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竹石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竹石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感情。鞏固學習古詩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指名背誦《石灰吟》。
2.匯報自學預習的情況。
(1)強化學習古詩的方法。
(2)詢問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二、學習《竹石》
1.了解詩人,理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屬江蘇省)人。清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是“揚州八怪”之一。
(2)理解詩題。(竹石,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的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首詩是題寫在他畫的竹石畫上的一首詩)。
2.抓字眼,明詩意。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咬定: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巖:山巖的裂縫處。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決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巖之中。
這兩句詩中用了一個“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巖中”表明了勁竹對生活條件并沒有過高的要求,顯示出它的生命力極強。
B.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堅勁:堅韌不拔。
任爾:隨你。人,任平。爾,你。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遭受無數的磨難仍然堅挺,不管你從何方刮來什么風。
這兩句進一步寫出了惡劣環境對勁松的磨練以及它不屈不撓的精神。“千磨萬擊”、“東西南北風”,指的是無數的磨難,惡劣的環境。面臨著如此多的磨難,進一步表現出了不屈不撓的精神。
3.想意境,悟詩情。
(1)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歡哪種植物?你喜歡竹子嗎?為什么?說說你的理由。
(2)詩人喜歡竹子嗎?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作者非常喜歡竹子。作者用質樸的語言,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勁竹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這首詩借物喻人。通過詠誦立根破巖之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決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3)以詩人的身份,懷著對勁竹的敬佩之情朗誦全詩。
竹石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本課的2個生字。
2、能背誦詩歌。
3、能說出詩歌的大意和意境。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如竹與石的對話、把自己假想成鄭燮等,用情景的創設來加強對文本的體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
2、樹立敢于面對一切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本課的2個生字。能說出詩歌的大意和意境‘
教學難點: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如竹與石的對話、把自己假想成鄭燮等,用情景的創設來加強對文本的體驗。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樹立敢于面對一切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鄭燮的故事,有關竹的詩句
2、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板書設計:
30、竹石
鄭燮
咬定 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 東西南北風
詠物明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圖:圖上有什么?(板書:竹石鄭燮說到詩人,他還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
2、你知道鄭板橋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老師適時補充
(1)江蘇興化人,揚州八大怪之一……
(2)寫過“難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早年家貧,中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后因幫助縣民訴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辭行前,百姓跪請挽留,板橋當即題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魚竿”說他兩袖清風回揚州吟詩作畫去了,表現得十分坦蕩、灑脫)
(4)故事:一天,鄭板橋聽說鎮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美,栽了許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
3、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課件欣賞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師吟詩,生讀讀古詩。
二、學詩
1、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學習更多的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2、學生說說學古詩的有效方法。
3、學生自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弄懂詩意。合作學習、自我體會均可。
4、反饋:抓住哪些字眼來理解?你認為哪些字詞寫得最傳神?
(“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三、體情
1、合作表演竹與石的對話。
2、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么?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
把自己想象成鄭燮,說說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懷著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對讀、指名讀、齊讀)
4、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為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如:竹是空心的,很謙虛;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長一步會留下印記;竹不開花,樸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誦讀我們課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詩句。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鄭燮《竹》“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劉禹錫《庭竹》“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五、鞏固
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竹石》,要求默寫。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寫竹的詩句。
教學反思:
語文課堂要體現開放襟懷,把課外的學習引進課內,使古詩的教學變得“充實”“厚實”起來。而且詩人的生平與他詩作蘊涵的精神一脈相承,感悟詩中內涵,學習詩人借物喻人、詠物明志的寫法,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如竹與石的對話、把自己假想成鄭燮,用情景的創設來加強對文本的體驗。教學過程講究承接、回環,從入課時賞畫到結課時在畫上題詩,前后呼應,渾然一體。
竹石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習鄭燮的《竹石》,理解詩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巖、千磨萬擊、堅勁、任爾”等詞。
2.能用自己的話解釋《竹石》,體會竹子立場堅定、決不動搖、不向困難低頭的品質。
3.了解詩人鄭燮,聯系他的生平事跡體會詩中表露的詩人不向惡劣環境和世俗低頭,堅忍不拔、剛毅正直的胸襟。
重點 :體會竹子立場堅定、決不動搖、不向困難低頭的品質。
難點 :體會詩中表露的詩人不向惡劣環境和世俗低頭,堅忍不拔、剛毅正直的胸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發現我們漓江邊用來防水土流失而種得最多的植物是什么嗎? (竹子)除了江邊還有那里也可以 呢?請看下圖。(展示2-6幅的幻燈)
2 .觀察比較竹子的樣子和生長環境
你覺得那個地方的竹子生命力最頑強?(學生討論)
我們古代有一個的大書畫家也覺得長在石頭上的竹子生命力最頑強。你們想進一步了解他是誰嗎?
3 .說到詩人鄭燮,他還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你想了解鄭板橋的故事嗎?
4.請品味清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展示幻燈7)
故事:一天,鄭板橋聽說鎮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美,栽了許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
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
5.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
二、指導朗讀
1.學生先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 (展示幻燈8)先聽讀——跟領讀——齊讀,感受詩中抑揚頓挫的讀法。
3.抽一個同學到小黑板用斜線畫出停頓。指導讀準節奏。(二二一二停頓)
4.請個別讀再抽同學評價。請男女分開讀,比一比效果。
三、理解詩題。
板書:竹石
竹石,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
四、集體交流,理解詩意。邊分析邊打板書(幻燈9)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
1.這個“咬”字讓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個“咬” 字,想象竹根盤根錯節的模樣,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間的情景。你還能想到用其他詞來形容嗎?(如“抓、攀”等。)
“咬”:像用牙齒咬住一樣,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咬定: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2.學生朗讀詩句老師邊畫山、竹表現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間的情景。
(二)“立根原在破巖中”
1.理解“ 立:站立,扎根。立根(把根扎在……)”。
討論交流:“破巖”是什么?體會竹子生長環境的艱險、貧瘠。 破巖:山巖的裂縫處。
2.通過朗讀表現竹子生長環境的艱險、貧瘠。
3.把一、二兩句詩聯系起來讀,你又讀懂了什么?
欣賞《竹石圖》(幻燈6和5)
初步感受竹子堅韌頑強的精神,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在自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讀讀議議,展開想象,再現竹子牢牢扎根在山石間,不怕艱險、頑強生長的情景,深入體會竹子堅韌頑強的品質。
(體會竹子雖然生活在艱險貧瘠的地方,但依然堅強地生長著,讓人佩服。)
4.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立根破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堅韌不拔。)
5.朗讀,讀出竹子的堅韌。
6.讀著讀著,你對這樣的竹子產生了怎樣的感情?(肅然起敬。)
7.朗讀,讀出對竹子的崇敬之情。
8.這兩句詩中用了一個“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巖中”表明了勁竹對生活條件并沒有過高的要求,顯示出它的生命力極強。
9.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決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巖之中。
(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1.請自讀詩句給這兩句詩找出多音字在書上注音,并理解。
“磨”是讀mò “磨——磨礪、磨難、困難” “還”是 讀 hái“還是”
“勁”也是多音字在此處是形容詞只有讀作“jìng”才符合作者的真實意圖。“勁”指竹子“挺拔有力、威武挺立”
”
“堅”是“堅強不屈、堅韌不拔”的意思,堅勁:堅定強勁。擊:打擊 任:任憑。 任爾:隨你。爾,你。
2.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萬擊” “東西南北風”
3.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難、打擊,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4.這兩句進一步寫出了惡劣環境對勁竹的磨練以及它不屈不撓的精神。“千磨萬擊”、“東西南北風”,指的是無數的磨難,惡劣的環境。面臨著如此多的磨難,進一步表現出了不屈不撓的精神。
5.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遭受無數的磨難仍然堅挺,不管你從何方刮來什么風。
(四)看板書小結。
(五)看課件12填空.
五、想意境,悟詩情,總結升華。
(1)在你的生活中,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為竹子具有哪些品質?為什么?說說你的理由。(展示幻燈11)
(如:竹是空心的,很謙虛;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長一步會留下印記;竹不開花,樸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小學生現在也要像竹子扎根一樣把文化知識的基礎打牢固,將來長大了才能經得起社會各行業的磨練,才能有頑強的拼搏精神)
(2)詩人喜歡竹子嗎?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作者非常喜歡竹子。作者用質樸的語言,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勁竹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這首詩借物喻人。通過詠誦立根破巖之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決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3)以詩人的身份,懷著對勁竹的敬佩之情朗誦全詩。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
把自己想象成鄭燮,說說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指明學生回答)
(4) 懷著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然后跟課件10歌唱詩。
(5).請學生互相考一下你對詩意的理解。(可前后也可以四人小組)
六、拓展
1.閱讀鄭燮另一首寫竹子的詩:
竹
清 鄭燮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2.說說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哪些課文是也是借物喻人的?(《石灰吟》《左公柳》)
3.哪些課文中是寫什么人也很有骨氣。(《詹天佑》)
六、布置作業。
1.在采集本上用簡筆畫畫一畫你心中的竹子,并在空白處題寫《竹石》,要求默寫或抄寫。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有關寫竹的詩句或像文人墨客們那樣愛竹,請你也來贊一贊竹子吧!想好之后寫下來。
2.假如鄭燮還活著,他現在走到你身邊,你會對他說什么?怎樣跟他交朋友?寫一段話。
3.搜集有關詠竹的詩句。
補充資料,把課外的學習引進課內,使古詩的教學變得“厚實”起來。而且詩人的生平與他詩作蘊涵的精神一脈相承,感悟詩中內涵,學習詩人借物喻人、詠物明志的寫法。
竹石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滬教版四年級第二學期第七單元古詩誦讀。
竹 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教學目標:
1. 讀準“勁”的讀音,讀清楚古詩的韻腳“松”、“中”、“風”,理解“咬”、“磨”、“擊”、“任”、“爾”的含義。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歌唱古詩,在理解大意地基礎上背誦。
3. 能展開想象描述古詩畫面,感受竹子不屈不撓的精神。
教學流程:
一、 話題導入,認識“竹”字(2分鐘)
1.識“竹”字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字(板書“竹”字)。我們的祖先是這樣創造這個字的,(出示“竹”字的 )。甲骨文的“竹”字很像兩根細枝上垂下的六片葉子,這和竹葉的樣子很像。所有與竹相關的字,都采用“竹”作邊旁。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見過竹子?
2.知竹畫
師:如果見到的是畫在畫上的竹子,那就是——竹子畫。
3.揭詩題
師:以竹子為主題的繪畫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人們又往往把竹子和石頭(板書“石”字)畫到一張畫上,詩人又為這樣的畫題了一首詩,這首詩就叫——《竹石》。
【設計意圖:從“竹”字的字形入手讓學生初步了解“竹”的象形字很像竹葉,為《竹石》的繪畫埋下伏筆。然后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一步一步揭示詩題,學生會對《竹石》會產生親近感。】
二、 吟誦古詩,感受“竹”韻(8分鐘)
1.讀古詩
師:誰愿意試著朗讀一下詩題?
師:對,就這樣讀,要讀得正式,讀得莊重。預備起——《竹石》。
師:好詩在手,我們可要認認真真地朗讀一番。誰愿意朗讀給大家聽?要注意“勁”字讀作“jìng”,是“堅強有力”的意思。
2.吟古詩
師:我們剛才讀詩的方法是現代人的讀法,那么我們古人運用平長仄短來吟古詩。(出示平仄)標上平仄,就是這樣一首詩。認真聽,老師是怎樣吟詩的。
師:誰愿意先來吟給大家聽一聽?
師:在這樣的吟詩聲里,你有怎樣的感受?
【設計意圖:該詩贊美竹子高尚的情感要首先通過朗讀讓學生有所感受,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正式莊重的朗讀符合該詩的基調。再加以平長仄短的吟詩,使學生進一步從聲音里感受該詩特有的韻律與情感。】
三、 解讀文本,揣摩“竹”意(15分鐘)
1. 整體感知
師:你知道《竹石》主要寫的是什么嗎?
2. 解題
師:我們再結合資料(出示資料),你發現了什么?
師:其實,《竹石》是一首——題畫詩,寫的是——畫上的竹石。
3. 解詩
師:默讀古詩,你能說說詩中寫了畫上竹子的哪些方面呢?
(1) 扎根破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板書:扎根破巖)
師:在哪句詩中發現的?
師:這句詩中你喜歡哪些字?說說為什么。
師:“咬定”就是——用力地咬著不松口。詩中“咬定”的是——青山。是說竹子的——根——咬定青山。也就是竹子的根生在——青山之中。
師:“立根”就是——生根,根本來生長在——破裂的巖石之中。
師:這兩句詩的意思就是——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
師:你能給竹子和破巖前加個形容詞來描述一下這個畫面嗎?
師:這樣的竹子,給你帶來的感覺是——很堅強。為什么這么說?
師:詩人把它寫成一句詩,叫——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師:同學們朗讀這兩句詩時,“松”和“中”讀得要比其他字長,這兩個字是這首詩的——韻腳。還有一個字也是韻腳——風。我們看看,這三個字的.韻母都是——ong。我們來讀一下,ong。你發現讀ong的時候,聲音特別——厚重、有力、悠遠,而這樣厚重悠遠的聲音正和竹子堅強的品格結合在一起,一起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師:你發現了詩中寫到了竹子扎根破巖,繼續找,你還發現了什么?)
(2) 堅定強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板書:堅定強勁)
師:在哪句詩里?這句詩中你喜歡哪些字?
師:堅勁就是——堅定挺拔。磨就是——折磨,你運用的是——組詞法。同樣的解詞方法還能解決哪些字——擊,擊就是——打擊;任,任就是——任憑。千磨萬擊是一千次折磨、一萬次打擊嗎——不是,而是——無數次折磨和打擊。
師:還有一個字,爾就是——你。那么這句詩的意思是——遭受無數次的折磨和打擊仍然堅定挺拔,任憑你從何方刮來什么風。
師:你能發揮想象,描述一下竹子受到怎么樣的磨難還堅定挺拔嗎?
師:你能用四字詞語說說這樣的竹子帶給你來的感受嗎?(不屈不撓)
師:詩人把它寫成一句詩,叫——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師:你發現了詩中寫到了竹子堅定強勁,繼續找,你還發現了什么?)
4.描述
師:你能結合板書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竹石》的畫面嗎?
師:同學們,這就是簡單的古詩帶給我們豐富的想象啊!當我們學習了這些的時候再來吟詩,我們就要注意把松、中、風這樣的字吟得厚重有力。就再一次用我們吟詩的聲音傳達我們心中那不屈不撓的竹子吧。
5.唱詩
師:你們聽,老師的吟誦又有什么不一樣?(詩唱詩)你發現了嗎?
師:原來《竹石》是可以——唱出來的。這首詩要表達竹子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們就應該用渾厚的曲調唱出來。誰想模仿著唱一唱?
師:很多人已經掌握了唱詩的方法,這種唱詩,只要把平聲延長一點,把仄聲唱準一點,就可以了。來,我們一起來——
6.作者
師:《竹石》是一幅清雅的畫,更是一首堅定的詩,它帶給我們如此的震撼。那么,為畫題此詩的詩人是——鄭燮。(出示鄭燮簡介)原來鄭燮的詩、書、畫世稱“三絕”,尤其擅畫蘭和竹。所以,他才能畫出兀傲清勁、別具一格的竹子。他有一句流芳百世的銘句“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鄭燮晚年的這首題畫《竹石》就是他這種傲岸和剛直人格的寫照。所以,詩中寫的是竹,而要表達的卻是——自己的情感。這樣借助他物來表達自己情感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
【設計意圖:從詩題入手,讓學生了解《竹石》是首題畫詩,再進一步引發學生思考:詩中寫了竹石的哪些方面?學生隨機找出詩中所寫竹子扎根破巖、堅定強勁。在理解詩意的時候,采用了組詞法和發音法,提高學生理解古詩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逐句理解詩意,并想象描述古詩情景,在理解與描述中讓學生感受古詩的詩意美和竹子不屈不撓的品質。然后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把古詩唱出來,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最后,結合作者生平資料,理解古詩托物言志手法的運用。】
四、 拓展藝術,了解“竹”情(7分鐘)
1.詠竹詩畫
師:鄭燮的筆下,有著這樣不屈不撓的《竹石》,你都知道哪些有關竹子的詩呢?
師:竹子是堅韌頑強的象征,更是中國古詩的永恒的主題。我們看,(出示詩句)唐朝的王維有這樣的詩——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李商隱有詩云——嫩籜香苞初出林,五陵論價重如金。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云一寸心?宋代的張詠有詩云——卷簾陰薄漏山色,欹枕韻疑寒雨聲。春晚不知桃李謝,歲寒非避雪霜深。
師:(出示圖片)而竹子更是人們進行繪畫創作的重要主題。
2.“四君子”
師:而竹又同梅、蘭、菊合成“四君子”,千百年來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質,一直為世人所鐘愛,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成為中國畫的傳統題材(出示圖片),明代黃鳳池有《梅竹蘭菊四譜》。畫家用“四君子”來標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師:你看,人們對“竹”多么情有獨鐘!學習至此,你能說說為什么中國人喜歡竹、贊美竹嗎?
師:是啊,“竹”在漢語的世界里就成了一副清雅的畫、一首堅韌的詩、一種不屈不撓的中國文化。
【設計意圖:從詠竹詩、竹畫和“四君子”入手,拓展學生的認識領域,讓學生了解竹子不屈不撓的品質是中國繪畫和詩詞的一個主題,是中國的一種文化。】
五、 回歸生活,引發“竹”思(3分鐘)
師:當我們再一次觀賞竹子的時候,我們會想到一個古老的字——竹,會想到一個剛直的詩人——鄭燮,會想到一首厚重的古詩——竹石,我們會這樣唱——
師:就讓我們在這樣的曲子里,做一個不屈不撓的君子吧!下課!
【設計意圖:把《竹石》帶進學生的生活,引發學生在生活中培養詩情的意識,完成了《竹石》從生活到藝術再到生活的學習思路。】
板書:
竹石
扎根破巖 堅定強勁
竹石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習鄭燮的《竹石》,理解詩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巖、千磨萬擊、堅勁、任爾”等詞。
2.能用自己的話解釋《竹石》,體會竹子立場堅定、決不動搖、不向困難低頭的品質。
3.了解詩人鄭燮,聯系他的生平事跡體會詩中表露的詩人不向惡劣環境和世俗低頭,堅忍不拔、剛毅正直的胸襟。
重點體會竹子立場堅定、決不動搖、不向困難低頭的.品質。
難點體會詩中表露的詩人不向惡劣環境和世俗低頭,堅忍不拔、剛毅正直的胸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知道鄭板橋嗎?學生交流,老師適時補充。
(1)江蘇興化人,揚州八大怪之一……
(2)寫過“難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他很喜歡竹子。故事:一天,鄭板橋聽說鎮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美,栽了許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
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課件欣賞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師吟詩,生讀讀古詩。
二、初讀《竹石》。
1.齊讀,把古詩讀正確。
2.再讀,讀出節奏感來,
3.再讀,讀出平仄的變化。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三、借助詩題,解釋古詩。
1.讀著“竹石”這個詩題,我不免產生了一個問題?這首詩到底是寫竹還是寫石啊?你們說呢?
2.自讀,從文中找一找依據,說明這首詩寫的到底是什么?
3.交流,在交流中展開學習。
竹石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認識“破、磨、擊、爾、南”5個生字,掌握“磨”的兩種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撲背誦古詩。
3、通過誦讀古詩,感受竹子堅定頑強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竹石圖》,配以古琴樂)
導人:聽過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吧,說的`就是清代著名大畫家鄭燮的故事。他可喜歡竹子了,大家看到的這幅{竹石圖}就是他62歲時的作品。
2、感知圖畫。說說畫中的竹子給你的感覺。
3、感知古詩。
鄭燮還會作詩呢,這畫中的詩就是他自己寫的,老師讀給你們聽聽吧。
教師范讀古詩。{配以課件《竹石圖》及古琴樂)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塊兒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初讀古詩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2、自由讀詩,自學不認識的字。(教師進行巡視,提醒學生把宇音讀準)
3、小組合作學習生字,教師引導學生互評。
4、救師檢查生字、生詞的讀音。
咬定
破巖
千磨萬擊
堅勁
5、小組齊讀古詩,讀流利。
三、讀詩悟情
1、欣賞圖畫,練習讀古詩,整體感悟詩中怎樣寫畫中竹的。
2、逐句練讀。
①賞畫。竹子長在什么地方?
學生自由讀詩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②教師描述詩句的意境:竹子緊緊扎根在巖縫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樣.一點也不放松。
③學生自由讀前兩句詩,指導學生評讀。標準:音準、有感情、韻律美。
④賞畫想象:風吹來了,雨打來了,竹子害怕嗎?
學生自由讀詩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⑤引導學生想象:除了風吹雨打,竹子還會遇到什么折磨?
教師總結:風吹、雨淋、霜凍、雪落,這就是千磨萬擊!
⑥指名讀全詩,學生評讀。
3、再次整體感悟古詩。
①指名學生誦讀全詩。
②對照圖畫,再讀古詩,說說你明白了什么?
③引導:你喜歡詩中的竹子嗎?為什么?
④有感情地齊讀古詩。
4、練習背誦古詩。
學生自由練習背誦,交流好的背詩方法。
四、課后延伸
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優秀的品質,詩人們時常寫詩來贊美它們。課后讀讀(梅花)。下次課大家來交流學習體會。
板書設計:
【竹石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竹石》教學設計07-05
竹石教學設計案例07-03
竹石課文教學設計07-05
古詩《竹石圖》教案設計07-02
《竹影》教學設計04-02
《竹影》教學設計05-14
竹影教學設計04-30
關于竹石的詩意08-05
課文《竹影》的教學設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