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哨》優秀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麥哨》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麥哨》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重點識記“嚼、裹、肺”等字形。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孩子自讀自悟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能有感情朗讀。
難點:體會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和我們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現代人相比較,他們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
【教學準備】
課件、麥哨(實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引課題
1.播放課件,觀看鄉村生活的場面:同學們,第六組課文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清新淳樸的鄉村生活畫面,你們喜歡嗎?課前老師從網上搜了一段錄像,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鄉村生活 。
2.交流自己對鄉村生活的印象或感受:怎么樣?誰愿意談談你對鄉村生活的印象或感受?
3.導入新課,解釋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本組的最后一篇課文,這也是一篇略讀課文,相信你讀后一定會對鄉村生活有更深的體驗。請大家齊讀課題----《麥哨》。什么是“麥哨”?(出示實物)老師特地做了一些麥哨,準備獎給那些專心聽講、用心體會的同學,你有信心得到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用你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借助注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文中幾次寫到“麥哨”?是怎樣描寫的?
2.檢查生字學習情況,看課件個別讀生字新詞。說說有哪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或是自己發現很特別、很有趣的字。注意“嚼、裹、肺”的讀音與字形。(卡片)
3檢查讀課文情況,按自然段個別讀,及時正音。其余同學邊聽邊思考上面的問題。
4.交流初讀收獲
(1)指名讀描寫“麥哨”的相關段落(課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讀準多音字“和”、“應”。
(2)讀了課文,誰能來模仿吹響麥哨的聲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長,與同桌合作“呼應”著吹一吹,忽高忽低,再請兩組同學演示吹。)
(3)變化豐富的麥哨聲就像一曲曲風格不同的田園牧歌,我們聽著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隨著學生回答,板書:歡快柔美)
(短促的麥哨聲是一曲歡快的樂曲,悠長的麥哨聲是一曲柔美的樂曲,而相互應和著的麥哨聲就像一曲合奏曲。)
(4)男女生合作有感情朗讀描寫麥哨聲的段落。(配樂)
(5)學習寫法:麥哨聲一呼一應,你呼我應,此起彼伏,歡快柔美。你還發現什么也前后呼應著?
(小結:課文首尾兩次寫到“麥哨”。你呼我應,讓我們一直沉浸在麥哨所吹響的田園牧歌里。)
三、細讀課文,點題明理
1、為什么孩子們的麥哨聲吹得那么歡快、那么柔美?請小組同學輪讀課文的3—6自然段,討論課文描寫的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些?
2、小組內交流(湖畔割草的孩子淳樸可愛,盛夏的田野美麗親切,孩子們活動豐富多彩和天然飲料“茅茅針”。)
3、指名讀讀、談談,進一步了解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
(服飾美、景色美、味道美、豐收樂、玩耍樂)
四、賞讀課文,品味語言
同學們,剛才我們品味著課文,仿佛看到了鄉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玩耍嬉戲的情形,那快樂美好的田園生活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細讀讀課文,一定會發現課文中的好多語句也是那樣的美。
1、默讀課文,畫出你做喜歡的部分,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2、交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談感受,隨機指導朗讀。
⑴ 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這是一個比喻句,這里把“孩子們的臉蛋”比作了“一朵朵晶瑩剔透的月季花”,這樣形象生動的語言,會產生一種意境的美)
⑵ 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這是一個排比句。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將一個五彩斑斕的田間世界再現出來,同時也蘊涵著一種豐收的喜悅)
(3)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麥田正演奏著豐收的樂曲,這曲子令人欣喜。結合畫面進行朗讀指導)
(4) 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里的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簡直”表示完全如此,這里運用對比、比喻的手勢形象地寫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軟,也寫出了孩子們的玩耍是那樣地貼近自然,更寫出了作者由衷的贊嘆。閱讀時,要讀出贊嘆的語氣)
小結:本文語言優美,細細讀來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而這歡快柔美、悠遠綿長的麥哨聲,不正如孩子們那無拘無束、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嗎?
五、課外拓展,豐富語言
1、老師帶來自編的一首小詩,聽老師讀,大家再一起來讀讀。
2、作業
(1)把你喜歡的描寫生動的句子,積累到“讀書筆記”本上。
(2)閱讀選讀課文《可愛的草塘》。
《麥哨》優秀教學設計2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覺得你們的鄉村生活是什么樣的?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田園看看(麥哨)中的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
問:讀完課題你想說什么?(麥哨是什么)
文中是怎么形容麥哨聲的?(嗚卟,嗚卟,嗚……)
過渡:這悅耳的麥哨聲帶給孩子們的是什么呢?讀完課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檢測識字情況,糾多音字,解決難理解的詞。
三、細讀讀課文,品味語言
1、讀完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誰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誰來試著模仿吹吹麥哨的聲音?
3、課文用了兩個詞來描寫麥哨,誰能找出來?
4、“歡快”“柔美”什么意思?你們認為什么樣的生活是歡快的、柔美的?
5、你喜歡這樣的生活嗎?找出你喜歡的部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說出你喜歡的理由。(請寫出批注)
6、交流、美讀(以評促讀)、感悟寫法
a.交流“美”
(1)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這是一個比喻句,這里把“孩子們的臉蛋”比作了一朵朵晶瑩剔透的月季花,這樣形象生動的語言,會產生一種意境的美)
(2)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這是一個排比句。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將一個五彩斑斕的田間世界再現出來,同時也蘊涵著一種豐收的喜悅)大屏出示相應圖片
(3)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里的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簡直”表示完全如此,這里運用對比、比喻的手勢形象地寫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軟,也寫出了孩子們的玩耍是那樣地貼近自然,更寫出了作者由衷的贊嘆。)
b.交流“樂”
(1)吹麥哨
“一聲呼,一聲應,忽高忽低,那么歡快,那么柔美”
“一忽兒,四處都響了起來,你呼我應,此起彼落。”
(2)土坡翻跟頭、豎蜻蜓、摔跤發散思維:你最想在這個天然運動場干什么?
(3)想象采集茅茅針有什么樂趣?
(4)孩子們的這些活動應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歡快)賽讀
c.看板書回顧孩子們的活動,說說孩子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d、想象:鄉村生活為什么這么歡快、柔美呢?(和諧)。
7、體會麥哨的含義
“麥哨”兩次出現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四、拓展:總結寫法
這篇課文生動、有趣,作者用了哪些寫法?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五、布置作業
1、積累文中的優美語句。
2、按照本組課文的讀書方法,閱讀選讀課文中的《可愛的草塘》。
3、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鄉下玩玩,用相機拍下讓你心動的美景和你快樂的身影。
《麥哨》優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體會文中有特色的句子,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教學重、難點:
品讀文中優美句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PPT 光盤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同學們,哨是什么意思?麥哨呢?齊讀《麥哨》,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帶著問題,我們一起來讀課文,讀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應”“和”“樂”多音字在本課的`讀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點。
2、檢查學生朗讀的情況。(指名讀,接力讀等形式進行)
3、再讀課文,讀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全班匯報)
三、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1、默讀課文,畫出你最喜歡的部分,試著有感情地讀一讀。
a.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這是一個比喻句)
b.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
(這是一個排比句。)
c.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里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
(“簡直”表示完全如此,比喻的手法,閱讀時,要讀出贊嘆的語氣)
2、把你最喜歡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3、學了本文,你知道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嗎?
4、完成練習(出示PPT)
四、課外拓展,豐富語言
按照本組課文的讀書方法,閱讀選讀課文中的《可愛的草塘》和《同步閱讀》中的相應文章。
五、布置作業,積累語言
《麥哨》優秀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畔、兜、穗”等8個字。
2、自主讀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田園風光的美好和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語言的豐富與優美,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4、學習作者運用排比的句式,抓住色彩描寫的寫法,進行仿寫練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感悟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品味優美語言,豐富語言積累。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課文插圖和課文重點語句段落)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導入課文
1.出示課文插圖:看,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的是怎樣的情景?
(這是美麗的鄉村,田園上,遠處的麥子黃了,近處的.綠草地上,幾個孩子在快樂的玩耍著。)
2.欣賞到如此美麗的鄉村美景,你想了鄉村孩子的生活嗎?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鄉村孩子的生活,去傾聽他們那一聲聲歡快柔美的麥哨吧!
(這節課我們學習24,《麥哨》板書課題)
3、看課題,什么是麥哨?看到課題,你想說什么?
(麥哨是用麥稈做成的哨子,課文寫了什么內容?為什么以麥哨為題?課文寫的是怎樣的麥哨聲呢?課文還寫了什么內容?與麥哨有關嗎……)
4、好,我們帶者這些問題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整體感知,聽田園歡歌。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
2、同學們,都預習過了嗎?把你學會的生字詞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吧。
3、學生交流后匯報
出示本課生詞課件:看看認識他們嗎?(學生自由匯報對生字的成語的積累,發現的多音字,讀!另外還有幾個難把握的字音的詞;全文共8個自然段)
4、檢查讀文情況,了解文章的結構。
下面老師請幾名同學讀課文,大家邊聽邊思考:課文幾次寫到“麥哨”?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呢?
5、交流,讀通相關段落,邊讀邊畫出描寫麥哨聲音的詞語。
6.讀了課文,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麥哨聲吹出來?(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長,我們男女生合作著吹一吹,這哨聲應和著,忽高忽低)
7.變化豐富的麥哨聲就像一曲曲風格不同的田園牧歌,我們聽著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短促的麥哨聲是一曲歡快的樂曲,悠長的麥哨聲是一曲柔美的樂曲,而相互應和著的麥哨聲就像一曲合奏曲。)
8.有感情朗讀描寫麥哨聲的段落。你能讀出這麥哨的歡快、柔美嗎?
9.學習寫法。麥哨聲一呼一應,你呼我應,此起彼伏,歡快柔美。那么,你還發現什么也前后呼應著呢?
10、小結:課文首尾兩次寫到“麥哨”。這種首尾呼應,讓我們一直沉浸在麥哨所吹響的田園牧歌里。
三、細讀品味,賞田園畫意。
1. 過度:為什么孩子們的麥哨聲吹得那么歡快、那么柔美?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賞鄉野生活里的“歡快”與“柔美”的畫面。
2. 請大家自讀自悟,邊讀邊把“歡快”與“柔美”標注在相關的句子邊。
3.隨機交流所欣賞到的“樂”與“美”和畫面,邊交流邊指導朗讀,讀出相應的感受。
《麥哨》優秀教學設計5
一、揭題導入
1、談話導入
師:童年是一幅畫,畫中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詩,詩中有我們明媚的笑臉。在作家張益眼中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請看老師板書課題(麥哨)請大家齊讀課題生讀題。
2、、介紹麥哨
師:誰見過麥哨?它是農村孩子特有的玩具,用一小節麥稈,在上面打一個小洞,放在嘴里輕輕一吹,就能發出嗚卟,嗚卟······的聲音。
3、感受麥哨聲音的美模仿麥哨的聲音
二、自讀檢查生字
1、自讀課文
師:孩子們,好聽嗎?那我們就在這麥哨聲中走進課文,去尋找更多的快樂吧。請大家自由、輕聲地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
師:聽到同學的讀書聲,我就知道了你們讀得很認真!誰來讀讀這些詞語?(拿出詞卡)
師:我們就開火車來讀一讀,來,這一組。
三、品讀賞析,感受風光美
1、讀第四段,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畫出來并寫出自己的感受
師:那我們快到第四段去看看,欣賞一下那的田園風光。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用筆畫一畫,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喜歡?把自己喜歡的原因寫在旁邊。
2、反饋,賞析優美句子
師:這位女孩畫得可認真了,用直尺畫,線條很直,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她畫的句子。
預設1:(感悟顏色,豐收)
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師: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師:還有誰喜歡這句?請你來讀讀。讀了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顏色)那么多的顏色,讓你想到了哪個詞?還有誰來說說,這句話還讓你看到了什么?(嫩莢、豆莢、蘿卜種子)真是碩果累累,好一幅(豐收的景象)!快豐收了,你的`心情怎樣?你能快樂地讀一讀嗎?老師感受到了你的快樂。
師:我們接著交流。誰再來說說自己喜歡的句子?
預設2: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根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師:能說說為什么喜歡嗎?
師:真好,我也有這種感覺。好像連麥穗兒都要唱歌了一樣。它唱的是(豐收之歌,也是喜悅之歌,)誰來高興地讀一讀?
師:老師感受到了你的高興。誰覺得自己可以比他讀得更好?
預設3:前幾天,田野里還是鵝黃嫩綠,芽苞初放,轉眼間,到處都是濃陰。師:季節的變換,田野的色彩也在變換,就像一幅流動的畫。
四、再讀文,感受活動樂(玩、吸、吹)
師:五彩繽紛的田園風光是那么的美,那在田園上割草的孩子們呢?他們美不美?美在哪?預設: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
師:這寫的是孩子的衣服,嗯,很有眼光,還有誰來說說自己找到的美?
預設: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師:這寫的是孩子的外貌,師:這是一群怎樣的孩子?誰再來讀一讀?
師:聽到你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這些孩子,那么勤勞,那么可愛。是啊,勞動者是最美的,你們喜歡這些孩子嗎?喜歡的舉手,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師:湖邊的草又肥又嫩,只消用手拉拉,竹籃很快就裝滿了。接下來就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我們來看看圖,碧藍的湖水邊,茵茵的草地上,這群快樂的孩子在干什么呢?師:作者是怎么寫的?誰來讀讀?
預設:男孩子跑到鋪滿青草的土坡上,翻跟頭,豎蜻蜓,還有摔跤比賽。
師:在草坡上玩著這些游戲心里很(高興,快樂)老師可要擔心了,摔跤比賽,不疼嗎?豎蜻蜓,草不扎手嗎?為什么?
(草地柔軟而又彈性,比城里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
師:這個天然的運動場是大自然送給我們農村孩子的一件特殊禮物,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的。孩子們在這個運動場上還可以玩什么呢?
師:他們的童年生活是多么(自由,快樂,豐富多彩。)玩累了,喊渴了,他們還有純天然的飲料,快找找,他們喝什么?師:誰來介紹一下?師:怎么吃?師:什么味道?
師:誰再來讀讀,讓我們再來回味一下甘甜清涼的滋味?
師: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也躍躍欲試了。我來讀讀吧。誰想再來試試?讀得比老師都要好,你真棒!師:孩子們還來不及細細品味茅茅針的甘甜與清涼,只聽嗚卟,嗚卟,嗚······是誰又······(引讀)師:麥哨聲的特點是有呼有應,我們的作者在描寫麥哨的時候也前呼后應,還有哪里也寫了麥哨的聲音?誰來讀一讀?麥哨聲就是一首優美的歌,那我們在讀的時候就要注意聲音的抑揚頓挫,看著老師的手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五、拓展延伸
師:文中孩子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有他們的快樂,我們也有屬于自己的快樂,誰來說說,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快樂的事?星期六和家人一起去爬山,我會覺得很快樂, 六、總結全文
師:我們在歡快的麥哨聲指引下,跟隨作者的腳步領略了田野的美麗風光,感受了孩子的無限歡樂,文章已經學完了,但那柔美的麥哨聲仿佛隨著那撩起麥浪的東南風飄到了我們的心里。今天的課就上到這,下課。
《麥哨》優秀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感情讀文。 創設詩意的情感,讓學生在情景中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2、 感受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捉泥鰍》,出示幾張充滿童趣的圖片)
師:這樣的音樂,這樣的圖片,讓你想起了什么?
生:想起了我的童年。
師:是呀!童年就像這歌聲,像這圖片一樣,優美、令人回味。其實呀、老師也非常渴望能回到童年的歲月。童年是什么?你們的童年生活又是怎么樣?是否隨著歲月的流逝,已變得零碎而模糊?
出示童詩:童年
童年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墻上腿上的風箏,追著風箏奔跑的腳步。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嬉戲,軟軟的泥巴甩了一臉。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一個小鬧鐘,滴滴嗒嗒地走著,讓你珍惜每一分鐘。
(生默讀童詩片刻)
師:是呀!童年如詩如歌!今天,我們一起走進24課《麥哨》這篇課文,重溫童年那久違的快樂。(師板書課題:24* 麥哨)
(設計意圖: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喚醒學生的情感,在品賞童詩過程中也更深入地感受童年的快樂、美好,受到感染。同時,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這是一篇閱讀的文章,請同學根據老師給出的自學要求、自由學文。
㈠出示讀書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課文描寫的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從中感受到什么?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㈡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①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正音。重點指導“穗、嚼”等字讀音,寫好“兜、裹、嚼”等字。
②生分段朗讀課文
③播放錄音范讀。
師:你覺得我們剛才讀得怎么樣?
生:沒有感情;聲音不動聽……
師:是呀!這讀書要是沒有感情,就像沒味道的菜,沒滋沒味。書香伴著輕快的旋律,你感受到的鄉村孩子生活怎樣呢?能說說你的感受嗎?啊,你來,謝謝。
(生自由發言)
①鄉村孩子非常可愛,非常快樂。
②鄉村景色美麗。
③鄉村孩子生活天地廣闊、自由自在。
④鄉村孩子的情感純樸。
……
師:鄉村孩子的生活真是豐富多彩,都是那樣美好!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童年的生活,是本環節教學應達成的一個主要目標。在學生初讀、再讀課文后,讓學生說感受。旨在檢查學生的初讀成效,亦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此同時,這一環節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這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
三、 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師:在作家陳益的眼里,童年是那甘甜清涼的“茅茅針”、柔美的“麥哨”……讓我們走進文中去感受。請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特別的美的部分,試著讀一讀,并說說美在哪里?
(生長時間默讀)
師:好吧。我們開始交流。
句①:“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這是一個比喻句,把“孩子們的臉蛋”比作一朵朵晶瑩剔透的月季花,很形象,突出孩子們的歡喜。 師指導朗讀該句。
師:你能再讀讀這句嗎?
(生朗讀該句)
師:哪一位再來?
句②: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
生1:我覺得這句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色彩鮮艷的農家風光世界。 (師用電腦平臺為生展現風光圖)
師:還有誰也覺得這句很美?
生2:我覺得它寫出了即將獲得豐收的喜悅景象。
生:這句令我想起了家鄉金黃的稻田,農民收割的情景。
師:很好,你的想象很豐富。這景象真得很喜人,讓我們懷著這份喜悅來讀讀這句,好嗎?
(生齊讀該句)
師:你們看,這是一個很精美的'句式,我建議大家把它背下來,好不好?還有哪位同學?
句3: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里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
生1:這里用對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把寫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軟,是農村特有的運動場。
生2:我覺得還寫出作者對這“運動場”的贊嘆與喜歡。 師:對!真好!你能讀讀嗎?
(生2朗讀該句)
(師指導朗讀,重點詞放在“強”、“簡直”與“天然”等詞上,語氣由輕柔到重讀,要讀出草地柔軟,又要讀出后半句的贊嘆)
句4:“剝開葉片,將茅穗兒連同莖輕輕抽出,把莖放進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涼的滋味很快從舌尖直沁肺腑!”
生1:這句讓我想起了自己曾經有過的經歷,句子中的動作詞用得很準;之前,我不懂得怎樣表達,要把它背下來,以后作文可以有用場。 師;你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
生2:我仿佛看到了農村孩子聰明、可愛的形象,不像城里的孩子怕這怕那的。
師:你真是個留心生活的孩子。
句5……
小結:鄉村孩子的聰明、可愛,鄉村的優美田園風光,鄉村孩子無拘無束。
《麥哨》優秀教學設計7
《麥哨》是人教版新課標第八冊第六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鄉下人家》《牧場之國》分別介紹了中外典型的鄉村田園風光,《古詩詞三首》體會田園詩情,《麥哨》是本單元最后一篇,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玩耍嬉戲的情形。本課文質兼美,許多語句值得學生去品味積累。
經典的文本語言是一條絕美的長徑,連著讀者的心,作者的情,文中的境。讓學生以文本語言為通道,一路“讀、聽、賞、抒”,細品田園之美,最終到達文本所描繪的唯美境界,產生情與美的共鳴,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目的。
一、學習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重在綜合,它以語文能力(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質,學習方法習慣的融合。”據此,我擬定《麥哨》一課的學習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2、過程與方法
(1)以讀代講,以讀求悟
(2)通過感悟和積累優美的詞,句,段,培養學生語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4、課文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品味優美語言,豐富語言積累。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二、教法與學法:
“教學方法靈活化”是創新課堂教學的基本特征之一。這一課,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采用多媒體,補充最美的鄉村的圖片,播放歌曲《美麗的田野》等,激發學生對田園美好生活的向往。
朗讀感悟法:有疑問時,多讀茅塞頓開;有感悟時,多讀理解深入;品位語言,多讀朗朗成誦。
自主感悟法: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教學應用生本自讀自悟、生生互讀互悟,師生共讀共悟等形式,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
三、教學策略:
本課是略讀課文,基于有本單元前幾課的學習,只安排了一課時。如何引領學生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感受田園詩情,體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下面我從“讀、聽、賞、抒”談談本課的教學策略,其中讀是滲透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在讀中聽田園歡歌,在讀中賞田園畫意,在讀中抒田園詩情,在讀中疑,在讀中品,在讀中悟:
[一]、聽田園歡歌
語文學習重在感性把握是語文教育的特點之一。所以我們要盡可能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大量的實踐機會,讓學生自然走進語文材料,融入語文材料的情境之中。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欣賞《美麗鄉村》圖片,聆聽著優美的笛子曲。誦讀前面學過的鄉村生活古詩詞。
2、談話導入課題:欣賞著如此美麗的鄉村美景,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鄉村孩子的生活,去傾聽他們那一聲聲歡快柔美的麥哨吧!想想麥哨是什么?(用麥稈做成的哨子)
3、讀一讀: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聽聽吹響麥哨的聲音是怎樣的?看看課文幾次寫到“麥哨”?是怎樣描寫的?
4、說一說:交流,讀通相關段落,注意讀準多音字“和”、“應”、“間”。
5、“吹一吹”:讀了課文,誰能來模仿吹響麥哨的聲音?小組互相合作模仿麥哨聲。(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長,與同桌合作“應和著”吹一吹,忽高忽低)
6、仿一仿:田野里,什么聲響和著孩子的鼻音,在濃綠的.麥尖上掠過?(),什么聲響和著孩子的鼻音,()?
7、品一品。變化豐富的麥哨聲就像一曲曲風格不同的田園歡歌,我們聽著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短促的麥哨聲是一曲歡快的樂曲,悠長的麥哨聲是一曲柔美的樂曲,而相互應和著的麥哨聲就像一曲合奏曲。)
8、有感情朗讀描寫麥哨聲的段落。
9、想一想:麥哨聲一呼一應,你呼我應,此起彼伏,歡快柔美。你還發現什么也前后呼應著?(課文首尾兩次寫到“麥哨”。你呼我應,課文也變成了一曲優美的田園歡歌。)
[二]、賞田園畫意
課文中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所以我們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特創新的教育。
1。質疑:為什么孩子們的麥哨聲吹得那么歡快、那么柔美?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賞鄉野生活里的“歡快”與“柔美”的畫面。
2。學生自讀自悟,把“歡快”與“柔美”標注在相關的句子邊。
3。隨機交流所欣賞到的“樂”與“美”和畫面,邊交流邊指導朗讀,讀出相應的感受。
人美:“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是什么句式?你聯想到些什么?(隨機板書)
景美:“前幾天,田野里還是鵝黃嫩綠……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哪些顏色映入你的眼簾?(圈劃:鵝黃嫩綠、濃陰、金黃、黑白相間、雪白、淺黃色)這些顏色是一起出現的嗎?(圈劃:前幾天、轉眼間)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好一幅變幻無窮五彩紛呈的畫。)
物美:“……一股甘甜清涼的滋味很快從舌尖直沁肺腑!”如果說草地簡直是天然的運動場,那茅茅針呢?(是天然的綠色飲料)聯想:那種滋味會象什么呢?指名回答。想象著這種滋味我們也來好好嘗嘗吧!(指名讀)
豐收樂:“前幾天,田野里還是鵝黃嫩綠……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哪些詞語讓你看到了豐收的景象?(圈劃:到處、密密的、一蓬蓬、豐滿、齊刷刷。)重點品味“擎”。(與舉、托相比,“擎”字更顯出果實的豐滿,突出麥子的自豪與獻禮般的鄭重。)你又從哪里感受到了豐收的歡樂?跳動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樂曲?(好一曲歡慶豐收的歌)
嬉戲樂:男孩子跑到鋪滿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頭……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1、你體會到了怎樣的快樂?2、看圖想象說話,在這天然的草墊子上,孩子們會怎樣快樂地游戲?(小組交流,匯報)難怪“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4、小結并整理板書。(見板書)
[三]、抒田園詩情
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為較強的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的能力,還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把學習的視角引向了更廣闊的天地,使得文已盡,而學無盡意未盡。
1、積詩情語言:(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品味著課文,仿佛看到了鄉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玩耍嬉戲的情形,那快樂美好的田園生活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細讀讀課文,一定會發現課文中的好多詞句也像麥芒一樣齊刷刷的,也是那樣的美。
學生自讀,尋找有規律的詞句,交流美的語句,誦讀積累喜歡的詞句。(通過師生對讀、同桌對讀等形式讀出句的節奏美,積累詞句)
一聲呼,一聲應密密的鼓鼓的嚼嚼,吮吮
你呼我應,此起彼落一張張一朵朵一蓬蓬那么歡快,那么柔美
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重疊與對稱)
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排比句)
2、抒詩情畫意:作者用極富詩情畫意的語言為我們制作了一部田園風光片。其實那讓人向往的田園景色何止這一些呢?
(1)、交流收集的有關鄉村田園生活的詩歌和,圖片。
(2)、請小組中有鄉村生活經歷的同學介紹自己的鄉村印象。
(3)、爭做小詩人:《鄉村的記憶》
《麥哨》優秀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導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有過鄉村生活的經歷嗎?想了解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嗎?那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麥哨》這課文,讀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應”“和”“樂”多音字在本課的讀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點。
2、同桌互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描寫的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鄉村孩子淳樸可愛,鄉間景色美麗親切,孩子的活動豐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熱烈活躍。)
3、同桌交流,小組交流。
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1、默讀課文,畫出你最喜歡的部分,試著有感情地讀一讀。
a、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這是一個比喻句,這里把“孩子們的臉蛋”比作了一朵朵晶瑩剔透的月季花,這樣形象生動的語言,會產生一種意境的美)
b.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
(這是一個排比句。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將一個五彩斑斕的田間世界再現出來,同時
也蘊涵著一種豐收的喜悅)
c、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里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
(“簡直”表示完全如此,這里運用對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軟,也寫出了孩子們的玩耍是那樣地貼近自然,更寫出了作者由衷的贊嘆。閱讀時,要讀出贊嘆的語氣)
2、把你最喜歡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讀聽。
感受全文,積累語言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課外拓展,豐富語言
按照本組課文的讀書方法,閱讀選讀課文中的《可愛的草塘》和《同步閱讀》中的相應文章。
《麥哨》優秀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畔、兜、穗”等8個字,讀準“和、應”等幾個多音字的讀音。
2、自主讀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田園風光的美好和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通過感悟和積累優美的詞、句、段,培養學生語感。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看詞猜義。
1、板書課題。
2、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麥哨》,麥就是——(麥子),哨呢——(口哨),麥哨就是(取一節快成熟的麥稈拉一道縫做成的哨子)。
二、整體感知,模擬麥哨。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課文哪些地方寫到“麥哨”吹響了?在麥哨聲中我們還看到了些什么?(后一問題視學情調整:其他段落寫了些什么?)
2、交流,1)出示相關段落(課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
2)提示這里有兩個多音字,一個讀(“和”)、一個讀(“應”)。自己讀一讀,等會兒請同學按課文的要求來模擬模擬這麥哨的聲音。
3)指名讀,聽老師的要求“一聲呼,一聲應”地讀。讀后師小結:這就叫做“一聲呼,一聲應”。也叫做“你呼我應”,還可以說成“應和”。
吹得歡快些、柔美些。
4)很有意思的麥哨聲吧,讓我們男女分工讀這兩段話,讀出情趣。
5)小結:在這兩段里,我們不僅聽到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聲,也讓我們走進了一個季節,什么季節?(麥收時節)
6)在這歡快柔美的麥哨聲中,在這個麥收時節,我們還看到了些什么?(點明段落,讀通讀順。)
三、品田園美景,與孩子同樂。
1、其實,老師小時候也生活在農村,經歷過農村生活,放牛、趕鴨、割草、摘桃……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有時回來后全身臟兮兮的,還感到很累。但作者筆下的農村生活滿是美景,滿是快樂。請你倒仔細再來讀讀,作者是怎樣把這份快樂傳達給我們的?你在哪里體會到了,把那句話劃下來,并把“歡快”與“柔美”標注在相關的句子邊。
2、放開交流。
3、課文對田野美景寫的非常詳細,就讓我們先來看描寫地最為詳細的這一自然段。
1)出示。“前幾天,田野里還是鵝黃嫩綠……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2)它為我們展現了怎樣的景象,用一句話來概括。(田野里怎么樣啦?哪些莊稼結果了?什么豐收了?)
3)莊稼結果了。課文里用這樣一句話來寫,出示:“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
自由讀讀,你還能看到些什么?(顏色變幻很快。)(如感悟不出師生對讀。)
難怪前面說“前幾天,田野里還是鵝黃嫩綠,芽苞初放。轉眼間,到處都是濃陰。”
4)小結:這節寫莊稼結果了,但作者的描寫就像放電影一樣為我們展現了田野里的美景。讓我們也把眼前美景來放一遍電影,有感情朗讀。
5)剛才,我們從作者的語言當中體會到了田野上那色彩斑斕、變幻無常的景象,這段文字,你又能感覺出什么來呢?
出示:麥田換上了耀眼的淺黃色新裝。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引導體會作者的心情。(歡快喜悅)讀出作者心中的那一份喜悅。
6)看似非凡的鄉村美景,在作者的筆下,我們由衷地感受到了那一份柔美和歡快。就讓我們再來看一遍作者所描繪的鄉村美景。師配樂范讀。
7)生配樂齊讀。
4、聽著同學們的朗讀,展現在老師眼前是碧湖,綠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油菜,蠶豆,稻花,一曲歡慶豐收的歌。讓我們來看看課文的其他段落,你是否也能體會到作者在字里行間所傳達的那一份快樂。
1)出示第三、五、六自然段。
2)自由讀后,交流:從哪里感受到了歡快?
3)引導體會。
a、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多沾滿露珠的月季花。(縱然滿頭大汗,作者仍感到美,那是作者喜歡孩子們啊!)
b、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里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
! (就是那青草地,作者卻歡喜地不得了,在上面玩啊,鬧啊,不覺累。)
c、剝開葉片,將茅穗兒連同莖輕輕抽出,把莖放進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涼的滋味很快從舌尖直沁肺腑
(哪怕是野草,吃在嘴里也感到甜美無比!)
4)感情朗讀。
5)小結。孩子們玩地真歡快啊,他們有的吃,有的玩,無憂無慮。翻跟頭,豎蜻蜓,麥哨聲聲,小伙伴們樂開懷。
四、抒田園詩情
1、同學們,剛才我們品味著課文,仿佛看到了鄉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玩耍嬉戲的情形,那快樂美好的田園生活,那帶著作者濃濃情感的語言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試著也以一首小詩來感受作者的詩情畫意。
“嗚卟,嗚卟,嗚……”
一聲呼,那么歡快,湖畔邊,白竹布襯衫小涼帽,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田野里,金黃的油菜花謝了,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翻跟頭,抽一根茅穗兒,嚼嚼,一股甘甜直沁肺腑。
“嗚卟,嗚卟,嗚……”
你呼我應,那歡快、柔美的哨聲,傳在 。
3、 拓展:麥哨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麥哨是一首歡慶豐收的歌,麥哨是一曲優美的鄉村音樂,麥哨是一段快樂的童年生活。
課文的題目是“麥哨”,那作者陳益僅僅在開頭、結尾聽到這麥哨聲嗎?這麥哨聲傳在——(撩起麥浪的東南風里,一整天里,這個季節里,童年的記憶里……)。
4、作者只要一聽到麥哨聲,就會想起那美麗的田野,那齊刷刷的麥芒,那甜滋滋的“茅茅針”,那快樂的伙伴,那歡快的童年生活。所有的快樂記憶都伴著這柔美、快樂的麥哨聲,傳的很遠,很遠……讓我們再一起來吹吹(“嗚卟,嗚卟,嗚……”)。
《麥哨》優秀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個生字,能準確認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村孩子純樸自然、歡快的童年生活。
3、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感悟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掛圖或課件、麥哨實物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看詞猜義。
1、板書課題。
2、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麥哨》,麥就是——(麥子),哨呢——(口哨),介紹麥哨:用麥秸做的哨子。把麥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通、讀順,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次。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考考你們對課文的朗讀情況)
湖畔 肚兜 嫩莢 麥穗兒 麥芒 擎起 包裹 嚼嚼 吮吮 直沁肺腑 撩起 你呼我應 此起彼落 茅茅針 麥稈 似的 結出 黑白相間 樂譜 剝開 和著
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應、結、剝),形近字的比較(“俯”和“腑”)。
三、品讀感悟
1、《麥哨》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讀起來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
課文中幾次寫到麥哨的聲音?你是從課文的哪里知道的?(生:2次,分別從課文的前后4個段落)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到底是怎樣的麥哨聲?
2、同學們,這是怎樣的麥哨聲啊?是啊,在歡快、柔美的麥哨中,鄉村的孩子們快樂地生活著,多么悠閑,多么愜意啊!你們喜歡這樣的生活嗎?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的其它段落,想一想,找一找,課文中描寫了幾個畫面?(豐收、玩耍、休息)
3、學生自讀自悟,你最喜歡哪個畫面,它美在哪里,請同學們再次輕聲地朗讀課文,細細體會?
4、教師隨機交流學生欣賞到的.“樂”與“美”的畫面,并且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從中讀出相應的感情。
生:田野里豐收樂:“前幾天,田野里還是……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生:顏色多;農作物多)這么多的顏色,這么多的農作物,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豐收)的景象,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這么美的景色,誰愿意來讀一讀
除了田園豐收樂的畫面讓你感覺到美之外,還有其它美的地方嗎?生:孩子們衣服美:“湖畔,到處是……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這幅畫面哪里吸引了你,你能用這段話中的幾個詞來概括嗎?(生:紅、白、彩)這么漂亮的顏色詞是形容誰的,他們在鄉村的哪里出現的呢?(生:鄉村的孩子們在湖畔)真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啊!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種美的感覺來讀讀這段吧!(師:隨機板書:碧湖、綠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
前幾位同學找得非常仔細,還有哪位同學找到課文中其它美的畫面了呢?生1: “男孩子跑到鋪滿青草的……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生2: “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一股甘甜清涼的滋味很快從舌尖直沁肺腑!” 你能說說它們美在什么地方嗎?(生:孩子們玩耍樂;孩子們休息時的樂)鄉村孩子們是怎樣快樂的玩耍,當他們玩累時又是如何休息解渴呢?(生:玩耍翻跟頭、豎蜻蜓、摔跤比賽;休息時用鄉村的天然飲料——茅茅針來解渴)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鄉村孩子們無拘無束、快樂的玩耍與休息時的那種感情來朗讀這2個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鄉村的生活是如此的歡快、柔美,讓人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但是這僅僅是因為鄉村景色怡人嗎?同學們可以想想你們身邊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鄰居,他們之間與“歡快、柔美”有關系嗎?老人們健康長壽;孩子們聰明可愛;夫妻們恩愛美滿;鄰居們和睦相處。是呀,鄉村的景色是怡人的,鄉村的人們更是美,美在:樸實、熱情、善良、純真,美麗的景色和這些可愛的鄉親們構成了一副歡快、柔美、和諧的畫面
2、有一位讀者讀了《麥哨》這篇課文后,激動不已,將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用28個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詩:
碧湖,綠田,孩子;清風,炊煙,農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陽西下,幸福人,樂開花。
【《麥哨》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麥哨》的優秀教學設計07-02
《麥哨》優秀教學設計08-02
課文「麥哨」教學設計07-05
人教版四年級《麥哨》優秀教學設計07-04
[優秀]《麥哨》評課稿10-15
麥哨課堂教學實錄07-01
《麥哨》公開課教學實錄07-01
四年級語文上冊《麥哨》教學設計07-04
《麥哨》評課稿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