多新鮮刺激的事物等著我們去領略。來吧,讓我們一起去探索,一同走進《海底兩萬里》的世界。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4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很有趣的書《海底兩萬里》,作者是儒勒·凡爾納,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儒勒·凡爾納等人一起海上探險,在途中發生的許多事。
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尼摩船長,他是比較神秘、好心的。尼摩船長帶著儒勒·凡爾納、康塞爾、尼德及水手們去環游世界,尼摩船長的“鸚鵡螺”號潛水艇是生產于全國各地,這艘船總價值100萬美元。在航海期間,儒勒·凡爾納、康塞爾和尼德都懷疑過船長,他們很想逃走。
尼德是一位“捕鯨手之王”,他也是一個好心的人,比如在斯里蘭卡的采珠場,尼摩船長看見采珠人要被鯊魚掀倒了。說時遲那時快,尼德火速沖上去將鯊魚殺死了。
尼摩船長的“鸚鵡螺”號最快時速有50海里,可以下潛到海底,可以觀看許多看不到的景象,還可以到艇外潛水。
最后,到了羅弗敦群島附近,潛艇卷入一個大漩渦,他們被甩出了潛艇,后來被一位附近的人救起了。
這本書是一本科幻小說,講述了他們經過了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南極……但在當時,潛水艇是沒有的,到后來才有,這本書還告訴我們看見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要讓我們保護海洋,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學會了許多知識,也讓我增強了保護海洋的意識。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5
他的根扎在陸地上,可陸地上已經沒有容他的港。
——題記
《海底兩萬里》主要圍繞上諾第留斯號展開。1866年,有人以為在海上見到了一個“龐然大物”。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最后發現那是一艘名為“諾第留斯號”的潛艇,并且帶著仆人康賽爾和捕鯨手尼德.蘭跟隨尼摩船長乘坐這艘潛艇,在海底做了2萬里的環球探險旅行。
小說通過大量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形象。無論是博學多才,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沉著神秘的尼摩船長,還是性格暴躁的尼德蘭,抑或忠心耿耿的康塞爾都讓讀者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但從我的‘鸚鵡螺號’首次潛入水中的那天起,人間對我就不復存在了……”
“‘也絕不會有人來騷擾我們的。’船長補充說。對于人類社會,這位船長總是流露出他那種一直無法改變的不信任和憤懣的情緒。
“我是被壓迫的,瞧,那就是壓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熱愛過的,親熱過的,尊敬過的祖國、愛人、子女、我的父親、我的母親,他們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
尼摩船長為何對外面世界不滿?殖民大國侵犯自己的國家,傷害他的親人,這讓他如何接納那個時代、那個社會?他的憤怒,他的激烈,他的悲傷以及那份獨有的瘋狂與孤獨,都是他用對家人的`緩和對殖民者的極度怨恨交織而成的。
不可否認,尼摩船長是個天才。他自行設計并建造了一艘當時世界上最先進以電力驅動的大潛水艇,被瞞過殖民大國一段時間,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跡。他對古今的文學,藝術,科學等都有一定的欣賞和研究,對海洋的研究更是首屈一指,他能夠利用海洋的財富,如有可能,他將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那么為何作者沒有將尼摩船長安排成為小說的最終統治者呢?原因很簡單,地球頂尖科技不能被一個對地球社會懷有恨意的人掌握,若是頂尖科技被這類人抓在手中,結果可想而知。
從技術方面來講,尼摩船長若統治世界,人類文明或許會進步一大截,但他最終為何沒有成功?因為有一樣心魔阻礙著他——仇恨,他的思想太過極端。我們不能也無理由將怒氣強加于那些無辜的人身上。
或許作者想表達的是這樣一個想法吧:立位異,見感不亦迥異乎?站在不同的立場上,看法不一致。此刻你看到的是魔鬼,向左一步,你看到的可能就是天使。說到底,尼莫船長只是一個在困局中無法脫身的可憐人罷了,唯有摘下蒙在眼上那名為“仇恨”的眼罩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6
合上《海底兩萬里》,心中的洪波久久不能平靜,無論是書中的人物,還是那曲折的情節,都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本《海底兩萬里》以阿龍納斯教授的視角向讀者介紹了1866年離奇的海上遭遇,當時人們普遍猜測那都是海怪干的,可不久后,阿龍納斯教授發現所謂的“海怪”,其實是一艘潛艇,但卻被軟禁于其中,最終與尼德·蘭和康塞爾共同努力,逃出生天。
故事中的'阿龍納斯教授十分博學,深受人們的敬仰,在追逐“海怪”時,“林肯號”邀請他代表法國參加追捕,與教授同行的仆人康塞爾對他十分忠誠,當教授落水時,他不顧個人安危營救他的主人;尼德蘭是強壯的捕鯨手,十分暴躁,極其渴望自由,每時每刻都在想如何脫逃,他無法忍受潛艇中的生活;尼摩——潛艇的艇長,他追逐正義、無所畏懼、沉著冷靜。他與他的船員們仿佛斷絕與陸地的來往,生活的大部分都與海關聯著,然而事實與之不同,他們在海底打撈上來的金銀財寶,都捐給陸地上正義的戰爭。他們是無私的奉獻者。
全文如行云流水,作者在曲折的情節中不時插入科普知識,再加上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巧妙的構思,到位的細節描寫,讓讀者酣暢淋漓,直呼過癮。
所以,讓我們一起走進《海底兩萬里》的世界吧。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7
想必大家對法國作家凡爾納的著名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并不陌生吧?美妙壯觀的海底世界充滿了異國情調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使我如臨其境;主角尼摩船長的神秘同樣吸引了我的目光。本書講述了諾第留斯號潛艇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為在海上見到了一條獨角鯨,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最后發現那是一艘名為諾第留斯號的潛艇,并且帶著仆人康塞爾和一個捕鯨手,跟隨尼摩船長乘坐這艘潛艇在海底作了兩萬里的環球探險旅行。
在書中,我最關注的人物——尼摩船長,逃避人類,蟄居海底,而又隱隱約約和陸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種特殊聯系。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陰郁、知識淵博、帶有浪漫和神秘色彩,是個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在錫蘭地區的采珠人的生活艱苦,尼摩船長為了一個采珠人不顧自己的安危和鯊魚搏斗,并把他一直護送到船上。在維哥灣底發現億萬兩黃金之后,他就把它們全部打撈上來分給窮人。從這幾點來看,他確實是個富有同情心的人。
像尼摩船長這樣富有同情心的人,我們身邊比比皆是。1994年來到深圳的青年歌手叢飛,馬不停蹄地趕場演出多是為了捐資助學或參加為殘疾人 募 捐 的'各類義演。10年來,他傾其所有,累計捐款捐物300多萬元,資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超過150人,自己卻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為給貧困孩子交學費,他欠下了17萬元的外債。20xx年,得了癌癥的叢飛立下遺囑捐獻眼角膜,履行他最后的愛心之舉,為活著的人留下光明。
他們舍己為人的精神,值得我們青少年學習。也許我們無法做到為了資助貧困兒童欠下巨債,但我們可以力所能及地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老師常說,少吃一頓肯德基,那些正在忍受饑餓與寒冷的孩子就有一頓飽餐。犧牲自己的一點點,可以換來別人莫大的幸福與安慰,我們又何不去嘗試呢?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8
一八八六年出了一件怪異的大事,在海上經常有一個長長的梭子狀物體攻擊其它船只。于是公眾強烈要求把它從海里清除掉。
主人公阿羅納克斯先生登上了亞伯拉罕·林肯號后就踏上了遠航之路。在經過漫長地搜索后終于發現了那個雪茄狀的“動物”可是它卻向林肯號撞了過來,林肯號只好撤退,天亮后,林肯號對它進行追逐,用錐形炮彈打……可惜一切都是徒勞。當他們不幸被沖入海里時才發現那是一艘潛艇,他們成了俘虜后跟著那艘代號為鸚鵡螺號的潛艇游歷四方,并最終逃脫了潛艇的束縛,重獲了自由。
這本書中的尼摩艇長是一個奇怪的人,他仇視人類,不知國籍,還是個大富翁。他性格陰郁,卻知識淵博。將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是他,將滿口袋珍珠送給采珠者的人是他。最令人感動的是在南極缺氧時,他不在乎自己的生命而將工作時間延長。正是他這樣無私的精神感動了讀者。
我喜歡這本《海底兩萬里》。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相關文章:
《海底兩萬里》有感10-14
海底兩萬里有感07-11
名著《海底兩萬里》有感10-14
經典名著《海底兩萬里》有感04-10
《海底兩萬里》有感15篇10-14
《海底兩萬里》有感(15篇)10-14
《海底兩萬里》有感14篇10-16
《海底兩萬里》有感精選15篇04-04
名著《海底兩萬里》有感15篇10-14
名著《海底兩萬里》有感(15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