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作文必備[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設計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計作文 篇1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對自己所做作業的責任心。
2、懂得四種基本的修改符號和修改方法,初步學會用修改符號修改自己作文中的病句。
二、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請學生將課外收集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向大家匯報,提高學生對修改文章重要性的`認識,激發學生修改文章的興趣。
二、指導點撥
1、指導學生學習短文,先讓學生自學,再說說自己學懂了什么,歸納:
※修改文章的作用:修改文章是提高寫作能力、寫出好文章的重要方法;修改文章能培養自己的責任心。
※文章修改的內容:錯別字,不恰當的詞,用錯的標點和不通順的句子。
※文章修改的方法:刪、補、調、換。
2、課后練習第一題
※學生看看使用了哪些修改符號
※說說為什么要這樣修改。
※讓學生把原句和修改過的句子對比起來讀一讀,說說修改后的好處。
3、用修改符號修改課后第二題
※學生自己讀題,明確題目要求
※動手修改,用上剛學的符號
※匯報,說說你改了幾個地方,分別該怎樣進行修改
※師生評議,說說他們改得對不對。
第一段話共有七處明顯錯誤。第二段話共有五處明顯錯誤。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共學了四種修改符號,一起回憶
第二課時
一、復習
回憶上節課學了哪幾種修改符號,各該怎樣用
二、修改自己的文章
上節課我們修改了書上的幾段話,現在我們也學王安石、魯迅他們,一起來改改自己的作文。
拿出自己最近寫的作文,自己修改
同桌相互交換,修改同桌的作文。
同桌兩人一起討論,你覺得怎樣改更好。
三、小結
說說通過這次修改,你有什么體會。
設計作文 篇2
為了即將到來的寢室設計大賽,我們忙碌不已。
我們宿舍幾人,各自分工合作,開始了艱辛而又開心之旅。
第一步首先是打掃衛生,我們大家一起,掃地擦窗,清理垃圾,拖地通風。最重要的是整理各自的書桌,書桌上面,除了必需的教材,還有各種類型的課外書,其他的還好,就是各種書的開本大小不一樣,以至于無法擺放出一致整齊的效果,但好在還有書架。我將這些書分門別類,歸置了一些到書架上,因此書桌上整齊多了。
但僅僅只有書本還不夠,為此,我廢了不少心思。我置辦了許多小玩意兒:筆筒、筆架……這些是必備的。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別致的中型龍貓手辦——圓圓的.身子,呲著一口大白牙,手里還拿著一把大大的荷葉傘——當然,還有一塊印有貓咪老師的桌墊。整個書桌放眼望去,竟然有些心動呢。
大家完成整理后,開始動手準備裝飾了。我們都買了墻紙,開始把它貼在床邊的墻上,一來可以防止石灰掉落在床上,二來能夠起到美化作用,挺好的。但是貼墻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在用剪刀裁好適當長度后,還得把墻紙的貼紙撕掉才行,可是沒有經驗的我們很容易把墻紙貼歪。但我有妙招:找來一根繩子,底部綁上一個重物,制作成一個簡易的校量器。將它自然下垂挨著墻壁,讓墻紙的側邊對準繩子貼好就不會歪了。
按照我的方法,七手八腳的,大家都貼好了,然而依舊不夠。
還有寢室的門面!我們先是把門后邊兒貼的通告和一些廣告紙撕了個干凈,然后我用濕抹布把門上的灰塵,還有剩余的紙屑擦掉。等風干了以后,換她們繼續,貼上純白的背景紙,再貼好裝飾貼紙,是一棵樹,很漂亮。
這樣,我們就先告一段落,還有未完成的明天繼續。
設計作文 篇3
一、教學要求:
能讀懂例文,感知作文介紹自己家庭的方法。
能憑借“習作要點提示”,通過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明確寫作要領。
能像人介紹自己的家庭,并突出家庭的主要成員。
二、談話導入
課前,老師布置大家仔細觀察加重的每一個人,看看個人有什么特點、愛好,你們做到了嗎?
指名2~3人說一說。
今天,老師讓你們介紹自己的家庭,你們愿意嗎?
三、學習例文,感知寫法
怎樣寫好今天的文章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例文。
學生閱讀例文。
指名說說例文的`主要內容。
1,共有四個自然段。
2,先告訴我們全家一共幾口人。
3,接著重點介紹爸爸、媽媽的愛好和特點。
4,最后簡單介紹了字的愛好。
四、組織討論,明確寫法
閱讀“習作要點提示”。
討論,介紹自己家庭的要點是什么?
作者是怎樣寫爸爸媽媽的呢?
五、再讀例文,體會。
進行說寫,運用寫法
設計作文 篇4
【習作要求】“要寫得真實、具體”。
【教學目的】
1.記敘一次勞動的全過程,做到真實、具體、完整、有次序。
2.仔細觀察、體驗,培養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3.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教學步驟】
(一)寫前訓練
1.在作文前可根據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一次勞動,使學生身臨其境,觀其情,見其人,聞其聲,從自己的所見所聞中激發寫作的欲望。然后引導學生認真回憶,口述勞動經過、場面、表現。可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①最后一段時間你參加了哪些勞動,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②這項勞動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進行的,有哪些人參加?③在勞動中大家表現得怎樣?
2.比較下面幾段話,看看哪一段寫得具體、真實。
①我做飯時,把米淘了一遍又一遍。
②今天是我第一次獨立做飯。我想一定要做好,所以把米淘得非常干凈。
③傍晚,我按照媽媽教我的辦法開始煮飯。我量了兩碗米,再舀兩瓢水倒進飯盆里,用手輕輕地搓。水渾了,我就把水倒掉,然后再舀些水倒進盆里,讓浮在水面上的糠皮、雜物順水流掉。我又把雜在米中的`稻殼和沙粒揀了出來。就這樣淘了三次,水清了,米也就淘好了。
3.把下面短文中省略號的內容補充具體,要聯系實際想一想,媽媽是怎樣教的?洗衣服有哪些具體辦法,要把過程寫清楚。
〔例文〕
一天,媽媽指著盆子說:“小紅,這是你換下來的衣服,泡在水里已經十多分鐘了。現在我來教你洗……。”
(二)習作指導
1.審題
把“基礎訓練6”第七題和本次作文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異同,弄清本次作文題目的要求。
文題的不同點是:“基礎訓練6”第七題對文題只限定了事件的性質,但沒有限定寫哪件具體的事,只要是自己深受感動的事就行,平淡的、印象不深的不能寫。本次作文題目限定了內容范圍,必須記一次勞動,超出勞動以外的事件不能寫。
文題的相同點是:都要求記敘一件事,都有“寫具體”的要求。
通過對文題的分析比較,要使學生明白,“勞動”一詞涉及的面很廣,可寫社會公益勞動、校園勞動,也可以寫家務勞動,但必須寫自己親身經歷的,親身體驗的勞動,而且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自己的體會,不能虛構。
2.借鑒
引導學生借鑒課文是怎樣寫勞動過程的。通過重溫課文,要使學生明白,寫一次勞動除了要交代清楚六要素外,還必須具體、逼真地再現勞動中人們的表現,包括語言、動作、表情、心理活動、勞動中遇到的問題及怎樣解決的等等。在記敘事情的過程中除了要注意用詞造句要恰如其分外,哪些話要先說,哪些話要后說,哪些地方要總說,哪些地方要分說,
設計作文 篇5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養成修改自我作文的習慣。
2、 提高學生修改自我作文的能力和技巧。
3、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品格。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掌握作文評改的一般程序及方法。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自我修改賞析作文的能力和水平。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由李賀推敲的故事導入本課。
二、出示學習目標:師提煉目標,學生理解記憶。
1、學習使用規范的批改符號批改作文,會做簡單的旁批與總評。
2、通過作文評改進一步強化少寫錯別字和病句的意識。
3、互相探討學習別人作文的優點加強自己構思及寫作的能力。
三、明確評改步驟:自查自改、互批互改、典型展示、修改潤色
1、溫習舊課:常用的批改符號及其應用溫習與回顧。
2、自查自改作文:基礎等級、基本信息(五查)
3、互批互改:找足亮點,找出問題。
4、典型展評:小組討論,展示交流
四、師生總結,教師點撥 五、布置作業:修改潤色,美文呈現
后附板書設計:
自改:基礎修改,字詞句段 互改:發現問題,主題選材
展析:小組合作,典型分析 反饋:再度修改,美文呈現
作文教學課后反思:
通過一年來在我校實施《七年級作文評改有效性的研究》這一課題,這是一節匯報課,在課前圍繞著前期的寫作主題《選擇恰當的抒情方式》及《表達自己的看法》安排了本次專題寫作:我在————中得到快樂。學生已提前完成了專題寫作。本節課主要是完成習作修改及賞析環節,圍繞著前期的課題研究情況,結合本單元(第五單元)的寫作主題:勤于修改,設計了這樣一節課。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掌握作文修改的一般程序及方法,教學難點:在于提高學生自我修改賞析作文的能力。本節課的教學流程設計合理,但在實施中由于學生對標準修改符號掌握不實,故在范例修改上拖延了時間。在自改和互改環節學生都能夠按照標準、程序快速修改。在互該環節由于難度加深,在對文題的整體把握及修改重心上學生定位不夠準確,費時較多。在賞析環節學生合作分工明確,典型展示較為到位,對作品優劣及修改的情況做以細致的匯報。由于課堂容量較大,在學生自我二度的修改,因為時間的關系只好放在課后完成,總之這節作文匯報課讓人喜憂參半,可喜的是通過專項作文訓練,學生的評改能力有所提升,參與意識及興趣培養了起來。擔憂的是作文評改能力提升緩慢,難以有長效機制來推動此項工作。加之學校的常規檢查手段滯后,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式作文評改難以被更多的家長及社會所認可。
設計作文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總體評價學生作文,讓學生了解自己作文中的優點與不足。
2、學會運用修改符號來修改作文的方法,能對他人的作文進行正確的點評訓練學生的作文講評能力
教學重點:學習作文點評的方法,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講評能力。 教學難點:學習圍繞要求進行作文點評。
教學手段:對比分析法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本課:
同學們,大家選取了自己最喜歡的課文后寫的一篇讀后感。昨天之間進行了互批,老師又作了復批。今天我們對本次習作進行講評。(板書:講評《讀后感》)
二、回顧習作要求并分析
1、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習作要求,(課本)請大家齊讀。
從本學期學過的課文中選取一篇你最喜歡的文章,認真重讀幾遍,寫一篇讀后感,注意寫出你讀后真實的體會和感想。
2、習作要求告訴了我們哪些寫好本次作文呢?
(1)必須是最喜歡的,為什么選最喜歡的?(最喜歡的印象深,感受深。)
(2)必須是寫出真實的體會、感想,這是寫好讀后感的關鍵。
3、寫一篇讀后感,應當怎樣處理“讀”和“感”的關系呢? 學生:簡單概括原文主要內容,重點寫感想。
老師:總結概括,(板書)讀為基礎,感為重點,
讀后感的兩種基本寫法是什么?
(板書)先讀后感,讀感交替。
三、總結本次習作
從批閱本次作文來看,大多數同學能緊緊圍繞習作要求,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課文,在認真復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寫出了自己真實的體會和感想。全班41人,有25人習作比較成功,11人習作非常突出,5人習作出現了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讓我們通過欣賞佳作,病文會診,“開處方”來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大家愿意嗎?
四、欣賞佳作
(一)黃美同學的
1、他的習作非常成功。請他朗讀,大家注意思考:你認為這篇讀后感哪些方面值得學習?可以從文章結構、寫法、修辭運用、用詞用句等方面考慮;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2、討論:
3、談評語。
(二)唐淑瑩的
1、欣賞了黃美的作文,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唐淑瑩同學的習作。請思考:這篇習作,在寫法上和前篇習作有什么不同?有哪些優點和不足?
2、討論:
(1)運用了讀感交替的寫法。(哪些是“讀”的內容?兩處帶引號的部分。哪些是“感”的內容?)
(2)詳略得當。“讀”的內容用省略號代替,節省了篇幅,感想重點寫。
(3)結尾排比句用得好。是真實體會。
(4)所舉事例有說服力:
(5)不足之處:第二小節詞語重復;
五、剖析病文:
這次作文,有幾位同學在寫法上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讓我們來對病文進行會診。
(一)唐佳的
1、 讀。眾思考: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2、 討論:
(1)只有原文內容,沒有感想。(板書)這叫“讀多感少”。
(2)還有什么不足?原文沒有加書名號。
(3)寫法上有毛病
(4)不好,感想、體會和原文中心對不上號。(板書)這叫“讀感脫節”。
六、 “給病文開處方”:
1、我們分析了幾篇習作。現在給病文開處方。分工:四人一組,一人是主治大夫,另三人是助手,共同商量,開出處方。辦法:用學過的分析方法分析。有讀無感,加“感”;談感脫節,改寫事例;給第三篇的作者提一個重寫建議。請大家開始。
2、 交流體會:
七、總結本課:(結合板書)
這節課,我們通過欣賞佳作,(板書:評優)進一步明確了寫讀后感,如何處理一個關系――
“讀”與“感”的關系,即讀為基礎,感為重點;明確了寫讀后感的兩種基本方法――先讀后感,讀感交替。通過剖析問題習作,懂得了寫讀后感應避免四個毛病――有讀無感、讀多感少、有感無讀、讀感脫節。
八:作業布置:
希望課下大家認真琢磨和品味今天講解的內容,并完成兩個作業:1、修改自己的文章,力求把這篇文章改得更好。2、彈性作業:〈〈聽講評課有感〉〉,主要寫自己本課的收獲。
板書設計:
要求 :選最喜歡的;寫出真實的體會、感想。
寫法: 先讀后感,讀感交替(讀為基礎,感為重點)
設計作文 篇7
課題:作文·審題立意
課時:2
分析及反思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通過講評和指導,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訓練要點,反思上次作文中的不足,并適當加以修改;總結近期作文中出現的審題立意問題,并加以指導和訓練。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個性作文展示和比較分析,理解“故事新編”的寫作原則;指導學生加強審題和立意的寫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從試題中分析思想意義的能力,努力使作文具有教育意義和社會價值。
全文點評前2篇,片斷點評其他篇目,突出每篇作文的特點,適當兼及不足之處。
教學重點
1、 總結近期作文中出現的審題立意問題,并加以指導和訓練。
2、 培養從試題中分析思想意義的能力,使作文具有社會價值。
教學難點
從試題中分析思想意義的能力。
教法教具
評議、練習
教學過程
一、作文講評
1、上次作文訓練要點:
運用“故事新編”的方法進行寫作,要求注意以下幾條原則:⑴繼承性原則;⑵創新性原則;⑶意義性原則;⑷普及性原則。
寫作中應當把握的要點:原作與新編的關系處理、如何借助原作表現現實主題。
2、特色作文點評
⑴班:
林澤明:上帝行乞——真誠的失落
張金松:悟空游廈門——對家鄉的贊美
李華:祥林嫂打工、開店——不屈服于命運,人性善良
林子宏:現代社會中的武松,用對話方式結構全文
曾冠男:愚公移山,挖出煤礦——知識的價值
吳守綱:唐僧師徒打假——假貨泛濫,一一
童聯炎:三毛尋親——在金錢面前的人情冷暖
李楊:愚公開發二山——智慧的價值
蘇進福:劉備借荊州——房地產,經濟意識與人的品質
于楚倩:悟空三人開店——人的性格與成就的關系
⑶班:
李心揚:華連卡改變裝束——套子思想的威力,拓展主題
邱慧穎:西游后記——無為則無聊,主題深刻
朱煒平:洪秀全采購——古事與現實主題的聯系
教學過程
黃莉:孔乙己與電腦配件——人物性格在現實生活中的再現
蘇曉靜:大觀園選秀——原作和現實的關系處理得當
林雅芳:唐僧師徒應聘——長處、短處在現實中都遇到挫折
黃煜:孫悟空買假貨——主題鮮明
蔡惠華:白天鵝的前后經歷——主題深刻
賴小玲:愚公開發二山——堅忍不拔與齊心協力
顏婷婷:唐僧師徒歐洲三日游——人物性格現實生活中的表現
3、寫作中的不足
⑴原作和現實的關系處理不當:人物個性與原作毫無關系,只是借用了作品中人物的姓名;現實中的事件發展的邏輯性與原作的離合程度把握不好。
⑵主題不夠鮮明:有的同學一味追求好玩、搞笑,忽視了主題的表達。
⑶標題遺忘。
⑷故事發展的多元可能性:發展的基礎是什么,還有哪些可能性,能否同時展示幾種過程和結果?
二、寫作指導
話題作文是常見的開放性作文命題形式,它的開放性體現在考生根據作文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這“三自”給考生在作文內容、題材、形式和手法上以充分的施展才華的余地,它允許運用各種形式、使用各種方法、利用最擅長的手段表達各種各樣的主題。話題作文雖具開放性,但仍有一定的限制,“作文要求”規定和限制了行文的范圍及關聯對象,作者必須涉及或圍繞指定話題寫作,而不是信馬由韁毫無約束的。怎樣用好這塊“余地”而使行文不偏離話題,審清題意,正確立意是寫好話題作文的一個關鍵環節。
㈠審題立意方法
1、化大為小。
要想寫好話題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為小”。話題作文的寫作范圍那么寬泛,如果僅把話題當作一個僵死的的概念,看為“鐵板一塊,不可分割”的整體,籠而統之去做文章,勢必內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寫好話題作文的第一個本事是“目無全牛”,善于在一個大的、寬泛的范圍內,“擇其一點,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寫“大范圍”中的“某一方面”,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充分發揮、具體表現的好舞臺,這樣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內寫出立意鮮明集中、內容具體充實好文章。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以小見大,“一針見血”。
⑴限制話題。話題的限制越少,給人的思考空間就越大,
引導學生在老師講解的基礎上,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反思,找出存在的不足,思考改進的方法。
一般話題作文由四個部分組成:即材料語+提示語+話題+要求
教學過程
標題的字越少,詞語的外延也就越大。實際寫作時我們必須對話題加以限制,做到寬題窄寫,大題小作,否則,切入口徑過大,主題就難以收攏。如20xx年高考的作文話題是“心靈的選擇”,據此可以寫“媽媽的選擇”、“同桌的選擇”、“困難面前的選擇”、“生與義的'選擇”等等,這樣一限制,“選擇”的外延就小了,行文的指向明確了,作文的立意、選材、寫法以至結構都容易把握,自然能寫出好文章來。
再如以“父輩”為話題,就可以在此前后加修飾語,在后面加中心詞,也可以前后都加,這樣話題范圍就縮小了。
教師總結:艱難的父輩、輝煌的父輩、父輩的悲傷、父輩的期望,這樣文章范圍縮小了,打開思路就迅速多了。
◆如何限制話題,找到更小的切入口呢?那就是把一個總話題分解成若干個子話題。
如:“飯桌上”為話題作文,很多同學想到的僅僅是吃飯的問題,那么這個思維的空間就非常狹小。如果把“飯桌上”作為一個信息源,圍繞它可以擬幾條信息線。你可以想象一下,飯桌上的“人”是一條標線,“物”是一條標線,“情感”是一條標線,“事”是一條標線,“時間”都是標線;在每一個標線上都有很多審題立意信息點。比如說在“人”的信息標上就可以標出下面這些信息點:我在飯桌上、不速之客上飯桌等;在“事”的信息線上可以有:怪事出在飯桌上、飯桌上談奧運、風波驟起飯桌上、飯桌上的審判。再比如“情感”線上,煩惱皆因飯桌起,溫情絲絲在飯桌等。再比如在“時令”線上,飯桌早點日日新,飯桌今日又春風,隆冬送暖入飯桌,月圓飯桌合家歡……從“時間”線上你可以選飯桌上的回憶,飯桌上的變遷,二十年后飯桌上等等話題。這樣思路一打開之后,拿著一個話題,可以想象無數個選題,這里面就可以有無數的材料可以寫。這樣“飯桌上”成了社會生活的窗口,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都可以濃縮在飯桌上。這么多信息是不是都選呢?只能取其一條,于是第二個步驟就是集中,這么多想象里哪一個最能打動你的,讓你最有話可說而最不落俗套的,你就選哪一個。
⑵設問構思。面對話題,運用設問,在腦子里多問幾個為什么,以此打開思路,縮小寫作半徑,并引起對話題內容的思考,從而使文章內容和主題更深刻。如20xx年高考題“心靈的選擇”我們可以作這樣的設問:“選擇的標準是什么?”“怎樣選擇?”“他的選擇有什么意義或給人們什么啟示?”等,通過設問,對話題的理解就會更透徹,文章的立意也就容易確定了。
再如:寫話題作文《理解》時,就可以進行這樣的思考:
學生試作分析,老師引導討論。
學生先說說自己的思路,老師加以引導,打開學生的思路。
有人將這種方法概括為“多問幾個為什么”。
教學過程
什么是理解?為什么人與人之間需要理解?我理解別人嗎?別人不理解我時,我的感覺如何?
2、化虛為實。
有時話題是抽象的、虛擬的,甚至蒙上科幻的假象,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話題“假若記憶可以移植”之類便是。面對這樣的話題我們一時捉摸不準,無從下手,這時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虛為實,把話題引向現實生活,立足于現實,思考現實,表現現實,寫成針對現實、發表見解、抒發真情實感的文章。“假若記憶可以移植”是一個帶有科學假想的話題,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當年許多考生大書特書記憶移植的可能性,或一窩蜂地寫科幻題材,以至高考之后市面上的科幻讀物脫銷,一時洛陽紙貴,殊不知這正好步入了命題者設置的陷阱,自然難得高分。其實,只要拿這個話題與“假若我是市長”、“假若我是班主任”等比較一下,就會發現它們是同一性質的命題形式,都是想象作文,都是在“假若……”的前提下,你會怎么想,你會怎么做,都可以把筆觸伸向現實生活,歌頌真善美,鞭笞假丑惡,激濁揚清,任爾所為。可以這樣結合周圍的日常生活立意,“假若記憶可以移植”,我要把父輩幾十年以來為工作為生活日夜操勞,摸爬滾打,遍嘗生活中酸甜苦辣的記憶移植到我的頭腦中,讓我盡快地品味生活,理解父母,感受親情,消除代溝;“假若記憶可以移植”,我要把初三、高三學生遨游于題海之中,飽經過重的學習負擔煎熬,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痛苦記憶移植到教育部門的領導、學校老師的頭腦中,讓他們反思應試教育的弊端,探尋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任何文章都是現實生活的直接或間接反映,作文話題不管形式怎樣變化,它都是來源于現實生活,要寫好它,必然要使自己的行文內容回歸現實,反映現實。
設計作文 篇8
那是一個難忘的夜晚,我在做作業,時鐘已經打響了10下,我埋頭苦學、疲憊不堪,能有什么辦法呢,我心里想著,我決定我要“逃跑”,我想變成一條魚,在江河湖海里盡情游泳,我先在紙上畫了一條魚,閉上眼睛,靜靜地想著,我忽然身體一動,我真的變成了一條魚,在江里游來游去。我從未能這么身臨其境地觀察過,突然,我感覺肚子有一點餓了,忽然發現前面有一個新鮮的食物,“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奔過去,一口咬住食物,沒想到的是,食物竟然把“我”拉了上去,我現在才發現我是魚呀,唉,我一看,啊,釣“我”的`竟然是爸爸,他在準備做午餐,沒想到,我吃了那么多條魚,今天竟然要吃“我”了。他把“我”帶回家里,準備拿刀修理“我”,我閉上眼睛等待死神降臨,但怎么覺得不痛呀,我真希望此時變成一只烏龜,我睜開眼睛一看,旁邊還有兩只烏龜,是貪吃鬼和靜靜,它們又在疊羅漢了…
我突然從我的幻想中醒來,一看,時鐘已經11點了,又聽見媽媽在說:“都幾點了,作業還沒有做完呀”,爸爸又說:“做完作業趕快睡覺,現在是長身體的時候”。
【設計作文】相關文章:
設計的作文07-16
設計作文08-15
設計作文(精選)08-18
設計作文[精選]08-21
設計作文[經典]08-20
(經典)設計作文08-22
【精選】設計作文08-23
設計作文【精選】08-25
設計作文(精選)08-27
(精選)設計作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