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胞分化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細胞分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細胞分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說明細胞的分化。
(2)舉例說明細胞全能性。
。3)進行有關干細胞的研究進展于人類健康的資料搜集和分析。
2.能力目標
。1)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分析、歸納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列舉細胞全能性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實例,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的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嘗試搜集和分析資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形成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觀點;
。2)養成關注生物科學發展、關注人類健康、關注社會熱點等的科學素養。
學情分析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細胞的分化”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第二節的內容,課標要求“說明細胞的分化”、“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搜集有關干細胞的研究進展和應用的資料”,都屬于理解水平,是知識性目標的較高要求。
細胞分化既是細胞生命歷程中的重要階段,又在個體發育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細胞全能性的知識是選修課本中細胞培養這一生物技術的理論基礎,所以本節內容既是對細胞結構、功能、分裂等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又為學習遺傳、變異打下基礎。同時這節課與當今國際上生命科學的發展、疑難病癥的治療以及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密切相關。
初中階段,學生已學習過有關組織、器官、系統的知識,因此對于細胞的分化有感性認識,容易理解細胞分化對于各種組織、器官、系統的建成的重要意義。關于分化的本質和細胞全能性的原因,由于學生還沒有學習基因的表達,所以會比較抽象難懂。干細胞知識是新課標教材新增的內容,與科技前沿聯系緊密,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比較高。在學完“細胞的增殖”后學習本節,使學生對生物的個體發育有一個系統的理解。因此,結合圖像信息、多媒體課件等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夠達成教學目標。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
(2)細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實例。
教學難點:
。1)細胞分化的概念。
。2)細胞全能性的概念。
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教學流程圖
(一)教學流程圖
通過圖片展示、設疑、分組討論,學習細胞分化。
展示植物組織培養、多利羊克隆實驗等,獲得關于細胞全能性的初步認識。
通過資料收集、表達交流、圖片展示,了解干細胞及其應用與研究進展。
根據教師板書,學生串聯教材核心知識,進行課堂小結。
從學生熟悉的生命現象設疑、步步追問,導入新課。
活動2【講授】教學進程
教學程序
教師行為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
導入
(3分鐘)
問題引入:
1.多細胞生物通過什么方式增加細胞數目?
2.細胞有絲分裂產生的子細胞在形態、結構上是否有差別?
3.人體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構成皮膚和肌肉的細胞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相同嗎?為什么?
4.如果人體是由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完全相同的細胞構成,會是什么情況?
由此引入——細胞分化
板書:細胞的分化
學生集體回答
1.細胞分裂
2.沒有差別
3.不同。但不能回答出原因或闡述不清
4.討論熱烈,氣氛活躍,學生會描述出多種情景。
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和現象引入新課,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細胞分化及其意義(15分鐘)
播放PPT課件:給學生提供人體的有關細胞形態、結構多樣的圖像信息。
提問:你們觀察到的就是細胞分化的現象,請你們由此總結出細胞分化的概念。
教師對回答給予肯定的同時,通過繪圖引導學生完善概念
學生觀察、對比、并閱讀教材P117倒數第二段,各小組討論后推薦一人發言。
學生的回答不完善,學生在教材上勾劃概念,找出概念中的關鍵詞,課件展示不同的細胞的圖片,給予學生感性認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力、概括力。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感悟概念。
提問學生:例舉細胞分化的其他實例。
學生躍躍欲試,教師請2—3位學生進行例舉,然后評價。
激起學生興趣,培養遷移能力。
緊接著繼續追問:
1.細胞分化在個體發育的'什么時期發生呢?
學生對發生時期描述不完整,但都能聯系生活的常識談到一些,教師通過分析受精卵的分裂形成胚胎、造血干細胞分裂分化為各種血細胞、皮膚細胞脫落后,新細胞的補充等事例引導。
教師講述:細胞分化后形成了不同種類的細胞和組織,進而形成各種器官、系統,構成了多細胞生物體。
2.從上述分析中,你們認為細胞分化有什么特點?
教師再描述科學實驗事實:離體培養的上皮細胞,始終保持為上皮細胞,而不會變成其他類型的細胞,直到死亡。由此說明,細胞分化還有什么特點?
教師總結說明:細胞分化具有持久性、不可逆性(即穩定性)
3.現在請同學們比較“細胞分化”的結果與“細胞有絲分裂”的結果有何不同?
想一想:現代社會有多少種職業?如果沒有職業分工,社會的運轉狀況會是怎樣的?
教師總結并提出新問題:一個社會要正常的高效運轉,就需要有多種多樣的職業分工。那么如果僅有細胞增殖而沒有細胞分化,情況會怎樣呢?細胞分化也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細胞、組織等,這有什么好處呢?
多媒體展示討論題:
細胞分化的意義是什么?
就一個個體來說,體內不同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教師在點評的基礎上繼續引導:
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一般多細胞生物體的發育起點是一個細胞(受精卵),細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許多相同的細胞,只有經過細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體,并發育成成體。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細胞分化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
多細胞生物的每一個體細胞都是由同一個受精卵通過有絲分裂形成的,所以它們具有與受精卵相同的遺傳物質,只是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不同的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執行情況不同,在某些細胞中,控制某性狀的基因是打開的,而控制另一些性狀的基因是關閉的。
學生分組討論,由小組推選1人表達小組意見。
學生總結歸納:發生在整個生命進程中。
學生答:長期性、連續性等。
教師總結:持久性
學生答:分化具有穩定性(或不可逆性)。
學生積極討論,教師請2個同學闡述自己的分析結果(答案大同小異,教師及時引導歸納)
。ǚ只a生不同類型的細胞,最后形成組織;分裂增加細胞數目。)
學生異常興奮,發揮想象,眾說紛紜。
學生齊聲答:也是為了讓生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高效運轉。
學生閱讀教材P118第二段和第三段,然后由兩個學習小組歸納后回答。
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問題的能力。系新知識,回顧舊知識,培養學科能力。類比引起對下一問題的思考。
回問新課導入時的“為什么”,再次激起學生深入思考。
這部分內容較為抽象,主要由老師來介紹可以提高課堂效率,也利于學生的掌握細胞的全能性。
。15分鐘)
承上啟下發問:細胞分化具有穩定性、不可逆性,是不是細胞一旦分化就不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了呢?
教師不予評價,指出:1958年,美國科學家斯圖爾德帶著這樣的疑問做了這方面的探究,請同學們觀看PPT。
PPT演示:胡蘿卜的組織培養過程
問:由胡蘿卜韌皮部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培養成完整胡蘿卜植株,這說明了什么?
教師總結:這就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即: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學生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
學生觀看,并要求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培養過程。
學生總結描述:
組織培養過程:離體的高度分化的植物體細胞→愈傷組織→胚狀體→試管苗→新植株
答: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又能恢復分裂、分化的能力,并培養成完整植株。
學生在教材勾劃,找出概念的理解要點。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設計實驗求證的科學思維;讓學生感悟科學家的實驗過程和方法。
培養學生對概念實質的領悟力。
表達與交流:
結合這里的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體現的細胞全能性,請同學們根據收集的資料和信息,談談植物組織培養有哪些重要應用?
由課前收集該資料的2個小組推薦代表進行闡述,然后師生共同歸納:
【快速繁殖花卉和蔬菜等作物,拯救珍稀瀕危物種、與基因工程結合培育作物新類型等】
通過資料收集,培養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的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
提出新問題:
1.高度分化的動物體細胞具有全能性嗎?
PPT演示非洲爪蟾的蝌蚪核移植實驗和多莉羊的克隆實驗過程
問:多莉羊“長得”會和哪個“母親”更相似呢?
在學生觀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19第3段,交流討論
2.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以及高度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為什么具有全能性?
引導學生從細胞有絲分裂結果,染色體和DNA數目的變化來分析
3.那么,克隆人能不能實現?為什么?
師生共同總結:克隆人雖然在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它違背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人類的倫理道德,所以不會實現。但我們可以利用克隆技術來克隆人的器官,以解決某些病人的疾苦。
設疑: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高度分化的植物體細胞和動物細胞核具有發育為完整個體的潛能,但在生物體內,細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一般分化了的細胞不再恢復分裂能力,那么生物體如何補充衰老死亡的細胞?在生物體內,還有沒有能較長時間保留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細胞呢?
教師播放PPT,進行總結和點評
答:多莉羊與提供乳腺細胞核的“母親”在外貌和形態上都相同,而與另外兩個“母親”都不同。
結論:動物的體細胞很難表現出全能性,但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學生分析:通過有絲分裂所產生的每一個子細胞具有相同的染色體數和核DNA分子數,細胞分化后也不改變細胞內的遺傳信息。因此分化的細胞中仍具有該生物的全套遺傳信息。
學生馬上興奮起來,討論熱烈,提請兩個小組闡述各自的觀點。
學生閱讀教材P119第4段
答:有,干細胞。
課前收集干細胞類型的小組匯報收集的成果,提到造血干細胞、胚胎干細胞等。
培養學生“觀察→對比→分析→得出結論“的思維方法。
教師循循善誘,問題逐步深入,在一定的提示之下,學生能力得到提高。
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學生通過資料收集了解科學知識,激發學生關注生物科學、關注健康。
提出問題。
1.根據自己平時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信息說說對白血病的了解?
2.現代醫學上什么方法治療白血?為什么?
PPT演示“骨髓中造血干細胞分化出各種血細胞”的圖片
教師點評:這僅是干細胞的應用之一,下面請課前收集“干細胞研究進展及意義”的兩個小組,匯報收集的信息。
教師播放PPT,了解干細胞技術及應用。
講述:目前科學家已能在體外以干細胞為種子培育成功一些組織器官,來替代病變或衰老的組織器官。假如在年老時能使用上自己或他人嬰幼兒或青年時期采集保存的干細胞及其衍生組織,那么人類長期追求的長生不老的夢想就有可能成為現實。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目前治愈白血病和某些遺傳性血液病的惟一希望,在腫瘤和難治性免疫疾病的治療中也有其獨特的作用。
答:白血病就是血癌;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正常的血細胞明顯減少;免疫力下降等。
答:骨髓移植。原因表述不清。
總結出原因:移植的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可以分化出各種血細胞,使體內血細胞數目恢復正常。
兩個小組各推薦一個代表表達交流。
通過問題,了解學生對身邊科學的關注度。激勵學生探索未知世界,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課堂小結
。2分鐘)
請學生根據教師板書的網絡圖,概述本節課的核心知識。
【可能的概括是:細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生命現象,細胞分裂是細胞分化的基礎,通過細胞的分裂和分化,生物體才能完成生長、發育和繁殖的過程。細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人類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性,通過組織培養,生產出大量的植物優良品種,拯救珍稀物種,為人類造福。對動物和人體干細胞的研究,將為人類戰勝病魔帶來福音。】
請1—2名學生進行概括。其他學生同步思考,串聯教材核心知識,訓練學生概括和表達能力。
課堂練習(5分鐘)
布置課堂教材練習,當堂反饋。
布置課后練習。
分別請學生回答,教師點評,學生做記錄。
鞏固新知。
活動3【練習】作業布置及處理
作業布置及處理。
教材課后的基礎題,在課堂結束前花1分鐘,學生作答后教師訂正。留較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拓展題,讓學生結合課堂所學進行概括、遷移分析,由學習小組討論、歸納后發表看法,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和提煉。
細胞分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細胞分化形成組織,理解組織的概念。
2、識別人體和動物的四種基本組織的細胞特征。
3、說出綠色開花植物的主要組織。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歸納出陳述性知識,培養概念內化能力。
情感目標:
領悟結構和功能相互適應的重要原理。
重難點及關鍵:
1、重點:細胞分化、組織形成概念的掌握
2、難點:人體和動物的四大基本組織的細胞特征、功能及功能與結構的相互適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是什么?一個成年人大約由60萬億個細胞組成,而人是由一個細胞受精卵發育而來的。一個細胞是怎樣變成60萬億個細胞的呢?通過細胞分裂,可以使細胞數目增多,但細胞分裂的結果是一個細胞變成兩個相同的細胞,而組成人體的細胞都一樣嗎?例如神經細胞、肌肉細胞、骨細胞等等,它們的形狀、結構、功能有很大的.差異,這是為什么呢?本節課我們就來探討這些問題。(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二、嘗試探究:
(自主探究)
師: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
1、 細胞分化的定義。
2、組織是如何形成的?
3、人和動物有哪四種基本組織?
4、植物體的主要組織是什么?
(合作探究)
師:借助小組的力量解決下列較為疑難問題:
1、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和功能是什么?
2、當你吃甘蔗時,首先你要把甘蔗莖堅韌的皮剝去;咀嚼甘蔗莖時會有很多的甜汁;那些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被吐掉。試從組織構成器官的角度,說一說甘蔗莖是由哪些組織組成的?
質疑互探:
師:就前面所學問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請踴躍提出,我們共同探討解決。
生1:細胞分化與細胞分裂的區別?。
生2:結締組織為什么分布最廣?
三、應用示范:
1、生物體能夠由小長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細胞的分裂和體積增大 B、細胞數目的增多
C、細胞體積不斷增大工業 D、營養狀況的好壞
2、下列組織中,不屬于植物主要組織的是( )
A、保護組織 B、 基本組織 C、上皮組織 D、分生組織
3、下列組織中,具有營養、連接、支持、保護功能的是( )
A、上皮組織 B、結締組織 C、肌肉組織上 D、 神經組織
4、植物體的各種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有很大差異,與其相關的是( )
A、細胞的分裂 B、細胞的分化
D、細胞的生長 C、細胞的增值
四、訓練深化:
1:如果你的皮膚不慎被劃破,你會感到疼,會流血。
這說明皮膚可能含有哪幾種組織?(學生討論后檢查)
答案:皮膚分布在人體表面,有保護作用,說明皮膚中有上皮組織,如果皮膚被劃破,我們會感覺疼,說明皮膚中有神經組織,皮膚劃破會流血,說明皮膚中含有結締組織。
五、總結體會:
師:同學們,本節課你都學到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體會、感悟、和發現呢?
師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人和動物的四種基本組織,以及植物體也有四種主要組織。
【板書設計】:
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一、組織的形成及概念
二、人和動物的基本組織活動觀察人體幾種常見的組織
三、植物體的主要組織
細胞分化教學設計3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堂使用的是濟南版科學(七年級上冊)教材,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這一節所涉及的內容是有關細胞的分裂、生長、分化的知識。故教材的編寫者不是單純地讓學生去想象,而是將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的變化過程通過在觀察圖片來理解的,學生易于接受。而對于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不必讓學生細究,這個內容在高中生物中會進一步學習。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細胞的分裂和生長;教學難點是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細胞的分化。
二、學習者分析
1、 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表現,喜歡交流。
2、 學生對于生物個體的生長發育有很直觀的認識,而對微觀世界的認識比較抽象,對微觀世界的變化更是缺少感受。
3、 學生對知識具有一定的分析總結的能力。
4、 學生已經知道植物是由細胞構成的,對細胞具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缺乏科學的、全面的認識。
三、教學目標分析
。ǘ┛茖W知識與技能
1、 知道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2、 能說出細胞分裂的過程。
3、 能描述生物的生長與細胞數目的增加,體積增大有關。
4、 知道什么是細胞分化及細胞分化的意義。
5、 知道細胞分裂、生長分化的連續性。
(三)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1、體會生命由小到大的過程,由此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2、 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3、 培養對學生生物現象探究的欲望和興趣。
4、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ㄋ模┛茖W、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了解關于細胞的研究對人類防治癌癥等疾病的意義。
四、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細胞分裂、分化既是細胞生命歷程中的重要階段,又在個體發育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內容較抽象,學生缺乏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本課的教學,教師應結合圖像信息、多媒體課件等教學資源,把細胞的形態結構多樣、功能多樣以感性材料的形式展現在同學們面前,讓他們通過聽、看、思考等形式去領悟分化的內涵,區分分化與分裂的不同。同時教師應設計出本部分的探究思考題,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探究。在教學中,應結合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如克隆羊多莉、胚胎移植、干細胞移植等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有利于本節的教學。
五、選擇與設計教學媒體/工具
4、 自制細胞生長、分化的課件。
六、教學媒體的應用分析:
媒體的選擇
媒體類型
媒體內容要點
教學作用
使用方式
使用時間
備注
顯微鏡、永久裝片
細胞分裂
A、提供事實,建立經驗
I、學習者自己操作媒體進行學習
5分鐘
掛圖
細胞分裂
A、提供事實,建立經驗
F、呈現—討論—總結
4分鐘
圖形
細胞分化
A、提供事實,建立經驗
A、設疑—呈現—講解
2分鐘
①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分為:A、提供事實,建立經驗;B、創設情境,引發動機;
C、舉例驗證,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確操作;E、呈現過程,形成表象;F、演繹原理,啟發思維;G、設難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開闊視野;I、欣賞審美,陶冶情操;J、歸納總結,復習鞏固;K、其他
、诿襟w的使用方式包括:A、設疑—播放—講解;B、 設疑—播放—討論;C、講解—播放—討論;D、講解—播放—舉例;E、播放—提問—講解;F、播放—討論—總結;G、邊播放、邊講解;H、邊播放、邊議論;I、學習者自己操作媒體進行學習;J、其他
七、教學過程設計
第1課時 細胞的分裂和生長
教學階段
教學內容
老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
一、新課導入
課前布置讓學生回家翻看自己的相冊
請學生談感受
不僅是我們,我們周圍的生物也在長大,如小樹苗會長成參天大樹,小魚長成大魚,那么,為什么我們能從小長大呢?
這就與細胞的分裂和生長有關了。
翻看相片,感受生命的生長
談感受
思考
讓學生感受成長,珍愛生命
交流
從日常事物入手,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
3—5分鐘
二、新課學習
細胞分裂
細胞分裂的概念
新細胞與原細胞的聯系與區別
細胞分裂的結果
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細胞分裂,在進行實驗前,強調實驗室規則和使用顯微鏡的注意事項。
對照:掛圖展示,有絲分裂過程。
引導學生說出什么是細胞分裂。
對比:
分裂產生的新細胞與原細胞是什么關系?
新生細胞與原細胞有什么區別?
細胞分裂的結果是什么?
進行實驗
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永久裝片。
討論
回答126面分析與思考。
學生總結:
細胞分裂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新細胞的過程。
回答:
每個新細胞各得到了一套來自原細胞的染色體。
小,只有原細胞的一半大。
細胞的數目增多了。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培養分析和思考能力。
培養分析推理能力,對比得出結論。
14—
16分鐘
三、實驗
體會
新生細胞的生長
分裂產生的新細胞會發生什么變化?
指導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果肉細胞。
陳述:新生的細胞中的液泡小而分散,成熟的細胞有大液泡。
你們觀察到的情況如何?
這說明了什么?
仔細觀察。
思考127面分析與思考。
回答:
果肉細胞中的液泡有的大,有的小。
【細胞分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物教案:《細胞分化》07-26
《單細胞生物》教學設計01-26
關于課文偉人細胞的教學設計07-04
必修一生物細胞分化知識點04-30
《單細胞生物》教學設計3篇01-26
細胞的增殖教案設計08-25
在課堂上分化07-03
生物《細胞增殖》教學反思07-02
單細胞生物教學反思02-26
單細胞生物教學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