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合集【7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今天我寫的傳統文化是大家最常見的一種,也是我們大家都會的一種,而且它們各種各樣,形態各異。你們想知道我說的傳統文化是什么嗎?如果想知道,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我說得傳統文化是“剪紙”,你們猜出來了嗎?剪紙有好多種剪法,真是五花八門。可惜,我只會胡亂剪,不過,剪的也蠻漂亮的`嗎!
有一次,我拿出了一張正方形的彩紙,把它對折兩下,就出來了一張小正方形彩紙,在用剪刀從它的一條邊斜著剪兩下,就出現了兩個三角形,再在其余三條邊上,剪出一些你喜歡的形狀,最后,把正方形彩紙打開,一副彩色的“眼鏡”就出現了!
怎么樣,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傳統文化——剪紙!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假日里,我們“鹿鳴小隊”開展了一場有意義的活動,尋訪身邊的傳統文化活動在萬松書院進行,這里雖不及河坊街、吳山廣場那樣熱鬧,但它那獨特的寧靜與古樸,使人感覺處處洋溢著傳統文化的深厚氣息。
萬松書院位于鳳凰山北萬松嶺上,原是一座寺廟,叫做“投恩寺”建于唐貞觀元年。在明弘治十一年時改建,因詩人白居易在《夜歸》一詩中曾寫下“萬松皆在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的句子而得“萬松書院”之名,據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書院的主入口刻著三幅浮雕:正面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同窗三載的情景;左面是“拜師”圖,體現了中國古代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右面是“日課”圖,表現了先生不辭辛勞地教學,弟子們孜孜不倦學習的優秀素養。
走上臺階,便是三座古色古香的牌坊,因形似“品”字,所以稱為“品”字牌坊,也有“做人要看人品,做官要看官品”的寓意。
再往前走,看到的是“仰圣門”。“圣”指的是堪稱“萬世師表”的孔夫子,那么“仰圣”就是人們對孔夫子的敬仰。走出這道門,就到了另一道門——毓粹門。“毓粹”表示要培養品學兼優的人才。穿過了這道門后,就意味著你已經是個極有文化素養的人了。
懷著真誠的敬仰之心穿過兩道門后,就看到了一座典雅的建筑“明道堂”它的左右分別是“由義齋”和“居仁齋”它們的名字出自于孟子的“居仁有義,體用己全”。這里原是學生們住宿和自習的場所。“明道堂”前大園柱上,刻著一幅對聯:大德大功還憑仁義立言冠冕百家稱極致;成王成圣最是精神傳世華夷一例拜先師。這里原為教師授課之處,現則擺放著工藝巨著《中國科舉大觀》。每一個人物,每一座建筑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令人感覺自己被一種強烈的文化氣息帶進了古代。深深嗅到了古典文化的氣息。
跨出“明道堂”,看到的是兩座亭子:曾唯亭和顏樂亭。穿過亭子就來到了古人祭祀孔子的地方“大成殿”。殿內陳列著五尊雕塑,正中間端座著孔子像,其余分別是孟子、曾子、顏回和子思的塑像。從這之中就可以看出人們對這五位圣人的敬仰之心有多么的`深厚了。在雕像左右的展板上,繪畫書寫著八幅“孔子行教圖”。
從“大成殿”的后門出去有一塊方方正正的極大的石碑上面刻著“萬世師表”四個大字,不禁讓人起了肅穆之心。
離開萬松書院,大家互相討論著自己所感受到的傳統文化。有的說:“這里的對聯對仗工整”;有的說“這里的石雕雕刻精致,特別是那幅‘孔子線刻像’,連一個石匠都如此的敬業,既有道又有德,可見人們有多崇拜孔子了”;還有的說“連這里的燈籠都勾勒著古代名人像,這也是傳統文化哪!”。是啊,“萬松書院”真是一座埋藏著中國文明的寶地,一塊有著深厚傳統文化的圣地。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傳統文化躲在北京冰糖葫蘆的核里,晶瑩剔透的紅糖裹著一顆赤子之心,微酸的山楂又藏了多少心酸無奈?傳統文化這四個被世人反復提及卻仍未被豎立的字,在五千年的風霜中不斷疊加出新的價值,像一棵根系發達的大樹,時時不忘吐出新芽。在眾多文化爭奇斗艷的當代,占有一席之地,保有包容之心實屬不易。安塞的腰鼓鏗鏘有力,塞北的秦腔源遠流長。嘆如今,鼓聲不斷,空留余響,山野之間,一方孤腔世殊時異,不變的卻是那一份信仰,情隨事遷,情懷永駐心間,繁華盡處,盡是那一泓源頭之水。
但現在傳統文化在某些人那里是不受待見的:一提到傳統武術就是花拳繡腿,實在不堪一擊,一提到傳統中醫就是騙子橫行,不及西醫療效快。他們認為傳統文化一無是處,但錢鍾書說過,反傳統正是傳統的證明,毫無價值的東西是不值得別人關注的,又何來的“反”?“反”的越厲害,越是證明了傳統文化的深厚生命力。而且不管怎么“反”也難以撼動傳統文化的根基,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時間里已經流淌在中華文化的血液之中,生生不息。
不可否認,傳統文化中確有糟粕,比如說裹小腳,童養媳,女子守寡等等。面對這些糟糕,我們要從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正如陳寅恪所提倡的“以同情之眼光看待歷史”。不可一味的從今天的評價標準來要求古人,而要考慮到古人所處的歷史環境。當然這并非是說我們要接受和鼓勵這些糟粕,而是說我們要考慮到其文化歷史因素,在價值立場上,反對糟粕是肯定的,更多的,我們要看到傳統文化優秀的,精華的部分,學習它,吸收它,發揚它。
在世界的“軸心時代”,中國處于春秋戰國,百家爭鳴,這些思想影響著華夏的民族性格,“及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單單這句不知溫潤了多少謙謙君子。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以無窮的魅力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就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迷醉,窮盡畢生精力去研究。傳統文化是民族認同的根本所在,是華夏民族得以構建的根基。十九世紀的德國正在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它就以傳統入手,構建民族認同,以格林童話為中心,鑄造德意志民族精神。如果丟掉了傳統,國將不國,我們不承認一個共同的過去,又何以成為一個民族呢?而共同的過去由何證明呢?就是傳統文化。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和發展,是一個民族團結的根本、自信的來源。而且事實上,中國的傳統文化并非是空穴來風是有著歷史的悠久積淀,五千年不是一個數字,是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歷史故事,是一卷卷記錄著古人智慧的書籍,是一種種流露著真善美的民族精神。
那傳統與現代應該如何把握呢?現在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憑空而生,而是在傳統的肥沃土壤上生發出來的`一棵參天大樹,是在過去的脈絡中走出來的一種歷史走向。在過去有段時間,中國人盲目學習西方,照搬西方的模式,但歷史證明這是錯誤的發展道路。中國有著悠久的傳統,有著自身的國情、發展需要和傳統結合,符合中國國情。更是提出了文化自信,不斷探索建立在傳統之上的發展道路,譬如一帶一路的實施,重回絲綢之路,并加以新時代“新”的詮釋,展示“多元”“開放”“合作”的大國姿態。
新時代有著新時代的特點,傳統將何去何從?我們需要擔起相應的責任來。白先勇先生將《牡丹亭》改編成青春版《牡丹亭》,讓《牡丹亭》煥發出了全新的活力,正是當代藝術家的歷史擔當。學校因地制宜,把農民畫、剪紙等傳統民間藝術納入校本的課程,這是當代教育學者的歷史擔當。央視推出《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讓無數百姓走進傳統文化的學術殿堂,這是當代媒體的歷史擔當。這是對于優秀傳統文化應有的態度,讓其在新時代具有“新”的詮釋,是給傳統文化,也是給我們自己最好的禮物。而我們青少年,能給自己怎樣的傳統文化“新”禮物呢?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多了,有文學、藝術、舞蹈、美術、體育等等……今天,我來講講我們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中國的民間藝術自古以來就有載歌載舞的傳統,如漢族北方的快歌,南方的花燈等民間舞蹈。手上拿著手絹、扇子、花綢、頭上戴的帽子、面具、腰里綁的腰鼓、腰鈴、腳踏的高蹺。還有中國的`民族舞蹈一般都以一個故事為依據,舞蹈刻畫的人物形象生動,活靈活現。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許多許多。我們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我愛我們的祖國。
我們應該像保護國寶大熊貓一樣,動員一切力量,動用一切手段,把中華優秀文化的香火接觸下去。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中國的傳統文化——舞龍中國的傳統文化——舞龍舞龍起源于中國的傳統舞蹈。一直以來,龍在中華民族代表著吉祥,尊貴和勇猛。人們在喜慶的日子里用舞龍來祈求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舞龍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藝術,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之一。龍的精神更是中華精神勤勞,勇敢,不屈不饒的精神體現。
傳說中的.龍是由駱頭,蛇身,鹿角,龜眼,魚鱗,鷹爪等等,這種復合結構,意味著龍是萬獸之首,萬能之神。龍是一種吉祥之物,在節慶,賀喜,驅邪,祭神和廟會等期間,都有舞龍的習俗。舞龍包含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等意思。舞龍的種類也有很多種,如:花龍,草龍,火龍,板凳龍……。我印象最深的是板凳龍的傳說,據說很久很久以前,大地上出現了旱災,秧苗被火熱的太陽曬死了,河水也被曬干了。這事被東海的一條水龍知道了,它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就觸犯天規,猛地沖上天,施下了一場傾盆大雨,結果被天帝知道了水龍亂施雨,便把它砍成了一段一段的,朝地面扔去。人們撿起水龍的尸體用板凳連接起來,希望水龍能活過來……。
人們為了紀念水龍,每逢元宵節,我們社區總能看到“板凳龍”,它由幾十人組成,板凳上有漂亮的紙燈,一條板凳龍在夜光下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這條“龍”一會兒在嬉戲,一會兒在翻滾,并做出了各種字樣:元宵快樂,歡度新春等姿態……。我國的傳統文化舞龍真是豐富多彩啊!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初二暑假,學校組織我們去游學徽州,我們走進了徽州的傳統民居,在黑墻白瓦間品味徽州人的風土人情,欣賞他們別具匠心的技藝與勤勞謙虛的品質。
跟隨著導游的步伐,我們3班來到了宏村,我們漫步在宏村,散漫的穿行在古老的巷弄,斜斜的暖陽披在肩上,看著這黑瓦白墻的徽州傳統民居,聽細雨沖洗青苔和青石磚的聲音,潺潺清泉流過,幽靜而淳樸。我們走進曾經一位徽州富商屋里,一進門就看到大門前有幾棵古樹,它們盤旋而上,又旁逸斜出,雖說沒有花的香霧空蒙,但也不單調,抬頭仰望,就看到頭頂上有一個天窗,置于一口大缸之上,與天上的飄飄白云交相映襯,缸中有幾個不知名的小魚泰然自若的游動,讓人倍感舒適,房頂上層層疊疊鏤空的雕刻品是馬頭墻,是為防火所設,古時候村摟緊挨,稍有火便十里虛無,所以徽州人們就發明這馬頭墻,看這些徽州建筑,它們是凝結了徽州幾十代人的獨具匠心的技藝,精致而樸實。
早聞徽墨技藝精湛,色澤黑潤。這次我們就來到了徽州的一個制墨工廠,走進屋就聞到了一股奇特的氣味。有些喘不上氣來。這便是墨香。看著工匠們嫻熟的手快速運作著,反復的揉捏這墨餅,雙手沾滿了墨跡,這樣的動作要一直重復上百上千次,這樣才能正真發揮出墨應有的色澤,轉眼間我們來到了墨雕的場地,放眼一看這狹小的地方里有著許多正在雕刻的工匠,本以為會嘈雜,但恰恰相反這里卻異常的安靜,工匠們正一心一意的雕刻著手中的墨,專注的神情就像置身于無人之境。走靜一看,硯上有巍峨磅礴的山川,神采飛揚的'神龍,和美麗幽靜的小村落,沾上金黃的粉末和少許清水后便開始創造獨屬于他們的精神世界,在那一刻仿佛全世界都由他主宰者著,筆尖揮舞而快速有力的刻墨,時而舒緩輕柔,望著這清雅的色彩,在筆尖瑩瑩欲墜的水珠中,慢慢的細品中內心開始慢慢的平靜下來,望著硯上的蒼翠的樹木,又或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仿佛身處其景,俗世的紛擾也不值一提,或許這就是徽墨的魅力與匠心獨運之處吧。
工匠們這種專一與奉獻的品質和傳承中國傳統技藝正是那別具匠心的工匠精神。他們是平凡而不平凡的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毫不厭煩的工作著,奉獻著自己的青春與心血來傳承傳統技藝。
遠離塵囂,游走在徽州巷子深處的幽靜,杏花佳釀醉人,恍惚間,我好像看到了無數穿著素錦,趕著車隊的徽商,他們繁忙的行走著,鈴聲叮當,人心清閑。更重要的是,這里還有著徽州人別具匠心的技藝與認真專一,勤勞淳樸的工匠的精神,讓我值得駐足、靜默、回味。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過年放鞭炮,重陽節登高等。
我們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對,是過年。
過過年的時候大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還要倒著貼,意思是幸福來到了我們身邊。過年吃餃子。餃子是“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古人以前還會包一個錢幣在餃子里面,誰第一個吃到錢餃,誰就會在新一年中有福氣,可現代人覺得錢幣太不衛生了,就改為包糖了……
過過年為什么要放鞭炮呢?原來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只年獸每到過年就來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獸又來吃人了,大家都跑到昆侖山。這時一位年邁的老人卻拿來紅紙做春聯,拿來稻草做鞭炮,還拿來蠟燭做燈籠,年獸一看見這些東西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年獸再也不敢到人間來了,但人們怕它再來人間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弘揚傳統文化的作文04-20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05-14
傳統文化優秀作文04-16
傳統文化孝道作文04-11
傳統文化作文06-17
關于傳統文化的作文10-31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