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碑》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豐碑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豐碑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豐碑教學設計1
一、教材內容:
能力訓練第十冊第8課《豐碑》
二、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意境優美,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感情真摯濃烈。文章敘述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于單薄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表現了這位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對軍需處長凍死時的神態、動作、穿著及將軍的神態的描寫,體會軍需處長的獻身精神。教學難點是理解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三、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但由于他們過著幸福優越的生活,對紅軍長征的艱難險惡知之甚少,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體會軍需處長的獻身精神,我將在本節課通過抓描寫軍需處長凍死時的神態、動作、穿著的語句來讓學生反復朗讀、理解、體會、感悟,力爭將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從而讓學生能深刻理解人物高貴品質,激發學生內心對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惡劣、思索、依靠、塑像等詞語。
2、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通過對軍需處長凍死時的神態、動作、穿著及將軍的神態描寫的學習來體會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獻身精神。
3、理解豐碑的含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軍需處長凍死時的神態、動作、穿著及將軍的神態的描寫,體會軍需處長的獻身精神。
2、理解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質疑
1、背景引入,介紹長征:
同學們,在七十多年前,為了反動派作斗爭,為了北上抗日,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進行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漫長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紅軍們爬雪山、過草地,以他們驚人的毅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困難,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了一曲又一曲動人的英雄贊歌。今天我們就共同學習發生在長征路上的一個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豐碑》。(板書課題:豐碑)
2、齊讀課題,引導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什么是豐碑?課文講的是一塊高大的石碑嗎?在文中具體指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要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不認識的字可借助工具書,找出課后生字,多讀幾遍。
2、檢查閱讀效果,采用開火車的形式讀課文,好嗎?在這幾名同學讀時,同學們要思考: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說一說)
三、細讀深究,品味感悟
1、出示圖片(紅軍隊伍在冰雪中艱難的前進)請同學們找出文中的相關段落(第一自然段)讀一讀,通過朗讀體會當時的惡劣環境。
2、這支隊伍將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指名說一說)從這里我們可以體會到什么?
3、在隊伍前進的過程中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呢?(軍需處長被凍死了)那么課文中哪個自然段在詳細地描寫軍需處長呢?
(1)出示軍需處長的畫面,找出相關段落讀讀議議:軍需處長為什么會穿得這么單薄,他不知道自己可能被凍死嗎?他為什么十分鎮定、十分安詳?想象一下當時可能的場景。
(2)能看出軍需處長的什么品質?誰還想通過讀來表達自己對軍需處長的感情?
(3)師:我們仿佛看到了一位穿著單薄、破舊的老戰士,從云中山的那邊艱難的一步一步的朝我們走來,他累極了,冷極了,他只想倚靠著光禿禿的樹干坐下來歇一歇,但這一歇就再也沒有起來。此時你是怎樣的心情?
(4)讓我們懷著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齊讀這一自然段。
4、軍需處長是如此的讓我們感動,文中還有一個人物也讓我們感動,是誰呢?(將軍)
(1)小組合作:細讀第3-12自然段
a、畫出描寫將軍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自己讀一讀。
b、與小組同學交流,怎樣讀才能讀出將軍感情的變化。
c、討論:將軍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2)匯報交流
四、總結全文,升化情感。
戰士們走過了雪山,紅軍的長征也取得了勝利。但是我們的這位軍需處長卻長眠于雪山之中了。盡管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是我們將永遠地記住這段感人的故事。軍需處長那舍已為人、勇于獻身的精神將在中華大地上永世長存。最后讓我們全體起立(生起立),向這位舍已為人、勇于獻身的軍需處長,向這座晶瑩的豐碑獻上我們少先隊員最崇高的敬禮!(師生同時向軍需處長敬禮。)
五、拓展延伸:
推薦閱讀《馬背上的小紅軍》、《金色的魚鉤》、《長征》等文章。
板書設計:
豐碑
軍需處長將軍
舍己為人、無私奉獻憤怒
成為一座晶瑩的豐碑崇敬
教學反思:
第十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豐碑》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紅軍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課文語言樸素、自然,按事情發展的順序,采用側面描寫的表現手法,以將軍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展開敘述,人物形象飽滿,讀罷令人難以忘懷。根據課文的特點,本課教學宜以深情朗讀、想象感悟為主,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獨特的生命感受的理念的前提下,教學時,我抓住重點,即課文第七自然段,以軍需處長的神態、動作、穿著,體會他的獻身精神。同時,引導學生領悟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從而感悟豐碑,使情感得到和諧的發展。
通過這一節課,我深刻體會到上好一堂課真不容易。做一個好老師真不容易。做一個好的語文老師更不容易。縱觀我的課堂,有成功也有失敗。
成功之處:
一、較好地體現了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特點
本節課的教學,我通過引導學生朗讀、默讀課文,品析關鍵詞語,品讀重點詞句,感悟故事的內容,體會感悟軍需處長的崇高品質和偉大人格。我以自己動情的導讀,感染學生,達到與學生心靈的共鳴。這樣學生已不單單是在學一篇課文,而是一種情感的熏陶。這樣學生的體會和感悟就不是游離于語言文字之外,而是植根于語言文字之中,較好地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二、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空白進行大膽想象
空白是作品在書寫描繪的部分向讀者所提示或暗示的東西,也就是作品給讀者留下的聯想和再創造的空間。讀者可以透過感覺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而想象是創造的翅膀,想象力的豐富與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創造力的高低。如:當將軍得知,眼前這位戰士,就是自己剛才還遷怒于他的軍需處長的時候,有這樣一段描寫:將軍楞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向那位跟云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此時無聲勝有聲。怎樣幫助學生體會將軍沉重而又激動的心情,感受軍需處長舍己為人、大公無私的高尚情操呢?我設計了補白聯想。將軍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此時此刻他的心情是沉重而又激動的,他的心中必有千言萬語要說,然而他卻一句也說不來,他當時會想些什么?我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補白聯想,讓學生感受到哪怕是將軍,在失誤面前同樣敢于自責,同時更使學生受到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陶冶。這一過程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又滲透了做人的哲理。
豐碑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途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學習他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
重點
1、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難點理解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時光二課時
教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法、比較法、自學法等
教具多媒體、錄音帶
一、揭題導入
同學們,為了新中國的誕生,以前有無數個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贊歌。這天,讓我們的思緒再次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去聆聽一個發生在行軍途中真實感人的故事,認識一位無名英雄。這節課,我們一齊學習25課《豐碑》。(板書課題)
1、齊讀課題
2、誰告訴大家,“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豐碑”是什么意思?
3、再讀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二、自主讀文,圍繞難點,抓住重點,理解教材
1、這是一座什么樣的豐碑?用來紀念誰?請同學們帶著問題,打開課本124頁,選取自我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1)讀讀下方的詞語。
冰坨呼嘯惡劣殘酷襲擊
樹干塑像單薄嚴峻倚靠
(2)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透過讀書,你還明白了什么?(板書:軍需處長)
(4)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哪一段點明了這是一座晶瑩的豐碑,是用來紀念軍需處長的。
2、課件出示13小節:
(1)自由讀讀這段文字,想一想,你頭腦中產生了什么問題,需要提出來與大家共同研究?
(2)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肯定:好,你提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
讀書是解決問題最好辦法。帶著問題,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描述軍需處長神態的語句;用曲線畫出描述將軍神態的語句。
三、學習描述軍需處長神態的部分。
1、誰告訴大家,軍需處長神態描述的部分在文章的哪一自然段?(課件出示)
2、誰來把這一段有關軍需處長神態描述的語句給大家讀讀。
(1)“鎮定”“安詳”是什么意思?
(2)這位老戰士被嚴寒凍死了,為什么還那么鎮定、安詳?請你結合這一段描述、聯系課文資料,談談自我的理解。
(3)你談得十分深刻,你能不能把自我的理解讀出來。讀后老師顯見相機提問;你是懷著什么情緒讀的?
(4)還有誰的`理解跟他不一樣?大家都贊同他的想法?那好,還有誰愿意再讀讀?你準備懷著什么樣的情緒讀讀?
(5)作為一名軍需處長,他盡到了自我的職責,他無愧于每一位戰士,在他身上,有一種一心為公、舍已為人的可貴精神,讓我們懷著崇敬之情一齊來讀讀這一小節。
四、學習描述將軍部分,過渡導入:將軍看到這位被凍僵的老戰士,會有什么反應呢?
1、你剛才讀書時,畫出了那幾處將軍神態描述的句子?
2、(課件出示)自由讀讀屏幕上對將軍的描述,想一想:你從將軍的每一次神態變化中體會到了他什么樣的情緒?
(1)交流學習成果
A、透過神態語言體會將軍生氣、震怒、悲傷、內疚、感動、敬佩的情感變化。
B、自由讀,師生對讀體會、生生反復讀體會。
C、將軍本以為是軍需處長的失職致使老戰士被嚴寒凍死,他十分生氣、憤怒,但當他得知眼前這位凍僵的老戰士竟然就是那位給戰士們分發棉衣的軍需處長時,內疚、感動、敬佩一齊涌上心頭,軍需處長身上有一種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啊!將軍的眼睛濕潤了,百感交集的他將自我的千言萬語化做了一個志高無上的軍禮。(出示課件插圖:這就是當時那感人的一幕)
(2)同學們,假如你就是圖中的將軍,看著眼前被嚴寒凍死,漸漸和云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你心里會想些什么?讓我們也跟將軍一齊把由衷的敬意化作一個莊嚴的軍禮。“全體起立,敬禮!”
(3)軍需處長心系革命,心系他人,心中惟獨沒有他自我,他這種一心為公,舍已為人的精神不僅僅成了將軍心中的豐碑,也成了我們心中的豐碑,讓我們一齊再來讀讀文中的這段話?(課件配樂,出示13小節資料)
(4)同學們,請你聯系課文資料,談一談對“晶瑩的豐碑”的理解(板書:一心為公、舍已為人)。
小結:從形象上看,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的身體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更重要的是一座軍需處長一心為公、舍已為人精神是不朽的,成了將軍和戰士心中的豐碑。(同時插掉黑板遺留的問題)
(5)同學們,你由眼前的軍需處長想到了哪些為新中國的誕生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
(課件:由插圖依次閃現劉胡蘭,董存瑞……)小結:其實,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像軍需處長這樣的戰士還有很多很多。
(6)那么,處在這天的和平時期,你能說出你心中的豐碑嗎?(白衣天使、抗洪英雄等)是啊,他們和軍需處長一樣,成了我們,不,成了每一個中國人心中不朽的豐碑,成了共和國的中流砥柱。
五、同學們,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齊讀14小節。
六、小結
1、學到這兒,老師的情緒久久不能平靜,你們是否跟我一樣呢?假如你就是一位紅軍戰士,這時,你最想對軍需處長說什么話來表達你此時的情緒?請同學們在課文的插圖下題一兩句碑文。
2、同學們由感而發,運用詩句和妙筆寫下了如此感人的碑文,請同學們再次讀讀全文,回顧一下當時的情景,看看你還有沒有問題要問?
3、同學們軍需處長走了,他坦然從容的走了,沒有人明白他的真實姓名,但是他那一心為公、舍已為人的精神就是一座豐碑,(構畫豐碑圖)留在了將軍的心中,留在了戰士們的心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斷前進。
豐碑教學設計3
一、教學要求
1、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途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學習他為了他人,為了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有條理地將思想內容表達清楚的。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2、理解“豐碑”的含義。
三、教學時數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初讀課文。
1、看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質疑。
學生有可能提:“豐碑”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課文為什么要用“豐碑”作題呢?
師:是呀,課文為什么要用“豐碑”作題呢?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讀的時候,再想想,看看自己還想知道哪些問題?
(二)、學生對課文充分質疑。
學生大致有以下三個大問題不明白:
1、將軍為何向軍需處長敬軍禮?
2、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3、為何說“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那還會屬于誰呢?”
(三)、探討第一個問題:課文為何以“豐碑”為題?
(含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這一問題)
1、請一生讀第13自然段。
師:“晶瑩”是什么意思?
“晶瑩的豐碑”又是什么意思?
這是一個打比方的句子,它把什么比作什么?那么,這座晶瑩的豐碑就是指什么?
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的。身體與晶瑩的豐碑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處呢?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的第七自然段。
2、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與晶瑩的豐碑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處?
生可能會說兩方面相似:⑴、顏色;⑵、外形。還有哪些方面相似呢?
師引導學生體會在精神上更相似。
①、同學們,是什么原因使軍需處長凍死了呢?
生的回答有兩種可能:
a、天氣冷使他凍死。
b、衣服讓給了別人,使他凍死。
【豐碑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豐碑》教學設計02-17
有關豐碑的課題教學實錄07-02
有關課題豐碑的教學實錄07-02
豐碑 閱讀答案07-03
豐碑閱讀答案07-03
豐碑閱讀題及答案06-01
《豐碑》課堂實錄07-02
豐碑讀書筆記03-08
《豐碑》第二課時的教學實錄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