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期末考試復習計劃匯總3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此時此刻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什么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期末考試復習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期末考試復習計劃1
一、學情分析:
我任教的是二(1)班,這個班共有學生53人,其中外地學生占33人。本班級在數學學習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部分學生的口算速度比較慢,筆算的正確率不高;
。2)不能正確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3)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還比較差;
(4)學生的學習習慣還不夠好,,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
。5)學生獨立審題的能力還有待加強訓練。
二、復習內容:
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的加、減法、克和千克、圖形與變換、解決問題、統計
下面就各部分內容的復習作一簡要說明。
1、“表內除法”的復習。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除法的意義和計算已經比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兩道題,分別對除法的意義和計算進行總復習。目的是使學生清楚什么樣的實際問題要用除法解決,同時,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進行除法計算。
2、“萬以內數的認識”的復習。
萬以內數認識的重點是數的讀、寫和數的組成。教材分別安排題目進行復習。另外,結合實際數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準確數與近似數不同,知道近似數的作用,從而對數有更全面的認識。
3、“萬以內的.加、減法”的復習。
本學期所學的萬以內的加、減法計算與100以內的加、減法有很多聯系。因此,這部分內容復習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對于每一個計算的問題,學生應能根據已學知識正確計算。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另外,還要特別注意對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
4、“克和千克”的復習。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讓學生能夠形成對克和千克的觀念,知道它們的作用,并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單位。
5、“圖形與變換”的復習。
本學期所學的圖形(銳角和鈍角)與變換(平移和旋轉)都是實際情境中學習的。因此,復習的重點也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對圖形和變換進行描述,加深對這些知識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有意識地用數學語言表達生活中現象的意識和習慣。
6、“解決問題”的復習。
培養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根據情境中給出的資源(條件),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本單元的復習中,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是使學生能夠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正確選擇解決方法。對同一問題的解決方法不止一種,不要求學生都掌握,只要學生用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正確解答即可。
7、“統計”的復習。
統計知識復習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對數據的分析能力。
三、復習重點:
1、通過復習、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性。(1000以內的進位加、退位減、)
2、通過復習、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義、能熟練正確地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四、復習難點:
1、進一步明確重量單位之間的關系能正確選擇并運用恰當的重量單位。
2、通過復習進一步熟悉數量間的基本關系,能正確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五、復習措施:
1、走進新課程。找課堂要質量。繼續認真學習和領會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理清各單元知識要點。在復習過程中查漏補缺,抓學生的薄弱環節。
2、多與家長聯系,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反饋信息。
3、采用“一幫一”互助活動,成立學生互助小組,讓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評比,培養優生,鼓勵后進生。
4、在復習中重視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中學習和理解教學。
5、在復習中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6、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7、認真落實作業輔導這一環節,及時做好作業情況記載。并對問題學生及時提醒,限時改正。
8、復習時少講精講,讓學生多練,在練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9、重點指導學困生,縮小他們與優生的差距。
10、復習時有張有弛,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補缺措施:
1、在課堂上要特別注意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多想,多說、多做,能在小老師的幫助下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2、每天作業做到面批面改,及時過關。多到每天堂堂清,不拖欠。
3、對學困生要有愛心和耐心,要對他們溫和,循循善誘,讓他們喜歡數學。
六、復習時間安排
1、表內除法1課時
2、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1課時
3、克和千克和圖形與變換1課時
4、解決問題和統計1課時
5、綜合試卷10課時
小學期末考試復習計劃2
一、制定復習計劃,增強復習計劃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說無論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準備。期末復習是期末考試取得好成績的有力保證,每位學生應在思想上高度重視,不能馬虎應付,你在制定復習階段計劃時必須弄清以下幾個問題:復習時間、考試內容、考試時間,然后制定自己的復習計劃和每天學習時間安排,以便在有限的時間內復習完全部復習內容,增強復習的計劃性,每天對計劃完成情況進行簡單的檢查分析,落實復習計劃,確保復習的質量。就這樣寫
二、講究復習方法,提高復習效率
1、扎實基礎知識,落實基本技能。在自己主動復習時,要注意回歸教材,精讀課本,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安排一部分課余的時間對各科基礎知識進行主動復習,內容一項一項地整理、歸納,真正搞清楚,弄明白。在復習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自己找規律、抓特點,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使之條理化和系統化,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對于自己不會的知識點要主動向老師或同學同學請教,不要放過每一個疑點,不遺漏每一個重點,不忽視每一個考點。
2、強化能力訓練,主動查漏補缺。在復習基礎知識和落實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再加強能力測試題型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的訓練,對能力測試題型存在的缺漏進行補強,弄清“會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會?”,發現疑難薄弱,采取同題練習,重點突破,提高綜合解題能力,以求盡善盡美。查漏補缺可以看錯題集,溫故知新,避免一錯再錯。期末復習時將自己平時歸納整理的錯題集和以往的考試卷拿出來看一看,研究曾經出現的問題,了解出錯的癥結,以免重蹈覆轍。實踐證明,考前看錯題集,是一種非常便捷有效的`復習方法。
3、重視模擬訓練,提高解題能力。學校老師編印的期末綜合練習是老師根據各科考試要求而編印有針對性的模擬試卷,主要是供我們復習使用,試題絕不能拿過來做一遍,一對答案了事。而應該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再做模擬試卷,并按期末考試的要求獨立完成,養成認真審題、規范書寫、細心檢查的習慣,做到不看錯題、不漏題、不誤答、不潦草,以減少失誤。做完后核對答案,進行試卷分析,查漏補缺,對考試中存在的不足,必須在期末考前自己主動做好整改。對試卷作分析時注意回答以下三個問題:“考試成功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今后怎辦?”。最后再做一至兩套期末考試模擬試題,熟悉考試題型,提高解題速度和綜合解題能力。
小學期末考試復習計劃3
一、復習的主要目標
1、進一步認識20以內的數,理解加、減法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正確、熟練地口算相關的式題,形成相應的計算技能。
2、在具體的活動中,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應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些簡單的數據,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統計觀念。
3、在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4、培養學生的良好審題、書寫、檢查作業的學習習慣。
二、復習的內容
本學期主要有如下幾塊教學內容:
1、數的認識
1)正確讀、寫20以內數(規范工整),能從任意一個數進行正確數數(正數、倒數、2個2個數、5個5個數等);
2)明確基數和序數的含義(有幾個0第幾個);
3)直觀體會“十進數”的特點,兩位數的組成,知道十位、個位的名稱和各自表示的含義(幾個十幾個一);
4)能比較數(式)的大小,并用>、<、=連接數與算式(排列大。。
2、數的運算與應用
1)能理解和表達加減法的基本含義,能說出列式的運算依據或算式的實際意義;
2)能看圖意正確寫式,(一圖一式、二式、三式、四式含“}”和“?”、以及三個數的加減等);
3)能選擇三個數寫出四個加減算式;
4)能解決簡單的用圖畫呈現實際問題(求總數、求剩余、求相差、兩步加減問題以及夠與不夠);
5)能將情境中的數學信息,轉化成完整語句或文字信息并能開放性的補充信息;
6)能觀察和填寫簡單的數或圖形個數以及用表格整理加減法的排列規律。
3、比較和認識鐘表
1)會正確比較多少、大小、長短、高矮和輕重;
2)能進行簡單的推理比較;
3)能正確辨認時針和分針(長短粗細方向與快慢);
4)會認讀整時、半時、快幾時和幾時剛過的鐘面,能連線和判斷(有數沒數);
5)知道日常學習與生活的大致時間規律(整時)
如:上學上課放學吃午飯某個定點活動睡覺等
4、空間和圖形
1)能以自已為觀察標準,確定物體或數據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和順序(左數右數有幾個第幾與數、圖形、鐘面、大小、高矮等聯系);
2)會正確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對這些單一形體或搭建形
進行簡單的分類計數和統計(要能認、寫這些形體名稱的漢字)。
5、統計和概率
1)會對一堆實物自主進行分類;
2)聯系生活實際,初步經歷統計的過程,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和價值(需要了解和調查據此來作出選擇與判斷);
3)能根據收集的信息填、涂(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并體會各自的特點;
4)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最多最少多幾少幾同樣多選擇與判斷)。
三、復習的重點、難點
重點:主要放在數與數的運算這一塊內容中的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兩部分內容。
難點: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減法;加法與減法各部分的關系;求相差數的圖文題;鐘面的認識;物體的相對位置。
四、學生分析:
一年級學生在學校有了近一個學期的學習體驗,初步養成了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掌握了一定的數學方法,數學學習興趣濃厚。知識掌握方面年級90%以上的學生掌握較好;技能方面年級90%以上學生達到一年級現階段應有水平,如口算1分鐘完成8題;聽講常規、行為習慣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各班存在的個別學困生還不能很好的掌握學習方法,需要針對每個人的實際問題分析,對癥下藥。
五、復習措施
1、數與代數
1)數的認識:自主回憶學了那些數;借助小棒、計數器、計數表等直觀體會“滿十進一”的`特點;舉例(說、寫、畫、聯想)還原數的含義;
多種方法理解數的順序(數想填畫數線);能用不同理由(多少順序運算規律
數線)比較數(式)的大;如看到“12”,你能想到什么?(意義運算規律);
2)數的運算與應用:舉例(說、畫、聯想)還原加減運算的不同含義;引導學生交流不同的計算思路,分層優化策略;
通過聯想、改編、填空等方式體會加減的內在聯系;在加減法算式的整理、對比和推想中,發展探索規律的能力;應用問題的呈現形式注意趣味性和挑戰性(如:圖示情景、表格情景、演示情景、現實情景、提出問題、補充(選擇)信息、逆向思考、說說想法、嘗試用畫圖來表達想法);指導學生讀懂要求和題意,訓練學生把題意連貫的說一說;
2、空間與圖形
1)比較和認識鐘表:增加有關“比較”的內容(最多最少長短
輕重);結合具體情景,用描述、猜想、擺放、想象等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或順序,促進空間感覺;可以利用數和立體圖形的擺放來復習位置或順序;可以借助方位詞復習鐘面和兩位數的認識;
2)空間和圖形:利用實物或想象,在操作、描述、猜想、比較中加深對四種立體圖形的認識;
3、統計與概率
根據需要經歷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圖表中量的比較作出初步判斷,體現統計的價值;結合具體對象(物體數算式鐘面圖形思考方法
大小高矮長短等)讓學生進行自主分類或統計,說說同一類實物的共同特點;
六、學困生補差措施
1、關注他們已經掌握了什么,具備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還需努力。
2、把握好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他們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3、改進對他們的評價,抓住他們的一點優處進行表揚,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4、家校聯系,共同督促。